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做一棵树》读后感锦集

《做一棵树》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5 06:05:08
《做一棵树》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4-25 06:05:08   小编:

《做一棵树》是一篇富有启示性的文章。作者通过描述树的生长过程,寓意着人生的成长与奋斗。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树木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深受启发。读完后,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努力、积极进取,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茁壮成长。这篇文章提醒了我要坚持追求梦想,不畏困难,不断进步。

《做一棵树》读后感(一)

中国自古有以树木喻人的传统,用竹比喻人的气节,梅喻人傲寒而立,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对树木的了解不再停留于表象中的风姿与意蕴,而是更深入了解树木的植物学分类、细胞构造、碳氧循环的机理等等。 《做一棵树》以相类似的视角,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到看待树木的目光之中,在讲述树每一结构与功能的同时,也将其比作人,以树各部分的功能和特征教导人,构建出美好的人格与社会,颇类似于“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的大同社会。 如树扎根进泥土,人稳稳打好基础,真正立足于世界;树冠千姿百态,沐浴阳光,人也在实现自己的路上闪闪发亮;树木成群演变为森林,人也同样立身于人群,拥有众多的同伴,并不会孤单,人群与树群一样分享资源和快乐,葆有独立的空间,在面对危机是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人群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个美好的目标;人与人团结共生,守望相助,进而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社会。 作者在最后呼吁人做一棵树,共同连成一片森林,配上了一幅年龄、身份、衣着、种族各异,却和谐共处的画面,十分温馨美好。 但实际上种群里的人在争夺资源,森林里的树木一样争夺阳光与土壤,这样完美的社会也许只能在资源足够充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 书籍的最后附上了一些挽救树木的方法,以及有益于社区的事,为读者提供思路,还有一张树的解剖图,详细讲述了树木每一部分的名称、位置、功能等。 作为绘本,《做一棵树》的画面温暖明丽,色调协调,流畅的弧线天然带着和谐绚烂的意味。

1/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二)

无论我们生活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中,树木是我们随处可以遇见的一种植物。树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先长叶再开花,而有的先开花再长叶……那么,对于生长在我们周围的各种树木,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做一棵树》是一本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绘本。在这本书中,通过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全方面、系统地去介绍一棵树的构造及其功能,让我们不仅可以系统地学习到关于树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发现很多关于树的有趣的现象。 “我们的树冠连成一片苍穹,或摇摆,或挺立,让疾风变缓。”本书中提到了“树冠羞蔽”现象,看到书中的插图,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五月份去青城山的经历。当时沿着山间的石板路下山,左右两边都是高大挺拔、耸入云端的楠木,虽然树木很密集,它们的树冠遮蔽了天空,但是每棵树的树冠没有无限制地扩张,而是彼此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站在青石板路上,仰头看到树与树之间不规则的缝隙,不由得感叹树木具有的灵气,万物体现出的生机勃勃的生命张力。 “树的解剖图”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小朋友介绍了一棵树的各个部分的构造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比如,树根的作用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与养料,为整棵树提供生长的能量。这也向小朋友传达了一个理念,要想让树长得更高更粗壮,更加枝繁叶茂,必须把根牢牢地扎进土壤中,吸收足够多的营养。在成长过程中,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让人生之树变得枝繁叶茂。 《做一棵树》中的插图色彩斑斓,画面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同时又具有延展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意识,让人看到画面会产生无限的遐想。同时,本书充满了童趣,打开这本书,会被文字内容与多彩的画面所吸引,不由得一口气读完。

2/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三)

在这个繁忙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忘记看看身边的自然。但是有一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树木的美丽和神秘,它就是《做一棵树》。这本书带我们走进树木的世界,带我们重新认识了树木的美丽和神秘,让我们从树木中领悟生活的智慧。

《做一棵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我们了解树木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系统。它还将人体比作树木、社会比作森林,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了树木如何在风雨中坚守,如何把根扎得牢,向上生长,不断努力。我们也看到了它们如何通过“交谈”来发布信息、分享食物和资源,以及如何彼此呵护、互相照顾、共同成长。

