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作者通过与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对话,探讨了自我意识的本质。海德格尔强调了自我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以及存在与时间的关系。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认识到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影响,以及时间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一)
其实我原本不太爱看哲学书,有一种畏难的情绪,这本却不同,薄薄一本,娓娓道来。
它没有那么的高高在上,而是努力的把一本原本艰深的文字降维处理,加上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变成普通人容易理解的文字,深入浅出融入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像被丢在舞台上的演员,不知道剧本没有台词,我们存在在这里需要自己去想自己的人生,怎么发展怎么继续,怎么选择自己在这个舞台做什么。
把命运视为我们自己的行为结果,命运没有造就我们,而是我们造成命运。下决心于自己的命运,从众多偶然中投入其中一种可能性,我们的命运在于可能性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因为性格也决定了选择。
我们与他人共存,常人是所有按照普遍要求而生活的方式,就像戏剧舞台上的裹挟,掉线木偶随着戏剧的惯性起舞,思考别人给我们的剧本就像陷入乌合之众,但同时从众的行为又能让人产生了一种精神的安定。
我们不能完全脱离常人的范畴,因为我们也是他们的一员共存,但我们仍可以行动起来找到自我。
看完这本书后,也许我仍然不够有勇气去挑战后续推荐里的大部头哲学著作,但我会试着跟着作者靠近一点点,原来它们其实也是可以有趣的。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二)
《“镜观者”哲学家系列——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 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强调了反思和反省的重要性,用以探究我们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的口头语“无聊”,在海德格尔这里做出来三种总结:1-好比等火车那种等待的无聊,2-来自我们内心更深层的不安,使我们更加有压迫感,3-我们深处熟悉的环境,但是却又可能只是僵化的卑躬屈膝循规蹈矩的生活… 哲学行动? 1-活在当下,不去操心昨天和明天。 2-回忆我们曾经的决定是否心血来潮,是否符合我们过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3-时间训练,从旁观者的等待到决定者的瞬间,把时间的瞬间仿佛连成线。 “自我”我们是如何理解的呢?以自我为中心吗? 海德格尔阐述的自我,并非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摆脱自我为中心!人类存在是在一种环境中存在,这个环境是人类自身创造的。这个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自我实现和存在意义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来实现的,这种探索和实现是基于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而我们的存在又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因此我们的生命和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这本书阐述每一个观点之后都会总结“关键问题”和“哲学行动”帮助我们更能理解每一个观点的意义所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 跟着海德格尔去认识自我,把握我们的人生吧!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三)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 作者 塞利娜·贝洛克 张之简 译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猴面包树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很多时候认识自我,突破自我,是一个人成长路上最难的事。一个人若能清晰正确的认识自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想来在人生的路上会少走许多的弯路。 ✨ 人向往世外桃园寻求逃避,哪怕只是短暂的逃离痛苦与烦恼。海德格尔告诉我们操心是一种比烦恼更加本质的感受。举例说,一个人可能为了人生的成功而操心,为了亲人的幸福而操心。海德格尔从操心中分解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对事务的操劳;二是对他人的操持。因为总是“有目的地操心”,所以操心并非我们内心所经历并且导致自我封闭、孤立的痛苦煎熬。它让我们向外界敞开,包括构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人和物。操心是我们存在的构成部分,我们为何还要不停地逃避呢? ✨ 我们在追求的可能是“常人”的生活方式。 海德格尔将按照普通要求而生活的方式称为“常人”或“我们常人”,与之相对则是“自我”。