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癫狂与恐慌读后感100字

癫狂与恐慌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04 22:15:13
癫狂与恐慌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1-04 22:15:13   小编:

《癫狂与恐慌》是一部讲述现代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荒诞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行为举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小说以幽默的笔法讽刺了现代社会的虚伪和荒谬,引人深思。阅读后让人不禁反思人性和社会现象。

《癫狂与恐慌》读后感(篇一)

不得不说比格斯的投研报告质量确实很高,不仅仅局限在投资、金融,而且涵盖了历史、心理、哲学、人文等多个主题,充分领略到了他的博学,作为投资经理能把投研做的这么细、这么深、这么多维度,确实高人一筹。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他对当时各大洲新兴国家的调研分析,至今仍还有借鉴性。对于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了解当时的投研人员如何看日本、韩国、新加坡、巴西、阿根廷、智利、泰国、印度等国的经济崛起以及式微过程,对今天的我们很能引以为鉴。 不过比格斯的大国沙文主义充斥字里行间,俨然美国就应该是食物链顶端,中东、拉美乃至墨西哥等国家的种种问题,美国都是拯救者,而不是始作俑者。尤其对里根的态度,已经到了膜拜的程度 书中有句话值得投资者铭记:不研究历史者,注定重蹈覆辙。经济,尤其是金融的历史,显然会自我重复。

《癫狂与恐慌》读后感(篇二)

展示了短期对市场的算命是多么不靠谱…

市场是一面认识自我的镜子,对于那些有足够勇气从事市场方面工作的人而言,市场不但会让你获得金钱回报,更会从根本上促进个人的卓越成长。

我们经常忘记市场先生是一位精心的施虐狂,他用尽各种办法折磨我们,并以此为乐。

一次严重的萧条能够推动经济的再平衡,清算债务,清理掉积累的过剩产能。

很多人购买科技、互联网和电信类的股票,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行业拥有光明的前景。这种理由当然正确,但是他们没有搞清楚,股价本身是包含估值和预期的,因此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和拥有一家公司完全不是一回事。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认为,任何超出储蓄的信贷创造都是信用通胀,其表现形式不外乎三种:资产价格通胀,贸易赤字或消费者价格上涨。这三者中,消费者价格上涨的危险性最小,因为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责就是要通过收紧,让货币增长减速。但资产价格通胀和贸易赤字有致命风险,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这两者会催生出股市泡沫,刺激消费增加,进而扭曲投资周期,并导致更大规模的贸易赤字。这两者的结合会导致市场崩盘,经济功能失调,无力偿还外债,最终会让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落入险境。

末日论者以推论而行,他们抓住某种可能然后将其推演开来,却忘记了末日因素迟早都会催生出应对机制。预言者总是高估自己的智力,低估他人的智力。

这个夏天,美国政客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裁减开支的艰难,他们总是想要在最后一份中增税,增加政府收入,因为只有通过花钱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权利所在。正因如此,在里根极为明确的表示绝不容忍任何增税举动之后,开支缩减方面方才取得些许进步。

征收石油进口税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举动。它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欧佩克国家征税,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增税行为,也是关税征收行为。关税对于贸易经济繁荣以及全世界发展而言,都是一个不利因素。与其他任何手段相比,关税可谓导致衰退的罪魁祸首。关税可以在一夜之间让我转为看空。若美国这个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工业国也开征关税,那么全球经济必然会大步迈向灾难。

赤字当然有害,但是要降低赤字,需要靠紧缩支出而绝非增税,因为增税只会增加政府在经济中的占比,伤害私人工作与储蓄的意愿。

新兴市场发展程度(1991年8月5日)

《癫狂与恐慌》读后感(篇三)

从2018年开始,我就一头扎进了投资这个“坑”,从零开始学炒股和买基金。六年过去了,我的投资成绩,嗯,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虽然这几年对投资的知识不确定增长了多少,但确定的是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还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又看看自己买的基金,差不多都在30-50%的亏损区间,于是怀疑到底这些所谓的基金经理真的专业吗?还是一群只会吃管理费的混混?

于是又决定,开始自己把控自己的钱,这样来得舒坦和放心,就算亏了,我也认了。因为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就看了些巴菲特和芒格的书。恰巧,他们两人都推荐了这本巴顿比格斯的著作。从2021年开始,陆陆续续看了3年才看完。好在这本书是按章节和主题分的,断断续续读也不累,时间拖得长也不用担心忘了前面的内容。

虽说书里的文章是作者在1980-2003年间创作的,谈到的具体事例多少有些过时,但是书里的核心思想,是早已跨越了时间,对现在的投资仍然有指导意义。我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金句如下:

而书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在全世界各地的游记。他自己也反复强调,这部分和投资本身无关,纯粹是个人兴趣而已,但读者的反馈反而这些是大家最喜欢的内容(个人也有同感)。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将投资的东西虽然正确但多少有点教条,读着有点累。而最后关于旅行的内容轻松有趣,并且他描述的是只有做富豪才能体验的旅行,在大众媒介中也很少读到其中的细节,比如:攀登世界前十高的山峰、去非洲大草原看动物迁徙、去加勒比私人海盗的富人俱乐部度假等等。

总得来说,这是一部不过时的“老书”,就像书里的原话写的那样:太阳底下无新事。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