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如何读解电影》的读后感大全

《如何读解电影》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7 09:20:14
《如何读解电影》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27 09:20:14   小编:

《如何读解电影》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它强调了电影解读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作者指出,观众应该注重电影的细节和符号,以理解导演的意图和主题。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对电影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的重要性。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电影的艺术。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一

《如何读解电影》是本很专业的影视传媒专业教科书,初版在1977年,因经典一直再版至今。本书著者是詹姆斯.莫纳科,电影与媒体研究领域的专家,他曾担任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媒体评论员,亦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诸高校授课,著有多部该领域著作。

本书从电影作为艺术的语言、电影技术、电影语言、电影史、电影理论,以及在如今的时代——数字化浪潮下的电影表现媒介和革命等方面,细化、专业的讲述了电影这个含廓广泛的领域。

其中择一篇个人最感兴趣的(也最易懂的)章节“电影与小说”来聊下感受。

就“电影与小说”篇与本书中其它技术类、理论类章节相比,于我们普通读者和观者而言,虽不敢说此篇是最有发言权的,但一定是感受最直观的。

以往都会说电影和小说都是一门艺术,同时也都是语言的艺术。具体到小说的语言和电影的语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相比于小说,电影虽然局限于较短的叙事,但是它天然拥有小说所不具备的图像的可能性。那些无法言传的细枝末节可以被翻译成画面。这就是这两种叙述形式之间最基本的差别。”

这种感受,可能在叙事性强的小说及改编成影视之后并不很强烈,因为完整的、结构性强的叙事,不管是小说这个表达方式,还是电影这种表达方式,都可以很顺畅的被解读方接受。但如换做相对“意识流”的文学作品,我们在阅读时,可能会出现走神、不耐、跳读的情况,但换做电影镜头语言时,画面、节奏、声音的配合,会更好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并达到更好的情绪上的同步。这是个人在同名小说和电影都观阅时更为直观的感受。

此外,书中还有这样一段描述:“小说是由作家讲出来的,我们只能看见和听见作者本人要我们看见和听见的东西。电影,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由它的作者讲述的,但是我们看到和听到的远比导演的意图要多。”

关于这个观点,影视领域有个著名的“看到一只鸡”。有导演拍大都市的现代设施、霓虹灯绿、人潮喧嚷、繁华市景,这个视频的受众是落后的非洲人,目的是为了像落后世界展示现代世界。但非洲观众们看完之后,大家的重点是一只鸡。导演很诧异,甚至不知道自己拍摄的作品中出现过一只鸡,当他逐帧逐帧拉片时,发现自己的作品中确实有只一闪而过的鸡,这就是上述那句“我们看到和听到的远比导演的意图要多。”的最佳表达。

最后,这本书除了极其专业之外,还是个强大的影单,很多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影片都出现在本书中,可以捋着书逐部片子去看了。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二

本书的初版发表于1977年,而如今引进国内的这个版本已经是该书的第四版了,由此可见该书的内容依然是非常实用。因为啥第四版所以内容比最初的版本有进行一定的删减,所以不用担心内容会过时之类的。

16开大开本

这本书的第一章就讲述的非常不错,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清清楚楚的界定了电影在艺术中的地位。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作为一个新兴起的艺术,在最近100多年的时间里属于是“异军突起”,然而一开始有许多人并没有将电影当做一门艺术来看待。电影作为艺术来说是与其他的小说、戏剧、音乐等是非常不一样的,电影可以通过其他的艺术类别塑造自己,但是又独立于其他的艺术。

电影相较于其他艺术来说所跨越的范围是更广的。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电影拉进了知识分子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在以前的艺术比如戏剧、绘画、音乐等基本都是贵族或者知识分子才能玩的东西,而且批判这些艺术好不好也基本都是由这些人说了算。但是电影的出现使这个局面被打破了,无论你这个人怎么样,有钱与否,有知识与否,都没有关系,看电影是不需要任何门槛的。在以前艺术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创造者自身创造的如何,而现在普通人也参与进去了。尤其是电影,没有观众电影再怎么好看都没有用,必须有观众电影才能称之为电影,票房能够从侧面展现一部电影的好与坏。

