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生活指南,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如何避免和解决各种烦恼和讨厌的事情。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还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读后感第一篇
是带着一半质疑一半好奇开始阅读的~ 天啊,不管是吸引力法则,梦想清单,愿景板等等等,都是让我们书写“想做的事清单”把注意力聚焦在想要的,而非不想要的。 可是作者的人生却是从书写“不想做的事清单”开始改变的。
【why】要写“不想做的事清单”
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读后感第二篇
可以说是思路吧,对人的启迪很大,但关键是‘立即实践并坚持。’一点输入不代表无法有更多的输出,一句话的启迪也可以让人也出一篇文章来,一个道理有的人思考一辈子可能也想不通。
行动
方向
方法
愿景
这些都给了你,但是终究这是别人的经验与智慧,不进行消化(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讲的输出),没有任何意义。
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读后感第三篇
整本书很精简,尤其是书中的内容,大多地方都做了总结分析。作者从一开始就介绍了自己的职业,薪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总结,可以说是机会难得。平时遇到这样的大咖,可能人家都不会正眼瞧你。但金川显教先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书本整体的内容不多,真要体会的话还是需要自己去认真研读。我举一两点来证明此书并非心灵鸡汤,如图。
片段
直接行动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思考过后再行动的人,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人。并不是说只有高智商有学历的人才可以思考,无论你是上班族,还是从事体力劳动者,还是个体经营的老板,和你在同一起跑线的人总是会很多。但你想成功的话,就一定要比别人多思考。其次就是文中举到的非常实际的例子,主播或是视频博主。要么比别人多思考,要么去做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做的事,那样才是最容易成功的道路。总结一句“与他人做同样的事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与他人做不同的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很多努力并非我们不愿意去做,而是没有方向。市面上流通的心灵鸡汤类型的书籍数不胜数,实际上这些书中所说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想要成功却还须佐以坚持和自律才能做到,这两点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穷其一生都难以做到。 《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里面也有很多部分是需要坚持,自律,合理分配时间来做到成功的,这些方式方法对于大众人群显然不是很适用。读此类书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如何取其精华才行。
片段
再讲我认可的第二点,娱乐伙伴和工作伙伴的区分。朋友有很多种,上学时期的朋友,工作上的朋友,一个小区的朋友,朋友的共同特质就是和你交好。 如若不能区分工作朋友和娱乐伙伴的话,冒昧用我的话来讲,“只知贪图享乐,开心一天是一天的人。”一定要记得,选择出能和你共同进步,并肩前行的人才是交友的重点,酒肉朋友随处可见。
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读后感第四篇
日本作者的标题总是直戳中心思想(笑)。
书小小的一册,可以拿在手里阅读。作者并没有用长篇大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反而是言简意赅地指出“应该怎么做”。
“不想做的事清单”就是解决方法之一。这个清单类似于负面清单,先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罗列出来,那么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看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凡希望生活能变得更好,潜台词就是说明人的内心有许多不想做的事情。
笔者试着按照书里的方法列了一遍,感觉一张纸写不下了(笑)。
本书中有两条观点我想特别摘录在这里,希望还没有看到书的朋友也会有所思考:
目标确实很重要。但如果过于被目标所束缚,则会产生“本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强迫感。
其实我想说的就是最后一句话,“不得不做的强迫感”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比如为了减肥而去吃黄瓜。其实不喜欢吃黄瓜,也不想吃黄瓜,但是为了苗条的身材就不得不吃,这样一来减肥的成效一般还很容易半途而废,搞得自己心情也不好。喜欢才是能够持之以恒的基本。
日语里的“违和感(iwakan)”是一个高频词,违和感指的是那种人在生活中感到“不对劲的一瞬间”,而DNA里就刻着敏感二字的日本人总是能够迅速捕捉潜意识里细微的违和感。
当人处在某种关系中,这个关系不一定是PvP,也可能是vs工作/学习,只要感觉到那种“不对劲”,就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原因。笔者理解的意思是,违和感是上天赋予人类的直觉(intuition),能够预先帮助人们从危难中脱离出来,避免更大的困难。所以要重视自己的直觉,并不一定要顽固地相信,但至少要记在心上。
最后(这部分可以说是杂谈),从日本的国情谈谈这本书。《讨厌的事情打死也不做》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对日本人来说。日本人会对敢于直截了当做事的人感到佩服,但要他们自己去做,会摆摆手说不用了(苦笑)。也许直白地在标题就告诉人们“讨厌的事情打死也别做”才是最好的激励。
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读后感第五篇
曾经网络上流行过一段时间的口号“为爱发电”,如今已不知所踪,先不说此语做为某站的宣传口号到底吸引了多少用户,单看它的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可以将“为爱发电”理解为“用户凭借兴趣做某些事情,但不求回报”。
所谓的兴趣是喜好,还是盲目地跟风?不求回报是无私还是加倍的盲目顺从?日本著名创业顾问金川显教在他的最新著作《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书籍扉页提出的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你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
你正在朝着自己想做的事全力以赴吗?
