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100字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0 18:10:13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6-20 18:10:13   小编:

读完《ECHO:永远的三毛》,感悟到三毛的坚韧与执着。她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书中描写的磨难与奋斗精神令人感动,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这部作品让人深刻体会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篇一

第一次知道肖全,应该是我在岛屿读书的节目,为文艺学术圈的人拍人物写真,还是挺有意义的,这本摄影也更丰富了三毛在我心中的形象吧,特别是封面

内里最有感触的内容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父母亲的,特别是父亲的称呼,我家老二,我家三小姐,另一部分是三毛与贾平凹的缘分(算有缘还是无缘呢,没有见过面的老友大概是这种感觉)

总的来说,翻起来很快,还可以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篇二

很喜欢排版。 家里有一套三毛的书,我妈八十年代买的,书都是小小的一本,我小学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是那种老书泛黄的样子。书页里面甚至还有没有裁剪好导致一面半面没有字的,有太脆已经碎了的,那么十几本书是我对三毛的第一且持久的印象。所有人都说《撒哈拉的故事》好看,我以前做梦了很久她沙漠里城堡一样的家,想要汽车轮胎做的沙发,去沙漠里捡骨头。后来看《梦里花落知多少》,看《我的宝贝》,看《万水千山走遍》,看《送你一匹马》,看《稻草人手记》,反正她的书我来来回回每年都能再看一遍,只是至今没有敢看那本《滚滚红尘》。我不知道三毛影响我的哪些方面,可能是喜欢收集各种小玩意,是我还没学得来的波西米亚风长裙,是她一边亲切对人讲话一边不愿见人。我还不能理解她对文学的种种感想,但是一些稀碎的情感很容易捕捉。三毛的感情丰沛且热烈,努力时堪称疯狂,有着我永远得不到又梦寐以求的才情。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篇三

定格的回忆…永恒的存在… 作者作为一个摄影师,亲眼见过三毛本人,而且还给三毛拍摄了照片,这本摄影为重要元素的人物回忆录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媒介和视角。 作者自己以前不是很了解,但是查了下资料,是一位以人物肖像拍摄著称的中国摄影师,而在1990年9月21日期间,他利用了三天时间与三毛相处,拍摄了三毛在成都的一些瞬间,成为永恒。 全书拥有数量众多的照片,可以说对于这位以前只存在于别人的描述中的女作家,通过照片去窥探其真实,是自己作为一位读者感觉到另外的新奇的视角,而且作者还在书中有20多篇文章,以成都,敦煌,台北,撒哈拉,重庆,五个地方串联起了三毛的生前映象,十分难得。 总的来说,30多年前的见面,拍照,定格永恒,30多年后依旧念念不忘,不得不说,影像的魅力不同于文字,而摄影师何尝不是另一种作家呢,用光圈和胶片留驻了灵魂的碎片,作为一本对于三毛的音容笑貌直观了解的读物,这本书是合格的,而其中的几十篇文章,虽然篇幅都不长,但是却看得出来,怀念三毛的人不少,个人评分8.0分,推荐指数四颗星。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篇四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作者肖全,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1990年成都,肖全跟拍了三毛的一系列照片,并成为好友,他们约定1991年夏天见面,1991年冬天,三毛便去世了。

“这本摄影集,是三毛摄影纪实回忆录,三毛逝世30周年特别纪念版。书中以成都、敦煌、台北、撒哈拉、重庆这五个地方串联起关于三毛的生前影像,并记录了作家贾平凹,三毛父母姐弟的追忆文字。

大概在七八年前,我从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开始读起,如今已经很久没看过了。收到这本摄影集后,一页页翻看着这些黑白照片,再次回到有三毛的那些日子。她单膝跪在地上,与孩子们玩“拍纸烟盒”游戏。她随意坐在街角,目光敏锐探究,手中一支点燃的烟,已经烧了一半。她望着路人怀里的小婴儿,忍不住温柔地亲亲她的脸。三毛不属于漂亮女人,可她是一个生动,真诚,热情 又有点神秘的女人。她一生去过50多个国家,但她的自由并不是流浪过多少地方,而是内心拥有爱的自由。

如果三毛不是在自己的人生里,出生入死地历练过,不可能如此超然。其实生命里哪那么多枷锁?都是我们自己画地为牢。只要想去哪儿,一个念头就到了。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篇五

20230103:对三毛的认识始于《撒哈拉的故事》,感动其与荷西的真挚情感,与荷西的生离死别更是令人动容,而后了解到三毛于医院自杀身亡无不感到惋惜,却也不敢再读她的文字。几年后再读三毛便是这本三毛摄影纪实回忆录。

