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1
中华家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传统的美食,如端午节的粽子,清明节的青团,中秋节的月饼……这些美食来自各地,各自都有自己的美味。可我却偏爱那来自长沙的美食“大明星”。
咦,什么味道?我抬头闻了闻,那股臭气仍然很浓重。再闻闻,哇,这么正宗的味道。我立马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了十元钱,飞一般地向“臭气”跑去。不出所料,就是我爱的美食——臭豆腐。那令人陶醉的味道真神奇,我叫老板来一碗臭豆腐,老板二话不说,便把豆腐下锅炸。“咕噜,咕噜”,豆腐炸好了,只见老板一把捞上来。把早就配好的调料洒在已经装好的臭豆腐上。几声“滋滋滋”声后,我就成功地得到了一碗冒着“仙气”的臭豆腐。
我用叉子叉了一个臭豆腐咬上一口。哇!这也太香了,外焦里嫩,外表黑色的皮和里面的豆腐似乎是分开的。刚咬完从里面流出了许多汤汁。吃完一块豆腐还是回味无穷啊!这可比什么酥脆可口的鸡腿,白白嫩嫩的小笼包好吃多了。
吃了那么多忘记跟你说臭豆腐的历史了。它和一个叫王致和的人有关,传说当年他赶考未中,便回家卖豆腐维持生计。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卖剩下的豆腐非常容易长毛,扔了王致和觉得十分浪费,就把它们切成了小块腌制了起来。到了秋天,王致和再去看那腌制的豆腐时,发现它们变成了青灰色,并散发着浓烈的臭气。但神奇的是这些臭豆腐吃起来十分的香。从此,王致和便做起了臭豆腐的生意,再经过他不断地研究,臭豆腐的生意越来越好,生意规模越做越大。最后消息传到了皇宫,慈禧太后还特地给它起来个淡雅的名字——青方。
每当吃起这臭豆腐时,我总会想起奶奶的味道。记得上次,我向奶奶“申请”一碗臭豆腐。奶奶二话不说把从电视上看到的做臭豆腐的教程给我做了一碗。当我吃着臭豆腐奶奶总会笑眯眯地看着我,问问关于我校园里的状况,还不忘问问我最近的学习情况。当我说到好成绩时,她便不停地夸赞我,当我说到成绩不理想时,她也毫不吝啬地进行批评,但最后还不忘说上一句“好好学习”。
但不管是夸赞也好,批评也好,都饱含着奶奶对我的爱。而这臭豆腐不仅臭得美味,也臭出了我和奶奶浓烈的子孙情!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2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听说小区里搞了活动——冰皮月饼DIY!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便耐不住性子,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去参加。
烈日炎炎,却丝毫挡不住我做月饼的热情。一路紧走快赶,马上到了做月饼的地方。这时,一位友善的姐姐走来,笑脸盈盈地问我:“同学,你是来做月饼的吧?”我听了忙点点头。她笑着说:“别急,现在我们每人发两个塑料透明手套,我就是你们的做月饼的老师。接下去你们要听我怎样做月饼。”她见我和其他几个小朋友一脸疑惑,又笑着说:“做月饼很简单的。月饼原料我们已经做好了,你们只要把馅放进去,压出图案就可以了。接下来,你们只要按我说的去做就可以完成冰皮月饼了。”
我学着姐姐的样子开始取面团,开始拿了一个小一点面团,问:“姐姐,这么大够了吗?”姐姐看了看,就从粉色面团里揪下一小团,把它递给我,说:“不行,再加这么多。加完后揉成团,压得稍稍扁后,把馅加进去,再揉团。听清楚了吗?”我点点头,按她说的去做,把面团揉圆。然后加了豆沙馅,再揉圆。可面团偏偏揉不圆了,留下一两条裂缝,仿佛是豆沙馅弟弟在“小屋子”里待久了,想透透气,把门窗给打开了。我瞪着躲在“屋”里偷笑的豆沙弟弟没办法,只好把面团不停地揉啊揉,也许是我用的力大了些,豆沙弟弟只好投降,关上了门窗,反正我的面团终于揉圆了。
接下来,我在面团上撒了些面粉,选了个美丽花形的图案放入模具当中,再把面团压入模具当中,接着轻轻地推,冰皮月饼便准确无误地掉入托盘中了。我拿起盖子,小心翼翼地盖上,我的第一个冰皮月饼完工!
