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考怎样作文

中考怎样作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9 12:44:27
中考怎样作文
时间:2024-07-19 12:44:27   小编:

中考作文是考生在语文考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注意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要遵守写作规范,注意段落结构,内容要有重点,语言要简洁明了。同时,要注意细节和逻辑性,表达清晰,思路连贯。良好的作文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成绩,也能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考怎样作文篇1

寒窗苦读三年之久尽在中考一搏。有句“另类古语”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历其千辛,习其百卷,搏其一考。”可我还想加一句:“极其无奈。”

三年考卷应过万,三年辛苦该过千。可心底里总不十分踏实。初三的学生,时间如金,可能有夸张,不过也实情。

明天就是挤独木桥的日子,我在“题海”中忙碌着,蓦然发现:“忙”也可分三六九等。忙的时候叫踏实,很忙的时候叫充实;忙得脚跟打后脑勺的时候那叫无所适从,真忙到气都不能喘时,反倒不气急败坏。心里骂着万恶的应试教育时,嚷嚷

着:“孙子才考重点中学呢!”可偏偏还得干孙子才做的事。

老爸进来了,手里拿着几支派克:“小子,换换你的装备吧!”我默默地接过笔,感觉好像接过救生艇的桨。老爸拍了拍我的肩,无声地笑了笑,当我以为老爸的“临考动员”已“千呼万唤始出来”,不料竟“犹抱琵琶半遮面”。“好好考吧!”相对无言,心里觉得比长篇大论还要令人心情沉重。

老妈也“粉墨登场”,端着碗小米粥,叫我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一边心疼地摸着我的手:“手都生老茧了。”老妈拍了拍我的头,便走出了房间。

敲9点,表哥夜自修归来,发现我仍在奋笔疾书,便先放下手头的活儿,等我先完成。当我停下来准备漱洗时,他脱下那只Nike的新款手表,扔给我:“拿着,注意把握好答卷的时间!”我无语,默默地道了句:“Thankyou!”拿着碗,握着笔,摆弄着手表,发觉自己竟已落泪了,还有什么比得上在考前得到父母兄长的关爱更令人感动的呢?我遥望着星空,想想明天就是中考,三年的艰辛在这一考,成王败寇就看明天,我相信只要老爸老妈老哥的心与我同在的话,明天的挑战我就一定能赢!

后记

粗硬的派克正在舞动,已被小米粥填饱的肚子正在供给能量,Nike在忠实大地记录时间……

中考怎样作文篇2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二、范例

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老师点评

《妈妈的手》作者写妈妈的勤劳品质,不是像许多同学那样,就“勤劳”写“勤劳”,而是选择一个侧面,从“手”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妈妈勤劳的特点:吃的,是妈妈这双手做好;穿的,是妈妈这双手缝成;温暖,是妈妈这双手送来;懒惰,是妈妈这双手驱走……,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妈妈的手”这个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因而文章中“我”对妈妈无限敬爱之情就表现得非常充分。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张瑾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我想: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陈老师说:“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总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便问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

又是一堂作文课。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忽然一把拉着陈俊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陈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陈俊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陈俊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陈老师叫陈俊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他上身穿一件天蓝色拉链衫。下着海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解放球鞋。陈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的花园。这次我们看得更仔细了。对花辅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的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老师点评

《我的语文老师》中,作者对两次作文课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反映出了陈老师生动的教学风格,写作文象画画一样;我们写人,反映一个人的特征,应该巧妙的选择角度,作者就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对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教师的形象。

小小音乐家

我的小伙伴——张梦瑶,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可爱极了。告诉你,她还是同学们公认的“小小音乐家”呢!

