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闫红对于诗经中关于爱情的探讨的一次深入阐述。通过分析诗经中的爱情主题,作者指出了诗经对于人类情感世界的深刻观察和描绘。同时,作者也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和感悟,使得这篇文章更具有个人色彩和情感共鸣。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一)
每个人从小学甚至是更早就或多或少接触过诗经,但是在没有阅历的年轻时代,这些文字好像并不能产生所谓共鸣的感觉。小的时候因为觉得看这些深刻的东西是十分枯燥的,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精神上的需求,直到在社会中经历种种变动,发现唯有精神世界是我们能够改变的。《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着最最经典的作品,表达的情感也十分丰富,从中还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这部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占有不可或缺地位的。那么由于时间与文化等等原因,现在的人很难把过去的那种语言完全翻译,大多数作品就是做白话的翻译,却很少有真正的解读。这本书出自一为资深作家,不仅作者用自己的理解把《诗经》解读到无比透彻,还善于用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我个人认为,这种解读的作品是不怕多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更愿意去相信的真理也会改变,好的东西是能够给人的生活带来益处的,所以没有最好的作品,只有相对专业的解读。那么如何解读才能够更加亲切,我想就是像作者一样,把自己代入到作品当中去,当自己身临其境时就会理解一切的来源,如果是对历史与生活没有深刻阅历的人,是无法做到的。作者在这本书中主要谈的是爱情,与爱情相关的故事我认为是最能看出人性的美与情感的。当然了,诗经的美并不局限于题材,但是要想最大程度去解析还是需要有相似的经历。
本书分为《暗恋》《执手》和《诀别》三章,这种分类十分有趣,爱情分很多种,却最终逃不过内心的感受。人生若是如初见,第一见到没有任何的情感、没有任何的欲望、没有任何的了解、没有任何伤痛,只是留下了一个隐隐好感觉,挥之不去,现在却无法回到从前去了。人生若是如初见该多好啊。人们总是在深陷于爱情其中是无法清醒,无论是暗恋、执手还是诀别,其实都掺杂着人类复杂的情感,这种在爱情中的迷失有时是美妙的,但是没人会一辈子活在这样的迷幻当中,作者让我们看清了在面临这些阶段的时候,我们应该持有一个什么心态,这也是本书最主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二)
说起诗经,我们随口都能吟出以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中的语句更是曾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之中。更深层次一些,乃至于在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的书中,没有一本不谈诗经的。可见诗经对于中国人,对于中国文学史,乃至于中国文学界而言,究竟意味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而面对如今不知从何兴起的经典重读,或者说是重新阐述经典中的观点的风潮,我尤其担心人们对于诗经的解读,毕竟这样一部民间的诗歌总集,并不能按照官方的诗歌那样按照某一套路进行何种解说。
所以,在我看到这本《爱在春秋风雨间》的时候我是有点不知所措的,但好在,作者闫红并未对诗经中的语句进行强加解释,只是截取了一段一段的诗经中的内容,来谈自己内心的想法。又把内容延伸到明星、自己读过的书,听过的歌等等。
实际上《爱在春秋风雨间》也可以说是作者闫红围绕着诗经而写的随笔,说它是随笔完全是因为,作者写的内容实在太散,但又全然不像散文一样。所以我认为,归类成散文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如何像闫红一样围绕经典作品写随笔呢?我认为,首先需要的就是专注,毕竟经典是值得反复阅读,也是必须要反复阅读的书。因为凡是经典则内涵定然深刻,读的少了,恐怕不能理解其中深意。在这,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都是文言文形式,这对于以现代文为交流工具的我们俩爱说也是一大阅读难关。需要引起广大读者的重视。
再者,则需要我们对于生活处处留心,任何一篇散文,非有生活经历者不能写好,非对生活细致观察者不能写好,非感性的,纯理性的思维也是不能将散文写好的。写散文,需要我们感性一些,在感性一些,只有我们重视生活,生活才会反过来重视我们。
看《爱在春秋风雨间》这本书,作者的视角遍及生活中的各种细节,从自己听过的音乐到自己看过的各种明星八卦,其实这本书的每一个字句都透露着作者对于生活的珍视,可能是因为经常阅读诗经,也可能是因为作者本身性格的原因。全书的笔触十分柔软。一点也没有强势的感觉。这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可以说是很少见的了。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三)
上一次读诗经似乎要追溯到十几年前的高中了,课本开头就会有诗经的经典篇目,不得不说,诗经是中国文学史甚至中国历史上都无法忽视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无关盛唐气象,也无关魏晋风雅,只是前朝往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骇、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所以《诗经》诗经的特点是以民间的诗歌为主,常人的视角,常人的口吻,说的多为小人物的情,小人物的事。风、雅、颂的不同文本类型,赋、比、兴的不同抒情写意,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连儒学大家孔子都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所以这本书带来的,是我们重读《诗经》的另一种视角,形式的分类,写法的分类转变为另一种情感的分类。试问,还有什么能比人世间的爱更加“无邪”呢?所谓的思无邪,穿越古今,更是将诗经中一直试图传达的感情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暗恋,执手,诀别,感情的三个阶段,也是很好的贯穿了主题。
暗恋的青涩。正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荒凉,心上人就在眼前却爱而不得的痛苦和悲凉。
执手的坚定。所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感叹中国古人就有的境界,那种“山无棱才敢与君绝”的痴心。
诀别的永恒。“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后的坚定和不妥协,“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豁达和宽慰。女的一往情深,冲破阻力,真挚的情感反应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正如一百个人眼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百人读出的也会有一百个《诗经》,中国古典艺术是那么美那么动人,穿越时间,情怀依旧。爱总会有风有雨,但最重要的是风雨兼程的决心。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四)
永恒的爱恋
