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一条长长的狗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条长长的狗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9 12:50:54
一条长长的狗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6-19 12:50:54   小编:

《一条长长的狗》是一本温馨感人的绘本,讲述了一只长长的狗在寻找自己的家的路上经历的种种困难和艰辛,最终和一位好心的小男孩结为了朋友。故事让人感受到了友谊和善良的力量,也教会了我们要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一)

这本书说的是一条狗因为体型很长,遭到了父亲、母亲、孩子的嫌弃;最后在用自己的“特「长」”解救一家人性命后,最终获得家人认可的故事。

这本书,我读的时候,心里不是很舒服;但感觉 :一定会有能够「感同身受」的孩子—— 世界上,总会有孩子因为生理缺陷、出生顺序、甚至性别原因,无法获得家人的认同;而这本书给了可能困惑的他们一个解法:寻找自己的独特价值,来超越自卑和忽视。

但我觉得,或许不应该让小孩自己来寻找解决方案,这本书更应该给“部分父母照镜子” :你们是否因为生理缺陷、出生顺序、性别因素等等而不接纳某个孩子?

九岁的时候,作为独生子女的我,偶然读到郑庄公和母亲不到黄泉不相认的故事,感到不可思议 —— 怎么会有母亲会因为难产而讨厌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允许自己的另一个孩子杀掉他?—— 这甚至成了我日记的第一条记录。

随着慢慢长大,和更多人建立了深度连接,才发现「不接纳孩子的父母」简直不要太普遍:这可远不止“难产”的原因:前段时间火出圈的东方时空纪录片《姐姐》就是个非常好证据。

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有点残酷:强者可能很难意识到弱者在体验着什么,似乎只有弱者通过向强者提供【价值】才能让Ta们被看到和接纳。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二)

重点推荐:浪花朵朵出品的《一条长长的狗》。  故事简介: 《一条长长的狗》讲述的是“我”的家里有一只名叫拉尔夫的小狗。拉尔夫的身体长长的,它拖着长长的身体四处乱转:一会儿跑到爸爸妈妈的被窝里,一会儿又绊倒正在熨烫衣服的爸爸,一会儿又偷偷潜入浴室……总之,有拉尔夫的地方就有数不清的“鸡飞狗跳”。  为了让灾难赶紧结束,拉尔夫被赶进自己的小窝,一边伤心落泪一边不知所措。哇!而没有拉尔夫捣蛋的时间真是清净啊。然而没有拉尔夫的世界可太过安静了吧?安静得让人不安。 果真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时候,预判到危险要发生拉尔夫会怎么做呢?它是会远离那些嫌弃自己的人,还是舍身忘我地去拯救自己的家人呢? 如果想知道答案,就亲自读一读这本有趣的《一条长长的狗》吧。 作者简介:  让·朱利安,法国平面艺术家,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闻名于世的“巴黎和平标志(Peace for Paris)”是他的代表作。 除插画以外,他还涉及摄影、视频和服装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线条简单随意,色彩单纯浓烈,想法大胆独特且异想天开却又不失趣味。 朱利安的作品在全世界的博物馆和画廊向世界展览。2016年,他与大学同学、韩国设计师许宰(Jae Huh)合作推出的NOU NOU系列火遍全网。 故事要表达什么?  如果大家认真读了《一条长长的狗》,会发现那条叫拉尔夫的狗,与3到5岁的小孩有很多相似之处:调皮、爱动、爱闯祸,让大人操碎了心,但却单纯、善良、包容且深爱着家人。这样的他们虽幼小,但在必要的时刻却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渴望家人能够爱且注意到自己。为了能得到家人的关注,他们用一些奇怪的行为和烦人的举动来吸引家人的注意力。 实际上,如果大人们懂得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规律,就能理解、尊重和关注他们。有了家人关爱的孩子,自然安全感满满、幸福感爆棚。 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家长们应该接纳孩子最真实的样子,哪怕他们笨拙到不完美,我们也应该给予孩子温柔而坚定的成长支持。 因为在幼儿时期,被需要被接纳被爱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养分。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经历过破坏性极强的童年。那个时间段的我们也曾是一个破坏力极强的高手:墙上到处是胡乱涂鸦的不明天书;厨房里面粉和鸡蛋和成的汤撒了一地;妈妈刚叠好的衣服,我们给掏出来然后散落一地…… 像这样的祸,我们都闯过。可是当大人们因为这些祸吵闹、打骂我们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胡乱涂鸦是小孩子爱画画、表达自我的展现;把鸡蛋打碎跟面和在一起,只不过因为我们想要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一顿美味的餐点;把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搞得乱糟糟只不过是在玩游戏或者找东西,亦或是觉得好奇、好玩。 而今曾经的我们长大了,却不应该忘记孩提时的样子。只有这样,当我们的孩子肆意搞破坏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明白这是3到5岁的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当我们知道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就不会觉得整天把家里搞得乱糟糟的孩子多么可怕,多么可恶,多么不可饶恕,相反我们会觉得他们长大了,需要更多关注和陪伴,这时候的我们会利用科学的方式主动陪他们玩、陪他们疯,陪他们欢笑,而不会嫌弃甚至打骂。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三)

如果看一个动物与主人的故事,动物通常都是会受到主人的喜爱。

而《一条长长的狗》这本书是一本绘本,也是一个关于动物与主人的故事,只不过这个动物在主人家里并不是很受欢迎。

《一条长长的狗》出自让·朱利安之手,他是一名插画师。其作品《这不是书》引进到国内后,大受欢迎。而他在《一条长长的狗》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有些奇妙的故事,会让人对于亲子关系有一些新的思索。

拉尔夫是一条小狗,不过它很占地方,因为它的尾巴非常长。

长长的尾巴会对周围的人造成困扰。不管拉尔夫是想去跟主人们说晚安,还是想去找主人们玩耍,都会弄得场面一团糟——它那长长的尾巴总是会成为障碍。

拉尔夫通常会受到主人们的“嫌弃”,轰它走远点,然后它就会去一个地方舒舒服服地趴着,不过神情难掩落寞。

而当拉尔夫回到自己屋里的时候,大家感觉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一天晚上,拉尔夫感觉不对劲,它闻到了一股烟味。于是,它就跑进屋子里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它的屁股被门洞卡住了。可是,如果它只是在外面眼睁睁看着,屋子会着火的!

于是,他就使劲地向屋子里爬,哪怕身体被拉得越来越长。他跑去屋子里叫,可是主人们怎么叫都叫不醒。

他又跑出去找人帮忙,告诉消防员说我家着火了,然后消防车就去到家里。家里人都被困住在屋子里,消防员让他们顺着小狗的背爬下来。所以只用了10秒钟,全家人都从着火的房子里逃出来了!

