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因缘》是一部以幽默讽刺为主题的小说,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故事中,主人公经历了一连串荒谬可笑的事件,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荒诞之处。通过小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引人深思。
啼笑因缘读后感(一)
冲着张恨水去看的。故事有点老套,三个女人喜欢上同一个男人,不过没有现代剧那么狗血。 樊家树喜欢上唱大鼓的姑娘沈喜凤,然而由于出身勾栏,见识有限,改变命运的机会没抓住,在母亲的撺掇下,她去做了军阀的姨太太,就此丧命,可悲可叹! 樊家树的忘年交关寿峰的女儿秀故也喜欢上了樊家树,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是一个古道热肠、豪侠仗义的女子,与那个时代的女孩大多不同,喜欢但不盲目、不露骨,能及时抽身,最后为民族大义奉献了生命,可敬可佩! 与沈喜凤长相相似的何丽娜,是有钱人家的女儿,但是能勇敢追求所爱,能为爱人改变自己,所以她的结局最好,与樊家树终结连理,可喜可贺! 看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一个人的见识与格局,与成长的环境、与父母的见地、与个人的追求息息相关,女孩子尤其要有卓越的远见和更大的格局,才能得到最终的幸福。
啼笑因缘读后感(二)
毕竟人间色相空, 伯劳燕子各西东。 可怜无限难言隐, 只在捻花一笑中。
倘若结局就是如此,还值得回味。续集略显杂乱无章,结局更不是好的,只剩下家数、斯密何二人凄凄惨惨。
死总是很可悲的事,特别是青年男女的死,虽然死的悲痛不属于死者,而在与生人。照常识来看,死是还了自然的债,与生产同样的严素而平凡,我们对于死者应该表示的是一种敬意,犹如我们对于走到标杆下的竞走者。
再看看书中的人物,最令我感动的是何丽娜,她对家树是勇敢的,她理解他对沈的真情,对于沈,她是慈悲的。好一个女菩萨,就算家树自始至终都爱沈,她也没有丝毫大小姐的刁泼。也许读者会替她感到不值得,但她自己一定是幸福的。她与家树互相成就,互相理解,来日一定长长久久,相互扶持。
家数是我不很喜欢的。对于沈,他爱中掺着恨,没有何的勇气,他不是沈,他如何知道沈的难处。对于秀姑,感情淡然,也有过想法,秀姑终究是清醒的,结局也惨烈。面对何的青睐,他不敢拒绝,最后在旁人的撮合下,只得委曲求全,也不是他主动的选择,可能也是这个原因,读者或多或少心疼何。所以他成了故事中最伤心的角儿,咎由自取。这大概也是书生的孱弱无法避免的结局。
啼笑因缘读后感(三)
作者写到最后还是把凤喜写死了,也是给了读者一种心理暗示和满足。举棋不定且贪慕虚荣的人,活该没有好结局。 可是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前期凤喜进入学堂之后,问家树要自来水笔、金丝眼镜等,就能预判凤喜之后走上背叛的结局,在学校不做学问,反而爱和同学攀比,对她真是可恨。作为底层女子,她比秀姑要幸运得多,能遇上尊重她,愿意帮助她独立的家树。然而凤喜她不够坚定,她要是遇上的不是家树,是家宝家珍,只要给她钱,她也会毫不犹豫地爱上他们。终其所有,她享受男子金钱带来的浮光掠影的生活罢了。 她的苦难也就在于此,凤喜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带来的浅薄和无知,这是她的可怜之处。当她嫁给刘将军之后,家树依旧选择相信她,仍旧愿意助她脱离“苦海”,甚至劝慰她,“只要丈夫真爱他妻子,妻子真爱她丈夫,身体上受了一点侮辱,却与彼此的爱情,一点没有关系。”可此时的凤喜依旧执迷不悟。 直到最后她被刘将军折磨得发了疯,她才恍惚过来,不停念叨着樊大爷,樊大爷回来了吗,“不过樊大爷回来了,我又嫁一个人了,他若问起我来,我怎好意思呢?”然而此时的樊家树却早已离她远去。 当她真正明白过来时,早已为时晚矣。作者对她是可恨的,凤喜的死带有一种“罪有应得”的满足,但又有一种可怜的凄美之处。然而作者对她是可怜的,一方面也极力地促成这种残缺的爱情。