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摘抄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3 08:25:13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13 08:25:13   小编:

《不如相见于餐桌》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它以餐桌为背景,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作者通过描述餐桌上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情谊。这篇文章让我们意识到,在忙碌而疏离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珍惜与他人的交往,因为相见于餐桌,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近。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一)

看到公众号推荐过来买的,拿到手里没有失望,看了一半,觉得作者文笔真好,很久没读过能把人物写的这么温暖的书了,作者的讲述特别有画面感,能了解那些有名的餐厅背后的故事,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获。

美食与温暖的人和文字在一起,相得益彰!

既然食是每个人必然要做的事儿,不如就做得更认真,更尽兴,更欢愉!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二)

周末就该认认真真地读一本好书。 一姐的新书《不如相见于餐桌》就是这样一本,适合周末泡上一壶好茶,摆上几碟点心,认真读的好书。 一姐的文笔细细密密写尽城中的厨人食事,写美食,更写做这些美食的人。 16位美食界的风云人物,在一姐笔下一一铺开,好酒好菜的蔡老师,大哥餐厅的容太,甚至还有梁文道……一姐写出了每个人的烟火气和传奇性,真真动人至极。 在疫情横行的当下,堂食是一种奢侈和倔强,大家更多时候都是呆在家里自己做饭,得亏有了一姐这本书,让我依然能感受到餐桌的美好。 待疫情过去,约上每个你喜欢的人去认真吃上一顿美食吧,让我们相见于餐桌,而不相忘于江湖。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三)

盛一是一个才女,我把她的书放在店里,有非常多的客人在等餐时候。有在翻阅

看的不亦乐乎 希望大家都能买一下这本书

很棒,泰裤辣!

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不如相见于餐桌

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像是餐桌上的每一个小故事,那不仅有食物的美味,也有餐桌的美学,更有餐的礼仪

沉浸在书中就像跟着一姐一起遨游在美食的海洋里!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四)

本以為飯桌上 電視好餸飯,原來「小紅書」都可以。

一方水土養一方,「一本好菜單開始,能夠讓你讀懂大廚出身、家世、成長…還有地方的愛情故事」一姐就是那樣洞悉細節;用那直率揮灑、再加一些火候的「烹飪」(寫);所不同的是,比起過多鋪陳、陳述的小說人物更飽滿更立體更精彩,就這這樣坦坦蕩蕩,且有血有肉的餐飲人,這看起來,很有一姐的風範;

《不如相見於餐桌》 高盛一

耐人尋味的是,雖以烹飪以及餐桌談吐為名,卻會讓人越看越餓,如此一來,面前勾勒出一道道佳餚美酒般煙燎火花芳香襲人,不是那種讓人好奇的隱世之味,卻是讓饕餮們真正懂得的,貼地的柔軟的,有分寸的入味;貌似看書,更多的是看了一場耐人尋味的流動餐桌電影。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五)

作为一姐的公众号读者,也是坐标深圳的一名美食爱好者、热爱记录美食背后故事与人情的写作者,第一时间买了新书。因为说到大湾区的美食美酒,一姐深谙其道,并与多位餐饮名家有过深入的交流与同游经历,她的讲述,自然令人向往和信服。

通过文字,精细美味的料理,口感精妙的酒液,活灵活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容太月饼的豆沙那么的细腻绵滑,蔡昊老师为什么在饮食界如此知名......顺带种草了粤港澳的一众餐厅。

真是一场文字的盛宴呀~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六)

多年前,在广州琶醍的一家现在已不复存在的酒吧里,走进来一位知性又颇有气场的女生,交际遍天下的调酒师朋友介绍,这位是著名美食作家高盛一。我与一姐高盛一就这样认识了。日子记得很清楚,2016年3月31日,当天是第一届Asia`s best 50 bars榜单发布。

后来逐渐有很多场合遇见一姐,但真正熟悉,是从一次认真坐下来聊天开始,在1664活动后,我们两基于不同口味分别对应Sex and City里四位女主中的哪一位展开愉快讨论,随后延伸至双方都很喜欢的夏永康网剧作品《男女字典》。这次聊天,后来成为了我们两在公众号上用推文互写对方的由头。

多不胜数的共同好友,共识共鸣的港忆情缘,同样地喜人恋物钟情文字,我们自然能够成为好友,除此之外,我还是仰慕其才华的粉丝,因为她的笔下总能有我爱而不可得的精彩故事与灵动魅力,即便在手机上读她的推文,亦有印刷品般的精致质感。我们都曾是传统平台写作者,如今仍能保持这份质感的所剩无几,一姐是其中佼佼者。

这两年发生许多事,很多人爱说,那个我们成长并热爱的时代已经落幕。2023年的第一飞,耳塞里播着”2022 专业推介 叱咤十大”歌单,在机上细细读完一姐的新书《不如相见于餐桌》,我的感觉是,时代的确在变,但是它并没有落幕,只要我们的记忆还在,我们的热爱还在,时代仍还是那个时代。