现代人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经常与房、车、金钱挂勾,看重金钱与名誉,在乎他人的评价领导的赏识,不就是在按照“常人”标准生活?遇到问题我们总习惯在别人身上找问题,潜意识我们在逃避的可能是自己的真实能力,想来人喜欢听赞美也是一种逃避吧。 ✨ 互联网时代需要保持独立的思维 海德格尔哲学告诉我们回答“我是谁”时,我们建立在物化基础上的自我感知是靠不住,进而帮助我们探索人生存的意义,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自我”的缺失造成“常人”的无处不在,要成为自我,首先就要使自己区别于众人,而不是要脱离自己的世界变成另一个人。书中提到网络让我们失去自我,互联网让我们借用了别人的思想和创造,并形成依赖,所以在当下保持独立的思考,不人云亦云,也是自我的一种体现。海德格尔认为思考者唯一的准则在于让事物显现,同时想到它的隐藏部分,唤醒和展示它。 ✨ 书中提到陌生感,认为焦虑来自于一个昨天还熟悉的世界。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亲熟感是后来产生的,只是我们慢慢遗忘了对世界陌生感的最初体验。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越长大越安怕失去,渐渐的就困守于当下,也失去寻找自我的勇气?哲学是一门学问,虽然这本书写的十分通俗易懂,但想要真正领会哲学家的思想从中受益,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与践行,一点点精进自我。愿我们能时时警醒,也能从哲学中找到行动的力量。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四)
我们好像一直对现状忧心忡忡,担心工作不稳定,担心孩子学习不好,担心父母生病,每天生活都是很焦虑很迷茫的状态。 确实人到中年要操心的事实在很多,要操心至少三代人的生活日常和健康平安问题,要操心单位的相关事务,所以我们总会幻想有一天实现时间自由,财务自由,人生可以安定下来。 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告诉我们“不安定是我们存在的特征”,这从何解释呢?难道我们一生追求错了? 书籍《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给了我们答案,因为操心就是人的存在,每个人都有他需要操心的人或事,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安定。 农民操心田地收成,工人操心机器设备运转,销售人员操心业绩能否完成,学生操心成绩...... 既然操心是我们存在的组成部分,我们就没有必要逃避或者为此焦虑,和谐共处就好了。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一个有效方法,让自己“忙碌不停”。忙绿时,一味地专注于做事,不再有时间想东想西,也就没有了不安定的思虑。 忙碌使我们安定,每天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生活很充实,忙于完成既定目标,精神也就安定了。 正如书中所说“生活就像一场热闹的庙会,我们不停地赶场,通过体验来刺激自己。” “我是谁”这个问题也一直是难以回答的的,但我们真的需要知道这个答案吗?其实未必。 我们没有必要为此思虑万千,所需要的只是简单地与自己为伴就好,若有人问,说出自己的姓氏和大名就好了。 但我们生活和做事应该遵循自己内心,不没必要和别人多比较,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应该而且完全适合我们去做的时候或状态。 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并且也能做好的事情, 训练自己,不再制造平庸。 因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有时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样, 所以书中说要分清二个“我”:常人的自我和选择掌握自己命运的属于自己的自我。 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能力,我们要敢于做彻底的自己,决心实现自己的“能在”。下决心做自己,就是决定过自己的人生,也与自己的人生和解。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不要屈从于诱惑而接受别人的可能性,完全专注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不受任何的制约。 这样我们才是选择了掌握自己命运的属于自己的自我,实现了与自我的和谐共生。 “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我们通过阅读《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将更深地了解自我,更好地实现自我,凋谢过的花儿将开得更娇艳!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五)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常人”,亦或“常人”,“过于看重集体对我们的承认和赏识”,所以,我们日常的思想行为一直在处于“操心状态”,忙碌的行为让我们心安理得,“一种精神的安定”,且又心存不满,一直在想着逃避到某个真空的状态,可以自我解放,为所欲为!
当我们深入我们的内心,去寻找精神层面的一种恒定的状态时,来自与外界的干扰,确实是时时刻刻的干涉着我们,除了在睡梦中,但是睡梦中的我们,还有潜意识的梦境如潮汐冲刷着我们的意志力,所以,认知自我是让我们笃定行走在此后余生的一种坚定的力量!
