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3 00:05:25
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4-13 00:05:25   小编:

《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是一部探讨人际关系中赞美的重要性的书籍。作者认为,赞美是一种建立联系和促进对话的有效方式,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通过赞美他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与情感,从而建立更加健康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读后感(一)

文:书侠麦克元

人性的探讨已经几百年了,尤其是西方话语之下的讨论,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在讨论了,而是通过一方贬低另外一方的“宝典”。近代中国尤其是现在,对自己的挖苦贬低有时竟到了毫无边际毫无底线的地步了。

这是人性的沦丧还道德的滑坡?

承认别人优秀那么难吗?难,非常难。

爱德华·E. 桑普森 ,社会心理学家,你可能不是多熟,但是他的《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却在社会心理学方面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爱德华·E. 桑普森,在美国心理学会第24分会授予其“理论与哲学心理学突出贡献奖”,著有大量社会心理学著作与论文。

这本书写于1993年,已经30多年了,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你会发现,西方社会的某种正确已经如书中所言,也或者说是有人故意想让西方底层往此发展。

《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这本书是对理性的、个人主义的独白式自我的批评。书中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主义”,比如:自由主义、独白主义、个体主义、行为主义、女性主义等。你能想到多少,都能体现某种“主义”,西方把细分群体细分到极致。

作者引用语言学家和文艺批评家的观点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揭露西方白人男性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受到的压制。我们现在在网络里可以看到许多不一样的主义观,性别都不可说的时代,自由不过是压制别人放荡自己的借口而已。

这些压制阻碍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困扰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谁是弱势群体谁就可以大放厥词。你是女权,他就是黑哥,你是动保人事,他就是LGBT。群体的不断细分,你方唱罢我登场,西方就是缺少揭竿而起的群体。看似弱势的团体,在书中使得弱势团体在课本、刊物和大众读物中被塑造成强势集团所希望的形象。

在这本书中,作者在赞美他者的论述之前,也对于赞美自我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之中,作者并没有全面否定赞美自我的意义。拥有着自我意识才能致力于形成个人的观念,而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有着前所有的发展,其实也与各自我的追求有关。

在赞美他者的过程中,自我也是一个主体,只有每一个人都成为独立的自我个体,赞美他者才有意义,才能形成一个社会的共同文化氛围。比如某些团体,就是典型的他者,在整个社会形成赞美他者氛围之前,必须拥有着赞美自我的能力,必须让自己获得自我的地位。

本书的观点在今天依然有许多令人信服并极具解放性,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在面对西方社会的某种文化浸染以及被压制的他者具有重要意义,或许能够使得我们对人性更加深层的理解。

《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读后感(二)

巴赫金理论“使我们摆脱了解构主义在意义可能性问题上的怀疑主义掣肘,我们无需再为孤立言谈中固定或不变意义的可能性进行无望的辩护,并能够高兴地承认,既然言谈不能真正孤立地存在,那么意义只存在于交互主体的交流过程中。”

读了不到20页就知道这本书会是我今年的TOP10。“对话主义”(dialogism)可以追溯到费尔巴哈时代,一战后被布伯发扬光大,但让“对话主义”为人所熟知离不开巴赫金这位对话主义大家,他让对话主义不再局限于哲学的范畴而是和美学、社会学、文艺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接轨交汇,理论涵盖“复调”、“语言杂多”、“狂欢化”等多个分支。

更重要的是他为那些深陷后结构主义泥沼,那些被反人文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消解与解构的,那些执着于否定、掏空和忽略“他者”,导致迷失了“自我”与“人性”的人指了条明路,也为后世学者保留了重新完成“主体建构”的可能性。

在这个文化转型的时代,桑普森来到了我们面前。就像当年巴赫金发觉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出主体间关系一般,当资本主义引发新的社会危机,文化圈层出现新的裂缝,桑普森也对过往的对话主义理论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补充与更具想象力的拓展。