有一次,我跟赵梦雪去找张梦瑶玩,梦瑶正在练习拉二胡。她说:“你们来当小听众,听我演奏二胡,行吗?”我们答应了,坐在沙发上,听着,看着。只见她左手拨弦,右手拉弓,脚不停地在地上打着拍子,显得那么投入,又那么富有感情。她说:“我在艺术节比赛时,一定要夺到冠军。”张梦瑶拉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艺术节文艺汇演那天,我跑到后台,去给张梦瑶送冰淇淋。她说:“你吃吧,我没有时间。”我只好自己吃。我边吃边对梦瑶说:“梦瑶,祝你成功!”她忙说:“谢谢。”轮到梦瑶上场了,她走上舞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坐到椅子上,忘情地演奏起一首曲子——《光明行》。她的演奏优美动听。观众们仔细地听着,我也入了迷,仿佛回到了抗战的岁月,跟着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正当我沉浸在乐曲中时,一个高音“i”,结束了整个曲子。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都为她的出色演奏表示祝贺。

几天之后,老师宣布,张梦瑶获得了艺术节器乐比赛第一名。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梦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这是自己几年来坚持苦练的结果,多年的汗水没有白流,终于为学校争了光。为此,她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啊,张梦瑶,我佩服你,你是我们的骄傲!

老师点评

开头点题,中间叙写苦练情景和参赛场面,最后回应文题。一个小学五年级同学能写出这样布局合理、语句流畅的文章,实在难能可贵。这篇习作还说明,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就必须潜心钻研,刻苦练习。

中考怎样作文篇3

小朋友们在做事的时候,总会有阶段性,因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一个过程,有的事情,还要有许多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写这样的事情,写这些人,就要运用“分叙”的方法,就是把一件事情分解成许多单个的小部分,然后逐个地去叙述、描写。

“分叙”可以把事情写得明白、清晰,运用时有两种类型:

一是按照“纵”的顺序来分叙,也就是按事情从头至尾的发展顺序,将它分成若干阶段,然后依据阶段先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叙述,例如“栽树”,就要先写挖坑,再写放进树苗,然后写填土,最后写浇水,这就是按栽树的四个阶段先后来进行分叙的。

二是按照“横”的顺序来分叙,也就是按照组成这件事情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分叙。有的事情需要众多的人共同活动,齐心协力才能做好,这众多人所做的具体事情有明确分工,按照分工,一个方面一个方面来写,就是“横”向分叙。下面这几段文字,就属于这种情况:

挖土的同学挖得多起劲呀!东玢同学额头上渗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腮边滚下来,她也顾不上用手帕去擦,只用袖子一揩,又埋头继续干。

挑土的同学也不甘示弱。特别是王克同学,挖土的同学刚装满筐,只见他弯下腰,一手搭在扁担上,呼地一阵风就走了。

平整沙土的同学也很积极。连平时最娇气的方玲同学也一改往日的“派头”……

这三段文字,节选自习作《填跑道》,是其中的主体部分。三段写了三种劳动情景,先写挖土的,次写挑土的,最后写平土的,各为一个段落,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事、具体的人,这就使文章叙述具体明白,层次清晰井然。

运用好“分叙”要注意两点:一是分叙要有一定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自然合理,不能违背常情;二是分叙的几个阶段或者几个方面,要有主有次、有重点有一般,不能平分秋色。

中考怎样作文篇4

小朋友写文章,往往不能感人,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触景"未能"生情"。要写好这类作文,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学会"生情",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三种"生情"的方法。

一、联想。

从观察到的事物联想到与它们有关的方面。例如,你见到一位同学把一支圆珠笔掉在地上被人踩坏了,这也许是一件小事,但是你如果能从圆珠笔联想到它制造的复杂过程以及它的作用等,一定会产生婉惜之情。

二、回忆。

由观察到的事或物回忆与此相关的事或物。例如,一位同学的奶奶去世了,大人们都哭作一团,可他就是流不了泪。如果他此时回忆奶奶过去关心、爱护自己的件件往事,同时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慈祥的奶奶,得不到奶奶的疼爱了,悲痛之情定会涌上心头。

三、猜想。

对看到的景物进行猜想、分析。例如,一位同学不小心骨折住在医院里。一天醒来后,发现床柜上放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他猜想:可能是好朋友送的,可能是班主任老师送的……这么一猜想,再加上回忆平时同学老师之间相处的欢乐,同学情、师生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中考怎样作文篇5

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设法使人物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得体的出场,不但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精神风貌,还能使文章的情节引人入胜,结构更加新颖别致。平时同学们经常用"开门见山"描写外貌的方法让人物出场,这是对的。不过,如果每篇记人的文章都用这种方法,就显得呆板、单一,缺乏色彩了。小学语文课本里记人文章中人物出场的方法比较多,我们不仿去认真地学习借鉴。