拉尔夫救了全家人的命,大家都很感激他。虽然他依然是一条尾巴特别长的小狗,但是主人说不要紧,我们再盖一座更大的房子。

翻看这本《一条长长的狗》,感觉里面的拉尔夫就像是一位在家庭里不受关注、不受喜爱的孩子。他尝试去靠近家人们,渴望得到家人们的关注和爱。但是因为老是闯祸,它经常被家人们斥责。

可是,他也不想的。他需要有人告诉他可以怎么做,需要怎么调整,才可以不给他人造成烦恼。

而且,有时候孩子的某一项特点在这个场合是缺点,但是在另一个场合又会是优点。

我们看到孩子引起的大大小小的麻烦,通常会很烦躁,甚至会忍不住冲孩子发火。而孩子在没有得到大人的回应甚至是被大人愤怒地喝止后,或许会在大人不注意的地方,深感失落。

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笨拙地爱着父母,也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爱意。希望父母们,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给予孩子多一些的耐心,尽管有时很难。

2021年05月17日星期一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四)

最近朋友若影和我“抱怨”,说自己家的宝宝3岁半了,越来越讨嫌了。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就抢了遥控器,反复开、关电视。有的时候孩子把摆放好好的玩具扔得哪儿都是,还喜欢在家里搞“自由创作”,这让她头疼不已。有一次,家里来了个朋友,大家坐在沙发上聊天,他一会过来说说这个,一会过来又说说那个,总想插嘴,若影跟他说:“妈妈在和客人聊天,你自己玩一会吧。”可他依然吵个不停,朋友没坐多久就走了,嘉美真的很尴尬。此时若影就疑惑了:让宝宝这样“任性”,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种种“不守规矩“的背后,是有不少深层原因的。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但是还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对大人的规定或举动有意见,碍于表达的不完整,或者不懂得如何说明时,便会以反抗、或不听话的表现,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一条长长的狗》的主人公——拉尔夫是一条特别“占地方”的小狗。它“汪汪”地跳到爸爸妈妈的床上和他们道晚安,意外地出现在姐姐洗澡的浴缸里,就连爸爸也被它弄得人仰马翻,一句话:它在哪,哪里就“人飞狗跳”…… 当拉尔夫被赶回去院子后,整个世界好像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情,拉尔夫在情急之下的举动,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儿童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都与这一时期的教育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的孩子每天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但也每天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教育难题。

绝大多数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醉心于某件事,再加上孩子们的幼稚和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甚至闯出一些小祸。而当孩子在生活中无意犯的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这里家长需要意识到的是,孩子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是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大人一定要从他们的各种表达方式中听出孩子的心声,还要想办法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故事里的拉尔夫总是暗搓搓地蹭到家人们身边,但是会引起或多或少的麻烦,最后他被家人们吼到一边去……被需要、被接纳、被爱,是人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也是孩子们在幼年时期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其实,我们在阅读中会发现,拉尔夫种种看似“烦人”行为跟三四岁的小朋友的行为有惊人的相似,这个阶段孩子们在探索怎么跟家人们相处,也在摸索各种行为边界,渴望得到家人们的关注和爱。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却都值得去被爱。而当一个人感受到尊重与被爱,他的内心便会更有力量。

有的孩子认真细致,有的孩子粗枝大叶,有的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孩子笨手笨脚,有的孩子从小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精明能干,也有的孩子喜欢默默思考,思想整天飞翔。孩子们的状态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一些太求完美的父母特别注意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或在某方面表现出能力不济时,他们就忧心忡忡,就像立即帮助孩子改变。事实上,他们已经变成太苛刻的父母。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经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简易标准。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从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在他潜意识里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

没有生下来就是优秀的孩子,也没有生下来就是恶作剧的孩子,所谓的“好”与“坏”都是教育的结果。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天真无邪的孩子率性而为,没有什么掩饰和包装,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有些明显的性格缺陷和能力弱点,我们应该多帮助孩子改正。而另外一些并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提醒孩子注意,不一定非要苛刻地要求他们改正,也许在如今很不顺眼的枝杈,将来会成为孩子长大后宝贵的特质。

当故事到了结尾,小狗拉尔夫被赶回到了自己的窝里,整个世界好像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情,拉尔夫在情急之下也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变化,而这,让它成了一个拯救全家人的小英雄!

《一条长长的狗》可以帮助我们在拉尔夫身上,捕捉到正在长大的孩子们的小小身影,它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它也鼓励家长接纳真实的孩子,在爱的氛围中一起慢慢成长吧。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五)

我家两个娃,同一个爹妈生,一个见了狗跑,一个见了狗追。虽然反应截然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喜欢小狗。所以,当我看到《一条长长的狗》时,就不犹豫地入手了。我就想从她们的喜好入手,逐步培养她们的阅读习惯。

这是一本安抚小儿童的绘本,但是读完,我也深受启发。

对小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幽默、温暖又让人感动的故事。

小狗拉尔夫不是一只看上去特别可爱的小狗,因为它身体比别的狗要长一些。长长的身体,让家人觉得它特别占地方,给人带来麻烦。于是,每当他欢快地亲近家人的时候,没有人表示欢迎,甚至有时它不小心给家人带来麻烦的时候,家人总会冲它大喊大叫。比如,它躲错地方的时候,妈妈冲它一顿呵斥。爸爸不小心摔倒的时候,抬头看到不远处的它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痛骂。

可怜的拉尔夫被痛骂之后,就乖乖回到自己的窝里躺着。此时的拉尔夫是伤心的,因为它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即使这样,他依旧渴望跟大家离得更近一点,所以他时刻留意着房子里的动静。

警惕地拉尔夫发现,房子似乎静地有点不太正常,于是他前去查看。当它走近一看,发现房子马上要着火了。它着急地设法进入房子叫醒主人。

进房间只有一个小小的门洞,拉尔夫刚刚能钻进去,不过这样想要通过,它会变得越来越长。这样会更不讨人喜欢,但是它没退缩。它的目标只有“救人”。

最后,在拉尔夫的帮助下,一家人躲过了一场灾难。让人欣慰的是,虽然拉尔夫比以前要长很多,但从此家人越来越喜欢它。

故事中,拉尔夫是一只活泼、心地善良的小狗,它长得有一点特别,刚开始家人对它也不友好,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会怀恨在心。这完全就是仿照小朋友的内心世界来创造的拉尔夫。

每一个小朋友长相都不一样,可他们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无论家人带他如何 ,他对家人的是爱从不减分毫。如果,我们曾无意中指责过孩子的过错,也请看完这个故事后,给孩子一点耐心,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欣赏。

就比如故事中的拉尔夫,刚开始一家人都因为他长占地方而不喜欢它。可讽刺的是,最后就因为它长长的身体可以坐滑梯,一家人才能快速获救。

之前的缺点一下变为别人不可企及的优势。

所以,就像最近看的《长不大的父母中》加藤谛三说的:学会用多角度欣赏他人,享受人与人的不同,欣赏每个人独有的特色。拥有这样的思维,更能享受生活的快乐。

当我反复给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常常在内心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也经常不经意地指责过孩子,是不是处处希望她做得完美不出错。很遗憾,我确实像对待拉尔夫那样对待过孩子。

我也相信,很多家长也曾经同我一样。孩子笨拙地自己吃饭,把饭菜弄满衣服和桌子的时候,孩子想给我们帮忙却制造了麻烦的时候,孩子想破脑袋也没有解答出问题的时候。这些时候,也是我们最容易伤害孩子的时候。

就像书中的拉尔夫,它被爸爸呵斥之后,在回自己窝的路上,它忍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不知道,孩子在被家长训斥之后,曾多少次流下委屈的眼泪。

想到这些,内心无比疼痛。孩子也只是一只未经雕琢的、刚刚来到这个新奇的世界不久的人类幼崽。单纯的他怎么可能如我们那般熟练掌握各种生活技巧。话又说回来,我们也是曾经的他,是千百次的锤炼和时间的累积,才锻造了此刻的我们。

这个过程,谁不是从不会,从做错开始的呢。

另外,我暗戳戳的私心也大体达到了效果。老二,特别喜欢拿《这是一条长长的狗》来让我读给她听。严格来说,是我表演给她看。我们一边看,一边演。狗叫声、指责声、夸张的表演常常让老二咯咯咯咯笑个不停。这就是她喜欢的乐趣吧。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六)

