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我终究是爱你的》讲述了一段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在遭遇生活困境时,却在梦中重逢了曾经的爱人。两人在梦中相互倾诉,最终决定珍惜彼此的感情。小说通过虚幻的梦境描绘了爱情的坚韧和执着,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与美好。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一)
高潮在最后才开始,却又浪漫到极致。
喜喜是双鱼座,浪漫,幻想。
好喜欢这本书的感觉,读起来有种轻快,飘飘然的感觉。
喜欢喜喜的生活方式,想品尝她的那杯桃子味的伏特加,虽然很烈,却又甜蜜,美妙。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二)
前些天看了张小娴的新作《我终究是爱你的》,看完之后稍微对女主角路喜喜的爱情和人生唏嘘了一下,也对张小娴这部爱情小说+侦探小说结合的新作稍微做了一下点评。然而,转瞬,以我做家庭教育和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敏感度,我发现这就是一个人在童年时缺乏安全感从而长大到成人后所暴发和显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和问题的典型案例啊!
未完……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三)
整本书讲了一个寂寞的故事,很久以前,听一位老师的课,他说人之所以迷茫,之所以空虚,之所以会自杀,是因为没有归属感,无论走多远都需要一个归宿。读这本书的时候,莫名的想到了这件事,看这个故事,好像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个女人的寂寞。
孤寂的爱情章节里,她说跟自己甜言蜜语,跟自己海誓山盟,跟自己长相厮守,孤独的感觉一下就感染了我,突然从心里对这个孩子,有淡淡的忧伤。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四)
若不是因为要有始有终,真的差点几页就弃书。讨厌路喜喜却又有点羡慕嫉妒她。讨厌她打着爱哥哥的幌子骗人骗己,讨厌她信口开河谎话连篇,讨厌她的多情滥情…可是,却又羡慕她的美丽,她的任性,羡慕她有一份八年的守护…对于小说,能吸引人的无外乎是文字,情节,可这本的情节真真是一言难尽啊,你说路喜喜爱哥哥吧,失踪这么多年却从没找过他,以前没钱没能力,得了遗产依然如此,除非她早就知道哥哥死了,逃避这个问题。她自己说雇佣林克只是因为他像哥哥,可是他对林克的感情却绝对不是兄妹情,在这种情况下她居然还能爱上郑鲁马林还有那个导演,是不是有点太滥情了,毁三观。路喜喜二十四岁之前应该一直过的很拮据,越是这样的人应该越没有安全感,可这孩子得到遗产之后恰恰相反,任性的通过律师行雇佣私家侦探,被扒了两层皮,而在朱迪告诉她戴律师坑她之后她却只在意林克知不知道雇主是她,这脑回路真是清奇,你说她没脑子吧,套朵朵安娜话的时候思路绝对清晰,唉,这大概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文艺女主了。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五)
“爱是一百年的孤寂,直到遇上那个矢志不渝守护着你的人,那一刻,所有苦涩的孤独,都有了归途。”
为了不影响到早早就睡了的室友,打着手电筒挑灯夜战把张小娴我终究是爱你的看完,小说还是一贯的作死风格,女主不作死就不会死。又是矫情偏执的男女主,路喜喜是喝桃子味的伏特加,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百年孤独等书,走到哪必然带着梵高的星空,穿红色皮鞋,过生日会送自己袜子,有才有艺有貌却偏偏整天沉浸在哥哥消失的悲伤中的无所事事的中二文艺女青年,林克就不用多说了,暖男得不行,默默保护的骑士,可二人就是一路作死就是不在一起,明明心知肚明却死活不认识,最后路喜喜败光财产,变成钢管舞娘,才两人开口说话,我忽然觉得这不是孤寂的原因,是矫情,张小娴的书就是这样,她的每个女主都是这样有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作死,把男主虐的偏体鳞伤,顺便把我们的心虐成渣渣。