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色彩鲜艳,生动逼真。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变成了森林中的小精灵,感受到了树木的美丽和神秘。书中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树木的生长、繁衍和相互依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这本书鼓励我们去探索、理解和爱护大自然,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培养环保意识。它让我们看到了树木从弱小到茁壮的成长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

这本自然科普绘本,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树木的全方位知识,还传递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的重要性。这本书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小朋友阅读,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收获。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森林世界,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美好。

快来翻开这本书,开始你的奇妙树之旅吧!让我们一起探索树木的奥秘,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神秘。读完这本书后,你一定会爱上自然,成为一名热爱环保的小探险家!

3/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四)

树木总是以它高大挺拔的身形成为我们坚实的依靠,在前行的路上当我们行走的累了也会下意识的寻找那一抹清凉的树荫供我们歇一歇脚,树木既是我们现实的陪伴也是精神的支撑。

而在书中作者毫不吝惜地表达了对树木的赞美和感恩,从形态各异的树冠到深植地下的树根,从充满沧桑的树皮到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的树心,一棵树的每一部分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也可以寄托我们赋予它独特的象征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成长的过程既是孤单的,又伴随着相互陪伴和鼓励,一棵树的成长也是如此,在向下生根和向上生长的同时,相近的树木会通过菌丝让彼此的树根缠绕,共享养分和简单的信息,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奇的认知,也是作者带给我们的思考,强大如树木的存在也需要相互帮助和扶持,我们作为脆弱的个体,将自己融入繁杂的社会网络中才有可能成为健全的一个节点,自己的成长和强大也会成为别人的支撑和依靠,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合作共生才能成就更好的彼此。 绘本通过丰富的色彩为我们展示了树木生长带来的勃勃生机,沉稳内敛的树木本体也带给我们宁静和踏实的安全感,不同形象的树木有不同的性格,但无一例外都能使我们觉得坚实可靠。 从窗户望出去能看到浓密的树冠,能听到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树木不会离开我们的生活,即使身处钢铁丛林中,目之所及也依然会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我们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喜怒忧愁讲给它听,它会用沙沙声和沉静的树香抚平你躁动的心,多年之后,当你带着满身的征尘回到曾经朝夕相处的那棵树下,也许你还愿意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它听,沙沙,沙沙,沙沙……

4/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五)

多年前,我在新西兰陶波湖一个KIWI(新西兰当地人)家里做AU PAIR(互惠生)。下午我的工作就是带3岁的Ben和7岁的Olivia去农场附近散步。我们经常在溪流边野餐,Olivia会在树上爬来爬去,和我们分享她看到的风景、树上的苔藓。我真羡慕这两个孩子,能在如此自然的环境中长大,和树木有深厚的连结。

后来我读彼得·渥雷本的《树的秘密生命》,才知道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联系,人类和树木,以及树木之间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也依赖人类的保护,树木之间既能相互交流,也存在养育后代,帮扶伙伴的关系。

读完《做一棵树》我觉得内容似曾相识,原来是作者玛利亚·吉安费拉里读完彼得·渥雷本的《树的秘密生命》,有感创作的绘本。视觉化的绘本有助于孩子们了解树木的真实生活。

这是一本自然爱好者喜欢的绘本,也特别适合孩子阅读。绘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了大自然中的神奇之处。书中深入探讨了树木的生命、成长和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而充满惊喜的自然世界。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树木的生命周期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孩子们将了解到树木如何吸收阳光、吸收水分,并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这种对自然界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更好地珍惜大自然的宝贵资源。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树木的神奇之处,如它们的根系、年轮和生长方式。这些信息不仅有趣,还能帮助孩子们建立对生命和生长的更深刻理解。孩子们将会发现,树木不仅是自然中的重要成员,还有着令人惊叹的能力。

绘本还用生动的插图为孩子们呈现了树木的不同品种和形态。每一棵树都栩栩如生,仿佛它们就在我们面前。这种视觉呈现不仅引发了孩子们对树木的兴趣,还启发了他们对艺术和创造力的探索。 这本书还融入了一些科普性的元素,如树木的解剖图,不同纹理的树皮,不同形状的树叶和不同形状的树冠。这些内容增让孩子们对树木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心。

这本书将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美丽而神奇的世界。如果你和孩子也喜欢大自然,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树木秘密生命的冒险之旅吧!