前段时间,介绍了绘本《一只直立行走的猫》,绘者是法国的让.朱利安。他是一位居住在英国的插画师。让.朱利安的作品线条简单,色彩单纯,只用寥寥数笔,就将人物和动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今天介绍让.朱利安的另一本绘本《一条长长的狗》。这本绘本与《一只直立行走的猫》画风一致,都是用粗犷的线条,表达细腻的情感。 《一条长长的狗》讲了一只叫拉尔夫的小狗,总是惹是生非,家人都很烦它。当它伤心地回到自己的窝里时,忽然闻到了一股烟味,拉尔夫找来消防员,帮助家人成功逃出了屋子。拉尔夫救了全家人的性命,家人改变了对它的态度。 《一条长长的狗》不仅是给孩子们看的绘本,也是给家长们看的绘本。 一、调皮捣乱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拉尔夫在家里总是惹祸,要么跳进主人的被窝,要么躲进浴缸里,吓得主人大叫,或者在主人烫衣服时,不小心把主人摔个嘴啃泥。当然这些不是它故意的,它也不想做错事,可就是一不小心就惹主人生气了。它不知道该如何做,才会让主人不再烦它。 你看,拉尔夫像不像3~6岁的孩子呀?这个阶段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探险世界的想法。他们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只知道要去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无意中把家人弄得心烦意乱。 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了解世界,就了解生活的规则。大家都是在摸爬滚打中成长,都是在一次次的试错中成长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懵懂无知的成长阶段,蹲下来接纳孩子,包容孩子,静静地陪孩子度过这一阶段。 二、别小看孩子,关键时刻他会有大作用 人见人厌的拉尔夫,被赶回到自己的小屋,整个世界清静了。伤心至极时,拉尔夫忽然闻到了烟味,怎么回事? 拉尔夫想进屋看个究竟,屁股却被门洞卡住了。拉尔夫使劲爬呀爬,身体越拉越长,它来到主人卧室,怎么也叫不醒主人。烟味越来越大,拉尔夫出门去找消防员,它的身体拉得好长好长。 消防员来到主人家,消防员让主人一家顺着拉尔夫的身体滑下来。只用10来分钟时间,全家人从着了火的房子里逃出来了。 拉尔夫并非主人想的那样一无是处,关键时刻救了全家人的性命。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家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也很暖心的。 知乎上有个妈妈,讲了一件暖心的事:孩子发烧了,她照顾孩子一夜未合眼,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发着烧的三岁儿子,以为她病了,倒了杯热水喂她喝,还给她拿了毯子盖上。这位妈妈说,当时她的心都暖化了。 《知否》的第1集中,盛如兰出嫁,盛家遭到亲家的欺压,全家人束手无策。小小的盛明兰用偷偷学来的投壶本领,为盛家挽回了面子。虽然她在盛家是备受欺压的。 你看,孩子会在你失望无助时带给你惊喜。 三、父母对孩子的肯定,是形成孩子强大人格的基础 拉尔夫在家先是遭受主人的排斥,在救了主人一家性命后,这才得到主人一家的爱。先前的拉尔夫是失落的,现在的拉尔夫是幸福的。现在的幸福,是拉尔夫用行动、用代价换来的。 缺爱的孩子的性格存在缺陷。孩子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让他缺乏安全感。自卑成了他性格的底色。 当孩子需要付出,才能得到父母的爱时,那么孩子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人际交往时,孩子总认为自己没有付出,不配得到友情、爱情。可问题是,有些孩子付出了,也得不到友情、爱情,孩子会很受伤。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幸福感,孩子的人格健全了,性格美好了,才会有能力和信心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一条长长的狗》这本绘本,孩子读了,从中会找到勇敢和自信;父母读了,会引发思考:自己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一本绘本,亲子共读,双方获益,值得一看。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七)

前段时间,介绍了绘本《一只直立行走的猫》,绘者是法国的让.朱利安。他是一位居住在英国的插画师。让.朱利安的作品线条简单,色彩单纯,只用寥寥数笔,就将人物和动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今天介绍让.朱利安的另一本绘本《一条长长的狗》。这本绘本与《一只直立行走的猫》画风一致,都是用粗犷的线条,表达细腻的情感。 《一条长长的狗》讲了一只叫拉尔夫的小狗,总是惹是生非,家人都很烦它。当它伤心地回到自己的窝里时,忽然闻到了一股烟味,拉尔夫找来消防员,帮助家人成功逃出了屋子。拉尔夫救了全家人的性命,家人改变了对它的态度。 《一条长长的狗》不仅是给孩子们看的绘本,也是给家长们看的绘本。 一、调皮捣乱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拉尔夫在家里总是惹祸,要么跳进主人的被窝,要么躲进浴缸里,吓得主人大叫,或者在主人烫衣服时,不小心把主人摔个嘴啃泥。当然这些不是它故意的,它也不想做错事,可就是一不小心就惹主人生气了。它不知道该如何做,才会让主人不再烦它。 你看,拉尔夫像不像3~6岁的孩子呀?这个阶段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探险世界的想法。他们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只知道要去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无意中把家人弄得心烦意乱。 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了解世界,就了解生活的规则。大家都是在摸爬滚打中成长,都是在一次次的试错中成长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懵懂无知的成长阶段,蹲下来接纳孩子,包容孩子,静静地陪孩子度过这一阶段。 二、别小看孩子,关键时刻他会有大作用 人见人厌的拉尔夫,被赶回到自己的小屋,整个世界清静了。伤心至极时,拉尔夫忽然闻到了烟味,怎么回事? 拉尔夫想进屋看个究竟,屁股却被门洞卡住了。拉尔夫使劲爬呀爬,身体越拉越长,它来到主人卧室,怎么也叫不醒主人。烟味越来越大,拉尔夫出门去找消防员,它的身体拉得好长好长。 消防员来到主人家,消防员让主人一家顺着拉尔夫的身体滑下来。只用10来分钟时间,全家人从着了火的房子里逃出来了。 拉尔夫并非主人想的那样一无是处,关键时刻救了全家人的性命。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家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也很暖心的。 知乎上有个妈妈,讲了一件暖心的事:孩子发烧了,她照顾孩子一夜未合眼,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发着烧的三岁儿子,以为她病了,倒了杯热水喂她喝,还给她拿了毯子盖上。这位妈妈说,当时她的心都暖化了。 《知否》的第1集中,盛如兰出嫁,盛家遭到亲家的欺压,全家人束手无策。小小的盛明兰用偷偷学来的投壶本领,为盛家挽回了面子。虽然她在盛家是备受欺压的。 你看,孩子会在你失望无助时带给你惊喜。 三、父母对孩子的肯定,是形成孩子强大人格的基础 拉尔夫在家先是遭受主人的排斥,在救了主人一家性命后,这才得到主人一家的爱。先前的拉尔夫是失落的,现在的拉尔夫是幸福的。现在的幸福,是拉尔夫用行动、用代价换来的。 缺爱的孩子的性格存在缺陷。孩子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让他缺乏安全感。自卑成了他性格的底色。 当孩子需要付出,才能得到父母的爱时,那么孩子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人际交往时,孩子总认为自己没有付出,不配得到友情、爱情。可问题是,有些孩子付出了,也得不到友情、爱情,孩子会很受伤。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幸福感,孩子的人格健全了,性格美好了,才会有能力和信心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一条长长的狗》这本绘本,孩子读了,从中会找到勇敢和自信;父母读了,会引发思考:自己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一本绘本,亲子共读,双方获益,值得一看。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八)

周末和孩子们躺在床上午休,糖糖总是不安分,坐起来嘴里说着“我要和妈妈挨在一起,”重重地倒下来,不偏不倚一脑袋砸在我脸上,我被砸得生疼,捂着鼻子正准备要骂她,果果“哧哧”笑着说:“糖糖像那条长长的小狗拉尔夫,笨手笨脚的,总是闯祸。”

拉尔夫是绘本《一条长长的狗》中的小狗,最近常和另一本《一只直立行走的猫》一起读给他们听,我原以为就是只狗的故事,原来也是在刻画小孩子。

这两本都是法国天才设计师让·朱利安的作品,他之前还创作过一本脑洞大开的纸板书《这不是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把书做得像玩具,颠覆了我对书的刻板印象。果果和糖糖经常抢着玩,一个翻开“钢琴”弹奏音乐,另一个打开“电脑”打字工作。

