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是一本感人至深的自传体小说,作者借助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易。本书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和细节,更加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思考和成长历程,令人深受启发。无论人生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不断追求内心的真正意义。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一
前半部分还是不错的(一直到夫妻二人被骗那里)。 很生活化地描写了她的病房生活、病友轶事等。文笔不算凝练,但确实不应对身患重病的人要求太多。这个暂且不表。 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是—— “如果孔雀真的比鸡好吃,那鸡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鸡” 的确,还是不要吃些奇奇怪怪的比较好。所幸我作为一个北方人,打小就吃标准的猪牛羊鸡鱼,甚至连海鲜都不怎么吃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二
开始以为读这本书会觉得很沉重,不过除了第一章对抗癌症的文字比较揪心,后面就是于娟本人日常轻松的随笔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情怀并且对生活有诸多感悟的人,她习惯用明朗的笔触记录生活感受,才有了后面对癌症治疗经历的这份宝贵的记录。
最主要的是,就像她说的那样:“我不想任何一个人像我那样,手提着脑袋摸黑探索”。
感谢于娟的顽强与坚韧,自此将这种对生活的别样思考融进了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三
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压根感觉不到她是在生病,而且是重病。文字轻松,甚至活泼。直到她开始描写自己的病,才真正感觉到痛不欲生。这是一个多么阳光的女人,才能写出这样轻松的文字。 同样,她也以诙谐的方式,记录了自己上山养病的过程。没有憎恶,只让我感觉到,身在彼时真的会作出如此不符合情理的决定。
读这本书很心疼,又很温暖。一边佩服着这样的一个女人,让读者也体会到一份生活的力量。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四
初次听说于娟是在一个视频中,当时高嵩先生推荐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做《此生未完成》也是从那之后买了这本书,真的含泪读完的。我很佩服于娟的豁达,就像她在博文中所说生命如斯,应无所憾。一位妻子同样也是一位母亲,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啊,于娟是幸福的,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有一个爱她的丈夫,还有许许多多支持他的人。其中有一段我印象极为深刻:她在欧洲留学姥姥去世她却不能回家去看最后一眼,读到这我就突然想到了我自己的家人,真的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家人,不要到真正有那一天的时候去后悔。还是很应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五
关于健康,亲情,爱情,友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充满全书,也有人性之恶。作者从多维度审视人性,既有善也有恶。
越来越多负面的新闻报道,越发感觉世间的复杂与人性的虚伪,正如作者患病后,从病人的视角,看见了人性的多面:生病后有趁火打劫的亲戚,有不顾病人生死挣黑心钱的骗子,还有一个个欺软怕硬的芸芸众生。但作者也捕捉到了生活中的善,光头的一根筋“砸锅卖铁”也要救人,父母隐忍的关切,病友的相互帮助,医生的正义,以及朋友的仗义......
作者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描写,写尽人间百态。世间最复杂不过是人心。在世风日下的当前,看透人性,也要相信善良和温暖。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六
天妒英才啊!
一边听,一边流泪。
尤其是那段本应该与时间赛跑、与癌细胞赛跑的日子,却被骗,在山上每天挨饿的日子,刘姐六岁男孩对爸爸说那碗牛肉酸菜面,妈妈吃了一口,怕破坏了中药的药效又吐了。
她说,我只想活下去,有错吗?
她说,她一生的骨头都坏了,唯独良心没坏。而有的人身体无病,唯独坏了良心。
她说,她放不下她年幼的孩子,放不下父母,希望也把秃头从负债累累逼成百万富翁才肯安心离去。
短暂的生命旅程,如烟花一样绚烂,此生有太多未完成的愿,愿她在天堂有外公外婆的疼爱庇护下,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愿!
