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生命是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命是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1 01:31:15
《生命是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9-11 01:31:15   小编:

《生命是什么》是一部深刻探讨生命意义的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生命的定义、起源和目的进行分析,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文章认为生命是一种奇迹,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礼物。通过阅读本书,人们能更深刻地认识生命的珍贵和意义。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一)

在这个世界上,对生命的探寻永远是科学家以及我们普通人孜孜不倦去做的事情,而且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事情。更多的研究和发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生命是什么》,本书包括了两篇著名作品《生命是什么》与《意识与物质》。

本书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1926年他提出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标准形式之一,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本书的翻译老师是王婷,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曾翻译《数学史》等书。

01.关于遗传的探究

我们观察到的每一个特定的生理学过程,无论是在细胞内还是在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似乎都涉及巨量的单原子和单原子过程,因此即便统计物理学对“大数”提出了严格要求,生物学过程遵守的所有相关的物理学和物理化学定律也会是有效的。

作者书中提到,如今,我们知道这个观点其实不对。我们将会看到,生物体内非常小的原子团,因为实在太小了所以无法表现出精确的统计学规律,但的确在生物体内极为有序、合乎定律的事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它们控制着生物体在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可观察到的大规模性状,决定了其功能的重要特征。这一切都展示了十分清晰、严密的生物学规律。

作者在书中还讨论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程度如何,其稳定性与携带遗传性状的物质结构有多大关系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的确可以在没有任何特别研究的情况下给出,我们谈论遗传性这一事实表明,稳定性几乎是绝对的。

02.潜意识与物理学

世界是由感觉、知觉和记忆绘就的。将其视为独立的客观存在颇为恰当。但世界段然不会仅因其存在就能凸显自己,而是要以这个世界上特殊部位发生的特殊事件为前提,即大脑中发生的某些事件。

理性主义者可能倾向于像下面这样简略地处理这个问题。根据作者自身的经验,以及由此类推到其他高级动物的经验,意识与有组织的生物体中的某些事件密切相关,与某些神经功能相关。

斯宾诺莎认为,每个特定的事物或存在都是无限实体的样式,即神的样式,它通过神的属性来表现自己,尤其是广延属性和思维属性。第一个属性是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实体存在,第二个属性,就活着的人或动物而言,是他的意识。

《生命是什么》这本书大家可以放心去阅读,哪怕你之前对相关学科毫无信息量或者接触,也是可以通过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大量的实例看明白其中的奥秘,书中结合了东西方古代哲学思想,探讨了意识在生命演化中的作用,无论哪个年代,本书都有重要意义。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二)

设想在一个封闭的匣子里,有一只活猫及一瓶毒药。毒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但原子核的衰变却是随机事件…”,以上这个关于量子理论的思想实验,被称为“薛定谔的猫”。

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被称为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193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44年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他用轻松有趣的文笔,将晦涩难懂的学术概念“负熵”与“生命“”联系在一起,并提出生命以负熵为主。薛定谔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引导后世青年物理学家们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80年前出版的书籍再次展现读者面前,科学依然是永不过时,充满魅力。

这本《生命是什么》包含了薛定谔两篇作品“生命是什么”和“意识与物质”,主题涵盖多种多样,但贯穿始终的是“发生在时空界限中的诸多生命事件,如何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薛定谔提出以当时的物理学和化学,无法解释这些生命事件,但并不能就此怀疑未来也无法对此做出科学解释,80年过去了,生命事件一直处在探索中。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生命中的突变在遗传物质基因组中自发发生,主要归因于物理学家所说的热力学涨落,也就是纯粹的偶然性,个人无法影响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遗传宝库,以及留给后代的基因,发生的突变通过“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发挥作用。这似乎再次意味着纯粹的偶然性,有利的突变增加了个体存活和繁育后代的可能性,并将相应突变传递给后代,后天获得的性状无法遗传,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注定无所作为,甚至陷入虚无主义中。

薛定谔却认为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变异、突变或突变加上一些小的选择而获得的新性状或性状的改变,可能很容易引起生物体与其环境相关的活动,从而增加该性状的有用性,控制对其的选择。比如:野生植物的花,有的生长在阴暗处,有的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地方,有的生长在高高的山坡上,有的生长在低处或山谷中。一种突变(比如多毛的叶子)在高海拔地区是有利的,在高海拔区域就会受到选择的青睐,但在山谷就会“消失”,这种效果与多毛突变迁移到有利于同一方向发生进一步突变的环境中效果相同。

可见,行为影响选择,习惯和技能的遗传固定,这些观点放到今天依然极具启发性。薛定谔认识的未来,一定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哲学的相互融合。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三)

曾经在某视频网站上看到过一部纪录片《中国救护》这是一档大型院前医疗急救纪录片。纪录片里真实发生着的,透过摄像机我们在感叹生命无常的同时,也感叹医护人员的伟大。

人类的生老病死本就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并没有对死亡的到来做到坦然接受,相反,无论年纪多大、经历过多少,一旦遇到生死大事,大部分都会像个害怕无助的小孩一样。

那么生命对我们来说到底是什么,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当下的我们在无数的琐事中度过着平凡的一日,感受着生活带给我们快乐与悲伤。那么从我们本身出发深度了解一下生命是什么?