也许是我长大了,现在看张小娴的书心里已经不会再起任何波澜了,想当初看完她的面包树三部曲之后的一个星期人都沉浸在故事的忧伤中,现在想想也是够了,没有了当时的情怀了,人变得现实和挑剔了,如果是当初肯定爱这本书爱的不行,现在看看只是看看,这种矫情不接地气的爱情故事只能拿来消磨消磨时间,较真你就输了,不过真心很喜欢爱是一百年的孤寂这句话。
这也许是最后一次看张小娴的书了,我已长大她的书已经装不下我的孤寂了。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六)
一直以来,读港岛作家的文,都会有种淡如水般的温情。张小娴这本出版于07年的浪漫迷情系列《我终究是爱你的》也是这样。淡淡的温情佐以素雅的插画,倒像是赏心悦目的一道汤品,老火靓汤,能够品尝爱情的味道。
据说,这是最美的小说,没有台式爱情小说的刻骨铭心、撕心裂肺,我默默的陪伴你,不是暗影,却似归人,形影相吊。
没想到,一种关系的结束却是另一种关系的开始。那一刻,所有苦涩的孤独,都有了归途。
找不到落脚点的喜喜,在最后一次向理想靠近的尝试中,阴错阳差与成为舞者的梦想失之交臂。就像找不到方向的路人,只能靠星座运程度日。转机出现在一笔来自于已逝养母的意外之财。不像有些一夜暴富的人那样,迷茫的不知何去何从的孩子,选择了间接的雇佣关系,让侦探先生若即若离的陪在自己身旁。时而揣测身边的路人甲是不是伪装的侦探先生,时而陷入对失联多年哥哥的念想。就像传说中的天堂鸟,喜喜不停地“迁徙”,从一个旅馆换到另一个旅馆,从熟悉的城市到远隔重洋的岛国,不论到哪里,敬业的侦探先生始终以不同的身份跟随。最终啊,喜喜再次遇到了囊中羞涩的境地。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这时喜喜才得知哥哥早在多年前的街头混战中离世。原来自己苦苦等候的故乡竟成了无处容身的异乡,期盼哥哥早日回家的念想终于破灭了,她以为再也见不到那抹熟悉的蓝色身影。只是没想到,多日的陪伴,似乎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滋生在这间接的雇佣关系里。当雇佣关系结束,默默陪伴守候的爱情终于破土而出,开出花来。就像《再美也没不过想象》中的一段话:“陪伴是最长情是告白,而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
小说在二人以新的身份相遇时停止,在每个读者的心中,喜喜和侦探先生应该会有个新的开始吧~也许也会有个圆满的结局呢~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七)
张小娴说这是2007年写的小说,文字的魅力恰恰就是在时间中不会失去自身的本性与特色。
作为全世界华人的爱情知己的张小娴,她的文字里总是洋溢着爱情的气息。从她的散文到小说,处处都有着她诉说的情感。与很多写爱情小说的作者不一样,张小娴对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更加注重。正如她自己所说,小说的主角路喜喜爱喝桃子味伏特加,为了写这本书,她也喝了不少桃子味的伏特加。我没有喝过伏特加,更没有喝过桃子味的伏特加,但是作者将小说比于生活,生活比于小说,已经有点“走火入魔”。而恰恰是如此的走火入魔才有了这样一本《我终究是爱你的》。
路喜喜终究是爱着这个世界,但是又对这个世界有着矛盾。爱情也好,孤独也罢,爱情从来都是与孤独挂在一起。她的内心深深惦记着爱的人,可是自己寄出去的包裹却在一年之后被退了回来。不管包裹是去了神游世界,还是怎样,她的爱一直都想着摆脱孤独,想着抵达那个会与自己结婚的人的心里。
爱情终究是孤独的,哪怕终究爱着一个人。著名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巧妙的将霍乱病与相思病交叉在一起,通过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的病来导致他们的改变。男的依然爱着女的,女的却因为容貌与忠诚于爱情拒绝了男的。多年过去,医生死去,女人最后还是回到了男人的怀抱,年龄的增长,也许爱情的味道会改变,但是终究是爱情。
这是一部关于过去,也关于空白的张小娴的小说。说不上是典型,也说不上是一部足以媲美加西亚的小说。但是以其简练的文笔和巧妙的情节安排,足以让我们打开这本书来看看,读读,欣赏不一样的爱情,欣赏不一样的张小娴。也许,我们会从中看到我们的过去,填补我们的未来,抵达那个会和我们结婚的人身边。