肖全做为杨丽萍的御用摄影师,竟也是因三毛结缘,在成都短暂的3天中摄影师用镜头留下了三毛一生中最好的照片。翻看这本相册,看到的是一个真实不做作的中年女性,她或许不惊艳但潇洒沉着的个性及富魅力,那张饱经沧桑而充满岁月的脸庞斜眼向上望的照片更是被其认为“漂泊生活几十年的概括。”

书中有很多关于三毛的小细节很值得记录,其一便是她与贾平凹缘分和做为一个普通读者对喜欢作家的浓浓敬意,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回信让人动容。其二记住了她的本命“陈平”一个三岁叛逆儿的改名小八卦和“三毛”这个笔名的渊源。其三是她的字体45度斜体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很多生活小细节不一而足。

三毛的最后一段时光与肖全、贾平凹等诸多友人做了来年的约定,可见其对生存抱有信念和热切的期盼,却不知为何在4日的凌晨毅然选择切断与这世界的连接,我们不得而知,就连他的家人也无有头绪。这本回忆录中收录了很多陈平亲友的缅怀和贾平凹白先勇等作家前辈的深切悼念。这些文章从侧面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三毛。正如书中所言“她是一只飞翔天际的“天堂之鸟”;一抹自由的灵魂;一个生命的孤独流浪者。”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篇六

关于三毛的照片,有一张想必所有人都见过,她坐在地上,背靠着一个由几块木板拼成的门,双腿曲立着,手就那么随意地搭在上面,眼睛右斜上方看向天空,眼神坚定。

见过这张照片很多次,却从没想过了解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它的拍摄者,这本薄薄的书,主要就是拍摄者写的,关于他给三毛拍这张照片的故事。这张照片拍摄在三毛去世前三个多月,那个时候我已出生,九个月大。

另外还收录了其他人,像贾平凹、白先勇和她的家人等为她写的文章。

我是初中开始看三毛的书的,当时还不会网购,是在本地书店买的一整套书,好像还是因为考试成绩好我妈奖励给我的。

之后那个暑假,我就这么一本一本地看,直至把它们全部看完。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我看《梦里花落知多少》里面写到荷西去世的时候心有多痛,也记得我看《撒哈拉的故事》被她与各个稀奇古怪的邻居们的奇妙故事所吸引,还记得她写她不小心带上一条受过诅咒的项链之后,整个人历经了一大堆很可怕的事情,这几乎成了我的童年阴影。

每个人都有在童年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作家,外国的作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写《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柯南道尔,中国就是三毛。

她率性又认真,聪明但又有点粗线条,她的文字总是那么简单的,但是又带有一点俏皮,在写到荷西之死的时候,又好像有一种看破红尘之意,不过当时不懂那么多,只是单纯觉得好看,容易看。

我没想到她跟贾平凹还有这么一段缘分,她的人生最后一封信是写给贾平凹的,待她死去之后贾平凹才收到她的信,那种震撼很难想象。

她说“过程就是结局”,所以我们不要再去猜测她离开的原因,因为她的结局已经坦坦白白展示给了我们。

又想到《橄榄树》的歌词,听了一下齐豫的版本,以前没觉得,怎么突然感觉有点阴冷?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ECHO:永远的三毛读后感篇七

#书单# Echo 永远的三毛 2021年,距离三毛离开已经三十年。恰好买了肖全编著的《Ech永远的三毛 三毛摄影纪实回忆录》来看。

这套《三毛全集》和《来不及告别 三毛传》是在17年6月,某天饭后散步在公园里,遇见的两个高中生手中买的,彼时我已距离高中生涯相当遥远了。当时这套全集其实是不完整的,独独缺了那本我最爱也是我读三毛的第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这一次正好也在孔网收了二手,将之补齐。也就是现在照片中看到的01-11全集集齐。有种集卡集手办的小乐趣,要不总像拼图缺失一块总是空落落的,抓心挠肝十分难受。

