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西洋镜:1907,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讲述了1907年一场惊险刺激的汽车拉力赛。从北京出发,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巴黎。参赛者们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使他们成功完成比赛。这场拉力赛展现了人类的冒险精神和对挑战的勇敢面对。
《西洋镜:1907,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读后感(篇一)
这是西洋镜第二本了,第一本就很不错,但是看到这本书,还是惊艳到我了。有几个人能知道世界上第一次汽车拉力赛竟然是从中国开始的,而且路线还这么长,真是令人佩服。看完这本书,能感觉到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已经今非昔比。100年的汽车发展,有了现在的汽车,那100年后会变成什么样??
《西洋镜:1907,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读后感(篇二)
一个西方记者眼中的中国首届汽车拉力赛
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是世界汽车运动的原始之旅,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洲的汽车赛事。这次赛事由巴黎《晨报》主办,中、俄等国承办。参赛车由轮船运抵上海、天津,再到北京。1907 年 6 月 10 日早,5 辆赛车从北京公使馆区的法国兵营出发,开往张家口,穿越蒙古草原、戈壁,抵达巴黎,历时 62 天。巴津尼搭乘博盖塞亲王的赛车,全程跟踪采访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及影像资料。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不仅推动了人类汽车运动的快速普及,而且对世界 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里面还有现在在售的汽车品牌——菲亚特。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百年企业精神!
《西洋镜:1907,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读后感(篇三)
如果现在你在网络上看到一个青年环游世界的故事,大家可能也会觉得并不是非常惊奇的事情,毕竟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以此为生活态度,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距离我们百年之前的1907年,你会怎么想,到底是那几位牛人竟然做了这样的创世之举?
本书作为《西洋镜》系列的第二部,为我们介绍了1907年所举办的第一届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讲述了这些参赛者驾驶着当时科技制造出来的汽车横跨亚欧大陆的赛事实况,为我们呈现了这次载入史册的赛事。
本书作者吕吉·巴津尼,意大利著名记者和作家,正是他跟随整个车队完成了整个赛事,而更珍贵的是他在途中拍摄了大量有记录意义的照片,为历史留下来宝贵的影像资料。整个赛事由意大利亲王博盖塞亲王组织,这位亲王作为意大利贵族,本应该成为意大利国会下一名议员,但为了参加这一赛事,断然的提交了辞呈。于是这位当时意大利的文艺青年,抱着一个世界那么大,要去看一看的精神理念,就组织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洲的汽车赛事。
整个赛事的开始过程并不顺利,最终只有五辆赛车参加,并且当赛车到达北京的时候,由于当时清政府自身的愚昧以及对于外国势力的怀疑,让整个赛事的开赛变得非常困难,但最终整个赛事还是如期进行了。于是整个车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旅程,但由于当时科技技术的局限性,这几辆赛车在经历了两天的狂奔之后,最终到达了居庸关,好不容易行驶出了北京六环…..
之后他们继续抵达张家口,穿越蒙古草原,在俄国境内长途跋涉,最终到达欧洲,在历时62天之后,抵达巴黎。整个过程遭遇翻车,断路各种事故,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比赛。
文中不但交代了赛事中的实况,也描写了他们途径村落的风土人情,可以说本书另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了解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蒙古、俄国等过人民的生活状态,可以说这就是二十世纪初所出版的那种我们现在流行的旅行随笔啊。
此次赛事的宝贵性还有一点就是在七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尤其是欧洲人民再也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赛事了,而之后就是中国社会更加动荡的时期了,所以本次赛事在那个年代选择了这样一个时间点来进行,真的是非常的幸运。而正是这一次拉力赛推进了人类汽车运动的快速普及。
本书内容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但这几位意大利人的苦游经历,却让我们体验了一把那个年代的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
《西洋镜:1907,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读后感(篇四)
文/吴情
在当今的观众看来,汽车拉力赛不足为奇,可是,在一百多年前,它着实是一件新鲜事物,尤其是长距离汽车拉力赛,比如从北京到巴黎,一段时人认为近乎不可能完成的艰难挑战。长距离汽车拉力赛,不仅考验着汽车的设备和性能,还考验着车手的技术水平与心理状态,也即是对人和车的高难度综合考验。这样的考验,即使是在交通条件相当优越的今天,尚有一定难度,更不必提是在一百多年前的社会。尽管如此,人类历史上首届长距离汽车拉力赛,最终还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圆满完成。
《1907: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意大利知名记者、畅销书作家吕吉·巴津尼著,一本有关人类首届长距离汽车拉力赛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这一段长距离旅程,今天看来尤有深意。起点为中国(时为清政府)北京,终点是法国巴黎;前者是东方古老帝国的首都,它生长于老朽衰弱的封建帝制,后者则是经历政治革命、工业革命洗礼的西方名城,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政体。两地之间的距离,似乎不仅仅存在于客观时空,还表现在文明形态上,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间的“鸿沟”,而试图跨域这一鸿沟的,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汽车。
吕吉·巴津尼时为意大利权威报纸《晚间邮报》的记者。1900年,巴津尼作为战地记者被派到中国报道义和团运动,四年后作为日军随军记者报道了日俄战争,在意大利引起轰动。1907年,人类历史上首届长距离汽车拉力赛正式开幕,巴津尼有幸陪同亲王参与比赛之中。除了参与者的身份,同时,巴津尼还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深入赛程的每个角落,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礼仪习俗,一一不曾遗漏。更为生动的则是一张张面对汽车,这一新生事物时的面孔和表情,有人担忧,有人欢笑,有人不解,有人干脆无谓,历史的心跳悉数被镜头捕捉。
这一艰难旅程的总体路线是,先从北京出发,驶过万里长城附近,到达蒙古,再经过中亚,最后进入欧洲,直至到达目的地法国巴黎。一路上翻越山岭,穿过草原,也跋涉在沙漠戈壁,当然,多少还有些坦途。旅程共有五队,五辆车并驾齐驱,分别是两辆布顿牌汽车、世爵牌汽车、伊塔拉牌汽车、肯特牌汽车,而优胜者是西皮奥·博盖塞亲王和吕吉·巴津尼所在的伊塔拉牌汽车。旅程长达万里,历经艰难险阻,汽车陷入泥坑,汽车难以上行,一系列挑战终被克服。究其原因,既有司机的个人技术水平,也包括旅程中的陌生人无私慷慨的援助。汽车,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以前所未有的潜力和可能震撼了当时的人们。在它面前,最后的结果似乎不很重要,这仿佛是汽车在书写自身的宿命。
我们跟随参与者巴津尼一起见证了人类历史上首届汽车拉力赛,心潮澎湃的同时,也曾担忧焦虑,百年前的历史,似乎与当下时空紧密相连。除却作为参与者,巴津尼还是一名观察家,敏锐独到的观察家。回想北京遭遇外务部官员时,他感慨,“中国人难以相信的是,汽车的唯一期望就是来一场从北京到巴黎的旅行,他们的辛苦没有任何报酬,去巴黎可以采用更快、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方式。”中国人这一集合注重实效功利的特性,霎时显露无疑。他还说,“身处北京,如同将自己扔回千百年前遥远的、永恒不变的历史里。中国的文明进程曾达到极度辉煌,由于担心失去而拒绝再往前行。当今中国,只有一样东西在前进,那就是时间。”拒绝改变,因循守旧,这是清政府机遇后世人的教训。一场汽车拉力赛,也是一段世界历史。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