一、在景色描写中出场。对周围的景物作一番描写后,让人物出场。例如《曼谷的小象》在描写了近郊"绿油油的禾田"、"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之后,"穿着绣花上衣,白地红花裙子",满脸微笑,"露出整齐牙齿"的泰国妇女--阿玲,在"橘红色的晨雾"中出场了。景美、人美,为后文阿玲乐于助人美好心灵的描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险境特写中出场。让人物在险恶的境遇中出场。例:由于"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失去了平衡"有"撞着山尖"的危险。机长要求"大家背上降落伞包,作好跳伞的准备",可是年仅12岁的小扬眉没有伞,她哭了。就在这时,周总理"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周总理一露面,就在读者的心目中树起了"危难之时,方显伟人本色"的高大形象。(《飞机遇险的时候》)

三、在身份介绍中出场。对人物的身份、功绩作公正的评价后出场。例:"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匠铁路干线。"把詹天佑与他的厚重功绩一起"推"出场,不但给人以"闪亮登场"油然而生敬意的感觉外,也为下文的分述画出了清晰的脉胳。(《詹天佑》)

四、对群体描述后出场。先对一群人进行描述后再突出描写一个人。例:"……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这样,作者把人群中特别注目的聋哑青年引出了场。"鹤立鸡群"的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鱼游到了纸上》)

五、在处所勾画中出场。先介绍人物所在的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然后让人物出场。例:"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作者对这一处所作了描写后,周总理出场,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把简陋的办公条件和总理一晚繁重的工作量作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人物一出场,就把"生活简朴,工作辛苦"的深刻印象留给了读者。(《一夜的工作》)

还有《小英雄雨来》、《李时珍》、《一定要争气》、《小摄影师》等课文也为我们提供了在介绍了人物绝技、志向、家境、物件后再让其出场的范例。

总之,让人物出场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描写对象以及谋篇布局的实际需要去精心构思。

中考怎样作文篇6

参观访问记属于记叙文,但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因此要写好参观访问记,必须了解这些特点。

写参观访问记和其他写事的记叙文相比,相同之处是,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要有明确的中心,并根据中心去选择和组织材料;都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内容要写具体;都要写好开头结尾,结构要完整。而参观访问记和其他写事记叙文相比,参观访问记记叙的重点是参观访问的内容,既要写出参观访问者获得的总体印象,又要写出被参观被访问对象的特点。

根据参观访问记的这些特点,要写好参观访问记,具体来说,要做到这样几点:

一、按照参观访问的顺序,写清参观访问的路线。

参观访问总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特别是进行参观,往往要经过许多场所,看到许多情况或物体,写的时候就必须按照参观的先后顺序,清楚地交待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随着参观者立足点的不断转移,对所见所闻作相应的介绍。

二、安排好内容的详略,突出重点。

写参观访问记易犯不分主次、轻重地报流水帐。在参观过程中,总会看到许多新鲜的、有趣的东西,听到不少生动的介绍。这些内容不能全部写入文章,要有选择,要分清主次,要根据文章的中心突出重点,以便给人留下生动、鲜明、具体和深刻的印象。

三、注意衔接,过渡自然。

写参观访问记,特别是写参观记时,参观点总是从一处转到另一处。地点转移变化时,就需要过渡,以便把参观的内容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如果不注意过渡,不交代参观点的转移,文章的内容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如同一团乱麻。

过渡的形式有“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一般来说,在参观访问记中,过渡大多用在参观点的转移上,所以运用过渡句过渡的情况较多。

四、展开联想或适当插入一些介绍,使内容更丰富。

写参观访问记,要注意所写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用词要力求准确、形象。描写参观对象时,要写清方位、布局、形状、色彩、构造、特色、功能等,能用数字说明的尽量用数字说明。在具体记叙时,有时为了把参观的内容写具体,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同时插入写一些有关人员所作的介绍。

写参观访问记,有时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达到表达上的生动具体,还可展开一些联想,寄情于记叙之中,充实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的中心。

最后,附带要说明的是,写参观和写访问是有一些不同之处的。总的来说,它们的写法大体上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写参观记,重点写“观”,而写访问记,除了要写“观”的内容外,还要着重写好“问”和“闻”。

中考怎样作文篇7

很多同学一看作文题目是写景物的,就先去想那些写景的词儿,搜肠刮肚去寻找那些写景的句子,用这些词句在纸上编个“景”,结果写出来的景物一点也不生动。那么,怎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呢?

