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广东高考作文2016

广东高考作文2016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3 10:44:11
广东高考作文2016
时间:2024-04-23 10:44:11   小编:

广东高考作文2016是一篇关于高考作文题目和写作思路的文章,通过分析写作题目的特点和要求,提供了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文章内容简洁明了,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有助于考生顺利完成高考作文。

第一篇

201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今年广东的高考作文是漫画作文,漫画作文要仔细看图,找好立意。

(1)漫画观察顺序。拿到题目,不少同学会在观察顺序上感到迷惑,从上到下看,还是从左到右呢?仔细观察漫画,右下角有序号提示,所以应该是从上到下看。

(2)观察漫画内容,是关于考不同分数的奖励和惩罚。第一个小孩受到夸奖从100分跌落到98分,从奖励变成了惩罚,孩子从开心变成了不开心;第二个小孩从55分提升61分,从惩罚变成了奖励,孩子从不开心变成了开心。

题目要求我们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自选角度写作。也就是说内容只是引子,选择立意角度时,应该从漫画的寓意上入手。漫画内容是教育、奖惩相关,我们可以从奖惩的标准问题角度立意,比如:奖励与惩罚的标准,不只是成绩高低,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进步;考试分数上升或下降是正常的,下降了就一定要受到惩罚吗?第一个孩子虽然下降了,但是仍然是优秀的,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反面质疑教育评判标准。

第二篇

今日上午,2016年广东高考正式开考。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作出点评。李金涛指出,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可以竖着看、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以下为点评原文: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要求阅读漫画进行写作。

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该漫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退步,仍受到家长的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虽然同样受到奖赏或惩罚,但两个学生的分数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家长对学生学习分数的态度。

二、学生家长的态度,其实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三、从更抽象的角度,这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进步、退步的态度。

该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该题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第三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最大期盼,而每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各不一样。有的是顺其自然,让孩子自由发挥;有的是望子成才心切,对孩子学业严厉苛刻。

小明和小王是同桌,他们的家长对待他们的学业有不同的做法。小明成绩优异,父母都希望他能有一个好前途,,所以从小对他学业很严厉,不能有半点差错;小王成绩不是很好,虽然父母很失望,但是父母对他的学业还是一直鼓励。一次测试,小明考了满分,父母很高兴,亲了小明一口,让他下次还是拿满分;小王没考及格,父母很生气,打了小王一巴掌,让他下次考好点。等到下次考试,小明没考到满分,父母打了他一巴掌,而这次小王分数提高了一些,父母亲了他一口!

两对父母对待孩子成绩的不同做法,可以看出当代教育的不同体现。俗话说“黄金条条出好人”,这种思想也不是全对,家长过分的对孩子学业严厉,终究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孩子厌烦学习,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业多一点关心,鼓励,问候,对孩子繁重的学业之后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慰,毕竟每个家长都是从孩子阶段走来的,都有过同样的感受!这幅漫画首先指向的是家庭教育,寓意的是爱与惩罚及其功能。在我看来,两个巴掌都是不对的,而两个吻都很对。仔细分析一下,100分得到的吻是高分挣来的,是爱,但爱的内容比较单一,所以98分就要挨巴掌;55分的巴掌是错误的,家长粗暴了,但61分的吻特别温馨,爱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亲情,还有鼓励、宽容和等待。从效果看,98分挨巴掌的孩子可能从此战战兢兢,学习心态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会进入比较机械僵硬的学习状态,甚至可能创造精神也被压抑,下一次考试变成90分甚至更低都有可能。但61分得到的吻则可能成为一种动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孩子的心理会处于比较宽松自由的健康状态,未来可能有很好的发展,下一次考试分数会更高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这幅漫画虽然看起来主要是在跟家长们对话,其实也是在讨论中国的教育。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唯分数论,分数决定一切,漫画里的吻和巴掌也是分数决定论的后果。分数决定论在教育发展和人才选拔方面的消极后果已经日益显现,值得全社会反思。

