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汉字书法之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汉字书法之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9 13:10:16
《汉字书法之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5-09 13:10:16   小编: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本文着重探讨了汉字书法的独特之美,强调了书法对于汉字文化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深刻揭示了汉字书法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阅读本文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字书法的价值所在,感受到了汉字书法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一)

蒋勋先生的这本书,以独特的美学视角,深入讲述了汉字的起源,书法的发展以及这两者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汉字之美的描述,仿佛自己置身于古老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尽享诗意与美好。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二)

中国书法有数千年的历史,从造出汉字以来流传至今,这数千年中有数不清的书法大家写出让我们欣赏千年的作品,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每一种不同的字体都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表达。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有着极致的美,汉字也是东方文化的核心。

今天读蒋勋为读者带来《汉字书法之美》,来领略中国书法的美,看他分享汉字这数千年来的故事和演变。

读书是读这个世界,写字是写一种文化,作为中国人怎可把汉字书法丢掉,拿起毛笔练中国书法,那镇纸、砚台、毛笔、笔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凝神、提笔、落笔,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是平静下来的书法力量,代表着中国人的精气神。

已经很久没有练过字了(虽然我写字很丑),写的东西越来越多都是用手机和电脑打字,日常写的字最多的就是签字了。读这本书让我把笔墨纸砚���又找了出来,日常要找时间再把写字捡起来,感受文字流淌出来的浪漫,对抗这浮躁的世界。

这本书里的好多作品都在辽宁博物馆啊,以前去博物馆竟然没有发现,找时间要再去一次,好好欣赏一下这些名作,对书写有了更多的敬意。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三)

“书法的美,仿佛是通过岁月劫毁在天地中一种不肯消失、不肯遗忘的顽强印证。” 第一次知道蒋勋先生的名字还是在蒋勋说红楼的时候,这一次看到蒋勋老师说中国书法,非常感兴趣,第一时间入手。 看了书才感慨到不愧是美学大师,书中字字句句不光在描述书法之美,还处处都透露着文字之美。 书中一共分为汉字演变、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四个部分。 作者在自序当中首先先描述了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学习毛笔字的场景,说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 中国人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在自己的名字当中,在还年幼的年纪,我们被教导的首先就是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 以此为起点,开始描写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汉字的变迁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但其实如果要严格说记录的载体,在文字还没有发明的年代,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 到仓颉造字、蒙恬造笔,这些一个个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故事,或真或假,但是都为中国汉字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毛笔的发明,以及秦简的出现,才真正有了欣赏毛笔墨迹的快乐,在此之前都是用毛笔书写,然后用刀镌刻,并不保留书写的墨迹。 说汉字之美,当然离不开有名的碑帖,书中对《峄山碑》《兰亭集序》《勤礼碑》等都有所提及。 蒋勋先生用他优美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向我们真正展示了中国汉字书法之“美”,从笔到墨到纸,先生在书中的有一段描述,我印象极为深刻—— “每一次磨墨,都像是找回静定的呼吸的开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虚的慌张,磨掉杂念。” “用毛笔濡墨时,那死去的动物毫毛仿佛一一复活了过来。” “笔锋触到纸,纸的纤维也被水渗透……感觉得到像最细微血脉的毛吸现象,像一片树叶的叶脉,透着光,可以清楚知道养分输送到了哪里。” 另外书画自古都是一体,对于画先生也有所提及。 本就对书法很有兴趣的我,在看了蒋勋先生的描述之后,更想深入探寻汉字的渊源和美。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四)

幼时,我也曾练过一段时间毛笔字,无奈人小,手腕无力,写不出什么名堂,时间久了便显得实在太枯燥,没能坚持下去。

但是人生中只要你稍微接触过、研习过的东西,就一定会在此后的生活里留下痕迹。至今我运笔还带着那时的习惯,像个落拓的侠客,像个不羁的赤子。

汉字到何时都是美的。它的美不仅在于间架结构,还在于自身携带的气韵和神采:楷书的四平八稳、行书的洒脱随意、隶书的君子端方、草书的狂放豪情,这世上怕是再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够与之匹敌。

蒋勋自然也是懂美的。当初他在《孤独六讲》中写道:“啸”这个字,口字边再一个严肃的“肃”,那是一个孤独的人走向群山万壑间张开口大叫出来的模样。

寥寥几笔,便将一个字解读得淋漓尽致,可见蒋勋对汉字和书法有着极深的造诣。

在本书中,他提到,追溯到五千年前,毛笔可能不只决定了一个文明书法与绘画的走向,也似乎已经虚拟了整个文化体质的大方向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

想来也是。每一个沉下心来练习过软笔书法的人应该都有所体悟,点,是一切的开端,是亘古之初的安静,而后有了横竖撇捺弯折提,世界由此劈开混沌,走向了无数的可能。

汉字的书法,仿佛书写者沉静的舞蹈。古人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字如其人”也是有道理的。看一个人写的字,尤其是毛笔字,不难从中看出这个人的运笔习惯、下笔力道,甚至还能从结构铺排、大小疏密中,悟出此人的性格,谬误时极少。

蒋勋先生在本书中还讲到,毛笔与竹简彼此找到一种互动关系,建立汉代隶书美学的独特风格,同时形成了“波磔”这一汉代隶书美学“飞檐式”的独特风格。

而到了王羲之这里,他的《兰亭集序》则确立了汉字美学“行草”的本质——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模样。

说来我还是最爱行草。“行草”隐藏着对典范楷模的抗拒,“行草”吟唱着对规矩工整的叛逆,“行草”在充分认知了楷模规矩之后,却大胆游走于主流体制之外,笔随心行。“心事”比技巧重要。

此外,蒋勋还提到了厚重的碑与飘逸的帖,平正的行草到险绝的狂草,庄严的唐楷到古拙的清代书法……从本书中,我们读到的绝不只是汉字的美,还有历史、艺术与亘古的光阴。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