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一)
张爱玲,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在高中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给我们拓展民国时期的佳人才子,然后告诉我们:民国是一个风流的时期,更是一个多情的时期。上大学后,身边也有朋友会偶尔提到张爱玲这个名字,也终于在这一次,真正看到了这位奇女子的庐山真面目。
她是清朝没落家世显赫的官家小姐,在那个时代,她的父母被喻为佳偶天成,金童玉女,可是动荡的时局,她的父母并没有为自己的子女撑起一片天空,反而各自为营,最终一个完美的家庭分崩离析,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又会有多么美好的童年呢?或许,正是因为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所以怀有一个赤子之心的她更显得可贵。父亲懦弱,对她拳脚相加,小小年纪便会看人脸色。母亲的苛刻,母亲的怒其不争,让年幼的张爱玲如同惊弓之鸟,变得自卑、怯懦、敏感。
后来,她选择了逃离,离开了那个寒冷阴森的家,来到了大学。在这里,她开始有了正常的生活,交朋友,学习,逛街,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吧。但是,她的幸福生活,在遇到了他之后,变得更加坎坷不平。爱人的背叛在她这颗支离破碎的心上再次给了狠狠的一刀。
她的才华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人们也许更愿意讨论她的爱情故事,而正是因为她的爱情,所以才不会被人遗忘。她的爱情之路,充满了坎坷与心酸。或许是因为自己本身就对爱情和温暖充满了期望,所以才会那么容易受伤吧。她敏感而又要强,所以在爱情里,她可以为了爱低到尘埃,可是,当一个人的自尊被人践踏,她便会毫不犹豫的离开,爱情,本就是这样,眼里容不得沙子。她也曾在某个深夜里盼着他回头吧,可是她似乎忘了,越是低到尘埃里的人,便会被人所轻视。只有活出了自己,才会被人仰望。她遇到了后来的她,平淡的生活也许才是她所期望的。后来的她,创作的作品也许不如从前,但是在那一刻。她的内心应该如同在外求学的日子一般,美好而又丰富吧。
这样的人生,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面对啊?一个坚强而又自尊的女子,在一个动荡的时局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她可以为了爱而低落尘埃,但也可为了自己仅存的自尊而毅然离去,所以她与当时的女子是不同的。心疼这样的女子,更羡慕她的才华。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二)
初闻张爱玲是在高中的作文中“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当时就在想可以写出这样句子的女子她的爱情一定如诗一般的美。在大学时候重新了解了张爱玲,原来这样的女子她的爱情并不是如诗一般,原来她的一生都如此传奇。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过什么,看过什么了,遇到了这本翟晓斐写的《张爱玲传》实数意外,哪怕之前已经了解过张爱玲了,还是不知不觉的沉醉在作者营造的世界里。作者的文字很美在描述爱玲父母的婚姻时他说“他们终于像蒲公英的种子与枝干一样,在风中不可逆转地分开了,不再复合。”将走到末路的感情比作蒲公英的种子与枝干,多么形象多么美好,你我本一体,然而还是走到不可逆转的分离。作者不是一味的描述张爱玲的一生,在当中穿插着张爱玲的话语与作品语句,结合着自己理解的独到之处。 张爱玲不同寻常的身世,落魄的贵族,出人意料的文学素养,坎坷不平的情路,这些我们都耳熟能详。她见识过人生繁华,也品味过生活颓唐,尽管如此,我还会深深的沉迷在这本书中。 作者文笔流畅,整本书的内容构造行云流水,全书分为七章,每一章节都是张爱玲人生阶段重要的转折点,作者从爱玲的出生娓娓道来,她有贵族的祖母,李鸿章先生是她太爷爷,出生在如此家庭本应幸福美满,然而时代变迁贵族没落,张爱玲的父母也分分合合,或许这也预示着她感情的不得圆满吧。她可以为胡兰成写出“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样恋爱小女人的语句,也能道出“我只是萎谢了”这样失落的话语,这段倾城之恋或许倾尽了这个女人的毕生感情。哪怕之后她与赖雅结婚,都不能取代当初对胡兰成的爱恋,这段恋情还是无疾而终。对于赖雅,我不想否认他们之间的感情,但我还是觉得他们互惠互利的成分居多,并没有如此纯粹的爱恋。 张爱玲的传奇之处在于她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文都堪称经典值得回味。像是《倾城之恋》、《小团圆》、《封锁》、《对照记》等等,她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场景,一个个角色,每个角色都像我们自己的写照一样,这个传奇的女人有着不平凡的一生,想要读懂她的文章,读懂她的人,请先走进她的人生,走进她的过往,走进她的爱情,用你的灵魂去倾听她灵魂的吟唱。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三)