他写到秀姑回来,利用原来的场景刺激凤喜让其恢复记忆,在暴毙之前,仍旧见了心心念念的樊大爷一面,以至于后来凤喜的墓碑上写着“未婚妻沈凤喜”,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对比凤喜的死,秀姑的死不一样,秀姑侠肝义胆,哪怕最后作者将她写死,那也是一种慷慨赴死,有一种大无畏的感情在。秀姑代表了一种气性,当发现男主不爱自己,她选择成全,君子有成人之美,她先成全家树和凤喜,后又为丽娜和家树牵线搭桥,自己则投身于家国事业中,可以说她比很多男子都要爽快耿直得多。 感情不分先来后到,两个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儿,家树明明是先认识秀姑的,然而凤喜却捷足先登。 丽娜是书中最完美的存在,而家树,儒雅善良,但不适合做另一半,他像张爱玲笔下的世钧,懦弱无能,遇事只会缩回自己重重的壳里,然后鼓起勇气和别的女子重新生活。哪怕于你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了。
啼笑因缘读后感(四)
#阅读打卡#《啼笑因缘》张恨水 计划阅读450min ,实际阅读525min,完成率100%
摘录:
电影中最好少“对白”而多“动作”,小说中也最好少写“说话”而多写“动作”,尤其是“小动作”。若能于各人的“小动作”中,将各人的心事,透露出来,便格外耐人寻味。
感悟:
初始张恨水是在小学时看电视剧《金粉世家》,很奇怪的是,我是被主题曲《暗香》所吸引住的,沙宝亮高亢的声线让我一度以为是孙楠的原唱(欣赏水平改变了之后当然是喜欢Eason了)。到了初中之后无意间听到语文老师讲了张恨水的一个小八卦: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笔名叫“恨水”吗?那是因为他和冰心有过一段不欢而散的爱恋,“冰”化为“水”,所以取名“恨水”。这个小八卦让我记了十几年,直到现在想起,在网上搜查一番,才发现不过是一个误传,真实情况是笔名“恨水”取自南唐李后主的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张恨水(1895—1967)是安徽潜山人,出生于江西广信府,本名叫张心远。他一生五十多年的写作生涯,创作了100多部小说,总字数达两千万,比较为现代的我们熟知的就是《金粉世家》《八十一梦》等等了。除了写作以外,张恨水还做过安徽、北京、天津各地的报纸编辑和记者,1927年当了北京《世界日报》总编辑,他是一个作家兼报人。而这本《啼笑因缘》,也是在1929年5月《新闻报》的副刊《快活林》主编严独鹤,到北京向张恨水约稿而写成的。当时严独鹤对张恨水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张恨水的拿手好戏“言情”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为是写给刁钻的上海市民们读的,因而添加了一个要求,要有武侠,有足够的噱头。可以说这是《快活林》对张恨水下的一个“非常实际、具体的文化产品订货单”。《啼笑因缘》最后写成了一男三女的模式。其中一个女性,关秀姑,就是有一身好武艺的江湖侠客,她的父亲关寿峰更是一位义胆豪情的大侠一般的人物。噱头则是另外两位女性:一个是在街头唱大鼓的少女凤喜,一个是家财万贯又风情万种的何丽娜,两位女性长相几乎是一模一样,这就很容易地引出了男主人公樊家树,也勾起了读者的许多困惑和翩翩遐想。
《啼笑因缘》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算复杂:家住在杭州的书生樊家树,因为要考北京的大学,于是借住在表兄家里复习。表兄陶伯和家庭也很是福贵,樊家树自身家境也不一般,所谓考学的事情根本就是无所谓的。这位潇洒的公子哥在一次“遛弯”时遇见了在街头唱大鼓的沈凤喜母女,他出于礼节给了在凤喜母女看来特别多的赏钱。凤喜母亲一方面以为樊家树是对自己的女儿有好感,另一个方面多少也有点攀龙附凤之嫌。巧在沈凤喜确实是有几分姿色,加上樊家树对于江湖中人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迷迷糊糊之中两人走到了一起。明知道家里人会反对自己结交一个街头卖艺之人,樊家树下定决心要改变沈凤喜的生活:他给母女两买了房子,给他们提供每个月的生活费,还让沈凤喜去上学——希望到时候向家人介绍时,说他找的是一个身家干净的女学生。