作者还对以往电影史的做出了一个批评,电影史上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虽然《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但是它却存在明显的种族主义,尽管如此这部影片还是被当做经典供人瞻仰。我们不能因为影片的形式对其大加赞扬,却忽略他冒犯性的内容,这是不应当的。

本书的作者对于前不久选择安乐死的戈达尔也是十分欣赏的,当然戈达尔本身就值得欣赏。戈达尔在过去几十年,对于影坛的影响远不及他在新浪潮全盛时期的影响,但他仍是20世纪最杰出的电影人,因为他能够将电影的智慧与诗意结合,进行最好的表达。

果然真正想要了解电影还是得看看这种专门讲述电影的大部头,以前一直没太搞清楚蒙太奇和剪辑的区别,然而读完此书终于弄明白了。前不久在豆瓣上了热榜的确《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也在书中有内容,这正好证明了这本书内容之好。

可惜是书中对于中国电影的讲解少得可怜,也就提到了张艺谋和陈凯歌,毕竟这本书完成于1977年,还是能理解。最让我惊讶的是以前一直放着没看的断背山的导演居然是李安,瞬间觉得李安好牛了,书中也有一部分文字专门介绍了李安的求学以及拍电影的经历,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人能出现本书中,中国电影路漫漫啊。

整体来说这本书作为一本了解电影的入门书是极其不错的,全书一共有将近600页共80万字来对电影进行一个讲解。并且书中还配有500多幅电影的插图以及相关的图表,对于我们理解作者讲述的内容是非常有用的。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三

我们为什么要解读电影?

电影对于创作者而言是一种表达的艺术,编剧和导演通过演员的演技和技术手段来表达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故事与观点。

而电影对于观影者而言,则更像是一种媒介,通过无数部的影视作品,我们能够从戏中人的身上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有些戏中人所处的世界正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些戏中人的命运正是我们的命运。

我们能从电影中得到对于自己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能丰富自己对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时而从中收获幸福与美好,时而从中体验残酷与现实。通过电影,我们的生命增加了厚度,人生也不在单薄。

所以我们需要电影……如果你也是一个追求着精神世界的人。

那么,如何解读电影呢?

这本诞生于1977年的《如何解读电影》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打磨,如今已是第四次出版了。

电影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的同时飞速发展与变革的行业,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一代代的电影人们在努力的适应着时代的发展,成就着电影行业。

而本书作为第四次再版,同样也在努力的适应着这个随时变更着的世界,所以本版在以前版本的基础上做了修整与补全,于是最终呈现给我们的这本书真的很厚很重,很有内容。

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章节,详情可见豆瓣目录。

开篇第一章讲的是“电影作为艺术”。我细想下来,电影的确是一门艺术,并且它与小说、摄影、戏剧、音乐、布景、道具制作、灯光等等环节必须互相成就。记得曾经听一位老艺术家讲过,艺术本来就是一门需要互相“抬高”的学问,彼此之间互相帮扶,而不是互相贬低。我想这个观点运用到电影身上或许同样适用。

而对于解读一部电影来说,分别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台前还是幕后?艺术还是美学?镜头语言还是故事情节?理论知识还是受欢迎程度?人文情怀还是商业目的?

解读电影对于一个喜爱电影的人来说,可以解读的角度有太多,而本书就以极为丰富的例子为我们分析了“如何解读电影”的多个维度。

我们从第二章“电影技术”中可以了解与学习到一部电影的剪辑与制作过程,这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日常的视频剪辑中去。在第三章“电影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属于电影特有的语言,在蒙太奇运用的背后导演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它能帮助你更好地去理解一部电影。第四章的电影史能帮助我们从中得知百十年来定是如何发展的,它的发展与所处的时代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的电影又正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再之后,电影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在这个网络世界无比发达的今天,电影拥有了更多甚至无限的可能性,它们替我们记录着、讲述着、发声着。

从事故事创作或视频创作的人、影评人或者对电影感兴趣的人,这本书大概不容错过吧~

另外,本书最后附录中的年表真的太太太太详细且实用了,我好爱,真的。省大劲了,书就应该这么做嘛~什么都要我自己查,我要书有啥用(理直气壮叉腰.gif)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四

