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精神分析引论》,让我深刻感受到弗洛伊德对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探索和解析。书中系统阐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和冲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心理学和人类思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一篇
这本书跟着简单心理读的,是一块硬骨头。在最开始的时候老师说:这个版本是目前市面翻译最好的一个版本了。但是给我感觉依然是读起来有些吃力,看来只能够let it wash over me了。弗洛伊德经历了一战,中世纪时代的局限性使他的某些观点,现在看来显得有些无稽,但是对于当时来说,他就等同一个与社会为敌的战士勇士。在文章中看起来他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但是实际上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二篇
书的照片~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三篇
症状的产生 ①潜意识中的力比多与意识的冲突 ②患者在真实生活中性生活不顺,力比多发生倒退 恐惧由自我对力比多的恐惧引起; 症状作为妥协替代物出现,代替本该出现的恐惧; 治疗(这里讲得好混乱,或许是我没看懂) 患者由于移情作用,固着的力比多会被引向与医生的关系,这时分析师对患者进行暗示,重新激发引起压抑的记忆,从而平衡性欲望与自我欲望。治疗完成后要切断患者对医生的移情,此时力比多失去了对象,也无法再回到自身,患者于是可以自由安置力比多。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四篇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所谓纯洁也只是教化的结果而已。
佛洛依德对性的不断挖掘和强调真是到了有些惊世骇俗的地步,他对幼儿的“性行为”的分析和对梦的潜意识中暗含“性欲”的探索以及他认为文明是在压抑原始性欲的基础上才得以构建,都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谄媚于任何一种学说和意识形态。从这点上来说,我佩服他,起码他是努力去追求某种真理(或者说是他所认为的真理)的勇士。
和另外一位豆友一样,我也偏向于认为这是本不错的哲学书籍(要说科学实在有些牵强),佛洛依德把他大胆的思考与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不能说没道理,但恐怕也不全对,对于此我想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我觉得这本书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少年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不失为一本有启发性的读物,想想我们的教育文化对待性的态度,就有几分讽刺了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五篇
失误行为:失误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两种意识互相干扰所导致,在很多时候,它反映出了当事人潜在的真实想法与意识。 梦:梦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事物被扭曲后的替代物。释梦的任务,便是找出这种潜意识的产物。梦是对心理刺激的回应,它的任务是清除这种刺激,使睡眠得以持续。梦因愿望而起,梦境便是实现愿望的过程。 梦的扭曲:潜在的“梦意”被扭曲后呈现为显性的“梦境”。梦被扭曲是因为:一,是审查作用,这是因为它与梦者的的道德标准和审美观发生冲突所导致;二,梦的象征性,这与梦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 梦的工作:分别为压缩、转移(产生具有映射作用的替代物)、图像化、次级加工。 神经官能症:症状的形成是为了替代某些涌动的暗流,某些心理活动不断发展,早晚会引起意识注意。但如果这些心理过程意外受阻,仍被封存在潜意识中,就会诱发症状。因此,症状起了种替换作用。使含有症状意义的潜意识过程进入意识中,症状便得以消除。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六篇