首先,要观察景物。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比如,要写初春的景物,你就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寻找春天的信息。你来到公园里,看一看河水是什么样的,两岸的树木是什么样的,花草是什么样的。这样看一看,想一想,写出来的内容就会真实、生动,这就是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内容,没有内容怎么写景物呢?

其次,不但要仔细地观察景物,还要借助观察的景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景物。这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才能具体、生动地描写。有些景物,比如桂林山水,其特点很突出,只要你注意细致观察它们突出的地方,把它们与同类景物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鲜明的特征,自然就会写得真实、生动了。比如,《桂林山水》一文的作者就是抓住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把它与大海和西湖比较,发现漓江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作者把桂林的山与泰山和香山比较,发现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考怎样作文篇8

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也说是说,想了解一个人的“特点”,就要留心观察他在做事的过程中的音容笑貌、举止动作,找出他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抓住了他的“特点”。下面从四个方面讲,人物的“特点”是怎么表现出来的,以及怎么通过描写人物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⒈人物外貌描写这是对人物外形特征的描写。包括对一个人的服装、打扮、相貌、神情、身材、体态等方面的描写。因为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外貌中表露出来。恰如其分地进行外貌描写,有助于突出人的精神面貌,人物的形象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穆老师的眼睛》一文中有这样几处外貌描写:

例一:“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例二:当我上课发言胆怯时,“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说得对,说是声音再响亮点。’”

例三:一次穆老师和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他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呢?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我要促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例一是对穆老师眼睛的静态的描写,“睁得大大的”、“笑得弯弯的”、“投来鼓励的目光等。给人以亲切和蔼慈祥之感,这无疑对突出文章中心起了很大作用。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最能表露内心世界。

《十六年前的回忆》,描写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

例四:“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色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篷篷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例五:“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从相貌描写看,说明李大钊已经受了敌人残酷的折磨。从神情描写说明他对敌人的暴行已在意料之中,更说明“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些描写,充分显示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

《少年闰土》,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文中的外貌描写起了很好的作用。

例六:写闰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紫色的圆脸”──沿海,风吹日晒,很健康;“头戴小毡帽”──显示出当时绍兴一带农村孩子的特点;“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既写出了绍兴一带农村的风俗习惯,也写出了父母对闰王的疼爱。

作者仅仅抓住间土的脸色、脸型、头上的小毡帽,颈上的银项圈,就勾画出了一个南方海边农家孩子的可爱形象。

例七:文章开头是这样描写闰土动态中的外貌──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颈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作者用“蓝色”、“金黄”、“碧绿”几种颜色描绘“天空”、“圆月”、“西瓜”,映衬出闰土手执钢叉刺猹的英武形象。

一段静态外貌描写,一段动态描写,使闰土健康、勇敢、朴实、天真、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更加突出。

从以上例子看,恰当的人物外貌描写,对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是大有好处的。但是,不等于写人的文章一定要有外貌描写,比如《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记叙王玲虽智力较差,体弱多病,但她专心听讲、勤备好问,终于获得“三好生”的荣雀称号。文中有这样一段外貌描定──

王玲,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高高的鼻梁,水汪汪的大眼睛。扎着两只羊角辫,上身穿一件花格布衣服,下身是一条劳动布的牛仔裤,脚上是一双时髦的运动鞋。

这段描写显然是多余的,因为与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综上所述,与人物思想品质、与故事情节发展没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外貌描写,应当从简删去。不能理解为凡写人均有外貌描写,更不能认为外貌描写越细越好。

⒉人物的行动描写

人的“特点”表现在他的行动中,因此人们平时常说:看人要看实际行动。描写人物时,道理也一样,人物的思想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体现。

“人物的行动”指什么呢?它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因此,行动描写就要善于抓住人物具有特点的动作,恰当地运用动词,从而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的形象具有活力。