其实读三毛已是好多年以前了,是满心欣喜拥抱未来的少女时期。而今三毛作品中许多篇目我都记不甚清晰了。再次翻开《撒哈拉的故事》初读(荒山之夜)时的惊心动魄还是能瞬间便跃然纸上。 我想,阅读三毛带给我更多的是:她在平和且纯真的笔触下描写的深重的内心的疼痛;沙漠或城市中迥异却又同样叫人疲乏的艰辛,以及每一次恸哭的挣扎和她真实切身的感悟。 我在她身上,真正的看到自由。 三毛的文字太像她这个人了,率真得像个孩子,有趣且幽默。在她的笔下,我以为生活就是可以这样美的。她写粉条是天上落下结冻的雨。 她说:“荷西,最后的鱼也溜掉了啊!我们又要吃马铃薯了。”那卖鱼得来却被洗衣机搅成泥的收据原来竟是变成鱼溜走了,这也实在是没办法的事。读来不禁被她的豁达风趣打动。 对于三毛,其实一直有个巨大的疑惑在我心里不曾解开。我想,跟我同龄的九十年代生人大概或多或少都有听过这个谣言,当时一直有质疑她从未去过撒哈拉沙漠的传闻在坊间流传。当然这个谣言究竟是如何传播出来并让许多人深信不疑,我始终非常疑惑。只要认真度过《撒哈拉的故事》都不该轻信此等言论,轻贱了三毛字里行间的真。 读九一年湖南文艺出版的《寻找三毛》其中李敖的篇章,实在叫人气闷。我在这里节选一段:

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克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 说来,谁又不都是整日兜着自己的框框。他李敖又逃得过?我以为,只不过是恰好三毛不是他眼中的美女,所以他在悼文里还要义正言辞来痛批一顿。

我与三毛是相似的,在各种事情中表演坚强,在他人眼里却不过是“死撑”,起伏不定,情绪脆弱易碎。也许这是我无法对三毛客观的理由。 3月26日,三毛的生辰。想起把肖全从得知三毛离世的悲痛中救出的,他的夫人说:“三毛没有葬礼,三毛只有生日。”实在熨帖善良的一句话。 三毛是不朽的,她永生在她的作品里。 26日正巧与友人在咖啡厅闲坐,一起聊了三毛,聊了三毛的死亡,婚姻与她的荷西。 她说的笃定,觉得荷西并不如三毛说的那么爱她,大多数女人在阅读三毛时是否都会有同感呢? 他们像极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

三毛对荷西的爱是纯粹的,她像个妈妈在爱自己的孩子。她爱着深爱着荷西,被荷西需要的那个自己,这是否也是她孀居多年,无法再恋爱,旁人再无法进入她灵魂,令她孤独绝望痛而离世。谁又可知?都是个人主观臆测罢了。

说回《echo永远的三毛》这本书。 封面是肖全拍摄三毛最传神也最富盛名的照片。三毛说“这是我漂泊生活几十年的概括。” 诚如她所言,肖全用一个下午,拍出了三毛的一生。照片里的三毛大多是笑着的,偶有几张寂寞的眼睛。有她亲吻幼童,与男孩女孩一起街边大肆玩“拍纸烟盒”游戏,三毛与陌生的老人侃侃而谈,和三轮车师傅看似认真的讨价还价,实则是孩童式戏谑,不存坏心。 三毛该是极爱孩子的。肖全也写“天下的女人都一样,生来就有母爱。我从未想过三毛要有孩子,该有多好玩。”

我与友人也谈及了这个话题,在我看来。三毛假若真的有孩子,有一个她与荷西的孩子,她或许就不会离开了吧。这当然也是我的想当然。 三毛是好幸运的。她生长在一个开明又充满尊重的家庭里。她的父母简直可称神仙父母。 三毛本名陈懋平,“懋”是家族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三毛在三岁学写字时,因“懋”字难写,便理所当然将它去了,叫自己陈平。而三毛的父母便也任其去了,还将弟弟们的“懋”字也拿掉了。要知道这在许多地方,许多家庭都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我的父母辈兄弟的名字也都还是遵循族谱按字排辈的,当然到我这一辈便没有那么讲究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在那个年代里,作为女孩,三毛得到了许多女孩期望一辈子也没有的爱与自由。这是她的幸,也是她许多给不完的爱的原因。

这本回忆录算是九一版《天堂之鸟》和《寻找三毛》的集合。说来这缘分有多奇妙。《天堂之鸟》我在孔网收来的二手,上一任主人在92年3月24日购买的,我在21年3月24日到手的。

作为回忆录来说,这本书是具有收藏价值的。书里收录了一些三毛生前亲友们的悼文。也比九一版《天堂之鸟》收录了更多肖全拍摄的三毛。

《天堂之鸟》因为是绝版书籍,原本3.2元的价格早已不复存在。我花了含邮费8元,共计48元回收的二手书。

如果你也怀念三毛,怀念青葱岁月阅读的三毛,不妨一读。

只要有人还在阅读三毛,三毛就没有离开。

这实在不是一篇好的读书笔记,全篇碎碎念。26号就想发的,一直在瞎忙活乱转悠……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