一切本来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作者当然不允许如此,否则读者怎么会继续读下去?好景不长,樊家树母亲病重,他要回杭州看望母亲,在1920年代,从北京到杭州一去一回再加上在家里呆一个月,少说也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是这三个月里,有个军阀刘将军在给自己的大帅物色女子,看上了沈凤喜,自己更是越来越喜欢凤喜,于是他软硬兼施使用了各种手段,强占了凤喜!回到北京的樊家树面对人去楼空的房间,知晓了凤喜和将军即将举办的婚事,意兴阑珊。
情节发展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女子——关秀姑。也是一次遛弯中,樊家树结识了江湖大侠关寿峰,两人言谈甚欢,但是表哥家敏锐地发觉了他们之间的来往,于是派人去查探了一番。自尊心极为强烈的关寿峰受不了樊家树表哥家的“羞辱”,自己搬走了,这件事让樊家树明白了家人对于自己和那些底层生活的人来往的反对,也让他在和沈凤喜的交往中格外小心谨慎。关秀姑其实一直对樊家树是有好感的,有一次关寿峰病重,没有钱看病,还是在遛弯的樊家树意外遇见了关秀姑,知道情况之后,花了很多钱还托了熟人让关寿峰住进了医院治好了他的病。关寿峰以为是樊家树特意来找他并且帮助他的,于是向樊家树保证发生任何事都会帮助他。关秀姑明知道樊家树只是碰巧遇见她,仍然没有拆穿。但是当她知道了樊家树和沈凤喜的爱情之后,她选择了隐忍、埋藏自己的那份爱。
樊家树从沈凤喜母亲那里了解到了沈凤喜其实不是真正的自愿要嫁给刘将军的,于是他寻找关寿峰的帮助。武艺高强的关寿峰同自己的徒弟一起,几乎要救出沈凤喜,阴差阳错得却让他发现沈凤喜接受了刘将军的求婚礼物。其实沈凤喜是因为刘将军威胁她,他可以轻易铲除樊家树,结婚又能保证她的荣华富贵,才不得不答应的。后来刘将军发现了沈凤喜私自出门和樊家树见面——其实是沈凤喜想让樊家树死心,又是一个阴差阳错的误会,刘将军用鞭子狠狠抽打凤喜,最终凤喜成了神经病。关寿峰知晓了沈凤喜其实内心仍是爱樊家树的,决心要为她报仇,于是设计杀死了刘将军,逃到了郊外。
整部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然而貌似在我的重述中少了一个人物——富家美女何丽娜。是的,这个人物其实在主线中几乎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她更像是樊家树,或者说沈凤喜的另一面:代表着富人阶级的那种奢华,那种礼貌和修养,但是这是樊家树内心一直鄙视的部分。何丽娜和沈凤喜长得一样漂亮,家里又有钱,又很会关心人,各种与人相处的表达都是恰到好处的,可以说是一个极为优质的女性,在她一出场时,我就希望樊家树不要选择沈凤喜,去选她。因为凤喜在和刘将军的来往中,一开始是被金钱给吸引住才逐渐堕入深渊的。正如许子东在《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里介绍的:“凤喜这条故事线,其实来自当时一个社会新闻。地方戏演员高翠兰,被一个军阀旅长抢去了,当时舆论纷纷谴责旅长。张恨水在家里吃饭时说:如果高翠兰一点都看不上旅长,旅长何以用动念抢她。果然,不久人们就看到两个人愉快的结婚照。张恨水利用且改造了这个逼良为娼模式,《啼笑因缘》既不同于传统小说贞女不屈,维系世风,又有别于左翼作家的弱者无辜,社会有罪。”
整部小说有三十多万字,读起来却不觉繁杂、啰嗦,语言简洁、清晰而有韵味。离奇的情节加上让人舒适的语言,《啼笑因缘》在通俗小说上面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难怪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让张恨水不得不续写了第二部。就像《鲁滨逊漂流记》的续写石沉大海一样,这本书的续写也是读来犹如鸡肋般食之无味甚至弃之也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