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图文史(典藏版)》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深入探索了中国首饰的历史文化。从古代玉石器到现代首饰工艺,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阅读后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首饰的璀璨历史,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珠光翠影 :中国首饰图文史(典藏版)读后感(一)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图文史》的作者王苗从编写该书之初,就奔着将其打造成中国古代首饰史的母本去的,成为首饰研究和观赏的扛鼎之作。 实际上也做到了,历经十数年再版了四次,受到业内外的肯定。
在2025年的典藏版本中,详细地介绍了从史前到建国前的首饰流变,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风俗和时代环境。 通过图片翻拍、手绘、临摹等手法,图文并茂地对首饰给与了纵横方面的解读。
考古发现,早在三四万年前就有人类佩戴兽牙和贝壳做成的项链,用来保平安。
唐代时期,首饰的材质和设计达进入高峰。珍珠、宝石和金属工艺大量进口,首饰设计主打团花、对称,纹样繁密,整体形态华丽丰满。
清代时首饰达到鼎盛。材质和设计种类繁复,翡翠、宝玉、珍珠饰品绚烂多彩、美不胜举。
在这些古代首饰中~~ 头、鼻、耳、颈、胸、指、腕、腰、脚等都有对应的首饰样式; 材质以金银、玉石、琉璃、珐琅为多; 达官显贵、普通民众、男女老幼全员佩戴。 可见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一直绵延不断,共生共存。 首饰中蕴含的丰富寓意,也为人们带去心灵的慰籍和寄托,华丽的外观下带着足有的腔调和内涵。
这本典藏版精美厚重,千余彩图大赏,实用与文化兼顾,做为礼物送给自己或者闺蜜朋友,很是适合。 由此提升对首饰和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审美鉴赏力,由内而外bling bling~~ 就像作者写的那样:首饰是装饰人的,体现人的个性的,只为喜悦、高兴地活着。
1/3页珠光翠影 :中国首饰图文史(典藏版)读后感(二)
最近两年,金价一直高歌猛进,让观望的人们后悔不迭,让早出手的人们高兴不已。我每每逛金店,震撼于金饰之余,脑中总会浮现在博物馆中看到的那一件件精美的饰品。无论是头饰,耳饰还是腰饰,都那么好看。即使现在看来,饰品的设计都没有过时感,依然充满了活力和创意。
因此,一直想了解一下,古时候人们的饰品到底有哪些,应该如何穿戴。还好,我发现了《珠光翠影 :中国首饰图文史(典藏版)》这本书(下面简称《珠光翠影》)。该书全面地满足了我对古代饰品介绍方面的书籍内容的期待。
该书到现在已经是第四版修订。这本书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市面上鲜有系统介绍古代饰品的书,这本书简直就是妈妈级别的书:无论是谁,想找答案,都可以查阅这本书。虽然现在已有不少关于古代饰品的书,但是,经过4次修订,这本书依然有其独特魅力。书中的许多小插图,都是来自美术科班出身的作者亲自绘画,比翻拍的图片更加清晰,便于读者欣赏。
书中内页实拍
《珠光翠影》这本书完整论述了古代首饰,包括首饰的描写,发展史和风俗文化。该书从距今万年前的首饰讲起,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民国为止,涉及了这期间的每个朝代。看似或小巧或精美或贵气的首饰背后,反映了当时的富裕条件、人们的思想倾向、雕塑和绘画以及服饰的状况。
书中内页实拍
提到古代首饰的代表图案和材料,非龙纹和玉莫属。商代的时候,玉玦上就雕有纹饰,例如殷墟出土了卷龙形玉玦。且可作为耳饰佩戴。龙纹图形抽象又极具创造性,现代某些首饰设计,也参考了这种龙纹图案,至今依然耐看。而耳环的佩戴,很早就开始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面像就可以表明,那时候人们已有佩戴耳饰的风俗。
书中内页实拍
影视作品中有时出现的步摇,则是从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就描绘了佩戴步摇的贵妇。随着时间的发展,步摇变得更加华丽,从西汉的圆珠,发展为用金丝或银丝做成枝状的花枝,并点缀花型或者鸟雀禽兽形装饰。步行时,金枝、饰物摇曳,深受人们喜爱,根据步摇上的装饰,还有纳祥的寓意。汉代则常用凤鸟,这和汉武帝尊凤的风俗有关。可见,一支步摇,除了起到装饰的作用,更是被人们赋予了期望和寓意,呈现了当时的风貌。
书中内页实拍
《珠光翠影》中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读起来趣味十足,也让我更加期待去博物馆时结合书中介绍,更好地慢慢品味和欣赏馆中展览的各种饰品。
书中内页实拍
如果你对首饰感兴趣,如果你对风俗文化感兴趣,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都不妨翻翻这本《珠光翠影 :中国首饰图文史(典藏版)》。
2/3页珠光翠影 :中国首饰图文史(典藏版)读后感(三)
中国的首饰,在悠悠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有着不断的演变与艺术的传承之美。从远古的图腾信仰的承载到首饰的质地材料样式工艺的变化中,中国的首饰艺术俨然己与中国的文化根源牢牢相系,形成了万千景象的意味中,满是华夏文明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之光。
《珠光翠影》是王苗所著的一本关于中国首饰历史的书籍,详细介绍了从远古时期到民国时期的首饰文化、演变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流变。在众多的精美的实物照片与插图中,我们对这些器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而一些在电视中出现的国宝文物的故事也在跃然于本书的插图之中。
中国首饰的发展脉路中,作者王苗以其深厚的热爱与知识的积累为我们细细描绘出首饰演变历史图景。她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类首饰的材质、工艺和造型,更深入挖掘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满目琳琅的器物的工艺并非是线性发展的,首饰同样也是受着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时期的变化和材质的选择。而且正如我们挖掘出的各种文物研究来看,有些精美的工艺早就失去了传承,令人生出惊奇的赞叹之声。
也正因为这样,本书对首饰的工艺格外关注,着重对许多的器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古人的智慧与技艺居然如此先进与优越。从商周的范铸法,到秦汉的捶揲、焊接,再到唐宋的累丝、镶嵌,每一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古代工匠们在炉火旁精心雕琢,将金属、宝石等材料变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清朝成为了集大成者与精美繁华度最高的一个朝代,在这些首饰的呈现上尤其突出。且不说大英博物馆藏的那些器物,单就留存下来的这些展品,就足以让人惊异于工艺的复杂与加工过程的繁复程序。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的提高对于古人首饰的复刻有了全新的追捧。之前心心念念买的为了拍照用的一支点翠发簪用了一次就丢了,让人郁闷。首饰作为东方韵位的文化传承有着太多的内涵与寓意,也值得时代下的人们更好的去发扬创新。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