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24堂财富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24堂财富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6 18:15:20
24堂财富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6-26 18:15:20   小编:

《24堂财富课》是一本关于个人理财的实用指南,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理财经验和心得,帮助读者了解投资、理财、保险等方面的知识,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也对有一定理财基础的人有所启发。

《24堂财富课》读后感(篇一)

在曾经的高考热门专业中,经济学一度成为一批黑马,让考生们望“鲸”兴叹。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之后,中国人终于普遍地认识到经济有多么的重要。虽然这是一门只有在大学才会学到的课程,但是应该和语文数学一样,成为人类的基础学科,从小培养经济意识,人人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虽然作者也这本《24堂财富课》中说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赚钱感兴趣,他的两个女儿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大女儿不关心财富,而小女儿对赚钱非常的感兴趣,并早早地表现出了她对于经济的理解。与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的对话,就成为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最初陈笛提出的那些问题,也正是对经济学没有太多了解的我也想知道的问题。虽然对赚大钱没有太多兴趣,但是赚钱是人人都想要的,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原因。 谈论财富的时候,自然要从当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谈起。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星巴克、甜甜圈店、国内的连锁酒店等也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从这些角度来出发去谈论如何赚钱,比要单单讲理论要生动得多。与日常对话不同的是,其中还夹杂了一些一看就是从教科书上摘下来的内容与数据,就会使对话更加丰富且可信度更高了,轻松+理论的方式构成了这本书的风格,既能满足阅读的趣味性又能有理论性可言。这里对我印象最深、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是:“看到品牌两三次之后才会信任它,所以投入广告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做一本书的宣传,“新书发布+新闻报道+书摘评论”的一套下来就会增加读者的印象,这样的宣传就算做到位。 以陈教授的结论来说,赚钱会有很多的模式:首先是边际成本为零的付费软件,随后是“垂直一体化整合”的零售业,再后是经济全球化后的受益者……似乎每一个成功赚到钱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论,既然知道了理论,实际操作起来就是另外一番事情了。当然少女也不会异想天开,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书中也提到了,如果说风险比较低且回报高的行业就是开一家基金公司,几乎没有成本。这些都是理想化的事情,野心谁都有,如果是刚刚上班的小白来说还是从做基金、理财开始吧。这也是对财富管理的一点启示。 随着少女的成长,他们的话题也逐步由浅至深,渐渐地由经济谈到了社会背景,这是财富发生的根源,也是一位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社会学的逐渐认识。甚至谈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此时的经济学已经扩展到其他的学科领域了。实际上,真正赚钱的人也不单单依靠自己的经济学知识,更多的还是自身的其他价值与能力,不然为什么几位首富都不是经济学教授呢? 作为一部入门款的财富书来说,它无疑是成功的。不同于枯燥的经济学教材,亲子之间的对话形式也较为轻松,比较适用于青少年及年轻人和未对经济学有概念的人来阅读。个人认为不太妥当的地方在于,由于陈笛生长在美国,对于中国的了解也是比较片面的,在思想中可能会产生一点偏见,这一点可以理解,如果加深对中国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就更好了。

《24堂财富课》读后感(篇二)

当有一天你的孩子告诉你,他要在20岁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你能想到怎样帮他实现这一愿望吗?大多数的中国家长都会一脸懵吧,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赚到100万,更别提交教给给孩子们了。但是我们要想办法,我们可以请外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教案,自己学会之后再教给我们孩子们。陈志武的这本《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与创富》无疑会是一部良好的教案,一定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启发。

陈志武,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并和别人合伙管理着自己的投资基金,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他都是几有发言权的。而怎样把这些知识告诉给自己12岁的女儿,让孩子能够理解并接受,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陈志武的这本书明确告诉我们,他做到了。他通过和女儿之间的谈话,把创造财富一些规律,获得财富的各种路径及注意事项都深入浅出的和女儿进行了沟通,相信对于接受了这些知识的女儿来说,在今后创造财富的路上无疑会少走很多弯路。

这本书能够在国内出版发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是幸运的。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和陈志武的女儿一样从中受益,也能让广大的中国家长可以从中受益。大多数中国家长关于财富的知识,甚至都达不到陈志武12岁女儿的水平,而我们教育孩子的能力更是和陈志武相去甚远。所以这本书,无论是关于财富的知识,还是和孩子沟通的技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读一本书有着双重的借鉴意义。

关于财富知识,包括公司运营、经济规律、创业发展、金融运用、未来发展等各个方面。陈志武通过很多实例把这些知识介绍给了女儿。

关于公司运营,陈志武的第一个案例就是微软,微软能够在短期内快速的成为最有钱的公司,和他们的产品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这种快速的盈利模式息息相关。陈志武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把经济概念引导出来,对于孩子来说听故事无疑是有吸引力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并理解这些经济概念也就容易了很多。后面关于星巴克的品牌效应,沃尔玛的成本控制,戴尔的营销模式,就都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带给了他的孩子。

