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仙药与鲸》读后感100字

《仙药与鲸》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7 16:10:14
《仙药与鲸》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8-17 16:10:14   小编:

《仙药与鲸》是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文章通过讲述一位药师与一只鲸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故事感人至深,让人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仙药与鲸读后感篇一

原以为只是有些无聊的散文随笔,碍于作者本人的学识以及年代关系,很多事情谈得不深入不甚科学也不太真实,有时有些淡淡的烟火人间生活气息。但总觉得有些地方的文章有点微妙,作者作为一个华裔日本人,有些地方的表述的确是外国人的表述。

直到我看到了仙药与鲸鱼这篇,书籍的最后一篇散文,是这本书的名字由来。名字唯美,可说的却是从秦始皇派人求仙药东渡日本,途中猎杀鲸鱼的故事。 仙药与鲸的成文年代是92年,里面涉及捕杀鲸鱼的内容,当然历史是历史,只是后面隐约涉及到近代捕杀鲸鱼的事情,对此的说法竟然是,近代人有些太看不起古代人猎杀鲸鱼的技术。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尽是日本对捕杀鲸鱼的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残忍。

全球禁止捕鲸公约是86年通过的,然而日本一直对捕杀鲸鱼这件事没有一丝丝改变,这几年更是光明正大开始继续捕杀。 日本人真的很擅长,把残忍美化成唯美。

仙药与鲸读后感篇二

看到标题“仙药与鲸”,即知此文说的是秦始皇和徐福之故事。徐福忽悠秦始皇,入海求神药而数岁不得的原因: “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是个陕西楞娃。扯,碎碎个鱼能挡朕路,谁挡我求药,谁就“药丸”!“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按照司马迁的记载,是秦始皇本人亲自射杀了一条大鱼。皇帝都这样拚命了,徐福这碎怂还敢有理由不出海吗?想想秦始皇射大鱼的英姿,死后竟与鲍鱼同车,“以乱其臭”,悲哉悲哉。 陈舜臣认为这大鲛、大鱼说的就是鲸鱼,而且徐福肯定带着秦始皇命人打造的“捕巨鱼具”出海,如果在海上遭遇鲸鱼,就得拿它对付。最终,到达日本的徐福把捕杀鲸鱼的方法教给了当地渔民(陈舜臣提到“熊野一带有徐福传授捕鲸的传说”)。另外,陈舜臣还认为秦始皇射杀鲸鱼肯定是以集团作战为基本方式,依靠团队的力量,所以,日本的捕鲸活动也是由被称为“鲸组”的有组织的团队来完成。 好吧,秦始皇,你才是日本捕鲸的鼻祖! 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大鲛、大鱼到底是不是鲸鱼?上大案牍术,主要查询了一下司马迁时代前后的记载—— 一,鲸鱼。 -《尔雅》:“鲸,海中大鱼也。其大横海吞舟,穴处海底。出穴则水溢,谓之鲸潮,或曰出则潮上,入则潮下;其出入有节,故鲸潮有时。” -《左传》:“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 -《淮南子》:“麒麟斗而日月食,鲸鱼死而彗星出。” 二,鲛鱼。 -《山海经》:“漳水东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鲛鱼,皮可饰刀劒,口错治材角。”康熙字典注:鲛,鲋鱼类也。皮有珠文而坚,尾长三四尺,末有毒,螫人。 -《荀子》:“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康熙字典注:以鲛鱼皮及犀兕为甲。 -《左传》:“泽之萑蒲,舟鲛守之。”康熙字典注:舟鲛,官名也。鲛,大鱼之名,泽中有水有鱼,故以舟鲛为官名也。 三,大鱼。 -《汉书》:“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鱼,长六丈,高一丈,四枚。” -《汉书》:“哀帝建平三年,东莱平度出大鱼,长八丈,高一丈一尺,七枚。皆死。” 结论之一:在司马迁时代,鲛鱼并不是后世解释的鲨鱼。很明显,鲛鱼为淡水鱼,生活在大河、大泽之中。徐福说不能出海,是大鲛鱼所阻,真的是扯淡。海里能有鲛鱼吗?秦始皇也不是生物控,让这厮给蒙了。或者说徐福根本搞不清淡水鱼和海鱼吧。

结论之二:司马迁时代,已经有了鲸鱼之名,但是鲸鱼就是海里的大鱼。通过《汉书》记载的大鱼尺寸来看,大鱼肯定是鲸鱼。于是可以肯定的确认,秦始皇射杀的是鲸鱼。 好吧,捕鲸在前,死鲍于后,我相信秦始皇是双鱼座的了。

