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帖:南朝岁月》是一本令人陶醉的读物。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朝时期的风景与人物,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更让人思考生活的真谛与人性的复杂。无论是艰难的岁月还是美好的瞬间,它们都在这本手札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手帖:南朝岁月》读后感(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朝岁月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充满了文人墨客的才情与风华。而蒋勋先生的《手帖:南朝岁月》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一部融合了书法、文学、历史与哲学的艺术之作。蒋勋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南朝时期的文人书信——手帖,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这些书信背后的故事与人物。这些手帖不仅是文人间的书信便条,更是他们情感、思想、才华的集中体现。
在书中,蒋勋先生不仅详细解读了《平复帖》、《万岁通天帖》、《十七帖》等经典名帖,还深入挖掘了这些手帖背后的故事和人物。他时而引用《世说新语》中的轶事,时而将我们带入台南与巴黎的现实生活,文字游走于南朝岁月和现实生活之间,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
更为难得的是,蒋勋先生在赏析这些手帖时,不仅仅停留在书法的层面,更将其与文学、历史、哲学相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丰富的南朝世界。他用自己的美学观念,将这些手帖中的文字、笔法、情感融为一体,让我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此外,蒋勋先生还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手帖的感悟。他用自己的经历与手帖相互映照,表达了对美、对人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种将个人经历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这本书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
总的来说,《手帖:南朝岁月》是一部集书法、文学、历史、哲学于一体的艺术之作。它让我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如果你对书法、文学、历史感兴趣,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才情与风华的南朝世界,让你在品味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手帖:南朝岁月》读后感(二)
这本《手帖:南朝岁月》的作者蒋勋作为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他是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文字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的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在魏晋时期只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的手帖,因其字体优美洒脱、率性自由而闻名,惊才绝艳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出自那个时代。南朝毕竟过去了。美丽故事里人物的洒脱自在随大江东去,只有残破漫漶的手帖纸帛上留著一点若有若无的记忆。 那是残酷到无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毁绝望无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贯穿,痛到肝被贯穿,痛,却无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里重复用得最多的字──但在这样的年代中,那些以手帖作为生活注脚、互通亲友间平安声息书信的南朝文人,却还是可以仰观宇宙之大,看流云舒卷,看积雪凝寒,看花开烂漫。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充满艰难、困顿、折辱、剧痛、磨难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长久可以传承的理想,相信手写的墨迹斑斑可以传递美的生命信念,并为美作最后的见证。 中国恢宏的通史里,也许魏晋南北朝只不过是一个不够光鲜处于历史尘埃角落里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却是魏晋风流的时代,或许手帖,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里,不过是角落里无人赏的墨迹,却光华了这个朝代的风骨。 因此“帖”常常使人想到一段长达三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时代,感伤、放任、洒脱、隐逸。痛战乱流离,生灵涂炭(《丧乱帖》伤亲友遽逝(《姨母帖》),频有哀祸(《频有哀祸帖》):看大雪纷飞后的初晴(《快雪时晴帖》),忙着送三百个未经霜雪的橘子给朋友(《奉橘帖》)……“帖”是文人在乱世里的一些小小记忆,绢帛残纸上墨迹斑斑,好像要顷刻化烟尘而去,却使人阅读后心情难以“平复”。 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却也是促进多民族文化融合,个性解放的时代,造就了中国最精致的书法艺术,与最惊鸿一瞥的名士风流。文人在这样的时代经受着痛苦,激发了人文自觉,他们暂时摆脱了儒家的束缚,转向了玄学与清谈,乐于张扬个性,“皆以任放为达”,那些不事生产的旁观者的疏离跃然纸上,正如书中所说,手帖是洞彻生活的空灵明净小品,是那一时代文化的最佳诠释。
《手帖:南朝岁月》读后感(三)
林青霞评价蒋勋说:“蒋老师是我唯一的偶像。他的声音是我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林青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喜欢他的声音,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对历史、诗歌、美学的理解。初见蒋勋老师的《手帖:南朝岁月》这本书,心中很是不解。 因为“帖”字于我,总以为是用来临摹、描摹的范本,如字帖、碑帖等。“手帖”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与历史相连,更是不得其解。带着种种疑惑,我翻开了这本书。 孰料这本书的开头竟是美食,蒋勋老师真是不按常理出牌。从他自己想念台南赤崁的虱目鱼肠,引出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即“莼菜鲈鱼”的典故,是美食的诱惑,是辞官归乡,更是一种历史背景。如此引人入胜的开头,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原来,手帖是魏晋时期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只是后来逐渐被保存收藏,作为习字的书法范本。 蒋勋老师的《手帖:南朝岁月》这本书共有三辑,即:《平复帖》、《万岁通天帖》和《十七帖》。蒋勋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动情、洒逸的文字,带领我们跨越千年,寻找历史的脉络,追寻曾经书写手帖之人的心境,写出对生命的体悟! 从“火箸画灰、秃笔贼墨、苍劲枯涩的平复帖,到“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完整呈现了王氏家族从东晋到宋、齐、梁、陈隋,一直到入唐三四百年间书法风格的演变的《万岁通天帖》又称《王氏一门法书》,再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冲融典雅,飘逸浑古的《十七帖》。 从“人恨才多,子患才多”的陆机,“奉公贞正,亲近所惮”的贺邵和“生在己而难长,死因人而易促”的陆云,到“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的王羲之,还有”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王徽之,”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的王献之,”宽闲墨妙,逸速毫奋”的王慈、王志,再到“是身如焰,从渴爱生”的孟东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谢安,“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王凝之、谢道韫,等等。 从“八王之乱”到衣冠南渡,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再到王谢堂前...... 帖中有人,帖中有史,帖与人相关,人与史相连。 手帖,是动荡纷乱年月里留下的痛苦宣泄。“细看残纸上的墨痕斑驳,是一种生命在剧痛中的纠缠扭曲;大江东去,历史对任何人都一无惋惜眷恋;长达百年的南朝文人时代,感伤、放任、洒脱、隐逸......” 书中最有趣的是关于《平复帖》中 “彦先”这个人,争议颇多,众说纷纭,各有依据。“彦先”到底是“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的顾荣,还是“依礼而对,羸疾以辞”的贺循,抑或是全彦先?我想,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正如蒋勋老师所说,我们也应该与之“素面相见”。 这是一本讲手帖的书,更是一本讲那遥远的南朝故事和历史的书。如果你对“帖”和南朝的历史感兴趣,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