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探讨了当代生物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展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生物艺术作品。作者通过介绍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探讨了人类与技术、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引发了读者对未来生物艺术发展的思考。这些作品挑战了传统艺术的边界,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篇一
随着近现代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知,生物和艺术的结合正逐渐成为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分支。国内关于生物艺术的理论研究弥足珍贵,谭力勤老师的这本书是继《奇点艺术:未来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的又一力作。拜读之后收益良多,建议大家可以将两本书一起来看,会对未来在新科技的影响下艺术、设计的发展有个全新的认识。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篇二
“生物艺术是一种致力于探讨生物物质性(DNA/蛋白质/细胞到完整生物体)的艺术,它操控、修改或创造活体生命和过程。” “没有直接的生物性干预,只有丙烯、纸、像素、塑料、铁或任何其他非活体物质的探讨都不是生物艺术。” ---爱德华多·卡茨《生物艺术宣言》。目前国内科技和当代艺术观念普及较低,较难成潮流;希望生物艺术能在中国早日得到成效。得到更多的支持来推动前沿艺术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篇三
看到书名,似乎很有感官刺激。又是奇点,又是颠覆性,又是生物艺术。仔细一看,是给奇点下定义的书吗?奇点:冒号后面可不就是进一步解释该名词的补充句么?正常有小学语文水平都能判断这个句子。那么,先不管形容词,奇点这一词语是指生物艺术吗?加上颠覆性的又能成立吗?书名一般是命题,试图介绍奇点这一概念,可是书的内容是介绍生物艺术,书名本身从概念到内容都像是一个伪命题。
不知道作者有什么学历背景,奇点一般是科技范畴的概念,生物涉及伦理和生命科学,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基础,只是像书名一样堆砌新词,混搭一些时髦术语,不免牛头不对马嘴,误导读者。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让不懂生物的去玩弄生物艺术,弄不好就出现伦理问题,危险很大。不会是借艺术之名,搞反伦理、反人性、反人类的勾当吧?
“用未来指导现在”也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该书不像是按科学发展观来看待未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者连未来是什么都不清楚,连基本的科技术语都不理解,低级常识错误一堆,能用虚无缥缈来指导现在?
不是钻空子到中国来出本书就能出头,还是要老老实实做学问,不要勉强自己,误导大众。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篇四
生物艺术使用生物科学工具创作艺术来预测未来之维度,从而改变数字化的后产业世界的基本属性。——苏珊娜·安克(Suzanne Anker)
视觉艺术和前沿生物科技的交集,成功扩展了生物学的研究导向。随着数位比特重新制定信息传递过程的改变,许多艺术家转而拥抱生物学体系。根据生物艺术术语的分类,其具有“湿润”生命特性的艺术正成为现代美学探索一部分。除实验室生物标本外,艺术家们还致力于计算机、计算法、传统媒体和表演,以此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参与度,并深化科技美学实践的参数。
由于生物学正经历崭新的黄金时代——锻造最先锋的艺术实践,乃至包容更前瞻性的创意和蜕变的生物实体,为此,艺术家们都呈现出高度兴趣加入此该变革行列。从生物组织工程到生物印刷再到“智能材料”的采用,生物艺术中细胞与基因蜕变的交响曲已经奏响。
谭的《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一书在此领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他将摩尔定律以及纳米机器人增强人类能力的愿景扩展到了生物艺术研究领域。众所周知,生物学作为一门技术,它使生命代码在这一时代被广泛解读。谭一书阐述了生物艺术的发展简史,追溯了DNA作为分子和图谱融入艺术实践的方式,考察了微生物、生物光泽甚至蛋白质与人类文化范畴开展对话的手段。
