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文学史》是一本关于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历史的著作。该书详细介绍了从日本推理小说的起源到现代的发展,探讨了各个时期的作品风格和作家的贡献。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日本推理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对日本推理小说的历史沿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对于研究和了解日本推理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日本推理文学史读后感篇一
作为十几年的推理迷,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推理小说相关史实类的书籍, 收获很大.
这本书从推理小说雏形开始, 梳理了整个日本推理文学的发展过程. 我之前零碎读了很多各个时代的日本推理小说, 基本看了就忘.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 帮我穿起了这些零碎的作品和作家, 对各个推理流派的发展和定义有了更深的认知, 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然后本书并没有想象中的枯燥和艰深, 反而很多书里的细节让我会心一笑. 比如里面多次提到作家之间对于推理小说定义的"文斗". 这种严肃而深刻的辩论表现出来的对于推理文学的热情也让我真的很佩服.
同时, 我也特别喜欢书中引用的各个推理名家对于推理文学的评价和反思. 让我跳脱出一个纯书迷的角度, 站在另一个维度思考推理小说, 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本书对于90年代后的现代日本推理作家和作品介绍浅尝辄止。对于我这个新本格迷来说总感觉意犹未尽。
推荐给有一定日本推理阅读量的推理迷.
日本推理文学史读后感篇二
优点很突出,作为研究日本文学的从业人员,作者对于日本推理文学的考究不可谓不细致,仅从学术性考虑,可以看出来作者还是能够抓住重点的,对于乱步等先驱的介绍对于了解一些日本推理史的推理小说爱好者来说可以说是很不错的补充读物。由于本书是对日本推理文学史的一次梳理,因此可以理解作者从学术性的角度出发,而非推理爱好者详尽的介绍。可以看出作者绝非推理小说的门外汉,在“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的界定下,作者能做出事先说明缺点就不必多说了,作者显然不是骨灰级推理小说阅读者,对于部分名作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误读(比如作者指出岛田的处女作为《占星术杀人魔法》,但《异邦骑士》才应是真正意义上的岛田处女作)。此外,本书虽然在整体脉络上是把握住了日本推理文学的发展方向,但在涉及到具体作家时重点突出不足。比如,作者虽然花了很大篇幅去介绍乱步或者横沟以及清张,但实际上作者花了近一半的篇幅介绍日本推理小说正式诞生前的历史,具体到乱步这一阶段内容反而显得不足了。并且,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于日本推理小说具有影响力的作家认知也有所欠缺,起码我认为鲇川哲也不应该不被提及,女性推理作家既然提到了仁木悦子和夏树静子,那就不应该不提到宫本美雪等等。在新本格这一章节里缺点更加明显,起码在新本格的谱系里不应该不着重介绍绫辻行人。到最后作者显然是后劲不足了,虎头蛇尾的特点非常明显,新本格的介绍草草带过,一众推理作家几乎只是出现了一个名字,更别说现阶段已涌现出了更多的80后90后的作家了。最后我想吐槽一句序言里的“新本格”代表作家东野圭吾…对于诸多推理小说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开篇可能直接劝退很多本书的读者了。
日本推理文学史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重点在于介绍日本推理文学的起源,各阶段的发展过程,主要流派,主要作者,主要历史刊物及其作用,以及各阶段对推理小说发展的争论等,对作品介绍较少,也不是一本给你“种草”的书目。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明治时期),先驱者黑岩泪香,这一阶段以翻译引进西方侦探小说作品为主,日本本土作品数量较少且不成熟,但侦探小说已成功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成为当时通俗文学的主流之一。随着文艺评论家对侦探小说的鄙夷和抨击,以及市场上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泛滥,日本侦探小说热度出现第一次退潮;