之后,我又做了七个月饼,有粉色、绿色,还有彩色,有花形、寿纹,还有中间带字的。只能做八个了,我拿着八个月饼满载而归。
皓月当空,繁星闪耀。晚上,在自家院中,我们全家搬来了凳子,围坐在一起。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在桌旁喝茶,聊天。这时,妈妈把月饼端上来了,“咦?这不是我做的月饼吗?”“来,我们一起来尝尝宇哲做的冰皮月饼。”妈妈笑着,月饼就端上上桌了。“我先来尝。”我抓起一个寿纹的月饼,便一口咬下去,“真好吃,今年的月饼真是不一般啊!”“哈哈,我们宇哲还是美食家啊。”爸爸冲我笑着,我更加得意了:“那当然,这可是我亲手做的月饼。”爷爷奶奶也逗乐了,拿起月饼尝起来,不住地夸赞:“比店里买的好吃。”哈哈,院子里又一阵笑声。我们一起吃着、聊着,时间也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
今年的中秋,过得别有一番味道,那是和家人一起赏月,品尝月饼的味道,那也是记忆中最难忘的味道。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3
一到彭公的外婆家,还没踏进屋,我就闻到了那股浓烈的肉香味。外婆肯定又在做我的最爱——毛笋干炖肉。我仿佛看见了毛笋夹杂着肥肉在锅中滋滋乱炖的声音。我加快脚步,向厨房奔去。
一见在灶台上忙活的外婆,我就猴急地说:“外婆,我的毛笋干炖肉,都想了好几天了,我真想马上吃到它啊!”说完,我不禁咽了咽口水。
“宝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等一会儿就好了。烧毛笋干急不来的,得慢慢炖。”不一会儿,厨房就弥漫了一种浓浓的清香,那清香有大山里的竹林味。我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笋干在锅中咕咕地冒着泡,夹杂着色泽红润的红烧肉,真是人间至味啊!
开饭喽!只见暗褐色的笋干,在雪白的盘子中显得格外诱人,让人垂涎欲滴。我立马夹了一块放入口中,只觉得肉汁在口中四溅,油而不腻。嫩嫩的毛笋干,嚼一口,脆生生的,格外鲜。外婆看我吃得津津有味,舒展开了额头上的皱纹,笑盈盈地说:“既然你这么爱吃,那下午我们一起去挖笋,我教你做毛笋干。”
午饭完毕,我扛着小锄头跟着爸爸、妈妈、外婆,去了后山的竹林里挖毛笋。走进山,崎岖的山路两旁都是青翠的竹子,高大挺拔,一阵风吹过,还哗哗作响。仔细看,几棵竹子中间就有冒出头的笋尖。外婆说,刚冒出尖的笋不好吃,最好是刚刚探出一个笋尖头的。我们按照外婆教的方法,总算找到了一支,我和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锄头把笋边的泥土扒开,直到挖了一个大大的坑,露出了毛茸茸的笋身,我再使劲一把连根拔起,好大一个啊!我欢呼雀跃起来。完全忘了自己满脸都是泥沙,外婆笑眯眯地走过来,用龟裂的手小心翼翼地帮我把泥土擦干净。
一个中午的时间,我们就背着满满一大袋的毛笋回家了。外婆开始教我制作毛笋干。她先把笋壳给剥去,然后把笋对半切开,放入一个大铁锅中,放盐煮上个大半天。然后外婆用保鲜袋把煮透的笋干装进去,压出水分,据说这样的笋干才是最美味的。
第二天,外婆把压了一夜的笋干,整齐地铺在一个泛黄的匾上,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说是需要好几天才可以晒去所有的水分。等毛笋干变得干巴,结上白色的盐晶后,毛笋干才算真正做好。
这样的毛笋干,用温水浸软后,洗净切段,放入汤中,加入白糖、酱油和切好的大肉,用大火烧开后,再用慢火熬炖。毛笋干炖肉成品后,毛笋易嚼,味鲜肉烂,油而不腻,回味悠长,是一道美味佳肴。