张爱玲是谁,那个写尽一生繁华的痴情女子。
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
女人,恋爱的时候,就像,与世隔绝般,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留点空间给自己,留点空间给对方,留点美好给距离,自由可贵,但是,每天数以万计的人,在用自由换取爱情。
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
是的,这些都是张爱玲说的,那个一生只为爱情的女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她的一生写过很多故事,一袭华丽的衣袍下,有不安的人生。或许我们都是在文字中认识的她,她的冷与热,她的俗与雅,她一生为爱痴狂,一生为情所伤,那样的一个人,我们会做出怎样的评价,又该做出怎样的评价。
张爱玲的文字过于悲伤,是她千疮百孔爱情的写照,年少时特别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她的伤与痛,都在感同身受,爱情是什么,张爱玲也总是这样问自己,在爱与被爱,伤与被伤中给予我们答案,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中的主角,一段段情感经历好过一生形单影只。
年少时很多人都会读起张爱玲,喜欢她才华横溢的讲故事,喜欢她悲春伤秋的人生,喜欢她为爱奋不顾身的勇气,喜欢这样的一个人,教会我们爱情。经年之后,我们已经长大,再读张爱玲,或许看的不只是她的文字,她的故事,还有她本人的一生。
张爱玲的文字总是让你落泪,字里行间是悲伤。比如,一九日七年六月张爱玲去温州探望逃亡中的胡兰成,回上海后给胡兰成信上写着:"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每每读到此处,心里便是跟着作者一起疼。
关于张爱玲,很多人写过,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特殊的女子,或许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传奇,而每一个人对她的认知却并不相同,繁华落尽,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许看过这本书,会让你对张爱玲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这是我最早看过的张爱玲的文字,很久很久以前啦,可能是第一眼就爱上了的文字,那个时候看了她的好多书,喜欢,喜欢,非常喜欢,以至于现在的我也会去翻看以前的图书。这样的女子是让人怜惜的。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四)
张爱玲是谁,那个写尽一生繁华的痴情女子。
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
女人,恋爱的时候,就像,与世隔绝般,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留点空间给自己,留点空间给对方,留点美好给距离,自由可贵,但是,每天数以万计的人,在用自由换取爱情。
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
是的,这些都是张爱玲说的,那个一生只为爱情的女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她的一生写过很多故事,一袭华丽的衣袍下,有不安的人生。或许我们都是在文字中认识的她,她的冷与热,她的俗与雅,她一生为爱痴狂,一生为情所伤,那样的一个人,我们会做出怎样的评价,又该做出怎样的评价。
张爱玲的文字过于悲伤,是她千疮百孔爱情的写照,年少时特别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她的伤与痛,都在感同身受,爱情是什么,张爱玲也总是这样问自己,在爱与被爱,伤与被伤中给予我们答案,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中的主角,一段段情感经历好过一生形单影只。