20世纪初期(大正时期),纯文学作家开始涉足侦探小说领域,并带来了新的写作理念,其中被称为“中兴之祖”的是谷崎润一郎(没想到吧……另外中兴三杰其中还有一位是芥川龙之介),他们的写作理念给后来者极大的启迪,同时森下村雨主持的«新青年»杂志的创立,成为了日本侦探文学的重要阵地,挖掘出一大批后来的著名作者;
20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日本侦探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登场,侦探小说又迎来自己新的一波高峰。此外,这一阶段掀起了侦探小说的“本格”和“变革”之争,此种争论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了后续作家的写作风格;
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社会派”大师松本清张登场,由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黑暗和腐败,社会派推理小说“真正的创作意图在于社会小说和社会性话题,而推理则作为一种创作手法,一种能让小说脱离平面感,变得更为立体的演绎手法”;
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岛田庄司为代表的“新本格派”喊出“复古”和“复兴”本格推理的口号,“推理小说是知性游戏的一种”,要求重视案情分析,引用逻辑推理来解析案件,哪怕其中有荒诞或不合理的内容,但一定要“知性”;
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推理小说开始在题材、风格、变现手法,甚至是出版媒介(如柯南和金田一的漫画)等方面百花齐放,更加强调“娱乐性”。本书最后,以当代“大神”东野圭吾收尾。
日本推理文学史读后感篇四
钱晓波的这本《日本推理文学史》真是太棒了。不但史料多多,解读详细,文笔还非常好,文风中带有一丝古典而又不矫情,就是那种资深学者在耳畔娓娓道来的感觉,令人如沐春风。
首先要说的是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认为推理悬疑小说的诞生是因为人类的无聊,然而钱晓波老师将推理小说的滥觞追溯到了《圣经》。他认为推理文学的主题从来都是“惩戒邪恶、伸张正义的文学内涵”。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纵观本书会发现,日本的推理文学以及这部推理文学史是在纯文学与类型文学、本格推理与社会派推理之间的缠斗中徐徐推进的。正如钱晓波老师所说,看似对抗性的争论其实在无形中促进了推理文学的积极发展。因此这种缠斗是有益的。
日本推理文学始于1877年翻译的一本荷兰侦探小说《杨牙儿之奇狱》。早先的翻译被称为“翻案”,因为翻译者可能根本不懂原作所用外语,靠懂外语的朋友讲述之后再创作而成。真正的翻译要从黑岩泪香开始。
经过翻译、模仿,冈本绮堂等日本推理文学家逐渐开始了原创推理小说。此时的推理小说还一直被称为“侦探小说”,但是在英美国家盛行的侦探到了日本显然有些水土不服。加之文学评论家对于侦探小说做出了只追求快感,毫无美感可言的贬斥,日本推理小说一度陷入低潮。
谷崎润一郎及芥川龙之介的出现成就了日本推理小说的中兴。他们将美感与快感相结合,这种风格也影响到了江户川乱步。在他们这里,纯文学与类型文学、本格与社会派糅合到了一起。同时也诞生出了梦野久作、小栗虫太郎等变格大师,以及《脑髓地狱》、《黑死馆》等堪称推理奇书的诡魅之作。
二战后日本人沉浸在对战争及战后重生的思考中,这正是滋养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土壤。于是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社会派推理作家开始占据主流。森村诚一、西村京太郎等作家的作品对于社会生活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于人性及社会问题给予了深刻反思。
在最后一章“当代推理文学管窥”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推理文学是跨媒体的,从书到影视剧、漫画,多元化的发展成为趋势。而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无疑是推理文学多元化中的赢家。
日本推理文学史读后感篇五
以如此长的篇幅,或者说如此短的篇幅对日本推理进行介绍,出现瑕疵可以说是无可避免的事。基于我本人不懂日语以及现有的对日本推理研究的浅薄认知,本来是不太想开个长评讨论里面的“我以为的瑕疵或者不足”,但简单说两句的话又显得是在单纯挑刺,还是姑且写出来供大佬们批判。
