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故事新编》的读后感大全

《故事新编》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7 02:50:22
《故事新编》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9-17 02:50:22   小编:

阅读《故事新编》,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故事的巧妙改编和创新,让人耳目一新。每一个故事都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些新编故事,读者不仅能够重温经典故事,更能领略到作者的独特魅力和文学才华。

《故事新编》读后感(一)

与《呐喊》、《彷徨》等鲁迅先生的知名作品不同,这本《故事新编》多少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是它里面蕴藏的脑洞之大,比现在的网文还要多,即使是现代人也不得不叹服。

除了第一篇《补天》之外,《故事新编》中的《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si》等其他著作都完成于鲁迅先生创作生涯的成熟期,所以,在语言风格和故事结构上有着浓浓的“迅哥儿”味道。

如《补天》中,原本神圣的女娲造人、补天,在鲁迅的笔下变成了是在“从来没有这样的无聊过”的心境中创造出和自己外貌差不多的“小东西”,短暂的耐心被磨没之后,出现了“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小东西”。

《理水》则讲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洪水肆虐时,大禹是三国家门而不入的英雄,他勤劳、憨厚、坚韧,但是治水成功后,大禹好像染上了凡人的毛病,由“shen”蜕化成了“人”,有了贪图享受、讲究吃穿等缺点。

其它故事也大多如此,在鲁迅先生的理解和演绎下,被一一解构了。

最后,这本《故事新编》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鲁迅创作全集(文库本)”,颜值绝对没的说!64开的小开本小巧精致,开篇页上附送了鲁迅先生的名言,文前还有钱理群的“专属解读”,让读者能轻松地理解鲁迅先生的真意!

《故事新编》读后感(二)

如果把鲁迅先生的思想用颜色来表示,一定是高纯度的饱和色,要么黑要么红要么白要么灰,有时,又兼而有之。

读鲁迅时,常在想,哪个才是真实的他?或许《故事新编》里这些看似荒诞的神话故事,才是真实的鲁迅。

钱理群先生说,这本《故事新编》之中,鲁迅的《铸剑》是写得最好的,对此,深以为然。

相比其他《补天》《奔月》《理水》等,《铸剑》所表达的,最接近于当时的时代特点。

故事大概是楚王之妃摸了一下铁柱,晚上便产下一铁,楚王便令莫邪铸剑,莫邪知自己铸成之日便是丧命之时,将其中一把交给夫人埋于地下,等16年再取出,让儿子为他报仇。莫邪儿子16年后长成大小伙,名为“眉间尺”。正当他要去刺杀楚王的时候,楚王梦见有人杀他,便下令全城搜捕。

此时,出现一位黑色人,他说我可替你报仇,但我需要两件东西,一是剑,二是你的人头。

这里让我看到了荆轲的影子,不知道鲁迅是否当时正感叹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呢?

眉间尺爽快地割下了自己的脑袋,黑色人最终完成了他的承诺,但他们与楚王的头合成了一体。复仇,看起来是这个故事的主题,复仇也是鲁迅先生胸中燃烧的烈火,但他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写了后面的故事。

真正的荒诞现在才开始了,大臣们先是来了一场辩头之论,到底哪个头是楚王的,因为血肉模糊,早已看不清,无奈,只好把三个头合在一起下葬。

本是一个极其壮烈的复仇故事,最后却演变成一个充满了荒诞色彩的故事,出丧那天,全民狂欢节一样争先恐后想一睹“三头奇观”,也在看王妃、大臣们哀戚的样子,他们也看着百姓们,各自就这么看着,而复仇者和被复仇者,早已被他们遗忘了,只有“看客”是永远的胜利者。

这是一篇撕裂的文本,整篇文章里,找不出一点和谐的调子,全文充斥着紧张、怪诞、黑暗、冷漠。

但这个故事很“鲁迅”,或者说是他内在矛盾和冲突,希望与失望,怀疑与信任交织的产物。相比钱穆、林语堂之类的文人而言,鲁迅表现得更为嫉恶如仇,把这些恶通通除掉,把落后的阻碍发展的,通通除掉,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应该是鲁迅时常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个念头时刻刺激着他,想要付诸于行动。但是,他内心之中另一个声音又在问他:复仇之后呢?你死了之后呢?想必只会成为那些冷漠之人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除《铸剑》外,《故事新编》还收录了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创作的短篇小说《补天》《奔月》《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每一篇都相当精彩,值得细细品味!

