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荒城读后感100字

荒城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30 03:20:20
荒城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4-30 03:20:20   小编:

《荒城》是一部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小说。作者通过描写荒芜的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深痛苦和无尽苦难。小说中的主人公坚强勇敢,面对战争的摧残,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人性的信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作者深刻地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对生命的反思。阅读《荒城》让我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也让我对和平有了更深的思考。

荒城读后感(一)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第214号。 这套丛书是我国科幻小说迷的基石。 这一本如果不是信任科幻大师丛书的选品我不会读到。 克利福德•西马克?是谁?田园科幻?还有这门类?上世纪的科幻作家?记者?!本世纪已过去23年,科幻小说的奇思妙想太让人眼花缭乱了,还能读到新意吗? 能的,读过就知道西马克还是有新意,即使这批作品开始写于1943年,他不愧是多次获得星云奖雨果奖的人,1977年获得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颁发的大师奖的人,他的作品现在看依然没有过时。

《荒城》自1943年开始的九年里,他在杂志《惊奇科幻》上发表了九篇短篇,由编辑坎贝尔编发,最后成书时以狗评论员插写了说明连缀成书。最后一篇《结局》 是在21年后为纪念编辑约翰•W.坎贝尔去世写的一篇新的系列故事。 九篇故事以及说明构成了这本书。在本书设定里,由于大力发展原子能,大力发展水培农业,农场被抛弃,城市被废弃,人们乘坐家庭飞机来去,城里人奔向乡村。留在城里的人渐少,为时代所弃。韦伯斯特,前商会秘书偶然获得基因改造能力,他的后人赋予狗说话和阅读的能力。这本书就是狗与机器人成为新世界的主宰后讲述的失落的人类文明的故事。人类向科技投降,他展现了一个有其他智慧生物,甚至没有人类的世界。这个世界会发展成那个样子吗? 在这里,狗会说话,第一只会说话的狗名叫纳撒尼尔,希伯来语上帝的礼物。机器人名叫詹金斯,他成为地球守护者。 人走了,去向木星,去向外太空,抛弃了地球,机器人在守护着,而蚂蚁产生了智慧……(很象看创世神话) 狗也走了,去向卵石世界,所有的机器人也走了,只余下詹金斯,韦伯斯特家的机器人,地球一片荒芜。除了他还有一群小老鼠。蚂蚁的智慧大厦坍塌了,只余下老鼠了。 詹金斯也要离开了,他想说再见,却说不出再见,他想哭,可是机器人是不会哭的。 这是西马克为我们描绘的未来,碎片式的故事,关于人关于狗关于智慧…关于我们不可见的未来。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地球不需要我们,它会重生。

这一篇篇淡淡的故事象长在荒城里的建筑,这儿是韦伯斯特家那儿是农场,那边还有市政厅、剧院……由狗评论员讲給大狗小狗听。纳撒尼尔答应了格兰特,他会传承下去,人类的传说永存。

荒城读后感(二)

我们在现在这样的科技社会上,努力在发展技术和机器人,而我们对于更多的科幻作品的描述,多是关于机器人的未来,又或者是关于外太空的发展。其实这些科幻都不会脱离开科技的进展,那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距离土地的距离是否会变得更远,我们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抛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管是我们前往了别的星球发展,还是我们像恐龙一样灭绝。这个星球之上时候会出现另一个生物,他们逐渐占领这个地球之后,在他们之中也一定会流传着关于我们的故事。

在本书中的每一个短篇都可以独立看作一个带有科幻内容小说,在单独阅读的时候,其实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好理解的程度。但是其实每个故事之间都有所灌篮,在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段中,我能够看到在这个世界中人类的发汗进展。并且配合上坐着天假的对于每一个故事的说明,我能够看到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那么人类这个词语就已经变成了传说中的词语。