例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黄包车夫,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了约,扎好绷带。

这一连串细致的运作描写,浸透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的确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二:《饲养员赵大叔》,文中记叙“金皇后”耕麦茬地时,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这个情节时,描写赵大叔──

刚剃了半个脑袋,一看暴雨来了,赶紧跑回屋里,从炕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腿就往外跑。他一口气跑到地里,把毯子给“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来。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这段话中,“跑”字用了三遍,足以说明为了抢救“金皇后”赵大叔心情之急、动作之快,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并忘记自己上了年纪,不顾剃了半个脑袋的可笑样了,“搭”和“揭”字,同样说明赵大叔心里只有“金皇后”。总之,这一连串动作描写,充分表现出赵大叔一心为集体,置个人的一切于不顾的高贵品质。

例四:《罗盛教》一文,描写罗盛教救朝鲜少年崔莹的动人的事迹中,动词用得十分准确,其中──

①“猛地跳下去”──毫不迟疑

②三次“钻”进冰窟窿──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③“把孩子托上来了”──使出全身力气,用双手“托”,其结果使自己下陷,而他全然不考虑自己。

④“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说明他已经精疲力尽,奄奄一无力用手再托孩子,靠的是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惊人的意志,还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这一个“顶”字,内烁着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例五:《你们想错了》,描写敌人妄图从方志敏这位“红军领导人”身上“搜出大洋”时,有这样的描写──

他们从方志敏的上身摸到下身从衣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找到。

这“摸”一“捏”,活脱脱地写出敌人动作的认真,可谓“无孔不入”,揭示了他们那贪财的丑恶嘴脸和对“红军领导人”身无分文的不可思议的心态,从而反衬出方志敏的高大形象──革命不是为发财。

中考怎样作文篇9

在日常生活中,人会有各种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人会因不同的遭遇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感情,将这些感受和感情抒发出来,就叫抒情。在小学生的作文中,绝大多数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因此,在作文时,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写人、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另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抒情,由于感情浓郁、强烈,直抒衷肠,感染力很强。但要注意,如果读者对你所指的事物不了解,你的直接抒情,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直接抒情的例子很多,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开头: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

这段开头,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妈妈深深的敬意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了出来,是很典型的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结合叙述、描写或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的手法,在抒情时用得较多,而在写事的文章中,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又更多见。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具体来说,就是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抒发感情。如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猫》: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扯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文中对小猫各种可爱的情状的叙述,充满了喜爱之情,最后再用“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句话直接抒情,使作者喜爱小猫之情跃然纸上。从这段话中,还可以看出,间接抒情和直按抒情还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增强抒情的效果。

抒情必须注意的是,要抒发真情实感,要恰如其分,过分了,就会失去真实感,使人感到作者在故意做作,效果适得其反。

中考怎样作文篇10

一、写作指导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眼睛”好奇地问:“你怎么啦?”“身体”说:“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这个寓言形象地表明一个道理:当人们观察景或物时,需要多种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丰富多采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那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不知所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这样笔力集中,便于写得细腻,写得丰满。围绕中心,状物写景,不是说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就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就不写。对于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点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也要写,只是笔墨轻一点罢了。当然,对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景或物,应当一律舍弃。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通过“移步换景”,游览、参观的游踪,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二、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 “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对,互相依存,共同体现”。这个故事说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三、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中考怎样作文篇11

议论就是讲道理,就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情发表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在写事时加以适当的议论,往往能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鲜明,并激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作文《春蚕》中有这样几段结尾部分的文字:

我家邻居养了些春蚕,有一次,我亲眼见过蚕儿吐丝结茧的情景。它们蜕了四次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我不禁赞叹道:“春蚕,你为了造福于人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爸爸在一旁接下去说:“是的,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这几段文章结尾部分的文字主要叙述作者亲眼见到的蚕儿吐丝结茧的经过。当作者把蚕儿吐丝的过程写完,便从“春蚕到死丝方尽”出发,进行议论,直抒胸臆。从春蚕为了造福人类的献身精神,联系到我们应该“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者通过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并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写事时适当地进行议论,主要的作用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它可以是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借作品中的人物之口来进行。

有篇题为《蚂蚁》的作文,细致地描述了一群蚂蚁齐心协力战胜比自己大几十倍的菜青虫的战斗过程后,在文章结尾处,作者用议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心想: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战胜比它们大得多的菜青虫呢?那是因为它们齐心协力,顽强战斗的结果。这对我们不是很有启发吗?