1. 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确实是一个谈论日本推理就无法避免的名字。谭晶华教授写的序言中,将东野圭吾作为“新本格”代表作家,开篇看到的时候我是不敢说话的,毕竟容易被当成东野黑、搞小圈子或者没见识,说不定东野圭吾有些小说确实可以算“新本格”呢?不过这毕竟有些超出我这种一般推理迷的固有认知,因此看的时候指望钱晓波教授在谈到新本格的时候能有所说明。
当然这种说明并没有出现,而且本书第365页第一行明确写了“与新本格派作家几乎同时成长起来的东野圭吾”,同时后面用两节分别介绍了新本格与东野圭吾,基于我的理解东野圭吾和新本格派作家是有一个区分的。这样一来,序言和正文出现了冲突,我姑且擅自将这一问题归咎于谭教授下面某个自称“推理迷”的学生观点过于奔放但又没篇幅解释。
2. 三大奇书
本书介绍《脑髓地狱》的时候直接将其称为“三大奇书”,曾经受过大佬熏陶的本人侥幸事先知道国内采用的“四大奇书”最开始只有三大,但本人相信国内大多数听说过“四大奇书”的人都没有听说过“三大奇书”的说法,估计难免会令不少读者产生疑惑。同样类型问题的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例如使用哈梅特(但是后面又用了哈米特)、宋戴克等早期或台版的译名。
可以看出来钱教授确实是非常资深的推理小说研究者,但既然本书面向的是当下的中国读者,自然还是希望能够看到当下的中国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的内容。
3. 推理?悬疑?Mystery
本书提及了日本从“推理小说”到“Mystery小说”的变化,并将Mystery译为悬疑。Mystery该如何翻译也算是个老问题(真是托了日本人的福),目前国内常见的做法是仍然译为推理小说,有些则会译为神秘小说,虽说将mystery译为悬疑很符合目前什么都能叫推理小说的现状,但又因为这一现状导致纠正回它应该有的样子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了。
从“侦探”到“推理”钱教授花了不少笔墨,可惜从“推理”到“mystery”的变化只有寥寥数语,难免有些遗憾。
日本推理文学史读后感篇六
在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中,推理文学是一个很新的文本,自1841年美国作家爱伦·坡发表《莫格街凶杀案》以来,推理文学发展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作者钱晓波从战前的“本格派”、“变革派”到二战后的“社会派”、“融合派”的崛起,还原日本推理从江户时代末期到现在的发展全貌,算是狠狠恶补了一下日本推理史。 日本推理文学经过这么年的发展,它不是一直一成不变,既有繁盛也有低谷。“既有剖析与反思人类社会阴暗的作品,深刻而凝重,亦有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创作,奇幻而绚烂。”本格派作品的手段独特,斗智斗勇;变格派作品奇幻诡异,如梦如真。 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科技创新和人口增长,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治安管理问题,此时推理文学在这种大环境的推动下崭露头角,在首部推理小说《莫格街凶杀案》中开创“凶残与智慧”并存、“惊悚与理性”同在的小说构造。自《莫格街凶杀案》发表四十六年后,于1887年首次被译介到日本,它像是一种思想的启蒙。1889年日本有了自己的推理小说《无惨》,其作者黑岩泪香不仅仅译介了大量侦探小说在内的世界名著,还开创了日本推理文学的先河。此时推理文学正如火如荼展开但也被当时的文艺评论家贬斥是“庸俗之辈所追捧之物”,随之也走向没落。 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西风东渐通过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中、日分别译介其小说呈现出“世界同时性”的特征。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他们带动的“大正中兴”,侦探文学又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步入战前的“黄金时代”。江户川乱步乱步的出现让原本寂寥黯淡的苍穹顿时无比辉煌,森下雨村说乱步是“一颗新的彗星”江户川乱步是平井太郎的笔名,是来自于爱伦·坡的日本发音,他为日本本土推理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契机。同时期的本格作家甲贺三郎、大阪圭吉、滨尾四郎都是那时瞩目的侦探文学大家。 大正末期、昭和初期的日本侦探文学似乎又再次走到一个分水岭,有了“本格”(日语中有真正、正统之意)和“变格”的“侦探文学艺术性。”文学争论。