这次的新书《一条长长的狗》和《一只直立行走的猫》同样很棒。

《一条长长的狗》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狗拉尔夫因为性格冒失,加上身体很长,总是闯祸,它不是在主人们睡觉时突然凑到他们脸上“汪汪”叫着打招呼,就是钻进浴缸里休息被嫌弃地赶出来,还有一次,它从正在熨烫衣服的爸爸身边经过时,长长的身体勾住了电线,把爸爸拽了个“嘴啃泥”,气得爸爸边捂着鼻子边大喊“出去”。总之,它开始时一点也不招人待见。

可就是这样一只小狗,在绘本的最后,身子变得更长更离谱,睡觉时得把身子盘起来,简直像一条蛇,可大家脸上嫌弃的表情却一扫而光,一家人欣喜地抱着它,还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盖座更大的房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拉尔夫在家里失火的时候救了一家人,也正是为了救人,身体才变得越来越长……

这册绘本既可以提醒爸爸妈妈们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许还可以给2—5岁阶段“猪嫌狗不爱”的孩子们给一点如何才能不讨人嫌的启示。

除了故事,画面也超赞,第一次读之前,先让糖糖自己讲一遍,她不知道小狗的名字,却把故事大概讲了一遍,情节当然有很多出入,前后不是很连贯,但好个单页都说得差不多,尤其爸爸赶小狗出去的那一页,神情都是模仿着爸爸怒气冲冲的样子,手指着外面大喊“你给我出去!”。

让·朱利安不愧是有名的设计师,笔触富有感染力,能走进孩子的心里。

《一只直立行走的猫》是我特别乐意让糖糖读的绘本。

我家糖糖老嚷着让我给她买男生的衣服,说她要当男生,我问当男生有什么好的,他说男生可以调皮,能打枪,能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我反复告诉她“你也可以,虽然你是女生,但这些你全都可以做。”可过不了两天,她又会旧话重提,说女生不可以调皮,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变成男生。

唉,面对身边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我实在感觉无能为力,奶奶的口头禅就是“你是女孩,你和三个哥哥不一样,你要乖。”学校里,大街上,到处都能听到类似女孩要怎样怎样的话。

而《一只直立行走的猫》就是一本鼓励孩子突破刻板偏见的绘本:

男孩菲尔得到了一只小猫,可奇怪的是它能直立行走,而且,它不会捉老鼠、不会爬树、不玩毛线球……但它会玩滑板、会给菲尔按摩,会用尾巴喝茶……

总之,小猫该会的,它一样都不会,普通小猫不会的,它样样精通。

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仍然是菲尔最爱的朋友,他每天和小猫玩得不亦乐乎,连他的朋友们都觉得这只小猫实在太酷了。

原本小孩的包容度更高、视觉更多元,可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逐渐产生了很多限制性信念,各种刻板印象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得狭窄逼仄。

希望这只小猫能在糖糖的心里种下一颗“勇敢做自己”的种子,能让她明白,没必要去迎合别人觉得“应该怎么怎么样”的标准,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也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别人,拥抱丰富多彩的世界。

日本国宝级保育园中川李枝子说:绘本是阅读的入口,也是人生的入口。有空就多带孩子读读绘本吧,好的绘本总是能带给孩子美好的阅读体验,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生活,认识自己,拓展生命宽度,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九)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有必要跟父母分享难过吗?

我看到一个高赞微博,博主是这样说的:“我更关注的问题是:孩子愿意跟你分享他的难过吗?”

我一下子被这句话击中,作为父母,我们看各种育儿书、观察孩子、研究孩子,试图走近孩子的内心,无非是想跟他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平等交流的朋友。

无论是他的快乐,还是他的难过,都愿意推心置腹与你分享,这才是亲子关系最美好的样子。

当然,前提是,我们得听懂孩子、看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有句话说:

的确如此。最近陪孩子读这本《一条长长的狗》,让我读懂了孩子调皮捣蛋背后,是在表达对父母陪伴的喜欢;孩子安静乖巧背后,也藏着失落和期待;孩子笨手笨脚,却在努力爱我们。

我们总以为,自己爱孩子胜过孩子爱我们,但小小的身体,却藏着巨大的力量,都是爱给予的。

故事的主角是一条狗,身体很长,它叫拉尔夫。每天睡觉前,它喜欢钻进主人的被窝里,“汪汪”地叫唤,似乎在跟主人道晚安。

但是主人却很生气,瞪眼发怒,不喜欢拉夫尔钻进自己的被窝,打扰了自己休息。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我女儿每天睡前跟我的互动。

她时常坐在我肚子上骑马,或是整个人躺在我身上,压住我,最让我不喜欢的、也是最恼火的,是直接坐在我的头上,让我看不见,也呼吸不舒服。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是对她怒吼,面部表情比绘本中的主人更愤怒,而我女儿也像极了拉夫尔,她的内心大概是开心的,脸上的笑容不会说谎。

我们眼里孩子的调皮捣蛋,孩子内心却是在表达喜欢父母这样的互动、这样的陪伴,也在表达对父母的喜欢。

当大家都嫌弃拉夫尔时,它会安静地选个地方呆着,心情有点失落。它睡在了浴缸里,但主人洗澡时发现了它,它又一次被嫌弃,被赶走。

朋友说,她家孩子有一次让她生气了,她向孩子表达了自己生气的情绪,然后孩子就不见了,家里非常安静,朋友去孩子房间找她,发现她女儿正在安静地看书。

用这样乖巧的方式来讨好生气的妈妈,惹妈妈生气的孩子有些歉意的,但是更期待妈妈看到她好的表现。

是不是像极了拉尔夫呢?

女主人在洗澡,拉尔夫拖着长长的身体从楼上浴室跑下来,不打扰女主人洗澡,正巧男主人在熨衣服,拉尔夫不小心碰掉了主人的熨斗线,东西都打翻了,主人一气之下把拉尔夫赶出屋外的小狗房子里。

像这样的笨手笨脚,孩子经常发生。

我女儿常常用勺子舀一勺汤,慢慢地送到我的嘴里,模仿妈妈给她喂饭的样子,但是通常到我嘴里之前,汤已经洒得一滴不剩,都在餐桌上了。

心意上明明是关心和爱,行动上却搞砸了心情。

哪个孩子不是如此呢?

拉尔夫这天晚上睡在它的小房子里,主人的屋里却着火了。它急着去救大家,屁股却被门洞卡住了,它又拖着长长的身体去向消防员求救,最后成功地救了一家人。

当然,这一来一回的路程,把拉尔夫的身体变得越来越长,就像是对主人的爱一样,那么多那么多。

看到这里,满是感动。

就像《猜猜我有多爱你》里面,小栗色兔子那般可爱,它把手臂张开得不能再开了,跳得高得不能再高了,沿着小河一直到山顶那么远,就像从这里到月亮那么远......无论多远的距离,都不足以表达孩子对父母的爱。

拉尔夫也是如此,即使身体越来越长,也不足以表达对主人的爱。这就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比我们想象得更爱我们。

最后拉尔夫和主人一家人,换了一所更大的房子,又开心的一起生活了。

这一次主人更懂拉尔夫,拉尔夫也更体贴主人了。

睡觉不再去主人的被窝里了;它身体虽然更长,却学会了像蛇一样地卷成一团睡觉,也不占更多地方。

拉尔夫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相互滋养、彼此成全的样子,像极了亲子间最美的模样。

跟孩子一起读这本《一条长长的狗》吧,一起从拉尔夫身上看到孩子的天性,学会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了解孩子对我们浓浓的爱。

END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十)

狗狗,始终是孩子们的忠实伙伴。从小孩子降生之日开始,关于狗狗的各种故事,就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对于人类来说,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因为常见,因为其忠厚的秉性,而被人们所喜欢。