年少时很多人都会读起张爱玲,喜欢她才华横溢的讲故事,喜欢她悲春伤秋的人生,喜欢她为爱奋不顾身的勇气,喜欢这样的一个人,教会我们爱情。经年之后,我们已经长大,再读张爱玲,或许看的不只是她的文字,她的故事,还有她本人的一生。
张爱玲的文字总是让你落泪,字里行间是悲伤。比如,一九日七年六月张爱玲去温州探望逃亡中的胡兰成,回上海后给胡兰成信上写着:"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每每读到此处,心里便是跟着作者一起疼。
关于张爱玲,很多人写过,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特殊的女子,或许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传奇,而每一个人对她的认知却并不相同,繁华落尽,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许看过这本书,会让你对张爱玲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这是我最早看过的张爱玲的文字,很久很久以前啦,可能是第一眼就爱上了的文字,那个时候看了她的好多书,喜欢,喜欢,非常喜欢,以至于现在的我也会去翻看以前的图书。这样的女子是让人怜惜的。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五)
当我在冥冥中遇见一个人的文字时,我就知道我再也跑不掉了。这个是就是张爱玲。 读了翟晓斐的《张爱玲传》。看见张爱玲在享受世人瞩目的荣耀的同时也承受着口诛笔伐的孤身债之时,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她从众人之巅跌落凡间尘世,从繁华到颓唐,从精彩到落寞,尽管如此,她始终如一朵孤傲的海上花,傲然于世。她的一生不完美,却足够完整。如她所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细细回味和品尝这一切,方知对这些文字的是爱在心里的。当遇见张爱玲时,仿佛我只是千万众生中的一位行者,她便如一尊佛,令我向往,却从不敢直视。只是暗自里偷窥着她的文字,试图去读懂她的孤独与那绝世的才华。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她曾在《花凋》中写过这句话。她在写这句话时该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是否是想起了童年母亲的离去,父亲的冷漠而落的泪水,还是看清了世态的炎凉而决心面对生活的态度呢,我终究不得而知。 她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原来你也在这里吗?”她说这句话时二十出头,却让后世历经过爱情的人,流连忘返。 后来爱情来到了她的身边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句话是在说她遇见了胡兰成,她低到了尘埃里,可是因为心里爱他,张爱玲心中也是欢喜的,遇见了爱情的张爱玲,是勇敢的。可是她的爱却给了一个不懂感动的人。经过一年多的思考,张爱玲终究还是决定离开这个人。可内心却还是痛的。她说女人是可以被感动的,而男人是不懂感动的。男人对女人的爱,是玩物,不能轻易,不能和气。女人对男人的爱,是一次花期,有的花只开一次,轰轰烈烈。可是到了最后,在经历了难么多之后,我想她想说的或许只有: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被爱情抛弃的她,只能漂泊他乡,身处异国的她,又是何等的落寞与孤单。不过在生活的打压她是不屈的,她的文采并未因此而被泯灭。 她的死亡悄无声息,繁华一生,却孤独老去。死后的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一个时代的传奇,就这样在岁月的流淌中溘然长逝。 观其一生,痛苦总是如影随行的。命运对她总是苛刻严格的。可无论怎样的打磨也没法掩盖上天赐予她的绝世才华。她的出现影响了文学的一代人。她的独特犀利的文字,再无人可替代。 没人知道她想过怎样的一生,因为我们都不是她。只是看到她曾在《迟暮》中写道朝生暮死的蝴蝶让她羡慕。蝴蝶在短暂的一春里尽情地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六)
20世纪40年代,从繁华的乱世里走出来这样一位女子:她不够漂亮,没有倾城之貌,甚至外表还透漏着孩子的稚嫩与天真。可是,当你读她写的散文、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股凝练老成,让人完全想象不到这是那样一个人写出来的,而她就是以另一种姿态让世人为之着迷!
她,就是张爱玲,一个生于前清遗少繁华的大家族里,一个人生才刚开始,就不得不迈着幼稚的步伐,开始自己人生的传奇女子!