诗,是你所无法翻译的。艺术,是你所无法定义的。也许电影正是你无法解释的。但饶是这样,我们也要努力尝试。——詹姆斯·莫纳科

在《如何读解电影》一书中,詹姆斯·莫纳科仍试图在其第四版中为我们介绍电影的知识,除了旧版本中已有的电影本质的叙述,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此书还增添了关于网络空间、远程呈现、“媒介域”等新内容,所有21世纪关于电影的讨论都有所涉及。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要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我心目中,电影是什么?”在小时候看那些港片,我认为电影就是画面的整合,电影是帅哥美女大集会;稍大点儿看成龙就认为电影精彩的动作展示,生活中看不到的电影里全部都有,它能给人一种刺激感,音量调高后能让血脉喷张,血压爆表;时至今日,电影就是一个个时间的故事,在导演的叙事艺术搭建下,能看见人物穿过画面切换构成时间的切换,在切换中总能看到生命的不同阶段。

在这本书中莫纳科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对定义的阐释,但诚如开头所说他无法解释,只能先谈谈电影作为艺术的缘由,再从艺术的角度阐发与电影的关系。电影实则是艺术谱系发展至记录艺术的产物,随着技术的发展,胶片、磁带、光盘的产生,对于记录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一种把各门较老的艺术联结起来的艺术便产生了。

他详细地介绍了电影与摄影、绘画、小说、戏剧、环境艺术、音乐的诸多联系,然后再去解构电影本身的语言、技术发展、理论框架与新时代媒介的关系。作为一个电影门外汉而言,最喜欢的还是电影与诸多艺术的结合,如同喜欢一个丰富多彩的人一般我十分喜欢电影融合其它艺术的过程,这是它丰富性和独特魅力的集中展示。

有人常常责怪这个时代的人们成了视觉动物,而忽视了文字的内涵,变得更容易打发,更容易被快速的画面满足。那为何电影没有被这样指责呢?它可是自19世纪已降的静止照相技术不断发展就在酝酿的变革呢?也是19世纪已经发展完备的油画和素描技术催发而成的,那时的人们没有想过人类有一天会因他而忽视文字吗???

当运动的画面成为时代的主导,无数先辈惊叹于动态艺术与绘画和照相技术的完美结合会想到今天这种被人指责吗?没有,因为那原初的创造就是为了创造新的艺术产生,这种新的艺术可以与小说完美结合,在不断滚动的画面中叙述创作者想要讲的故事,这一样可以为人们带来新思想、新理念的输入。更何况那些舞台剧也被搬上了电影屏幕,每一位愿意去看电影的都或多或少地要参与文本的阅读之中,去实现现场观看的最佳效果。

当你视觉疲倦之后,电影创作者们贴心地为你提供了优美的音乐供你完成电影画面的搭建,如此一部满足你所有精神需求的优质电影便产生了,它与不同艺术相结合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若是想进一步了解电影,那就来看看《如何读解电影》的其它部分吧!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五

《如何读解电影》的第一版诞生于1977年,当时刚刚结束了电影史上一段激动人心的时期。随着新一代电影的出现,微型计算机革命开始了,它彻底主宰了一代人的的文化和商业历史,随着旧的化学技术和机械技术持续被数字电子和光学技术取代,电影这个媒体正在被重新塑造。同时人们消费电影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电影爱好者们围绕着电影院时间表来安排他们的生活,并且可能会到相隔甚远的地区才能观看到一部电影。如今成千上万的电影可以在光盘或网络上获得,个人更可以像获得书籍一样可以轻松地拥有某部影片,这在以前是完全难以想象的。

在三十多年的时间,能够发行四个版本,不仅说明了本书所受到的认可,更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这次再版,部分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书中删掉了许多早期电影历史,更多的篇幅重点介绍当代电影。

电影是最接近普通大众的艺术表现方式,任何一个具有基本智力水平的四岁小孩或多或少都能把握电影、唱片、广播或者电视节目的基本内容,而不需要特别的训练。但想要深入电影艺术的本质,真正了解电影传播的关键过程,则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门槛。

本书以专业、系统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电影传播的神秘世界,从“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语言、电影史、电影理论、媒介、多媒体时代”这七个维度讲解电影到底是什么。