人世间最美好的感觉莫过于两人相恋。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心有灵犀的爱情。而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积淀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描写爱情的辞句。爱情是可以随着文字穿越时间空间,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看别人的爱情过自己的生活。对于描写爱情的古典作品,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诗经》,我个人最早的爱情观来自“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而现在很庆幸跟着闫红老师重读有关诗经里的爱情。在闫老师的这本《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里,我们可以遇见爱情,触摸爱情,邂逅爱情,感受爱情。在闫老师解读下我们可以看到初见爱情时的美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人相思时的辗转反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以及相爱时的海誓山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就像这本书书封上写的文字一样:你来不来都一样,城头的夕阳是你,风声是你,仿佛的人影是你,起伏的情绪是你,想念你的我也是你。这样一场等待,就因了没有迈出去的那一步成了凝立千年的画卷,为世间爱情,一遍遍温习。人世间最美的爱情是因为有心有温度,每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故事都在我们心里流转!而跨越了春秋风雨间的爱情,可以说是阅尽了人世间的青春繁华!
闫红老师这部作品最动人的地方,我个人认为在于她把文字转换成为了画面,就像《诗经》里的文字一样,它们是爱情的誓言同时也是爱情千年来的一种见证。而闫红老师则是通过文字的代入感让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去感受最古老爱情的真挚和美好!
通过文字感受不一样的爱情故事!我们站在当下去回望千百年前的爱情画卷!我们看到过青春美好,看到过青梅竹马,也到看过求而不得,更看到过两两相失、缠绵反侧、海誓山盟!我是一个相信爱情相信感觉的人,看着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出来很多的画面,那些画面都是有关爱情!我们都已经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可我们仍然相信爱情的美好!就像当初初遇爱情时的惊艳,那种眼前一亮是因为她眼里的那束光!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寻求一种属于自己的平淡爱情。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到你。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到你。我遇到夏天飘雪,却没遇到你。我遇到冬天刮台风,却没遇到你。我遇到猪都学会上网了,却没遇到你。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却遇不到平凡的你。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有关爱情我们听过太多的故事,爱情就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有些人来说爱情是毒药,而对有些人来讲爱情,或许是超越一切的灵丹妙药。
闫红老师的这篇《爱在春秋风雨间》里的文字见到过黄昏破晓,春风秋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传唱了千年的爱情誓言如今仍在继续,而永恒的爱恋也是穿越了时空展现给我们最美的一面!爱在春秋风雨间,满满的爱意,一生只爱一人!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恐怕一般人说起来诗经,都能念叨这么两句。我们对于爱情最初的体验,恐怕就是流传已久的《诗经》了。在诗经的世界里,有淑女,有爱情,有那一丝丝的情窦。在这里,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作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11篇诗歌,在内容上分为了《风》《雅》《颂》三个部分,大致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这么多的诗篇,我们不可能一篇篇的都读过,但是对于《诗经》我们却有着莫名的好感。不光是其中最值得我们深究的那一句句诗歌,更是其中记录的两千多年的大小事件,不论是征伐、婚礼、压迫、反抗等,还是小到我们日常的琐事,劳动,婚礼,动植物等等。在这些故事之中,我们会为之流泪,会为之触景生情。
但是在这几千年的故事当中,我们也许真的不能了解其中的真谛,但是,一位女作家的作品却我们讲述了我们不了解的诗经。
闫红,现为安徽新安晚报编辑,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 代表作:《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张爱玲爱过的那些人》《周郎顾》《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每一部爱情的故事,每一部爱情的作品,都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了解。爱情,两性,孤独,忠贞,一切都是爱情与时代所赋予我们人生的色彩。我们用现代人的角度,解读晦涩难懂的诗经,解读那悠悠的情感,丝丝的情谊。
比如,在《郑风·子衿》中,爱恋却不忍说出口,最终将导致两个人可能是擦肩而过,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消失在人海中,站在原地,等待命运之神降临,希望对方知道你的爱,你的钟情,可是上苍并不会帮你捅破这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不会嘲笑那个将爱大声说出来的那个人,只会为那个暗恋者悲伤。别拿爱恋不当回事。“爱情,实质上是自己的事情,首先要你自己情动于衷,有所煎熬与磨难,你才能享受到爱情的极致,那滋味不完全是甜蜜,还有悸动与疼痛等各种复杂感觉,可正是这些感觉让爱情变得丰富起来,万千滋味,使你欲罢不能。若没有这个前提,就算赚到了别人的爱,没有自己的投入互动与激活,也只是物理性的累积,可以叫做成就,不算爱情。”闫红说的对。如果谁都不去主动,恐怕爱恋也会走到尽头。正如最近热播的电影前任2,如果有一个人率先开口,那么结局可能就不会是分道扬镳,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在《诗经》中,我们动情,在诗经外,闫红带我们体验爱情的味道。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六)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经》作为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跨越了历史长河,将先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呈现于我们眼前。
《诗经》以写实主义的笔法,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发生的大小事件,那些比较大规模的历史事件包括征伐、祭奠、压迫、反抗等等,而小一些的事件,也就是日常化的事情,则包括劳动、婚礼、观察动植物等等。在《诗经》中的大大小小的故事里,最动人心魄、触动情思的,到底还是那些反映爱情生活的诗作。
爱情,不外乎有这么几种存在形态:相思刻骨的暗恋、执手相伴的眷恋以及撕心裂肺的失恋。女作家闫红在为我们解读《诗经》中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对爱情的不同形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七)
历来人们对相遇津津乐道,但究其根本,相遇的曲折和幽微,喜悦和无奈,却少有人觉察。或者说,人们对相遇的爱好,可能止于叶公好龙。人们是否做好了相遇的准备,甚至有没有意识到,相遇需要准备?