在这个世界之中,狗狗成为了世界上的主人,他们经常坐在火堆旁听睡前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之中有很多词语都是他们并不理解的,比如“人”、比如“城市”。人类原本是城市的主人,但是当韦伯斯特的后人赋予了狗说话和阅读的能力,并且人类在不断发展机器人和探索外太空,人类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狗狗就成为了唯一的主宰。

在人类离开的这些故事里面,人们也前往过木星,在这个故事里面,人们在不断努力去探索别的星球。但是人们在准备前往木星定居之前没决定派出一些人先去测试是否可以居住,但是每一个测试员都没有回来,而在最后一个测试员被委以重任之后,他也没有回来。在到达了测试点之后,他离开了自己沉重的躯体,他第一次感觉到思想和灵魂的绝对释放。

对于不断追求更高生活的人类来说,这样的未来是可以预想的,因为人在不断探索的未来,就是想要开展更好的生活。而人类在远离了土地之后,人们逐渐遗忘了曾经给过他们支撑的地球,于是他们就逐渐变成了传说。而随着人类的离开,城市也就失去了意义,而我们终于成为了过去。

荒城读后感(三)

人类文明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如今科技爆发开始向着在太空迈进也才不过短短的6000-7000年,我们对未来的世界充满幻想,各种关于未来的科幻片主角也都是人类,但,如果,未来的世界没有人类将会是怎样? 这本1953年获得第三届国际幻想奖蕞佳幻想小说的作品《荒城》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全书由9篇故事不同但内容相关的短篇科幻小说和短篇中间的故事说明汇总而成,每一个短篇都可以单独阅读。

这些故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943年shou部短篇《逃兵》问世到1952年写下8篇短篇,而直到21年后的1971年,为纪念编辑坎贝尔,作者又创作了最.后一篇《结局》,至此这个漫长的故事才告一段落。 在这本书中,人类大力发展原子能,交通工具是不再是汽车而是飞机,便捷的交通让大量人类抛弃城市转而拥抱农村,留在城市的人越来越少,城市因此荒废,而退往田园的人类却因为与世隔绝,文明开始衰落,人类世界走向崩溃。 韦伯斯特,前商会秘书,他偶然间得到的基.因改造能力,让他的后人们赋予了狗说话和阅读的能力,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去往木星,地球被狗和机器人詹金斯所取代,而一种生物倒下,另一种生物就会站起来弥补这个空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蚂蚁自然当仁不让,但蚂蚁之后呢?

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城市化和现代化还远未达到如今的程度,但作者已经在作品中开始反思这一切,故事内容中显而易见的充满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批判和思考。 作品别具匠心的用了另一种视角,一种来自狗的视角来看待人类,描述人类,见证人类,坦白说这本书阅读难度很大,破碎的剧情,平淡的故事,意识流的风格,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耐心读完,却回味悠长。 作者出生并生长于美国西部乡村,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田园诗意般的浪漫气息,因此也被称为“田园科幻”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

荒城读后感(四)

在窄小的腰封上,出版方似乎要填进最有价值的文案:人道主义代表作,创作生涯里程碑,“田园科幻”开山鼻祖,狂揽雨果奖 星云奖的科幻大师,当狗成为新世界的主宰 他们如何讲述失落的人类文明……甚至还搬出了海因莱因和阿西莫夫来站台,封底推荐有海因莱因说的一句话:读科幻就要读西马克,不喜欢西马克作品的读者根本就太不上喜欢科幻。简而言之,似乎不看《荒城》这本书,不仅会是科幻小说爱好者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甚至还成为辨别科幻小说爱好者身份的重要凭证。可是,实话实说,一直到看见《荒城》的出版,我才知道有克利福德·西马克这号大人物的存在。为了不错过大师之作,我甚至放下正在阅读的斯蒂芬·金作品《夜梦故事集》。遗憾的是,整本书看完,却很难说喜欢。《荒城》或许可能在科幻小说史上有着一席之地,但是也仅止于此,整本书透露出来对人类文明发展以及未来科技发展的悲观态度让人困惑,显而易见的道德批判也并不能证明作者就是绝对正确。在我而言,《荒城》只是一部有特色的科幻小说。