书中将电影与小说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 电影的叙述潜能十分明显,以至于它与小说的联系最为牢固。电影和小说都能用丰富的细节来讲很长的故事,并且是从叙述着的角度来讲述的,他往往还能在故事与观众之间嵌入一个反讽的共鸣层。凡是印刷的小说所能讲述的,都能在电影里用画面表现出来或将出来。但这两门艺术之间也存在着明显而巨大的差别。

首先,电影是在真实时间中推进的,因此它更受到局限。小说则可以在作者觉得合适的时候结束。商业性影片在时间上依然不能复制少说的篇幅。一般的电影剧本篇幅为125至150页,而一般小说的篇幅是它的3-4倍。从小说转换到影片时,事件的细节几乎都没有了。相比于小说,电影虽然局限于较短的叙事,但它天然拥有小说所不具备的图像的可能性。那些无法言传的细枝末节可以被翻译成画面。这就是两种叙述形式之间最基本的差别。

小说的驱动张力是故事的素材(情节、人物、场景、主题等)和语言叙述之间的关系;电影的驱动张力则是故事素材和画面的客观性质之间的关系。白纸黑字是始终不变的,但是银幕上的画面会随着我们注意力的调整而不断变化,在这方面,观看电影是一次更丰富的体验。

作为一本影视传媒专业教科书,这本书传承三十多年,迄今魅丽不减。为了贴近时代与技术的更新,内容经过反复修订与增补。电影是一种媒介、一门艺术,同时,电影也是一项独特、复杂的技术事业,电影还对人们的心理和政治产生影响。对于想要系统学习电影艺术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入门教材。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六

电影难以解释,因为它易于理解。

对于一场电影,我们可能会与同伴谈论导演、编剧和演员阵容,谈论剧情的编排、拍摄的手法、演员的发挥,也可能会探讨电影的表现形式等一些话题。影片会给我们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以及内心深处的感触,但在观影时,我们可能没有想过,自己是在欣赏一门艺术。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也不会把自己看一场电影当作是欣赏一场艺术展览,它更像是我们生活中一种简单自在的休闲娱乐方式。

而在《如何解读电影》这本书当中,作者詹姆斯·莫纳科首先就带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电影是一种艺术。在这位电影学者看来,摄影和电影是一种记录艺术,虽然电影常被看作是一门戏剧性艺术,但因极具图像性,也使得它比其他戏剧性艺术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和视觉节奏。电影作为一门最年轻的艺术,它能做的、能带给我们也许会比我们想象到的要多得多。

本书的第一版诞生于1977年。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电影技术和电影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期间,这本书也与时俱进地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和优化,如今这个版本实际上较第一版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图像、录音、镜头、胶片等技术的变化,从化学为基础的电影摄影到数字电影和其他领域转变,本书对电影拍摄、后期制作和放映等电影技术整个链条所涉及的元素进行了论述,剖析了电影与技术之间清晰且紧密的关联,以及电影与其小说、戏剧、音乐、建筑等其它艺术形式之间复杂的关系,帮助我们对电影的复杂结构、电影艺术创作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有更为全面、准确的理解。

如今这个时代,创作者追求经济效益,观众寻求娱乐效应。处于这样的年代,我们是否有必要学习解读电影的知识?我们应该对电影和电影文化进行怎样的思考?

电影是一种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如果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看待艺术体验,电影等艺术创作实际上也会以观众潜在的理解能力为基础,来提高艺术感知的标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观众能够提高对已创造的艺术作品的洞察力,积极参与电影艺术,也能促进电影创造的良性发展。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则是将五彩缤纷的生活得以呈现的最佳形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之余反复回味经典电影。从电影中解读出许多属于自己的感悟,这或许是真正把他人的作品化为己有的一种绝妙途径。经典的作品,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细节。

这本《如何解读电影》不像是一本说教式的教科书,它涵盖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丰富而复杂的电影发展历史上的一系列经典作品,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近500张剧照为我们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引导我们全面理解电影技术和艺术,理解电影美学。

如书中所述,我们清楚地知道,要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必须进行必要的学习,但却常常错误地相信,任何人不用学习都能看懂电影。阅读此书,或许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懂电影,但或许你也会惊喜地发现,它能促使你更懂电影。