这是我看到闫红的《爱在春秋风雨间》一个无意的感慨,因为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诗经》里写及相遇的诗,每一首,都被闫红解读出了不同的意味。在她的解读里,每种相遇都是曲妙的。
有一种遇见发生在《唐风 绸缪》这一首中。“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学者们多数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婚礼上的感慨,因为诗经里“析薪”和“束薪”都暗示婚礼。
但闫红把这个场景从婚礼中解除出来。束薪是北方常见的日常景象,那么这首诗,起码从文本上,可以理解为是在一个日常的日子里。但是这个日常的日子现在也变得不日常了,为什么呢?因为遇此良人。
把故事背景从一个特殊日子(婚礼)化为一个普通日子,读者的注意力便集中在那场相遇的惊艳里。这个解读有如一个聚光灯,把内心那种激越而压抑的感情照射,让人得以端祥。而普通日子里的相遇,当然又比婚礼上的相遇更富于情节。这样的解读方式,我想得益于闫红不受成说所限,她用自己的直觉去读几千年前的诗句,不说“二手的”感受。
另一种遇见,则是《郑风 野有蔓草》这一首。既有的解释里,也只停留于对相遇的赞叹和珍惜。但闫红指出,这一场相遇的特殊之处,是一个人,首先让自己处于寂寞里,再去遇见知己。
“野有蔓草,零露暷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诗里的场景,野外,无人,蔓草,零露,象征一个彻底寂寞的状态,这个状态对主角提出的要求是足够的真实,有如苏东坡《临江仙》里“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那一首的状态,苏东坡在那种状态里,才有“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慨叹,而“野有蔓草”中的这个主角,也是因为类似的状态,他去除面具,拿出最真实的自我,所以此时的相遇,才是“适我愿兮”的相遇,此时遇到的知己,才是真正的知己。
关于相遇,写出种种曲折的不同,这是功夫。作为解读者的另一个功夫是,她没有停留在浅尝则止。再以《唐风绸缪》为例,前面说到了,这是一个在普通日子里的相遇,尤如地铁站台上,大学报告时,某次饭局上。然而如此解读只到这里,解读者也只是独辟稀径,却没有做到曲径通幽。
闫红在接下去的解读中,重点放到“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这一句,她指出这一句里面的无奈: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自问,一种没有出路的追索,遇见作为一个奇迹已经发生,但发生之后呢,又能如何呢?
抽丝剥茧来看这一句的绝望意味,诗经中这两个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并不是单纯的喜悦。接下去闫红提到李商隐的“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她认为李商隐的这首诗中,写的也是相爱之后无奈的分手,尽管这分手的原因似乎更为庸常,“嗟余听鼓”、“走马兰台”,类似于上班打卡,但,不管是因为庸常原因的分手,还是因为激越原因的分手,相遇之后的分手,都是一样的。
从诗经,到李商隐,从诗经,到苏东坡,这样的写法,估且容我用《西游记》中南山大王的一个妙计来形容之,这叫“分瓣梅花法”。花有五瓣,瓣瓣回到中心,诗经《束薪》中的男女主角,与李商隐诗中的男女主角,情形各异,而他们都拥有同一个故事的核心。解读者闫红敏锐地提取了这个核心,并经由这种提取,将他们集中到了一起来了。
在她的“分瓣”里,也有民歌,有《三体》,有历史故事,也有自己的经历。这种瓣瓣分散而又蕊蕊相接的写法,使文章更有复杂的暗香。
有人说诗歌是不能解读的。因为很多诗句一经解读,韵味全无。但我想,如果解读诗的文字本身,对诗的意韵和况味不减反增,那么这解读文章本身,也是一个艺术品。那也是被解读者(即诗歌本身)的喜悦。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八)
说起《诗经》,你能想到什么呢?是想到两千年前孔子所说的那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了吗?还是《诗经》的开篇第一首《关雎》中的开始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了吗?,抑或,是其他一些别的什么呢?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作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11篇诗歌,在内容上分为了《风》《雅》《颂》三个部分,大致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从孔子整理、修订《诗经》,到他教育弟子读《诗经》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到《诗经》成为“五经”之首……历史和时代的变迁,赋予了《诗经》越来越多的“外貌”以及内在含义,不同的解读层出不穷,古代的文人们却似乎忘记了,《诗经》的本名就是《诗》,就是那个时代很多歌谣的总集,对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都有所反映——甚至前四个方面还是最为主要的方面!但解读,还是依据时代背景的不同、人物的差异而渐走渐远。司马迁就对《诗经》作如是评价:“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其实,本不必这么复杂。就整体而言,《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既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一般公认,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而在《闫红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一书里,作者闫红用优美流畅的文笔,重点对其中关于爱情的诗歌进行了解读。这一种解读,更多地是基于作者的女性身份和心理认同。闫红将自己代入到诗歌中,既体味诗中人的情感和彼时年代的爱情观,又从现代人的视角对其加以解释,以及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33篇解读,分为了“暗恋”“执手”和“诀别”三部分。