作者用设问和反问的句式进行议论,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问题,发人深思,突出了中心。

当然,议论并不是都在文章的结尾处进行。有时在文章叙事的过程中,在段与段之间,恰当地写上一两句议论,能有承上启下的妙用。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里,第四小节是这样写的:

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这段话是议论。它的前半句承接上文记叙的具体事例,概括出恩格斯在生活上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后半句提示下文的内容,写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是怎样亲密合作的。这段话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全文眉目清楚,线索分明,中心明确。

进行议论时要注意的是,议论不要离开所叙述的事件孤立地进行,议论的语言不要是标语口号式的。也就是说,一不要与文章的内容无关,二不要空洞浮夸。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事的文章中,议论不要过多,要让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要使议论去“画蛇添足”。

中考怎样作文篇12

根据景物特点和观察方法的不同,写景物的顺序也不能相同。下面介绍几种记叙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内,姿态、光泽和颜色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里自然景物显示出不同特点,所以要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顺序写的。

2、按空间方位顺序来写景。这里的窨是指景物所在的位置。比如,游山,总是随着人登山位置的变换来描写一处一处景物的,这也就是所谓移步换景的写法。如课文《海滨小城》,这类文章所写的景物的面积较大,组成的部分也较多,要把它写具体,突出特点,一般是先用一两句话总写出特点或点出位置来引出全文,《海滨小城》就是从大海、海滩,一直写到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每一处景物特点。

3、按景物的类别,分别观察和描写。如先观察群山,再观察河流……或相反的顺序。例如《桂林山水》这篇写记叙文,就是这种记叙顺序的范例。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记叙顺序,写景时,该用哪种记叙顺序,要依据文章的内容和要求来定。

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挂在眼前,怎样把美丽的风景写下来呢?和观察、描写一件事物一样,要先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再按观察的顺序写下来。写景要注意景物的位置,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旁边、远处、近处等等。

有一位小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一幅草地景色。他是这样写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蓝天白云间快乐地飞翔。蓝天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位牧童在放牧。小羊羔低头吃着草。小牛津津有味地吸着母乳。马儿有的在低头寻找鲜美的食物,有的静静地站着,好像在欣赏草地上的美景。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过草地,河里有几块青青的石头,鱼儿在石头边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啊,多美的景色啊!小作者很注意写出景物的位置。上面是蓝天,蓝天下是草地,草地上有小河,河里有石头……小作者观察得很仔细,不但写了图中景物的色彩,写了马、牛、羊不同的姿态,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如小鸟“快乐”鱼儿“自由自在”等,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读了这篇作文,我们好像亲眼看见了美丽的图画。

写景,还可以选一个位置作为观察点,以这个观察点为中心来确定其它景物的位置。例如看图写《美丽的乡村》,小作者是以“村子”作为观察点,按村里、村前、村后、村旁的顺序来观察的: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子里,一幢幢新盖的小楼被绿树环抱着,村前有一片桃树林。桃花盛开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村后是一座青山,山上长着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一道瀑布像一匹银色的绸缎挂在山前。一条小河从村旁缓缓流过,河上有座石桥,站在桥上,可以看见清清的河水里,骨一群群小鱼在互相追逐。过了石桥,是一片稻田。拖拉机在田里耕耘,“突、突、突”的声音,打破了山乡的寂静。一群小鸟在稻田上空盘旋着,鸣叫着,好像在唱着春天的歌。这篇作文的小作者按顺序,写清了景物的位置,作文就显得很有条理,小作者写出了桃花的红,松柏的绿,河水的清,还通过想象,把原来静的画面写得有声有色,动了起来了。如:小鱼“互相追逐”,拖拉机发出“突、突、突”的声音,小鸟“鸣叫”,松柏“四季常青”等,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美丽的山村景色。

中考怎样作文篇13

快要开学了,我的想想怎样搞好人际关系。

两个月不见了,同学们肯定都生疏了,有的变胖了有的变高了,这就是打开聊天的好闸门,聊起来要是滔滔不绝,那才好呢,这样友谊就能恢复如初了。

首先呢,我要自己制作七个小礼物送给我的舍友们,她们也不介意这是手工做的,其实两个月里想起次数最多的就是我的舍友了,想起来以前打打闹闹嬉嬉笑笑的美好时光,还有也不知道她们有没有什么变化呢。可能那个说了两年要减肥的舍友真的瘦了吧,可能那个说要长高的舍友真的长了吧。我想,我们要是一见面,肯定就是惊诧对方的变化,“你怎么胖了啊?”