就此而言,还需特别强调的是,每一科学突进都是平行展开的、它同时催促文化和美学涵义的重构。此现象在科学史发展中都已被证实和观察到,今日,它再次作为一种全球现象而萌发。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篇五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被誉为探索未来生物艺术的“超前读本”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无疑是瞬息万变的智能时代。从打破自然固有认知定律的人工智能,融合虚拟与真实世界的VR、AR、MR技术,到万物互联5G时代.......生活中那些悄然发生但却不可忽视的改变都在提醒着我们科技进步之迅速,发展之强大。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家们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生命”的基因组合与构成也不再如过去那般神秘而不可估测,艺术家们渐渐收回从自然和社会中寻找“生命”的目光,把那些掌握改变生物命运的权柄化成设计的线条、色彩甚至造型,生物艺术由此应运而生。
国际著名生物艺术先驱、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苏珊娜·安克曾表示,生物科技体系目前正经历着崭新的黄金时代,即锻造最先锋的艺术实践,乃至包容更前瞻性的创意和蜕变的生物实体,其中那具有“湿润”生命特性的艺术逐渐成为现代美学探索一部分。
那么,当未来某时间节点,非生物智能发展超出人类生物的智能能力,产生所谓的科技奇点时,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生物艺术将如何走向那精彩的蜕变之路?未来生物艺术的构思和设计又将呈现出怎样出奇的内涵特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将填满我们对此所有的好奇心,带我们领略一场生物艺术与设计的未来博弈盛宴!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全书共四章。基于对先锋生物科学、科技奇点学和生物艺术创作的研究,作者谭力勤教授在书中全面阐述了科技奇点、奇点艺术和生物艺术的概念、相关规律和重要学术论点,并对即将来临的生物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给予大胆而有可靠依据的演绎和剖析,例举了大量未来生物艺术范例和构思,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生物艺术、艺术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分类,从生物技术性质和生物艺术展示特质上陈述了一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生物艺术简史。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通过大量的例证和果敢地推测告诉读者,当人工智能超越人工智能后,会进入超越人类,并同人类融合的“后人类”状态,成为超越生物学范畴的“生物-非生物混合体”。奇点艺术即是建立在人机文明基础上的“后人类艺术”,而生物艺术便是奇点艺术的核心架构部件之一,未来所有科技奇点艺术中都能看到生物柔性成份的渗入,生物艺术也会随之在灵感和造型上产生充满科技质感的崭新元素。
记者翻阅该书发现,《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的阅读色彩是明朗活泼的,它并非像普通的学术研究读物那般晦涩枯燥,谭力勤借助了大量图文并茂的生物艺术实验范例,让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吸收他的研究主张观点,给予读者启迪,从而引发他们关于生物艺术这一领域更深层次的思考。
据悉,谭力勤教授曾被美国当地媒介誉为“革命性艺术家”,是中美两国“科技奇点艺术”的倡导者和实验者,并独创了“数码原始”观念的交互动画装置形式。可以说,谭力勤对科技奇点和生物艺术的深度探索,并试图将摩尔定律以及纳米机器人增强人类能力的愿景,扩展到生物艺术研究领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当今清晰艺术现实的重新认知。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被视为当代艺术设计教学和创作必备的实用参考书,它用颠覆性的研究特质,来启示独特的艺术创作思维,更像是一部探索未来和当代生物艺术与设计的超前读本,为生物艺术爱好者必读的专业著作之一。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篇六