《诗经》中的爱情,大约因为其多半是来自民间,经过刻意加工的不是很多,所以很多都保持了采集前的原貌——只不过,在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版本中,毛诗对《诗经》中各篇均有小序,主要目在在于简述诗的主题、作者和写作背景——其实,大概也是在给出一个指向性的结论。譬如,“《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譬如,“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譬如,“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凡此种种。
所以,读闫红对诗经的解读,也是对《诗经》中那些最纯粹的爱的一种“还原”。是什么就是什么,本色最好,何必遮遮掩掩、欲语还休呢?!更不必说,闫红的解读,是站在女性视角、心理认知层面的一种解读;与《流沙河讲诗经》的风格,可见其中之大相径庭。对比着来理解《诗经》中的同一篇,也是颇有趣味的。
这也正应了那一句话: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诗经》中的诸篇,又何尝不一样的道理呢?!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九)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立体地展示了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人文社会,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既有《硕鼠》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样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民生愿望,也有《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因为战争而生死离别,肝肠寸断的唏嘘,还有《绸缪》中“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种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激动。
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一样,看到东西也会不一样,从诗经中感悟到的内容也会大相径庭。文学家会看到诗经的优美文辞和赋比兴的技巧,史学家会看到古人的生存环境和民俗风情。而在著名作家闫红的眼里,她看到的是一幅幅令人心驰神醉的爱情画卷。在这些画卷里,充满了爱情的方方面面,或喜悦,或哀伤,或缠绵,或离别,每一种都能够在诗经中找到出处,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篇章。虽然诗经的创作时间已经相当久远,但是作为人类永恒主题之一的爱情,却是能够跨越千年,让后人在优美的字里行间里找到心灵的慰藉。在新作《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里,闫红通过解读诗经的爱情篇章,用自己的思考和对爱情的理解,将现代人对爱情的迷茫、渴望、期待和困扰与诗经的有关诗句一一加以印证。在重现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之余,阐释了个人对爱情的精辟理解。
闫红在书中重点围绕爱情的三大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解读,教给现代人如何正确面对、正确看待、正确理解爱情。这三大难题分别是:暗恋、执手和诀别。这三大难题,无论是哪一个,都会让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从情愫暗生到执手偕老,或者分手的黯然神伤,都是浓浓情感付出的结果。无论结局如何,情绪的波动是无可避免的。而正是这些能够拨动心弦、产生共鸣的情感,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闫红正是选择了一些这样精准的切入点,让读者再次体会到爱情中的甜蜜、酸楚以及痛苦的种种。
比如暗恋。这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一种暗地里滋生的情愫,只与自己有关。在闫红看来,这时候的爱,就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作茧自缚。正如《郑风·子衿》中描写的那样,一如不见,如三月兮。可是电话在你手边,号码就在你心里,但是却统统不能使用。只能画地为牢,充满哀怨地颂念:“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在这样的情感里,心绪起伏的人是你,想念的人也是你。如果不能迈出那一步,就只能成为凝结在心底的美好,永远埋藏。就像《召南·草虫》中反复吟咏的那样: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忧心忡忡、忧心惙惙、我心伤悲”,都充分说明了喜欢一个人却不能说出口的烦躁与伤感。对于暗恋,闫红指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大胆的说出来。《击鼓》里的孙子仲将军的誓言对此做出了最好的注脚:“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再难以面对的难题,也要大声地说出来:我要和她在一起,永永远远不能别离!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句很多,不但有对情感的细致描写,更有对忠贞爱情、理性婚姻、两性关系的正确思考。闫红以诗经的名篇为楔子,引出了关于爱情的林林总总,并从诗句中找出先人们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一如她为本书所起的题目一样:爱在春秋风雨间。爱情,正是因为有了喜悦、哀伤、缠绵、离别、痛苦等等风雨,才会让人为之心旌摇动,向往不已。