5/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六)

文 | 夏鸢的暖心小筑

你知道“树冠羞避”是怎么回事吗?

在《做一棵树》这本书中,作者就讲到了这个现象,以及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一棵树。

之所以现在要多做这样的公益,如种树,就是因为通过种树可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家园。

本书的叙事方式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方面是让我们自己通过双手来种一棵树,种完一棵之后再继续种,直到这些大树变得枝繁叶茂;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成是我们自己要成为像大树那样的人,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很早时看过一个剧情,女主角就是想要成为一棵树,原因很简单,因为树不会轻易挪动地方,扎根了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事。

所以,无论是我们自己动手种树,还是我们的自身行为与树一样强壮,都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决心,这样才能做好更多的事情。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树干是你的脊梁,勾勒出身形。是的,这句话的寓意就是在说我们自己,只有自己挺直了腰杆,才能承托起更多的东西。

一棵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你看向森林深处时,你会发现那里的树木非常多,错综复杂中带有些许的灵动感,这就是“树冠羞避”的现象,指的是,大树虽然茂密、层层叠叠,但是它们的树冠不会挨在一起,它们看到彼此就会“害羞的避开”,就因为这美妙的避开,而最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我们看到这些树木时,会有一种天然的纯净感,也会享受其中,感叹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美好。

书的最后,作者讲到了一些科普知识,比如挽救树木的5种方法,当你看到有的树木枯竭时,就可以采用书中的方法来帮助这些树木重新获得新生。

除此之外,书中还附有树的解剖图,从树叶一直到髓心,都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这本书非常适合我们与孩子一起共读,通过书中给出的树叶种类和形状,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户外找找看,看看有没有一样或类似的叶子,通过这些来给孩子做自然知识启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夏鸢的暖心小筑

绘本阅读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6/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七)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意识到这点的人们越来越多,于是乎,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自然教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是自然教育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只有具有了植物学、教育学背景的家长,或者参加所谓的“高质量遛娃群”才能享受到真正高质量的自然教育?

作为家长,我曾经焦虑了很久:我只是个拥有平凡人生的普通人,并不具备专业的植物学知识背景,就连绿化带上的很多植物都不认识,最多就是打开手机app拍照识别植物的种类;对于所谓的高质量遛娃群,我也曾参加过,可能是运气不太好,碰到的群主多以盈利为目的,孩子玩得并不开心……种种因素导致我一直非常郁闷,生怕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环境,担心孩子长年生活在钢筋水泥之中,忘却了森林、沙滩和美好的大自然风景。

直到看到了这本书——《做一棵树》。

《做一棵树》的最大好处就是深入浅出地把自然教育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像我一样的普通家长几乎能够按图索骥一般地拿着这本书就可以直接给孩子进行家庭版的自然教育。在这本书上,我看到了花旗松、桉树、无花果、白橡树等等或是常见或是罕见的植物。拿着这本书,我再也不怕孩子提问“妈妈,这是什么”了——孩子想知道的一切,书里都有。

《做一棵树》提醒大人和孩子,人类和树木虽然外观不一样,但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一样对生命的追求:没有一个生命能够离开阳光、雨水和空气。我想,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根基,接触到不同生命的不同规律,这就为剥开表象、直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真谛提供了依据。这本书首先启发了家长,家长在言传身教中启发孩子了解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我想,这才是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也是自然教育真正的出发点。

对于龄前孩子来说,《做一棵树》可以充当很好的自然教育的亲子读本——翻遍了市面上的主流购书平台,目前自然教育亲子读本方面是一片蓝海,没有发现比这本书更全面、更专业同时更浅显明了的绘本。对学龄孩子来说,《做一棵树》是非常完备的自然科学启蒙图书,它从身边随处可见的树着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入买下了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种子,虽然短时间内这颗种子不一定就能够很快勃发,但终归是有了希望。人生道路如此漫长,谁也不知道这些种子什么时候能够长成苍天大树,谁也不能否认这颗种子就一定不能长成大树。