学会阅读电影,不仅限于理解电影的画面和声音,而是能够在观看电影时领会其中大量的内涵。能够多从更视角,学会从不同层面审视一部作品,会给观众带来更为丰富的感观体验。当我们真正喜欢这门艺术,我们会想要更多地感受来自于它的魅力,这种意愿也会促使自己不断地提升观察与审视它的技巧,进而更投入地阅读电影。而电影能带给我们的,会是感观体验的升华。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能更好地回馈于人们的生活。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七

“我们清楚地知道,要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必须进行必要的学习,但却常常错误地相信,任何人不用学习都能看懂电影。”

在《如何读解电影》一书中,意大利学者詹姆斯·莫纳科这样说道。在他看来,电影只有完成作者、作品和观众的有效链接,才算真正地欣赏,而不仅仅是被迫接收信息。

作为一部经典的艺术教材,本书初版于1977年。如今,已经过四次修订,可以帮助读者从多层面认识电影,并进一步学会欣赏电影的存在。

艺术,诞生于人类对美的感官体验。像诗歌、戏剧、音乐、哲学、绘画或者是舞蹈,都可以称为艺术。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影应运而生了。

电影是记录的艺术,它与原有的艺术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复制行为,促进记录艺术的发展。同时,又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中获得新生,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换而言之,电影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刚开始时,确立自己的正当地位;在成熟初期,为加入艺术的行列而展示自己与其他艺术相似的一面;到最后,电影将自己与艺术共同体区别开,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

在本书中,作者就通过追溯艺术的演变过程,探讨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与电影之间的奇妙关系。相比之下,电影本身所具有的包容特质,正是其他艺术所缺少的。

电影不是一门语言,却很像一门语言。它始终致力于信息的传播,既能让我们放松心情,达到消遣娱乐的目的,又给予我们超出生活范围之外的人生经验。

用更专业的话说,这就是电影的外延和内涵意义。电影的符号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像似符、规约符与指示符。

其中,像似符主要通过与所指的相似性来表达所指的内容;规约符注重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指示符则主要指通过习惯和传统进行提示。

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影视案例,并对它们进行深入地分析解读。当电影人弄清楚自己需要拍什么、如何拍以及怎样呈现所拍摄的镜头,那么离成功就不远了。

电影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也在创造强有力的神话。虽然电影往往受经济、政治以及技术等苛刻的因素影响,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要知道电影的发展史其实只有一百多年。

追溯电影的发展史,可以发现:电影的形式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比如,默片时代、好莱坞黄金时代、后现代主义电影时代,每个时期都有其鲜明的特色。

当电影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各种对立的观念也持续发生碰撞:陈旧思想与先锋观念、对话与音乐、文学感与电影感、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性与暴力、恋爱与婚姻……

正是这些丰富的元素,共同构建了令人着迷的电影美学,毫无疑问地说,电影不仅在重塑自身,也在重塑人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何读解电影》就是这样一部专业有料的科普著作,可以帮助读者从多维度认识电影。正如理查德·劳德所说的那样:“任何想写电影方面文章,或者任何对电影产生深度兴趣的人,都应该拥有这本书。”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八

“诗,是你所无法翻译的。艺术,是你所无法定义的。也许,电影正是你无法解释的。但饶是这样,我们也要努力尝试。”

詹姆斯·莫纳科说,电影制片厂像工厂一样有序地运转着。利润不断获得;编剧们投稿工作,不断为了拍摄而调整剧本;布景设计与服装设计部门寻找拍摄所需要的材料;技术人员以日薪计酬,有规律地进行轮换工作,演员和导演也是如此。

阅读在这里时,我想到了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的横店影视城里的那些群演的故事。大多数群演和技术人员的日常也是以日薪计酬,吃的也是大卡车拉来的快餐,租住在周边城中村里面,一个月收入有时候三千不到,实在令人唏嘘!可每天依然有人前仆后继地走进电影制片厂,扎入群演行列……

詹姆斯·莫纳科认为,音乐是电影体验的组成部分。音乐这一最抽象的艺术,要求精确地控制时间,而其本身也依靠着时间。假如旋律是音乐叙事性的一面,节奏就是独一无二的时间元素,音乐的和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两者的合成。