来,一起听听《闫红谈诗经》,品一品爱情的千滋百味。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十)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立体地展示了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人文社会,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既有《硕鼠》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样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民生愿望,也有《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因为战争而生死离别,肝肠寸断的唏嘘,还有《绸缪》中“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种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激动。
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一样,看到东西也会不一样,从诗经中感悟到的内容也会大相径庭。文学家会看到诗经的优美文辞和赋比兴的技巧,史学家会看到古人的生存环境和民俗风情。而在著名作家闫红的眼里,她看到的是一幅幅令人心驰神醉的爱情画卷。在这些画卷里,充满了爱情的方方面面,或喜悦,或哀伤,或缠绵,或离别,每一种都能够在诗经中找到出处,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篇章。虽然诗经的创作时间已经相当久远,但是作为人类永恒主题之一的爱情,却是能够跨越千年,让后人在优美的字里行间里找到心灵的慰藉。在新作《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里,闫红通过解读诗经的爱情篇章,用自己的思考和对爱情的理解,将现代人对爱情的迷茫、渴望、期待和困扰与诗经的有关诗句一一加以印证。在重现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之余,阐释了个人对爱情的精辟理解。
闫红在书中重点围绕爱情的三大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解读,教给现代人如何正确面对、正确看待、正确理解爱情。这三大难题分别是:暗恋、执手和诀别。这三大难题,无论是哪一个,都会让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从情愫暗生到执手偕老,或者分手的黯然神伤,都是浓浓情感付出的结果。无论结局如何,情绪的波动是无可避免的。而正是这些能够拨动心弦、产生共鸣的情感,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闫红正是选择了一些这样精准的切入点,让读者再次体会到爱情中的甜蜜、酸楚以及痛苦的种种。
比如暗恋。这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一种暗地里滋生的情愫,只与自己有关。在闫红看来,这时候的爱,就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作茧自缚。正如《郑风·子衿》中描写的那样,一如不见,如三月兮。可是电话在你手边,号码就在你心里,但是却统统不能使用。只能画地为牢,充满哀怨地颂念:“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在这样的情感里,心绪起伏的人是你,想念的人也是你。如果不能迈出那一步,就只能成为凝结在心底的美好,永远埋藏。就像《召南·草虫》中反复吟咏的那样: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忧心忡忡、忧心惙惙、我心伤悲”,都充分说明了喜欢一个人却不能说出口的烦躁与伤感。对于暗恋,闫红指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大胆的说出来。《击鼓》里的孙子仲将军的誓言对此做出了最好的注脚:“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再难以面对的难题,也要大声地说出来:我要和她在一起,永永远远不能别离!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句很多,不但有对情感的细致描写,更有对忠贞爱情、理性婚姻、两性关系的正确思考。闫红以诗经的名篇为楔子,引出了关于爱情的林林总总,并从诗句中找出先人们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一如她为本书所起的题目一样:爱在春秋风雨间。爱情,正是因为有了喜悦、哀伤、缠绵、离别、痛苦等等风雨,才会让人为之心旌摇动,向往不已。
来,一起听听《闫红谈诗经》,品一品爱情的千滋百味。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十一)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闫红用优美流畅的文笔,对相对现代人来说晦涩难懂的《诗经》中,部分关于爱情的诗歌进行解读。在《诗经》里,诗三百,盖思无邪。完全清澈,真诚的情感,不管是孤独,恋慕,忧郁,颂扬,感情都是那么真挚感人。用词简洁大方,作为中国人的必读物之一,里面的君子美人,香草树枝,都是那么有韵味和迷人。在大学的课堂里,就有一位老师特别喜欢《诗经》,然后她就经常给我们讲解《诗经》里面关于爱情的诗句以及相关的故事。每一次听故事,就好像一场与爱的邂逅,即使你只是一个听众,你也会觉得十分的快乐与满足。