很庆幸谭力勤先生在此时刻献给大家《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一书,其原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赶上了截然的转型,也就是从碳基文明走向硅基文明。人类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后20世纪,经历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了一套以碳基为基础的生存方式,其中,艺术形式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比如,以纸(宣纸)和布(油画布)为介质,把石头打造成雕塑等一系列以“制造”为方式的艺术形式(媒介以人的意愿打造后不再变化)。但是,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工业社会转入后工业社会,以光子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人类新的文明形式,生物及化学的自然能量方式使“制造”变成为“生成”(媒介在人的意愿打造后的基础上可以不断生长变化)。这种两大文明的转换不仅带来人类日常生活的变化,而且也使艺术发生截然的转型。在这样的形势下,当代艺术该如何发展?《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一书正是迎合这一需要而推出的。
在该书中,作者以大量的、详细的生物艺术案例向大家阐述了“生成”生物艺术的不同现场与景观,从而使大家了解目前世界生物艺术发展的基本概况。
西方生物艺术在新世纪已发展的如火如荼,可是在中国才刚刚开始,目前,艺术设计类院校已纷纷成立“艺术科技”“实验艺术”专业来进行生物艺术实验,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教师与全面的教材。这本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西方生物艺术的历史是从荷兰人列文虎克在17世纪中叶发明了显微镜,从一滴水中发现了微生物开始,进而导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雷明在20世纪初发现青霉素治疗了现代流行病肺结核,并首次以细菌为媒介进行了绘画创作,接着,美国摄影师与园艺家史泰茵通过化学试剂浸泡飞燕草种子而使花种变异,产生非自然植物,以此创作出人工奇异花朵并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20世纪末,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的戴维斯创造了基因介质的“微维娜斯”,界定了生化艺术的语言结构,并开辟了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同一身份,延续了达芬奇的传奇。葡萄牙女艺术家梅内塞斯以自己的DNA序列获取结构而绘制了人类第一幅“蛋白质肖像”及本弗莱的“染色体21”画面。从此,卡次的荧光兔、史迪拉克的第三只耳、奥克斯曼可生长的衣服等不断面世,生物艺术逐渐成为21世纪的全新艺术方式。正如科技对国家的强大起的作用一样,生物艺术的进展应该说也标志不同地缘当代艺术家的水平程度。
以生物化学进行的造型方式实际上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就比比皆是,比如:酸菜、臭干子、松花蛋、豆腐等等的制作都是运用了生物化学方式。如同屠呦呦通过中国传统青蒿的灵感在当代发明了青蒿素治疗疟疾一样,生物艺术也可以在中国当代语境上发生新的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创新。
这也正是《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一书带给大家认知这一最新艺术方式的可能路径。
相信大家通过认真阅读此书进入真正的当代艺术实践,成为奇点时代的艺术家。
作者为大连工业大学生物艺术专业开创者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读后感篇七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
作者:(美)谭力勤(LiQin Tan)
■ 一部探索未来和当代生物艺术与设计的专著
■当代艺术设计教学和创作必备的实用参考书
■易读易懂,拥有大量图文并茂的生物艺术实验范例
■颠覆性的研究特质将启示独特的艺术创作思维
■世界“科技奇点艺术”的倡导者和实验者、著名数码艺术家、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正教授、北京大学专家特聘教授谭力勤(LiQin Tan)又一部关键力作
■锁线精装,极具艺术价值、创新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
基于对先锋生物科学、科技奇点学和生物艺术创作的研究,作者首先对生物艺术定义、生命特征、形态架构、美学内涵、创造力重构进行了较深入的推导。
其次,用敏锐的艺术嗅觉和爆破式的创作力,对即将来临的生物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给予大胆而有可靠依据的演绎和剖析,例举了大量未来生物艺术范例和构思。
最后,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生物艺术、艺术家进行详细的归纳和分类,陈述了一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生物艺术简史。