谢谢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她的真诚给我们世人留下的警醒。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七
看于娟留下的文字如果过分去纠结生死未免太辜负她病中的坚持。 因为我近期经历了一场意外的死别,才又打开这本书,多年前我买它的时候只看了三分之一,太年轻时很难面对生死话题。而今我三十多,发现把生死的段落读完,原来后面的三分之二都是讲她的感悟,没有生死,只有平凡的成长,和我们每个人并无二致。 印象最深的章节是于娟写给自己的三十岁,我给自己写下一个未解问题:“我期待卷入这种喧喧闹闹生活的同时又在眷恋着和自己相处的安静自在,就像我同意一个好友申请却不愿意说话,不管遗世独立也好凡尘俗世也好,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生活?”然后就在下一章节《人生如华章》于娟写到:“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一份怎样的生活,但是我知道,只要我宽容而认真地对它,那么生活不会亏待我。” 她似乎没离开,还在病床前努力回答我的问题,此生未完成,也许是因为此生仍在继续。
此时此地铁口一个胖胖的男人接到了他胖胖的爱人一起回家,我想起今晚绕路送我到地铁的人,如果我开始认真的对待生活,生活可以善待我吗。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八
很特别的一本书。 很难想象作者在那样艰难的处境之下,忍受着那样巨大的痛苦,是凭着多么巨大的毅力,才能如此真诚、细致地分享自己治疗期间以及人生旅途上的见闻感悟? 在翻来这本书之前,听说有人读了“笑泪交加”,很疑惑这是怎么回事。直到自己读过,才发现,真的是这样啊。 于娟潇洒豁达的个性,加上灵动诙谐的文字,很多次让人猝不及防地笑出来,比如写身边形形色色的病友,自己她和光头之间的各种交流。而她描写自己病倒后所承受的无穷痛苦,则让人无比揪心。她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述孩子出生带给自己的种种感受,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母亲为养育孩子的巨大付出;她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的姥姥,让我想起自己两年前离去的外公,眼泪数次盈满眼眶。非常喜欢她这样细腻灵动的文字,也深觉上天的残忍。感谢她为我们留下的这些文字,今后一定好好珍视自己的健康,尽力去陪伴身边的家人。 还是想说自己另外的一点看法,书中后半段有好些关于感情的文章,读起来总觉得笔法跟她之前的出入很大啊,而且读起来特别不适应。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九
在微信读书“一天可以读完的书(组鹅推荐)”书单里看到这本书,评分很高,了解了一下大概内容后尝试着看了一下。
看的过程中多次怀疑自己的阅读水平,完全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这本书的评分会这么高。勉强看完Part 1,看到Part 2“不期之孕”后放弃阅读。
整体Part 1的文字描写都给我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作者对于其与丈夫相处的相关描述也很夸张,感觉特别浮夸。在描写整个就医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作者那种想要暗戳戳的表达庸医误诊的观点。作者描写的黄山受骗的过程太过匪夷所思,后面在写到对诈骗人员报案追责的时候还能附上一个“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这一理由实在太过牵强。
也许作者本身是一个乐观爽朗的人,但看这个书的过程中完全感受不到大多数人口中作者的乐观精神。整体文字的表达给我的感觉就是通过刻意制造欢乐的氛围来表达自己的乐观。
整个Part 1 部分的文字描述也特别松散,感觉这些文字太过单薄,撑不起一本书。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十
最早是在《读者》还是《青年文摘》上看到于娟的故事,十年后读她的《此生未完成》,也因此带着些鸡汤文的提前感受。
于娟是一个笑容灿烂、坚强、朋友多的山东爽快女子,在生命的末期,选择用文字以“无畏施”的方式留下一笔自己的财富。她反省自己生病的缘由,大抵是胡乱饮食、胡乱作息、压榨自我等等,也符合当代人疲惫颠倒偶尔放纵的生活方式。
1.人在溺水时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未必可以拯救自己,反而可能消耗你向岸边游去的最后一丝力气。比如于娟的求问冒牌神医。
