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凑真相》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真相与谎言的故事。主人公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经历了困惑、挣扎与成长。作者通过揭示现实中的虚假与欺骗,引发读者对真相的思考。这本小说令人反思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让人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拼凑真相》读后感(一)
很有趣的一本关于统计的专业书籍,用朴素的语言来舒诉无聊的数据,并引申其欺骗性,真实性,重要性和利用性。诚然当下我们就生活在大数据的时代,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巨大,辨伪识真的能力是对现代人生活的另一种考验,这本书给了提示和启发,保持好奇心,多一点慢思考,不要被情绪裹挟,善于发现和利用数据和数字概念,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搭建一个合理的建模范围,不要陷入天真的真实性。人类无法做到完全的理智,那就应该让统计做到真正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拼凑真相》读后感(二)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很多数据,包括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在解读这些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第一,在看到数据结果时,我们可以稍稍停顿一下,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看自己会不会因受情绪摆布而接受或拒绝数据结果; 第二,从个人经验出发,对数据进行解读,应将“鸟瞰”的广角视角与“蠕虫”的聚焦视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数据有更加确切的认识; 第三,这些数据的定义是什么,比如美国枪击死亡人数很高,但60%都是自杀; 第四,把数据放到应有的背景中去看,对于新闻应当拉长时间轴 第五,看看统计数据后面是否还有故事,是不是哪些数据已经被筛掉了。这体现在许多科学研究中,只汇报想要的结果 第六,统计样本是否全面,是否已将某些对象排除在外,如果将其包括进来,统计结论是否会有所不同。 第七,我们不应该无条件信任大数据和算法,我们要明白无论大数据还是算法,没有透明性,信任度就要打折扣; 第八,关注官方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 第九,美丽的图表或信息图反映了作者想要我们看到的东西,我们要睁大眼睛; 第十,保持开放心态,不能固执己见。 #数据分析 #读书笔记
拼凑真相
评价人数不足
蒂姆·哈福德 / 2022 / 中信出版社
《拼凑真相》读后感(三)
蒂姆·哈福德是英国《金融时报》知名专栏作家、英国皇家统计学会荣誉会员,供职于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出版过多部生活经济学主题的畅销书,最著名就是《卧底经济学》(全四本)。但就是这样一位经济学者、专栏作家,也不免在生活中被谣言忽悠。
新冠肺炎爆发初期,很多人只管转发,不管真伪。许多看似有用的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比病毒还快。比如,就有帖文煞有介事地教大家如何区分新冠和普通感冒,告慰大家说天气转暖就能杀死病毒,还建议大家少碰冷水,用热水杀死病毒。类似的帖文,简直数不胜数。有些据传来自我国的顶尖高校,或是知名医院,或是知名医生,还有些直接宣称来自美国或者英国的知名机构。甚至有帖文被说成是谁谁谁的某个亲属,亲自验证可信。
情绪越激动,就越难头脑冷静地考虑问题,就难公正地对待自己不想接受的事实。行为经济学家就提出了“鸵鸟效应”的概念,就是当股市下跌时,人们就会降低登录查看股票账户的频率——这可不是玩什么长期投资的套路,而是投资者通过减少查看,从而避免脆弱的小心脏被过频刺激。
蒂姆·哈福德说,所以到了现在,每当要转发某个数据结论时,他都会留意自己看到这个数据结论的第一感觉。这个方法不能百分之百地防止上当,却能大幅降低受骗率。
蒂姆·哈福德在所著的《拼凑真相:认清纷繁世界的十大数据法则》一书中,为身处数据时代、意识到数据以及数据分析重要性、却不断被各种错误的数据解读方式所忽悠的我们,给出了走出误区的10个方法。其中第一条就是:在看数据结果时,稍稍停顿一下,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尽可能避免因为情绪摆布而接受或拒绝数据结果。
其他方法还包括:从个人经验出发,将对数据的解读,以鸟瞰式的广角视角与蠕虫式的聚焦视角结合起来;要评估自己是否能够理解数据背后的内涵和外延;将数据放入应有背景;探求统计数据是否全面,是否排除了某些对象;不要无条件信任大数据和算法;当数据出错,我们应当保持开放心态,而不是嘴硬到底,等等。
蒂姆·哈福德说,虽然我们为了说明事实、论证观点,会用到统计数据,但必须看清楚统计的数据是如何定义的。如果数据对照中,不同数据的定义方式不同,由此进行的对照分析,就是站不住脚的——遗憾的是,社交媒体时代,很多“标题党”帖文甚至是新闻都是采用这样方式来哗众取宠的。
书中举例谈到,英国曾经出现不同区域的新生儿死亡率差异很大。为此,有学者就此进行了对照,发现伦敦的医院,相较英国中部的医院,确实新生儿死亡率明显较低。难道伦敦的医院在诊所、产房或新生儿监护室方面有什么不同的事情吗?
经过详细探求发现,英国法律规定达到24周或再晚一点早产的胎儿,被视为出生婴儿,如果满足这项条件的婴儿死亡,自然会被归于死亡的新生儿。伦敦的医院并不会将接近24周流产的胎儿,列入死亡新生儿统计范畴;但英国中部的妇产科却会列入。所以,事情的真相是,无论在英国伦敦,还是英国中部或其他地区,新生儿死亡率都相当相近。
《拼凑真相》读后感(四)
统计数据有用,但也会撒谎;我们不能盲信,也不能一概拒绝。要克服认知陷阱,遵循必要原则,才能让统计数据为我所用。
一、思维定式:由于人通过碎片化信息构建对世界的认识、不愿接受令自己不安的事实、不容易做到知错就改,故常常陷入思维定式。
二、动机性推理:人往往基于预设的立场、理念或认知做出判断,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偏好或利益的观点。
三、知识的魔咒:人在某问题上的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在该问题上固执己见,做出的判断甚至不如非专业人士客观公正。
一、不要让情绪影响判断。学会观察、反省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抛开立场,关注事实本身。
二、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个人感受与统计数据可能会有差异,要把鲜活、片面、具体的蠕虫视角和枯燥、全面、宽泛的鸟瞰视角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互纠偏。
三、弄清统计对象的定义。明确数据的内涵、外延和标准。
四、把数据放到大背景下去看。拉开一定距离观察,记住一些重要数据作为参照物,避免常识性错误。
五、发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人们喜欢展示事物的光鲜面,媒体倾向于报道非典型案例,科学期刊也偏好偶发性事件和惊人结论。建议使用标准统计方法,广泛查阅资料并向第三方求证,避免受小概率事件和选择性数据的误导。
六、考虑统计样本是否全面。由于偏见和疏漏,统计信息和统计对象可能不全,要防止样本误差和抽样偏差。
七、不要迷信大数据和算法。算法要有透明度并接受公开讨论,才能经得起检验。政治数据和金融数据最敏感,不要提前公布。
八、关注官方统计数据。有些官方统计机构能够捍卫统计公正,但也有些以权谋私或无知犯错。
九、不要被美丽的图表迷惑。图表比数字更吸引人,但可能弱化数据的准确性和针对性,需要仔细观察和冷静思考。
十、保持灵活、开放的心态。把普遍情况和具体案例结合起来,把统计数据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黄金法则:保持好奇心。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个人或组织更高效、合理地决策,但经常由于技术或人为原因而存在模糊、偏差、错漏等问题。大数据时代,只有保持灵活、开放的心态,克服思维定式、情绪影响和动机性推理,打破“知识的魔咒”,弄清统计对象的定义,把统计数据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并置于合适的背景下考察,才能避免媒体、算法和图表的误导,捕捉数据背后的事实真相,获得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