作者闫红厉害的地方在于将自己代入到诗歌中,体味诗中人的情感和彼时年代的爱情观,并以现代人的身份对其加以解释,以及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毕竟我们相处的时代不同,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偏差,就正如“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作者选取的诗歌体现了爱情所带来的困扰,如孤寂、哀怨的情绪,亦不乏表现对爱情的期待,和对忠贞、山盟海誓的歌颂。同时,本书也表现了闫红对爱情、两性关系、女性身份和生活的思考与见解。在《诗经》中见证风化千年的爱情誓言,寻找穿越时空的隽永之恋。
这是一本很温馨的书,作为一个女生来说,很憧憬书中的意境。读起来,就好像遇到一个喜欢侃侃而谈的语文老师,总能在给你带来知识的同时又能给你带来欢乐。用现代手法去解读诗经感觉还挺合适的,因为诗经中并没有体现古代的男尊女卑,而基本上都是你情我爱的故事。《诗经》文化之所以流传至今仍然经久不衰,还有无数大家研究、赏析,就是因为其中的一些道理至今通用。天下最美的爱情都在诗经里。很多女孩美好的名字也都来源于诗经,作者独特的写作视野带领当代人穿越古今,回溯爱情最初美好的样子。在《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中看到了海可枯石可烂的爱情,和得不到爱情的愤懑与哀怨。爱情和人生都一样,总有喜忧参半的。在《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中看到了海可枯石可烂的爱情,和得不到爱情的愤懑与哀怨。爱情和人生都一样,总有喜忧参半的。
“你来不来都一样,城头的夕阳是你,风声是你,仿佛的人影是你,起伏的意绪是你,想念你的我也是 你。这样一场等待,就因了没有迈出去的那一步,成了凝立千年的画卷,为世间爱者,一遍遍温习。”正因为这样一句话,我将这本书看了三遍,我相信你也值得去看看里面的爱情故事。
悠长岁月的沉淀之后,历久弥新,闫红用温婉流畅的笔触缱绻道来,风化了千年的爱情誓言,隽永绵长。每个人对于诗经的理解都是夹杂了现代人的观点的,作者还是很有思想的,能够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做过的梦具象化了。看着书中的诗和解释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背课文的时候。
看着,看着,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就好像那样的爱情故事就在你眼前。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十二)
冯唐说: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只要尘世的幸福 。其实,世间溜溜的女子,大都爱情郎,天上的星星终究太远,只是有点奇怪,有情郎比天上的星星还要难得。
图源网,侵转删
开篇《中华古今注》里面蚕马的故事,就惊着我了,两情相悦的爱情,可以化蝶 ;一厢情愿的爱情,只能化蚕,那个违背誓言的女子,你辜负的是一个马的真心,因为毕竟没有多少的马儿可以听懂人话,不是两厢情愿的爱情,就是洪水猛兽,总有人一败涂地。“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现实中大多数的爱情,败给距离,因为寂寞和孤独,守不住心,容易被外界所打,可能让多年的情侣和爱人分开,有时候爱情,只是一个人的事,辗转反侧 ,不可求之。
春秋的女子都比较的矜持,对于爱情的表达比较含蓄,宁愿内心万马奔腾,也不肯将心意大大方方的告诉对方,(国人表达爱意常常害羞,可就是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美,最低婉处也最深情,欲说还休)“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当一个人爱的越深,便越寂寞,越怕失去,相爱的人 ,都不肯先吐露爱意,因为有人说过,先说爱的人,容易在爱里卸掉铠甲,爆出软肋,最终丢盔弃甲,说到底,或许是因为不够爱,才惊觉被伤害,如果爱,就别怕伤害,你的付出如果不图对方回应,又怎么会失落,爱上一个像男人的男人,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或悲或喜。
莎士比亚说:爱情在诗里万古长青。人会死亡,历史会磨灭,但是爱情在诗里,依然动人,我们或许已经记不清楚对方的模样了, 但记得对方爱的时候的模样,或娇羞或大胆,或热情或奔放,最好的模样便是爱人时的模样。
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他长得非常的好看,貌比潘安,原来我也是外貌党,如果是丑,我还会不会喜欢他呢?他喜欢我一分,我便喜欢他两分,赌上女孩子的矜持,爱意赤裸裸的表达,总有人在劝我,如果你这样,只会让自己最后输的比较可怜,一旦失去,痛苦万分。爱难道不是互相的吗?两情相悦便是我爱你一分你回我一分,倘若,得不到回应怎么办?无视于外物的复杂,无视于不对等的爱情收支,金错刀换英琼瑶还是木瓜换琼琚,爱就是爱,不要问值不值,只问敢不敢。
在本该相信誓言的年代里,我们不相信了誓言,因为誓言也许是你当时一时的兴致起来,随口而说的所谓动人的情话,“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想和你白头偕老,即使跨越生死,我要同你一起,有一些誓言,需要用一生去践行。
“你我想约定百年,哪个若是九七走,奈何桥上等三年”我们经常祝福新婚夫妇说百年好合,,希望他们可以相守百年,其实一百年太久,七十年足矣,多么美好的誓言,生同衾,死同穴,是我喜欢你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闫红在书里提到自己想买个车,入门车变成了大牌车,其实她的这种情绪,我是非常了解的。前段时间,我想换一个新手机,其实旧手机也没有问题,只用了一年而已,我本来想买一个四五百的手机,用来刷剧就好,最后从400元-1000元-3000元,价位一直往上走高,大屏,超大运行内存,高配,总觉得买个标配自己都会觉得后悔,是在攀比还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呢?