认知识别自我,作者也在特意的强调,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去除内心的自我强势,要“诗意而哲性地栖居于世”的前提,是“向自身的全部表现敞开”,这是于之于我们身外的所有事物的变幻莫测相对应的,即为“敞开”,只用这样,才能更好的来认知自己!
我们对于视力所及的外在物体,不只是要见其形,更要“感知”物体所承载存在的意义,更要“专注于发挥冥神静思”,作者如此告诫我们,如此就不会陷入“空虚”而不能自拔!
海德格尔的思考,是我们的动力之源,学会思考,才能探究到事物的隐藏部分,更让我们的思维和生活的认知得以清醒,这样才会对我们所面临的各种事件,能够进行预判,让自己的“操心”来更好地不畏惧它!
如何“愉快地做自己”,这是我们人生得以真正在场的行为存在方式,要有毅力和决心做好自己,与“自己的人生和解”,只要是自己选定的目标,就要彻底的加持下去,保持自己独特的一面,这还是自我本真的“快乐之源”!
参照我们人生必将到达的终点,海德格尔提示我们,生命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开始和终结”让我们反思生命的长度,才能够更好地对自己的命运之说唾之以鼻,审视自己,理解,思考,进而能够洞察到自己存在的人生意义!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六)
自我、本我和真我是心理学中的术语,用于描述个体的不同层次或部分。
自我是个体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总和。
它是一个人所认知和了解的自我形象,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观察、评价和意愿的理解。
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身份的构建,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个性、行为特点和认知过程的认知。
更好的认知自我,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改变思维。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哲学家中的重要人物,他对自我认知的理论有着独到的见解。
海德格尔认为,自我认知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它涉及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对自身的理解。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是一本适合阅读并运用的书,合理的运用书中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人生。
这本书不是单纯的哲学理论书,它反其道而行之,专注于如何通过哲学理论来改变我们生活中的细节,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书中内容并不算很多,正文四个章节,将这本书分为了四大块:
症状和诊断
人为什么会焦虑,无聊又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一步一步的关键问题提问 找出问题的所在。
理解的关键
我们在这世界是和他人产生着不可分的联系的,我们所认为的自我是否真的是自我意识?
要了解自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计划。
行为方式
“自由”其实是一件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开始和终结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但是我们可以看清自己的有限,慎重做出抉择,更好的进行计划。
人生意义观
努力成为自我,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却不是地球的主人,而只是存在的“牧人”。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自我认知的新视角,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七)
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最经典著作是《存在与时间》,他建立起了存在主义哲学流派,让我们能够从人类时间的长河之中跳脱出来,更关注于当下,更关注于我们人类存在本身。 那么我们能从海德格尔的哲学之中得到哪些人生感悟呢?我们怎样让哲学帮助我们更好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成就更好自我呢?
哲学本就是思考人生意义的一门学科,在历史上也一直担负着启迪心智的作用。古希腊语言之中,“哲学”其实就是爱智慧。所有,哲学不应该成为高高在上的学问,不应该“曲高和寡”。
但这就是现代哲学的现状。当我们提到哲学的时候,总感觉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读得懂,感觉它研究的更多是“形而上学”的内容,和我们自身、和我们现实没有关系。但哲学不应该这样,哲学可以落实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哲学应该成为帮助我们自身成长的一门学科。 现在,也就有了这样一套“镜观者”哲学家系列,带我们通过哲学思想走进对于我们自身的认识世界之中。关于海德格尔,这套书中就有《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
为什么海德格尔的哲学适合认识自我呢?我们人类的人生一直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会遭受苦难,我们会有痛苦、担忧,等等负面情绪,我们还会无聊,更为重要的我们还会死,死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那我们的人生意义何在?