ps: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的漂亮,可以说是漂亮的文字匹配了漂亮的装帧。值得收藏。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八)
其实最开始都没有什么感觉,看着女主角肆意的挥霍人生和得来的意外之财,正所谓有钱任性,住着小旅馆,还做出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让别人跟踪她,跟着跟着对方日久生情,跟着跟着,就挥霍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
其实很奇怪的小说,女主角不太讨喜,甚至很普通,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和百无聊赖的日子,喝着酒享受着自己喜欢的人跟着自己,居然这样过了好多年,居然这样就轻易把所有的钱花光,可是最后的几节看的我有种莫名其妙的心酸,女主角一直知道自己的哥哥去世了,可能林克对于他是哥哥的影子,是哥哥在“保护她”的例证,仿佛林克的跟踪让她更相信哥哥一直陪着,可是后来警察的到来让她相信了这一现实,至少我认为她已经相信了,也终于和林克有了对话,也终于有了想要安定下来的心,想要找个人结婚了,即便并不知道他在哪里,也想着要安静的生活。
女主角可怜也可悲的人生,年轻的时候那么多年都没有得到上台的机会,好不容易得到了,却因为第二页纸没有看到而就此错过,转而才发生了后来所有的故事,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次直播,只有一次机会,因为错过所以遇见所以开始了以后的人生,终于年华不再的时候获得了舞娘的机会,也终于和那个在自己后面跟踪了那么多年的人有了对话,也终于开始新的生活,每一次的选择都有莫名又必然的因果!
我不是暗影,我是归人
我,终究是爱你的
即使可能林克有哥哥的影子,喜喜不确定又百无聊赖的人生,可是,“我,终究是爱你的”,爱的是这个人,不是个影子;爱的是漫长的相守和相伴,还有以后更漫长的拥有!
你遇上一个人,你爱他多一点,那么,你始终会失去他。然后,你遇上另一个,他爱你多一点,那么,你早晚会离开他。直到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你们彼此相爱。终于你明白,所有的寻觅,也有一个过程。 从前在天涯,而今咫尺。─── 《我终究是爱你的》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九)
作者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奇特的故事。
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靠着幻想中的哥哥度日,用着待自己并不好的养母的钱去雇佣一个和哥哥很相像的私家侦探来跟踪自己,这个故事本身就很讽刺,也够矛盾,但是这或许就是人这种生物千奇百怪的想法中的一种吧。那就是对于孤寂的享受与惧怕。
我想首先喜喜是很享受孤寂的,她独自住在小旅馆的简陋房间中,终日陪伴她的只是行李箱和一张《星夜》,她最常做的一件事是扔掉电话卡换个旅馆,她一个人走在街上,酒吧里,一个人喝桃子味的伏特加,身边会有某个男人出现,却总不久长,她似乎一直在寻找哥哥的影子,但却杳无踪迹,唯一一个像哥哥的林克,虽陪伴左右也若即若离,我想喜喜可能是喜欢一个人生活的,也或许她将自我放逐在孤单世界里,作为自己害了哥哥的一种惩罚,而慢慢这种惩罚就如那杯桃子味的伏特加,她魅惑于表面上桃子的味道,却不知自己早已经离不开伏特加那浓烈的触觉。
同时我想喜喜也是惧怕孤独的,所以她才会想到一个这么绝妙的办法,找到一个人陪在自己身边,她是他唯一的主角,他是她唯一的观众,因为有一个心心牵念的人会在暗中欣赏,也许这样的一举手,一回眸,都变得更加有意义了,谁能说清楚,在北海道茫茫无际的雪地上,那仿若碰到的一只手,是真是幻?那似乎掉落在地的帽子,究竟是谁帮忙拾起?也许生活中永远没有正确答案,我们只愿意相信我们选定的答案。喜喜是那样一厢情愿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谁会愿意打破这样的美梦呢?