童年时期的她是幸福的,因为有母亲的疼爱,父亲的呵护;也是不幸的,尚未成年的她,就遭遇了母亲的离去,父亲的堕落。这些在年幼的张爱玲心里留下的阴影足足影响了她一生。对于母亲来讲,张爱玲是她未完成的梦,对于张爱玲来讲,母亲就是她仰望的偶像,心里的避风港。可是这些,在母亲决意离开的那一刻,大厦轰然倒塌,只留给她一地的废墟,触目惊心,所以张爱玲到底是恨母亲的。在她的心里,这是一辈子的痛。她曾那么地崇拜她、艳羡她,以母亲为自己的榜样。如今,她的离去让她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慰藉,内心的苦楚和痛又无处诉说,所以,才导致她至死也不愿去看她。
为了逃离那个已算不上家的地方,她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在一个午夜逃离了那里。离开了家的束缚,独立的张爱玲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在港大学习的那几年,是她重获新生的时期,她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文学的创造中,开始逛街、交朋友,虽然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但那时的她是有能力解决的。虽然还是敏感、自尊心强,却少了些许当年的针锋相对,那几年的港大生活,她是快乐的。
因为战乱重回上海的她,机缘巧合认识了胡兰成。从此,她跌宕起伏的人生更加的坎坷。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等你,现在没出现,以后也一定会出现。所以,当她遇到他时,她知道,他就是那个她一直在等的人。所以,她在他面前可以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并在尘埃里开出了花。残酷的是,她倾尽全力去爱护的那个人,最终还是背叛了她,他的多情,让她不得不转身,任凭心在背后碎了一地......
人总是这样,在经历了痛彻心扉的一段岁月后,方能有所顿悟。以至于后来的“美利坚的故事”,她表现的更细腻感性了许多。
就像张爱玲自己说的那样“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顶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活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
她对于生活的感悟,远比其他人要强的多,这种敏感又好强的性格让她在遇到困难时并没有妥协,反而愈发的有信心,在之后的人生里显得更加珍贵难得!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七)
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曾有一位传奇的女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当时文坛上最夺目的新星。虽然这颗耀眼的新星,在复杂而多变的乱世如流星般一闪即逝,然而就是那瞬间的璀璨,依然在现代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女子无需踏入世间纷争,那个时代便会主动与她相关。她或许没有倾城之貌,却足以用一种姿态令世人为之着迷。胡兰成曾说,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她的代表作《传奇》《流言》被人们称为“奇迹”。喜欢的人将其与《红楼梦》、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相提并论;不喜欢的人,则因她的一段情感经历而漠然视之,但仍旧不得不承认,她的天赋和才情却是无法仿造的“奇迹”。而当她孤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如隐士般离开这个世界后,人们缅怀那是一个“王朝”的谢幕……
那个传奇女性的名字就是,张爱玲。
这个名字当初不过是她的母亲为给她报名入学而仓促间起的,却成为她的才情符号,伴随着她绮丽而精致的文笔,历久弥新。
张爱玲,似一个华贵迤逦的民国梦境。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就是这个被当时文坛称为“奇迹”的女作家,身后还有着非同一般的身世背景: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纶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自官宦家庭的贵族小姐,却擅长讲述平民甚至小市民的喜怒哀乐,将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有人曾这样说过,“张爱玲和她笔下的作品恰好站在世界的两端:她自己是挥而不去的寂寥与悲凉,而她的笔下则是凡俗世界的喧哗和琐碎。”
生命辗转,她见识了繁华,也在繁华逝去后的颓唐中独自抚摸孤寂的灵魂;她虽是傲然于世的海上花,却在遇见爱情时,“低到了尘埃里”,卑微地流淌着心底的情感;她享受过世人瞩目的荣耀,也承受着口诛笔伐的孤身债……
她的一生似乎都在被时代和生活推着前行。若当初没有战乱,若当初没有去美国,若晚年落叶归根……她所经历的,都是这些无从选择的题目。
