《有一天》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人,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通过故事中的对话和情节,读者不仅感受到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会到了老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故事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一天读后感第一篇
刚刚收到的时候,马上就被这本书的封面打动了,淡淡的蓝,那么纯净、自然。妈妈用结实的臂膀高高的举起宝宝,两个人的脸上是满满的幸福,多么温馨快乐幸福啊....
给宝宝读的时候自己有种忍不住的哽咽,绘本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娓娓道来。让人期待又害怕将来孩子会离我们远去的事实,更加珍惜现在。
好的绘本不仅是给孩子看的,也是大人的心灵鸡汤。
1/5页有一天读后感第二篇
《有一天》是献给妈妈们的,它描绘了母亲简单而细腻的爱,从妈妈养育女儿开始到女儿成为妈妈,再到女儿头发花白,故事的视角是女性的一生如何成长。故事的每一页都是短短3、4行文字,却把温暖与关爱传递给孩子与妈妈,就像书的介绍所说:道理总是与一些平凡的朴素的事物相互联系,比如季节、大自然、母亲、孩子。。。。。诚实的道理,不过是真实、纯洁和微小,不过是一个小故事里的几行诗句。
每个妈妈,
都会为之动容
那个孩子,
也许现在不懂,
有一天,她一定会懂!
2/5页有一天读后感第三篇
大清早的看这个绘本看哭了,昨天重看《麦兜响当当》,麦太去给更年期广告试镜,哭得很逼真!麦兜赞叹道:妈妈,磊吼犀利啊!竟然真的眼水飚!麦兜妈妈回答说:傻孩子,像妈妈这样年纪的女人,谁不是随时随地都能挤出几滴眼泪来呢?
笑过之后,这句话又给了我新的触动。
想起之前和我妈妈看电视,或者和她一起看人出殡,她触景生情流出眼泪来,我还用猪八戒打趣唐僧的台词取笑她:喂喂~你这不是把别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哭嘛!我自以为聪明乐观,其实现在想想也不过是懵懂无知的麦兜吧!
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其中的酸楚,只有体会过才能被准确命中泪点。就像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看《麦兜故事》的第一部,根本看不懂,也丝毫不感动。那个时候自己的心只不过是一块硬邦邦的,迟钝的石头,因为那时的我以为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明天会更好!那时的我还没有被生活欺负过,没有被命运糟蹋过,所以我的心,也没有被时间这一万能溶剂软化过啊!
以上的内容看起来跟评论好像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么说说这个绘本吧,没错,竟然是安妮宝贝翻译的。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嫌弃的话可以光看英文的部分哈,彼德H雷诺兹的画风简洁飘逸,表现力强,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风格,将来画水彩也要以这样的风格作为学习的方向之一。
3/5页有一天读后感第四篇
引用一下译者的话:
绘本不仅仅属于孩子,也属于成人。对孩子来说,美好的图片与美好的文字,构建起他心中超越现实的王国。孩子心思单纯,相信它是真的。相信,使幻想成为内心的一种基调。即使慢慢长大,童年幻想的光芒褪却,这基调却依旧沉实,在胸口发出热量。这热量,代表爱,代表善,代表勇气,代表正直,代表信念,代表美。代表我们在世间曾经拥有过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忘却的道理。道理有时很脆弱,经不起一丝丝损坏;有时很有力,可以支撑一个人由小到大日益混浊复杂的生活。道理与故意的、闪耀的、赞颂的、强烈的一切无关,它没有面具,也不加粉饰。道理总是与一些平凡的朴素的事物相互联系,比如季节、大自然、母亲、孩子……诚实的道理,不过是真实、纯洁和微小,不过是一个小故事里的几行诗句。
《有一天》和《白雪晶晶》,这两个故事,是与出版社挑选良久才最终确定的。我希望翻译的这两个绘本,有优美的图、文和个性。这三者里面任何一项稍弱都会显得很明显。而三者和谐统一的书,看起来又常常不露声色。《有一天》里有简单而深刻的感情,《白雪晶晶》里有一颗纯洁而温柔的童心。这是它们的个性。图文亦有特色。在翻译的过程中,心里常有起伏。是感动,是难过,是喜悦,是惆怅?明显的字词均不符合。如果有感受,是一个人在春日午后裸足涉入清暖泉水里面;或者在月光深夜,站在一个荷花池塘边上;或者是躺在山顶大岩石上仰头看云……总之说不出口,收获却全在自己。这工作的过程,因此而成为一种私人的领受。
如果以后能写些给儿童的文字,或者找到合适的插画师,一起来创作绘本,也会是一个写作者的荣幸。就如同我们抚育孩子,反之却也是让自己重新认识感情、成长、自由、责任等种种人生命题。孩子成为我们观照内心的镜子,异常明亮。在简单而深刻、纯洁而温柔的,写给孩子的文字里,创作给孩子的画面里,我们得到久违的道理。
安妮宝贝
4/5页有一天读后感第五篇
女儿上二年级了,学校里提供的阅读书目里面有好多都是绘本。对于绘本,我是极不感冒的。一是因为价格高,薄薄的十几页或者二十几页,就得二十来块钱,感觉十分地不划算。二是因为内容浅,总觉得绘本是给低幼的小朋友们看的,小学生看已经是过于浅显,读之无趣,至于成年人,那还不如去看杂志。今天陪着女儿读了这本《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自己其实在对绘本的认识上有不小的误差。
这本《有一天》所讲述的内容十分简单,就是母亲对女儿的担心、关怀。不过短短的二十页的内容,却是每一页都不能简单地看字面的意思,你要通过前后文去理解每一页上的潜在台词,才能彻底了解这个母亲的深意。当然,对于成年人来讲,这一点不算太困难,但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十分地复杂麻烦。仅仅这一点,就颠覆了我对绘本的认识,仅就这本《有一天》来讲,它就绝对不是低龄小朋友能够看懂的,甚至于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读,也是十分地困难。我领着女儿读了三四遍,她这才算明白了一点,但是我相信,离彻底地明白,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
价格高的问题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果觉得贵,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挖掘书的潜在价值,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肉疼了。不过,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有待提高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盗版图书了。相信保护了版权之后,书价也有下降的可能。
说了半天废话,自己之所以想写这篇小文,本意还是想说说《有一天》这个绘本的。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外行看来普普通通的画技,普普通通的故事,但是却蕴含着一个个不普通的故事,一个不普通的道理。母亲,对我们的关爱贯穿了我们整个一生。从刚刚降生,母亲就一个个亲吻我们的手指脚趾,以此确认是不是二十之数。相信如果多一个或者少一个,母亲们一定会为之疯狂痛苦。接下来的关爱则是数不胜数,从小到大,从年轻到年老,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母亲早就远离了人世的时候,她还挂记着自己的女儿。她生怕我们想念她,尽管那时她已成一副相片,一段记忆,永留我们的心中罢了。
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