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驼峰航线》读后感1000字

《驼峰航线》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31 22:10:51
《驼峰航线》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3-31 22:10:51   小编:

《驼峰航线》是一部描写丝绸之路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一次次旅行,展现了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小说充满了冒险和惊险的情节,引人入胜。同时,作者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性、信仰和命运等主题。整体感觉充满了吸引力和震撼力。

驼峰航线读后感(一)

冲着介绍买的,说是历时七年,中国第一部深入研究《驼峰航线》的书

是否研究了七年我不知道,但这本书从行文结构上来就是一本《小灵通漫游未来》,一股子叶永烈的味儿

什么“飞机的翅膀在慢慢颤抖,我知道,那是飞行员的心在颤抖”、“邦德经理心想:这帮人还真挺厉害,不愧是中华儿女!”、“哈罗德`思维顿说:我飞行,我快乐!”等等等等

国内的国外的,不少历史书都看过些,《全球通史》自不必说,就拿国内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万历十五年》作比较,这本说也真是差的太远了。

作者可能缺少历史根基,摆弄着半温不火文字功夫,这根本不是写历史书的态度.

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咱也不能胡来吧。

我就写几条今天看到的错误吧

P111 第十二行

P115 电文错误

P117 题图文字错误

P121 宋子文称谓错误

P124 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度错误

P134 飞机型号错误 路名错误

1/3页

驼峰航线读后感(二)

上周书店无意间瞥见《驼峰航线》,手不释卷一周读完。作为一个云南人,无数次在各种探索频道看到喜马拉雅山那深深的铝谷里闪出的阵阵寒光,却只是理解它就是一个抗战的小故事。飞虎队,陈纳德,是仅有的认知,却在打开这本书后,回到了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将士十万兵的年代,区分开了一些混淆的概念。1942年开始直至抗战胜利,在日本人完全截断了中国的对外补给供应线的前提下,距离沦陷,距离亡国,一步之遥。是那一批在死亡线上飞行300到900多个轮回的年轻人,换回了800000吨物资运送,让整个抗战局势得到扭转和维系。驼峰英雄们用生命打破了c46,c47机型4000米的飞行高度,冒着暴风、大雪、雷电等多样极端天气,一次次穿梭于5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开辟出了一条人类航空史上天路的航线——驼峰。84600余人参战,70%的坠毁率,24小时不分昼夜的飞行,中航和印中联队的那些优秀的飞行员、副驾驶、报务员、机械师、家属们共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紧密、最艰难、最奇迹的联合抗战。多年后,那些耄耋之年的老人或遗孀,提到阿萨姆四十度的高温,提到日本零式战机的疯狂进攻,提到空气洞的突然失踪,提到汀江巫家坝云南驿……他们一定无法想象,居然自己可以从上帝都不来的驼峰上面活下来了。记不得是留了几次眼泪,只记得跟着作者的文字,连呼吸和心跳都变得揪心而紧张。感谢那些天上的英雄,也自豪坚毅的领导和四万万中国民众那一份决不投降的民族气节,更感谢作者七年磨一剑,奔忙世界各地的搜集采访,终让我们有机会走进驼峰的故事,听一听那群快被时代遗忘的人曾经历过的航空救国的大时代。庆幸,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和平与安定,警醒,吾辈当生生自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3页

驼峰航线读后感(三)

【首先為我高三時候拼死拼活、好不容易趕上去的英語水平在讀了一年大學之後居然下降成這個樣子一大哭= =Damn這麼喜聞樂見的單詞我居然一直是拼錯了的!!!還為“danmn right”中間要不要加“it”糾結了一下,子啊,我以後一定好好學英語π π】

其實這本書是高中時候看的。高二是我最像年輕人的一個階段,整天憂愁國家天下,一堆一堆的買書,都是有關民國史的。高二期末那段時間搜集了市面上能買到的所有有關遠征軍的書,可惜至今我還沒記住緬甸那幾個地名= =想起來這本書是因為一件很奇怪的事——我在拉麵大學後市場一家清真麵館吃麵的時候,對面坐著的那個不能吃辣的男生,不曉得爲什麽突然說了一句“Damn it!”一下子我的思緒就回到了高中。

忘記了是講哪個老兵的故事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一群學生上前線,晚上沒事兒的時候他們就和美國來的飛虎隊員侃大山,學了一口美式粗口;等戰爭結束了,他就回去上學了。英語外教對他的口語都很滿意——只是他的髒話太多了。於是某天在課上給他建議,以後不要說髒話啦balabalabala,然後他在下一秒的回答就是“Damn right i will!”

在一家清真麵館想起來這個,真是有夠詭異。看著眼前的羊肉麺片我發了一會兒呆,不敢相信曾經的我看過這本書、全身心投入地想去瞭解這段歷史、去思考這個國家的未來——天哪我老氣橫秋到了什麽地步啊,明明我的專業需要我去思考,明明我剛過完我人生的四分之一——如果我能順利活到八十歲。

我還記得裏面的一個細節。駝峰航線的飛行員是很危險的,常常是起飛了,再也看不見人回來,那都是風華正茂、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管理後勤的人住在木建築里,每天晚上留神聽著外面的動靜,如果木頭樓梯上有聲音、那就是他們安全回來了,可以放心睡覺;如果一晚上沒有聲音,多半凶多吉少。辦公室里的一張桌子,抽屜里都是犧牲了的飛行員的照片——黑白的、一寸照片——滿滿裝了一抽屜。我忘記那個時候我是不是在上語文課,但是我記得自己差點哭出來。那樣純粹的、不帶任何顧忌的感情流露,我以為我已經把它們封印在高中了。

我和同學一起去看過《聽風者》,我自己看過《梅蘭芳》,電影頻道放過《風聲》,我還很腦殘的去看過《建國大業》;高二的暑假我看完了蘭曉龍的《生死線》和《我的團長我的團》——有有關民國的、有有關遠征軍,但是沒有一樣,敵得過《駝峰航線》。屏幕上的老舊建築和陳舊人物在晃動,我總是會走神,想著會不會有人,很虔誠地,把遠征軍拍出來——不要提那部《中國遠征軍》。

晃動的木樓梯,一抽屜的黑白照片,飛機上的口香糖,在飛機上畫裸女的美國大兵,每天晚上侃大山……那群年輕人。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