世人在张爱玲的身上给予了太多渲染,津津乐道着她是一个天才女子的“传奇”,而却很少走进她的内心,去感受和探寻她作为一个平凡的女人,所经历和挣扎过的希望和黑暗。
读不透的张爱玲,如同一团谜,一片雾,一段发生于现代中国的人间“传奇”。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上面或真或假地诠释着自己的角色。而张爱玲却让自己多承担了一个角色,她用自己的视角和经历,用手中的笔,向我们一幕幕展示着某一场或者正在进行的某个角色,让我们为之或悲或喜的同时,惊觉其中也有自己的影子。
正如有人说过,读张爱玲,需用灵魂去读灵魂。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张爱玲吧,一起回望她的生命之旅,聆听她的灵魂独唱。而当我们走进张爱玲的人生传奇中时,相信一定能够触及她最真实的生命状态,听到她内心的灵魂之音……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八)
初识张爱玲是那一年,电视里正上演着《半生缘》,顾曼桢和沈世钧,本是一对璧人,真心相爱,互许终生,一段美好的姻缘即将展开,一个却被姐姐设计,姐夫强暴生下了孩子,一个被母亲欺骗至爱已嫁人心灰意冷娶了不爱的石翠芝。许叔惠和石翠芝,一个能言善道、幽默风趣,一个大方得体、温柔善良,他们的相遇本是命中注定,却因她母亲的门第之见,一个嫁给了不爱的沈世钧,一个远走他乡。十八年之后再次相见,恍如隔世。当时就在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够写出这般令人唏嘘短叹嗯作品,赚足了我的眼泪,张爱玲,这三个字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带着好奇,我翻开了一本书,这本书带领我走进了她的世界《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许是女人更了解女人,许是她也曾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作者翟晓菲的笔下,一个鲜活的张爱玲跃然于纸上,在她生动的文字下,是一个孤独的灵魂,是一个在独自舔舐伤口的女子。 她的祖母是鼎鼎大名的李鸿章的长女,大家闺秀、娴静典雅,祖父是晚清少有的清流人物,满腹经纶、才思敏捷,夫妻二人是佳偶天成、举案齐眉。按理说再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下,孩子们也该受到良好的影响,实则不然。她的父亲固执己见、保守刻板,她的母亲开放民主、追求自由,东西方文化的首次碰撞在张爱玲的世界引起咯轩然大波。面对乱世父亲躲在书房里诵读诗书、躺在卧房里吞云吐雾,母亲毅然出走国外、感受自由的气息。留守儿童张爱玲和张子静两姐弟开始了孤苦无依的生活。 母亲要将她教导成淑女,学习“煮饭、用肥皂粉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赋,千万别说笑话”。母女二人五六年不曾接触,再次相见不是拥抱而泣,失而复得之后的珍惜,却以“惊人的蠢笨”收场。母亲的苛刻,母亲的怒其不争,让年幼的张爱玲如同惊弓之鸟,变得自卑、怯懦、敏感。 父母离婚后,她的后母带着大批嫁妆嫁进了老宅里,这是李鸿章赠予爱女的房子。夫妻两人每天沉迷于“阿芙蓉”,吞云吐雾,醉生梦死。张爱玲的生活进入了另一个黑暗世界。她穿着后母不愿意穿的衣服,姐弟两个更是在后母的嘲笑、奚落、尖酸刻薄、倒弄是非下讨着生活。没有人关心他们是否穿得暖,吃得饱,开不开心,都在忙着讨好新夫人,连他们的父亲也不例外。后母的所作所为让张爱玲更加厌恶这个世界,对周遭的一切充满了不满与愤怒,她生气于自己的无能。后母的一巴掌打在她的脸上,父亲的拳头打在她的身上,这个破碎不堪的家庭到底带给了她什么?她想逃,逃离这个魔窟,可是又能去哪里? 张爱玲这一生的悲剧自父母开始,仿佛在苦水中不断地浸泡,连甜的滋味是什么都不知道。试问,品尝过人情冷暖,遭受过亲人的抛弃,被一而再、再而三背叛的她如何生活?所幸,她将一切情绪宣泄在文学上,诉诸于纸笔间,《半生缘》、《倾城之恋》、《色戒》等作品轩然问世。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如浮萍在水中漂浮,却引起了层层的涟漪。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九)
对于张爱玲我是熟悉而又陌生的。
只听闻过她的爱情,她的经典作品《传奇》 《流言》 《倾城之恋》 《金锁记》 《红玫瑰和白玫瑰》 《小团圆》等等,但我从未拜读过她的作品对她了解甚少。但张爱玲很多经典语录我却听过不少因身边有一两位喜欢她的书友经常跟我分享一些张爱玲经典语录如:
“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笑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主,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等等一系列经典语录。最近有一位超爱张爱玲的书友向我强烈推荐她的作品,对此我对这位传奇女作家充满好奇,想去了解是一位怎么样的女子让人如此喜爱!想拜读她所写的作品。
我一直觉得如果想要读懂一位作者的作品,首先要对其背景有最基本的了解才能懂得其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因此向书友借阅这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对张爱玲进行最基本的了解!
