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作文3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作文3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7 16:01:35
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作文300字
时间:2024-11-17 16:01:35   小编:

这篇作文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作文,内容围绕着作者对百花园的描写展开。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百花园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通过这篇作文,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作文300字篇1

在我心里,校园是美丽的地方。因为在那儿,有一些小伙伴和我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最重要的是,那儿有着我们一年四季不同的回忆。回忆那美好的笑脸。

春天,小草悄悄的探出小帽尖来,好像正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校园旁的鲜花真美丽,这一丛。那一簇,十分美丽。大家穿着春装在操场上又蹦有跳,非常愉快。

夏天,绿树如阴的梧桐树下有几个小朋友在奔跑嬉戏。可是,不懂人心的知了在树上不停的叫喊着:“知了……知了……”但是,树下的几个小孩仍旧玩耍着。可恶的太阳还是热的人们不知如何是好。

秋天,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树上的叶子变成“金蝴蝶”飘落在地上。有的同学捡来做叶印,有的同学捡来做树叶标本,有的同学捡来做妆饰……

冬天,我们这里很冷,但是还没有下雪。我不论风雨还是坚持做早操。

我们的校园是绿的,无论春。夏。秋。就算是冬天也有青松。然而,最动人的绿是在教室里:“老师是勤劳的园丁,养育着新时代的儿童。

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作文300字篇2

她高高的个子,一双锐利又会说话的眼睛,两只灵敏的耳朵。她对我们很关心,认真教导我们学习。她就是我的班主任——梁老师。

有一天,梁老师正为大家提供复习的题目。课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只听见粉笔“唰唰”地写个不停。突然,课室里传来“嗡嗡”的说话声,有人在开小差了。梁老师转过身来,一眼瞟过去,在一个地方停了下来。老师为了不影响同学们,她把目光射向那位同学,好象在说:“注意了,认真完成题目,不要说话哦!”那位同学马上意识到,并立刻做好。瞧,梁老师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真是名副其实。

记得还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去背书,老师那雪亮的眼睛看见陈敏儿的鞋带没系好,她马上放下书走上去,蹲下来,帮陈敏儿系鞋带,鞋带帮好了后,又开始听着我们背书。这有给了我们爱抚。

每当下课了,老师总跟我们谈天说地,象我们的大姐姐(好朋友)一样,和我们聊天,到了上课的时间了,我们还恋恋不舍地回到了教室,我想:等我长大了,也要当老师!

老师别有用心地与我们接触,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老师说,在开学的前一天,她做了梦,梦见在秋游的时候与我们到飞机场,一起骑着自行车,有的同学……

啊!我为我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啊,老师,您的一举一动都值得我们尊敬您,佩服您!

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作文300字篇3

与以往观看的电影不同,这是一部只有10分钟的电影,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但正是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导演陈凯歌却将其赋予了深刻的寓意,让人在细细品味之后慢慢揣摩其中的涵义。影片看似简单却处处暗藏“玄机”,需要我们细心的捕捉每一个信号。在开头部分,以几位忙碌的搬家公司员工将一张欧式的床板搬进高层居民楼的镜头切入。紧接着,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出现了本片的关键人物“冯先生”,他要求搬家公司为他搬家,从他的口中得知他住在胡同,而且正是“百花”胡同。在搬家途中,冯先生不时的将头探出车窗外,带着惊讶和疑惑的表情观察周围的事物,高楼大厦,高速公路等等一切现代化的建筑。让人感觉仿佛他并不认识这个时代。而此时,坐在车后的员工就打趣到:“现在就算是老北京进城也会迷路的。”可见,城市变化的日新月异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到随时都有可能落后。而这些现代文明代表的建筑物与之后“冯先生”所要搬家的“百花”胡同,显得格格不入。当靠近百花胡同的一路上,并没有什么人家,有的只是那些等待着被拆除的破旧的房屋以及一大片空旷的土地。但是“冯先生”却乐此不疲的讲述着他家的情况,在他眼中好像一切都是存在的。影片至此,我认为已经有很多含义在里面。“欧式床板”与“冯先生”口中所要搬的那些紫檀衣橱,清朝底座的花瓶等,无疑是一种时代文化差异的折射。而这些“冯先生”所说的看不到的东西,也许正式我们当代社会渐渐失去的东西。我们珍贵的本土文化遗产,正渐渐随西方文化侵入而被慢慢吞噬。而以“冯先生”为代表的呼吁保护这些逐渐流失的宝贵财富的一群人,与以青年搬家公司员工为代表的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流失不明就里的一群人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就如搬家时,员工不小心将“冯先生”的古董花瓶打碎了,令他伤心不已。也许这也是我们现实社会中那些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破坏,使得许多与“冯先生”具有相同信念的心痛不已。在影片中他们将“冯先生”称作疯子。的确,在现代化的时代里,有谁会让搬家公司的人去那种根本没有“家”的地方搬东西,也是人之常理。但是换个角度看,我认为他并不是一个疯子,反而可能比那些所谓的清醒的人,来的更清醒,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也许就是他这种另类,使得大多数人对他产生一种不理解,甚至是误解,进而将他视作是“疯子”。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很多人向“钱”看齐。他们关注也许是那些能够带来实际效益的事物,而对于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很难得到他们的关心,重视。当然还有一种人也是存在的,就好像影片中的骑车人,在碰到给“冯先生“搬家这等看似怪异事情的时候,二话不说,拔腿就跑,也反映社会上某些人的一种甘愿置身事外的心态。在“冯先生”搬家回去的途中,车经过一片看似平整,没有任何危险的荒地时,“冯先生”却紧张的提醒他们,前面有一条盖住了“头”的沟,正当他们一头雾水的时候,车子前轮陷进了沟中,这个情况与“冯先生”说的如出一辙。这不禁使他们几个心中产生一种细微的变化,让他们感觉既是真实又虚幻。明明在他们眼中不存在的东西,为何会出现,从他们的眼神中,好像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在给车轮铲泥时,意外的又发现了之前与“冯先生“拣到的丢失的铛子一起的铃,这令“冯先生”兴奋不已,他高兴的摇着铃铛,朝着那颗大槐树下跑去。此时,在几个搬家公司员工的眼中出现了虚拟的四合院,好像就是之前“冯先生”所述的院子,也许在这块地上曾经就是有这么一些建筑。铃铛声不断的传来,伴随着“冯先生”重复着“搬新家咯”的语句时,影片也接近了尾声。最后这几分钟的片断,令我印象深刻。“冯先生”提醒他们前面有沟的时候,好像是意味着在给年轻一代开道,铃铛的重新获得也好像是为他们敲响了警钟――在不断发展的时代,接受外来新文化事物的同时,不要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否则,对于我们本土文化来说,等待着的可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文化流失“灾难”。

