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们》读后感摘抄

《我们》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3 20:55:27
《我们》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2-03 20:55:27   小编:

《我们》是一部描写青春成长的小说,讲述了一群青少年在校园生活中所经历的友情、爱情和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困惑,但他们在彼此的陪伴和支持下,慢慢成长为更加坚强和成熟的个体。这部小说温暖感人,令人感慨万千。

《我们》读后感(一)

读过这本书之后很震撼,但是却无法将想法归纳在一起。所以想到哪里记到哪里。

1. 即便被严重洗脑,个性被掩埋。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会觉醒的。比如D-503,他觉醒的契机就是爱情。比如O,她则是母性,还有书中其他的觉醒的个人。

2.这是三部曲世界里最恐怖的一个世界,不论是《1984》还是《美丽新世界》,在服从这个规定的法则以为,还是可以有自我思想的,但《我们》的最后,生理上摘除了“灵魂”,个人不再存在,绝大部分的人类成为极少数人的机器。

3.这也是三个乌托邦世界中,最有希望的一个。至少还能举行大规模的反叛。说明大多数是觉醒的。虽然最后每个人都做了手术,但还是有很多逃走的不是吗?还是有希望的。

《我们》读后感(二)

作品在整体的结构上属于散沙式的处理,故事情节松散,复杂且不易总结,有些段落稍显得繁琐冗长。

但依然挡不住对这本书的喜欢,它以《少年维特之烦恼》日记或记录片段化的写作风格,诗意般的语言堆砌出一个纯理性的,机器化和毫无情感世界的乌托邦社会,用清冽冷峻的文笔刻画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我”的心理流动。 与《美丽新世界》相比,大恩主比福帝少了很多刻画,前者是一个权利的符号,残酷暴虐的象征,而后者则是一位科学家,心中还潜藏着对现实世界失望后的人性,还记得约翰和福帝对话的场景,福帝对世界的剖析依然深刻入骨,福帝依然是很矛盾却又让人喜欢的一个反面人物。

在技术方面前者用X光进行治疗洗脑,后者用唆麻催眠麻痹人性。两者还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赫胥黎比扎米亚金更透彻,但扎相比于赫来说,把诗歌发挥的淋漓尽致,值得一读再读,玻璃化光怪陆离,五彩纷呈的世界依然回味无穷。

两者最终表达的都是对自由的追求,却都以悲剧结尾。同时也揭示了荒诞空虚的幸福与真实意义的自由之间的矛盾性。

歌德说过,所谓幸福,往往也是不幸的源泉。

罗素说过,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

扎米亚金说,这个世界有两个乐园,没有幸福的自由和没有自由的幸福。

无论怎样,幸福也好,自由也罢,都是矛盾螺旋式社会中的组成,像大千万物世界的0和1。正因为这样,社会才能在起伏波动中不断稳定和谐地向前发展。

未来是什么样,我们依然期待。

《我们》读后感(三)

看完了三部曲里的最后一部,虽然成书时间是三本里面最早的。结构上来说比其他两本稍显松散,是用日记体裁写成,加上作者略显意识流和思维跳跃的行文风格,连贯性上会稍微差一点,不过既然是作者的风格,倒也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与其他两本相比,我感觉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他两本都是个人逐渐萌发出对组织的反抗,而这本类似于两个集团间的政治斗争——毕竟标题中的“我们”究竟指的是哪个“我们”呢?作者并没有明说。I-330背后是存在组织的,墙后有另一个世界,有一群有共同特性、被组织起来的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感觉我唯一的一点幻想也破灭了,即算是反乌托邦的世界里,我也认为只要人心中有一点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光亮在,也还是有希望的,但这些人被组织起来,自由就会成为幌子,掩藏真实的目的——推翻“大恩主”(以及“老大哥”之类的各种)然后自己再成为下一个“大恩主”。所以这个角度上说,这本是我心中三本中间最黑暗的,感受不到一点力量。

