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纳瓦尔尼》的观后感大全

《纳瓦尔尼》的观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2 23:30:15
《纳瓦尔尼》的观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02 23:30:15   小编:

《纳瓦尔尼》观后感:电影《纳瓦尔尼》通过生动的镜头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小镇上年轻人的成长与追求自由的故事。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主人公们始终保持着勇气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影片深入探讨了家庭、友情和爱情的力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纳瓦尔尼》观后感(篇一)

纪录片 纳瓦尔尼 当然是一面之词,就如我们看到的关于他中毒这个事件一样,都是一面之词。做不出用挑拨情绪骗流量的事,毕竟现在是反网络诈骗月,只说一些技术上事。

这些年手持移动摄影基本是电影的主流美学,包括日本都尝试放弃三脚架。传统理论上叫真实感,更多的是视频拍摄和分享成本降低,大家更习惯看手机或者微型摄影设备拍摄的画面。

和传统理论手持摄影更多的是长镜头不同,现在的手持摄影有时候会剪的非常碎,也是拜一键生成所赐,一个长镜头都能剪出三秒一个镜头的短片,观众自然受不了侯孝贤贾樟柯式的长镜头。但纪录片有坐下来采访的传统,现在依旧如此,这种采访其实有调节手持摄影节奏的作用,稍微慢下来一下。

纪录片另外的问题是信息量太大,传统解决方式是加空镜,但现在会在一个场景结束后留一些“废”镜头。讲究一点的剪辑会把这些废镜头组成另外一条辅线。故事片没法这样做,但完全可以设计其他的小人物来打这个节奏。

《纳瓦尔尼》观后感(篇二)

这部纪录片击败了大热的《火山挚恋》一举夺魁,看过的人就都知道为什么。只能说奥斯卡你也是很懂。

其实这部片子我觉得没什么要写的,我觉得基本就是没啥艺术性。主题敏感是我觉得学院爱它的主要原因。作为观众也没什么要评论的,就觉得生活确实是比艺术创作还要精彩还要跌宕。结尾收的挺英雄主义的,可能也是因此他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

片子和这个主题常会提醒我的一件事就是关于傲慢。当权力和财富被拥有的时候,人就会自然的产生傲慢,附属伴随歧视压迫和无所畏惧。这是人性的恶中会自然发芽结果的产物,几乎是不能避免的。而我认为所有人都要不断反思起纠正去改善自己的傲慢和理所当然,才有可能实现某种意义的自由平等吧。但这显然在任何社会都是非常难以做到甚至不可能做到的,但我却坚持觉得是我们应当追求的。

好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去。

《纳瓦尔尼》观后感(篇三)

Navalny纪录片也太好看了吧,storytelling典范,比谍战片还谍战,一切都像电影,一切却是现实。

1. 拍摄时就假设Navalny可能再度遇害,因此这个时间点看,就很唏嘘。

2. 我很欣赏那个调查记者Grozev,他不会代入那些把Navalny捧为英雄的狂热群众里,而是审视他是不是作秀。但也会在毒杀案发生后,因为“我不调查的话,就没人会去查这件事了”,而按图索骥。传统新闻找线人方式,现在确实没有买资料、数据牢靠,然后…他就找到了暗杀小组!再来,暗杀小组的人就在Navalny电话里被炸出了整个行动细节。太“莫斯科 4”了。但这时,Grozev就说要保这人,因为这样才算人道。他是真的聪明、冷静、光辉,当代伟大的记者。

3. 我看下来,觉得Navalny是天生的政治明星,无论他盯着上传的视频浏览量一小时突破一百万次,还是他将赢得在莫斯科机场等待的蜂拥民众,得到很多的爱与崇拜,那样的感觉一定很上瘾。而人气就是他对抗的筹码,越有名越安全,可惜施令者在感到威胁时并不理会面子。

4. 不管人们还怎么臧否Navalny,他当然深谙社媒,或许利用反抗者身份竞选总统,但他付出的代价也已经够大了。这些人出现在这个时空里,至少是某些精神的延续,比如自由、正义,可是为什么他们总会被碾碎?对余下的人,除了一时的激愤,还会有什么更多的东西?Navalny在片尾的“遗言”是:“邪恶获胜的唯一方法,就是正义的一方毫无作为。”

5. Grozev又被寄予了找出Navalny遇害真相的责任……

《纳瓦尔尼》观后感(篇四)

普京的政治对手的惊心动魄的肖像,包括对他的毒害和监禁,以及其对网络文化的蔑视和控制。

2017年,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执导了《普京访谈》(the Putin Interviews),这是在世的大导演职业生涯中最可疑的时刻之一。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四场垒球式的座谈对斯通来说是很低的,但对普京来说却是非常符合品牌的,他的优势在大理石的宏伟中显而易见。

在重要的新纪录片《纳瓦尔尼》(Navalny)中,风格和主题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结合。流亡于黑森林的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开玩笑地恳求导演丹尼尔·罗赫尔(Daniel Roher)与他们一对一地做一些新奇的事情。他说,如果克里姆林宫真的杀了他,续集可能会是一部“关于记忆的无聊电影”。他坚持要把它拍成惊悚片。

现代持不同政见者的肖像恰如其分地涂上了间谍电影的华丽色彩:一段弦抖动;无人机在山间小路上呼啸而过。但这不仅仅是因为纳瓦尔尼诙谐的幽默。这个故事的出发点似乎是邦德式的邪恶。主任和主题将于2020年11月会面。那年8月,纳瓦尔尼在飞往莫斯科的航班上差点丧命,他被臭名昭著的神经毒剂诺维乔克(novichok)毒死。正如纳瓦尔尼冷淡地指出的那样,武器的选择可以从两方面解读:一种是杀手渴望留下名片的标志,另一种是很容易被人套用的武器。

但纳瓦尔尼的权力坚持认为,普京并不总是有机会讲述这个故事。这部电影是对向暴君宣战的研究,从研究人员克里斯托·格罗泽夫的黑客新闻开始。他启动了这部电影,利用黑市数据找出了策划投毒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特工。人们对他的背景有疑问,这是不无道理的。纳瓦尔尼的助手玛丽亚·佩夫奇克说:“他听起来有点虚构。”但是格罗泽夫检查过了。他的研究也是如此——令人惊叹。结果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中心作品。纳瓦尔尼镇定自若地给那些企图谋杀他的人打了个恶作剧电话,诱使其中一个全盘招供。

你想象着他标志性的傻笑逐渐消失,变成了怒容满面。从整体上看纳瓦尔尼也是如此,在这部电影中,这两个人似乎是彼此的绝对对立面。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把普京描绘成一个冷静的政治家,而罗埃尔发现纳瓦尔尼在恶搞tiktok,利用他的个人魅力和对网络文化的掌控来揭露克里姆林宫的腐败。在档案录像中,纳瓦尔尼在莫斯科街头公开称普京为小偷。普京刻意拒绝提及纳瓦尔尼的名字。

一个如此有吸引力的人物很难出现在镜头里,而不会让人觉得这是未来总统竞选的竞选地点。纳瓦尔尼现在被关押在俄罗斯,这将是一个多么精彩的续集啊。但Roher足够聪明,能够看到阿谀奉承的危险,也足够勤奋,能够提出尖锐的问题。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