刷朋友圈,无意看到我姐姐发了一个朋友圈,大概的意思是:快过年了,我们又到了聚会打麻将的时候了,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手伸出去,要有面子。只见四个女人八只手,个个不是金戒指就是翡翠戒指,女人买包买首饰,男人买车买手表,这一切都是为了面子。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诗歌,以诗和歌,每一首都可以像汉乐府一样,配乐歌唱。运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少男少女对爱情的期待,表达了战士爱国恋家,忧心实事,表达的方方面面,,《诗经》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对于我国的诗歌和礼乐文化影响深远。
《爱在春秋风雨间》分为暗恋、执手、诀别,这世间最是情动人。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十三)
《闫红谈诗经:在春秋风雨间感受爱》闫红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称做《诗》,传言为孔子编订。孔子曾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到了汉代,更被封为“儒家经典”,为历朝历代儒者所推崇。
作为一个80后,第一次接触《诗经》是在初中的课本上,当时只觉得语言很是贴近生活且优美。后来再读《诗经》,关注的也只是那些名篇,比如《关睢》《击鼓》《蒹葭》等等。尤记得读《采薇》时立刻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意境击中,从此“采薇”便成了我所有社交账号的昵称。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相传周代的采诗官,每年春天,便会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乐师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由此可见,《诗经》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泛意义之深远。
古往今来,有不少名家对《诗经》进行解读和阐述,如明代的朱熹、清代的马瑞辰、近现代鲁迅胡适闻一多郭沫若等,均对《诗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央视著名节目《百家讲坛》主讲人,我喜欢的郦波教授也讲解过《诗经》。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我很愿意从更多地方以更多方式去了解。所以,闫红老师的这本《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我自然不能错过。我是第一次读闫红老师的作品,没想到开头就让人眼前一亮。闫红老师从女性的视角,用她特有的清醒和睿智,解读了她心目中的《诗经》,少了些许学术讨论的严肃性,却多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闫红老师的文学功底,以及知识面的广泛,特别是她对民歌的了解和《红楼梦》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结合她优美流畅的文笔,解读起相对晦涩难懂的《诗经》,也变得格外温柔清新。就好像那首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一开嗓你就知道,原来《击鼓》它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啊。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诗篇,将自己代入到诗歌中,并以现代人的身份对其加以诠释,从而体会彼时年代诗中人的情感和爱情观。全书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暗恋》《执手》和《诀别》,这恰巧也是爱情中最令人目眩神迷的三个阶段。
暗恋是一个人的兵慌马乱,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且不论朝代如何更迭。就像《郑风·出其东门》中“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的主人公,颇有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意思。作者由诗歌联想到民歌,又由民歌联想到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得不说,作者的脑洞很大,思维很发散,带给我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第二篇开篇便是《《邺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现代人多用来形容至死不渝的爱情。经过漫长的徘徊和等待,我们终于执手相看,而我也能对你欣喜地道一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了,只要你来,只要你在,大概没什么能让我害怕了。
而最后的《诀别》篇,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来体现爱情所带来的困扰,如孤寂、哀怨的情绪,以及那种不能善始善终的哀愁又该如何排解。每个切入点都能牢牢地抓住我的视线,她并不说教,只是佐以或真或虚的事例,让人学着自我判断,或是向命运低头或是与命运抗争。
《爱在春秋风雨间》摘抄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对生活对爱情的态度,不将就不攀附,亦不乏表现对爱情的期待,和对忠贞、山盟海逝的歌颂。而闫红通过此书对爱情、两性关系、女性身份和生活的思考与见解,也使得我收获颇多。
刚落了雪的城市格外清透幽静,最适合泡一杯花茶围着小火炉,手棒这本《爱有春秋风雨间》,在黄昏破晓前,在春秋风雨间,见证风化千年的爱情誓言,寻找穿越时空的隽永之恋。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十四)
孔子说《诗经》:
后世人读《诗经》,除了研究《诗经》当中的学术内容,还包括了鉴赏其中的语言风格跟艺术特色。
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涉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包含了宗室里的颂歌乐章、朴实人民的劳动狩猎情景,还有大量关于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等动人篇章。
闫红谈诗经,抓住了《诗经》当中的爱情。
“爱情”这个话题,横穿古今,从人诞生有了思想与自我感受开始,来往接触产生的情愫,爱情最值得反复品味。闫红从90年开始陆续发布作品,期间其清丽俊雅的写作风格,让“爱情”这个命题的思考多带有一份独特风格——“爱是在春秋风雨间的”。
书籍封面
闫红的《谈诗经》大体上选择了与爱情相关的诗文内容,借诗文讲解成当代年轻人看得懂的故事与情感分析。这样的“心灵鸡汤”,多带了一份“儒雅”的风味,还多带了一份“温柔”的情怀。《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整部作品,将选取的《诗经》诗文内容,分成三个篇章,即“普世爱情三部曲”:
这三个大的板块,清晰地串联起选取的诗文篇目,闫红还在文章当中加入其他诗人的诗词歌赋,大大提高了内容的文学性与欣赏性。《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通俗易懂,爱情这个话题本身就会带给人们很多的感触,那么闫红在做的就是,结合经典文学,让我们在对生活思考的同时,还能够从经典当中获得启迪,学学古人是怎样面对爱情当中的悲喜,又是怎样处理爱情当中的棘手问题的。
什么是爱? 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对人或人对某个事物的深挚感情。
而《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当中告诉我们,爱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1.暗恋:
它是小心翼翼作茧自缚的”子衿“,是因为寂寞却遇见了对的人的”野有蔓草“;是”汉广“告诉我们怎样面对成空的爱,是”木瓜“告诉我们真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这样的暗恋,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是悄悄摸摸的小心思,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进而变成的”辗转反侧“。就像《西洲曲》写:
也像张生初见崔莺莺那样的描述:
暗恋的美好就在于,我偷偷喜欢你就好,不需要你知道。
2.执手:
它是说着誓言的“击鼓”,是说着想念的“君子于役”,是说着秩序比爱重要的“小星”;是“大车”中情人眼里的美,是“将仲子”说着的婚姻与性的认真契约,也是“淇奥”告诉我们的:选男人,就该选择“亚光男”。例如王维。
执手的誓言说的轻巧,做起来却很难。在速食的现代社会看来,一切追求时候说的话,女生都保持半信半疑。除了少许真的对爱情存在幻想的人而言,面包更多地取代了爱情原本的纯粹。闫红却借由谈诗经,将执手时的真切好坏一一分析,因而更加的耐心寻味。
3.诀别:
它是“江有汜”告诉我们的失恋后的骄傲,是“蟋蟀”告诉我们的爱情中就该保持及时行乐的独立,是“宛丘”告诉我们无望本就不该是一个悲伤的词。“柏舟”讲了肉身的忧伤,“东门之杨”讲了爱情中一个灵魂出窍的瞬间,“颀人”之美却也寂寞,“式微”也是无脚的小鸟总无处可归。
诀别是坚决不见还是分手之后还能当朋友,曾经相爱的人为何要分开,或许该问问我们自己,到底是因为不够重视,还是把对方捧上了天。原以为爱情就是从相遇就会到白头,哪知其实诀别之时却变得撕心裂肺。
闫红将诗经中的爱情细腻地讲述着,区别于现代小说的心灵鸡汤,她更多的传达着经典文学当中的最真挚的观点:爱在春秋风雨间。
因为爱的表达形式有那么多种,你怎么知道你是哪一种呢?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读后感(十五)
文/望月听雪
《诗经》历经悠长岁月的沉淀之后,历久弥新,仿若一位清丽温婉的古代少女,跨越千年从时光的那端袅袅行来,如沐春风、如坠云端,依稀仿佛,绝美的容颜、妙曼的身姿,无与伦比的诗的魅力从天而降。
闫红将自己代入到诗歌中,用温婉流畅的笔触缱绻道来。在黄昏破晓前,在春风秋雨间,见证风化千年的爱情誓言,寻找穿越时空的隽永之恋,悠远绵长、连绵不绝。
——暗恋篇。爱你,是小心翼翼的作茧自缚。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中华古今注》里蚕马的故事,“大古时人远征,家有一女,并马一匹。女思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归,吾将嫁汝。’马乃绝缰而去,之父所。父疑家有故,乘之而还......父乃射煞马,曝皮于庭所。女以足蹙之,曰:‘尔马也,欲人为妇,自取屠剥,如何?’言未竟,皮忽然起,抱女而行。父还,换女后,大树之间得,乃尽化为绩蚕于树。”“女孩看到庭院中的马皮,踢了一脚,马皮矍然而起,卷女而去,合二为一,栖止于桑树,化为蚕。两情相悦的爱情可以化蝶,一厢情愿的爱情,只能化蚕。”白马与女孩的身份迥异,它原本“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却在无意间得偿所愿,却反遭杀戮,愤怒间爆发了超自然的力量,将一方的思慕化作了作茧自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思之念之如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今的年代,电话就在手边,号码就在心中,却迟迟未拨,因了那不可碰触的禁忌。你画地为牢,只能怨念:“纵我不来,子宁不嗣音?”
千年之前那个潇潇春秋时代,爱恋中的女孩不可能守着电话苦闷,因此只能走出家门,迈上城头,登高望远,一如《西洲曲》里的那个女子,“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然而眼前千帆过尽,总不见心中的青青子衿,暮色里只见雉堞参差,映着她低首踟蹰的背影。那低到尘埃里的心境,如此执着又缱绻……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年少时对爱情的懵懂初浅,只当是个妙曼的姿态,做给别人看也做给自己看,看这句诗,认为是矜持;待到经历世事,去掉了“姿态”而更着意本质,方读懂这一句说的是“情怯”。我“不往”,不是不愿意往,是不敢往,情到深处,不但让人孤独,还常常没来由地心虚气短,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说了,走了,便是永不能自恕的错。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余光中
《子衿》里的这个女子亦如斯:“你来不来都一样,城头的夕阳是你,风声是你,仿佛的人影是你,起伏的意绪是你,想念你的我也是你。这样一场等待,就因了没有迈出去的那一步,成了凝立千年的画卷,为世间爱者,一遍遍温习。”
——执手篇。晚风起时,宜于想念。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红楼梦》里有一回,宝玉听紫鹃说黛玉要回苏州老家,整个人立马死了大半,醒转过来方知是紫鹃故意拿话试探其真心,便说,你放心,活着,咱们就一块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这是生死与共的誓言么。“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艳骨》里,静姝终于知晓自己的亲生父亲竟然为了朝堂的安宁,心心念念着天下苍生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表面上风如歌背负了千古骂名,实则亦是在师怀信的大义之间举步维艰得维护着朝堂的稳定,静姝捧着父亲那封字字血泪的书笺,声泪俱下、泣不成声,掠影走近,执着她的手,心痛无比,“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泪眼婆娑之间,执子之手,相对泪涟,惺惺相惜之情跃然指间。
“春风染尽陌上花,春水长流自天涯,春草浅露碧玉芽,春雨绵绵透鲛纱,红线相缠绕千匝,为卿倾心为君嫁。愿花常开月长圆,愿有情人共婵娟。今日即定三生约,黄泉碧落永相伴。”愿天下人良辰美景惜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