另外,I-330这个形象也让我有些疑惑。她代表着什么呢?因为数学家一直对她求而不得,我一度认为她是一个意象,代表自由,但读到后来发现她接触数学家的主要目的是夺取“一统号”,之前的假设便不成立了。还有,为何这种吸引主人公的角色一定要是女性形象呢?一定要着重描述她的面容她的体态,仿佛不是这样就无法解释这种角色对主人公强烈的吸引力,内心隐隐觉得仿佛有根刺卡着,但又不知道刺到底在哪,有点浑身难受,希望接下来能想明白到底为什么。

《我们》读后感(四)

《我们》是“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开山之作,是“焚书时代的文学奇品”,这部作品能在那样的时代诞生并且保存下来,无疑又证明了文学本身是有多么的神奇。

反乌托邦的神作,首先拜读的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当时还在读大四,那个年轻人的内心着实感受到了一阵又一阵的震撼,并深深地为奥威尔那颗冷峻的良心所打动。四年后再来看这本扎米亚金的《我们》,其实故事的梗概二者之间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叙事的风格、文字的运作二者之间大相径庭。如果《1984》更偏重于写实的话,《我们》倒更像是虚与实的混合体,甚至有一种如同梦呓的魔幻风格。

本书的开篇,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度,在那个幸福的国度,个体只是一个号码,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他们整齐划一地活着,每天都有着规律的作息,一切都是那样的理性,一切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大一统国有一个大恩主,每年都会在民主选举中全票当选,民众们无一例外地热爱着大恩主,热爱着他们两百年战争才换来的革命成功,偶尔有一些不值一提的异响,也会像交响乐中针尖掉落的声音一般,极速地被湮没于震耳欲聋的浩浩汤汤之中。书中的主人公——D-503,是“一统号”飞船的建造者,这是一个极具理性也极其热爱大一统国的人,他小的时候甚至因为集会时衣服上有墨点(别人都看不到的墨点)而感到恐慌甚至感到耻辱,觉得自己给大一统国那完美无缺的洁白无瑕带来了污点,但是有一天他变了,因为突如其来的爱情,因为一种不应该属于号码的情愫,他开始有了灵魂,有了感情,有了爱恨情仇和喜怒哀乐。他是那种集最优质的理智和最原始的纯粹于一身的人,作为飞船的第一建造师,他的逻辑思维是最厉害的,作为一个现代人,他的手上却还长着没有退化掉的原始的毛。I-330是一个革命者,她给D-530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情,爱的炽热、思想的冲击、邪恶的诱惑、“墙”外的世界,因为她的出现,D-530疯了,他变得不理智了,变得不安现状了,甚至冲动地加入了她们的革命。但是,革命失败了,是的,“感性”总要输给“理性”不是嘛?当大一统国招展的赤色旗帜横亘在没有一片白云的蓝色天空中,当大喇叭始终如一地宣播着高亢嘹亮的同一种声音,当99.9999%的“我”都已经完全变成了“我们”却不知不觉的时候,那0.0001%的异响,那0.0001%的冲动,注定了要牺牲要失败。然而,我想,那0.0001%是先驱者,是冲锋号,他们终会唤起个体的良知,让一个个的“我”凝聚成“我们”,向旧的“我们”发起新的冲击,最终迎来那革命的胜利!

革命的本质是什么?革命是革命的唯一,革命是无穷无尽的,革命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任何一个革命的团体,其取得成功皆是因为革命时的“我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允许“我”的存在,而“我”也在推进着“我们”的进步,而革命之所以出了问题或是失败,大多皆是因为“我们”变成了一个“我”说了算的“我们”,“我们”不允许其他的“我”存在,而唯“大恩主”、唯“老大哥”是尊。人类的历史已有千年,朝代更迭,制度大变,一切的让“我”和“我们”都能变得更好的进程,最终都是能取得成功的,而那些故步自封、违背客观真理的极权和伪乌托邦最终都会化为一团泡影!

2018年5月30日于武汉·国泰民安大街213号

"ww������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