一直一来喜欢张小娴的原因,就是她是个心思灵巧的女生,她总想得出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同样有趣,我想将自己属意的一个人,用这样的办法圈在身边,未尝不是一个鬼马的好办法。但是张小娴也变了,她也开始描写叛逆的嘴唇和一双脆弱的大眼睛。但是那些故事依旧很空灵,女主角依然可以是不食人间烟火,总有办法谋生。事实上,她笔下的女生们,没有一个需要为生计过分担心,她们只需要谋求爱情。这是一个故事性并不太强的小说,但是却能将你带入一个霜打落叶的凄清世界中。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十)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言情小说的作家,琼瑶奶奶老了、没人看了,亦舒大妈不死不活、也没多少人搭理了,反倒是张阿姨,当年也没有怎么大火,现在也没有怎么受冷落,依然在这样费力的硬撑着,每年都会有几本书陆陆续续像没劲儿的水管滴滴答答、不冷不热。可是再怎么写、再怎么努力,套路再怎么换,在这个消费化爱情的时代,在这个网络言情滋生的时代,总显得有些太遥远太虚假,而且太尴尬,比如这本《我终究是爱你的》。你无法不承认这本书,作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没有大努力构思不出这种侦探情节,也设计不出喜喜这样的主角。但是,这本书到底如何才能在一群网络言情白条鸡中凸显出张阿姨应有的特色来?您毕竟是名作家啊!
我觉得,应该充实性爱元素。
这不是一种贬低,而是一种高度的认可,因为小说中,性爱元素最容易写,只要会用“......啊......”这样的符号都能写出来;性爱小说又最难最难写好,古代那么多性爱小说,只有《肉蒲团》《金瓶梅》达到了艺术高峰,因为这需要李渔那样的超一流才华。不然,即使如才华如梁羽生、古龙,前者也只会“获得了生命的大和谐”,后者只会重复使用“胴体”“长腿”,以黄为卖点的黄易,场景简单粗暴。内地的贾平凹、陈忠实,写性爱场景也是太粗鄙,像中学生作文.....
所以,之所以建议张阿姨把这本书充实为性爱小说,是对张阿姨才情和想象力的肯定和信任,也是对这本书特点的充分认识。才情和想象力无需多言,但这本书来看,如果有高质量的性爱元素配合,就堪称完美了。不是吗?有侦探元素,一场长期的、付费的自我追踪,有主角们不停的旅行、不断的变换旅馆,就是没有精彩的性爱,实在太乏味。这种乏味,似乎来自琼瑶的恶劣影响,男女猪脚似乎都被阉割了一样,但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禁忌,现在已经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了,何苦固守40年前的忌讳?