每次去山里的外婆家,她总是会拿出一大袋子的毛笋干让我们带回家,还说山里的笋是最好的。家里做过很多次的毛笋干炖肉,可从未觉得,有哪一次做得会比外婆的好吃。因为外婆那道毛笋干炖肉,油而不腻、味鲜幽香,有大山的味道……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4
野蘑菇新鲜时形似小巧玲珑的伞,颜色暗褐,躲在草丛中很难被人发现;晒干时,又皱皱巴巴,酷似枯萎的小树皮,实在让人无法和美食联系在一起。可就是这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外婆用它做成的蘑菇菌汤,是我记忆中魂牵梦绕的美味。
记得十岁那年暑假,妈妈第一次带着我和姐姐去云南看外婆。外婆看见我们的到来激动万分,于是特意为我们做一碗云南人秘制的“蘑菇菌汤”。听妈妈说,做这个汤的蘑菇可稀罕了呢!有鸡枞菌、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等名贵的蘑菇。这些都是当地产的一些野生小蘑菇,因为采摘的人多,渐渐地,产量越来越少。集市上偶尔有卖,也卖得非常贵。
我接过外婆手中的小碗,一股浓浓的香味窜至我的鼻尖。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蘑菇,搭配一小口白饭,再舀上一勺浓汤,慢慢地送入口中,细细品味。那绝伦独特的风味真让人回味无穷。
在外婆的建议下,下午我们决定上山去采摘蘑菇。“有菇堪采直须采,莫待无菌空悲切”,空旷静寂的山野里竟很难觅到蘑菇的影子。于是我们便更加用心地翻找着。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找到了一个绿色、漂亮的鸡纵,舅舅找到了两个青头菌。我着急地找着,突然我发现坡下有一些小蘑菇,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爬下坡,虽然一不小心滑了下去,划破了手上的皮,但总算有点小收获。
回到家,我们接下来就是有趣的洗蘑菇了!外婆先把所有的蘑菇倒进大铁盆里,外公帮忙加入温水,先开始用手清洗蘑菇。只见外婆轻轻掰开蘑菇背面,用手划掉泥土,反复搓洗干净。再用清水过滤干净后,就可以开始煮蘑菇汤啦!
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只见外婆先把蘑菇下锅煮软。大概煮半小时的样子,外婆把煮过的水倒掉,再重新加水,并且放入她自制的香辣酱、辣椒油、香油、孜然粉等,再煮半个小时左右,一道人间美味就完成了。
掀开锅,一阵热气升腾。看到了,看到了,那色泽红光,表面浮油的汤汁与飘来的阵阵香意传进了每个人的鼻孔,整个屋子都飘着一股浓浓的蘑菇香。我们围在桌子旁用筷子去夹那些蘑菇,轻轻一夹,汤汁就全部都从蘑菇中淋了出来。并且蘑菇QQ弹弹的,可爱极了!一口咬下去,就连蘑菇都爆汁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一滴汤都没有剩下。
那年暑假,我们在云南外婆家玩得乐不思蜀。回到杭州,我也时常念起外婆那道特制的蘑菇菌汤。
可好景不长,今年开春的一天,妈妈沉重地跟我们说外婆生病住院了。她嘱咐了我们一些生活上的事,就匆匆赶去云南服侍外婆。
妈妈回家已是两个月后的事情。那天妈妈瘦弱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家中,只见她头上扎着白花,臂缠着黑套,一双大眼睛憔悴得深陷下去。我扑进妈妈的怀里,急切地问:“妈,外婆怎么样了?” 妈妈哽咽了一会儿,轻轻地回答:“外婆,她,她已经走了。”说完她就泣不成声了,我也难过地直掉眼泪。
妈妈平复了下心情后,从她的旅行包里拿出一个纸包,轻轻塞到我的手中:“宝贝,外婆知道你们喜欢吃蘑菇菌汤,她平时空时就上山采摘晒干,本想积攒着等着今年过年时亲自带过来。可如今……”妈妈顿了顿,又语重心长地说:“这包蘑菇干是外婆亲手采摘的,妈妈把它带回来,我们也留个念想吧!”
