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你是我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讲述了两个相爱的人在误会和困难中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爱情的坚定和美好。这部小说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让人对爱情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读后感第一篇
读过之后,情绪一直很低落,这样的爱情,这样的结局让人感到十分心痛,在读完以后仿佛走完一个人生,当天读完已经是晚上了,我甚至怀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作者亲身经历,我在想,如果我是文中的主人公,在得知白杨离去是我还有没有勇气活下去,因为在主人公的世界里,除了白杨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这或者就是真正的爱情吧,这种爱情让人渴望,让人陶醉。
当你离开我一秒我都觉得你离开我一个世纪。
这种刻苦铭心的爱情,我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但是我想这种爱情就是我想要的。
但是每每想到那个穿着白色校服,扎着马尾,青春,漂亮的女孩时作为一个读者我也会觉得心痛,心死。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读后感第二篇
“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爱可不可以简简单单没有伤害”,听着周杰伦这首的《简单爱》,你是否想起年少时,曾经有这么一双让自己牵过就不想放开的手。简简单单的少男少女情怀,是独属于萌动的青春时光,就像骆瑞生的这本《你是我 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干净简单的故事,缓缓讲述了青春里最刻骨铭心的一段爱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百转千回磨难,只有干净的少年心和情,如汩汩流过的小溪流水,带你重回那段最纯粹的青春岁月。
他和她并非一见钟情的浪漫,他也许只是一个默默而特立独行的孤独少年,沉默隐忍,她可以是活泼好动的少女,或是安静纯真的乖乖女,说不上来什么是喜欢,就这样默默的对他更加关注,课堂上、课间操,他所在之处都留下你的目光。那么希望主动和他说话,但真正碰面时又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过后偷偷的回味交流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语气,那样小心翼翼却又极力伪装不在乎的样子,是少年的小心思。多么渴望牵起他的手,除了学习,小小的心思都在想对方的举动,也会为同学起哄装出生气的样子,但内心却在偷偷的窃喜。
隐忍而背负学习重压的少年和纯真善良的少女就这样相遇了,互生好感,互相试探,慢慢的收起自己的棱角偷偷的在一起。偷偷的溜出教室去操场散步,一起吃饭,坐在一起边心不在焉边学习,偷偷的避开老师的盘查,这样的在一起既小心翼翼又无比甜蜜。
快乐的日子也会有阴天,我会为你多看了某异性一眼而吃醋,也会为你无心的忽略而失落,会为学习成绩的进退而揪心,同享在一起的甜蜜和忧愁,这就是淡淡而美好的青春感情,真实而简单,是否会让你想起自己的校园时光。不管是单相思还是一段纯真的恋情,都让我们回味良久,与其是回味你青春岁月里的某个人,不如说是回味自己的青春,单纯而美好,忧伤而幸福。
我喜欢骆瑞生这样不加过分修饰的青春记叙,少年的心简单美好,能让自己陷在回忆里感叹岁月和人世变迁,更感恩曾经拥有的美好。
如果让我选择阅读,我情愿故事就这样停顿在简单的少年恋情里,而不愿看到结局的悲伤。“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离别是不可避免却最扯痛人心,更何况是生离死别。如果可以离别是最终的结局,就让它来的更慢一点,让少年多享受一下青春里的美好简单爱。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读后感第三篇
意料中的心酸,
或许像瑞生说的,如果停止在第22章或许是23章都是美好的吧。
22章是一个完美的大结局,
23章至少还存留幻想。
可是24章的出现,让前面美好的剧情出现一个大转折。
刚拿到这边书时,还在暗笑说:我连初恋都不曾有过,最后一个恋人又是什么。
《你是我 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细节的刻画很深刻很到位,代入感很强烈,一开始会因瑞生的自哀自怜、委屈了白杨而愤愤不已,为白杨的乐观向上、不轻易放弃、容易满足而欢喜…
花了两个晚上就给读完了,主线很明晰,一下子把自己拉回到在上学时,听听同桌讲她的故事的片段,看着周围的人各自为学习、爱情的变化。在宿舍里边要死不活的,时而开心活跃时而沮丧憔悴的每一个画面回想起来都记忆犹新。
如作者创作手记里边所说:这本书只是青春小说,自然没有多么大的文学性,更没有深刻的思想,所有的不过是对青春的怀念,对青春的无奈与惋惜。
来自农村的男孩,成绩名类前茅,却自卑着。
活泼开朗的女孩使他慢慢的打开了自己紧锁的心门。
不同班级的女孩,小心翼翼的暗恋,在学习上的暗自较劲,为获取对方的注意。
不同级别的男生,敢爱敢恨,为自己的喜爱而努力追求。
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善解人意的班主任,在高一的相识、高二的相处、高三时期的奋斗,在爱情与学习、家庭的抉择。
小打小闹的高中生活,操场上紧紧握着的双手、阳光下的笑脸、晚修后的情人路、莫名的小矛盾…为了能和对方在一起而努力,恋情给他们的人生添加了色彩,成绩的起起伏伏,心情的反反覆覆,都是我们无法忘记的高中生活。
从一开始,瑞生说自己跟别的学生不同,因为他输不起,一次都输不起。如果在白杨跟学习上做抉择,他最终答案是选择了学习。
转折,因恋情而影响了学业,曾打算要分开一段时间,但如果再次选择,他会更偏向白杨。
结果,一起为了对方奋斗,最终考上了同一城市的大学。
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这也是青春才有的最纯粹的付出。
他们的青春也许没有那么绚烂,却那么真实,那么的让人怀念,那么的不经意地砰然心动,仿佛看到了自己校园中的那个身影。
《你是我 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能让你回到那青葱岁月的学生时代。
(儒意欣欣的推荐语:没有初恋不要紧,你可以看看别人的初恋!)