张爱玲诞生于1920年9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一户渐渐衰落的封建大家族里。原名“张煐”后因母亲黄素琼觉得“张煐”这名字嗡嗡不响亮,便给其改为“爱玲”。
个人觉得张爱玲的童年时期可以用“曲折离奇”来形容。美好的孩童时光在父母宣布离异的那一刻破碎,母亲的离去,父亲的再婚,后母的尖酸刻薄,让张爱玲体验到这世间亲情竟能如此冷漠无情。
幸而长大后的张爱玲也曾遇见过幸福,与胡兰成最初的相知让她明白这世间也会有懂得自己之人,因此为这一段婚姻付出自己的真诚单纯。然命运总爱与张爱玲开玩笑!胡兰成的风流无情让张爱玲偏体鳞伤。从相知相爱到最后的由爱生恨,这其中的辛酸应了这句“我本真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真心错付,时光不再,唯留一声叹息。
赖雅的出现温暖张爱玲苦涩的人生,两人年龄虽相差甚远,但这也不能阻止他们相爱。虽不能一起到白头,但曾拥有过也已足够。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公寓内去世,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七十四岁。
读完这本传记,对张爱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明白为何书友会如此喜爱这位女作家了。
笑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十)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21世纪40年代,滚滚红尘,纷纷扰扰,始终有这么一个人,孤傲如一朵海上花,却又用自己的笔书写世态炎凉。张爱玲,冷漠又温情的奇女子,一如她曲折坎坷的一生,在翟晓斐所著《张爱玲传》中得以徐徐展开。
“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张爱玲传》以时间为线索,细细叙述、剖析张爱玲的幼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人生历程,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层层揭开“民国临水照花人”的神秘面纱。第一章《最初的记忆》记叙了张爱玲悲苦的童年:没落的贵族家庭下潜藏着深深的矛盾和危机,张爱玲在父母离婚、父亲再娶、后母施压的恶劣环境下艰难生存。被禁锢在房间中的岁月,缺少家庭的温暖,孤独在幼小的她心中扎下了根。作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不仅对张爱玲的心理活动有入木三分的刻画,更是以她周围形形色色、息息相关的人物来衬托她的处境。在成功逃出父亲家后,母亲也没有给她想要的爱,她开始独自为自己的未来打拼。父母的一系列 行为给张爱玲的性格造成了很大影响,她不善交往,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第二章《沪港纪事》着重讲述了张爱玲奔赴大学、声名鹊起的辉煌年代。“啊,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来到香港中文大学的张爱玲,充分抓住了这块肥沃的土壤,尽情施展满腹才华,成为了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繁华的大幕为她拉开,她的文思也如流水般涓涓涌流。她的视野已不仅仅停留在上海,而是放眼人间,观察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上演着的一幕幕或悲或喜的剧情,将它们纷纷注入她的笔下。她的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或多或少带着现实的影子,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她的思想又是深刻的,从不停留于表面,而是在字里行间渗透进自己的点点思考。作者在记叙中插入张爱玲的文章片段,使读者能直接在传主的文字里品味她的心境,消除了读者与传主之间的隔阂。
“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第三章《倾城之恋》来到了胡兰成与张爱玲相遇相恋的时期。孤傲的张爱玲,在外人看来特立独行、不屑一顾,实际上她的心灵是孤寂的,她一直在寻找、等待一个相契合的灵魂伴侣。胡兰成就是这样偶然地闯入了她的生活,打破了她的心门。父爱地缺失使爱玲对这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子有着天然的好感,文学上的相通,更是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她并不会轻易爱上一个人,但一旦爱上了,便无法自拔、难以割舍。原本高高在上、俯瞰人世的她,为了胡兰成,低到了尘埃里。