“你终于长高了哈哈哈”之类的。还有那个经常那我开玩笑的舍友,肯定又要戏弄我一番的。

说完宿舍,就得说一说班级了,我平常不怎么跟他们说话,要想与这群人早好友谊的小船,那得看时间了。或许还会有新的同学到来,如果是那样,我要重新表现自我,尽量和他或她说说话,有需要帮忙的一定赴汤蹈火。

不知道老师会怎么变动,只知道语文老师是一定要变换的。我最语文了,所以我会给新的语文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果这个新语文老师好相处的话,我想我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新的学期里,我会努力搞好人际关系。

中考怎样作文篇14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透露。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人物自己说的话或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成功的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一、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人物语言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假如不用语言描写,就需要很多话才能叙述清楚,而且不会生动感人,显现人物的个性。

二、要注意对话者之间的关系

对话,必然涉及到对话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写对话时必须注意对应和衔接,让读者从中了解到人物之间的关系。否则,会使读者看不懂,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三,要注意对话的语气

语气是指说话时的口气,也就是说话人的态度和流露出来的感情。身份不同,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同。

四、对话要写得简短、明快

中考怎样作文篇15

记一次活动的文章属于写事的记叙文。在小学生生活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写的材料很多,但要写好它,需要了解写活动的要求,掌握一些方法。

写活动,要写清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对象、人数和活动的形式。一般来说,写活动应先写活动的目的,再写活动的准备,然后写活动的过程,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和写一般的记事文章相比,写活动的难度要大,因为活动过程中的人物较多,场面也较大,不容易把握。

具体来说,要写好活动,应该做到这几点:

第一,要将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写明确。

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把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将它们写明确,才能通过写活动来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从而给读者某种教育或启示。

第二,要写清楚活动的形式和特点。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因此,不同的活动内容,就会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比如,有的活动是采取文艺演出的形式来进行,有的活动是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活动是通过做好人好事的形式来进行的,等等。由于不同的活动形式,有它不同的特点,写清楚活动的形式和特点,能使读者感受到文章中某项活动的独到之处。

第三,将有代表性的人物活动写深写细,突出重点。

写活动,必然要写人物的活动。在一个活动中,参加的人必然很多,如果不加选择地将参加活动的每个人的情况都写一写,文章就没有重点了。要在总写群体人物活动的概况时,抓住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来写,写深写细,具体地写他在活动中是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的,略写其他人物的活动。比如,有篇作文写踩汽球比赛,因为参加者多,动作性强,场面也大,是不容易写好的。小作者先简单地写一写场面上“混战”的情况,然后集中笔墨抓住有代表性的人物——“我”,进行点上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人物的动作。小作者用了“瞅见”、“一个箭步冲”、“一踩”、“鹞子翻身”、“躲到”、“踩炸”、“进攻”等一系列的动词,把“我”的活动写得非常形象,突出了重点,写出了活动紧张激烈的特点。

第四,注意点面结合,写好总的活动场面,烘托气氛。

写活动,为了突出重点,要写好“点”上人物的活动。但由于活动是由许多人参加的,因此不能忽视对整个活动场面的描写,要写出活动中大多数人的反应和感受,做到点面结合。有写出活动的场面,才能让人感到活动是在行进之中的,不然,文章就缺乏情趣,显得单调乏味。

进行场面描写要注意概括写与具体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比如写运动会,可以从正面写双方运动员的激烈争夺,又可以通过写观众情绪的变化衬托比赛的紧张程度。写场面,还可以穿插一些对气候、景色等环境的描写,以渲染气氛。

写好各种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上面所说的几种,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