四大奇书其二的两本:小栗虫太郎的《黑死馆杀人事件》(本格)、梦野久作的《脑髓地狱》(变格)也在同时期有不小轰动。 到了战败后日本推理文学经过战争压制反弹后蓬勃发展,也从“侦探文学”转变成“推理文学”。50年代的日本文坛似乎可以称为“清张时代”,荣获纯文学奖最高的芥川奖还摘得推理文学的桂冠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其社会派推理作品与社会密切相关,亦饱含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怆,造就了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推理文学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这时期题材更加趋于多样性,小说影视化的改编又为其提供了大量传播的条件,到80年代的岛田庄司发表的《占星术杀人事件》成为“本格推理复兴”,再到之后绫辻行人为代表的“新本格”推理崛起,成为日本推理的新主流。(也有点略略过时了) 回顾日本推理文学的一百多年历史,卓越的作品可以抵挡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侦探小说,是浪漫主义这棵大树的一株分枝,是奇特瑰异的果实,是多面的、如同诗歌般的宝石的一个剖面中所迸发出的妖艳的光芒。”它犹如一个复杂多变的万华镜,每一面都能熠熠生辉的风姿。
日本推理文学史读后感篇七
本书主要是以一个相对详细的姿态去介绍日本推理的发展和起源,过程中涉及到比较多的历史事件,是一本纯粹的科普类的书。读起来会略微有点枯燥,毕竟书的种类就摆在那里。但是有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八卦还是挺能调和读书时候的感受的。
本书基本没有私带私货,只是依据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个罗列发生的事件,也许是碍于篇幅问题,很多内容都没有介绍的很详尽,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更像是在新闻里面看了一个标题这样。对于迫切想要日本推理发展的历史来说这方面一定算不上缺点,因为要事无巨细的了解的话阅读量会变大非常多,对于这点我保持我的看法,见仁见智。
本书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对于目前广为人知的几大流派之争说的非常详细(本格 新本格 社会派 变格),阅读了这么久推理小说的我依然是醍醐灌顶,看到其中一些内容的时候很有收获。
2.目前我们广为人知的新本格介绍属实是太少了一点,并且在这个条目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东野圭吾。一开始我都以为我看错了,我还在想:东野圭吾为什么还能和新本格扯上那么大的关系。认真看下去后发现,说的是东野圭吾是随着这个新本格时代一起出现的热门作家,旋即释然,因此我觉得这个条目的设置稍微显得有点奇怪。毕竟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放在一块,属实是让我有点措不及防。
近半的篇幅都在介绍
3.在江户川乱步之前的内容实在是提及的太多了,本书几乎近一半都是在提及江户川乱步之前的日本推理史,感觉有点头重脚轻。我当然尊敬乱步老师,但是这样也实在太夸张了。
总结下来:它依旧值得想要了解推理小说的读者阅读,毕竟做的真的非常全面。但是如果你是想要被“种草”推理作家,想要看作家们的代表作和关于一些作品的看法的话,这本书也许提供不了太大的帮助,它更多是起到一本历史书的作用,供你去了解日本推理在历史长河里面的发展罢了。
日本推理文学史读后感篇八
学者钱晓波在其著作《日本推理文学史》的后记中,引用评论家曹正文的观点,指出了推理文学长久以来面临的窘境:
虽然侦探推理小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一些作家与评论家常排斥这种大众文学,如日本文学史上,几乎很少提到推理小说家的名字。
一方面,推理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受欢迎;但另一方面,读者和评论家们常常无法正视推理文学这一形式,甚至许多推理小说爱好者也只是将其视作打发时间、聊以解闷的消遣读物。
这种针对推理小说是否具有艺术性的争论贯穿了推理文学整个发展史。而钱晓波先生的著作《日本推理文学史》则试图从专业的文学史写作角度,为推理文学正名。
恰如上面所说,推理小说在当下极受欢迎,但针对此类文学作品的评论却相对少见。我国著名推理作家呼延云也曾呼吁,推理文学与文学批评应该并重,前者作为后者的模板和依据,后者称为前者的阐发与鞭策,互为助补。
《日本推理文学史》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作者钱晓波以一种专业而又严肃的态度,细致地梳理了日本推理文学从19世纪后半叶一直到当下的发展脉络,肃清了文学界对推理文学的轻视乃至歧视。