向所有的树木致敬吧,向所有鼓励迷失在钢筋水泥之中的孩子打开接触美妙大自然之门的人们致敬吧。如果你像大树一样,把枝丫伸向太阳,站得高高的,你一定能够汲取更多更丰富的营养和能量——毕竟,人类和大树一样,都是离不开阳光、雨水和空气的平凡生物啊。

7/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八)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但我们很少真正去观察一棵树,去看每棵树不同的叶子,真正去了解一棵树,一片森林是怎样生活的。

在绘本《做一棵树》中,作者和插画师共同合作,谱写了一部关于自然和生命的颂歌。

作者把一棵树比作人,人有脊柱,皮肤,心脏,而树有树干,树皮和髓心。一棵树有一棵树的生命周期,人也有人的生命周期。

每棵树把枝丫伸向太阳,站得高高的,而人也应该向阳而生,挺直腰杆。

在插画师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树叶的样子,胡桃,白蜡树,柳树,桦木,也为我们科普了一棵树的基本的结构,从下面的树根到上面的树冠。我们可以清楚直观地了解一棵树生存方式。

在绘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人类享受着树木带来的阴凉和清新的空气,享用这树木结下的果实,小动物们也倚靠着树木栖居。

而在泥土之下,树根和菌丝交织缠绕在一起,那些看上去独立的一棵棵树其实已经紧密相连,共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地下生态系统,为自己存储养分和水分,往上输送,同时又帮助我们锁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里的树木联结彼此,互相帮助,分享资源,小树苗,老树,生病的树都能得到其他树木的滋养。这也是为什么,一颗空心的树也能在其他树木的帮助下继续存活数十年。

《做一棵树》不仅是一本给孩子看的绘本,也是给大人看的人生哲学书。

对于孩子来说,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馈赠的同时,更要懂得敬重生命,敬畏自然。一棵树也是有生命的,有生老病死的,它也需要人类的守护而不是伤害。

当孩子们在树下奔跑时,也可以让他们停下来去观察,观察每棵树的形态,每片叶子的形状和脉络,原来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是最独特的存在,都在用心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对于大人来说,想要长得更高,活得更久,就需要把根扎的更深,与其一门心思向上攀爬,不如先踏踏实实地扎根地下,让自己的根系更加发达。

更重要的是,那些树木花草都是彼此依存,紧密相连,互相帮助,互相沟通,像家人一样照顾那些生病的,年老的树木。

而反思我们人类呢,是不是都在想尽办法掠夺,破坏他人的资源,只为了让自己独大,变得越来越冷漠甚至是残忍。

我想这也是这本绘本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吧。

但愿我们都像做一棵树那样,不仅要向阳而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更要学会彼此保护和帮助,这样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8/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九)

假如孩子问你——

树在地面上的树干长,还是地面下的树根长?

为什么老人会说“人活脸,树活皮”?

树的年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有的树会长叶子?有的树没有叶子?

或许你知道答案,或许你不知道。

没有关系,这都不妨碍我们“做一棵树”。

书名:《做一棵树》——“BE A TREE”

著者:(美)玛丽亚·吉安费拉里

绘者:(澳)费利西塔·萨拉

译者:杨涤、吴漾

出版社:深圳出版社

这是一本关于思考的书,看似是对树——这一自然界非常有趣的生命体的描述,其实,是对生命和人生的一种思考。

带着孩子读到“把你的树根扎进泥土”时,猛然有一种被鞭策的感觉,这不是让我们扎根于基层、扎根于实际,踏踏实实做人吗?

