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带我学说话·儿童语言发展家长指导手册》是一本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实用手册。书中介绍了孩子语言发展的阶段和技巧,以及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通过阅读这本书,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语言能力基础。
爸妈带我学说话·儿童语言发展家长指导手册读后感(一)
儿子一岁半,只会无指向性地叫爸爸,语言发育相对迟缓。虽然自己心宽不在乎,还是被夫人带着就医——然后被推荐了这本书。
几十页的书耐心点两三个小时就读的完,技术性的东西且不提,倒是给自己提供了两个观念:
其一,传统观念或习惯说法对人的禁锢作用实在强烈,这些“误区”害人之处既在于它的结果,更在于它的根深蒂固——所谓“贵人语迟”顶多恰巧是某个语迟的人富贵了而已。
其二,在陪伴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科学认知孩子所处的阶段是前提,即是“建立合适的期望值”。正所谓“当你所说的是他所关注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时,这时候你的语音输入才是最有效的…… 否则即是充耳不闻”。书中所谓“老师型”的父母往往希望他们与孩子的互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但因为他们常常忘了“教”需要“寓于乐”,且没有根据孩子的能力来施教。因此孩子往往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感觉到压力,从而不愿意多与他们沟通。 其实,这正是自己想避免的与孩子的关系,无论孩子多大。
说到底我认为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或者说以他的视角看待世界——用孩子的玩法玩孩子想玩的。
爱如果带去了压力,便成了伤害。
最后吐槽下——可能是受众太窄,书价够贵的。
爸妈带我学说话·儿童语言发展家长指导手册读后感(二)
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及时接受儿科医生专业评估。
语前技能,语前沟通,认知玩耍等,大人和小孩共同关注一个事物,假装在做什么?
先听后说,在沟通和玩耍中接受语言输入,不强迫他说。早期通过身体动作和手势的沟通。
与周围人的互动。共同关注的活动中,一边互动玩,一边自然接触常见的词语。需要感官的介入,因此电子产品的帮助有限。使用屏幕时,要挑选符合孩子年龄的游戏、故事和歌曲,一起观看和游戏,与他讨论共同关注的东西。还要一起玩玩具,一起看绘本,一起唱儿歌的。
语前阶段、单词阶段,短语阶段,句子阶段还是叙事阶段?
听到的是我所想的。要根据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不厌其烦的与他们交流。
沟通要有效果,对他的每一次尝试给予鼓励。可以是赞许的眼神,也可以是开心的语气,或者是同他继续快乐玩耍。在沟通是需要理由的。在向你表示的时候,不要抢先说。
同龄朋友互动。
屏幕、环境变迁、语言输入不一致,没有帮助。
话痨型,没有发现他的兴趣。
老师型,忙着教孩子知识。
互动型,我说你听,我说你做,或者你说我听,你说我做,一来一往,平衡的。
根据自己和孩子的特点,针对性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成为互动型父母。
同看,同玩,同说。
玩孩子想玩的,用孩子的方式玩,说孩子想说的。
选自己的玩具,用孩子的玩法,在重复中添新。
如果他能说话,他在这个时刻会讲些什么?
一看,二等,三应。
面对面观察孩子,耐心等待孩子表达,对孩子的表达作出及时和恰当的回应。
眼睛看着哪里,手指着哪里,脸部表情,他的肢体动作,嘴里说些什么?
其掌握孩子的节奏。给予表情的鼓励,期待性的微笑。
看得见够不着,透明盒子。
每次只给一点点。
提供选择。是读猫猫,还是狗狗?
故意犯错。喂饭,却忘了给他勺子;同他读书,却把书拿反了……
不能独立完成。例如吹泡泡,需要上发条的玩具。
及时。
恰当。突出关键词,重复关键词。提供视觉提示。少提问,多描述。不纠错,只示范。加一点,不多加。在现有语言表达基础上添加一点点,在玩耍的方法上加一点新的玩法。
爸妈带我学说话·儿童语言发展家长指导手册读后感(三)
这是一本实操性极强的书籍,没有赘述。我儿子在21个月做完儿保后,医生推荐了这本《爸妈带我学说话》。当时儿保评估结果显示,我儿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弱于语言理解能力,医生表达了对他语言表达能力的担忧,在我们聊天过程中推荐了这本书籍。这本书非常易读,且篇幅很短,图片都是这样的,特别简单明了。
虽然书的内容精简,但结构很完整:从大人们常见的对孩子语言发展的认知误区开始,讲述了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影响孩子语言发育的因素以及父母孩子的沟通方式,最后给出了非常落地的实操方法——父母们如何在游戏玩耍时、在亲子阅读中、在和孩子的音乐互动中协助孩子语言发展。
那么常见的认知误区有哪些呢?
比如,老人们常说的贵人语迟书中指出,通过孩子在3岁左右的语言能力,可以预测他在小学三年级时的阅读能力,不仅如此,这些在3岁时语言能力落后的儿童,多数未来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也会较低。
再比如,孩子不会说话是因为环境中有方言。书中谈到:
更多的误区大家可以自己看书,书中还列出了2016年美国儿科协会关于儿童屏幕时间的建议指南电视,家长们可以作为参考。
我和儿保医生都认同,没有不会说话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父母,当父母不懂如何为孩子布置合适的环境,那么孩子从环境中吸收学习到的自然不会多。
这本书我花了两个小时看完,我很认可其中的理念,尤其是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我怀孕期间看过一本书,名字就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那么如何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协助孩子语言发展呢?
首先有三个原则:
1.玩孩子想玩的,追随孩子的兴趣,可不能是父母突发奇想想玩的。
2.说孩子想说的父母切记“太懂孩子”,什么意思呢?
比如,孩子想吃苹果也会说,但孩子一指,父母便拿过来了,那就失去了一次让孩子表达“苹果”的机会。
3. 用孩子的方式玩。爸妈会习惯性用自己的方法玩某个游戏,但和孩子一起时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玩法,这有助于发展想象力。
比如,我觉得积木就是拿来搭房子、城堡之类,再不济也得是搭高高的吧,可我儿子有一阵就超级喜欢把积木使劲塞沙发垫下面,玩他藏我找的游戏,他很快乐,而这种快乐增加了我们之间的互动时间。
书中还讲述了关于具体如何做的方法——“一看二等三应”,实际就是三原则的拓展,不再赘述。
相信我,完全没有难度,相当落地。但是,可能会出现,“一看都知道,一做错很多”的情况。
我也一直希望自己是持证上岗的合格妈妈,所以没事会在某app的家长大学学一些育儿相关的理论,而实际在引导时,确实容易自以为是。
比如读绘本时,孩子某个阶段喜欢跳页读,我就忍不住想纠正他一页一页地翻,没有真正尊重宝宝兴趣,也忽视了他在这个阶段本身对绘本内容连续性没有什么敏感度。
那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我分享一个方法:接受错误,将心比心,及时调整。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完美一点,可人只要活着,一辈子都可能犯错,所以,犯错时,接受它。
然后,将心比心地想想,我们现在对待孩子的方式,换做小时候的自己,愿意被父母如此对待吗?换做一个成年人,如果别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自己,那也会很反感,培育孩子的过程更需要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适用于和孩子的互动。
最后,及时对自身行为作出调整。比如,我从强迫孩子一页页读书到减少干预,允许他跳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让他保持对学习的快乐感受。
因为,兴趣,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