2.还要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身体的确是一切的基石。如果不是生病,于娟本来可以过一个非常精彩的人生。
3.书中附有于娟生病前的文章,由于此前人生过于顺遂,她的文字不太深刻,但是几个点可以用作思考,一是一个人二十多岁和三十来岁思考的不同;二是人如何决定要结婚。巧合的是今天还借了一本《成为母亲的自由》(我几次看成了《成为母亲的理由》)没来得及看。
某种程度上,普通人的一生已经是非常好的一生。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十一
一个偶然开始看这本书,拖拖沓沓的从2022年读到了2023年的春节。其实这类书自从我妈放疗结束后我就基本不碰了,开始我以为这是一本普通的抗癌日记,由于不太想回忆陪着妈妈住院治疗的日子,所以阅读的动力严重不足。到了2023年,新立的flag是看完12本书。忙碌紧张的1月已经过去了大半,我却一本书也没看。我不想让自己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于是在大年初一重新拾起这本未读完的书。 书的前半段确实是抗癌日记,于娟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她经历了无法想象的疼痛和离别,经历了我和妈妈同样面对过的无措和迷茫。她用略带轻松的调笑,将病中日常娓娓道来。可是看着看着眼泪就落了下来,她是如此丰富和敏锐的女子,却还是抵不过疾病的痴缠。书名是未完成,但于娟的人生却是完成时。她的愿望她的情爱她的理想还未完成。 书的后半段是她的随笔与诗,她的思绪和她的故事。行文流畅,文短而有意,辞藻不算华丽但也精美,适合阅读。其中写姥姥和姥爷的部分令人印象深刻,看得出来她是一个被家人宠爱的人,所以她才可以活的肆意而美好,如果没有疾病她会有个无法言喻的美丽人生。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在上海有这么一个聪明、丰富而且学贯中西的女博士。可就是天不遂人愿,生命的未知就是会突然的袭击你,不管你是谁。
于是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做我自己想做的,然后不后悔。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十二
老拖延症了哈哈 去年暑假开始看的,之后一直没读,这个月才又继续看下去,可能是因为看多了就有点压抑吧。(绝对不是借口!)作者是一位被确诊乳腺癌晚期的复旦博士,同时也是一位不到三十岁的母亲,前半本写了她被确诊的全部心路历程以及在医院的见闻,在那样一种肉体和心灵双重痛苦的折磨下,她依然有勇气有毅力去追逐生的希望,大概是因为身边家人朋友的支持与陪伴吧,患难见真情,虽然很俗的一句话,但一生得此家人朋友足矣。更佩服的是作者生动幽默的文笔,在化疗的痛苦之下依然不改,把痛苦留给自己把欢乐带给读者(突然想起余华老师hhh),作者作为高知在这种境遇下道出的话更是人生真谛,很多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好像只有从一个癌症晚期患者的口中说出来才更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后半本是作者在确诊前写的一些短篇和诗歌,读的是时候越发令人惋惜,这样一个独立、有个性、有思想的灵魂就这样从世界上消失了,书的大多内容写于09年,在那个时代,作者的思想觉得超前于现在的很多人(尤其是在这个很多人说思想倒退的时代 太讽刺了) 总体来说,整本书的观点还是很值得人去深入思考的,不仅仅是让人重新思考生与死,还让人见识了人性的善与恶,比如作者不离不弃誓死守护的丈夫(呜呜呜令人羡慕的爱情)、骗钱骗财又差点让作者失去生命的“江湖神医”。总之,还是值得一读的,刚开始没读进去的时候感觉有点小枯燥,静下心边读边思考感觉还不错,可以每天读几篇再搭配有情节的小说一起读,不那么无聊。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十三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母亲朋友圈分享的一篇文章里,那时我的第一反应“不过是自媒体的胡编乱造”罢了,后随手一搜发觉确是真事,遂下一本电子版,感慨世事无常,然并没有去读。本是就此结束的故事,但上上个月在读书小组的分享中读到很熟悉的一句话,心下怀疑是不是“于娟”写的那本书里的,发觉果然如此,次日即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于今天中午读完了她人生最后的故事。