那包蘑菇干一直收藏在我们的柜子里,每当打开它,闻闻它的清香,外婆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真想念我的外婆啊!那道秘制的蘑菇菌汤,也成了我永久的回忆。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举不胜举。有些人喜欢山珍海味,有些人却喜欢传统民间美食,而我对家乡的烤红薯情有独钟。
烤红薯是我老家河南冬季特有的一种食物,走在街上都能听到:“烤红薯,烤红薯,卖烤红薯喽。”记得我五岁那年,晚上快要吃饭了,我突然想吃烤红薯。可是妈妈却说:“快吃饭了,不能吃烤红薯,想吃的话明天给你买。”当时我就不依不饶的非要吃,最疼我的爷爷穿上衣服下楼给我去买烤红薯。过了好久,爷爷喘着气提着热腾腾的烤红薯回来了,给我说:“乖孙子赶快吃,还热乎乎呢。”我看到烤红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接过烤红薯,我看到爷爷头上渗着细细的汗珠,就问:“爷爷,外面天那么冷,你怎么满头大汗呀?”爷爷说:“楼下那家烤红薯卖完了,我跑到另外一条街买到的,然后小跑回来,为了让你能吃到热的烤红薯。”那时我感动地抱住爷爷亲了一口,吃着热腾腾的烤红薯,心想:这个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
爷爷在老家给我买过烤红薯,妈妈却是在杭州给我买烤红薯。记得前年我生病住院,嘴巴没味道,什么饭菜都不想吃,妈妈看到医院门口有卖我最爱吃的烤红薯,就买回来,告诉我说:“猜猜我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这种香味我觉得非常熟悉,可是又想不出来。妈妈给我一看,啊!原来是我最爱吃的烤红薯,太难得了。因为在杭州很难吃到烤红薯。妈妈这次买的烤红薯外皮已经被烤得焦黄,像穿了一件皮大衣一样,拨开外皮,红红的红薯瓤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仿佛空气都是甜的了。咬上一口,那糯糯的番薯入口即化,那甜甜的味道在我的嘴里弥漫开来,真好吃啊!转眼间,一个大大的烤红薯被我狼吞虎咽吃完了。看着只剩下外皮的烤红薯,我舔了舔嘴巴上残留的甜味,笑着说:“和爷爷给我买的烤红薯一个味道,是我最爱的味道。”
我喜欢吃烤红薯,不仅因为烤红薯的美味和营养,还有烤红薯中蕴含着家人对我的爱。要问我至味在哪里,我要说:至味在人间,至味在我身边,我每天都能感受到。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6
我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小馋猫,总是缠着大人买这买那的,棒棒糖、炸薯条、冰激凌……一听到吃,我的口水禁不住会流出来,但令我最喜爱的还是那外婆亲手做的龙须糖。
听外婆说龙须糖的名字的由来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传说正德皇帝到民间去游玩,发现民间竟有此糖,当时民间命名它为“银丝糖",正德皇帝对此物正有好感,于是把这糖带回皇宫,命名为“龙须糖”及后再传入民间,亦叫“龙须糖”。
听着故事,我对着龙须糖也充满了兴趣,于是忍不住一口尝下去,“哇——”那入口口感的细腻,越嚼越有劲道,甜甜的味道,流入你的胃里,仿佛流入了身体的每个角落,顿时心情也变得美美哒。
龙须糖也承载了外婆对我满满的爱。记得那是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我的嘴巴又馋了,于是就嘟嘟囔囔地对外婆说:“外婆,你给我做龙须糖好不好?你做的龙须糖最好吃了。”外婆眯缝着双眼,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好好,外婆这就给你做。”说完,她就去忙活了。
这龙须糖当然是得要麦芽了,她就去田里采了一大把的麦芽,绿绿的,甚是好看。我跟在她身后,想看看麦芽糖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之后我看到外婆又拿来了米饭,做龙须糖还要米饭?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特别好奇。之后的做法更令我目瞪口呆:她把麦芽切碎和剩饭搅在一起,用漏斗把麦芽和剩饭过滤出来。只留下那灰灰的水。我歪着脑袋,忍不住问她:“我们不是要做麦芽糖吗?但是怎么做成一锅水啊?”外婆又笑了,冲着我一脸神秘:“你待会就知道了。”
只见她拿上来了一口锅,我心想:难道这要把这个水给煮了?那不就煮干了?但接下去的一幕可让我真长了见识,只见那锅灰水随着高温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浓稠,像什么呢?可不就是麦芽糖啊,真是太神奇了!
