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关于竹子里的秘密的作文

关于竹子里的秘密的作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0 20:50:41
关于竹子里的秘密的作文
时间:2024-06-20 20:50:41   小编:

竹子是一种神秘的植物,它生长迅速,有着无限的魅力。然而,竹子里还隐藏着很多秘密,例如它的根系可以形成庞大的地下网络,它的茎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和建筑材料,还有竹子林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让我们一起探索竹子的神秘之处吧!

关于竹子里的秘密的作文篇1

一天,老师问我们:“你们谁知道竹子里有什么?”这一问题令我们哑口无言,就连班上的小博士也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决心解开这个秘密。

放学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研究起来竹子里的秘密。

我先找来盛满水的脸盆,又把一段鲜竹子浸没在水中,用锯子锯开一节,只见一串气泡冒了出来。这说明竹子里有气体。

为了弄清楚这种气体的成分,我收集了几瓶竹子里的气体。然后我把燃烧的火柴仍进一个瓶子里,火柴燃烧了一会儿才熄灭。这说明竹子里含有氧气。究竟含有多少呢?爸爸从医院为我找来了白磷和红磷,我又进行了实验。在爸爸的指导下,第一次,我将白磷从水中取出,放入瓶内,用瓶塞塞住,皮管口用夹子夹住,做到不透气。这时白磷很难燃烧,我就拿了一个凸透镜,让阳光聚在一点,照射在白磷上,白磷便燃烧起来了。一会儿就熄灭了,说明氧气已经用尽了。这时,瓶内有白色烟雾。我把皮管口浸入水中,松开夹子,水从管子里流入瓶中,并不段摇动瓶子。水停止流动时,水只占瓶子容积的十分之一。

第二次,我把红磷放在金属勺中点燃后迅速放入瓶子,塞好瓶塞,火焰熄灭后,松开管口的夹子,这次从管口流入的水占瓶子容积的九分之一。

因为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而两次实验结果都说明,竹子里的氧气含量比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少一些。

那么,除了氧气,里面还有什么气体呢?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又把一些石灰放入一个装着清水的瓶子里,搅拌后,上层的水澄清了。

我在装有竹子气体的瓶子和空瓶子里分别装入同样多的石灰水,塞好瓶塞,摇晃后,发现有空气的瓶子的石灰没变化,而装竹子的气体的瓶子里的石灰混浊,说明竹子里面含有比空气多的二氧化碳。

为了进一步证明竹子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我又收集了人体呼出的废气一瓶。然后倒入石灰水,摇晃后,石灰水混浊了,混浊程度相似与装竹子空气那瓶,说明竹子里面二氧化碳和人体呼出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差不多。

除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外,剩下的气体既不能帮助燃烧,又不能使石灰水发生变化的气体是氮气。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揭开了我心中的疑团。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关于竹子里的秘密的作文篇2

竹子里的秘密作文800字

在我的家乡到处都有竹林。在我老家的后园里面就种着一片竹子。时间长了,它就渐渐地形成了一片竹林。我爱这一片竹林。具体原因,请你听我慢慢说来。春天到了,一阵春雨过后,竹笋们纷纷把小脑袋露出地面,放眼展望这一个新奇的世界。那个时候,我便会随着父母一起来到这一片绿油油的竹林里面,去挖掘一棵棵刚刚长出来的竹笋。母亲拿回竹笋到家烧成一道美味佳肴——红烧竹笋。有时她会把竹笋和一些食品放在一起烧,那样就会使这一些食品的味道也变得特别鲜美。那样的菜肴让人吃得口水直流,馋涎欲滴。夏天到了,外面的世界被太阳烤得十分炎热,而小竹林里却像春天一样凉爽。这个时候,我们一家人便会拿着椅子走进小竹林里纳凉。有时候,我还会和爸爸摆开棋局,“战”上几个回合。在竹林里面,不管你在干什么,它那里都会有一阵阵凉爽的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秋天的竹林又是一番风景。这时的竹子已经长大,我们就会爬上竹子去观赏远处的风景。有时,爸爸还会砍几株竹子下来做一些竹制家具。冬天的竹林,下了一场大雪以后就显得更加迷人。竹林,你四季常绿,值得人们称赞。你无私地为人们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对人们的要求却非常少。家乡的竹林优点真不少!竹林啊,特别是你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竹子里的秘密作文800字

双溪竹海漂流下午,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我们开了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到达了这次旅游的目的地“双溪竹海漂流”,“双溪竹海漂流”具有“江南第一漂”的美名。杭州“双溪竹海漂流”,位于杭州西北三十多公里处的双溪。这里交通便利,可以东去西湖,南登径山,西攀天目山,北往莫干山。这里的风景秀美,满山茶园,遍地竹林,苍翠欲滴,四季如春;清流潺潺,竹回路转,清凉逼人,妙趣横生;这里的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为91。9%。到达了目的地后,我买了一把水枪,这种水枪与别的水枪不同,只是一个竹筒里加了一根竹竿,竹竿上面包了一大层碎布料,跟针筒一样,采用了的是气压原理。由与离撑竿起漂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们就坐了牛拉的车,这只牛是一只母牛,速度很慢,我觉得坐牛拉的车就是比做马拉的车,感觉就是不一样。大约过了10多分钟,到了起漂的地方,这里的水十分的绿,很浅,但也比较的脏。漂了一会,有一个下坡,冲了下去,我的裤子被溅起的浪花搞的全湿了,又漂了一会,岸边有一个对歌台,是给人们唱歌的。在即将结束这次双溪竹海漂流时最后还有一个“双龙戏水”,两条龙喷出的水相会到一起,我们的竹伐从中间穿过,我在水面上看到一伦七彩的彩虹,真是十分的美丽。“双溪竹海漂流”真是名副其实“江南第一漂”。