(《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一书共4章)
第1章:阐述了科技奇点、奇点艺术和生物艺术的概念、相关规律和重要学术论点,以及科技奇点艺术与生物艺术之架构关联。
第2章:演绎了生物艺术的狭义与广义定义;推求了全新生命结构下生物艺术的柔湿颠覆与突变形态、操纵生命中的可塑过程、活体数据与生命艺术储藏特色;论述了生物智能重构艺术、艺术家与创造力的内涵,以及生物艺术中湿润生命体对未来美学的冲击;铺陈了社会道德争议下生物艺术的困境与挑战;憧憬了未来关键生物技术扩展类型与趋势。
第3章:敷陈了大量未来生物艺术范例以及生物艺术家的未来构思。其中包括艺术哲理、灵感来源、生物架构、生命数据、操纵对弈、柔润造型和实验结果以及它们的呈现特色;同时附加了艺术范例概念效果图、艺术流程插图、技术流程图,丰富生动而又不失严谨。
第4章:主要简介了中国和世界当代生物艺术之概况。从生物技术性质和生物艺术展示特质上,给予了详备而细致的归纳和分类,对生物技术和艺术两者的平行推荐阐扬都非常到位。
(美)谭力勤(LiQin Tan)
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和美术部共同主任,北京大学专家特聘教授,中国八五美术新潮活跃艺术家,中美两国“科技奇点艺术”的倡导者和实验者。
曾任美国SIGGRAPH数字艺术协会常务理事、艺术画廊高级评审和学生动画评审主席。从事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四十余年,在中美数字艺术和动画界拥有较高声誉。
他的艺术创作融当代美术观念、先进数字技术和前沿动画理论为一体,独创“数码原始”观念交互动画装置形式,赢得美国及他国艺术界好评,曾荣获多类国际数码艺术头奖和金奖。美国当地媒介称他为“革命性的艺术家”。
GNR(Genetics遗传学、Nanotechnology纳米技术、Robotics机器人学)被公认为未来冲击人类社会的三大关键科技,毫无疑问,此三大技术也将被赋予同样的使命冲击现代艺术和奇点艺术。生物艺术在奇点艺术中的重要性不亚于人工智能艺术,前者主要以干性智能呈现,后者多数以湿润媒体展示。目前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艺术的研究探讨是走向奇点时期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干湿融合将滋润和催化奇点文化的早点来临,以便共同步入“后生物时代”。
生物艺术的发展也同时催化出人机混合艺术,智能生化材料艺术,生物智能设计,生物建筑艺术,4D生物打印艺术,结构、智能、情感仿生艺术等等,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未来所有科技奇点艺术中都能看到生物柔性成分的渗入。
爱德华多·卡茨
爱德华多·卡茨是国际公认的当代生物艺术家先驱之一,现为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他是当代极少数用基因做作品的艺术家,用生物实验证明了人类对生物群体的改变。
谭的《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一书将摩尔定律以及纳米机器人增强人类能力的愿景扩展到了生物艺术研究领域。他对生物艺术的深度探索,激发了大家对当今清晰艺术现实的重新认知。
——国际著名生物艺术先驱、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苏珊娜·安克(Suzanne Anker)
整个世界,尤其是中国,非常需要“奇点艺术”系列书籍,它对我在上海德稻学院的学生、我的工作室以及身边的艺术家和理论家也有着巨大价值。
——国际著名媒体艺术先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授罗伊·阿斯科特博士(Dr.Roy Ascott)
“奇点艺术”系列书籍乃为宝贵艺术资源书,提供了激动兴奋、大胆深刻、宽泛渊博的未来艺术之论述,以及奇点艺术与人工智能、生物艺术、虚拟现实、纳米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此书具有远见卓识的品质,并自信地预测了数字时代艺术的未来。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电脑艺术系创始人、教授布鲁斯·温兹(Bruce Wands)
从库兹威尔提出奇点的概念以来,令人费解的是东西方许多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至今不太了解奇点艺术理念。很明显,这是艺术界对当代科技迅速发展视而不见,或缺乏前瞻性远见而导致的。
谭对科技奇点艺术学科的基本研究思路也已逐渐在全球显现,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经常与程序员、生物医学科学家和先进的技术人员合作,在当代科技艺术的背景下推存出一种新的、超前的艺术思维方式。书中假定:艺术家的核心作用是把技术人性化——同时谭向大家介绍了这些重要的进行技术人性化的艺术家。
——美国数字石雕协会主席、纽约理工大学教授罗伯特·史密斯(Robert M.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