只有将根牢牢地扎进泥土之中,才能形成更稳定的基础,才能汲取更丰富的营养。

树根扎得越深,收获越多,枝叶才能长得更加茂盛。

带着孩子读到“树皮是你的肌肤”时,又让我深深地领悟到,看似粗糙的“肌肤”,对于生命的呵护是多么的重要。

没有了外层这强有力的呵护,树就失去了营养输送的途径,不久就会枯萎,直至走向生命的尽头。

我们人呢?没有了肌肤的保护,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父母赐予我们的肌肤,难道不香吗?为什么还要后天变更呢?难道变更后的“人造肌肤”,就能陪伴我们一辈子吗?

带着孩子读到“树冠是你的头顶”时,直接泪目。

我们的父母、朋友、老师,难道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坚强“头顶”吗?他们为我们遮风避雨,为我们的成长注入阳光活力。

在他们的亲切呵护下,我们能自由成长。

绘本中这些细节的呈现,不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时刻吗?

我们都是树,顽强的树,坚韧的树,团结的树,友爱的树,我们聚在一起,共同成长,共同承担,共同分享,共同享受幸福时刻。

和孩子一起感受神奇的树木世界吧!

不妨从这本《做一棵树》开始,带给你神奇的想象力与丰富的生命力。

阅读绘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诚挚与友善,也能体验到作者的坚韧与顽强。

阅读绘本,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更多种类树木的叶子形状,还可以了解如何挽救更多树的生命。

一点一滴的知识,就是从一本好绘本开始的。

比如《做一棵树》。

3+岁的娃就可以一起品读。

Let’s go!!

9/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十)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

这是三毛在《写给自己听》中的开场白。跨越万千时空,当我们看到荫荫树影,总会忍不住情系己身。的确,不能责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总是在大树上托物言志,树与人总是能在某些时刻产生情感与灵魂的共振。

对成年人来说,我们能理解这种共振,但对于小朋友而言,讲这些未免对牛弹琴,或是流于枯燥无味的“大道理”。《做一棵树》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绘本封面:哈哈哈好多小孩满树爬

《做一棵树》以绘本的形式、简单易懂的表达、哲理但有童趣的语言带着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树之旅。该书在科普树木知识的同时,将树对人的启发阐述得非常清晰,把成年人世界枯燥无味的“大道理”以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途径娓娓道来。而精美的插画则带来了一场美的启迪,其笔触清晰、色彩丰富,整体色调饱和度偏低,即使阅读时间较长,也不刺激双眼。

哲理小句、水彩风格的插画,非常治愈舒适

在生字分布方面,推荐1-3年级的小朋友(有一定识字基础)阅读,这样孩子能通过基础识字量了解大意,又能在有趣的情境当中认读新生字。在语言审美方面,这本书虽然是美国作者,但深圳出版社的翻译做得非常不错,文本包含了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好词佳句的含量很高,做到了文质兼美。

截取一页,语言非常优美,描述树冠的四字词语非常精确

对于刚刚步入语文殿堂的低段小学生来说,是一本很适合进行模仿练笔的书。我也计划本学期在我的阅读课上,利用该书引入对修辞手法的讲授。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编者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主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在阅读结束后,还设计了精巧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不同纹理的树皮,让孩子立刻就调动绘本中的新知,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样读下来,孩子在科学知识、文学素养、人生哲理、实践能力四方面都能有所收获。

学以致用:实践活动引导

【阅读建议】

1. 家长读给孩子听(识字基础好的孩子可以结合字典自行阅读)

2. 孩子用自己的话将该故事分享给家人(训练概括能力+语用能力)

3. 积累摘抄感兴趣的好词佳句

4. 小作家试着模仿练笔

做一棵树

评价人数不足

[美] 玛丽亚·吉安费拉里 著 [澳] 费利西塔·萨拉 绘 / 深圳出版社

比较推荐,蛮实用的绘本

10/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十一)

《做一棵树》,这是一本适合带孩子去山川、树林、草地上阅读的绘本。

绘本封面

湛蓝的天空、澄澈的湖泊、弥望的花朵、参天的树冠、伞盖婷婷的菌子,都可以成为这本绘本最好的映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绘本,纯真、善良、乐观、温暖将成为了孩子性格的底色。