你清楚自己不想做的事吗?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为爱发电”的前半部分用意与金川显教所提出的“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相吻合,主旨便是做喜欢的事情,拒绝讨厌的事情。然而在职场这个内卷日趋严重的平台上,我们真的能做到只做喜欢的事,拒绝讨厌的工作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即使你是老板,是负责人,只要身在职场便会有许多的不得已,因为客户会促使你不得不去做那些讨厌的事。在本质上做喜欢的事,拒绝讨厌的事在职场中是无法实现的。
那么金川显教为何会提出“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这一理论呢?他所提出的“只做想做的事,人生就会发生剧变!”又该如何实现?
本书将围绕着“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这个主要观点对职场中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或许我们可能从作者所列举的1份思考清单,以及60条实用建议中发现帮你克服职场惰性与恐惧,找到喜欢做的事情。
整部书看下来我只体会到作者所想表述了三点内容,自律与自省以及发现。人生想要获得剧变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自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比起盲目的跟风是实现“只做想做的事”的基本条件,而自我的审视可以提高自律的成功率,发现则是需要我们用心在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中发现那些喜欢的事。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思维模式会让我们产生许多不喜欢的念头,逆向思维能帮我们改变这一困境。作者在书中提出:要实现自己想做的事,重要的是看清终点(想变成什么样),并考虑为此应该做什么。
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思路列举出自己不想做的事,然后进行自我的审视,找出不喜欢的原因,清楚自己的不想做的事的范围,用喜欢做的事来取代它,或是克服它。
将自己讨厌的事从日常生活中彻底排除,然后用喜欢的事情充实每一天,就能实现超越自己以往梦想的、大到令人瞠目结舌的梦想。
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读后感第六篇
这是一本工具书,短小精辟。
封面
它不是鸡汤,只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必须努力再努力,这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永远记得一句话,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是明码标价。
阅读本书之前,作者向所有读者提了三个问题:
1 你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
2 你正在朝着自己想做的事全力以赴吗?
3 你清楚自己不想做的事吗?
读到此处,你是否有思考过,关于你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清楚自己的人生理想?
如果你还不知道,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思考,不要着急,带着你的疑问去书中找你自己的答案。
全书四个章节的内容,每一个章节都有无数的小节,向你解释清楚,为什么讨厌的事情不要去做。
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
第一章的内容显然是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个话题了,在意别人的目光,而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试着问一下自己,有多少次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害怕别人的不理解,放弃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事后又后悔不已,作者并没有多高深的道理,告诉你,只是很普通的在向你讲述他的过往和经历,其实你完成没必要在意被人的目光。
因为大家都很忙,而且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至少在你成功之前,你是透明的。
只有等你达到了一定高度,才会有人关注你,向你投去羡慕的目光。
所以别害怕,勇敢去做就是啦。
写不想做的事情清单
我们常了解的都是写下想做事情的清单,但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建议我们写下不想做的事情清单,这样才能更看清自己的目标。
因为迷茫是人的常态,很多时候,当别人问你,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想做什么事情?大部分只会说想成为有钱人啊,然后再没有具体的了。
所以按照作者的建议,写下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才更能看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慢慢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找一天时间,不如就现在,写下你不想做的事情,才能更清楚的了解你距离不做这件事,还有多远。
计划最好的一天
一年365天,只有当每一天所做的事情成为复利之后,才能离梦想越来越近,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所以找到你在上一步写的不想做的事情清单,去规划好你的每一天,在每一天的执行里,达到知行合一,并且不断优化,不断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去做讨厌的事情。
想一下,你的每一天都是超值体验吗?
是否还有待改善的地步呢?
