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1000字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4 15:10:15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9-14 15:10:15   小编: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这篇文章强调了培养内在动力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只有真正渴望成功并为之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目标。文章通过分享成功人士的经验和建议,鼓励读者坚定信念,努力追求梦想。深度渴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一)

【极度渴望,深度探索】 你想要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你的目标在哪里?你最渴望体验的感觉又是什么?…… 你有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吗?是不是感觉有时没有空闲时间静下来问自己呢? 那么,读这本书吧,让《深度渴望》帮你提问!! 这是一本洞察人心的涉及心理学的书。里面有许多来自心理学的观点、术语、案例以及方法。 书的前部分收入了许多名人名言、圣经语录(该书原作者是美国的丹妮尔·拉波特)具体案例及剖析等,很容易影响读者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渴望分析之“你渴望体验怎样的感觉”的答案。好多的词汇短语真的超乎常人想象!比如:纠缠与信任,苦行和放荡,在途中,我很重要,平静的……作者用了满满三四面的笔墨把这些体验归纳得较完全了。 而且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大多体验都很实用,因为你完全可以为每一个描述体验的词汇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真实体验。这是我觉得最实用和有趣的地方之一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二)

首先,不得不说,我对着一句话是深信不疑的。它不需要时间的见证,时间还是它的见证人。 最近爆红了一位业余歌手毛不易。开始我还不了解他,一天中午,搭档说给我听一首歌,第一首就是“”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第一次听的时候,是和明日之子的视频一起看的,觉得一般。但“消愁”把我吸引了。现在想来,消愁会是部分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的心声,但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这是大部分人的梦了,吧! 谁都会有渴望,渴望某件事;渴望某样物;渴望某个人;渴望一个深情,等等。就如书中的前半部分总讲到的感觉,当你渴望的某个实现了的感觉。这是美好的,渴望就好似是目标,有了它,才有接下去的动力。 但在这过程中,人们会因为内在的,外在的因素,变的不自信;不确信自己的能力,逐渐颓废至前功尽弃。 书中有一句话:一切都重要,一切都不重要。它重要,是因为你在一步步壮大,实现它;它不重要,对不起,你自废了。 相信自己,相信相信的力量。 对与渴望,要好好规划,让它一路都在自己的掌握里。达成自己的目标。

路的尽头,是彩虹。

这是一本很耐看的书,但需要你用心,用心去专研,走进作者想表达的。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三)

记得中学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老师就讲过需要和想要的不同,需要是客观上的要求,用need;而想要则是主观上的一种需求,要用want。这么多年来,尽管我英语永远那么渣,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会弄错。 这本《深度渴望》的书,就是告诉人们什么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以及如何达成目标。 书的作者是丹妮尔·拉波特,美国重量级职业规划师、成长教练,曾出版畅销书《你原本无须那么辛苦》,名字听起来很鸡汤,但是深受千万年轻人的喜爱。 而译者赵燕飞,和著名的美女赵飞燕名字很像,是中北大学的英语教师。 深度渴望,听起来有点深奥,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假如你正在苦苦减肥,那你内心的深度渴望是什么呢?不是瘦5斤、瘦10斤,而是你内心深处最渴望实现的目标——变成完美身材,然后穿漂亮衣服,享受别人羡慕的眼光。有了这个深度渴望,是不是觉得减肥没有那么累了?想想变瘦之后别人的羡慕,是不是觉得减肥没有那么苦了?这就是深度渴望。 深度渴望的灵感来源可能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就拿女孩子最常见的需求减肥来说吧,生理上的需求可能是因为肥胖带来了疾病,所以不得不减肥,过程一定是非常痛苦的。而到达了深度渴望的阶段,比如说为了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了穿上美美的衣服,让那么嘲笑过自己胖的人都见鬼去,这样的减肥可能就没有因为生病而不得不减肥那么痛苦了,因为这是自己心甘情愿去做的,是自己内心深处最渴望的。 书里面先是介绍了深度渴望的基本原理,就是上面所说的为了实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而去做某件事。然后开始介绍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如何通过深度渴望原理来实现自己的深度渴望。听起来比较复杂,其实很简单,就像教科书一样,先告诉你是什么,然后再说怎么应用到实践中。 最后简而言之:最深度的渴望,当然是为了体验美好的感觉。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四)