竹子里的秘密作文800字

今天,睛空万里,让原本心情就十分舒畅的我更加开朗。和爸妈谈了整整一个上午,终于答应在下午一点钟去爬山。为了下午的爬山,我上午把作业全部做完,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准备着。这次的目标是玉皇山的两个全程,我从没走过这么多的路,所以这也激起了我的雄心壮志。

中午,匆匆吃完饭后,我马不停蹄地收拾自己的背包,零食更是带了一大堆,不过这时我却没有想到,我的一杯“关东煮”却会给地球带来莫大的伤害……

下午,山脚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攀登旅途,一边兴致勃勃地大嚼蓍片,一边与爸爸妈妈谈笑风生。我知道我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大孩子了,环保的习惯一定要有,所以特别备了个临时垃圾袋。没走到一半的路,里面已是“硕果累累”,我看着这些,满意地笑了。我心里暗暗窃喜,“我真是一个爱干净的好孩子呀!”

真的是这样吗?清看一组慢镜头:一个小鬼头吃着“关东煮”,一边走上一级台阶。他的笑容有些掩口葫芦的感觉,却又是笑比河清。不过,“狗仔队”拍到了,他一边笑一边又把一根竹签扔掉,管它进不进垃圾桶呢!我脑子里也鬼使神差地浮现出了地球妈妈黯然泪下的情景。我不禁低下了头,脸也微微红着。环境!环境!环境!地球!地球!地球!卫生!卫生!卫生!这几个令许多人痛心疾首的词此时此刻又浮现在我的脑子里。设想一下吧,如果全球每个人都随地丢一根竹签,那垃圾处理厂还处理得了吗?那海水还会是蔚蓝色的吗?那还会有森林、西湖、园地、果园吗?不会。因为那是个艰巨的任务。

下山时,我特别留意台阶上的竹签,却再没有看到。或许,那是护林工人的辛劳;或许,那是游客的觉醒;或许,那是风的拂回。

竹子里的秘密作文800字

我家有一盆花,叶子像乌龟的贝壳。你们知道这叫什么花吗?哈哈,告诉你吧,就叫龟背竹。龟背竹是二大爷送给我的,大约有五六年光景了。我想:“龟背竹、龟背竹,可能叶子像龟壳,根像竹子的原因。”这五六年,它差不多有我高了,长大的叶子长约是52厘米,宽约是47厘米,又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龟背竹发芽的时候,叶子是嫩黄的,先是瓜子一样的嫩叶,然后慢慢地长大。当龟背竹的叶子变成深绿色时,它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叶子开始渐渐裂开,叶子上许多椭圆形的小洞,真像龟壳上的花纹。但是,我怎么也解不开着龟背竹叶子是怎么裂开的,但我相信,像“龟背竹叶子是怎么裂开的”这样的难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思考。

竹子里的秘密作文800字

一天,老师问我们:“你们谁知道竹子里有什么?”这一问题令我们哑口无言,就连班上的小博士也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决心解开这个秘密。放学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研究起来竹子里的秘密。我先找来盛满水的脸盆,又把一段鲜竹子浸没在水中,用锯子锯开一节,只见一串气泡冒了出来。这说明竹子里有气体。为了弄清楚这种气体的成分,我收集了几瓶竹子里的气体。然后我把燃烧的火柴仍进一个瓶子里,火柴燃烧了一会儿才熄灭。这说明竹子里含有氧气。究竟含有多少呢?爸爸从医院为我找来了白磷和红磷,我又进行了实验。在爸爸的指导下,第一次,我将白磷从水中取出,放入瓶内,用瓶塞塞住,皮管口用夹子夹住,做到不透气。这时白磷很难燃烧,我就拿了一个凸透镜,让阳光聚在一点,照射在白磷上,白磷便燃烧起来了。一会儿就熄灭了,说明氧气已经用尽了。这时,瓶内有白色烟雾。我把皮管口浸入水中,松开夹子,水从管子里流入瓶中,并不段摇动瓶子。水停止流动时,水只占瓶子容积的十分之一。第二次,我把红磷放在金属勺中点燃后迅速放入瓶子,塞好瓶塞,火焰熄灭后,松开管口的夹子,这次从管口流入的水占瓶子容积的九分之一。因为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而两次实验结果都说明,竹子里的氧气含量比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少一些。那么,除了氧气,里面还有什么气体呢?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又把一些石灰放入一个装着清水的瓶子里,搅拌后,上层的水澄清了。我在装有竹子气体的瓶子和空瓶子里分别装入同样多的石灰水,塞好瓶塞,摇晃后,发现有空气的瓶子的石灰没变化,而装竹子的气体的瓶子里的石灰混浊,说明竹子里面含有比空气多的二氧化碳。为了进一步证明竹子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我又收集了人体呼出的废气一瓶。然后倒入石灰水,摇晃后,石灰水混浊了,混浊程度相似与装竹子空气那瓶,说明竹子里面二氧化碳和人体呼出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差不多。除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外,剩下的气体既不能帮助燃烧,又不能使石灰水发生变化的气体是氮气。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揭开了我心中的疑团。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