第四篇

2016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解析

【作文原文】

一段旅行中,有一个行囊,里边有你用过的东西,也有你没用的东西,也有你或许能用到的东西,还有你即将用到的东西。

在人生的路上,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却没有用到,有些没准备却用到,有的马上就要用,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后。

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题目点评】

属材料作文,题目范围要求较广。行囊随身带,有里面应有尽有,但有的有用,有的没用,有的也许会用,有的也许永远不用,但却不会丢掉,直到永远。其实,事先谁也说不准那个有用,那个没用,一切皆有可能。宁可带着不用,宁可带着不用,也不能用着没有。

这个题目会有争议的,但不大。但写作角度还是有变化的。最后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

【立意分析】

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许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②适当的的减负。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负担,何况有的还是终生的负担呢。有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想办法,谁能事事提前就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新找到新的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③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用着也不得意。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仅仅把“行囊”理解为成功路上的知识储备或工具用品会显得很肤浅;边缘化的立意:扔掉多余的负担,轻装前进。因为谁又能知道那个是多余的呢?

第五篇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题目

广东卷: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六篇

喜欢顾城,喜欢顾城的诗,喜欢诗中用觉与纯真构建的自然世界,那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浪漫中的忧郁,散发着淡淡的哀愁。顾城笔下的自然,山川与草木、喷泉与河流、雪松与白桦……自然的一切,那么近,那么美,近的可以触摸脉搏、感受呼吸。

那是顾城心中的自然,而我们的自然呢?

推开窗,除了高楼还是高楼。触目所及,除了无尽的灰蒙还是灰蒙,一如那空洞的眼神。路边的小草小花不见了,因为车轮的碾压必然是不堪重负的,“春风吹又生”那只是美好的童话。天上的银河不见了,因为城市的璀璨灯火与那灰蒙的天幕早已消解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正如顾城说:“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此时的自然,没有绿色,没有蓝色,没有红色……有的,只是灰色。看似很近,因为阳光、空气、流水、土地……依然在,依然近,但是,这是我们的自然吗?我们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一望无垠的绿色土地上奔跑追逐吗?我们还可以弯下腰,用依然灵敏的鼻子去轻嗅那一抹淡淡的花香吗?甚至我们还可以自由地呼吸吗?自然,这么近,但也那么远。远在那青山白云间,远在那红花绿草间,远在那蝉噪蛙鸣中,远在那流逝的梦境中。

远去了,远去了,在不断前行的路上远去了!

曾经,李健在《向往》中深情地吟唱“当春风掠过山岗,依然能感觉寒冷,却无法阻挡对温暖的向往”,而今天的我们,春风不再掠过山岗,虽然不再寒冷,但也失去了对温暖的向往。阳光不再是我们获取温暖与希望的唯一途径,我们有电灯,我们还有各种取暖设备,更罔谈在清晨时分静待那从朝霞中透出的第一缕晨光,在暮色苍茫中依依惜别那海天一线处的最后一点微光。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对自然不再神秘,地理告诉我们阴晴雨雪只是大气的运动与反应,生物告诉我们飞鸟走兽大多属于哺乳类动物,物理告诉我们太阳只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人类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碰到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的无知孩童,我们用科学的标准把自然条分缕析,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理性,固然,理性并不是错,但是,我们却失去了那面对大千世界时的那一份最初的冲动,那一份弥足珍贵的感性。须知,科学固然需要理性,但是,感知自然的美,感性依然不能缺席,因为,人心本是敏感而柔软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对自然的了解,我们开始罔顾甚至无视自然,我们肆意的开山毁林,我们无节制的填海造田,我们希望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误解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即是万物的主宰,面对自然,我们开始侵占、践踏、破坏,结果,山林被推平、草地被铲平、江河被污染……所以,土地依然在,但花草远去了;江河依然在,但鱼虾远去了;天空依然在,但星星远去了,而飞鸟,只能在天空掠过,却永远找不到那曾经栖息的树丫。

王开岭说: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是的,我们走得太快太远,却丢失了感知自然的初心。就让我们如顾城所言: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感知自然,需要一个敏感而纯真的内心。

自然,本来就很近,远的是人心!