专注于想做的事情
这个话题老生常谈,大家都知道,却很难做到。
信息时代,我们容易被各种各样的app提醒吸引,导致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扯成了碎片化时间,这是很不利于我们像做好一件事情。
毕竟三五分钟你可以看个小视频,娱乐一下,但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很多人觉得三五分钟没什么用,于是一直想等着有时间再去研究,结果等着等着就再也想不起来这件事了。
所以,不论你看到多少专注的方法,尽情的去尝试,直到你找到合适自己的专注方法以及扩展出新的方法,那将会是你距离做不想做的事情的第一步。
本书的内容,并不只有这么多,但每个人吸取的精华不一样,如果你去通读一遍,你将会发现哪些对你真的有用,哪些让你赞同,而哪些让你觉得需要修改。
一本工具书里,只要有你可以用到的地方,那就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工具书。
于我来说,这本书让我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对于自己的目标也更明了。
希望下次回看这篇内容时,我能自信的告诉我自己,我做到了,我不再做自己讨厌的事情了。
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读后感第七篇
近期热点22年考研国家分数线平均上涨10分+,将近300万考生落榜。考研、N战还是工作?这个问题上,相比有不少人已经陷入了思考。且慢。自以为的仔细斟酌,实际浪费了不少时间。本书中的观点是人越在决断上花时间,越容易考虑不做的理由,还可能有负面思维。此外,书中说,即使是别人十分羡慕的东西,如果对自己没有价值也要放手。
好多考试都存在通过率。作者提醒我们不要过于相信统计。很多人认为概率低的事物“做不到”,于是便放弃挑战。其实并非如此。官方给的通过率,很有可能有一部分人都没有完整的考完,或者只是报了名,但是个人原因没有参与考试,再或者有人在备考的过程中选错了复习重点。如果看重通过率,在复习时如果马虎大意或者认为通过的人那么少,为什么一定是我呢。不只是考试,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存在通过率,比如点开b站上万条播放量的瘦身减脂视频时,能看到不少圈外女友、正室的弹幕飘过~坚持到看见魔鬼身材那一天的通过率对自己而言,就是0或者100%~
这是图片,不要点播放键。。。
点开求职的app,看到很多负面的评论,比如找不到工作or吐槽现在的工作不开心,如果盲目相信这就是大多数的现状,对待自己的状况也会有悲观的情绪。另外,书中提到了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感觉兴奋、感觉有趣才行。
什么,这是理想主义?那么就列出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
以下是本书提供的方法:
步骤1.列出来讨厌的事
步骤2.写出解决方法
步骤3.对于将来不想做的事情,想到解决方案就写下来。实时更新清单。
个人感觉这像是烦恼处理清单。同时,把不想做的事情列出来,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凸显了。比如,英语一笑而过的人气老师周思成曾在一次演讲说提到,一想到坐在拥挤的车厢里就很难受,更有动力奋斗挣钱。
对于目标的叙述方式又需要完成什么改变成希望如何,会更有动力。谷歌公司都会用的OKR工作法里,其中有一项判断任务的执行情况——信心指数,提前预判这件事有多大的信心能够完成。
(不是)
此外,作者否定了pdca循环工作法中在指定计划时的过分缜密,建议用少量输入-输出-再输入-反馈的循环方法。这样很像语言和其他技能的学习方法,强调输出和反馈的重要性,比如我写这篇书评,强行输出。。。
反面教材(过于真实)
书中后半部分讲述了要找术业有专攻的人才请教,又balabala讲了很多坚持一定会成功、量变产生质变的道理,懂得都懂,读起来感觉太散了,本书的关键是理解这个列清单的方法!所以5分满分,打个3分还行~
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读后感第八篇
记录: 2023年阅读第87本——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 , 天天都读书,2023目标500本。
书名:《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
作者:日/金川显教
作者介绍:
注册会计师、经营顾问、企业策划人、投资家、事业家、作家。出生于日本三重县,毕业于立命馆大学产业社会学部。复读两次考入立命馆大学,产业社会学专业毕业。在校期间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曾在世界第一大规模会计事务所德勤集团的有限责任审计法人托马斯工作,此后独立。他以“只能从量中产生质”为使命,为了向更多的人传达自己的观点,开始了写作活动,并在商务书、自我启发书、小说等多领域中连续发行了畅销书。著作主要有《转变——只要转变想法,人生的困境也会变为机遇》《超强学习法》《超强团队》《为不输给AI,所有人都应掌握的“经营学”》《3秒决断思考——做,还是马上做》《若想让工作和人生发生剧变,99.9%优先输出》等。