美国职业规划师、成长教练丹妮尔·拉波特所著,阐述达成梦想目标的方法与技巧。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一直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拥有幸福,富足的生活这一理想化的目标,每天总是领着微薄的工资,一边抱怨着社会环境如何不公,一边指望着自己不做任何改变就能获得飞来横财。如果不做出改变,你怎能成功达成目标呢! 研究表明,78%的人没能坚持自己的目标是因为运用了错误的设定目标方法以及未能利用可以辅助实现目标的利器。你一旦运用本书所提供的方法来改变,强迫你的目标量化的能力,强迫自己不再放弃目标,那么你距离成功就更进一步啦。 目标设定就是要培养自己热切的欲望。你的欲望如果越高,你越想要得到这件事,你完成这件事的可能性从而就越高。欲望是自我克服一切困难和失败和拦阻的主要的驱动力。而每当我们谈到设定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必须是能够激励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要求你变成什么样子的目标。 你必须要认定你可以确保完成你的目标,同时你可以毫无保留地相信可以做到。因此你最好把理想化的目标拆解,设定出一个小的目标开始,完成这个目标,再设定一个大一点的目标来完成它,并且依此类推……。 你想要追求成功,实在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必须要将目标写下来,并明确呈现在你的面前,承诺自己能达成这个目标。 一旦你将这个目标明确,就要内心十分坚定,努力去争取实现目标,不要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同时要记得经常衡量下你心中的那个目标是不是百分百肯定完成,然后再坚定自己,实现他们。如果你的价值观或者选择有所改变,那么也顺应着改变下自己的目标,切记一定要忠诚! 奔向完成目标的每一步都值得记下和为成为完成小目标而庆祝!每当你丧失勇气,满腹怀疑时,你所记下的已往的成功往往激励你快速投入战场。 想象如果你已经达成目标时的喜悦,那么,在这里,用力改变自己吧! 这将是一次最明智的投资,这将是一次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当你开始学会为自己人生投资时,你已经迈出了成功第一步! 不是有一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吗?你能坚持吗?这是考验你自己坚定的能力 !从今开始,不管追求什么目标,都应坚持不懈。在生命中的每一次都是接受考验,这种对目标坚持不懈,不断尝试,勇往向前的精神,一定会走向成功。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五)

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幻想点什么是不是不正常的,常在脑海中想象自己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干一番怎样的事业。也常常会对生活感到失望,因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如何去达成自己制定的 目标,没有学会如何去制定目标。感觉,是一种什么东西?想要,是一种什么东西?渴望,又是什么?我无法说出它们,我只知道,它们深深地存在于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渴望的,也想通过制定计划来拥有自己渴望的,那么,渴望,究竟有多么重要?

大多数人生规划工具关注外部目标和外在成就。这非常有意义,目标驱动生命前进。然而它们忘了利用藏在任何目标背后的最为强大的引擎:你最渴望的感觉。你不是在追逐目标本身,而是在追逐那些你希望通过达到目标获得的感觉。当你明确最想体验什么感觉时,你就可以敞开接纳生命想要给你的礼物。通常,这份礼物会远远超越你的想象。瞄定你渴望体验的感觉,敞开接纳它的显示方式。

既然制定了一个计划,就该为达到这个计划付出一定的努力,从而达到这个计划的目标。书中有这样一段: 稳定保持着你的渴望。在极度饥渴的日子,你也许得一遍遍对自己说,我就是想感觉我渴望的感觉,就是想感觉我渴望的感觉••••••来提醒自己,你永远有权渴望那些眼下不属于你的东西。 最终,如何创造你最渴望的感觉将你化作你的天性——直觉、健康、自明。你会成为满足自身需要的首席执行官,你会有那么多东西给予这个世界。

《深度渴望》,因为能帮助我们追溯真实的自己,让普通的目标变得非同一般,感觉又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受生活的影响,不敢追寻自己的内心,也有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本书就是来拯救你的。不枯燥,是我对这本书最直观的感觉,其次,作者有在书中举例让我更加觉得渴望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在书中还设立了读者问答,写下自己的感受,从中认识自己,这又何尝不是价值。

总之,对平平谈谈的生活会感到厌倦,为什么不去试着改变,不止步于眼前,试着打开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渴望,去挖掘你没体验过的,去尝试你不敢尝试的,一切都从自己开始,试着去突破自我,找回自我。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六)

全书在讲一件事,就是如何利用你的渴望,来充分调动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常情况,对于我们想要的东西,或者说我们憧憬的未来。我们会列出很多很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比如一个月之内怎样,一年之内如何,或者三十岁之前要达成怎么怎样的目标。

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我们当前想要的东西,然而,很多时候,这些东西却让我们痛苦甚至充满压力。很多计划也因此而作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办法依靠这个东西来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在这本《深度渴望》中,作者告诉我们,不要去执着于具体的目标,而应该去寻找感觉,你内心真正渴望的那些感觉。

比如,你的目标是挣很多很多钱,但很有可能,你真正渴望的并不是那一张张的钞票,而是其它的感觉,比如因为富裕可以买很多你梦寐以求的东西,你渴望的是那种满足感,又或是金钱带给你的安全感,又或者是因为财务自由而带来的自由感。总之,你真心渴望的一定是藏在金钱背后的那种感觉。

作者告诉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只关注于外部目标和外在成就,却忽略了内心那最强大的引擎——感觉。以至于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是充满了痛苦与挣扎。

深度渴望就是一种感觉。

所以,最重要的事是找到你内心最渴望的那种感觉,激活你内心最强大的驱动引擎,并且牢记你制定目标并为之努力的目的是为了感觉你想要的感觉。

枯燥、冰冷的量化式目标,会让人觉得压抑,但相反,美好的感觉,则会让人充满动力,并且感觉美好。当然,在此期间,你需要对此保持专注,专注于你想要的感觉,书中也提到三个提升专注的办法:

1、明白你为什么要做

不仅仅要明白表面上的原因,比如你看书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要找到更深一层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你想要表达自己,你想要与更多的人交流,你想要获得更多的认可等等。总之弄清楚那个能让你感觉美好的意图。

2、敏锐地意识到你的饥饿

你必须饥饿,你必须想要得到它。

3、真正了解做成这件事所需要的努力

你需要明确你会为此而做出的牺牲,也要明确可能会出现的困难,这会让你不至于刚一开始就放弃。

为了每天保持积极的感觉,你可以这样做:

总之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你内心最渴望的那种感觉(当然,很有可能这些渴望是会随着你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然后以此来推动自己,那些感觉就如同拉车的马一样,是你的动力之源。随时去感受这个渴望,感受美好的感觉,以此来激励自己达成目标。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七)

很喜欢《深度渴望》里面引用的一句话:

“如果你开始理解自己的本质,而不试图转变它,那么它就在开始了转变。——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天知道我一直走在想要转变自己的路上,童年的时候想自己怎么没法像其他小孩那么聪明漂亮;上学的时候想自己怎么不够优秀,怎么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工作的时候想自己怎么才能像别人那般能言善辩... ...做任何选择的时候总希望自己准备到万无一失的时候才肯出手,想要得到的时候总是默默等待并告诉自己:得到了是运气,得不到也很正常,毕竟常常如此。

应届毕业的时候选择了和自己的性格南辕北辙的销售岗位,我期望,那个自己都嫌弃自己的畏畏缩缩的女生,可以通过岗位要求不得不去面对的人际关系处理和即时应变的场景锻炼和改变自己,也许能变成一个雷厉风行可以日进斗金的OL。

然而并没有。

成长的部分在于,比如我收获了比较成熟的心智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收获了上下级或者同事之间合作上的认可,也收获了真诚的友谊。但是,我一直很难通过销售的岗位变现自己的价值,以及更多地打开自己。有蛮长的一段时间,我处于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恶性循环之中,煎熬很多,快乐很少。

在看了第一章的时候就发现,也许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原因:想要≠想要的感觉。

我想要做销售,我做到了,但是做销售的方式不是我想要的感觉,于是我痛苦。

我想要做销售的感觉,我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实现做销售的感觉,甚至不需要公司,我只需要销售我自己也可以达成做销售的感觉。

换个方式说,我想要做销售,是因为做销售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并且能够积累人脉和财富,这会让我有变得更好更强大的感觉,会让我觉得有力量,有安全感。如果目标是通过做销售去锻炼和积累人脉财富,你得死磕在这个点上,如果目标是变得更好更强大,更有力量和安全感,那么除了做销售,还有很多事情可以替代来产生这个感觉。满足感是不是来得更容易?

你看,明确想要什么,和明确想要什么感觉,结果还是大不同的。

如果你觉得每天都过得辛苦,那么,尝试一下这本书的逻辑方式。不过我想,男生会不会对这种跟着感觉走的说法比较无感。顺便也推荐本书作者的另一本《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个人觉得《深度渴望》是《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的部分延伸。

“当你清楚你想体验什么感觉时,你追逐的目标可能会改变,你追逐它们的方式可能也会改变;当你清楚你想体验什么感觉时,你的外部目标会在你的精神世界里移动到一个更加舒服的位置,你会感到更加整合;当你清楚你想体验什么感觉时,追逐本身变得更加令人满足,过程的质量和目的地开始在你内心融合。”

看完了这本书,我注册了豆瓣写下这篇笔记,无论好坏,无论是否足够完美,不想再因为介意而不敢公开,未来对于心仪的书籍或者电影、歌曲,我亦会直抒胸臆。

因为,我也很渴望体验这种想说就说才不要管别人觉得好开不好的感觉啊!而这,不过是做自己的第一步。

今年我已经三十出头,可我觉得刚刚找到的自己的人生,也才刚刚要开始。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八)

深度渴望,提起这个词,你会想起什么呢?你渴望什么?你想实现什么呢?这本《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会给你答案,至少,我读了这本书获益良多。

还记得上初中时,班主任老师管得紧,学习完全是被老师推着走,有的时候完全觉得学习没劲儿,于是我对我的同桌说,“我怎么没有动力了呢?”我的同桌打趣,他回答我说:“我给你个发动机”。我觉得不管是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还是现在,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学着学着对学习本身产生了怀疑,觉得没有劲儿了。看了这本书,我终于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才能让自己体验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妮尔·拉波特,她是美国重量级职业规划师,成长教练,还出版过畅销书《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但是《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这本书中的内容和观点的确可以印证作者的确是值得信任的成长教练。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

正如这本书的封皮上写的那样,“有效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怎样充分调动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人,只要想实现由“要你做”到“你想做”的高效能转变,那么跟着这本书中的内容去实践就够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比《秘密》更好看。

丹妮尔·拉波特说:“明确知道自己想体验哪种感觉,是你可以拥有的最高清晰状态。制造这些感觉是你可以为自己做的最具创造力的事情。”目标总是具体的,但是感觉却是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反应。每个人想体验的感觉都不一样,有的人想体验受人尊重,被人敬仰;有的人想体验花钱不用算计,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的人想体验深深的爱……不管你想体验什么,只要把自己最想体验的感觉写出来,越准确越好,内心充满感恩,那么达成自己的“体验感”真的不是难事。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原理部分,作者把深度渴望的整个原理介绍出来,让我认识到了感觉的磁力。真的,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被想要体验某种感觉的渴望所驱使。我目前想找一份工作,这是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背后,我的渴望是我想增加家庭收入,也就是渴望消费时的感觉更好。我们必须了解我们自己的感觉,对自己的渴望诚实。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工作簿。什么是工作簿?就是你要实践的部分。比如,你要想一想,我渴望什么?除了想要更多时间和更多金钱,我还想要更多什么?我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我做什么事情最自然?什么事情我不想做却做了?什么给我活力、生命力,让我想起我是谁?什么压抑我的灵魂,让我不堪重负?书中类似这样需要自己思考的内容有很多,在填写的过程中,自己会对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越来越清晰。