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外婆就打开了她祖传的黄豆粉,让麦芽糖充分沾上黄豆粉。可你想想看,刚出锅的麦芽糖有多么烫,她要用手去抓,见状我着急地说:“外婆还是带双手套吧!”但她不以为然,又笑了:“带了手套就没那个味儿了,做不好龙须糖。”看着外婆被烫红的手,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可外婆却满脸笑容,好像一点事都没有。
看着麦芽糖,一点一点地做好,就知道麦芽糖该变成龙须糖了,这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龙须糖标准是必须要拉到跟人头发丝一样的细。外婆从下午三点拉到了下午四点,就这样重复着左边一下,右边一下,我在旁边看着都不耐烦了。当时想到外婆拉了这么久,手该有多酸啊。我想帮忙,可她却不让:“你小孩子家不要捣乱,等下有的吃就好了。”说完,她又陷入了忙碌中。终于,龙须糖变得超级细,就像人的头发丝一样细,甚至比人的头发丝更细。一口下去超好吃,那味道真是回味无穷。
现在,外婆年岁已高,不能做龙须糖了,但她还是托人送我吃,她逢人就说:“我们菲菲最喜欢吃龙须糖了。”每次收到龙须糖,我也像小时候馋嘴的样子,迫不及待一口咬下去,甜甜的味道,一直萦绕在心间……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7
九洲有五味“酸、甜、苦、辣、咸”,每种味道都有属于它们自己各自的秉性,就和我们人一样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脾气。人称“小吃货”的我,自诩已吃遍中国美食,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街头小吃。各种美食中我却最最钟爱阿太做的“粢毛肉圆”。它便是我来到人间感受到最难忘的至味。
说起“粢毛肉圆”,这道具有杭州当地特色的菜肴,虽不及西湖醋鱼那般名扬四海,却寄寓了多少代杭州人对团圆的重视。我的阿太,现已八十有四,手脚灵活,思路清晰,对我们这些后辈个个疼爱有加。但时光的痕迹还是在阿太的手上留下深深痕迹,皮肤皱皱的,还带有些许斑点。疼爱我的阿太知道我钟爱粢毛肉圆,便会特意亲手为我掌勺。我呢,更愿意趴在一边,看着阿太进行着一道道工序。阿太会挑选上好的糯米,淘洗之后,浸泡4个小时左右,然后将其沥干备用。我则会把头凑下去,闻一闻这米香。阿太对肉也是挑剔,专选土猪肉,瘦肉中夹带着些许肉膘。我和阿太说:“我不喜欢吃肥肉,可以做全瘦肉吗?”阿太一边把肉切成小块一边笑着和我说:“有点肥肉会更香,只是瘦肉会很柴。想想阿太以前给你做的肉圆的味道!”我听后便若有所思,满脑子的粢毛肉圆,不自觉咽下几口口水。继续趴在边上,看着阿太。阿太用刀把肉剁碎至肉饼状,然后翻折继续剁,直到变成肥瘦肉相融。放入碗中打入鸡蛋和些许淀粉,调味料,还有生姜末,顺时针搅拌着。
“阿太,阿太,我可以试试吗?”我急着想尝试下。“给!顺时针转动哦。”我就学着阿太的手法,搅拌着,等着阿太的号令。“好了,接下去看阿太给你做肉圆。”阿太把肉做成圆形,然后在糯米上滚一圈。一个一个放进盘子,做好了一盘后便放入竹蒸笼。还剩下些肉沫,阿太会放入些蔬菜,比如切碎的胡萝卜、虾仁之类的,因为阿太的心里不光有我,还有她疼爱的孙女,她就是我的妈妈。妈妈与我不同,不太爱吃肉,喜欢吃蔬菜和海鲜。大约二十五分钟后,便会飘来肉夹带着米香的香味。粢毛肉圆做好了,从冒着蒸汽的蒸笼拿出来,米粒已经吸满了水分,变成颗颗小珍珠,晶莹剔透的挂在肉圆上。上桌前,阿太还会撒上些葱花,白色中点缀着绿色,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生机盎然”。拿着筷子,早就等候的我,已是迫不及待要大快朵颐。
除了阿太特别为我掌勺,粢毛肉圆还是特别的日子里作为一道重头菜上桌,那便是每年的春节。阿太总会说:“每个人都要吃一个肉圆哦,一家人团团圆圆最重要。”这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便会你争我抢,谁想错过这人间至味呢?恨不得多吃几个。
粢毛肉圆承载了阿太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智慧。就像淘米,浸泡,阿太用她的爱,让我们这些小米粒浸泡在其中,把心变得柔暖。用调味手法,照顾到每个家人的口味。生活中的摩擦,就来点幽默,来点刺激,撒点包容,倒点感恩,剁一剁,搅拌下,我们还是团团圆圆爱着彼此的一家人。我是个一瓶酱油走天下的人,有时候阿太做的肉圆有点淡,我便会沾点酱油,那又是另一番滋味。