《忠犬八公》《神犬小七》这些狗狗的感人故事,催人泪下,孩子们也常常听到英勇狗狗的各种传说。

对于我家大宝来说,见到狗狗,他总是忘了自己是个人类,常常主动大声地“汪汪汪”,来以示友好。久而久之,我家周围的那些狗狗们,都和我家大宝熟识了。

我曾经被狗吓到过,倒是对有些大型犬还有些畏惧,但因为孩子和狗狗的主动沟通,我获得了空前的“狗缘”。

不仅如此,他还尤其喜欢读各种有关狗狗的绘本故事,最近尤其喜爱的,是法国的让·朱利安创作的《一条长长的狗》。

这是一本关于狗狗的故事,我们看到故事的开头,却很难猜出故事的结尾。这样出人意料的创作手法, 恰恰是让·朱利安独有的叙事风格。

让·朱利安是一个法国人,现在居住于英国,专门从事插画的职业。因为曾经丰富的从业经历,他汲取摄影、服装、报纸、杂志设计等方面的灵感,创作了一本本灵动有趣的故事。

在近些年来,让·朱利安被引进中国的作品中,《这不是书》、《发生了什么》是其代表。让·朱利安以其独具创造性的内容,为绘本平添了很多玩乐的功能。孩子们可以通过“变变变”的方式,来构建自己周围的空间,还可以以“猜猜猜”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时间。

让·朱利安创作的这本《一条长长的狗》,讲述的是一个“占地方”的狗狗,他在家里总是有点不合时宜,常常弄得到处人仰马翻,终于,他被赶到了院子里,但一件紧急的事情发生了,这条长长的狗,成了家中的英雄。家人再也不嫌弃他长,并重新地接纳了他。

3-1: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一条长长的狗》,它的法文原名,实际上是《Ralf》,说的正是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条名叫拉尔夫的狗狗。

他出场的时候,身体就很长。一家四口坐在沙发上,共同抬着它,他的头,还要比沙发的扶手长一点点。

作者用“很占地方”来形容拉尔夫,这让孩子们听了,不禁一笑。

他常常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虽然他很长,但还是能盖住被子。但显然,爸爸妈妈并不想搂着他睡觉。于是,他被轰出去,来到了浴缸里的拉尔夫,舒舒服服地躺着,却又被赶了出去。

其实拉尔夫不是故意的,但因为自己的不小心,他又闯了不小的祸。

《一条长长的狗》,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并不很快,但随着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孩子们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他们被后来小狗的变化所感动,也被家人的态度所安慰。

故事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我在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其实也生发出了很多现实的思考。这个故事有着神奇的魔幻色彩,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且画风幽默,富有特色,对孩子的影响很深。

3-2:故事,让孩子看到自己

《一条长长的狗》,主角虽然是一只狗,但实际上,这映射的,恰好是一个孩子在三四岁的阶段所特有的行为表现。

他们因为好奇心而不断地探索,但边界尚未确立,就总是会闯祸。他们也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也时常因为父母的吼叫驱赶而伤心。

从孩子的内心深处,他希望得到最亲爱之人的认可,就像《一条长长的狗》这个故事中的拉尔夫。当一个人常常感受到被爱,他的内心便会更有力量。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认可,是他们自信心的源泉,也是他们自爱的深层精神内核。想要养育自信的孩子,就要在他们行为混乱的时候,给予耐心的指导,而不是粗暴的驱赶。这一点,实际上是所有孩子的家长们最需要反思的地方。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是治愈的,正是因为它有一种让孩子“被看见”的力量。当他们知道,有一条这样的狗狗,和自己感同身受,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会让孩子们心生喜悦,更期待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作为家长,我们有点亮孩子心灯的责任,阅读点亮彼此。

当孩子被看见,他就会有变化。不仅仅是在故事中,读过故事的父母们,也请多多拥抱身边的那个调皮的孩子。

3-3:父母:接纳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很多亲子关系的破裂,正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与孩子真实的状况,背道而驰。一个不被接纳的孩子,常常会处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之中。怯懦的行事风格,自然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与其让孩子怯懦,不如接纳孩子,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一个人,唯有接纳了自己,他才会活得更舒展,更阳光。在良好亲子关系的滋养下,他们才会更有向上的力量。

孩子不完美,家长也不是完美的。当我们不以完美去要求彼此,就会发现,生活美好了许多。故事最后的结局,拉尔夫舒服地盘坐着,神情悠然。

故事的情绪变化,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比我们体会得更深刻。狗狗的泪与笑,叩击着阅读者的心弦。

孩子的成长,这一路上坎坷很多。身为大人的我们,常常已经忘了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体会他们细微的心理变化。

可不管怎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接纳孩子,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都是我们父母最不能忽视的事情。

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希望这条名叫拉尔夫的狗狗的故事,父母和孩子都始终能记得。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十一)

优秀的绘本不仅面向儿童,其实有时候更面向父母。

最近,我跟孩子共读了绘本《一条长长的狗》,它讲述的是有一条体型很长的狗,名叫拉尔夫,因为它的特殊遭到了全家人的嫌弃,但在关键时刻它却用自己的“特长”功能拯救了全家人的性命,最终感化家人并获得认可和喜爱的故事。

《一条长长的狗》的作者是法国的插画师——让•朱利安,他涉足多个领域,会为有名的摄影、服装、报纸、杂志公司做设计,也常以一种令人惊奇的视角进入童书市场,独特的风格和俏皮的插图让读者耳目一新。

老实说,《一条长长的狗》这本绘本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我读完之后却一阵难受……

拉尔夫是一条橙色的狗,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身型太长而遭到了全家人的嫌弃,它跳到爸爸妈妈的床上“汪汪”道晚安,却被嫌太吵;意外地出现在姐姐洗澡的浴缸里,却被轰走;爸爸在烫衣服时它过来弄得人仰马翻,却被训斥;

总之,它在哪,哪里就鸡飞狗跳,最终它被全家人驱赶,下楼梯时他神色黯然、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泪……

翻到这一页时,我儿子也突然伤心起来,他说:“狗狗真的很可怜……”

并伤心地问我“他们这样嫌弃它,那当初为何要养它呢?”

我顿时语塞,心里一阵难受,其实狗狗拉尔夫何尝不是我们眼里3-5岁的孩子呢?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学习和探索怎么跟家人们相处的过程中,也在试着摸索各种行为边界,他们常常会因为我们认为的各种“烦人”的行为而遭到我们嫌弃。

更有孩子可能因为自身的原因,比如生理缺陷、过于内向、过于调皮捣蛋而无法获得家人的认可,从而让家人从心里排斥他们,甚至嫌弃他们。

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绘本给孩子找到了解决的方案,却给父母留下了无限的深思。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狗狗拉尔夫独自在外面睡觉,嗅觉灵敏的它突然闻到了奇异的味道,原来是家里房子意外着火,为了拯救家人,它冲进浓烟四起的房子,却不幸被门洞卡住,在千钧一发之际它只有通过不断拉长拉长……自己的身体把全家人带到安全区域,并叫来了消防员扑灭了火,这一系列英雄的行为感动了全家人,也让全家人接纳并喜欢上了它,故事结尾家人甚至因为它过长的身体而决定重新盖一所大房子。

虽然是圆满的结局,但我心里还是涌出一丝悲凉,原来只是利用自己特长,或是独特价值去救赎、或感化家人,才能赢得家人的认可和关注,也就是说孩子只有给家人提供他们自认为“有利”的价值,弱小的孩子才能被认可和接纳。

比如最近热播的家庭情景剧《小舍得》中读四年级的颜子悠,这个小角色隔着屏幕,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无力感和压力感,因为他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获得更高的成绩甚至是奖励,才能赢得妈妈田雨岚的赞赏和肯定,其实现实生活 中也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只有给父母“长脸”了,他们才值得被父母认可和接纳。

但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经常这样扪心自问:我们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取悦我们吗?