点评:这本书,充满了颠覆性观点。常规是列出想做清单,他主张“列出不做清单”。只用明确自己不想做的不能做的,才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主张少量输入大量输出,行动后再来输入。解决了犹豫症、完美主义、准备过度且迟迟不行动的问题。他说人生不需要目标,只需要“希望”。用希望来作为动力,促使自己行动,而非通过目标来督促向前。希望是目标背后的真正愿望。他说要努力就不能制定小目标,制定大目标就会拼命努力。他说擅不擅长跟结果无关,只跟是否想做有关。想做就去行动,而不是做之前考虑自己是否擅长。他说梦想太低,就不叫梦想,只能称之为目标。他说,成事在于量和速度。做成一件事,在于行动的更早、更快以及大量行动。他说不是1年=365天,而是1年=最好的1天X365天。他说要用“唯一思维”去计划最好的一天,专注于最想做、最重要的一件事。他说坚持一万小时能成为成功人士,就是每天花15小时,三年就可以达到。他说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生命。他说看书不要精读,不要花三小时看一本书,而是花一小时看十本同主题书,反而更记得住。他说二流人士与一流人士的区别就在于成果,更在于现在是否在产生成果。他说要成功,就要坚持到一直成功之际。
摘要:
1、列出“不想做的事清单”有如下利处:(1).清楚自己不想做的事;(2).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3).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会在心里不断扩大(梦想化);(4).自己的梦想会逐渐成为现实;(5).自己梦想的事会变得不只是昙花一现,而是成为自己日常的一部分。
2、人们很难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却总是会有很多不想做的事。先列出“不想做的事清单”,然后从可以不做的事情入手,一点点排除。无论多么小的事都可以,将其一件一件地排除出去,这样你便会逐渐注意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相当于梦想),慢慢觉得“它也许可以实现”。
3、行动才是所有事业的起点。因此,我提倡并加以实践的是“iOIF”模式。“iOIF”是取“i:少量输入(Smallinput); O:输出(Output); I:输入(Input); F:反馈(Feedback)”这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组成的缩写。它是指先获取最基础的知识与信息,然后马上付诸行动,其间如果发现不足便继续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最后反过来检查全过程。
4、如果花费宝贵的时间制订了计划却无法实施的话,不如干脆不去制订计划,而是比他人更早地向目的地前进比较好。立即放弃“万事俱备”这一想法。比起“万事俱备”,“立即行动”更为重要。过分的准备只是浪费时间。学习与工作都是一样的。例如,如果真正想学好英语的话,与其上一两年英语会话学校,不如先学习一点英语后,大胆地飞向海外。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远比在国内学习来得快。在工作中,如果想掌握营业技巧,稍稍学习一些相关礼节后,直接与顾客接触比较好。无论你在公司内如何与同事们反复地训练,也不会掌握实际的营业技巧。因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总会有计划之外的事情发生。
5、有能力的人都不重视输入。无论如何输入,反正都会忘掉。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豪斯曾通过实验制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他指出人记住的信息有50%会在20分钟后忘掉。不用说20分钟,有几个人能立即回答出前天晚餐吃的是什么?又有几个人能立即回答出前天与自己商洽的人的名字?我想几乎没有。人这种生物,就是会遗忘各种事情。即使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去记忆,经过一段时间后也都变成了零。无论花费多少时间与汗水输入,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回到输入前的状态。输出才利于人生。学会输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输入。
6、人生不需要“目标”。“目标”会使思维变得消极。将“目标”转变为“希望”便会产生动力。以锻炼腹肌的例子来说,不要说“我的目标是每天做50次仰卧起坐”,而是改成“我想旅行时,在海滩上美美地晒太阳”,或是“我想穿合身的西服”等,去想象达成目标后的感受和状态。这样一来,目标就会变成希望,从而产生动力,促使你去完成“每天做50次仰卧起坐”的目标。像这样,只是将“目标”改为“希望”,人的情绪便会高涨起来,真正“想做的事”和真正“不想做的事”也会更加明确。
7、如果我希望他人喜欢我,那么我不应去期待“被他人喜欢”,而应自己主动去“喜欢他人”。不是“付出与回报”,而是“付出再付出”。对自己喜欢的人,应付出不求回报的爱。自己不断付出爱,便会得到对方的信任,最终获得追随者。
8、人就是这样,如果有了一个大目标,便会拼命去努力。如果只有一个眼前的目标,不知不觉便会随波逐流,在不想做的事情上花费时间。这就是在浪费人生。
9、因此我下定了决心:我要将人生只有一次的“今天”活成最好的一天。于是,我决定“讨厌的事打死也不做”。 你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你正在朝着自己想做的事全力以赴吗?你清楚自己不想做的事吗?