如果这本书充实了性爱元素,说不定可以成为像《扎莱太太的情人》一样,成为经典。至少,不会放在网络言情堆里就挑不出来。作家的活力在于不断突破自我,而不是简单重复,张阿姨,勉乎哉!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十一)
看到最后的一页,我的内心浮现了这样一句话:爱的深处是孤独。曾经以为有了爱才会告别孤独,如果没有那一定是得到的爱还不够,路喜喜却告诉我:正是因为深深的爱着,才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如此的孤独。
我终究是爱你的,可是爱你的方式却如此特别。张小娴笔下的女性大多心思细腻,敏感。路喜喜执着的喜欢着星座占卜,甚至十年如一日的看星座,那仿佛是生活的预言,而故事的情节也按照星座的预言不断发展下去。真本书的情节并非丰富,大多是路喜喜一个人的生活记录和感受,却传达出她内心的孤独,对自己雇佣跟踪自己的林克特殊的爱。
她的疯狂、她每日必喝的桃子味伏特加、她不断改变自己的样子,她喜欢一直被林克远远近近的跟踪着,她引领着他一同感受属于她自己的孤独生活。让我一直疑惑的是她是否真的深爱着林克,还是因为仅仅林克与自己的哥哥十分相似,而这些年来对哥哥的想念,对哥哥的爱让她疯狂至此。
都说爱情是自私的占有,路喜喜占有着林克的视线,而林克却在这一场追寻中爱上了这个孤单的女孩,他拍下的照片大多是她的背影,在这一场追寻中,路喜喜与其他的男人住在一起,经历着爱情的甜蜜,虽然最后的最后以分开为结局,让我感受到的是对林克复杂的感情。她把林克当作自己的哥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悲喜,自己的幸福,一度在信中说自己生活的很好,很开心。一方面自己的内心极度的渴望爱,这样的距离和跟踪仿佛是你一场暗恋。
相比与以往的小说,这本小说的重点更多放在了路喜喜的内心情绪的描写上,就像张小娴自己写下的这本书尝试把爱情小说和侦探小说结合起来,是一场关于爱情相遇的故事。而故事的结尾让我悲伤,对于哥哥的死,让我觉得太过残忍,这世上喜喜唯一的亲人早已经不在,而喜喜却每日每日的等待着哥哥,追寻着哥哥。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在这段孤独的路上你是路喜喜还是林克?就像是我们每一个打开这本书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对于孤独的品尝各不相同,爱的深处是孤独,因为你看到的那个自己是对于爱的不舍,对于爱的占有。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十二)
好像有一张白纸在我面前慢慢铺展开,不断涌现出天马行空的笔触和色调,扭曲成各种意想不到的角度,大胆得让人咋舌的色彩搭配,肆意地宣泄着,流动着,像一幅无解的抽象画。不知为什么,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就忍不住有这样的联想,许是因为我看不到情节,喷薄而出的都是情绪,或者说,情节已经不再重要,在这本书里,它只是附属品。
我不理解喜喜,我不懂她的孤独,她的绝望,我也不懂她对星座命盘的执着,但我能感到那种用力填补空虚,却愈发被抽空的感觉。于是我试着在她的情绪碎片里拼凑着我理解的涵义,这个生活拮据的小舞者热爱跳舞,却总是在选角中失利,眼看要山穷水尽,一份意外之财降临,她并没有用这笔钱改善生活,而是雇一个有点落魄的侦探跟踪自己。
于是一个追逐,一个若即若离,我看不透喜喜为什么明知有拥有幸福的可能,却要轻而易举地离开,但仿佛身后那个影子才是她的宿命一样,她上演着自己的生活,而一旦生活中有任何改变足以影响那道身影,她就再次踏上了孓然一身的道路。她始终都是孤独的,在林克的镜头里,她也一直是孤独的,这是爱人的眼光,不愿意有其他人占据她的生活。他们都在孤独中表达着对彼此的爱恋,好像在跟自己的影子谈恋爱一样。