在正文阅读之前,有一篇作者克利福德·西马克好友兼版权代理人的前言。在这篇颇有意思的前言里可以看到,《荒城》之所以被奉为科幻小说经典之一,是因为书中有会说话的狗、被人类抛弃的地球、机器人守护者和产生智慧的蚂蚁,这些概念在发表当时是标志性的。与此同时,《荒城》本身并不是正式构思完成的长篇小说,而是从1943年开始陆续发表在杂志上的八篇短篇小说加上相隔21年后为纪念杂志组稿人约翰·W·坎贝尔新写的一篇《结局》组成。作者在衔接各篇的说明中直言不讳:他从未想过要写《结局》中个故事,他认为整部书应该在《简单的方法》一篇发表后就结束了。在时间的磨砺与环境变迁之后,作者本人似乎也放弃了初心,以其不愿再去触及的终结和悲凉为《荒城》打上句号。要知道,作者本来用意是用狗的视野去讲述人类文明如何失落,同时,非人类又如何在地球上打造属于自己的文明。在我看来,这就意味着小说整体风格不统一。必须要指出的是,《结局》一篇不仅仅是纪念品,同时也是与前八篇原意背道而驰的证明。在《简单的方法》一篇,机器人詹金斯认为与其回到杀戮的世界,失去一个世界会更好。而《结局》一篇中,在时间冲刷后的詹金斯也告别了地球,因为一切不复存在。那么,小说本身想要打造或想象的世界同时是不是也就不复存在了呢?

还有一点,短篇小说在杂志的发表顺序与成书时编辑的章节顺序也是不一样的。《逃兵》一篇在1943年7月就寄给了《惊奇科幻》的编辑约翰·W·坎贝尔,但是这个故事直到1944年11月才发表,彼时克利福德·西马克已经完成了《荒城》系列另外的三个故事(《荒城》《依偎之地》和《人口普查》),《惊奇杂志》编辑约翰·W·坎贝尔也已经购买并发表了这三篇。有意思的是,《逃兵》这个故事与《荒城》系列没有任何相似之处,除了结集成书之后排在《逃兵》之后的《天堂》。个人认为《荒城》系列可能出现在杂志上给人观感会更好一些。毕竟,由插页式“说明”来串联起整个系列,虽然不影响阅读,但是对于理解多少还是有些障碍,包括前面提到的那篇并非结局的《结局》。

以上所述只代表个人感受,并不是说《荒城》一书不够好或不够经典。事实上《荒城》一书文字优美,尤其是作者克利福德·西马克对田园风光的描绘,恬静安然令人向往。虽然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形态以及地球文明随着时间与理念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可是人性光芒与人道主义精神无处不在。《逃兵》一篇中,人类福勒与狗陶瑟的伙伴情谊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而《结局》里面机器人詹金斯打动人心的无言再见,同样也是典型的例子。再考虑到小说创作与结集年代,《荒城》的定位应该是让不同世代读者体验不同科幻小说流派创作的必须存在,无论个人观感为何。

最后想说的是,尽管田园风光旖旎多姿,但是我还是想生活在城市,这是悲哀又无奈的选择。

荒城读后感(五)

文/麦左

读科幻小说需要一点脑洞,才能跟上作者的思维和节奏。异想奇幻的世界里,充斥着各种令人费解的东西,但都离不开人与自然这两样。很难想象这本《荒城》是作者在1943年就已经动笔,花了九年时间将它写成。

《荒城》的作者克利福德·西马克,是一位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对于喜欢读科幻的读者们必然不能错过他的作品,《荒城》与其它科幻作品不同,它讲述的是田园科技,这样一看似乎又融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