曼笔。
2015.10.04
好了!看完之后就会对在学校期间居然没谈过恋爱而感到特别的惋惜!!!!
踏入社会之后才晓得,那纯粹的爱情故事好难找!!!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读后感第四篇
这个故事真美好。美好得像中学里的蓝天操场小食铺,美好得像那白衣飘飘的年代,美好得像个故事。
我是认真说的。虽然故事没在22章或23章结局,但它依然很美,悲剧结局促成了永恒,也由此有了这般美的书名——“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直直白白的又令人震撼,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哇,反正曾是我的梦想。故事也极美,那样活泼灵气惹人心疼的女主角,作者就那么一狠心把她写死了——死因的俗气指数直逼偶像剧。男主角就怀恋了女主角十年,苏东坡荡悠悠的“生死两茫茫”的十年,让读者觉得堪比一辈子的十年。
于是想起自己曾和初恋开过这样子的玩笑,“我死后你要一周来我的坟前哭七天,一天哭十二个小时,哭一个小时,歇一个小时”。
书的行文清爽干净,十分好读。因为读过作者其他的文章,喜欢极了作者使用“流光溢彩”四个字时,文字变得眩目起来得感觉。而这本书里,有阳光绿树,纸条情书,像是在午后的湖边和友人一起写生。这就是比起自己高中时读过的辛夷坞和匪我思存,《你是我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最大的特点——笔触干净又纯真。故事的时间背景是高中三年,中学时代的故事本来就淡淡的安安静静的。想来好笑的是那时反而喜欢读些轰轰烈烈的故事,深深为那些后来被诟病的“堕胎”“车祸”“打架”等情节所震撼。
书中的主人公呢,白杨灵气十足,我好像看得见她听见瑞生说一句话就开心得跳起来的样子,又像个孩子一样对人好,白杨对瑞生的包容着实令人动容。梁瑞生虽然是爱情故事里常见的重自尊的性子,但远不像《红与黑》中于连那样极端,不极端读来也更舒服自在些。我很歆慕瑞生上进的性格。关琳呢,我觉得如果没有番外反而更棒些。除了美,也未觉关琳其他的特点,所以是个没有写出个性的人物。但第一主人公“我”是男孩子,写女二时省了笔墨,看故事的我反而开心。白桦是个可爱的男孩子,不似瑞生般小心翼翼,家境的优越使白桦想做什么便一根筋地完完全全地去做,这样的他扑哧扑哧冒着傻气但也泛着星星般耀眼的光芒。番外中也见其真情。所以感觉白桦的番外远比关琳的好。
这本书的封皮印有“清新,纯澈,诗意”的字样,我自然知晓这是出版方用以赚噱头而设的标签,或许确然,但这些词反而显得矫情卖弄而不符合本书的基调。这本书里的文字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读完之后觉得真实得像是发生在自己的同学身上。但你又绝对不能去和你的这位同学说,别哭了你还可以去爱别的人——因为好故事好在你既舍不得去打破主人公的执拗心思,又舍不得撕开作者精心编织的爱情故事网。
我已经很久没有读过类似书籍了。好像之前读都是没有恋爱过的时候。这一次恰巧和初恋分手不久,又遇姨妈痛,在深秋高高的淡淡的午阳下读了两个小时。读上一会儿就会与自己的故事相遇,比如送礼物送得那样委屈,比如和我的梁瑞生那些再也实现不了的关于未来的规划,比如也曾把通过考试当作向家人证明可以和爱人在一起的条件,比如我的梁瑞生如果也能回头朝我走来,今朝会不会不一样。轻轻叹一声接着听人家的故事,在人家的故事里再哭一场。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读后感第五篇
两百多年前,有位叫作项莲生的词人,他自序《忆云词》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大概看过我主页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我所有的状态里。这不是矫情,除了喜欢项莲生其人其词外,我真的是被这句话打动了。人的一生,到底什么事情是有益的呢?我想也许真的没有,人这个物体,从宇宙宏观角度来看都是一粒微尘,何况一个人的一生呢?