以前总是被生活推着走,上学时,被老师推着走;找工作时,被家人推着走,完全被一种恐惧和逃避的情绪包围。我忘了自己是谁,也稀里糊涂的让自己长成这个样子。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让自己从迷雾中走出来,才能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当我们与喜悦、快乐相伴,我们才能实现心中的愿景。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九)

-明确知道自己想体验哪种感觉,是你可以拥有的最高清晰状态。制造这些感觉是你可以为自己做的最具创造力的事情。-丹妮尔.拉波特

计划现在是挺热门的一个词,社会运转速度加快,我们这些深处其中的人也免不了被加重了负担,每天要干的事要不列一下就会忘,此外还有给自己定的目标也混杂其中,要想发展的更好,目标也是没完没了的,不过,这本书让我情不自禁提出一个问题:这种没完没了的目标,到底是在表面上逼自己,还是自己真的可以深入其中呢?

丹妮尔的书基本阐释了对这个问题的剖析。她提出了我一直没敢承认的现实:我做的计划只是在跟着别人的目标,家长的看法,别人的目光走,并且在做计划之前根本连问心这一步都省了。所以,请你记住丹妮尔给我们的前提:先找内心的渴望,再制定计划!!!

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人感觉这和作者所说的渴望有一定的关联。这是一种正面的渴望,还有一些欲望,一些懒惰的渴望,你想回避这些对吧?但渴望就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纠结体,也是一个自出生就伴随人的精神力量,回避,它也存在,它并不可耻,因为它的本源是追求美好。

所以,为什么这本书渴望为题,正是渴望对人有着重大意义。感觉就是力量,它真实,它强大,它可以逆转现实与未来。不过光说这些或许有些空,有的感觉确实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呀,那还不堕落了?丹妮尔还提到了一种类似于自我控制的方法,但这种控制是经过内心思考和冥想过的。渴望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可控的。开始寻找感觉,我们渴望的感觉.......

意图和目标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不过意图和目标都一个本源:灵魂。意图和目标会给我们带来美好,我们会幸福自愿地去努力。而且作者特别倾向于一种定性的目标,但我不确定这是否适合我,应该这点是因人而异吧。追寻意图和目标就是渴望的下一步,所以纠结无奈等困难是客观存在的,管理,改变,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你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了吗?你这个梦想还值得坚持吗?你这么做是为了你的追求吗?没有标准答案,心就是响应。

最后一步就是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了。感觉作者说的话好熟悉呀:专注的努力,谁也不是神,一想起自己老分心就老惭愧了。不过,还要忘记期望,作者主要说的应该是那种和现实离得很远的会引起焦虑的期望。不过如果要实现一个有点挑战性的目标,改变自己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到的陶德的那个理论很有趣:我们在改变着自己,我们的细胞也在这个过程中改变,接受着积极情绪的滋润,所以,不要害怕,呼吸着,提醒着正在改变,就好像催眠,或着运动,又像瑜伽,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相信自己的同时直面恐惧,你值得拥有美好,但作者提醒不要陷入自私的怪圈,值得是一种广阔的豁达,而不是私有的占有。

我觉得这本书最珍贵的一部分就是实践部分:工作簿。作者几乎就是手把手教我们找寻内心:你最深切的渴望,你感恩的和不满意情绪的来源,你到底想要感觉什么,这些次真的合适吗,你是否需要更新你的渴望,你要怎样做才能够实现属于自己的渴望,你该感恩谁或求助谁,你要实现哪些目标,大目标后的小目标,实践是修炼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就自己而言过去确实没仔细想过这些小问题,通过写下来确实找到了一些重点,我觉得这本书对自己的帮助正在于此。

真实的自己不再遥远了,渴望早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之中,寻找,加深这种深度渴望是一个艰难但快乐的过程。深度渴望吧!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十)

现在,我没有固定的目标。

准确地说,我有期待看到成真的东西,我有渴望。我有满足渴望的意图,但我已经从追逐目标这回事儿中彻底退休了,允许我详细解释。

首先,我的生意没有量化目标,没有努力要达到的数额。有很多东西是我可以量化作为目标的,比如网站用户数、书籍销售额、脸书粉丝量、季度收入,这些数字全都直接影响我的盈亏底线——也可以说直接影响我的快乐幸福。但它们不指引我的事业航向,指引我航向的是一个单一的、基础的意图:创造让我感觉美好的东西。

毫无疑问,我想卖出很多很多书和产品,我是彻头彻尾的生意人,我想发挥极大作用,我想受人尊敬,被世人看见,我想光明正大地富有。但这些都只能通过忠于我的灵魂得来,如果我失去了意义,这些成就都只会成为一场了无生气的苦行。

你需要渴望来充分活着,你需要愿景来满足渴望。这是我在绕了不可避免的弯路之后参透的:唯有实现目标的过程和结果都感觉美好时,我才想实现目标。

你瞧!我愈是感觉美好……就愈感觉美好,这种状态带来的积极结果是:即使没能实现目标,我依然有个好心情,至少能更快从失望中复原。而且因为宇宙是一个如此慷慨大度的存在,我在抵达成就之路上感觉愈美好,我在物质层面的成功就愈大。道理很简单:我感觉越自由,越快乐,越乐于给予,书和产品就能卖得越多,存款越多,机会越多。