喜喜为什么会喜欢上林克呢?因为他身上有哥哥的味道,也许只是他出现的时机带来了这样的错觉,他也并不是天蝎座,但这种感觉难以言说。像林克跟踪她一样,喜喜也在跟踪这个熟悉的蓝夹克。直到结局,我才发现原来喜喜对哥哥不只是依恋,更有着负疚自责,她深知自己对哥哥的死亡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而这像一道永远无法抚平的伤口,所以她总是选择逃离,用孤独来成全自己前行的道路。
我觉得自己可以开始理解她的行为了,但这还是疯狂的,绝望的,每一次短暂的满足带来的都是更大的空虚,所以看到结局时,我有点高兴,他们的生活似乎终于可以进入正轨,因为毕竟即使是恋着影子这样契合的存在,幸福也像空中楼阁一般瞬间即逝。当他们真正踏入彼此的生活,不再是追寻自己的影子,那么此刻开始的一点一滴,都会积蓄起来,好像长久以来填不满的空虚,终于落到实处,有了被充盈满足的希望。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十三)
张小娴的书,我第一次看,小小的又很精致。给我的感觉很轻松,想快速读完她的故事---一个快三十岁舞者的生活。
作者张小娴,以言情小说闻名,著作有《面包树上的女人》《你终将爱我》等。这部《我终究是爱你的》依旧是一部言情小说,内容很简单。讲述着主人公路喜喜的生活,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喜欢跳舞,但不久以后,她在生活中慢慢忘记跳舞,慢慢堕落,因为钱。她一直追逐着林克,等待着林克,最终你等到了这个人,他从隐形的人真实的出现在了她的现实生活中,她成功了生活再次恢复了平静。
书中的路喜喜是一个在福利院成大的孤儿,曾经被领养却最终被送回福利院。她有一个哥哥,她一直想找到哥哥,却在最后知道他的死讯。她,再没有亲人了。她追逐林克,是因为哥哥的味道,每次看到她把林克和她哥哥混在一起的时候,我不禁同情她,希望她真心有人疼爱。也许这个人真的应该是林克。
路喜喜,在落魄之下得到了意外之财---养母的遗产,让她开始了富足的生活。可是她没有一点点的保留和积累,而是选择挥霍,堕落。林克是她挥霍的“物品”之一,她选择了无条件的挥霍。有时候,她会让我想起当年读的《喜宝》,喜宝开始是一个努力自强的女孩,最终为了钱成为了别人的情妇,毁了她的一生。路喜喜,在她错过中毁了自己跳舞的一生。书中和她一样跳舞的女孩,我觉得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她与她一样,只是在放榜单中拨开了卷起的那张,使她的舞蹈生涯可以继续。如果路喜喜不错过,也许她的人生是灿烂的,至少应该比现在好很多吧。可是人生走过了是不能回头的,不能后悔的,只有勇敢的往前走。
林克,书中的隐形人,没有太多的正面的描述,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件蓝夹克,在跟踪喜喜的这段时间,也许他看到了喜喜的真实,也许他真的爱这个女孩,也许他看到了她的生活的艰辛,也许他明白这个女孩孤独与绝望。作者没有写他们的结局,林克最终走到了喜喜的面前…
小说整体的感觉给人很轻松,用路喜喜的几段感情和离奇地做事风格来带动读者的情绪,让读者觉得她在寻找着什么,林克到底是谁。其实结局很简单,这个故事也在告诉我一个道理,路是自己走的,无论错过什么,后悔过什么,都要勇敢的面对。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十四)
没有爱的人是孤独的;拥有太多秘密的人是孤独的;拥有太多过去,没法放下的人也是孤独的。孤独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程度的孤独有谁会懂呢?有人说爱是一场修行,在修行的道路上,或许就有那么一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敲好遇到,然后修行便圆满了。