第七篇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少,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给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法,也无法抵抗科学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学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第八篇

你是否沉浸在电视网络上获取全球天气的便利中,却早已遗忘庭前静观云卷云舒的坦然乐趣?

你是否醉心于轻点鼠标即知万千生物的进化历程、纲目属种,却不曾细嗅蔷薇的暗香浮动?

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远地观望着自然,却未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与天地同呼吸、共起舞?

我们的心啊,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然。当自然仅仅化成屏幕上的数字幻影,它便抽离了我们的心,留下的是干涸、是机械、是缺少感知自然美的生命。若想真正徜徉于自然之中,唯有将一颗心放逐自然,让它流转于乡野田园、茂密森林、高山溪涧、渺远天际,心贴接近了自然,自然才会款款而来。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可谓精妙。人本是集山川日月之精华而成的万物灵长,有什么理由脱离自然这生命之泉的源头呢?于是,屠格涅夫潜入深邃的广阔森林,心与林中生灵的脉搏一起跳动,他所感知到的,不仅有生机勃发的四时美景,更有天人合一的舒畅——这才是真正的感知自然。其著作《猎人笔记》,不知要比当下数字化了的“自然美景”鲜活百倍,纵使所见所感难逾目力之所及又有何妨?所谓心近,自然的真谛便会随风而来,滋养你心,而自然无穷无尽的魅力,正在于此。

心之近,亦需身之到也。我们运用现代科技观天象识地理探究万物奥妙无可非议,然而这些科技越是入侵着生活,我们切身回归自然的时间与精力越少,便越难深入体会感知自然的全貌。当今时代,提倡与自然之间的心近,更是倡导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台湾学者的《田园之秋》此。脱离了自然的人,疏远了自然的人,肉体逃避了自然的人,终有一天会走入过分掠夺自然的怪圈,从而被自然的愤怒吞噬。

心近,自然来。有美景须自去看,勿将科技当成你惟一的“眼睛”。心贴近自然,自然方会用他的怀抱拥抱你、迎接你,让你受到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救赎。唯有这样,方可让目之所及,变成心之所及;自然之美,化成人心之美。

第九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漫步林间,能观草长莺飞,枝叶枯荣,可无法细说万物之性。打开电视,轻点鼠标,可知万物原理,可无法身临其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在我看来,身临其境,用心感受,即便不知万物原理,自然也并不遥远。

看来山峻岭,清流激漓,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却能用心感受山的巍峨,水的灵动;看万花红遍,绿荫环绕,即便你不懂花的种美,树的生长,你却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树的奉献;看繁星闪烁银月悬空,即便你不懂星星的距离,你却能感受黑夜的神秘与趣味。由此可见,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虽不知万物进化理论,却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灵魂。自然,近在咫尺。

身临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获得身心愉悦。古人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你贴近自然,你会收获不少意外的惊喜。当你与家人朋友出外旅游时,因为有清泉叮咚,你会收获趣味;因为有雄伟瀑布,你会叹为观止;因为有虫鱼鸟兽,你会惊喜不断。当你在自然给予你的一切中享受,当你被自然亲切纳入怀抱之时,你是否有发现,即便你不懂鸟性不懂花语,你却已经与自然如此贴近?你是否有发现,是自然带给你的喜悦与惊奇,让你觉得自然其实并不遥远?

身临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苏轼被贬黄洲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洋壮立,使他认识到人生短暂,何必难为自己?才会有他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嵇康喜爱竹林,喜爱竹林中悠闲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高秀丽,使他拥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愿与世同流合污。我认为,我们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华,能使我们的涵养进一步提升,使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圆满。而这一切,难道懂得万物表面的原理能比得上吗?