书中写到大部分人我也都有交集,让人称羡的是一姐能将最动人的一面详实又生动地付诸纸上,这样的阅读体验最是有趣,读它的时候仿佛5D体验:书中人生动地出现在眼前,一姐的声音在耳边娓娓道来,笔下菜肴的香气扑鼻而至……

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狗血剧情,没有触目惊心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鲜为人知的名人八卦,身份早已超脱于“以文字见长的美食编辑”的一姐,如今还在一笔一划地写与吃有关的人和他们的故事,这份“不合时宜“的美好,正中我心,瞬间被一种亲切而遥远的感动击中。

一姐笔下的人物是有情绪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更重要的是,故事的场景细节,充满了我所钟爱的美好。能有这样的朋友,是多大的福分。未来的日子,希望能够继续相见于餐桌。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七)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忘于江湖,不如相见于餐桌,怀念起在餐桌上相濡以沫的年代,没有公筷,特别是在重庆街头的九宫格火锅,那是真的相濡以沫。一姐这本《不如相见于餐桌》说的正是我们相濡以沫的那个年代,说得好像很远,其实就是在不久前。只是时代变得很快,上一秒还在成群结队往火锅店钻,下一秒便成群结队验核酸。心中埋藏着的从前那位少年,只能在这本《不如相见于餐桌》复盘一下了。看了之后留点念想,不要让我们相忘于江湖。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八)

看书中《大师姐》一章提到大师姐做马蹄糕的几个要诀,必须选泮塘牌600克纸包装的马蹄粉(250克纸盒装是次一级货色)、搅糕时要起劲,忍不住想抢答,我知道我知道,大师姐和她的老师江献珠女士还写过,马蹄要拍碎而不是切,这样吃来有大有细,咬口更有层次有质感,每次吃到煎马蹄糕里扁平如杏仁片般的马蹄薄片,我感到有些可惜。

这种想插话的心理伴随着接下来几乎每个章节,像边观影边打弹幕,弹幕不过瘾,随时被淹没,一时冲动,也想提笔写。

2010年,我毕业外派到青岛上班,生活如一团乱麻,每个月买《橄榄餐厅评论》,再选定一个地方吃饭,公司在远郊,去外地得先坐轮渡到码头,再坐车到火车站,有时候买不到坐票,无所谓的,我随身拎一个折叠小凳,通宵坐车不成问题。杂志三月的选题是烟花三月下扬州,我看完后五六月去,去富春冶春吃早茶,再下个月去顺德,吃清水打边炉、吃烧鹅,几年看下来,感觉和杂志是老熟人了,能看出某些选题的勉为其难,而顺德潮汕的素材总是满溢。生活一团糟,我雷打不动地每月计划出门吃饭,好似一屋子狼藉我视而不见,只勉强打扫出一张能坐的椅子。

2011年,白天鹅推出怀旧点心宴,八咸点四甜点,粤点泰斗陈勋为指导,勋叔提出意见:不要称我为泰斗,谦虚一点,喊大师就可以了。2012年,第一次去惠食佳,走到滨江西一带问路,推着自行车的叔父看了一眼腕表,说这个点可能没位啦,你上来吧,我搭你去。他灵活穿梭在沿江散步遛狗的人群中,为我争取了宝贵的十分钟,以彼时惠食佳的火爆程度看,十分钟真是很宝贵,像店员端着啫啫煲快步疾走争取的几秒那么宝贵吧。2013年,约在深圳亲爱的广告上班的网友见面,我提议要不要去蚝门九式吃饭,她一惊,笑着问干嘛那么了解我们深圳城中生活啊?2014年,在福临门见到烤乳猪,均匀细密的麻点,心想这才是麻皮乳猪的典范吧,才能称为“锦绣红袍”。2015年,去是山居,也有了那张当场画虾的菜单,去了开业16年有3位客人啃牛尾啃掉牙齿的和牛店,也吃了金边方利,第一次看见这个名称是在甘健成先生的《镛楼甘馔录》中,去草喰去壹零贰……我总是比杂志刊登的、食家们去的晚,有些晚几个月,有些晚几年,有些“今生没指望、来世也渺茫”吧,我的路途也更漫长和寂寞(大概因为穷),像从青岛郊区出发独自坐轮船、坐火车的感觉,站在甲板上看到一片雾气茫茫的海、早晨四五点车窗外平原的景观。

后来一姐离开了杂志,开始写个人号,我跟过去,一直默默看,自诩老读者,一姐写“我看她文章碎碎念多了,格外亲切,莫名其妙把人家当知己……我提醒自己,这是媒体传播造成的错觉。”我也是,看得久了,认为自己格外懂,几年前留言说一姐“暴躁敏感认真”的部分,又看了几年,看得更细了,看到一个更具体的作者,有时对食物不够专注或不够热情而抱歉,不想写得那么活色生香花团锦簇,接受自己不够潇洒,得意一下又开始自我批评,虽然常征求他人意见但一定更相信那个分裂出来的自己(这才是最完美的读者吧),她好像想了很久还没想好要写什么。有时候我感觉到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已写已说的,而是那些斟酌和涂改后还未表达的,使我亲切的,是作者的犹豫、在乎、思前想后、左右为难。