他们有过美好的时光,谁想竟是一场梦。在这段感情中所受的伤害,全都被张爱玲埋在心底,倾注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她的小说结局绝大部分是爱情悲剧,女主角仿佛就是张爱玲的化身。她又要一个人踏上孤独的旅程。第四章《华丽重生》叙写张爱玲在走出爱情伤痛后的又一个人生巅峰。“有一天都会面目全非,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但那时的她已经历过太多,早已看淡了尘世的浮华,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文字才是她忠实的追随者,陪她看尽人间风景。
“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中年的张爱玲,远涉重洋,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创作也陷于停滞,为了生计迫不得已做起了改编工作。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她步履维艰的翻译和改编过程,让作者看到了张爱玲坚韧和勇敢的一面。即便生活状况的落差如此之大,她依然没有放弃她的笔,仍在文字上付出了大量心血。她将自己封闭,埋首《红楼梦》,潜心研究数十载。谁曾想到过在那间破旧阴暗的小屋中诞生过如此多的考证文章呢?一个作家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无论在潮头,还是低谷,都专注于写作,为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她遗世独立,却始终用慧眼注视着这个世界;她阅尽沧桑,却没能摆脱命运的纠缠。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十一)
张爱玲,这个名字虽谈不上如雷贯耳、家喻户晓,但在稍有文学常识的人群中,也算得上知晓率很高的名字之一了。
在张爱玲最风靡校园的时候,我也跟风看了她的不少作品,《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色,戒》、《小团圆》,大部分都是慕“出名要趁早”的海上才女之名才看的。断断续续七七八八间,故事情节多半都忘记了,那些繁复华丽不厌其烦的细节描写却依旧印象深刻,张派特有的风格展露无遗。
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只有《小团圆》和《色,戒》我是反复看了两遍的,一是佶屈聱牙的张氏表达委实看着不太顺畅,二是想要从字里行间辨识她和胡兰成那段情事的蛛丝马迹来龙去脉,现在想想确实显得躁急和肤浅了。
直到最近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新版的《张爱玲传》,才又开始慢慢将印象里主观臆断的张爱玲和这本传记里相对更为立体化的张爱玲两相映照,一点一点修正着我原本的许多偏见。
这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文学人物传记,从张爱玲显赫的家世说起,父亲母亲旧式婚姻的悲剧,家庭的不幸,继母的苛待,到母亲追求自由新派远渡重洋去接受欧风美雨的洗礼,这种种交织造就了她敏感内敛不善言辞的性格,也才有了后期文学作品中可堪寻到踪迹的人物原型。
不例外的,翟晓斐的这本《张爱玲传》也以不小的篇幅写就了她年少时在上海滩声名鹊起,以及和胡兰成相识相交最终许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婚约却难逃劳燕分飞结局的整个过程。这一段感情,只能说张爱玲遇人不淑,一片真心错付,对她当时和之后的创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名人,尤其是名女人的感情经历总是为人津津乐道。在这本传记里也提到了张爱玲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段感情,分别是和胡兰成、电影导演桑弧以及美国人赖雅。历尽情海劫波之后的张爱玲,以其对人性的体察入微,恐怕很难再相信一见倾心的爱情,而最终选择了和赖雅的一段忘年之恋平静结束一生。
张爱玲的一生都在颠沛流离,甚至在和赖雅结婚后都居无定所。于张爱玲来说,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大概就是在香港大学求学的那三年。尽管经济拮据生活困窘,可她的精神是自由的,人生是有追求的,未来是可期待的,何况还结交了一生的好友炎樱。即便在那个年代,也大可以感叹一声“生活如此,夫复何求”了吧?
可惜,天总不遂人愿,战乱中断了张爱玲在港大的求学路。她因此返沪,进而和父亲决裂,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之后又结识胡兰成,进入命途多舛的时期,得失之间,谁又能说不是人生的机缘巧合呢?