诚然,有人认为懂得物性更重要。不可否认,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我们可现清楚了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然而,这一切却只停留在表面,你未曾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亦未曾得知自然的真谛,所以这样,自然只会“越来越远”。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风的灵动,融摸水的温润,你便会窕尔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会发现,自然,就在身边。

第十篇

2017年广东高考本科二批录取结果查询入口

2017年广东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入口

点击图片进入广东高考录取结果查询系统

第十一篇

三月的微信朋友圈,到处流传着几张关于黄金风铃木的图片。图中的花簇一片金黄,一朵朵花倒挂着像一个个风铃,很是招人喜爱。可显然几张图片根本满足不了我的欲望,我一边上网查着黄金风铃木的花期,一边筹划着周末出游亲自拥抱一场盛大的花事。

科技日益进步,为人们认知自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轻点鼠标,便可查花木属性,打开电视,便可知雨雪阴晴。科技向人们传递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理念,却让奔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劳碌众生以为凭此便可尽得自然。他们以为冰冷玻璃背后的几个符号、几张图片便是自然的全部,甚至有人妄想从中可收获古人常说的能润泽心灵的自然甘霖。殊不知,这种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能让他们看到“黄花”就认为是油菜花,听到黄花梨木只会想到砍了赚一笔,见到木棉花只会捡回家煮一锅去湿汤。对自然只知皮毛,不曾深入体会,注定他们也无法获得自然的恩赐,所以他们的心灵依旧贫瘠与干涸。

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柜中失去生气的标本,它是鲜活的,立体的,有声有色、甚至有语言有情感的。而这些,必须走出去,投进自然的怀抱才能体会得到。你可以在电脑上搜索出很多关于“长江”的解释词条,却无法感受到亲临长江时的心境壮阔,也无法体会江水翻滚着诠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意义;你可以躲在石屎森林中打开电视看着一派田园风光,却无法感受到身临田园的心旷神怡,也无法收获山水煞费苦心安排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的一刻明净安谧;你可以通过手机玩着虚拟的种菜游戏,却无法感受到亲手收割庄稼的丰收喜悦,也无法真正领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谛。

感知自然,就如同做一道写景诗的鉴赏题。只知道答题术语还不够,还需要对诗歌意境正确且深入的领悟。答题术语的获得很简单,翻翻教科书就能掌握,这就像通过科技途径去认知自然。这种途径能帮助我们更好组织答案,却不能助我们拿到满分,它充其量只是“知”,并未做到“感”。必须要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才是抓住了诗歌的灵魂,这如同要真正理解自然就要对自然做一番深入的感悟。而要做到这一“感”字,必须走进自然,与自然共呼吸、同对话,让清澈的流水流进我们的血液,让芬芳的花香盈满我们的衣袖,让飘落的落叶漾开心湖的涟漪。只有把“感”与“知”结合起来,通过“感”促进“知”,通过“知”更好做到“感”,才能真正解读自然,才能使“自然”二字鲜活起来,才能使自然滋润我们心灵的同时发自内心地守护自然。这是感知自然的圆满答案,也是感知自然的最终归宿。

我感激科技让我认识了美丽的黄金风铃木。通过微信把图片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晓这份美丽。然后明年三月让我们相约去看黄金风铃木吧,徜徉在金黄的海洋中,跟随一个个“风铃”一同起舞。那时你会发现,你不是玻璃屏外的看客,而是其中曼妙的一朵。

第十二篇

2017年广东高考录取时间查询_2017广东高考录取查询时间

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获悉,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日程表已经公布。根据安排,2017年广东高考录取工作将于7月6日开始启动,8月15日各批次录取将全部结束。以下是具体录取时间安排:

日期艺术类、体育类录取工作文理类录取工作

7月6日-10日文理类提前第一批本科院校

7月7日-11日艺术类第一批本科院校

7月10-12日文理类提前第二批本科院校

7月12日文理类第一批“综合评价”及“地方专项计划”院校

7月12日-13日体育类第一批本科院校文理类第一批本科院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

7月12日-16日文理类第一批本科院校

7月16日文理类第一批本科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农村卫生定向”

7月17日-20日第一批本科院校(含艺术类统考专业、体育类专业)网上征集志愿

7月20日-21日文理类第二批本科院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

7月20日-24日艺术类、体育类第二批本科院校文理类第二批本科院校

7月24日-25日文理类第二批本科院校“农村卫生定向”、少数民族(班)、少数民族及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

7月25日-27日第二批本科院校(含艺术类统考专业、体育类专业)第一次网上征集志愿

7月28日-30日第二批本科院校(含艺术类统考专业、体育类专业)第二次网上征集志愿

7月31日-8月1日高校办理审录手续

8月1日-8月3日文理类提前第三批专科、3+证书院校

8月3日-6日艺术类、体育类第三批专科院校

8月3日-8日文理类第三批专科院校(含专科少数民族班)

8月8日-9日文理类第三批专科院校“农村卫生定向”

8月9日-11日第三批专科(含艺术类统考专业、体育类专业)院校第一次网上征集志愿

8月12日-14日第三批专科(含艺术类统考专业、体育类专业)院校第二次网上征集志愿

8月15日高校办理审录手续

注:以上为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初定录取日程,具体以省招生办公室实际日程为准。

第十三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确,大自然的景物总是灵动而又变化莫测,正如远处忽明忽暗的天空,又如近处婆娑多姿的木叶,令人琢磨不透,浮想联翩。我们每天都与大自然共处,似近而又无知其真面目,也许只缘身在此山中吧。可当每次在电视中随着镜头一览无数的盛景,更了解它的历史和知识,又觉它非远,是大自然与我们捉迷藏吗?还是我们的心本身就没有走进过它的怀抱!

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走进云台花园,偶遇晴雨交错,云卷云舒,伴着多变的天气,徜徉在自然的怀抱中,其实这里的的景致已非天成,忽然倾盆的大雨使我躲进知识花卉的海洋,我第一次知道兰花有上万品种,对称的花瓣呈现多彩的斑斓,这“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兰是中国的原产,仿佛回到2千多年前的深谷幽兰,兰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正与君子的人格相像,无怪乎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兰愿与之为伍。记得梭罗《瓦尔登湖》吗?那里的湖水树影倒影,清香四溢,读着你都能感知到这遥远“绿色的圣经”的魅力,你能都能感到与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的甜蜜和受惠。只带一把斧子就能在深林里生活多年,这是怎样的深思熟虑和对自然的敬畏,黎明傍晚、阳光雨丝,还有那清澈如许的湖水,梭罗正是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和观察,在宁静中思索着生命的本质。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志在四方的徐霞从年轻时候起,用大半生游历了半个中国,客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出生入死,最终完成一本真正的感悟自然宏伟巨作——《徐霞客游记》。他仗剑远游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一直在赐予人类灵感与启示,当我们身临其境时,境中每一种生活都是精神的更新。还记得春天在仙湖植物园中的泛舟荡漾,夏初在洪湖苑里观赏荷花的绽放,三秋漫步海陵岛碧波万顷的大角弯令人陶醉。近于自然,然后顿悟自然。正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老子才提出“道法自然”,进而悟出“无为而治”的治世思想;也正是被初春的景致召唤,诗人谢灵运靠近了自然凭窗而坐,于是有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铸就有了唐人山水田园诗的辉煌。

蓦然回首,芳草萋萋春已逝,阴阴夏木正当时。大自然的美永远追随着你的身边,即使,鸿波汹涌,荷残叶落,她从来没有走远,就在我们的身临其境中,也在我们的网络书本之间,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海棠依旧吗?那是逝去的青春年华;月明星稀呢?那是30多万公里漫漫追求。感知自然,近思远虑,自然就会与我们常伴。