这不就正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所探索的内容吗?在这里,作者首先用海德格尔哲学回答者哲学的第一问题“我是谁”,从自身的发展去探索“我之所以为我”的可能性,了解人自身生存的意义,化解内心之中的虚无感,当然也就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
而且,在这本书中,作者并不仅仅坐而论道,更是有着“哲学与行动”的篇章,让我们通过哲学思辨指导我们现实行动,让我们真正从哲学中受益,让哲学成为帮助我们了解自我人生重要的一门学问。
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样一本写给普通人的哲学素养提升著作,从作者梳理出来的哲学思维之中不断认识哲学,再用这些哲学指导自身,让我们不断从中受益,让我们不断成长。
“决心做自己,就是决定过自己的人生,也是与自己的人生和解”,让我们通过这本书提供的海德格尔名言警句共勉,让这本书梳理的海德格尔哲学能够真正帮到我们自己。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八)
推荐女生一定要读这本《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真是后悔没有早点儿读到,一定要多看几遍,真的是能够帮我们很好的认识自我,并狠狠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我们一生都在逃避无聊、担忧和痛苦。海德格尔哲学的独创性在于向我们表明,这种对安宁的追求是绝对徒劳的。最重要的是,它使我们无法真正接触到自己、他人,以及任何能让我们实现自我的事物。 很喜欢海德格尔的这句话:“决心做自己,就是决定过自己的人生,也是与自己的人生和解”,每个人在这个焦虑的时代真的很难做到做自己,大部分情况,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周边的各种压力,总是试图的妥协,让对方去满意,从而失去了自己。读到这句话,真的震撼到了我,狠狠的治愈了我自己。真后悔,没有早点儿看到,我们真的一定要下定决心勇于做自己,并且和自己的人生和解,不再屈服于诱惑而接受别人。 要勇于摆脱自我为中心,因为我们的想法在变,我们的感情在变,我们的感知也在变。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掌握着确定不变的真理。 勇于摆脱焦虑,焦虑让我们备受煎熬,我们决不能再误入歧途、迷失自我和精神涣散,纵然充满抵触,我们也要努力的唤醒自己,唤醒我们的渴望。 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找到一种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重新充满快乐、深度和神秘感。 真心的祝愿每个人都能勇敢向前、持续沉淀、快速蜕变,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九)
书名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
作者 (法)塞利娜·贝洛克 译 张之简
本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哲学书,哲学家总是急切地希望通过哲学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理解自我,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对人生的看法,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人的幸福和充分成长是来之不易的,必须经过认真的思索,只有改变思维,感知和行为方式之后,我们才能在更广泛的人生框架内,从意义层面进行反思。
怎样看待焦虑?
焦虑不安是一个糟糕的顾问,会使我们徒耗精力,而且会抛出大量没有意义的问题,而且焦虑让自己没有自信,觉得没有人生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做那些事情才会有意义,让自己是否快乐对今天的生活画上满意的句号?
我就是一个很焦虑的主体,因为标签是一位全天24小时待机待命的全职妈妈,在夜晚安静的时光里,我喜欢的那个小我出现了,感觉从墙的对面给我招手,传达着我的梦想和远方生活,那种快乐的多巴胺分泌也不断增加让我加油,这就是焦虑呼唤我们成为自己。
焦虑的作用让我们发现自己,让我备受焦虑之苦,不能再误入歧途,迷失自我和精神涣散,纵然充满抵触,充满贬义的存在,仍然唤醒了自我的渴望成为的存在。
无聊是一种情绪
我们之所以没有意识到无聊的存在,是因为它是一种情绪。我们是起伏和易逝的心绪的捕获物,这些心绪都把一切蒙上了一层特别的色调。
当我们心情灰暗醒来时,我们反复品味着灰暗的思绪和阴沉的感受,做事无精打采。