对此,我曾也困惑过,孩子没出生之前,我买了各种育儿书籍,也浏览各种育儿平台,我自信满满地以为:我肯定会是一个温柔有爱、循循善诱的妈妈。

但实际上,等孩子到了3-5岁年龄阶段,面对调皮捣蛋的他,他一有不如我的意甚至我看不惯的行为,我还是会忍不住怒吼他,训斥他,有时候语气足以伤人,更有时候我会动手打他,但每次事后,我都会深深自责和反思自己:这是我吗?说好的温柔且坚定呢?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从来不缺的就是各种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我们也能轻松快速地汲取各种育儿知识和理论,甚至利用这些知识和理论标榜自己是多么明主,多么科学地在养育孩子,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却屡屡碰壁,那是因为我们只想着教育孩子,却常常忽视了自我反思。

父母是一份不需考核便可上岗的职业,这份工作持续一生、且无法卸任。很多人认为,做父母是天生就会的,是不需要刻意学习的,但实际上,不是什么都是天生就会的。

我们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就应该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不完美的,他不可能完全符合你的期望,也不可能活成你期待的样子。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价值。而我们作为家长,第一步就应该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并在孩子童年时期给他们足够的爱和耐心,引导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儿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育己,我们需要跟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自己停滞不前,却鞭打孩子快速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原创文章,抄袭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平台。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十二)

场景一:

我刚留好作业。

老师,作业是什么?

场景二:

我刚走到办公室门口。

老师,XX又欺负我。(其实只是正常的接触)

场景三:

老师,明天上学吗?

一天天的被这样“追问”,我也是哭笑不得。

这些“问题”,是被孩子可以制造出来的。他们目的只是为了引发老师的关注,这些孩子往往是课堂参与度较低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老师,也都希望老师能喜欢自己,希望老师眼里有自己,所以他们自己给自己制造机会。好聪明的孩子!

拉尔夫也是这样的。

拉尔夫是一条很特别的狗,他喜欢家人并想得到家人的爱。他总是想尽办法凑到家人身边,但又是那么不合时宜,总是被家人吼。直到一次意外,才改变了家人对拉尔夫的认知。

1.我想得到你的爱,你却不知道

每个个体都需要别人的爱。《地球上的星星》里,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如果经常对着一棵树大骂,这棵树也会枯萎。植物是这样,动物和人类更是不例外了。缺爱的童年,可以导致不幸的一生。小孩子都会想办法寻求爱。

大人看到这幅图,也会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孩子充满爱意的行为,得到的却是非常的不友好。

被赶走,却又总是找不对地方。好像无论怎么做都不对。

2.大家不喜欢,因为太特别。

因为身体太长,拉尔夫显得太特别。因为不一样,也给家人带来了很多麻烦。

因此,拉尔夫总是遭到粗暴待遇。

3.你们终于知道我的爱

我终于赢得了大家的爱。

二、拉尔夫的内心纯净无比

拉尔夫肯定知道大家不喜欢它。这一滴泪非常惊心!橘红色的拉尔夫内心像一团橘红色的火,这么热忱的去靠近大家,次次都被大家无情地大骂。它的内心该有多么的失望和沮丧。

作者用色彩来表达拉尔夫的内心世界。

大家在的地方背景色是暖暖的黄色或粉色等,它自己的空间背景色是冷冷的黑色。它情愿一次次地被大家骂,也不独处,因为这里更冷。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遇到危险,它可以自己逃命的。可是,它选择了不惜改变自己的身体,向消防员求救。我在想,谁是大人,谁是孩子?

救大家逃出火海的是被大家讨厌的拉尔夫长长的身体。这个情节太奇妙!对拉尔夫来讲,它发现火灾之后,什么都没想,只是想救家人。它自己变得那么长,是被门洞卡的。它所经历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那是血肉之躯,不是橡皮管。拉尔夫把大家始终当作家人,尽管大家那样对待它。

三、成人的世界太功利

你瞧不起的、你讨厌的,最终救了你,你该多惭愧?

读到这一层,我不由得浑身发冷。看似拉尔夫赢得了大家的爱,其实还是没有得到平等对待。大家爱拉尔夫,只是因为它对大家有利。这不是家人之间的正常的爱。

老舍先生爱猫,尽管猫把他的稿纸踩脏,也不生气;小猫把他的花弄得枝折花落,他照样觉得可爱。这是家人之间的平等的爱,爱你的可爱,也爱你的淘气。

我变得更特别,大家只是不在意。没有一声对不起!

《一条长长的狗》是孩子和大人都可以读的故事。对孩子而言,不被大家接受没关系,终有一天大家会真正认识自己的。对大人而言,接纳孩子的特别,真的是一门大学问。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十三)

文 | 海蓝蒲雨

《一条长长的狗》

有了孩子之后,接触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孩子。有的孩子内向安静,喜欢自己跟自己玩;有的孩子活泼外向,喜欢跟很多孩子打成一片;有的孩子特别闹腾,总是喜欢惹哭别人;有的孩子善解人意,总是能够很好地照顾新认识小朋友……

其中,有遇到过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总是喜欢到处惹是生非,不是把别人的积木抢走一块,就是喜欢把别人刚搭建好的长桥推倒,或者霸占着吊桥不让其他孩子坐,一个人在那里大声嚷嚷,他的母亲在旁边一直好言相劝,最后喝令他把吊桥让给旁边那位一直在等待的小男孩,他嘟囔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这个小男孩特别像动画片《猪猪侠》里某一集平行世界那个极度缺爱的猪猪侠,因为家人不在了,他就总是调皮捣蛋惹得别人极度关注他,我想在这个小男孩的世界里一定也是缺少某一种爱,所以他也总是喜欢用各种调皮捣蛋的行为引起别人的关注,这样才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给予的爱。

拉尔夫太搞笑了~

我和女儿一起读《一条长长的狗》时,脑海里总是自然而然浮现这个小男孩的身影,他跟书中的小狗拉尔夫一样,喜欢用“调皮捣蛋”的方式引起家人们的关注,却不断地让家人们对它做出的行为感到“反感”,其实它一直在呼唤爱,可惜家里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白它。最后,它落下了一滴“伤心”的眼泪,看着着实让人心疼。

拉尔夫犯了什么错了吗?挤在全家人身上舒舒服服地躺着,还是钻到男主人和女主人的被窝里待着,或是在女主人洗澡的时候在浴室里趴着,还是不小心拉开了熨斗的电线让男主人摔到了地上(最后这个确实不应该),它一直不停地用行动来唤醒家人们对他的关注,可惜都失败了!

拉尔夫又调皮了~

得到关注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这种不断“调皮捣蛋”惹怒众人的方法最惹人嫌,但是拉尔夫还处于“我那么可爱,为什么大家都不爱我”的沉浸思想中,反而忽略了家人们对它行为的直向反馈。

直到家里出了大事情,着火了!嗅觉灵敏的拉尔夫闻到了烟味,本能地反应是叫醒家人们,离开着火的家。但是悲惨的是走过门洞的它被卡住了,越心急身体越出不来。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行动,继续往前走。

惹得爸爸鼻子摔地上了~

走进屋内,走过台阶,走到男女主人的床上,无论怎么唤醒,他们俩都叫不醒。拉尔夫破窗而出,寻求消防员的帮助,在它的带动下,消防员们来到了家门口,家人们都醒了在大声地呼救,消防员让他们顺着小狗的背滑下来,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落了地,无人受伤。而救命英雄拉尔夫则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狗,却得到了全家人的尊重和喜爱。

《一条长长的狗》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父母,有时候孩子的行为并不能直接反应出他内心想表达的想法,我们有时候看似了解孩子,实际上并没有深入到他的内心,反而用行为都不断“疏远”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心灵上的伤害,怎样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中去?

