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伟大的中国书法读后感100字

伟大的中国书法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1 00:45:34
伟大的中国书法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7-11 00:45:34   小编:

《伟大的中国书法》读后感: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美学追求。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表现,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书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珍惜这门传统艺术。

伟大的中国书法读后感篇一

汉字书法,是我们民族最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唯一一个,单独用文字就成为一门艺术的特殊门类。理解书法艺术,是需要不断的磨炼和体悟的,可以不夸张的说,它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艺术,古老而又年轻。是艺术也是修行,是属于自己的朝圣路,需要不断审视自己内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体会和领悟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这门技艺近乎道,散发出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能提升修养,陶冶情操,更能滋润内心,让我们从中获取向上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一代代学者大家,沉浸其中的原因。

从结绳记事开始,人类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那些大事,那些粗粝质朴的绳结,经过一双双手的揉搓和抚慰,让我们的情感和心变得更加纤细而敏感,为文字的发端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从结绳到竹简,文字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表达和深远的内涵,一部汉字书法史,半程文明发展史,说不尽的精彩,跟着当代研究大家一起深入到这些经典书法作品中去,细细品味书法之美和其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百般人生况味。

汉字书法,是古代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属于君子六艺之一,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的一门技艺,也是一门显学,通过学习,可以修养性情,彰显才华,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现代社会,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结束学生时代后很少有人再去练字,去关注学习书法,需要手写的场合越来越少,很多字都有些生疏了,常常是提笔忘字,更不要说书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门优秀而伟大的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出现在书法家的书斋中,成为某些成功人士装点门面的“高雅艺术”,作为我们独特的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挥,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阁。

书法艺术作为一门传统文化的艺术,和其他我们艺术门类有着共通的东西,掌握了它的脉络,对于其他门类的艺术也可以触类旁通,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别的艺术。书画同源,书法艺术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国艺术发展史,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发展史的缩影,更是活化石,很多艺术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书法艺术和众多传统艺术一样,共同构成了我们独特的美学,那沉淀在峰峦叠嶂的笔锋的哲学和生命感召力,让我们惊叹不已,一笔一画中自有天地。

在这300多幅书法佳作中徜徉,面对这些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古人,面对这些厚重又富含美学韵味的汉字和书法,不由得心生敬畏,仿佛在这些作者和作品上面看到了我们的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文明的延续和前进,我们需要回归传统,继续这项修行。

伟大的中国书法读后感篇二

“没有哪一样艺术能如书法这样,如此深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因为之前打趣说的“血脉觉醒”的原因,我开始提起毛笔写字,越写越觉得书法的世界浩瀚有趣,变幻多样的字体和字帖也每每给我一种探索不尽的惊喜和好奇,所以抱着这样的心情,入手了有书至美的这本《伟大的中国书法》。

着实是一本大部头,首先从重量上就给到我一些震撼,四斤的大克重加上351页的篇幅,其中还有数不清的高清书法、字帖的图片和超3米的超长内页拉页,不管从装帧、排版、编辑......任何角度来说,都是一本诚意满满的书法“巨书”。

书中按时间顺序从商朝说起,到近现代落笔,精选了63件国宝级的中国书法作品,同时拓展关联了300余幅经典书法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了一场中国书法的“视觉盛宴”。

从汉代马王堆的帛书到东汉隶书代表《曹全碑》,从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到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从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到元代赵孟頫的《洛神赋》,从明代文徵明的《醉翁亭记》到清代朱耷的《河上花图卷》……都收录于书中。

主编萧文飞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学术部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书中图文并茂地全面展示了中国书法的伟大和动人,从笔画、字体、用笔现象、章法结构等多方面展现书法的演变,在变换多样的字体之间领略书法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想起之前看蒋勋先生在《汉字书法之美》中提到过毛笔的发明展现了汉字的笔触的灵动,因为毛笔的出现,打破了原来文字出现在甲骨文、金属之上的刻板和工整。

能看到书法者在写就作品时因为心情、环境甚至天气的不同而展示出的笔触的不同,简单说,就是文字中多了更多的情感,如天下第一、第二行书《兰亭集序》《祭侄文稿》一般,因为喷薄的情绪,而让这两部作品过了千百年依然能打动今天的你我。

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流动的建筑,凝固的音乐”,而它“以精微笔墨展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更是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伟大的中国书法读后感篇三

最近认识了一位很爱写字的朋友,写得很好看诶。对写字好看的人有天然的好感。她不仅爱写字,还爱聊天,和我一样遇见投缘的就嘚吧嘚吧得停不下来,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温暖。

这几年突然各种传统血脉觉醒。戏曲能听进去了,山水画心心念念,茶代咖啡了……时不时还会想起儿时跟着外公写毛笔字,就那么一横,练啊练啊,断断续续练了几年。而后,出师未捷已作罢。

传统血脉为何突然觉醒呢?它一定是应了我们内心需求而来。无论哪个环节,总有让人静下来的力量。

小时候盼着过年。帮大人们选对联,裁纸,他们写好,我们再赶忙放到一边晾起。这张贴门口,那张贴后墙,门芯门楣……一家又一家。路过谁家门口,也忍不住会看看哪家的字儿好看。

门道真多,难分伯仲。风格不同,哪种最爱,想必就哪种最适合自己的性情。

我常常想,书法之于我们,它仅仅是字吗?字画,字画,世界上还有哪种古老的文字的形态本身也是艺术?

好友和我分享这本书时说,很精美的,咱们不怎么懂怎么办?我说,书架上总得有一本像样的书法书吧,就它呀。品质这么好,收藏,送人皆可。

图解300余幅经典作品及背后的故事。内容分板块,讲得比较细,很有情怀。不仅了解汉字书写,还能感受苍凉的中国历史和各地风土人情。

观摩汉简时,仿佛听到塞外古城里哒哒的马蹄声。窄窄残片上的草隶,写满戍边日常。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让人动容。

看北宋米芾的《珊瑚帖》,原来这里还一个有趣的故事啊。米芾爱收藏,得了个视为珍宝的珊瑚笔架,干脆在书法作品上把它形态也勾勒了出来。喜欢拜石头的米狂人,留给后人千变万化的作品,也留下津津乐道的奇事。

众多大家中有一位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他是清朝的朱耷。擅书法,能诗文,精绘画。《河上花图卷》,水墨荷花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外行的我看来,字的气质与听雨残荷似乎共用了形神。浓浅墨迹里隐藏着荷的肆意。更好玩的是他篆书临《禹王碑》。

啊,我分明看到了形貌各异的小图画:两个小人人并排而立?青蛙头?短胡子先生?游动的三只蝌蚪?好多表情包,简直了,都有自己的鬼脸……它们出现在一个作品中,却莫名和谐。

……

啊,它还有一张超长拉页!厚厚一叠展开时,不要太惊喜。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