在物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思想“薛定谔的猫”的提出者埃尔温·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这本书中为我们详细解读了生命真正的奥义,他的独到见解有助于改变我们对世界构成方式的理解。

或许你会觉得这本出自物理学家之手的作品会晦涩难懂,其实不然,这本书虽然带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色,但是行文确实亲和流畅,引人入胜,为我们敞开了一扇关于生命的奇妙世界的大门。

生命平等,在这大千世界,万千生命都离不开物质的状态,这样我们才得以看见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组成其状态的微小单位,分子,原子,量子等。薛定谔在本书中探讨了量子物理学与生物学最新发现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些激励了年轻一代的科学家。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会在这里学到什么呢?我觉的会让我们更加平淡地看待身边的人,因为通过这几章的阅读,你会发现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毫无例外都是一个精妙的存在。

在书籍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关于意识、思想等这些看不到摸不到但又事实存在的东西。比如意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着无意识的事情,比如呼吸,这里或许你会疑惑,呼吸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吗?但是你想,作为正常的人,我们可以无意识的呼吸,但是当一个人患有哮喘病,在他哮喘发作时,呼吸便成为了一个有意识的行为。

还有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走的街道,我们再熟悉不过,甚至有人会说,我闭着眼睛都能走到家,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都是无意识进行的。

那么意识对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呢?无意识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无意识则会带给我们成长。

举个例子,当我们刻意练习,或者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我们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对我们的身心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也可以称之为“有序”,从而避免了无序,无序是混乱,是熵,这几个定义在书籍的第六章为我们详细阐述了。

所以,结合“生命以‘负熵’为生”我们就更加深刻理解了,在思想和物质世界,生命在不同状态下的呈现。这让我想到了当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它们按照程序指令完成任务,可以说是相当有序的,那么未来它们会不会永生,进而取代人类?

在书籍的最后一章感官的奥秘中作者虽然也给出了确信儿:观察者(建造的人)永远不会被仪器(机器人)完全取代,因为如果他们被取代,那么它们将无法被更新,这些更新的信息需要创造者感官才能完成。

“我思故我在”,我鲜活的活着,我的身体与我的感知都在面对着丰富的无限可能,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四)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这样一些时刻:当我们观察一朵花的绽放、一只猫的慵懒伸展,或者感受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时,不禁会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伴随着我们日常的点滴,但却少有人能够真正解答。

看完《生命是什么》这本书,对“生命”二字,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

《生命是什么》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1944年发表的一本跨学科书籍,虽然它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它对生命科学的影响依然深远。

薛定谔在这本书中,通过物理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核心问题,算是为后来科学家理解生命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不仅是量子力学领域的奠基者,还是“薛定谔的猫”这个著名思想实验的提出者。

他因为其在量子力学中的贡献而享誉全球,但他也对生命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本《生命是什么》便是他从物理学角度,思考生命奥秘的一次尝试。

这本书,为后来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生命是什么》的核心问题是:生命如何在一个充满无序(或称为熵增)的宇宙中保持有序?

薛定谔尝试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几个极具前瞻性的观点。

最重要的,他大胆猜测生命的遗传信息应该储存在某种分子结构中,虽然当时DNA的结构尚未被发现,但他的预见令人震撼。

“负熵”概念

薛定谔引入了“负熵”(即“负熵增”)的概念,这是他解释生命体为何能在一个趋向无序的世界中维持高度有序的关键。

他认为,生物体从外界吸收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有序的能量,从而抵抗熵增的趋势。

换句话说,生命依靠从环境中获取能量来保持自己的秩序,而不是像非生命体一样陷入混乱。

这一观点,为生命如何与自然物理法则共存提供了全新的解释。

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猜想

虽然在《生命是什么》出版时,DNA的结构还没有被揭示,但薛定谔提出了遗传信息应该储存在某种“非周期性的晶体”中。

也就是说,遗传信息是一种有序但不重复的分子结构。

他猜想,这种分子能够稳定地保存遗传信息,并在生物繁殖过程中精确复制。

这一猜测,直接启发了后来的科学家去寻找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最终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物理学与生物学的桥梁

薛定谔通过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物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桥梁。

他用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和热力学原理来解释生物体的运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薛定谔在书中提到,物理学的基本法则并不足以完全解释生命现象,但它们可以提供重要的启发和理论框架。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思维,他激发了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对生命本质的进一步探讨。

《生命是什么》这本书,超越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界限,开辟了对生命本质的新理解。

虽然这本书有些内容已经被后来的科学发现所超越,但它的启发性仍然不容忽视。

对于任何想要理解生命现象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富有洞见的视角,值得读一读。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