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五作文300字篇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题记

他走了,不再回头,身后的然荣富贵已经成了过眼云烟。望庭间三径而荒,菊柳犹存,前面的青山绿水吸引住了他,“五斗米”又岂能让他折腰?

我乘一叶扁舟,泊在水面,寻觅着他的踪迹。

小舟转展苇岸红亭中,我拨开芦苇,环望四周,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正在饮酒,石桌上散摆着一壶酒,两个杯子。难道他就是今天我要找的人吗?但他又是在和哪位客人对酌呢?寂寞?南山?亦或是宅边微微摆动的五棵柳树?

我静静悄悄地走到他跟前,鞠躬一问:“阁下可是彭泽令陶渊明?”他大笑一声“在下无名无姓,世人惯称‘五柳先生’。”他见我如此敬重他,又问道:“先生为何向我这个素不蒙面的陌生人所折腰呢?”说完,递给我满满一杯酒。

我并没有急于喝下这杯烈酒,而是带着之前的疑问:“请问五柳先生,先前石桌上设有两个酒杯,先生是在与谁饮酒不成?亦或是是先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知道会有仰慕先生的人回来吗?”他捋捋胡子,浅笑道:“是与山与水与菊与柳,更是与自己。”我又忙问:“恕晚辈愚笨,请先生详言。”这次他却低头望酒,缄口不语,又过半晌,才缓缓开口:“我意尽藏在这壶烈酒中!来,我们一饮而尽!”我知道先生嗜酒如命,便没有回绝。……

晚风徐来,万家渔火带领月光拼凑出了一个美丽祥和的夜晚。回头望望江面,依稀可见点点渔火摇曳,不知不觉中,天已经黑了。先生已经喝得大醉,见苍穹中也挂满了灯笼,说:“天色见晚,如果不嫌弃,何不到寒舍一宿?”我点点头,尾随他而去。

旁边小河泠泠作响奏出轻快悦耳的乐章,走过河上的桥,两三步便到了他的家。

好破烂的一座房子!几捆茅草,一扇木门,几面泥墙,便奇迹般的成了他的安生之处。宅边五棵柳树与许多的菊花拥簇着房子。我随他走进了房内,一样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只有一张草床以及做饭的灶头罢了。“来宾为上,今晚先生就睡这草床吧,委屈先生了。”我心中却没有一丝不爽,能与这等贤人相处,又何在乎睡哪里呢?我好奇地问:“先生您睡哪里呢?这床只够一个人睡啊!”“我不困。”说完他点燃油灯,不知从何处翻开一本厚厚的书,席地而坐……

鸡叫三声,太阳也从南山边爬了起来。我睁开朦胧的睡眼,等到眼睛不模糊了,只见他依旧坐在原处,油灯已经燃尽,手中的书也已经翻了大半,我吃惊地问:“先生一晚没睡觉,都在看书吗?”他站起身来,说:“没有。昨夜酒性大发,去向邻居借了三两酒,写了两首诗。”

太阳已经到了山顶了,走出房门,又见到五棵柳树随风摆动,便问:“先生为何在宅边种下五棵柳树呢?”他眼中深情地望着柳树:“我一生唯有酒、菊柳、书缺一不可。柳和菊一样,不仅仅是花草,更是一种哲理。”说道这里,他戛然而止,却不把哲理讲出来。

说完,他扛着出头走向南山深处,口中吟着昨夜做得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目送着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良久才转过身去,离开了这萧萧荒园,离开了这经风微摆的柳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哲理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