1、《一条长长的狗》像一面镜子直射家长的内心,看似了解孩子的人,实际上并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扪心自问: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拉尔夫哭了~

《一条长长的狗》里的拉尔夫像我们的孩子,总是会做出一些让家长们不开心的事,让家长们逐渐“嫌弃”孩子,总是从他的行为举止中发现“不美好”的痕迹,渐渐地给孩子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还造成了心灵上的伤害。

拉尔夫留下的那滴眼泪,就像被家长无端指责孩子留下的那滴眼泪,伤心欲绝。

看到故事中间的时候,我突然脑海里会跳出一些画面,想起孩子跟自己生气闹变扭的场景,当时那么生气,现在想想却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见有时候家长是跟自己的脾气在发脾气,却无故让孩子遭受了一顿责骂。

拉尔夫成为解救全家人的关键~

拉尔夫的调皮捣蛋只是为了引起家人们的关心和关爱,并无恶意。反观我们孩子的恶作剧,或许只是为了让家长陪着一起玩,或许是想让家长夸一夸他做得事情,或许只是想得到家长一个拥抱,就是那么简单。

而我们只把这些行为举止误以为是孩子的“调皮捣蛋”,引发我们脾气大爆发,让孩子无缘无故遭受了我们的指责或者责骂,十分委屈。

《一条长长的狗》像一面镜子直射家长的内心,看似了解孩子的人,实际上并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扪心自问: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2、成长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趋于改变,而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改正自己犯过的错误,成长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拉尔夫成为了英雄~

《一条长长的狗》里的拉尔夫因为救了全家人而成为了英雄,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和喜爱,并且还得到了要为拉尔夫“再盖一所更大的房子”的承诺。

拉尔夫与自己和解了,它会变得更好。那我们的孩子呢?

有时候,我们家长会把自己觉得最好的强压给孩子,或者把认为自己最好的留给孩子,但是我们都忘记问孩子是不是他想要的,或者是不是他最喜欢的,只是把自己认为的“最好的”留给了他。

实际上,有些孩子越长大越看不清楚自己了,因为他长成了父母所“塑造”成的样子,而忘记了自己所期望的样子了,越走越迷失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依附于他人的附属品。孩子的成长是关乎于自我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趋于改变,变得再也不像自己了。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的孩子要做得的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承认自己犯过的错误,并且及时改变和止损,不害怕犯错,也不忌惮责骂,而是勇敢地去迎接成长后的风浪,去成长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条长长的狗》是一本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读再读的好书,家长能够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多包容、多爱护孩子,多给予孩子爱,也更多地让孩子知道我们很爱很爱他,要用言语和行动表示出来,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孩子也需要明白,表达关注的方式有很多,不要刻意地去很多“恶作剧”,要向家长清楚地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欲望,同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改正自己犯过的错误,要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十四)

早上8点半,眼看着离出门只剩10分钟,小男孩还没有喝牛奶,妈妈语速都快了3倍,不断催促他穿衣服换鞋,一边抓起奶粉盒,正要倒,“不要!不要!我来!”小男孩的尖叫传来,鞋也不管了,裤子穿了一半就跌跌撞撞跑到了餐桌前。

妈妈叹了口气,没办法,如果不让他来,就会大哭大闹2小时+,直到能重新倒一次奶粉为止

好吧,你来

果然

两层的奶粉盒被拦腰打开,奶粉撒了一地

妈妈气得还没发火,小男孩倒是欢呼雀跃起来,趴在桌子上就开始舔,一边舔一边说:yummy!——平时怎么没见他用英语用这么溜过。

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勒令他坐好

妈妈刚把剩余的奶粉倒进杯子里,他突然又从椅子上站起来,要够桌子尽头的玩具,结果动作太猛——把杯子撞翻了,扣了全身……

面对一片狼藉,妈妈血压一下子就高了,小男孩倒是先嘴巴一撇,大哭起来,好像错的都是妈妈……

20分钟后,勉勉强强哄完换完衣服收拾完喝完奶,急匆匆送到幼儿园,果然迟到了,不好意思地打电话,请老师来校门口接……

这样的一幕你有没有觉得熟悉?越是时间紧张,这些“熊孩子”就越是来劲,非搞得人手忙脚乱不可。

这样的画面在很多家庭中都很常见,但在高需求宝宝身上尤为突出,因为高需求宝宝往往会比普通的宝宝更有好奇心和行动力,当然,也更固执、更敏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一条长长的狗》,很多人都从中感受到父母对一个淘气的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过我更从中想到了父母和高需求宝宝之间的情感——是的,你就是这样特别,但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优秀或者乖巧,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一条长长的狗》是由法国人让•朱利安和格旺达•勒贝克专门为3-5岁小朋友创作的童书,让•朱利安是一名优秀的插画师,他创作的《这不是书》和《发生了什么》两本书也引进到了国内,通过“变变变”和“猜猜猜”的模式,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一条长长的狗》讲了小狗拉尔夫的故事,这是一只热忱却毛手毛脚的小狗,他挤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道晚安、占领了姐姐洗澡的浴缸、把爸爸绊倒摔了大跟头……拉尔夫好像总是在惹大家不高兴,总是在被训斥“走开”!

伤心的拉尔夫只好回到了花园的小窝里,世界也安静了下来。

然而,敏感的拉尔夫却感受到了异样——家里着火了!

拉尔夫想进去叫醒大家,可是他的屁股却被门洞卡住了!危急时刻,拉尔夫使劲向前跑,他的身体奇迹般被拉长了!

他跑去叫爸爸妈妈,又撞破了玻璃跑出去叫消防员,他在夜色里跟着消防车飞奔,身体被拉得越来越长,像一条长长的蛇……

最后,全家人顺着他长长的背滑到了地上,平安得救,只不过拉尔夫却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狗

不过没关系,全家人都感谢拉尔夫的勇敢和爱,他们决定造一所更大的房子,让拉尔夫可以舒舒服服地摆放它长长的身体。

二、还要等多久,我们才会发现“拉尔夫们”的优点?

当我们拥有一个淘气的孩子,我们总是容易先看见他的缺点——他喜欢捣乱、警告装作没听见、来客人时故意打碎东西、父母聊天时插嘴、动不动就大哭大闹……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还包括:作业总是做不完、作业本总是脏兮兮的、课本总是忘带、扯女生的头发、把墨水甩到了老师身上……

可是优点呢?

有的爸爸妈妈会说:优点有是有,但缺点更多。

书里的小狗拉尔夫因为一场大火而展现出了勇敢与机智,收获了全家人的爱

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却未必有这样的机会让爸爸妈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且更有可能的是,他会在否定中接受父母给自己贴上的各种标签,真正成为一个“坏孩子”。

三、高需求宝宝就像拉尔夫,总是惹祸,但善良而赤忱

高需求宝宝的定义来自“亲密育儿法”的提出者西尔斯夫妇,这两位医生+护士的夫妻档,让他们在育儿上颇有心得,但这一切却在他们的第四个孩子海登身上戛然而止,他们发现,海登和其他宝宝不一样,她会没日没夜地哭闹、彻彻底底的睡渣、难以安抚,倔强不妥协,如果他的决定得不到满足,可以哭上一整天……

西尔斯夫妇不禁怀疑,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但最终他们发现:是海登和别的宝宝不一样——她需要比其他宝宝更多的关注和爱,需要更多的陪伴和理解,她更敏感、更易怒,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情感更为充沛、更善于爱、更自信和更有安全感的孩子。

西尔斯夫妇给他贴了一个“标签”——高需求宝宝,他们开始积极回应海登的需求,甚至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最终海登成长为一个优秀、自信、阳光、成功的成年人。

你有没有发现,高需求宝宝就像《一条长长的狗》里的小狗拉尔夫?它热情地爱着每个人,却让人觉得厌烦,它想陪伴大家,却又总是添乱……但当危险来临,它敏锐而勇敢,不顾一切地去拯救家人……

就像每个高需求宝宝在一顿强烈的哭闹之后,总会主动凑过来说“我要妈妈,我爱妈妈”一样。换一个角度,主动接受高需求宝宝,去发现他的优点。

那么,我们该如何接纳我们的高需求宝宝,和这个淘气又可爱的“拉尔夫”相处呢?