美好的感觉能增加你的灵活性、复原力、有效性、吸引力。美好感觉并不意味着你不必拼命卖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而是说你会欢天喜地地拼命卖力。你不会对需要付出的努力满腹牢骚。你埋头于工作。有时这项工作很恐怖、很费劲,甚至很折磨。在倾盆大雨中骑自行车。半夜三更重写书稿。紧闭心门后,强忍着痛打开。在改变主意更省事的时候坚守诺言。当你与一个意图的更深远意义相联结时(为了尊重心灵的召唤,而非仅仅为了证明自己),当你能在过程中发现快乐时,你会完成一些了不起的壮举。

如果你实现了目标却很痛苦,这并不算真正的成功。如果我必须让自己变迟钝、变低调、变高调去迎合更多人,很抱歉,我不感兴趣。我想要兴奋的感觉,我想要爱占据我商业计划的中心,我想要爱占据我生命的中心。只有这样,我才有重心。

我想感觉美好,多过我想在成就清单上打钩。

我想感觉美好,多过我想取悦他人。

我想感觉美好,多过我想表面光鲜。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十一)

看完了《深度渴望》,我深深地被作者丹妮尔的热情所打动。她的书,释放出最高级的、最汹涌的渴望,而且是出自本心的渴望。它们点燃了梦想,照亮了现实。

真正的渴望。渴望是什么?渴望是生存意志的基础,它表达真情,它会告诉你什么才是你真正的感觉。马克·艾普斯汀的《向渴望敞开》讲道:“渴望是一位老师,它会向你彰显灵魂全力拥抱生活的那一面”。在灵魂深处,生长着你的渴望。它的样子,是那么自然、美好、神圣。你的渴望或许是“快乐生活”、“有魔力的”、“无畏的”,或许是“刺激的”、“流淌着爱”、“打足鸡血的”,或许是“空灵的”、“感恩的”、“光芒四射的”……

渴望是磁力。渴望遍布于你的日常。买什么东西,说什么话,从事什么工作,买什么家具,甚至梦想什么,都是你美好的渴望。这些渴望日复一日活跃在你的生活中,你若无视,生活便失掉原有的颜色,留下留下一片苍白。渴望,是你内心涌动的幸福。很多人过于注重外在的成功,而忽视了内心的幸福。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人:大学学的是A专业,毕业后却从事与A专业无关的B专业(高薪)。问其原因,原来是家长的安排。试问,这样的人生幸福吗?

选择渴望,可以改变你的人生。当你把渴望放在第一位时,一切就会改变。民主斗士为了民主、自由,不惜牺牲以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恋爱追求者为了伟大的爱情,勇敢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心爱之人发出爱的宣言;教育工作者,心中有爱,不辞辛劳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跟着渴望走,生命不再单调、枯燥。渴望,是一种责任。因为渴望,人生有了责任。因为渴望,工作有了责任。因为渴望,未来有了责任。

渴望,是一种洒脱。我们来看丹妮尔的渴望:美好、丰富、不奋,。乍一看,“不奋斗”令人迷惑不解,似乎是一种消极的主张。细思起来,其实,不奋斗只是听从内心的一种选择罢了。奋斗,对于你来说,或许太辛苦了。此时,有个声音在你心里响起:“不奋斗!”那就听从内心吧,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开开心心。

渴望,可以是简单的满足。简单的事情也可以激发渴望、满足渴望。如果你想当女神,怎么办?非常简单!你可以读一章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的《与狼共舞的女人》,欣赏一下女神的故事。可以约闺蜜喝下午茶,当一回街边女神。还可以看阿兰妮斯·莫里塞特的演唱会,感受女神的风采。甚至可以简单到下载几张女神的图片放在手机里当壁纸,让你的手机充满女神味。囊中羞涩的时候,你想让自己富足起来吗?非常简单!出个门,前往那家时髦的家具店,坐在意大利亚麻沙发上,当一回女王。当你感觉很穷酸的时候,你可以去试驾新车,可以去看看新楼盘,可以去逛逛博物馆,让自己置身于无价的艺术品群里。虽然这些渴望不会令你的人生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但假以时日,你终将把这一切变为现实的。

渴望,要大胆表达。当你有牢骚时,当你怒不可遏时,你的渴望就是发泄。但不要忘记了,发泄的最后要来点积极的态度。这就叫苦尽甘来。例如,你在发泄:“我感觉无比愤怒…我一定有性格缺陷…做了那么多心理治疗,依然沦落至此…”此刻,你的渴望告诉你,别忘了来点“积极”,所以你可以说:“但我知道,我最重要的是平静”。对了,“平静”就是你最终的渴望。平静就是你的灵魂。

渴望都是对的。渴望有简单的,也有华丽的。无论简单还是华丽,都是值得尊重的渴望。华丽的渴望不一定比简单的渴望缺少灵魂。华丽的渴望,比如追求权力、地位、名望,虽然显得过于庸俗,但只要它能使你得到快乐,它便是有价值的渴望。下一次,大胆展开你的渴望吧,“休假一年去旅行”,“一辆可靠的车”,“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跟着渴望走,从内心出发。跟着渴望走,从细微开始。跟着渴望走,改变你的人生。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十二)