但是生命的有趣就在此处,正是人生无益,所以偏要做这样无益的事情,而所有的这些不过是为了消磨人生罢了。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今人写一篇小说,写一本书,不过和古人写一首诗写一首词一样,只是排遣自己心中郁结的方式而已。当然也会有一些附带效应,古人靠诗进阶,尤其是唐朝,虽然后来这条路极其难走了,但是至少可以换个诗名天下传,今人写小说,写书,只能赚到一点微薄的稿费(或许一点也没有),名气更是别提了,所以对照来看,今人是不如古人的。
但这是不能比较的,也不是不能比较,是心有怯怯,不忍去比。写作无疑是向内塌缩的事情,不但是面向内心,而且是以危险速度塌缩的,犹如恒星的末日那般,终究会塌缩成一个黑洞。对的,我对写作是悲观的,但是这悲观不是绝望,这悲观反而让我警醒,让我无比谦恭。世界那么大,写作只是小事,写作那么大,人只是小事,而我只是小中之小。但是在不断向内塌缩的时候(就算变成黑洞),我也在漆黑中豁然发现另一个大世界,那个世界有别于我所认识的所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安然,舒适,自由,专制,为奴隶,为王。这个世界就是文学的救赎,或者没有这么高的层次,只是写作的救赎。在所有的写作中我都是痛苦而快乐的,我甚至不能分辨痛苦多一些还是快乐多一些,但是我承认,写作对于我是无比重要的一件事情,尽管我如此微不足道,但是文学是一个自我的天枰,我将以微小的重量翘起一整个宇宙,当然要秤杆足够长。
好了,闲话扯远了,回到我的书《你是我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上来。这本书是在2014年秋天写的(具体时间已经忘记),最初是在人人网上连载,反响不错,那时是以三四章为一个日记连载的,每个日记分享量都在1000以上,阅读量应该几十上百万吧,然后发布在豆瓣上,反响也很强烈,短时间内就有2000多个喜欢,近1000推荐,再再后来小说被微博上的一个号抄袭过去发布,并没有告知我以及署名,转发量也过万了,再然后也顺其自然地签了合同,只是出书的过程比较慢,犹如难产的孕妇,但是终究产下来了,且不错。
我所有的期待和惊喜都在漫长的时间中被慢慢稀释,所以书出来,我并没有多大的心情变化,就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一直像是在对待别人的书一样,甚至有些漠不关心。我是那种做过一件事情后就掉头走的人,我只想不断地去写新的东西,对旧的东西很少怀念。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后来掉头一看,顿时对这本书无限怜惜起来,且有些怪自己太过于狠心了,很多人喜欢将自己的书称为自己的孩子,民间有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我想我真不是皇帝的命,第一本书自然是长子,我竟然不爱,实在是不该,希望现在爱起来也不晚,毕竟初为“人父”。
这本书只是青春小说,自然没有多么大的文学性,更没有深刻的思想,所有的不过是对青春的怀念,对青春的无奈与惋惜。读着还算顺畅,也不会枯燥,我写的时候写得像流水一样顺畅,后来读时也有这种感觉,我想读者们读的时候也应该差不离(允许我自大一下)。小说从连载到出书,很多评论我都看了,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是:代入感强,伤感,让人想哭。的确我这本书就是为了煽情的,我写时写哭了,看时也看哭了,所以我认为读者的评论还是很中肯的。而且我想谁的青春没有哭过呢,不是为爱情就是为别的,总有哭过的,哭一下青春没什么不好,回味一下青春也没什么不好。
允许我再自大一下:我想你只要经历过高中,经历过爱情,你大概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丝自己的影子。
还有回答一下读者常问的问题:这是不是我的真事?
回答是:不是我的真事,但是肯定有我的影子,也不是你们的真事,但是估计也有你们的影子。
书现在已经能买得到了,质量不错,封面也挺好看,如果您有闲钱,闲时间,我还是特别特别希望您去买来看,如果没闲时间,光是买来不看也行。
最后谢谢儒意欣欣公司,谢谢我的责编弓小姐,谢谢找我出书的苏小姐,谢谢帮了忙的各位朋友,谢谢各位亲爱的读者,也谢谢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周小姐(白杨方面很多都是按照周小姐来写的),也谢谢我的青春给我提供了素材(我也许再也写不出一本这样的书了)。
谢谢!