我们的世界沉浸在一种暗淡的光彩中,周围一切显得灰暗忧郁,我们也变得闷闷不乐,我们很难搞清楚这种阴沉暗淡来自我们自身还是外界环境,心情不断变化使我们相信,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与其逃避无聊,我们更应该面对它,劝告我们,改变生活方式,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找回自己。因为我们无聊不再是独一无二,而成为一种集体“心境”。我们应该发现自己,归还给我们,把自己交给我们。
下决心做自己,不是凭空创造
我们下决心完全投入自己选择的道路,探索这条道路的方方面面,就会完全向自己的现状“敞开”准备好事实自己正在实现的计划,我们决心承诺要做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绝不做我们已经在做的事情。
“下决心”并不是意味着摆脱我们的现在。二是,我们要重新掌握过去的参与,把它当作我们能力的果实而选择接受,过去就这样被重新拿回,目的是这份经历赋予我们所希望的意义,我们完全可以承认过去做就错误的选择,并决定改变人生的方向了,这是对过去的重新掌握,不是重复,目的为了面向将来的决策进行阐释。
人啊,认识你自己,决心做自己,就是决定过自己的人生,也是与自己的人生和解,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读书打卡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十)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
评价人数不足
[法]塞利娜·贝洛克 / 2023 / 上海三联书店
“生活就像一场热闹的庙会,我们不停地赶场,通过体验来刺激自己。” 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活一生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体验,但是人活着,其实就是一路在体验的。
在《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这本书中,作者一开篇就揭露了我们常人的痛苦。她说,不安定是我们存在的特征,我们却在整整一生当中竭力逃避它。 想想果真如此。我们永远不安定,不单只是身体和心理上的,还关乎物质和生活的,不安定这个因素真是太可恨了,可是我们却一直摆脱不了。 然而,如果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无法避免,那就在它的基础上,修改再描摹,活出符合这一状态的办法。 就像海德格尔说的,决心做自己,就是决定过自己的人生,也是与自己的人生和解。 说下这本书,和之前的两本哲学家是同个系列,这本《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回归到心灵本身,更加关注自我。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使用方法、章节内容、作者生平介绍、阅读指南,其中章节内容共有四项—— 1、症状和诊断; 2、理解的关键; 3、行为方式; 4、人生意义观; 对于所谓“不安定”,我们真的了解吗?很多人会陷入一种假象,以为自己逃避了,或是甩掉了不安,结果却不如人愿。 焦虑、陌生、存在、无聊,如果更加深入地去挖掘,它们会是表面的呈现吗?章节最后还会总结关键问题。以及给出哲学行动。
书中提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我是谁?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我们常常抓脸挠腮地,拼命地往哲学的层面去理解。 可是这本哲学书却告诉我们,你只需要回答名字就可以了,如果还有另外一种回答,那就是你的职业。 虽然说用职业来进行答复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但是职业不是身份,我们并不局限于自己的职业。职业需要你带笑脸的时候,你必须带笑脸,但是偶尔不带笑脸的也还是我们自己。
如何认识自己和自我,都是值得慢慢摸索的课题。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一个人的鲜明,在于他曾经思考过。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一起来读。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十一)
最近总是陷入莫名焦虑,朋友听后给我推荐了这本《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并郑重的对我说:看了这本书后 ,你会有意想不到 的收获哦!