《故事新编》读后感(三)

《故事新编》,如其名,是将一些我们所熟知的故事,以新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本书为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了1922年至1935年的8篇作品。

《补天》是对上古神话女娲“抟黄土作人”与“炼石补天”的再叙述。鲁迅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理论来解释“人和文学的缘起”,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加入了一个出现在女娲两 腿 之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的形象,使故事有了现代感的心理表现深度。

《理水》:围绕“大禹治水”的传说展开,没有直接写大禹治水的艰辛,而是通过对大禹“黑瘦的面貌”和“结满老茧的脚底”的特写,暗示他治水的艰难困苦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同时虚构了一群聚集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他们无视洪水滔天的灾难,在“文化山”上自鸣清高而又无济于事,借此可以看出30年代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表达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愤怒与批评。

《出关》:一方面叙述了“孔子两次见老子的情景”以及老子选择西出函谷的过程;另一方面把老子形象漫画化,讽刺了30年代一些知识分子以老庄哲学为护符,奉行敷衍了事、退守回避的隐逸哲学。

《非攻》:墨子是鲁迅在后期思想中要寻找与弘扬的“中国的脊梁”。小说中紧紧抓住墨子主张“兼爱”,反对“非攻”,具有“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精神 原点,紧张而戏剧化地写出墨子与公输般的斗智斗勇,最后促使楚王放弃攻宋,体现了一种博大的人间情怀和深厚的人道精神。

除此之外,《故事新编》还收录了《奔月》《采薇》《铸剑》等作品。

《故事新编》读后感(四)

时常看到有人发出“现在还有必要读鲁迅吗”类似的疑问,也会看到有人长篇大论地回答说没必要。甚至有传言说要从教科书中将鲁迅的文章拿掉,虽然后面辟谣了,但依然可以看出部分人对鲁迅的抵制。

当然,连莫言写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农村都要被人骂丑化中国人,一部跟农村有关的电影《隐入尘烟》也因为某些不可说的原因被下架,我有时候很惊奇,我们中国人已经如此骄傲到不可一世了吗?

或许,在这样膨胀的自信面前,我们才更要读一读鲁迅吧。因为读鲁迅,可以让我们如同当头棒喝,变得清醒、变得自省。

确实,那些鸡汤散文、随笔、畅销小说读起来真的很轻松,能让工作了一天的脑袋暂时放松下来,从现实中抽离,从这些书里找到生活的美好。而读鲁迅是会很沉重,甚至压抑的,因为他总是将人的劣根性、将人性的黑暗面、将社会的冷酷面以苍劲的笔力诉诸纸上,让人避无可避,读来似乎看到了自己隐藏的阴暗面。这样令人倍感压力的文字,为何还要读呢?

可是,你真的愿意放弃可以引导自己深度思考的东西吗?你真的愿意在经过矫饰后的岁月静好的文字中逃避现实吗?你真的认为那些文字所传达的美好就是全部吗?你真的愿意活在糖衣包裹的假象之中吗?

我们作为社会性的主体,就必定活在社会中,也就必定与现实相连。我们可以短暂抽离现实,却不可逃离现实。

难道人性的阴暗面、国民的劣根性,真的会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而消弭于无形吗?难道现代社会就没有孔乙己、阿Q、小D、祥林嫂、豆腐西施、闰土了吗?

野望这次新出的文库口袋版深得我心,轻巧小开本,裸脊线装本,双色印刷,大气又带着复古味道,别致又漂亮,小小的一本,平时随手就装包里,很轻便,随时可以拿出来翻。

我还是忍不住最先阅读了《呐喊》,想起学生时期阅读鲁迅,那时候大多只能看懂字面意思,甚至还带着读历史的想法在读鲁迅。可是现在看,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心境——读鲁迅就是在看现实。

《孔乙己》的最后写孔乙己“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小时候看这段并没什么感觉,现在读来却泪湿了眼睛。虽然那是爬,鲁迅却用”走“字,或许,也是最后给孔乙己留一点尊严吧。

《阿Q正传》最后阿Q认罪画押,“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临死前还不明白自己的处境,依然被“精神胜利法”所占据,可悲可叹。

每每阅读完一篇,我总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放松一下,不然有种被压迫到喘不过气的感觉。鲁迅就是这样略带幽默却又冷酷理性地写尽了人民的苦难与残酷的社会现实。

读鲁迅,意味着我们敢直面人生,意味着我们敢于自省,意味着我们还没变得麻木,意味着我们不愿意成为孔乙己、阿Q、小D、祥林嫂、豆腐西施、闰土……

梁晓声说“鲁迅的作品,乃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无论从文学价值上,还是从现实意义上,我们都应该对鲁迅抱持着崇敬之情。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