读的很艰难,有些教科书的感觉,各种概念性的解读,开始用人人熟悉的口语笔误遗忘等行为打开精神世界的大门。之后用梦的案例讲解精神世界的运作,认为有被压抑的潜意识,代发展的前意识和自我意识。 之后介绍了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下精神类疾病的起因,形成和一些状态,最后两章介绍了用精神分析做治疗的一些注意的的原理利用移情作用转移到医生身上。 怎么说,读完算是理解了在精神分析世界里的意识运作过程,弗洛伊德认为一切皆是力比多欲望和个人欲望斗争在作祟,认为都是性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对于这个我其实有些不太懂,应该是我没读懂吧。 来来回回花了近十天才读完,每次都得用尽全力去集中精神才能读一小章,状态不好,这一小章中间都得被脑子里莫名其妙出现的念头或者画面给分神到其他地方,回过神又重新读,来来回回的,最终许多地方也根本没读进去,最后两章更是报复性或者愤怒的快读读完,因为拖这么久还都不完也是一件莫名其妙让我苦恼痛苦的事。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七篇
[爱可以治愈一切]------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总结:“我要基于建设好完整而强大的自我(意识)后再去选择一段情感关系,而非情感的重复和迷恋。”
PS:非心理学专业人士,读书少,简单总结和推荐下这本书~
这本书在《梦的解析》基础上加入对精神病学(神经官能症)的引入介绍和解释,是以演讲授课的形式(不得不说,不愧是心理学祖师爷,引导地非常好,一点也不难读,而且个人感觉,每每我出现一定的疑问或者思考的时候,后面老弗都会预判我的“预判”,哈哈,个人感觉比《梦的解析》丰富而且将此和神经官能症对应去比较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因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症状,而这些症状具有一定的意义不是么),感觉第三部分的一般神经病学是有点难读的,挺多专业术语,但是老弗用了很多案例和故事来形容人类复杂又多诡的精神生活,我反正觉得相当有趣!还兴致勃勃地画了图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八篇
一。梦 基本没看懂 用到了之前同样没看懂的意识与潜意识。
老弗解释梦的工作原理:潜意识的替代品被扭曲+审查后从文字思想转化成图像。(这个替代品是如何找到的我并不清楚
1. 梦的来源一定跟潜意识有关不是随机的,是科学的有根所寻。 2. 释梦途径是从梦中元素展开无尽联想,最终就能找出意义。(太笼统了,如何联想联想到什么程度我可能是看漏了,很难令人信服…虽然梦本来就虚无缥缈 3. 梦的存在“为了实现愿望”“为了保证睡眠”。 噩梦是愿望还没被实现就结束的梦。 4. 各种梦的意象举了很多栗子但都是特殊→一般,觉得更没有说服力
According to Freud,一切都跟性有关,房子是人体,刀枪是阴茎,盒子是子宫,爬楼梯是性交。
二。精神疾病及治疗
力比多被抑制是引起精神疾病的原因。
治疗方案,通过移情将力比多转移到医生身上,然后由医生的暗示和鼓励病人自己解除内心压抑,使潜意识进入意识,然后通过普通心理斗争消除心理矛盾,症状自然解除。
然而,对于自恋性神经官能症患者,他们力比多全部转移到自身,没有移情能力,不会受暗示,也就无法被治疗。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九篇
不得不说弗洛伊德可称的上是天才,一位伟人,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至今,包揽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文学,艺术,影视等等,影响依然会在未来不断持续。开创精神分析,开设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提出一大推理论,为心理疾病,神经官能症提出一套全新的理论,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及手段,十分不易,要顶着巨大的反对,偏见与恶意诋毁。虽说有争议,有错误,但是作为开创者,这是不可避免的,精神分析也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修正自身理论的错误与不足之处。作为弗洛伊德晚期代表作之一,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于了解与入门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读者而言,是经典的必读书籍,写的通俗易懂,是面向大众,面向小白的读物。妙趣横生,书中列举了不少有趣的案列以及对案列的简单分析,便于读者理解,前部分很好懂,后面内容难度逐渐有所提升,不是很好懂了。你可以相信弗洛伊德的文笔是绝对非常优秀的,对于文字语言的掌握与运用,是如火纯情,灵活的,用了大量生动的修辞。曾荣获过德国最高文学奖歌德奖,可想而知。关键得看翻译是否能做到“信雅达”,该翻译为德文无删减直译版,译得非常流畅,并不生硬,规避了一些错误的专用词,相当不错了。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十篇