看朋友如此郑重,这天晚上 ,趁孩子们都已熟睡,就着床头灯,我打开了书,随后沉浸其中……
偶遇智者
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我意外地遇见了一位智者。他自信而睿智,拥有深邃的眼神。我向他请教如何认识自我,他微笑着说:“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自己,就跟我来吧。”
穿越思维的迷宫
智者带领我进入一片神秘的迷宫。每个迷宫的岔路口都标注着一个关于自我存在的问题。我被迷宫中纷繁复杂的思考所迷惑,似乎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智者告诉我,这正是认识自我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勇气和耐心。
存在与时间的对话
当我们走到一座古老的钟楼前时,智者停下脚步,指向钟表。他告诉我,时间的流逝与我们的存在紧密相连。我开始思考时间的有限性,以及如何利用它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
面对内心的迷茫
进一步向前走,我们来到一片静谧的湖泊。我倚靠湖畔,注视着倒映在湖水中的自己。智者提醒我,自我认知需要勇敢地面对内心的迷茫和矛盾。我感到内心涌起一股决心,要坦诚面对自己,寻找内心真实的声音。
超越表象的自我认知
在旅途中,智者带领我参观了一座古老的艺术展览馆。我被艺术品中的情感和思想所触动,意识到艺术是超越表象的自我认知的一种表达形式。智者引用海德格尔的话说:“艺术是将真实的存在呈现给我们的一面镜子,它揭示了自我存在的更深层次。”
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
智者带我走向辽阔的大自然,我们漫步在森林中。他指着周围的自然景色说:“我们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相互交织。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我们可以发现自我存在的真实意义。”我感受到与大自然的连接,理解了人与世界的紧密关系。
觉醒与成长
我突然意识到自我存在是一个持续的探索与成长的过程。通过与智者的探索,我明白了自我认知需要超越表象和社会的期望,面对内心的迷茫和矛盾。在这个旅程中,我与智者一起穿越思维的迷宫,对话存在与时间,面对内心的迷茫,超越表象的自我认知,并理解了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
领悟自我存在的意义
随着旅程的深入,我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在这座庙宇里,智者教导我要通过内省和深思来领悟自我存在的意义。他引用了一句名言:“真正的自我认知需要超越日常琐事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我开始逐渐融入内心的宁静,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
接纳与自我改变
在又一次与智者的深入对话中,我向他表达了对自我的怀疑和不满。智者告诉我,接纳自己是认识自我必经的一步。他说:“我们只有在接纳自己的同时,才能真正迎接自我改变的机会。”我感到释然,开始学会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以便在接纳中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
自我存在的责任与使命
在旅途的尽头,我与智者来到一座壮丽的山巅。智者对我说:“认识自我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满足,更是为了承担自我存在的责任与使命。”在我陷入沉思时,智得说:“我们的存在意味着我们有责任去塑造自己和影响他人,为这个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决心要以更有意义的方式活出自己的存在。
觉醒与自我认知之旅
我问智者:“我能知道您 名字吗?“
“马丁.海德格尔”智者对我摆了摆手,然后慢慢消失 在我和眼前。我大声呼:别走……
然后,我突然惊醒!昏暗的灯不下,我 的 头上还拿着这本《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原来只是一场梦!
可是,梦中一切是那么的真实,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
与智者的对话和教导让我明白,自我认知是一项持久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勇气、耐心和内省。是啊,决心做自己 ,就是决定过自己的人 生,也就是与自己的人生 和解——勇敢面对内心的矛盾与迷茫,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承担起自我存在的责任与使命。
正如封面所述:一朵 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 。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读后感(十二)
如果生活的状态可以选择,你是选择充实忙碌,还是无所事事? 相信有些人会选择充实而忙碌,因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人一旦闲下来,就会感到无聊无趣,甚至感到生命没有意义。 当然,有人也会选择无所事事,因为生活已经让他们忙得像陀螺一样,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思考这些问题了。 忙碌,到底是为了获得安定的生活,还是为了逃避虚无。 我们朝思暮想追求的安定生活真的存在吗? 《与海德格尔一起认识自我》书中认为,不安定是我们存在的特征,我们却在整整一生当中竭力逃避它。
在本书中,作者塞丽娜.贝洛克。为我们深入剖析了我们为什么越忙越感到空虚,我们为什么会感到无聊,怎样把无聊的生活变得有乐趣。