这本《张爱玲传》还有一个引标题“繁华落尽 冷眼尘埃”,是的,张爱玲曾经在上海滩声名鹊起红极一时,也曾因胡兰成的牵连备受冷落遭人嘲讽,终致远走美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寥落低谷。她是见到喜欢的人会低到尘埃里开放的花,也是写出佳作受人追捧站在高处睥睨天下的王。功成名就见过,墙倒人推历过,千帆过尽,她也不过始终是那个胡兰成所谓的“民国临水照花人”。
在动荡的时代,才会生长出传奇。所以,张爱玲光芒最盛的时候留给了战时的香港、孤岛时的上海,后期出走海外反倒显得平淡了起来,除了写过一些应景的文章,再无大的建树。不过一生中写过《倾城之恋》,写过《半生缘》,就已经足够了。毕竟,从乱世中走出的女子,并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一本《张爱玲传》用了相对温婉的笔调,描摹了张爱玲从天才初生、传奇走红到情海受挫、远走海外、平静终老一生的经历。不过多渲染,也自难掩对张爱玲的喜爱、怜惜和感佩之情。就像一个老朋友,娓娓讲述另一个老友的故事,在宁静淡然中,述说向往与怀念,具有很高的可读性,有些描写甚至称得上引人入胜。
其实对张爱玲本人,我向来都不是很喜欢,或许是因为她这个人太过冷清孤傲,而我又生性太过明媚浓烈的缘故。她的作品,我却多数都是认可的,尤其是那些一直流传至今的传奇。不过,现在我倒又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个人也许不那么可亲,也许曾走过不少弯路,甚至晚境凄凉,但终究刻录了一个时代,以她的不通世事,留下了这么多洞察人心的文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是一篇常读常新的故事,无论从哪个篇章进入,都会有亮眼的发现。解读张爱玲,本身就是一段收获丰满的旅程,将旧时万般风情满满收入囊中。
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读后感(十二)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
人生百态,喜怒无常。我不曾读过张爱玲的书,却多次听别人提起。每每听起微信好友和我说张爱玲的时候我总能被他吸引住,我第一次认识张爱玲便是从他的口中,第二次便是这本关于张爱玲一生的书,我想第三次会是在《倾城绝恋》之中认识张爱玲这个人和她所写的文字。
《倾城绝恋》之中有一句我特别喜欢的句子:我们一直都在谈恋爱,哪有时间恋爱。 虽然不是张爱玲的经典之句,但却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也因为这话, 我开始寻找关于张爱玲的书,首选我选择的就是这本《繁华落尽,冷眼尘埃:张爱玲传》。
这本书的名字就如同张爱玲本人,繁华一生却孤独的老去。
她身出名门,却历经沧桑。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却不料家道中落。童年时期的张爱玲是幸福的,母亲黄素琼(字逸梵) 也对她极好,但这种幸福似乎没有维持很久。父母最终还是离婚,黄素琼与她小姑一起去了国外学习,而张爱玲与她的弟弟跟着他的父亲生活,过着被继母陷害的日子。不曾想过世间竟有这样的父亲,不分对错便打人,而且那人还是他的子女,还打得那样凶。
张爱玲在书中描绘道:“我的头偏向这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都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着我的头发一阵猛踢。”这哪是一个父亲之所为?随后张爱玲被父亲张廷重关进了黑屋将近半年,生病都不给看病。
后来,她逃离了她父亲,转而去投靠她的母亲,而在她投靠她母亲的时候,她母亲说:“你仔细想一想,跟父亲,自然是有钱,不愁吃穿,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你要吃得了这个苦且没有反悔的。”确实如此,她母亲从娘家分得的遗产多数是珠宝与古董,经过这些年的欧洲之行早就所剩不多,而她姑姑股市遇到熊市也亏了很多,不得不变卖很多物品来换钱用。心细如张爱玲,她知道她此刻的生活是没有办法与父亲的生活相比的。
长大后的张爱玲遇到了此生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她的丈夫赖雅,前夫胡兰成。
对于爱情,张爱玲说:“见了他,她便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陷入热恋中人男男女女确如这般所言。
我还喜欢《半生缘》中,张爱玲说的:“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在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那么一个人。”
是的,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为你而来,而你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好,才能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
我相信我也是如此,所以我不急。我把自己变得更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你。
晚安!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