时光飞逝,新的一年扑面而来,转眼间第一个星期就过去了。不知道大家满怀憧憬、兴致勃勃地在列新一年计划的时候,是列出心仪物品,升职加薪,还是瘦身成功,出游几趟?这种具体的目标固然是好事,清晰的目标可以让我们的努力更明确,但是翻开去年的规划单,大部分人还是感觉到被打脸的失落感,不禁怀疑自己,甚至放弃列新一年的规划了。

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可以看一看《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一本关于如何用渴望的感觉去引导和达成目标的书,是美国丹尼尔·拉波特(Danielle Laporte)著,赵燕飞译,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需要强调的是,书中的“渴望”特指“渴望体验到的感觉”,书的英文名称是《The Desire Map: A Guide to Creating Goals With Soul》,英语不太好,不过感觉副标题直译更能反映出书的真正内容——通过内心精神来形成目标的指导手册。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想要读者去寻找自身渴望的感觉这一内驱力,用这个最强大的动力去引导外部目标。

《深度渴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原理”,其中前三章是对渴望的引入、定义和介绍,后两章是介绍如何发掘自己的渴望和将渴望运用到实际行动中。第二部分为“工作簿”,是方法论,每个项目下面都有给读者填写的留白,可以跟随着引导语逐渐挖掘自身的渴望,并寻找实现渴望的方案。

丹尼尔试图帮我们打破列计划的惯性,既然想要体验的感觉才是内在渴望的动力,那我们就需要先搞清楚内心想要体验的感觉,由渴望的感觉去引导列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想要体验美好的感觉,书中第二章甚至特地用了三页去罗列那些感觉,第三章末尾还列举了150个积极感觉的形容词。

当然,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陷入各种负面情绪,这时候也不用慌张,消极感觉同样有着存在的意义。我很喜欢书里引用的阿尔贝·加缪的这句“在严冬,我终于知道,我心里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丹尼尔没有单纯地呼唤每个人都要保持着积极感觉,她认为消极感觉只是在提醒自己状态不对,更能让人牢记自己想要感受的感觉。她是要每个人去体会自己的感觉,不要忽视自己的感觉,然后在做定制目标这一有意识的事时向积极感觉去靠拢。

感觉是非理性的,目标却是理性的,这两者如何真正联结起来呢?书里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小窍门,比如那些“我是最棒的”一类的肯定句反而会影响实现目标的行动。想必现在大家都经常看到美发餐饮服装行业的实体店从业者经常在营业时间之前一起喊着些热血沸腾的话,但是这些从业者里真的都相信自己的销售额能够达成目标要求吗?丹尼尔提供了一种方法:不妨对着镜子诉说出来,说真话。在迈向一个新的目标的时候,只要是一种挑战,谁能够有十足的把握呢?先说出担心、畏惧、害怕的情况,然后说出期待和渴望;针对自己的渴望,说出目前相信的事情;再回忆一下以往的成功案例,说出生活中目前值得满意的事情;最后表达出自身的渴望,表明意图。全是真话,不需要因为自己渴望的是积极感觉就否认掉心中害怕的那一部分,以此保持与内心的沟通,心平气和地迈向目标。

在《深度渴望》里,因为更多地是倾向往内心深处挖掘的,目标群体在写作时也是针对美国的读者,使用的语言偏“灵”,有些语句读来有些晦涩,但不妨碍跟着丹尼尔一起深呼吸,在每个生活领域中寻找自身所想要体验的感觉,去用最想体验的感觉来构建自己的目标,每个星期都做些事情来制造自己做期待的感觉并实现这个月的目标和意图。

先要弄清楚渴望体验的感觉,下一步才是问自己想要的目标。戒掉刚性的目标簿,取而代之的是自己能够体验到想要感觉的行动事项。我们常常列很多目标,却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列下这些计划。今年,不妨按照《深度渴望》的方法列出计划,也许等年末的时候,回望自己这一年的历程,即使有些目标没有达成,也能因为自己被期待的感觉包围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坦然。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十三)

01

跟着感觉走

紧抓住梦的手

蓝天越来越近越来越温柔

心情就象风一样自由

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

跟着感觉走

让它带着我

希望就在不远处等着我

......

合上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这是我脑海中一直循环播放的歌曲。对,它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达成目标过程的方法的固有想法,通篇讲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深度渴望的感觉,因为你的一切行为都被想要体验某种感觉的渴望所驱动。

我们一直以来固有认知:所谓前进的动力,一般是对于成功的追求,或者对于金钱的追求,以及成功后,所得到的各种成就感。那么在达到终点时,各种奋斗的过程往往都是不那么舒服的,甚至有长时间的痛苦。这也是书中指出的很多人已经患上了一种病-牺牲内心幸福换取外在成功,因为我们不像看重外在成功一样看重内心的幸福。

比如,我们身边常常都会遇到这种人: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可能是父母要求的或者发展前景好的,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不敢兴趣可能并不快乐,或者说达成目的并不是自己心底最本质的快乐。

文章提出的观点让我知道了,其实生命的意义应该是追寻快乐。很多人的关注点不是要快乐,而是不要不快乐,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你想在大多数时间活的更美好一些,那你必须彻底改造你对成功的定义。

02

在很多人眼里自制力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让很多人难以做到。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实行自制力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不舒服的,更多的人选择的是舒适的状态,所以往往是否掌握自制力也是一般人和优秀人的槛。