第十四篇

高考咨讯:山东高考2017年迎大变革

2016年正在读高二的同学们需要注意:山东考高改革2017年就要开始实施了,对于你们来说,受影响的是志愿填报;2017年开始读高中的更要注意,3年后你们将经历首批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大改,迎来新高考时代。

今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这次改革将于2017年开始实施,2020年全面推进。改革涉及3个重要节点,分别是2017年(招生变化),2018年(高考变化)和2020年(新高考)。

【2017年】

变化1:取消批次,合并一二本录取

2017年起,山东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也就是说,自2017年起,原来的本科一批院校,和“老二本”、“老三本”将成“一家”。

以山东省高校为例,2017年本科批次录取时,“老一本”的山东大学、“老二本”的公办本科山东建筑大学和“老三本”山东英才学院,将统称为“本科批次”。这种合并对考生和家长的眼力是个极大考验,虽然都是“一家人”,但学校办学性质、办学层次还是有区别的。

变化2:综合评价招生高校或增加

2016年,包括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在内的9所山东高校率先实行综合评价招生,高校录取考生不再“唯高考成绩论”,而是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综合素质评价+面试),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学生的一种多元评价招生录取方式。没有意外的话,2017年参加的高校还会增加,也会给考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变化3:取消少数民族加分项目

2017年,取消“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项目。

如此,加分项目还剩“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2018年的高考】

语文、数学启用全国卷

2016年山东4个高考科目中,外语和综合两个科目使用的是全国卷,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仍然由山东省自主命题。到2018年,山东高考语文和数学科目也要使用全国卷,全部科目都回归“国家队”。虽然目前语文和数学使用哪套全国卷还没有定,但不少一线老师猜测,可能与外语一样,也使用新课标Ⅰ卷。

“语文科目山东卷和全国卷写作都是60分,近几年都考的材料作文。现代文阅读分值全国卷为25分,比山东卷现代文阅读多7分。”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李满说,全国卷更看重阅读,字音、字形和近义词辨析等题目近几年没有涉及,意味着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内容少。

数学方面,省实验中学高一备课组组长王金勇表示,全国卷更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题目的灵活性大。从内容上来看,全国课标卷对最后一道选做题增加了选修系列4的一些内容。

【2020年的高考】

变化1:考试模式为“3+3”

自2020年开始,考生夏季高考成绩由统一高考成绩和等级考试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这便是“3+3”中的第一个3的含义;

后一个“3”则指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科目组成。此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招录取依据。

变化2:先选专业,后选学校

“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意味着考生报考先选专业,后选学校。这种报考模式,可以解决目前平行志愿中退档和被调剂这两种考生最不希望发生的情况。

先选专业,后选学校,即一个学校只能报考一个专业。过去一个学校多个专业的模式是,比如你选择了山东大学,专业允许报3个(通常都是6个,写3个是为了简要说明),你选择了数学、物理和化学,同时服从专业调剂。这里存在两个风险:一个是档案进入了山东大学可能会被退档,另外一个是报考的3个专业可能都没有录取你,你被调剂到别的专业。以上两个结果都不是你所希望的。

新的报考方式,允许你报3个院校志愿(院校可以是同一个,也可以不同),你选择山东大学+数学,山大+物理,山大+化学。注意,这里没有服从专业调剂。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档案投到了山东大学,你就一定会被录取到三个之一。

面对高考改革大势,烟台高中也及时跟进。近日,全国600余名校长在烟台二中参加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发展研讨会,结合学校实际,就新高考背景下课程体系构建、学生课程教学规划指导及选课走班等进行了学习体会交流。烟台二中校长蔡润圃作了题为《对新高考改革的几点认识和思考》的汇报,表示结合高考改革,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学生走班思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