我看过陈晓卿导演执导的《舌尖上的中国》和出版的书《至味在人间》,中国人最难忘的永远是家的味道。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8
每当清明时节淅淅沥沥的雨丝飘落,记忆中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奶奶制作清明粿,那也是我最喜爱吃的美食。
奶奶做的清明粿有绿色或白色,里面的馅料也多种多样,有萝卜馅的,有笋丝肉馅的,还有红糖甜馅的,摸起来黏黏的,轻轻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做清明粿要上山采艾叶,奶奶总是提着一个篮子,到地上去摘艾叶。我也时常跟着她去,只见奶奶细心挑选一片一片地轻轻摘下,又轻轻放入篮子中,我也时常学着她的样子采艾叶,奶奶见我采艾叶的样子,总是乐呵呵的,脸上挂满慈祥的笑容。
一大筐叶子采摘后,下一步还要精挑细选,只见奶奶熟练地把老叶除去,只留下嫩嫩的芯。挑选完成的艾叶放到沸水里煮出汁水,放到一旁等待使用。
下一步就是揉粉,奶奶将糯米粉放进了一个盆中,倒入温温的艾液汁,艾叶汁可不能一次加到位,需要不停地搅拌不停地揉搓,只见奶奶的手中米粉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在她手中不停地翻滚着跟头,不多一会儿就变成一个大粉团,和面的工作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炒料,奶奶准备了肉,笋,豆腐干还有咸菜。她把肥瘦相间的肉放入大锅中翻炒,再把笋、豆腐干、咸菜一股脑儿倒进了大锅中,加入各种作料和调料,顿时一股浓浓的香气从厨房飘了出来,顿时喷香四溢,令人垂涎。过不多久,馅料炒好了。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包清明粿了。包的时候,只见奶奶取一小团米粉团,用专用的压模工具压成扁扁的一片,里边放上馅料,把面片对折后压实边缘再像包饺子一样折出很多很多道褶子,一个清明粿就这样完成了。看她一压一捏,动作是那样熟练,一个个清明粿就像一个个艺术品,在她的手中渐渐诞生了,真是太厉害了,看得我连连为她点赞。因为我不能吃辣,她将清明粿做成两种颜色和口味,又怕我分不清哪种是不辣的,哪种是不辣的,特意将粿做成两种颜色,以便区分。
一个个清明粿做好了,整整齐齐放在粽叶上,最后一步就是上锅蒸了。又见奶奶在灶头的铁锅里,放入半锅左右的水,锅上放上竹蒸架,她把清明粿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放到蒸架上,排列均匀,盖上锅盖。随着灶膛的柴火“噼噼啪啪”的响声,锅子上就升腾起了一股股热气,似乎还能闻到里面的香味。过不多久,清明粿蒸好了,掀开锅盖一看,一个个清明粿墨绿墨绿的,白的也格外鲜亮,实在忍不住想马上咬上一口。馋嘴的我总是等不急清明粿凉下来再吃,奶奶也总是在一旁笑呵呵地说:“慢点吃,不要烫着……”我也吃完一个,还冲着她傻笑着:“真好吃,我想再吃一个。”听完,她又笑了。
小小的清明粿,藏的不仅仅是好吃的馅料,更藏着奶奶对我的无限的宠爱。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9
上二年级的一次假期里,我回到了老家。有一天的午后,满头银丝的祖奶奶,佝偻着身子坐在一个小凳上,认真地摆弄着手里的地瓜,淡淡的日光照进院子里,温柔地打在她满面皱纹的脸上。
我也搬来了一张小凳,坐在了祖奶奶旁边,好奇地瞅着祖奶奶摆弄着地瓜,地瓜有胖有瘦,有大有小,大的有哈密瓜般大,小的就如小孩儿的拳头似的。地瓜红紫的皮上蒙着灰尘,显得笨重而厚实。我盯着认真挑选的祖奶奶,只见祖奶奶只挑了一些小的。大的胖的反而不用,我不禁疑惑的问:“祖奶奶,为什么那个胖的你不要,大的您也不要,却偏偏只要那些小的呢?”祖奶奶笑着说:“傻丫头,胖的、大的不一定好,有些不甜,有些还是空心的,这些小的反而更糯,更甜哩。”
我半懂不懂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祖奶奶将会用这些摆弄好的地瓜做我最喜爱吃的地瓜粥,我舔了舔唇,期待着......