科幻小说更多的在于引导人们思考生存问题,例如书中开篇就以狗世界展开,他们提问:“人是什么?”“城市是什么?”“战争又是什么?”这样的开篇很容易击中读者内心。当有一天世界只剩下动物所在的世界,无论是狗、猫最后占领地球,他们或许都会好奇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又或者完完全全忘记人类世界。

一位优秀且伟大的科幻作家,无论故事是否精彩,文笔是否感人,但他一定具有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且在思考里埋下了许多伏笔和引导,希望读者们能够从中受到启发。然而即便上个世纪作者就在思考这个伟大的命题,到了如今科技真正发达,AI逐渐取代人类工种,环境破坏与污染随处可见,人类却并没有真正引起重视,该高歌的地方仍在高歌,该哀伤的世界仍未停止。

战争、城市摧毁、人类科技发展……讽刺又悲哀。《荒城》里透露着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同时留下许多没能明说的真相。不过无疑全书在传递的中心思想是在警醒世人,希望更多重视土地、农业,保留人类生存耐以所需的东西。

灾难面前,没有人能侥幸逃脱。所以书中所呈现的视角是被狗占领的荒城,再也没有人类的存在,甚至没有任何痕迹。这样的科幻小说读起来很令人恐慌和担忧,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已嗅到了危机,感受到了大自然面前自身的渺小与无奈。

这本书是想通过未来视角来提醒人类,如果有一天世界变成荒城,一切人类的活动都不复存在,那一天又该是怎样的景象。田园、土地、自然或许才是地球唯一的主人。

荒城读后感(六)

人类的未来,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永恒主题,当然也会成为科幻作家创作的重要阵地。 人类对于自身的未来一直有着一种悲观的论调。特别是现在,AI智能越发流行的时代,机器人是否会代替人类主宰世界,是对于人类未来最新的担忧。

在科幻历史上,以人类未来为写作题材的小说家还有很多,比如克利福德·马克西以及他的这一部最为著名的代表作《荒城》就是探索着人类未来的著名小说。 克里福德·西马克,美国著名科幻作家,于1977年获得由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颁发的大师奖,“田园科幻”流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这部《荒城》更是获得1953年获得国际幻想奖。

这是一本由九个故事,九个短篇组成的系列小说,这九个故事每一篇都是发表在美国《惊奇科幻》杂志上的小说,因此这九个短篇其实是单独成篇的故事,每一篇单独阅读都不妨碍我们对于情节的理解。 但这九篇小说放在一起,再加上作者对于每一篇故事的说明,就让这九篇小说形成了一个长篇小说的框架,就让这九篇故事形成了一整个体系,就能带我们走进对于人类未来完整的认知之中。

第一篇小说,也是作为这部小说的开篇,《荒城》当然是以城市的荒芜开始的。这篇小说作者写于1943年,而那时的城市发展规模还没有现在这样“宏伟”,但在作者的小说之中,已经想到了各种城市的困境,想到了城市必然面临着崩溃的风险。所以这一篇小说就带我们走进对于城市的理解之中。 在小说中,作者虽然没有明确描写城市陷入荒芜的原因,但字里行间我们却也能够看到好战人类对于城市的摧毁,肯定很多人都选择逃离城市,重新回到农场。而我们的主人公韦伯斯特也就在这时登上了舞台,致力于要保护自己的房子,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终生工作。

但城市抑或养育的人类依然在崩溃着,在后面的小说之中,其他更多主人公也登上了舞台,包括承载着所有人类记忆的机器人詹金斯,包括逐渐替代人类占领了这个世界的各种动物。 当人类从地球上逐渐消失或逃离之后,这样一个再也没有人类的世界,留下的必然只是关于过去的回忆,而这种回忆也在动物的世界里流传,甚至都已经不再认为有人类这一物种存在过?