精神分析引论,要比梦的解析清晰好懂,却生生啃了一个月。这本读毕,我要好好缓缓,近期再也不要碰心理学书籍了……
虽然阿德勒不赞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创伤学说,但两者之间的观点多少有所相通。“清醒的人和做梦的人是同一个人”,“歇斯底里病症是一种自主选择”。只是侧重点不同,A注重行动、目的,F注重根本、原因。
起先觉着精神分析太尖锐,“失误行为”暴露潜意识什么的,类似“忘记结婚周年纪念日就是不爱我”“作业没带就是没写”。好尖锐,当事人自己都意识不到,又如何以此被评判?莫不如包容些,认识到他有这样的潜意识,但不去judge,只是真诚的关心和感受——“精神分析起着侦查病情的作用”,这个说法我倒是认可。
“力比多”、“梦”,提到弗洛伊德就避不开的名词。之前看梦的解析会很诧异,怎么就万物归于性?后来方了解,那么多的暗喻,起源于神话、民俗、文学作品……像极了“污妖王”的视角,看啥都污。
“只要在性生活中纵情享受,神经官能症也会不治而愈。”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十一篇
我在接触此本书之前也听闻弗氏的理论总与性欲相牵扯而遭人非议,即便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不曾深入了解此理论的人大都抱有怀疑甚至厌恶的态度,说明社会的风俗在这近百年里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个问题浅尝辄止。
失误行为与梦的解析两个章节是非常出色的理论体系,我受益匪浅,而神经官能症一章则不免有些冗杂、混乱与不易理解,尤其是提出力比多等诸多理论之后。但当我意识到此书是弗氏的讲稿后便释然,不如说在讲演中能保有如此逻辑可谓令人钦佩,他自己也屡屡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感到十分抱歉,我作为读者自然表示理解。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想在有限的篇幅中介绍更多的内容。诸位应当知道,即便弗氏不是精神分析第一人,也足以称得上此道先驱,一个理论不可能在一个人手中提出并实现完善,再者评价历史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是但凡上过政治与历史课的人都应知道的。何况即便在今天精神分析仍大有作为,莫若说今日的理论大都从弗氏的理论衍生出来,不然心理学家之多,为何独弗氏家喻户晓。
关于精神分析为何总与性欲牵扯甚多,弗氏也在书中解答,首先根据临床的观察可以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再者弗氏提出,他有意要让以往不被人问津甚至有意排斥的性进入人们的视野,让人们重视性的力量与价值,同时他坦言,他自然知道自我的理性也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他只是以性欲为方向罢了。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十二篇
>> 如果一定要怀疑这些史实,那么有两种测验方法:第一种测验其有无作假动机,第二种就是参考众多记载是否一致。
>> 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主张,即潜意识的心理过程是最普遍的,意识的心理过程只是从整个心灵分出来的部分而已。精神分析否定了“心理的即意识的”之说,就不得不与人们的常见相左。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心灵拥有感情、思想和欲望的进程等,并认为这些都可以是无意识的。
精神分析的第二主张,认为无论广义或狭义的性冲动,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诱因。种种过失皆因机体生理的或心理的异常引发注意力扰乱而产生。 纯自觉的动力,不必有注意力也能成功。
之所以产生过失是两种不同意向互相干涉,一个可称为被干涉的意向,另一个称为干涉的意向。
压制说话人原有的倾向是造成口误的必要条件。
梦对睡眠有保护作用。梦产生于两种相互牵制的倾向,其一为睡眠,其二则要满足某种心理的刺激。梦是富有意义的心理活动。具有两个主要特性,即愿望的满足与幻觉经验,当愿望较弱时,“满足愿望的梦”常能实现满足的目的。
◆引起焦虑的对象及情境,大多根据个人对外界的认知及能力的感觉而不同。
在危险迫近时,唯一有利的,便是首先保持头脑冷静,估算比较自己所能支配的势力与将至的危险,然后决定最有希望的办法是逃避、防御或进攻。而恐惧本身实属无益,没有恐惧反而能有较好的效果。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十三篇
因为这些都是人们精神生活中最隐秘的话语,作为社会独立的个体,必须对他人隐瞒这一切;甚至从广义上来说,作为人格完整的个体,他们也必须对自己隐藏这一切。