01、越忙碌越烦恼,你需要找回自我 可以说,岁月静好、内心安宁是每个人追求的愿望。 生活中,那些能够掌握自己生活节奏的人,就活得非常安宁。他们可以自由分配时间,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不做什么。 那些无所事事的人,虽然不会忙碌,但是我们也没有从他们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喜悦,相反,从他们脸上,我们或许看到更多的是茫然、呆滞、无奈…… 当然,那些生活“丰富多彩”的人,表面看起来,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是,人们在完成了看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后,常常感觉身体被掏空。 可见,外在的忙碌,并不能带给我们内心的安宁和充实。 怎样才能让我们活得安宁和充实? 书中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空虚和烦恼,主要的原因是分心。 换句话说,专注地做事,不让自己分心,烦恼和空虚就不会侵蚀我们的内心。 现在流行一个词“沉浸”,什么沉浸式画画,沉浸式喝茶,沉浸式聊天,沉浸式听音乐等等。 这里的“沉浸”,就是不分心,专心做一件事。 但是,想要做到沉浸并不容易,沉浸的死对头就是网络信息。电子产品升降为了夺取人们的注意力,想方设法让网络信息如米诺骨牌一样,向我们不间断地推送。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被网络信息霸占,轻而易举就把生命交给了网络。 渐渐地,网络信息取代了我们的独立思考。 清醒的人,不会把独立思考的权利拱手让给网络信息,掉入网络信息的陷阱,他们会给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 人之所以需要消遣,是因为时间显得漫长。 《时间的陷阱》书中认为,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才是真正地拥有时间。 如果你经常感到无聊,那就不要随便找一件事做,因为这件事做完之后,人还是会感到无聊。最好的方法是,知道自己内心想做的事,一心一意地去做。
02、找到自己,告别无聊 人生,不应该在无聊中度过。 无聊,非常折磨人。感到无聊时,我们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生命质量骤然下降。 正因如此,我们会想方设法摆脱无聊。 要摆脱无聊,我们先要了解无聊如何产生。 第一种情况,因为……感到无聊。 比如,在等车时,在阅读一本书时,在同某个人聊天时等等。 书中认为,让我们感到无聊的不是书籍等外物本身,也不是我们自身,而是我们在阅读书籍时产生的某种心情。 要消除这种无聊感,我们需要在经历这些事情时,获得某种态度。比如感觉到书本中的某些观点确实有意思。 如果我们对所有事情都感到无聊,那么,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比如我们可以从无聊的事物当中选取一些让我们感到新奇的东西,带着好奇心观察世界。 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能够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趣,比如,他们会在做家务时做出各种瑜伽姿势,在等车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等等。 第二种情况,对……感到无聊。 比如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时有个饭局,我们就会认为这个饭局很无聊。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对饭局感到无聊,是因为我们在饭局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 第三种情况,一切都让我们感到厌倦。 比如,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日复一日,每天都是昨天的重复,一眼就可以看到头。 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世界失去了兴趣,我们对现实感到退却,我们开始厌倦世界,包括自己。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与其逃避无聊,我们更应该面对他。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找回自己。
03、着眼未来,把握当下 虽然有时我们会感到无聊,但想想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两万多天,我们就会感到些许的焦虑。 明天还没有来,只有当下才有意义。享受今天,不做明日之忧。 然而,焦虑时间的流逝没有任何意义,唯有把握当下,才是最好的享受时间。 要想把握当下,唯有把我们的计划分布在每个时间当中。 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看书,然而在等车的时候,却让时间白白流逝,这是一种自相矛盾。 然而,要把握当下,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和计划。比如,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要看的书,计划这本书在多长时间看完,如此一来,一有空闲我们就可以看书,而不必把时间白白浪费,还要搞得自己很无聊。 如今社会,我们被大量网络信息轰炸,这时的我们与现实产生了隔离。我们总感觉到只要手机在手,世界就在我们的掌控中,如此一来,我们就失去了很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失去了体验生活的乐趣。 把握当下,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而是需要反思过去,专注于现在的事物,同时计划着未来。
04、写在最后 读书哲学书籍很难读,确实如此。虽然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但我还是读得很慢很慢,有些部分我甚至读了两遍才读懂。 一方面,我没有足够深厚的哲学功底,另一方面,我需要把书中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让这本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 要想生活不无聊,要想找回真正的自己,多读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