作者赋予掌握地球的各种生命以和平的使命,防止着毁灭性的事件再次发生,而把关于人类的记忆从动物们的世界之中永远的剔除就是这一使命的重要意图,也反应着作者的别具匠。 在这部小说之中,作者虽然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场景,但这种场景往往并不属于人类,反而有意的弱化着人类对于这一世界的影响。其实这样的一部小说也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了人类本身存在的劣根性,看到人类好战基因带来的灾难。

那就让我们走进这样一部科幻巨作,走进人类逐渐消失,动物逐渐掌握世界的故事之中,也从这个故事之中反思着我们自身。

荒城读后感(七)

【须叔试读】未来的田园,世界的荒原

在所有的科幻作家中,克利福德·西马克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出生并成长于乡土气息浓郁的美国西部乡村,他的作品中也因此充满了田园诗意和乡村风光。而所谓“田园科幻”流派也由此而来,如果你也读《荒城》,那你肯定可以感受到这种独特的风格,相较其他作品而言,故事设定和展开的背景,无疑更富有人道主义精神。

《荒城》是克利福德·西马克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其描绘了一个遥远的未来世界。故事中,人类社会发展了水培农业、基因改造和原子能等先进技术,却同时经历了社会的崩溃和城市的荒废。

作者克利福德·西马克以其深邃的想象力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让读者感到震撼。他在《荒城》里通过刻画狗与人之间的关系,诠释了人类情感与忠诚的重要性。作为后人类时代的生命形式,狗具备了人类所期望的品质,并在剧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他通过描绘人性的黑暗面,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担忧。

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韦伯斯特的后代,富有情感和智慧的狗,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这些聪明善良、爱好和平的狗成为了人类历史的最后守护者,与机器人詹金斯的协助下,它们与其他动物和谐地生活着。

然而,故事并非一味乐观,仍然存在着残留的好战基因的人类和神秘的外来生物,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威胁。小说通过描绘这些威胁的出现,带领读者思考人类的未来和生存的意义。

故事的背景设定非常引人入胜,充满了科幻元素和哲学思考。水培农业、基因改造和原子能等科技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使城市沦为废墟。这种虚无的荒芜与人物的情感冲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此外,与其他动物一起生活的机器人詹金斯,给人们展示了不同种族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的可能性,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发现《荒城》并非只是一个表面上的科幻故事,而是通过宏大的背景和人物刻画,反思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小说透过对人类和动物、人性和文明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使人们对于道义、善恶和自我意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荒城》的写作风格介于阿西莫夫的进步和布拉德伯里的怀旧之间,着重探讨了生命的活力与迷茫。

整个故事从城市的衰败开始,西马克将注意力转向了地球这座巨大而繁荣的育儿室,其中各种智慧生命相互扶持。故事中有许多令人深思的隐喻,如从宴席将尽到走出摇篮,都反映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这种转变使得作者对于土地的重视成为关注焦点,将其视为人际关系之间的纽带,与中国曾经强调的价值观不谋而合。相比之下,现代大多数科幻小说都以城市为背景,而难以展现出类似的思考和叙事。

在故事中,詹金斯这一人工智能角色的形象十分出色,补完了阿西莫夫笔下基地世界中的空白,成为机界中的经典形象。作者通过詹金斯的情感和思考活动,探讨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触及了人类文明的本质和人类自身对于人工智能崛起的矛盾心态。

《荒城》有着与众不同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了科幻文学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它注重对于生命的探索、对于社会形态的思考,并通过人工智能角色的设置揭示出人类文明的缺陷。这本书值得一读,特别适合对于科幻和人类未来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尽管后半段作品稍显谜语般,但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类文明的厌恶。他将关注重点放在机器人的心态活动上,并减少了剧情的叙述。这种对于人类的厌恶表达出了对于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批评态度,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荒城》是一部独特而引人深思的科幻作品。通过多个故事的编织和不同角色的刻画,作者克利福德·西马克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富有活力又迷茫的世界。他的文字风格简洁明快,情节紧凑有趣,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哲学思考的科幻领域。