关于经济规律,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经济要求;中国和美国就是差别非常大的两个经济体,不同的体制对于创造财富的理念也是不一样的。

关于创业,陈志武也讲了很多关于创业的故事,创业也有很多禁忌和和方法,创业一定要有正当的渠道;要避免和垄断行业竞争;要选择有前途的行业;要懂得管理和激励机制,等等。

创业是实现财富的最优门径但创业不等于创造财富,创造财富需要在创业的同时,更多的运用一些金融产品,风险投资的运用,股份激励机制,公司上市等,都是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的。只有完成公司股权的流通,才能实现把未来的收入变成今天的财富,才能真正成为财富的精英,这就是那些大佬们动辄几百亿上千亿资产的来源所在。

陈志武给女儿讲的关于财富的内容还有很多,甚至包括社会结构,商业模式,全球化的影响,企业的管理经营,家庭模式或婚恋模式对于财富的影响,等等。能想到的,他都告诉给了女儿,可见一个老父亲对于女儿的良苦用心。

要提到的一点是,这本书的内容写于是2009年之前,是陈志武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关于财富沟通的内容,因此书中也有了很多关于中美价值观上的对撞,有很多当时中国状态的描写。陈志武的女儿是一个完全受到西式价值观影响的孩子,对于中国也有一定的误解。而陈志武会相对客观的看待两个国家关于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两个人的观点是有冲突的,但两个人的对话一直处于平等的沟通之中,没有说教,也没有试图说服,一切只是从经济原理进行论述。这种和孩子平等交流的观念同样是我们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陈志武的《24堂财富课》不仅仅是关于财富的启蒙教育读本,同同样是关于亲子沟通的良好脚本,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和每一个中国家长好好阅读。

《24堂财富课》读后感(篇三)

前几天,“蚂蚁呀嘿”风靡大江南北。有些人复活老照片,找回珍贵的回忆。有些人古今中外恶搞,博大众一笑。有些人却从中窥得商机,4天赚了4万元。并不是说恶搞的低俗,赚钱的高明,而是说在经济多元化的时代,赚钱不再是单一模式,平凡的生活中处处有商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不是金钱至上,更不是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财为我所用,让钱生钱。如果我们从小对孩子进行财商培养,让孩子拥有与众不同的经济头脑,或许可以缔造一个新的商业帝国,或许可以成就一个亿万富翁。当然,这都是小概率事件,最可能的就是通过财商教育,让孩子在今后的创业中少走弯路,或者让孩子具备一些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获得工资薪金之外的“睡后收入”,早日实现财富自由,去尽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24堂财富课》是陈志武与女儿关于创业创富的对话集,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只有对女儿的循循善诱和拳拳关爱。父女俩围绕“如何通过创业快速创造财富,实现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开展交流,父亲的商业智慧和女儿强烈的探索欲和成功欲相映成趣,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基础的商业逻辑和商业伦理。

陈志武是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他是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2006年被《华尔街电讯》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两个女儿都出生、成长在美国,虽然他在工作生活中还有一些传统的中国思想,但在教育理念、治学理念上都更认同西方的观点。他和女儿们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一点在《24堂财富课》中体现得很明显。书中的一问一答,完全是朋友间的交谈,没有任何的居高临下和长辈架子。这本书也向家长们展示了父母与子女相互尊重、相互给予足够自由的相处模式。它是一本财商进阶读物,适合青少年阅读。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它需要科学运用数学、统计学知识,对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普遍适用的原理。同时,它也涉及政治、文化、哲学、社会学等方面。因此,父母与一个12岁的孩子谈经济,谈商业模式,该如何切入、如何引导、如何启发她的思维,深度不好把握。

父母讲的太深,孩子不能理解,属于无效沟通。父母讲的太浅,无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拓展孩子的思维,也没达到效果。陈志武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女儿量身定制了24堂课,从盖茨的微软、舒尔茨的星巴克、老沃尔顿的沃尔玛及戴尔的定制加直销商业模式,让女儿萌发了开糖果店的想法,从而转到应该用什么方式赚钱的商业伦理上。

通常而言,赚钱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损人利己赚钱”和“让别人受益自己赚钱”。比如18、19世纪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贸易,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身体,赚取了大量的不义之财,是应该受到谴责的。赚的钱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可以选择,那么秉承这个原则不要赚不道德的钱。

书中的章节之间环环相扣,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对话的方式,读起来非常轻松。除了深入探讨经济学原理,还穿插讲了很多历史故事和人物故事,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推荐大家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探寻神奇的商业世界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融洽了亲子关系,你要不要试一试?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