可以让孩子张开双臂伸向天空,就像树木张开树冠触摸阳光。

绘本中的画面就是最好的户外活动指南

可以让孩子欣赏身边的树,也好好地欣赏自己。自己稳稳地站在地上,就像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泥土;自己的双手灵巧,就像树木的枝丫叶片随风灵活地舞动。

可以让孩子沐浴阳光,哪怕晒黑一点也没关系,就像树木枯槁的外皮保护着强壮的身躯。

感受树的皮肤

可以让很多很多孩子站在一起,他们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感受多元和差异的美丽。就像不同的树,有的浑圆,有的尖耸,有的舒展,有的垂顺,都在生长,都在闪闪发亮。

树的差异

可以让孩子们随风轻轻摇摆,挥舞手臂,感受清风拂面的柔和。就像树木舞动自己的树叶,享受微风的吹拂。

可以让孩子们彼此照拂。让年长的孩子关照年幼的孩子,让年幼的孩子体爱年长的孩子,就像“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树木,大树哺育小树,老树关爱新树。

从绘本中学会自爱

最后,可以让孩子们去找出四种不同纹理的树皮、找出四种不同形状的树叶、找出四种不同形状的树冠……捡起自己最喜爱的树叶带回家,做成标本或者书签,将探索自然的喜悦久久珍藏!

总之,这本绘本兼具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

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靠前的画面里,孩子们在绘本里了解到到树木和人一样,会沟通交流、相互帮助,它们有自己的动物朋友,也有自己的植物朋友。

在靠后的画面里,孩子们能够通过树的解剖图了解到树木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也能学习到保护树木和挽救树木的方法,对于孩子们去长大以后学习生物这门学科也很有帮助!

树的生长如同人的生长,教育正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过程,带上这本绘本,走出城市的樊笼,让孩子从电子屏幕中抬起头来,回归孩子本身的状态,成为山间自由的风,成为林中自由的树!

11/12页

《做一棵树》读后感(十二)

大自然是美好的,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孩子学会爱护环境,学会从大自然中寻找美好,是必须的。 小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不断的学习、努力和成长,才能成才,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才能独自应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那么,一颗小树苗是如何茁壮成长的那,我们又可以从中汲取那些育儿的心得体会那。 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树苗成长为大森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树木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弱小,它们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朋友,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它们也为了成长不断努力,它们也像小朋友一样,慢慢的互帮互助,茁壮长大。

01 要像小树一样,努力向上生长,健健康康,越变越好 小树苗为了争取阳光,为了快点长高,为了让小树丫们越来越繁茂,拼命的向上伸展,跟其他小树们竞争,努力变大变高变强。 小朋友也像小树一样,要精心呵护,要经受历练,要学会吃苦,要学会努力,要让自己学会越变越好,跟小伙伴们一起竞争,跟从前的自己竞争,让自己全方位的成长,在各个方面经受磨炼,成为能够撑起一片天的参天大树。 02 要像小树一样,把根扎的牢固,多汲取养分,多学习知识 小树苗每天要承受大自然的风吹日晒,为了能够快快长大,必须要把根往下延伸,把根扎牢,吸取充足的养分,吸取充足的水分,保证自己成长的需要。 同样的,小朋友的成长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充足的营养,充分的锻炼,长期的学习和知识储备,健康的体魄,强大的内心,优秀的成绩,必备的才华,那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很容易被未来遭遇的挫折中击倒,很难做到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 因此,小朋友要像一棵树一样,把根扎牢,把基础打牢,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必备的技能学好,不要过度依赖父母,要学会自立自强。

03 要像小树一样,懂得交朋友,明白友情的可贵 单个的小树苗很难独自面对大自然的风吹日晒,一场风暴,一场暴雨,都可以打倒一棵柔弱的小树苗。 因此,小树苗们要互帮互助,要懂得一起遮风避雨,要彼此成为依靠。 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哪儿有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坎坷,这时候,亲人朋友的鼓励最温暖人心,亲情友情爱情的帮助最让人感动。 本书将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拟人化,让我们透过小树变成森林的过程,看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找到新的育儿经验。

12/12页

还剩9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