有人爱喝酒,一种是爱酒,一种是孤独。书中的女主角路喜喜便是喜欢酒的女子,而且只喝一种桃子味的伏特加。林克在跟踪报告中也写到过她的这种爱好,而路喜喜自己在打听林克的时候曾说伏特加是懂得悲伤的人喝的,在爱情的路上她或许也是这个样子,一直孤寂着,直到那个穿蓝色夹克的男人出现。喜喜的生活会让人有些心疼,因为她总是一个人。从林克的报告中可以详细的看到她的生活,她那寂寞的身影。她在酒吧外面踽踽独行;她从不同的夜总会走出来;她在人行道上边走边读报纸的占星栏;她走过灯火阑珊的夜街,一脸落寞。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年又一年,林克终于将这份工作这个被观察了多年的女人便成了自己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急她所需,守护安危,装做陌生人只是为了坚持一份情感,而这份情感在多年的相伴中已经成为两人心照不宣的秘密,即使他们没有交流过。
书中没有太多曲折离奇的意外,也不是真的和侦探有关。这是张小娴书中新开始尝试的一种写作方式,而我却恰恰的喜欢上了这种守候的情感。喜欢着那种原来你兜兜转转又回来的感觉。就如路喜喜一开始的走投无路看到的征集舞娘的广告,多年之后她又走到了最初的状况。再比如她一直渴望和哥哥见面,心中抱着希望一个人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当年和哥哥约好的地方。那个穿蓝色衣服的少年一直在她的心里,多少年都不曾改变,然后多年之后恰好遇到了相似的身影。
喜欢书中说的那种幸福。她看到他,就好像看到了另一个人,旧时的关爱与幸福又重回心头。因为心门打开,所以幸福会慢慢汇聚,点点滴滴在时间的积累下,终于能走出那一步。书中在对孤独追求的主线下,让读者看到一种如同喝伏特加酒的感触。喝酒或是为了喝醉,或是为了遗忘,为了品味酒的滋味。不怕喝醉,也不怕孤独,因为有一个人一直在身边。
《我终究是爱你的》读后感(十五)
张小娴的爱情作品之所以能够自成一派,为众多八零后女性所接受,要归结于她独特的小说风格,即用平和叙事的语言描写的都市里小人物的平凡而感人的爱情故事,展示女性内心的复杂的情感世界,并且在作品人物经历中闪耀出很多平实而充满哲理的爱情语录。经典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如此,这本《我终究是爱你的》亦是如此。
《我终究是爱你的》,作者头一次将爱情小说和侦探小说结合起来,讲述了一个忧郁的私家侦探和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孩相遇的故事。故事主人公路喜喜,是一个充满舞蹈梦想却被无限拒绝,永远活在自己和哥哥对话中的孤独女孩儿,利用一笔意外之财,透过私家侦探社雇他跟踪自己,只因为他穿着和哥哥一样的蓝色夹克。多年之中,两人对于这段关系渐渐上瘾,从相识到深爱。待到她千金散尽,以为会失去他,但他始终跟在她身后。就像过去每天一样,在她百米之外,不曾离开。
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意挥洒想象,但现实却往往给想象一记响亮的耳光。小说里,女主角恣意的活在与哥哥对话的世界中,现实里估计早就送到精神科;小说里,女主角收到讨厌她的养母的一笔遗产,现实里这种事情估计等同天上掉馅饼。。现实待久了,偶尔活在想象里,把自己当成女主角,潇洒的活一回,也可以满足了。
小说里,女主每天看占星栏,她对星座的喜爱到了一种痴缠的程度。星座密语有时候是女主心情的象征,有时候是男女主感情进展的线索,几乎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读完这本小说印象最深的是桃子味伏特加,曾经试过桃子味和白兰地两种浪漫圆润的搭配,甜中带点微涩,甜味占主导,可以想象,桃子和伏特加的搭配应该是甜与涩的激烈碰撞,就像女主人公的理想和现实一样。
这本小说被称为最美小说,的确,无论从封面设计、内部插画甚至男女主角都是美丽的,美丽的事物给人美丽的心情,让人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去感受爱情、感受温暖。
虽然有很多人问作者,最终林克和喜喜是否在一起了。我想,作者花费了整本书的经历描写“我终究是爱你的”已经给予了一个很明确的答复。虽然我有点怀疑喜喜只拿林克作为哥哥的影子,因为她在乎的几乎每次都是那件蓝夹克,但是我还是相信多年之后,那人仍不曾离开,这或许也是我对美好爱情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