桑普森重新定义了“他者”,把讨论置于权力视角域下,阐述了“独白主义”对于“他者”的压迫以及“他者”存在的必要性,解释了“独白主义”长盛不衰的原因和当下对话主义面临的三种概念困境:无本质、相对主义的泥沼、建构与现实。

3-6章分析了赞美自我的独白观是如何渗透文化的,我们又该如何发觉和警惕背后隐藏着的权力控制和对“他者”这一服务于优势群体的群体的倾轧。7-10章不仅“对话主义”理论进行阐述与分析,还对现有的对话主义框架进行了“女性主义”的补充。尾声的应用拓展两章对对话主义理论在一些领域,例如道德伦理、人性观的重构和民主化问题的呼吁。

当然,“对话主义”理论和“赞美他者处于人类生活与经验的核心”和“他者是心理、自我和社会必不可少的共同创造者”的观点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层面的重构和逆转后现代主义消解的力量,人文主义的“自我”以更新的样貌复活,也让人更加期待具体的方法论和应用的可行性。

《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读后感(三)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标榜“自由”的世界,可能我们想要的自由是否也能够满足他人的自由呢?我们的自由理想是否也是一种可以无限追求而对于社会无损害的呢? 其实从很多西方世界的真实案例之中,我们就可以明确的看到,单纯的追求绝对自由带来的只能是一种对于他人,对于社会的伤害。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很多男性会追求性自由,那么对于性的另一方女性一定就是不自由;而向美国白人所追求的自由也是一种排他性的自由,是对于非裔美国人或者其他美国人的伤害。

所以这种个人主义的自由其实就是有待商榷的,但这种思潮却一直是西方意识形态的主要发展方向,当然也是一种值得探索,值得反思,值得寻找更好出路的发展方向。 爱德华·E.桑普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而他的这样一本专著《赞美他者:人性的对话理论》就是对于西方世界思潮中理性的、个人主义的、独白式自我的批评,并引入了一种赞美他者的对话理论,寻求着更好的构建人类社会体系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在赞美他者的论述之前,也对于赞美自我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之中,作者并没有全面否定赞美自我的意义。因为正是有了赞美自我才能让一个个的个体具有独立性,拥有着自我意识才能致力于形成个人的观念,而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有着前所有的发展,其实也与各自我的追求有关。 同样的,在赞美他者的过程中,自我也是一个主体,只有每一个人都成为独立的自我个体,赞美他者才有意义,才能形成一个社会的共同文化氛围。比如女性就是一个典型的他者,这是漫长的文化氛围所构建出来的,那么在整个社会形成赞美他者氛围之前,女性必须拥有着赞美自我的能力,必须让自己获得自我的地位。

作者也通过西方思想史之中包括弗洛伊德,包括拉康,包括对象关系,包括行为主义,包括人本主义,包括认知革命,等等思潮的详细论述,带我们了解了代表着个体的自我主义是怎样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怎样归训了这个世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指出了在以赞美自我的独白主义之中也有着一种排他者性,这也阻碍了这种思想向更深发展,而这就是对话主义提出的根本,因为对话主义恰恰是解决这些排他性的有效方法。

那么对话主义又有着怎样的理论根据呢?其实作者用一个极为日常的案例就把对话主义所能呈现的道路讲的清清楚楚。孩子忘记了玩具放在哪些地方,当他与父亲对话的时候,父亲也并不知道具体位置,但是他只是提供了几种可能性,就让孩子突然顿悟找到了他的玩具。

这就是对话带来的最根本的好处,在相互思想火花的碰撞下,可能会出现新思想的涌现,可能让整个对话向着最需要的方向发展。 而用这种对话主义来构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社会不也同样可以再这样的“对话”之中诞生新思想,开创新局面,为我们人类的共同美好贡献力量吗?

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对话所能够带来的好处都是无与伦比的,而在《赞美他者》之中,或者就通过专业的学术分析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好处的理论根据以及社会思潮的演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值得所有人深度洞悉并。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