也许这样的书提供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引发的则是然们对生命意义和技术进步的深入思考,也许《荒城》将为读者呈现一场离奇而震撼的科幻之旅。

荒城读后感(八)

美科幻小说作家克利福德·西马克 (Clifford D. Simak, 1904.8.3-1988.4.25) 1931年发表了个人首篇科幻作品:短中篇,从此开始写作生涯。

《荒城》原作,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第一版本是由8篇内容相关联的短篇小说整合而成的长篇小说 (fix-up novel),该8篇小说详情如下:

①1944年5月,短中篇小说(荒城)首次发表于月刊杂志

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May 1944

②1944年7月,短篇小说(依偎之地)首次发表于月刊杂志

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July 1944

③1944年9月,短篇小说(人口普查)首次发表于月刊杂志

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September 1944

④1944年11月,短篇小说(逃兵)首次发表于月刊杂志

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November 1944

⑤1946年6月,短中篇小说(天堂)首次发表于月刊杂志

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June 1946

⑥1946年11月,短中篇小说(爱好)首次发表于月刊杂志

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November 1946

⑦1947年12月,短中篇小说(伊索)首次发表于月刊杂志

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December 1947

⑧1951年1月,短中篇小说 [后有更名为(简单的方法)] 首次发表于月刊杂志

Fantastic Adventures, January 1951

1952年5月,长篇小说第一版本由Gnome Press首次出版发行,是由以上8篇内容相关联的短篇小说按照首次发表顺序排列 [第⑧篇使用(简单的方法)作为章节名] ,并在每一篇故事前面分别加入故事说明,最终整合而成。

1952.05 Gnome Press

1973年11月,为纪念已故美科幻界传奇约翰·坎贝尔 (John W. Campbell, Jr.) 对科幻杂志编辑事业所带来的贡献,哈里·哈里森 (Harry Harrison) 主编了一本作品选集,集结十多位曾多年在坎贝尔编辑下的杂志发表过作品的科幻大师,每人创作一篇全新作品,其中包括西马克的短篇小说(结局),属于"City"系列的第⑨个也是最后一个故事。

1973.11 Random House

1981年10月,西马克首次把添加进长篇小说中,同样在前面加入故事说明,第二版本面世。

1981.10 Ace Books

但实际上,在1981年后,第二版本再版次数并不多,反而第一版本有更多的再版。

在即将出版发行的简中译本《荒城》介绍中,《荒城》囊括了该短篇系列的全部9个故事。

荒城

暂无评分

[美] 克利福德·西马克 / 2023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fix-up novel / 科幻世界·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 陈韵如译

西马克生涯获得3次雨果奖和1次星云奖,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授予他第三位SFWA大师 (SFWA Grand Master, 1977) 称号,恐怖作家协会授予他布莱姆·斯托克奖终身成就奖(Bram Stoker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三位首届获奖者之一。

具体获奖纪录:

短中篇 2014 Retro Hugo (1939年回顾雨果奖) 最佳短中篇小说

短中篇(荒城) 2020 Retro Hugo (1945年回顾雨果奖) 最佳短中篇小说

短篇(逃兵) 2020 Retro Hugo (1945年回顾雨果奖) 最佳短篇小说 (提名,最终得票排名第二)

短篇(依偎之地) 2020 Retro Hugo (1945年回顾雨果奖) 最佳短篇小说 (提名,最终得票排名第三)

长篇(荒城) 1953 IFA (International Fantasy Award, 第三届国际幻想奖) 最佳虚构小说

中篇(开阔的前院) 1959 Hugo (第五届雨果奖) 最佳短中篇小说

长篇(星际驿站) 1964 Hugo (第十届雨果奖) 最佳长篇小说

1963.11 Doubleday

星际驿站

7.8

克里福德·西马克 Clfford D. Simak / 2005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novel / 2005.10 科幻世界·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 陈珠珠译

短篇(舞鹿的洞穴):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