而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观点,其实自制力可以是快乐的。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观点,寻找与灵魂最契合的本真感觉。

即使在必要的辛劳或限制下,你也可以触摸快乐。比如跑马来松,没有哪个参赛者因为起水泡,肌肉酸痛而开心,但他们都开心参加了马拉松。当你以一颗完整的心拥抱必须要去做的事,这种全心全意促成了一种你可以去爱的结果,过程影响了结局。

培养自己的积极感觉以及对事物的满足感。--你不能选择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但你可以选择对这件事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心态很重要。

比如面对同样的堵车。车子在车道上龟速慢行,他会开启音乐,随着律动心情驰骋,想着一会儿要去吃什么好吃的,今天听到的有趣的事情,他的感觉是深深的感恩和平静。而有些人却会想着早上遇到的倒霉事情,又加上堵车,今天真是烦透了,很多路怒症就这样产生了。

置身于糟糕情境仍能体验平静甚至感恩,是因为你与你的灵魂相联结,平静的感觉指示着你的真正本质,相反一团焦虑的感觉指示着你与你的灵魂很疏离。那么你会是那种感觉呢?

03

如何让每一天,切实可行。文中举了很多例子和方法,让读者发现自己内心的感觉,从而在达成内心深度渴望的过程中,是最真实的快乐。

小行动激发大能量。挑个书中的例子。

囊中羞涩的日子,感觉不到任何的富足感,信用卡该还款了,房租该交了,一星期没有新业务,那么这时,做什么能让我感觉好一些呢?如果我真的赚了大钱,我会做什么?答案是,我会去买那个奢华的意大利亚麻沙发。于是我真的去了那家目中无人的家具店,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坐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心想,原来,这就是富足的感觉啊--品质。我的感觉好点了,自信心慢慢回归。

当我的关注点没有放在囊中羞涩的穷困感上,而是放在我渴望体验的感觉上,一个微小但有效的举动,让我摆脱沮丧,重新振奋起来。

所以,当你找不到那种美好感觉的时候,可以找到与你渴望的感觉相匹配的环境。这些很小很稳的行为不会一夜之间改变你的生活,但会一天天让他变成你爱的样子。

就如妮莎.莫德里说的:我们忙于计划忘却忘了为了什么而计划。丹尼尔.拉波特(本书作者)点燃你对渴望的崇敬,让意义重新回归每日行动。确实书中颠覆了我曾经对于成功的定义和对成功追求的意义,通篇读下来,会让你整个人对于生命,对于快乐,对于内心的渴望的认识,得到全新的梳理和升华,值得一读。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十四)

你是否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设定这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你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设定目标的吗?当你的目标实现了,你觉得这个目标是你想要的吗?

我们不是说要以目标为导向、目标驱动成功的吗?按理来说,目标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动力的啊,可为什么会在实现了某个目标后竟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呢?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路上突然失去了动力,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呢?

为什么会这样?

美国的职业规划师、成长教练丹尼尔·拉波特的新书《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观念:“你不是在追逐目标本身,而是在追逐那些你希望通过达到的目标获得的感觉”。(P11)作者认为人们不能把目标当做结果,要着重关注实现这个目标而获得的感觉,她这个观点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开上面的那些疑问呢。

丹尼尔认为我们大多数的人生规划是以实现目标、获得成功作为评价标准的,然而我们却忘了藏在任何目标背后的至关重要的动机,她称之为“你最渴望的感觉”,“深度渴望”说的就是这种最渴望的感觉。“深度渴望”是一种思想体系,“当你清楚你想体验什么感觉时,追逐本身将变得更加令人满足”。(P13)她认为这才是实现目标的最为强大的引擎。

就像丹尼尔在《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中描写的她在为新的一年制定目标时,不再是写下一个个要达标的具体数字或者罗列一件件想要的事物,而是去描绘在家庭、工作等项目中想要获得的感觉,“为了体验这种感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P6)丹尼尔问自己,这个问题让目标变成了愿景,变成了由内到外的动力,有了更多的灵感,赋予了意义,充满了温度和爱,为了想要的感觉,少了很多判断。

那么如何通过“深度渴望”有效达成目标呢?

一、尊重你的渴望

因为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被想要体验某种感觉的渴望所驱使,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渴望。感觉是有力量的,有时比我们的思考强大的多。

注意这里要区分一下情绪和感觉,它们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常常会混淆这两个慨念,丹尼尔在书中指出 “感觉是对经验的直接能量反应——是一种身体反应”,而“情绪是添加了思维成分的感觉”(P40)。但是人们常常互换使用这两个词,那么要区分的关键在于你可以判断当积极的感觉或者情绪出现时对你而言是好的、坏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感觉,在出现正确的机会时就可以抓住,就可以对诱惑说“不”。

二、培养有灵魂的目标

我们要牢记制定目标并为之努力的目的是为了感觉你想要的感觉。丹尼尔讲了自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年目标“这个赚一百万;拿下那个的合约;在不远的某个日期前启动这个大目标。”她列了好多又大又具体的待实现的目标,可是“笔刚放下,我就感觉一波压力袭来。这种感觉太熟悉了,是目标固着的窒息感。”(P72)这感觉你是否熟悉?我们是不是也会被自己的一个个目标压着、推着,让我们不敢怠慢、无法喘息,但是请你牢记你的“最渴望实现的感觉”,因为“深度渴望”才是我们的一级目标,想要的事和物那只是二级目标,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不要把别人的成功定义嫁接到自己身上,也许“拥有一切”并不是你想要的“深度渴望”。