人也许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真实的想法,也不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喜欢弗洛伊德的治学态度,书中的论证方法:提出问题、回答、自我质疑、论证、案例分析登循环论证,思维逻辑是缜密的。但是如何证明当事人的意志,如何证明是真实的正确的精神活动,或许是精神分析无法解决和证明的议题。特别是,弗洛伊德归纳神经官能症的原因是力多比(可以理解为性欲)无法满足、无法抒发,很多人都感到定论粗暴、或者不足以令众人信服。“梦是愿望的实现过程”也是很多人提出质疑的一个论点,这点我倒是理解的。很多人举反例来反驳,如噩梦,但是愿望的反面也是愿望,你害怕的东西反面就是你的愿望。
我从这本书中倒是所获颇多。一是弗洛伊德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推导过程,思维过程是有迹可循,可以学习、可以反驳;二是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生活,认真思考如何去好好读书(“与写的东西不同,人们读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产物”),学会面对自己的潜意识、认识真实的自己。
最后说一下翻译,总体是流畅易读的,但是人名翻译的不好,至少非通俗常用的人名术语,很多都搜索不到。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十四篇
第一次接触弗洛伊德是在高中,那会生活被琐事所扰,噩梦不断,内心迫切的想得到梦境的答案,就上了一条解梦的船。
是那本经典的《梦的解析》,算是陪伴自己度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但是试图利用其解析自己后,其实梦境是那些自己想逃避的行为的延伸,想想也挺悲伤的,最后结局成了被动接受事实,一点点克服了,不过精神分析的本身,可能本来只是了解自己,而不是逃避问题吧。
读《精神分析引论》,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失误行为、梦、 一般神经病学,并结合了比较多例子去叙述,但个人觉得有的例子引申过于远了,总有种啥啥分析都往性的方面跑了。= =不过这个本来也就是大家诟病弗洛伊德的一点吧。
第一部分失误行为引出了关于潜意识、欲望的论述。
相关摘录:
我们在精神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称为心理现象。
失误行为是心理行为。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口误、笔误、误读、误听。2、遗忘3、误拿、误放、丢失物品。人们虽然已经十分接近失误行为的真相,然而却将其普遍看成巧合或者无意义。
比起翻译为“失误行为”,感觉还是更理解翻译成“过失心理学”的版本。弗洛伊德认为,过失的存在是潜意识中的两种意向相互干涉所致,比如你想去看电影,却找不到票,可能就是潜意识里不想去。这类相反的情绪阻止着你的行动。
第二部分讲了释梦。
相关摘录:
释梦的互补技法:一是尽量唤起梦者的联想,直到由替代物追溯至本源;二是运用你们的知识,还原各个意象的含义。
梦的工作是对思想进行加工,是梦唯一的本质特质。
第三部分讲一般神经病学。(待完善)
总感觉这次读弗洛伊德没有了以前迫切想解决问题激情,于是书有了一直拖拖拖到现在,潜意识还真是可怕,但是港真前面2部分有的读了好几遍才明白,结合其理论在生活中观察了下周围,体悟也许感悟更深吧。
我有预感,第三部分肯定会提到性引发那个观点了。。。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十五篇
【更新中...】
设想你正坐在教室里,老弗站在面前5米的讲台上,冷不丁地说出这句话,带来的冲击力还挺大的——课还没上,先把病整上了。结合后文的内容,我重新琢磨了下这句话,它应该不止字面意思,老弗希望学生也能把周遭的人,甚至直接把自己作为精神分析的第一研究对象,去求索,去实证。
可能是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收到的批评和质疑太多,所以一开课就做了很多劝退的工作,个人理解一方面是作为教师负责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借课堂的机会发泄心中愤懑,看得出来在当时精神分析是一门不受待见的学科领域。
精神分析的两大假设
-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仅占精神生活的一小部分。
- 性冲动——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在精神疾病的产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失误
中文里面有不少关于失误的说法
说漏了嘴、嘴瓢、
最著名的雷雨里面有一幕
“梦”与“性”,用现代的话来说基本就是弗洛伊德的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