只见祖奶奶将雪白的,粒粒如珍珠、似白玉的大米倒入锅里慢慢熬,等熬出香味之后在加入提前做好的地瓜干。可那地瓜干实在长得不怎么样,那样子就像祖奶奶脸上的皱纹一样,干巴巴的,但又像冰糖一样甜,祖奶奶一边捏碎地瓜干倒入锅里,一边慢慢搅拌。低眉顺目的祖奶奶,拿着饭勺,慈祥的面容沉静在腾腾热气的雾气中,好像仙人被包裹在仙气中,朦胧祥和的就像一幅画,我看呆了……
锅盖起了,香甜的味道扑面而来,熬得软烂的米饭和软糯的地瓜干结合,我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祖奶奶又炒了两个小菜,我们祖孙俩就开始用饭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有点滚烫的地瓜粥,呼呼吹两口就往嘴里送,哎呀,烫!滚烫的地瓜粥把我的舌头烫得麻麻的,但丝毫也阻挡不了地瓜粥的甘甜。祖奶奶摸摸我的头,笑着说:“慢点,小心烫。”我再次端起地瓜粥,呼呼吹了几下,喝一口,地瓜粥的清甜一直从我的舌尖蔓延到了心里,啊,真甜!清甜的地瓜粥被我三下五除二吞咽下肚,嘴里似乎还有余香,让我回味无穷,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直到肚子吃得滚圆才罢休。
岁月流失,世间万物一变再变,祖奶奶早已去世,当我今年假期再次回到老家,想起了祖奶奶的地瓜粥,想起了祖奶奶,我情绪低落,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从米袋里拿出一杯米倒进锅里盖好盖,待差不多时。又将做好的地瓜干放进锅里,不多时,奶奶就给我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冒着香气地瓜粥,我一边和奶奶闲聊,一边吃入一口地瓜粥,我眼睛一酸——入口香甜地瓜粥还是那时的味道,我仿佛看见了祖奶奶那慈祥的面孔,我泪流满面......
时间会带走你身边的很多人和事,有悲伤,也有喜悦,但我们要珍惜当下,因为至味在人间,至味在身边,需要我们好好去品味……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10
“过几天是***妈的生日,我们要准备做圆子了。”一听奶奶这话,我激动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奶奶说的圆子可不像酒酿圆子那么小巧圆润,也不像汤圆那么随处可买。它只有在特殊重大的日子时,奶奶们才会聚在一起,花上半天功夫,纯手工制作出来。
圆子有很多种形状。富贵的元宝形,萌萌的小狗形,几颗小圆球叠在一起的圆锥形,还有扁扁的寿桃形,这些特殊形状的圆子,一般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放到灶台上祭奠灶神,或者清明节用来祭祀祖先用的。
而家里有了婚嫁、乔迁、生子、生日等大喜事,就会做圆圆胖胖的喜庆圆子,寓意着全家团圆、幸福。这种圆子做工没那么复杂,糯米粉揉成一个个小剂子,里面裹上香喷喷、甜蜜蜜的红豆沙,再揉搓成一个个胖嘟嘟的圆球,在蒸笼上蒸熟就可以食用。
因为纯手工圆子,做工繁杂,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准备,所以这种传统手艺也只有老一辈的奶奶们在坚持。按妈妈的说法,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更新,很多传统也会丢失,包括这种圆子。一想到以后可能会吃不到,我更加期盼着做圆子的那天到来。
一转眼妈妈的生日来临,奶奶们约定做圆子的时间也到了。午饭后,奶奶们陆续来到我家中。几口茶下肚就开工了,她们先把一大袋糯米粉,倒入大盆中,加水揉匀成一个巨大的面团。接着拿出早早准备好的馅料,番薯味的,是番薯加热捣成泥后加糖做成;萝卜丝味的,则是萝卜与肉丝拌炒而成。两种馅料一咸一甜,各有所爱。
接下来,开始做圆子了。一位奶奶会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球,其他的奶奶们则把小球用大拇指按住旋转,瞬间变成一只碗的形状。“碗”里装满馅后,又开始在手里神奇地旋转。待停止时又变成了一个长胖了的球,被安放在菜叶上。巧手的奶奶还会变魔术一样,旋转几下,捏出小狗,捏出小兔,真是栩栩如生。我们小朋友对这些软软的面团,完全没有抵抗力,总是喜欢偷偷的戳一下,捏一下,不耐烦的奶奶们干脆揪下一块面团,让我们去尽情玩耍。
盆子里堆满了白白胖胖的圆子时,就上锅去蒸。一个个可爱的小胖子,被整整齐齐地安放在蒸笼上,绿色的菜叶垫底,更加显得它们圆润可爱,难怪叫做“圆子”呢。大铁锅盖一扣上,我们便用期盼的眼神盯着它,心里默念:“快点好!快点好!快点好!”