第三、真诚的努力、相信与信念

丹尼尔用尼采的话“一切都重要,一切都不重要”(P98)来诠释对于实现目标的态度。她提出首先要专注的坚定,然后放下目的性的期待,并一直保有信念——相信自己值得。专注能让你集中精力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目的性太强也许会带来伤害,最好能放下期待,才可以重拾真诚,真诚的努力会带来动力,相信自己的力量会赋予你勇气,勇气会让你充满使命感,充满能量。就像我们常见到的真正的强者,是不会把自己精力分散到各处,更不会把自己的渴望挂在脸上的,他们一定会专注在自己的领域,带着自己的信念不断精进的。相信一个真诚的努力、并有信念的人是一定会达成目标的。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是一本充满了智慧和灵性的书,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和改变,丹尼尔用她细腻的笔触赋予了目标更多的情感和意义,更难得的是,在书里用专门的部分(第二部分工作簿)给了我们一些工具来探索自己的目标,不只有理论,不只是局限于给你一碗鸡汤,还给了实践探索的方法和工具,值得我们来尝试用“深度渴望”的理论梳理自己的目标。

深度渴望: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读后感(十五)

深度渴望,与欲望有什么区别?

书017页:“你的渴望实质上是一种感觉”。是事情,欲望更是一种感觉,那种感觉就像是“瘾”,你需要获得东西填补这种缺陷,才能暂时摆脱“瘾”的控制。书中讨论的渴望具有可控制性,不能控制的部分,作者似乎觉着可以不用管,或者说不在本书的讨论之列。

本书的副标题“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中的目标:不是今年挣一百万、更换新的餐桌、还清信用卡欠款……减掉十斤……骑自行车上班、举办夏威夷婚礼、整理后花园、支付房子的首付、签署出版合同……加入一个教会、报瑜伽课……而是想获得:自由、富足、性感、爱地球、爱自然、联结、创造力、圣殿、真爱……等等的“美好的”感觉。

讲个笑话: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一个浪漫的婚礼,而作者认为,如果让我体验到了真爱的感觉,这个婚礼我就不在乎了。如此推理下去,如果我幻想浪漫的婚礼,说明我还没有确定真爱的感觉,或者我还没有确定这种真爱可以保持一生。

作者把客观可以被大家判断有没有实现的目标,改造成实现这种客观目标的内心体验的主观目标,即客观目标主观化。举例说明:我今年挣不挣一百万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体验到挣一百万的等价快乐就好。如果我挣了一百二十万,或者我觉着我的快乐比挣一百万还快乐,我都是“有效达到目标的”。

于是作者在本书第二章末(023页)抛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是我们都想要的――体验美好的感觉。”之后是近三页关于美好体验的词语堆砌。在第三章末作者再次罗列了一百五十多个积极感觉。

于是“有效达成你的目标”,等同于“获得(你深度渴望)积极的体验”。本书的唯心主义立场不言自明。

“你不是在追逐目标本身,而是在追逐那些你希望通过达到目标获得的感觉。”这是本书011页,“深度渴望”必需实用~条目下的一句话。接着作者还说“当你清楚你想体验什么感觉时,你的外部目标会在你的精神世界里移动到一个更加舒服的位置……追逐本身变得更加令人满足……”前一句话敝人不甚认同,后一句话,敝人觉着还有些思想价值。同样是成就感,上学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做出一道数学难题而体验到成就感,但毕业之后,大多数人不会去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去做数学题,而一般的数学难题已经很难,即使做出来,在人类中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言。我们上学时是因为超越自我而获得成就感,而工作后,就是为了超越大众(甚至全人类)才能获得成就感。我们想获得的成就感的感觉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成就感的形成机制却发生了升级变化。当然,如果一个人觉着做数学世界难题感到沮丧,可以像作者说的,把目标自动移到一个舒服的位置,找个差不多的象棋棋手,漂亮的赢他一局,也会有成就感产生的。但是这种成就感同解决数学世界难题的成就感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在第五章第三小节谈到“少做多得”,如果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那是智慧。食利阶层确实能做到“少做多得”。当年我们公社化运动,口号是“多快好省”……

唯心主义,对玩弄概念,是永无疲惫的。(唯物主义玩弄概念的成果是“辩证逻辑”,这与唯心主义一脑热就夸大一个概念的作用,比如“渴望”,有本质不同。)心理励志,成为唯心主义泛滥的市场,这几年来从我阅读的书籍看,是可以这么说的。

本书建议的“查词典释义,理解每个词的深意”确实是一个好的反思方式。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我们并不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内涵,比如本书出现的“渴望”“情绪/情感”“灵魂”“目标/意图”“灵感”“感觉”……深刻认识这些词语,有利于读者分析书中的语言陷阱。这些陷阱比如017页“你的渴望实质上是一种感觉……渴望是创造的引擎”;029页“感觉就是力量”“感觉比思考强大”……

读过本书,敝人并没有找到有效达成我的目标的方法,这些目标有:全面实现工人日工作八小时制,快速过英语四六级,找到良好的婚姻伴侣并进去婚姻生活,像作者一样能写一部出版到外国的书籍……不想多挣钱,还没有少挣钱……等等,符合或不符合本书言论范围的目标。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