对于推理文学的开端,钱晓波遵循了主流意见,将美国作家爱伦·坡发表于1841年的《莫格街凶杀案》视作起点。
以爱伦·坡为代表的海外推理文学对于日本本土推理小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推理文学最初也以翻译和翻案海外推理小说逐渐走上正轨。
这个过程中的典型代表是黑岩泪香。黑岩泪香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翻译了数十部外国作家的侦探小说,在日本社会引起了重大反响,侦探小说也因此成为风靡日本的主流通俗文学。
除了译介之外,黑岩泪香同时也从事侦探小说的创作,他发表于1889年的《无惨》被视为日本首部侦探小说。
以黑岩泪香为典型代表的翻译家们通过译介海外推理文学,极大推动了日本本土推理文学的发展。钱晓波在《日本推理文学史》中甚至认为,没有黑岩泪香等翻译家不遗余力的译介,日本极有可能不会孕育出江户川乱步这个“推理文学之父”。
从黑岩泪香译介海外推理文学,到江户川乱步横空出世,期间数十年过去了,而后者的出现则开启了日本原创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
江户川乱步成名的20世纪20年代以及之后的30年代,是日本推理文学在战前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小酒井不木、甲贺三郎等众多推理小说大家。
而且这一时期还衍生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推理文学名词——本格与变格。
钱晓波在《日本推理文学史》中细致地梳理了本格与变格的来龙去脉。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评论家平林初之辅发表于1926年的重要评论《侦探小说坛的诸倾向》。
在这篇论文中,平林初之辅首次提出了日本侦探文学中的“健全”与“不健全”的概念,此后被改称为“本格”与“变格”。而首创“本格”与“变格”之称的是甲贺三郎。
甲贺三郎提出,以侦查犯罪的过程为主的小说,我称之为纯正侦探小说。后来他又称其为本格侦探小说。本格在日语中即为真正、正统之意,也就是甲贺三郎所谓侦探小说的本源。
而变格小说则是与本格侦探小说有所区分的一个名词,指的是不以犯罪、侦破的过程为主,不具有缜密的逻辑推理,而以怪奇、神秘、幻想,以及由病态、超常等心理因素而产生的猎奇、恐怖等为主要创作内容的作品。
在日本大正晚期(20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侦探文学出现了上述两种不同的倾向。但事实上,本格与变格并非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派别,许多作家同时从事两种倾向的推理文学创作。江户川乱步正是个中翘楚,他以本格侦探小说成名,更以变格作品著称侦探文坛。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侦探文学黄金时代因为战争的缘故被中断,直至战后再次迎来复兴。《日本推理文学史》细致地梳理了这一时期日本推理文学的发展史。
战前,江户川乱步、小栗虫太郎等作家驰名文坛;战后,横沟正史则推动了日本侦探文学的复兴(同时这一时期,推理小说也逐渐取代了侦探小说的说法);紧接着松本清张在50年代一举成名,从而推动社会派推理小说成为了日本推理文坛的主流,一直到三十年后,新本格派再次掀起了本格小说的复兴。
新本格是继本格和变革之后,又一个至关重要的推理文学名词。钱晓波在本书中也细致地剖析了这一关键词。
所谓新本格,顾名思义,是借用了战前推理文学中注重案情分析,运用逻辑推理来解析扑朔迷离的案件,并对其实施侦破的本格推理小说。
新本格之“新”,至少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对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反抗,另一层则是对传统本格推理小说的复兴。
由于反抗社会派推理小说,新本格摒弃了社会派核心的写实主义,取而代之的是虚构的、架空的、非现实的叙述和描写。这一属性也将新本格与本格区分了开来。本格推理作为推理文学的本源,并未跨越写实主义;而新本格则以传统本格的设谜解谜为基础,在此之上加入虚构的、非现实的甚至荒诞的叙事手法,完成了其“新”风格的创建。
《日本推理文学史》最后以对东野圭吾的简要介绍收尾。作为几乎和新本格作家们共同成长起来的作家,东野圭吾在创作上却走了一条与新本格截然不同的道路。
我们习惯将东野圭吾视作社会派作家,但实际上他的创作尤为多变,其中不乏本格甚至变格的元素。以东野圭吾为典型代表,也可以窥见当下推理文学创作的一个潮流,那就是推理小说的范畴越来越宽泛,推理作品越来越难以简单定义。
本书结尾一笔带过的伊坂幸太郎即是这种“难以定义”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