伊朗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也曾说过,音乐是一种激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它伴随着巨大的情感能量。它能够——仅用一个节拍——刺激或使人平静。它能使观众逐渐快乐或悲伤,或立刻迷惑并激怒他们。我宁愿我的影像不必与音乐竞争,这是一个导演能提的最有意识、最重大的过分要求之一。

我近年来被电影里的配乐震撼过的应该是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里面Hans Zimmer的《Cornfield Chase》与《No Time for Caution》。

不同于《教父》那首奠定三部曲基调、弥漫着浓郁古典风格的意大利西西里岛风情的配乐Nino Rota、Carlo Savina《Love Theme From The Godfather》,汉斯·季默的两首配乐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紧张与忧伤的心绪,好似牵扯着我观看整部电影曲折离奇故事情节时的每一根紧绷的神经,尤其是观影时的那种复杂情感也跟随着配乐升腾跌宕。

前苏联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则认为,音乐并不仅仅是影像的添头——音乐必须是整体构思的一部分。要是运用得当,音乐能改变整部电影的情感基调,前提是必须让音乐与影像融为一体,亦即假使将音乐剔除,相关影像不仅从视觉上变弱,而且会发生质变。

我想,温情浪漫的的法国文艺电影《天使爱美丽》的配乐《Comptine D’un Autre Ete L’Apres》,《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配乐《A.R.Rahman、Suzanne-Latika'sTheme》、《梦之安魂曲》的配乐《Requiem for a Dream》、《燃情岁月》的配乐《James Horner-Alferd Moves To Helena》等,这些应该都称得上是饱满、生动、经典、真正的电影音乐。

这些电影中的世界与音乐中的电影世界完美地契合,令人拍案叫绝!

电影是富有独特性的媒介,电影改变了我们感受世界的方式,并进一步改变了我们在其中运作的方式。

就像塔可夫斯基所说的,文学只能通过以语言为载体的象征和理念去理解,而电影和音乐一样,能够让我们直接通过情感去领会。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九

这几年短视频很火爆,最吸引我的就是电影解说类。而且是看完不想停下来,看完一个还要点“下一个 视频”。

毕竟好的电影能改变认知,增加人生阅历。精彩的电影,扣人心弦,但我们自己看的时候,只知道看,却没发现那么多发人深省的点呢?

人家动不动粉丝就大几十万过百万的up主是怎么做到那么专业,深刻又能与现实相联系的解读的呢?

我怀疑他们看过了这本书——

《如何解读电影》。

奔着书名来的,却跪倒在内容里。

拿到书,震惊了。好大本,好厚哇。

翻看内容,专业专业。

再看介绍里“作为一本影视传媒专业经典教科书……被称为同类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全球畅销40余年”。

这已经是第四版了,可见所受欢迎程度。

内容上也有修订和扩充,可谓与时俱进。

书中插图有经典电影剧照500多张,《美丽人生》《帝企鹅日记》《蒂凡尼的早餐》《黑潮》等等,就我为数不多的观影经验,基本想到的都在里面了。

一不小心就翻到了性感迷人的梦露,无码好评。

书中出现的电影名字,涉及的导演,演员更是不计其数。

还有60多张图表,用抽象化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和实际操作方法。

内容上从专业角度上,全面、深刻地剖析了关于电影这门成熟艺术和技术相关的各个维度。

第一章里探讨了电影作为艺术,在整个艺术领域中的位置,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上了解艺术的内涵范畴,电影作为艺术谱系中的记录艺术,涵盖范围很广,它是包括技术图像戏剧叙事音乐等等在内。但又重新定义绘画,音乐,小说,舞台剧。

作者在第一章详细阐述了电影与以上几个元素的复刻,再造的关系。

其中有句话说得特别有同感,

“无论喜欢与否,艺术家生产的都是原始素材而不是最终作品,我们这些消费者用它加工成自己喜欢的作品:“……选择即创造。”