大概因为对粤菜粤地较熟悉,平时也常看此类书籍,读来像拆谜(确实是拆)做拼图,看陈梦因江献珠唯灵王亭之叶一南老钟叔潘英俊黄爱东西谢嫣薇莫狄骁橄榄餐厅美食美酒专栏作者等,最近看了《燕食记》和《香港谈食录》(也算稍微紧跟热点?),虽然一姐无意写成菜谱或餐厅评论,但此书(在这块上)还是好看和重要的。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九)

美食届的《世说新语》高老师的这本美食小说里,有16位各种身份的大咖,由美食缔结的缘分,串联着他们与美食之间的故事。每次读都有不同领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在它小巧,单手握刚好,非常方便随身携带,在旅途中随时都可以细细读一段。

一姐的文笔细腻,寥寥数语就写尽城中厨人食事。看一姐写美食,更通过她的文笔,仿佛面对面认识了这些做美食的人。

在书里你会看到:

“好酒好蔡”创始人蔡昊对于饮食的独特见解;广州著名餐厅惠食佳的掌门人伍先生的创业故事;顶尖餐厅“跃”的由来;有着众多连锁店的“莆田”里的方叔叔是谁;专注于美食拍摄的摄影师对美食大片如何判定;我们熟悉的文化名人梁文道在餐桌上的认真与教养.....

她想写的并不是美食本身,而是一些有理想的人、有不同定位的餐厅,他们可能专注于某一种食材,或许提出了一些概念,于三茶两饭里寻闲趣,总归是与其他人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匠人有心在美食上费时耗力,酿造数不尽的美好滋味。懂美食的人,相见于餐桌,在忙碌生活中张弛有度,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心情亦愈加舒展。美食是情感交流的方式,于餐桌上边吃边聊,人与人的情谊被更紧密的连接,而每个人心中心系的家乡味,更是情感的寄托。

跟随一姐的述说,感受她字里行间的亲和力,联想她本人的温柔魅力。书里的每一个篇章,都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不同的饭局,坐在餐桌前,看着她与他们的对谈,感受到那些有了故事的食物,更加灵动和立体,温柔的食物赋予了生活的甜,抚平了年轻人焦虑紧缩的眉,也抚慰了饕餮客挑剔的胃。

另外的收获是,我也偷偷记下了一姐提到的,很多饕餮客才知道的美食密码,默默锁定了很多要打卡的餐厅。一姐这本书,可以重拾我们对餐桌的美好。 约上你喜欢的人,去吃一顿你期待已久的美食吧,在一日三餐中保持内心的充盈。想念不如相见,回到热气腾腾的生活中,让我们相见于餐桌,而不相忘于江湖。

《不如相见于餐桌》读后感(篇十)

美食届的《世说新语》高老师的这本美食小说里,有16位各种身份的大咖,由美食缔结的缘分,串联着他们与美食之间的故事。每次读都有不同领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在它小巧,单手握刚好,非常方便随身携带,在旅途中随时都可以细细读一段。

一姐的文笔细腻,寥寥数语就写尽城中厨人食事。看一姐写美食,更通过她的文笔,仿佛面对面认识了这些做美食的人。

在书里你会看到:

“好酒好蔡”创始人蔡昊对于饮食的独特见解;广州著名餐厅惠食佳的掌门人伍先生的创业故事;顶尖餐厅“跃”的由来;有着众多连锁店的“莆田”里的方叔叔是谁;专注于美食拍摄的摄影师对美食大片如何判定;我们熟悉的文化名人梁文道在餐桌上的认真与教养.....

她想写的并不是美食本身,而是一些有理想的人、有不同定位的餐厅,他们可能专注于某一种食材,或许提出了一些概念,于三茶两饭里寻闲趣,总归是与其他人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匠人有心在美食上费时耗力,酿造数不尽的美好滋味。懂美食的人,相见于餐桌,在忙碌生活中张弛有度,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心情亦愈加舒展。美食是情感交流的方式,于餐桌上边吃边聊,人与人的情谊被更紧密的连接,而每个人心中心系的家乡味,更是情感的寄托。

跟随一姐的述说,感受她字里行间的亲和力,联想她本人的温柔魅力。书里的每一个篇章,都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不同的饭局,坐在餐桌前,看着她与他们的对谈,感受到那些有了故事的食物,更加灵动和立体,温柔的食物赋予了生活的甜,抚平了年轻人焦虑紧缩的眉,也抚慰了饕餮客挑剔的胃。

另外的收获是,我也偷偷记下了一姐提到的,很多饕餮客才知道的美食密码,默默锁定了很多要打卡的餐厅。一姐这本书,可以重拾我们对餐桌的美好。 约上你喜欢的人,去吃一顿你期待已久的美食吧,在一日三餐中保持内心的充盈。想念不如相见,回到热气腾腾的生活中,让我们相见于餐桌,而不相忘于江湖。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