仙药与鲸读后感篇三

最近一直在读陈舜臣先生的随笔集,分别是《护花随缘》,《史林有声》,《仙药与鲸》和《三灯书斋》。在谈内容之前,首先要夸一下这本书的装帧,古色古香的,每本书采用一个主题色,书的封面是淡雅的花纹,书的内封是结实的精装封面,表面还有凹凸不明的阴阳纹饰,实在是有心的设计。不愧是中国画报出版社出品的书籍。

也许最近看的随笔多了,之前还看了周作人先生的《有意思的生活》和梁实秋先生的《世间风物好》,对随笔这一文体也有了许多感触。所谓随笔,即是随心偶得之笔墨,不需要构思精巧的结构,也不需要润色至深的文笔。因为《仙药与鲸》实在太散了,全书没有固定的主题,六十多篇文章,大都不超过两张纸的篇幅,单就书本身内容的某一点进行评论确实有点无从下笔,所以就谈谈读了这么多的随笔,我对随笔的一些感触吧。

关于随笔,国内的作家中,首推梁实秋先生的雅舍系列,蕴含生活机趣,尤其是文笔,越到老年越是显得笔力之深,寥寥数语就勾绘出世上百态,引经据典不分东西,用最古色的文字去调侃古希腊的谚语,这在梁实秋先生晚年的随笔集子里随处可见,可谓是中西合璧,别有生色。

周作人因为他的不光辉的过去,了解的人不多,但平心而论,他的散文随笔最是平和,在随意中透漏着华丽的感觉,读着读着就会陷进去,有种冲淡的超然世外的感觉。

陈舜臣和周作人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对比,周作为中国人,他的文笔有种日本“物哀”的感觉,聚焦于生活点滴,感叹世事无常;陈作为日本作家,却多涉及中国历史,随笔中过半都是聚焦中国文化。他这几本随笔集本都是供稿给读卖新闻的连载随笔,即使出国旅游,也从未间断。《仙药与鲸》算是几本随笔集中较有“国际观”的一本了。作者出国游玩,从日本的中国营到内蒙古的蒙古包,从在日本本土看照片感慨世事无常到在新闻里观看中东新闻对宗教问题抒发感受。

陈舜臣先生的文字,有一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极为冷静的文字后是充实详细的历史依据,他的随笔中几乎篇篇都有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且不要说这些文章在写作之初面对的是日本人,就算是中国读者,对于其中有些历史也是知之甚少,听起来估计也是耳目一新。作者文风的冷静,也许就是因为在纵览了如此多的历史文献之后,发现原来真正的历史就是极端无情冷酷的。

其实《仙药与鲸》和《三灯书斋》本是一体的,都是作者为读卖新闻的每周连载供稿,起名为《三灯随笔》。陈舜臣作为推理作家,却一直致力于在日本推广中国文化,可以说日本的三国热与他有着莫大的关系。最近看了先生在世时录制的一档节目,是日本NHK电视台关于三国诸葛亮的一期节目,看他在上面侃侃而谈,最后谈到孔明病逝五丈原时哽咽的声音,顿时有些动容。

在这世上的林林总总,总会在人生的晚年留给我们一些独特的感想,这些感触书说真的,读者不是到了那个年纪,不亲身经历那样的事件,是难以体会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苦心的。随笔相比于散文,更是随意自由,流露的作者个人思绪反倒更复杂。

看梁先生的《世间风物好》,会能想象得出文字的后面站着一个老人,这个老人虽年华逝去身体机能衰退,但却格外机警,言谈中充满智慧近乎于刻薄。读周作人的随笔,你只能看到一个失意的老人,拖着臃肿衰弱的身体在园圃里摆弄花草,闭门谢客,似乎一直羞于见人。

陈舜臣先生的随笔,同样充满着他的情怀。他对世间的各种事务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也很直白,对许多敏感问题也直言不讳。但他仍然给人一位老者的形象,他的文字充满克制,论文采自然不如梁周二人,但他却更入世。但梁实秋只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的时候,但周作人只愿意居于一家一户的文字中,陈舜臣选择将视野投向世界。他虽然克制,却能在只言片语的文字中流露出智慧的闪光,文人的态度。

几乎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新的角度;每篇随笔的结尾,都有作者的态度。书中作者就向读者展现了他六十多个态度。一个人感兴趣的范围,可能并没有那么广泛,但我们可以花上十分钟不到去接触一个新的世界,去接受一位老人的智慧建议。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