10、擅不擅长与结果无关。“想做”可以战胜“不擅长。不要考虑擅不擅长,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就去做。人在开始做什么时,总是习惯考虑自己“擅不擅长”。而实际上应该以“想不想做”为指针。即使是自己不擅长的事物,只要你“想做”并坚持下去,也必定会获得结果。
11、如果梦想的程度太低,则称不上是梦想,只是“目标”。
12、多与“新世界”的人交往,而不是与“当前世界”的人。我经常使用“当前世界”和“新世界”这两个词。例如,如果是在大学1年级,那么当前世界便是大学1年级,新世界便是大学毕业后。
13、若想获得成功,行动的“量”和“速度”是关键无论任何事,尽早开始可以获得压倒性的“量”。任何事情都是“只有量才能生出质”。无论做什么事,若想得到结果,重要的是要比他人开始得早,并花费更多的时间。
14、善于传授的人在对方请教时也不会马上回答。比起直接传授,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让对方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然后倾听对方的想法和发现,最后告诉对方“就是这么回事”。
15、我认为越是不认真且单纯的人越容易实现梦想。因为不认真且单纯的人能够马上开展行动。例如,聪明人考虑10个小时,然后行动1小时。不认真且单纯的人认为考虑也没用,然后行动11小时。俗话说“枪法虽差,多打几次也能中”,多行动,成功的概率便会提高。像视频网站主播之类的人正是这样。最近能看到有人在街头拍摄视频。普通人还感到那么做“丢人”,很难付诸行动。而不认真且单纯的人则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不断拍摄视频并上传到网上去。也就是说,就像视频网站主播这样,越是不断做别人不做的事,越容易成功。
16、计划“最好的1天”,并使其成为日常。不是1年=365天,而是最好的1天×365天。成功人士每天都在过着“最好的1天”。
17、以“唯一思维”去计划“最好的1天”。在工作上成功的人、在体育上做出成果的人,大多是持有“唯一思维”的人。不是“or(或者)”也不是“and(和)”,而是“only(只有)”,这样就能够持续做一件事,从而获得成功。他们因为只专注于自己想达成的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
18、只要坚持1万小时便可成为成功人士。“每天15小时”,坚持3年便是1万小时。医生、律师、注册会计师、运动员等凡事名列前茅的人,每天都在努力。他们绝不会想:“今天心情不好,不学了”“昨天学了很多,所以今天休息一下”。
19、无法计划出“最好的1天”的人,请尝试从晨间活动和晚间活动开始。
20、不要一下子就想着每天“干1个小时”。因为将其日常化的重点就在于“30分钟”这个时间。如果超过30分钟,就会失去集中力,时间变得充裕,甚至连不必做的事也做了。特别是资格考试和语言考试等学习类的事情,最好是采取“10分×3”这样的时间学习。例如10分钟读书,10分钟收集信息,10分钟复习。当然,在这30分钟内做什么事都可以,但是有一件事希望大家一定要做。那就是确认一下“不想做的事清单”。每天看一看“不想做的事清单”是改变自己人生的重要时间。
21、不将时间花费在超出自己标准以外的事上。不擅使用时间的人,就是没有标准的人。
22、对于违背标准的事,要有放弃的勇气。
23、并非“时间就是金钱”,而是“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值得浪费自己的生命去做的事吗?
24、我从不会精读一本书。因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例如,如果想学习税金的相关知识,我不是花3个小时精读1本书,而是花1个小时大致翻看地读10本书。这样,书的内容反而会留在脑海里。另外,我会买20至30本同一个主题的书来看。先读“前言”和“后语”,抓住作者想说的话、书的概要,然后去看目录。在此基础上,我会翻阅一下想更仔细阅读的地方。每本书大概10分钟读完。很多人觉得,买了一本书,如果不全读完,会很浪费。但我认为,去花时间读那些无用的信息才是浪费。我为了快速阅读,也买了有关“速读术”的书来读。但我觉得,快速“看”是可能的,人脑的能力还是无法做到快速“读”。我认为大致翻“看”着读,或只“读”粗体字等必要部分效率更高。我每年购买300至400本书,几乎都已全部过目。
25、一流人士与二流人士的区别是什么?他们的区别在于“是否获得了成果”。 只有在最近成功,并且正处于活跃状态的人才是一流人士。例如想请医生做癌症方面的手术,无论是多么有名的医生,如果他已退休10年了的话,估计没有人想找他吧。就是这个道理。
26、坚持做到成功:一直坚持至成功的人只有少数,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成功不断坚持,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