首先,理解宝宝的特性并接受

龙生九子还个个不同呢,每个宝宝也与生俱来会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是省心的天使宝宝,而有的就是要把妈妈累到秃头的闹腾孩子。

天生的性格没有对错、没有优劣,唯有接纳和爱。

我家宝宝就是一个典型的高需求宝宝,曾经我也对他的调皮顽劣头疼不已,但他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爱笑而开朗,像一个小太阳,特别感染人。

其次,提高回应频率和阈值,主动提供关注和肯定

孩子喜欢被关注是好事,说明他的自我意识很强,与其等到孩子用哭闹、捣乱来博关注,不如多主动给予宝宝关注,并多给他肯定和鼓励,虽然当时会觉得累一点,但是减少了“捣乱-哭闹-安抚”的环节,其实反而更轻松。

我家宝宝从小就跟着我到处去玩,逛商场我背着他,旅游我推着他,大一点了就和我一起做点心、打扫卫生……当然会弄得一团糟,但是我们养成了凡事一起做、一起分享的习惯,他觉得自己很重要很厉害,情绪自然也缓和了不少,而他通过不断练习,也变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洗个车妥妥没问题。

还有,多沟通、多表达

高需求宝宝情绪丰富、细腻敏感,心里的弯弯绕绕也比较多,就算是男孩,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时候。

我儿子有次就说了一件我一周前,无意中冤枉过他的事情,说他一直在难过,我当时特别惊讶,没想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这么“受伤”。

于是我认真告诉他,妈妈也会做错很多事情,所以如果妈妈做错了,或者你觉得妈妈做错了,你都要告诉妈妈。儿子特别惊讶:妈妈也会错吗?我说,当然,所以你一定要说,不然妈妈是不知道的,也不会改正的。

从那以后我们经常在睡前聊一聊,“复盘”一下全天,哪些事情妈妈是不是太急躁了,哪些事情儿子可以做得更好,哪些误会需要消除,哪些道歉需要补上,然后开开心心睡觉。

最后,细心,尊重宝宝的敏感

高需求宝宝中男宝宝的比例比较高,这可能和我们一惯对男孩的看法有一些偏差。

传统认识里,我们认为男生应该独立、自主、阳刚,但高需求宝宝在表面上则可能表现出黏人、敏感、脆弱的样子。

我就听过有家长说:我儿子太娘,一天到晚就哼哼唧唧,一不顺心就哭,看着就烦!

但你有没有发现,高需求宝宝往往也是人群中笑声最爽朗、最不记仇、最善良和爱得最直接的那个孩子呢?

硬币都有两面,高需求宝宝的开朗善良与他们的脆弱敏感共生共存,如果我们只看到反面,便全是否定,但想想看,如果多看看正面,是不是世界就美好了许多?

《一条长长的狗》,讲述了一只淘气的小狗拉尔夫感动家人的故事。但我由此想到了容易被贴上负面标签的高需求宝宝们,他们就像拉尔夫一样,一直在努力地爱我们、爱这个世界。

我想说,不要像拉尔夫一样,等到“着火了”才能发现他的勇敢和善良。我们爱宝宝,不因为他优秀、聪明、勇敢,而是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即便他不优秀、不聪明、不勇敢,甚至从未有过意外让我们去感动,但我们依然爱他。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十五)

很多孩子3岁之后,都会经常问父母一个问题,“你会一直爱我吗?”

二次凯特·格林威大奖得主,英国插画家德比·格里尔丽,就曾在绘本《不管怎样》中,刻画了这样一只小狐狸。

小狐狸心情不好,扔东西、摔东西、砸东西、大声嚎叫,还不停地问大狐狸:

不管小狐狸的问题多么无厘头,大狐狸都温柔地说,“不管怎样,我都会永远爱你。” 因为“爱,就像闪耀的星光,永远都不会消失。”

为什么3-6岁的孩子,喜欢不停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呢?

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会格外渴求父母的关注。外向的孩子,会用撒泼打滚等,测试父母是否爱自己;而内向一点的孩子,则会小心翼翼地来验证父母之爱。

小家伙们所有的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都有同一个目的:就是看看父母,到底是否真的爱自己,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只有小时候被人爱,才是一辈子的铠甲。

如何帮助3-6岁的他们,更好地度过这段叛逆期?

《一条长长的狗》中,有只不寻常的腊肠狗,也许会帮助父母解决这一难题。

拉尔夫是一条特别讨人嫌的小狗,因为它实在是太太太占地方了!

这条狗,可真长啊!

它喜欢爸爸妈妈,就跳到床上和他们说晚安,可惜爸爸的脸色说明他并不领情。

它也想安静待着不惹麻烦,可是总是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比如不合时宜地出现在浴缸里。

大家总是朝拉尔夫嚷嚷“别碍我们的事儿!”小狗狗好伤心呀。

真·猛犬落泪

为了让家人眼不见为净,拉尔夫乖巧地跑到了屋外的小窝里待着,唉!

可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小狗阿尔夫凭借自身的“特长”,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狗,竟然成了拯救全家人的英雄!

它也不会再遭到家人嫌弃,虽然变成了一条特别长特别长的小狗,但是全家一致决定:“我们再盖一座更大的房子!”

拉尔夫的故事,像极了很多内向孩子的童年。因为性格的原因,他们看上去不是那么的“讨喜”,甚至稍显笨拙。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孩子们花光了所有力气,但可能只换来父母的一句“这不是你应该做的吗?!”

不被“看见”的孩子,过高期待的父母,就组成了知乎上一个热议问题“为什么中国很多孩子都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的答案,因为这样的孩子,从未在父母身上得到自己的感受被接纳的快乐。

故事的结尾,拉尔夫成为了全家人的心头宝。这也许在象征着,随着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父母的目光总能落在孩子的身上吧。

和《一条长长的狗》相比,《一只直立行走的猫》,就幸运多了!

2个绘本的前环衬中,就能明显看出狗和猫的性格差异

这2本书的作者,都是法国天才插画师让·朱利安。因为有着给摄影、服装、杂志公司做设计的经历,其中不乏耐克、宝马、纽约客等业界响当当的一流品牌。所以他的想法往往脑洞大开,突破了传统绘本的叙事角度,擅长用“设计思维”解构平凡事物,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只直立行走的猫》的主角,就是一只不同寻常的小猫彼得。

小男孩菲尔,在家门口发现了一只箱子,里面竟然装着一只用两条腿站立的小猫-彼得。

虽然能够直立行走的彼得,刷新了菲尔的认知。但是因为喜欢,他俩还是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彼得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猫,不喜欢抓老鼠、玩毛线球,反而喜欢玩滑板车、玩过家家。

更绝的是,彼得甚至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像小狗一样去抓飞球!

虽然彼得没有普通猫的一切特性,但在菲尔心目中,彼得就是最棒的一只小猫,不容许反驳。

这只直立行走的小猫,像不像有着独特个性的一类孩子?

如果他们足够幸运,能遇到菲尔这样的朋友,得到无条件的、支持的友谊的话,那么,就算在亲情中有过的遗憾,也会被这份独一无二的友情疗愈。

我把《一条长长的狗》、《一只直立行走的猫》放在一起推荐的原因,并非是它俩拥有同一位作者。而是这2本小书,诠释了我们人生中贯彻始终的2个命题,亲情和友情。

无论是开明的父母、还是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只要能给予孩子爱和支持,那他们心中的“爱之杯”就会被填满,拥有真正的安全感。

小狗拉尔夫、小猫彼得,还有世上无数可爱的小家伙们,都是如此。

二者兼有,是可遇不可求。就算有其之一,也已是人生幸事,可喜可贺。

就算没能在童年时候,没有收获这样的关注与爱,那么也不要放弃,就学着拥抱自己吧。

接纳、照顾、抚慰自己的“内在小孩”,也同样可以收获丰盈、自由的人生。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