有数不清的好电影,但作为消费者的选择,理解,看法,都不同。

但要用专业的角度解读电影,还要继续往下看。

第二章开始讲述电影技术,电影这个记录艺术依赖于更精巧复杂的技术,图像技术,录音技术,镜头,胶片,摄像机,3D电影,剪辑……

理论知识方面分析,实际操作近距离观察,与之相关美学问题的探讨等等。

全面又专业的论述,贯穿每一个章节,电影技术,电影语言,电影史,电影理论,还有其他媒介内容的涉及,印刷品,广播,电视等。

运用大量电影作为范例,不同风格导演作品的解析,还有其他电影理论著作的对比,内容丰富实用。

想要更深度理解电影,想要拥有更丰富的艺术体验,想要了解电影这门艺术,这本书带你入门。

所以说,这本书适合想要建构影视知识体系的电影专业学生作为学习的教材,也是电影爱好者,影评人,其它相关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可以说,看懂电影,学会解读电影,这本书必看。

如何读解电影读后感篇十

这两天有一款小游戏《羊了个羊》超火。第一关很简单,闭眼瞎点都能过;第二关却难于登天,绞尽脑汁也过不去。它让我想起了手头儿正看的一本书《如何读解电影》。

第一遍翻看书中所有电影截图,遇到自己看过的影片忍不住“哟嚯”惊叹,遇到没看过的精彩镜头默默标记加入收藏。这一过程轻松有趣,不用动脑、尽在享受,就像“羊了个羊”的第一关。

可是,当我再次从头开始系统阅读此书时,那种感觉,就像你听了周杰伦的《最伟大的作品》,却卡壳在完全不知道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内·玛格利特是谁,画过什么?

看着书中铺满的专业术语、干货满满的解说分析,让我好像无意中走进了电影学院的导演系课堂,教授正在对着未来的导演们侃侃而谈。这本书就好比英语中的新概念、中文的古现代汉语,有关电影的基础、传承、发展,解析地详详细细、明明白白。

这本书不是讲如何欣赏一部电影,而是把“电影”拆解开来,前三章从艺术形式、画面与声音、语音和符号等基础方面,讲解电影人是如何一步步将构想与技术相结合,又是如何利用技术实现心中构想的。第四~第六章从电影的形式、形态、功能和媒介等方面讲述了电影的发展史。第七章则侧重讲解在信息革命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是如何把虚拟和现实相融合的。

人类文明最早的艺术形式是绘画,然后慢慢有了文字,接着有了诗歌小说等艺术创作。如何把文字搬上舞台的构想创作了戏剧和歌剧,如何把这种即时表演永久留存导致了摄影的产生。再接下来如何让一张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如何做到音画同步;如何在说话的同时配上背景音乐……我们习以为常的电影竟然如孩童般一步步成长蜕变成今天的模样,并且仍在不断进步,真是令人惊叹!

电影画面是一种视觉享受,并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一个六、七岁的孩童也能欣赏一部电影。而对于相同画面的观感则因人而异,这就是电影的玄妙之处。对于某种物品既可以采用物品本身,也可以用其他隐喻、借代的方式含蓄表达。场面调度、构图模式的变化都能带来不同观感。画面的叠加、翻转,镜头的推拉、虚实等技术能引领观众从导演希望的理想角度进入故事。如今这些功能在视频编辑软件里简单的就是一个选项,任何素人都可以轻易学会。可是在电影史上每一步都凝结了导演的奇思妙想。

电影一词用英语怎么说?我们常听到的有“film/movies/cinema”,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书中第四章是这样解释的:

随着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小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普及,很多小说被翻拍成了电影,后来电视的普及又给电影带来了冲击。每当一种新媒介出现时,之前的艺术形式都会受到挑战,为了存续和商业价值,电影必须不断做出改变,以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书中分别提到了欧洲各国和美国等不同国家的电影管理模式,以及其具有的政治性、商业性和艺术性。其中谈及了很多知名的导演和演员,是整本书里趣味性最高的一章。

《如何读解电影》是后浪电影学院系列丛书第十五期中的一本,编号207。除此之外我还读了这一期的《故事感》《演员不设防》《故事创作大师班》《编剧》《剪辑功课》《欧洲剪辑大师访谈录》《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等书。

一直都很喜欢电影学院系列丛书,曾夸下海口要把这一系列都看完,后来得知有240多本,并且还在不断增加,才发觉自己天真了。虽然只是个门外汉,但是能够借由书籍从台前走到幕后,聆听编剧、导演、制片人讲解关于电影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电影鉴赏水平,与有荣焉。

如何读解电影(插图第4版)

9.6

[意] 詹姆斯·莫纳科 James Monaco / 2022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