此时此刻,一方面我在想,从历史的角度看,患癌死去者不知几何,而能造成一定社会影响者却寥寥无几。留存下来的历史一定是有书写者的,这已经完成了一轮的筛选,那我该如何书写无名者的历史呢?Ta们不是硕士博士,也没有什么文字功底,甚至不会写字,终身没去往他处,这些构成了99%历史的人,却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为历史的主角写史,才是当下的史学该做的,历史从来都不该是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的故事,而是应该属于在乡县、在农庄、在渔村、在山沟的人,属于皇宫之外的所有人。我们应该去找这些人的故事,记录下来,不只是为了自己发一两篇文章,而是因为历史本就该是这样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时间的故事,个人的人生就是他者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走出了时间。
我在此刻,在图书馆里,又在追逐些什么呢?人的一生有两万多天,有人觉得长,有人觉得短。现在是2021.12.25,2:34,我已经活了近9000天,大概还能再活18000多天,无论我已经得到了什么,无论我还想得到什么,终究我都会失去一切,是时候思考思考这次旅程本身的意义了。无论如何,我们都将逝去。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十四
#书籍分享 于娟《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 只看完了Part1,病隙日记,刚好全书的50%,后半部分不打算看了,作者的文字不太对我的胃口,不足以支撑我去看她的散文或随笔(看了会儿看不下去)。
《病隙日记》意识上的帮助远大于它文学性的作用,如同作者说的她在布“无畏施”(类似于看到他人的更不幸而劝慰了自己的不幸),但我觉得对读者而言更像在布“有畏施”,是一种看到他者身上的不幸故对自己有的警醒,由得我开始有意识不要熬夜、尽量情绪别起落太大、不为了身形上的好看穿紧身来束缚自己等等,因为看到一个病中人忍受如此痛苦,觉得“只要活着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不由得觉得不能再糟践自己身体。
作者的患病来的突然、猛烈且触目,刘别谦笔触般“在影片最快乐的时候融入最辛辣的悲伤”,命运的莫测变幻于个体而言是致命性的伤痛。上交本科,两个硕士文凭,复旦博士,留校复旦,刚与丈夫育有一子,事业与生活上都是最有前景的时期,突然查出来患乳腺癌晚期(且有骨转移),面对人生这样的大落,她说“得了病后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最受触动的是《“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一章,这并非说作者反思的角度有多合理或科学,而是对这一悲痛的命题以一种不带情绪色彩的反思,已经足够勇敢,而她确是一个很勇敢的人。而我在这一阅读过程中不断笃定了我对人生的期许——我要努力成为一个简单、快乐且易满足的健康的人,过好每一日、珍惜身边人。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读后感篇十五
今天读完了此生未完成,显示一共读了10个多小时。我利用路上的时间读这本书,算一算,读这本书也有1个多月了。
本书一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于娟在生病期间经历的事情和身边的人。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小部分,前一半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她周边的病友和她的亲友在她身病期间与她之间的一些事情,后一部分讲述了她为什么会得癌症以及治病的这一段路程。第二部分名为人间烟火,应该是亲友整理的于娟平时书写的文章,从好几个维度描写了她平时的生活,包括和她孩子的相处以及写给她孩子的话、幼儿时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玩耍、对老人的怀念、在国外的经历和对故乡的怀念、作为女人对爱情的感悟。第三部分是于娟写的诗。后记则是关于能源林项目的一些情况。
在读书期间不仅感叹于娟文笔流畅、诙谐幽默、知识渊博。就像她在文中所说,读一本书不仅仅是读文辞,还有触及作者的灵魂。我看到了一个对生活充满感悟的人,在经历大病后的淡泊,无论何时都热爱生活。
重点感悟:
1 健康生活,最重要的是健康、快乐,尽可能得淡泊名利
2 热爱身边的人,尤其是亲人和朋友
3 过好每一天就是过好一辈子
4 有些事情看淡些,没有那么重要。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要学会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