当厨房变得烟雾缭绕时,圆子熟透,可以食用啦!闹哄哄的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吃。一口下去,热乎乎的汤汁从圆子里流了出来,有的小朋友还会发出“啊”的叫声,一定是心急的他被烫到了。随后又发出一声惊叫:“呼呼呼,是我喜欢的番薯馅!”顿时,其他的小朋友也一下子跑了过来:“我要番薯的!”“我要萝卜的!”......奶奶们则一边递着,一边还不忘叮嘱一声:“小心点,小心烫着了,慢点吃!”我拿着圆子,大大咬一口,馅是香的,皮是Q弹的,软软糯糯,那味道别提多满足了。
大家吃饱了,做圆子的工程也结束了。临散场时,奶奶还会让大家再带一两个圆子回家,说是趁热拿给家里人吃。想象着他们家里人吃着这个热乎乎的圆子,也跟我一样嘴里嘟囔着:“满足!满足!”这应该就是圆子的魅力吧,我希望它能一直被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品尝到它的美味。
至味在人间作文大全篇11
“年年中秋,岁岁团圆。”每年中秋,忘不了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坐在桌旁,吃月饼,聊家常时的情景,而今年的中秋,过得别有新意。
中秋节前一天,正逢国庆放假,家人都休息,正当爸爸想去买月饼的时候,妈妈突然想出了一个新主意:今年中秋,我们全家一起动手做月饼。做月饼,我一听乐了,可又泛起嘀咕:“这月饼该怎么做啊?”妈妈见我犹豫,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彤彤,我教你做月饼,好不好?”好,说干就干。只见妈妈就开始张罗着准备各种做月饼用的食材。第二天,妈妈就备好了最新鲜的皮和馅,主要是:红糖、芝麻、果仁、花生和葡萄干等,一大早就忙碌开了。一窍不通的我只能在旁边看着,偶尔跑跑腿什么的。妈妈笑着说:“彤彤,别光看啊,妈妈教你。”于是,我就跟她一起做起月饼来。小心翼翼装馅,生怕倒了出来,慢慢地捏边,在装进模具一按,哈哈,一个月饼雏形就做好了,尽管有点歪歪扭扭的,但还是很高兴。有了成功的第一次,我又接着做第二个,第三个……我一看,妈妈做出来的月饼颜值都挺高,上边的图案就像雕刻家刻出来的一样呢!不久,我们的劳动成果终于全部完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随后,妈妈把做好的月饼拿到烤箱里去烤,我就在一旁等着月饼出炉。在期盼声中,我们DIY的月饼端上了餐桌。妈妈做的月饼是我们全家最喜欢的桂花瓣的样子,我一看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不等它凉,就直接吃了,结果烫到嘴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月饼啊!”“慢点吃,你这馋猫。”妈妈笑着说。吃着自己做的月饼,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啊。
到了傍晚,爸爸买了好多田螺回来,准备晚上煮来吃。我又给他当起了下手:要把田螺洗干净。我拿出一个专门洗菜的盆,把田螺倒进去,然后倒些水,用刷子认真挨个刷过去,不能留一丁点泥沙。洗好后,爸爸用大钳子,把田螺尾部的一小部分钳掉。我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把这个小东西钳掉啊?”他耐心地说:“不钳掉就很难把肉吸出来!”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田螺清洁工作完成后,妈妈开始展现真正的厨艺了,只见她开好煤气,点燃灶子,往锅中倒入适量水,倒入“发光”的田螺,开始煮了。当水被煮的没剩多少时,加入适量的油煸炒,然后依次倒入酱油、辣椒,再炒会儿,一盘又香又辣的炒田螺出锅了。
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一边吃饭,边聊天,看电视,最好吃就是炒田螺了,田螺不是很辣,用牙签弄出田螺肉,吮吸那美味的酱汁,多么惬意的晚餐啊!其它菜也很美味,西红柿炒鸡蛋是我做的,虽然没妈妈做的好吃,但我已经很努力了。晚饭后,我们还吃了柚子,柚子是中秋必备品之一,“柚”与“佑”谐音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也表达着团圆的意思啦。
晚饭后,搬了凳子在外面赏月,吃着自己做的月饼,心里美滋滋的,同样的中秋节,我觉得今年的中秋过得最有味道。与家人在一起,品美食,过佳节,至味在我家,幸福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