骆瑞生2015/9/1于厦门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一个恋人读后感第六篇
我已经奔四了。
可是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却觉得自己的16岁还在昨天。
我16岁那一年,读高二。是个特别神经质的女生。我的同桌是个嗜书如命的女孩,她所有的书都在书的侧面用签字笔写上:书焚人亡。我们俩关系挺一般。因为她不太瞧得上我。
其实也不是,她不太瞧得上任何人。
除了坐在我们左前排的第一名小F。
那一年,我没有喜欢上任何人。但之前喜欢过。初三时喜欢的男生,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变得面目模糊,现在更是记不起他的样子了。所以我的激情都用在了瞎折腾上。
我真的太神经了。
我写了个剧本,自编自导地拉了十几个同学排了个话剧。
咳咳,我没演。我的同桌是我的御用女主角。天知道我是不是有自虐倾向,她看不上我,我却讨好她,给了她个女主角当当。为了更近一步地讨好她,我还邀请了她看得上的那个小F做男主角。
我声情并茂地讲完了那个故事,问小F的意见,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我说:不,我不干。我没时间跟你瞎折腾,我还得学习呢。
小F真是学霸中我最看不上的那一种,天知道我同桌怎么就看上了他。所以,我很生气。他不干的话,我同桌也不干了。那我的小话剧还排不排?
我开始不断地对小F围追堵截。每天下了晚自习,我就骑自行车跟着他,打着车铃喊他的大名。他真不像个男的,会害羞地骑得飞快地跑掉。我逮了几次才逮到。
去演吧。我说,劳逸结合啊。否则学成傻子了。
不去。他真是傲娇的和这本书里的梁瑞生有一拼。
为什么不去啊。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啊。你就看看剧本,把台词背下来,然后周日的下午,大家在教室里排一下就好了。
不去。那么多男生,干嘛非找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非找你啊。(青春期的恋情大概就是这样,你不知道为什么喜欢的人非要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不是别人。)你不答应的话,我跟到你家里去啊。
你怎么这么厚脸皮。
没办法,天生的吧。
后来,他终于答应了。天哪,我后悔死了。他毁了整个剧。因为他的傲娇和不配合,我的同桌动辄就被他气哭了。不解风情也就罢了,还总是摆臭脸。(梁瑞生也是。)
甚至在公演那天,他还想甩手不干,我就差拿刀抹他脖子了。
演出惨暴了,从此被尘封,再也没有见天日的机会。
一把辛酸泪。
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梁瑞生总是跟我的这个老同学小F对上号。而我同桌就像高傲版的白杨,在这段自己也无法控制的青春恋情里,她抗拒过,最后还是沉沦了。
他们后来在一起了,也许那个失败的小话剧确实让他们擦出了什么微妙的火花。具体怎么在一起的,我觉得应该和梁瑞生的故事差不多,就这么抗拒着抗拒着,本来大步向前只走自己的路,可还是忍不住回过头,停下来等她,甚或朝她奔去。
总之我同桌和小F在一起后,对我的态度大好。但当他俩闹别扭的时候,就又对我横眉冷对。所以,我天天求爷爷告奶奶地希望他们不要吵架,好好恩爱。
只是,不同于梁瑞生的故事,他们也许是彼此的第一个恋人,却不是最后一个。
这对欢喜冤家在在一起了3个月后就分手了。
而我觉得再坐在我同桌旁边生命会有危险,就毅然决然地调了座位。
我与我的这位同桌,毕业后一直保持联系。去年有一天,她忽然跟我说,曾经欺负你,很抱歉。(在这之前,她都跟别人说,我是她的小妖精,是被她欺负着茁壮成长的。)
呵呵呵,没事了。我好脾气地原谅了她。
能不能帮我个忙啊。你微信里有小F吗?给我一张他的近照看看。
呃,你没有他的微信吗?
分手之后再没联系啊。
那为啥还想看他的照片?
不知道,就是想看看。
我把发福胖了3圈的小F的照片发给了她。她沉默了半晌说:我幻灭了,自讨没趣说得就是我吧。青春都死在了肥肉里。
我有些怅然。
当我们谈论青春的时候,我们只想谈谈爱情。因为与不再那么相熟的旧友的社交时,曾经的情事,是打开记忆和真挚的隽永的话题。
有人的青春死在了肥肉里,有人在青春时就被缅怀了。(小说里的白杨)。
在看着这本书缅怀青春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在不知不觉没有痛感的老去。可就是因为这老去,才会更深刻地感觉这本书的可贵,这样详细甚至琐碎地纪录了所有人爱的初心的细腻与纠结。那些细节像是一口小巧的钟,在撞击着模棱两可的回忆,然后终于撞出了鲜活的过去,甚至能听到当时的自己脉搏的跳动。
一边看书,一边忆起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