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1000字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1 07:30:21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6-21 07:30:21   小编:

《济南的冬天》是作者著名作品之一,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冬季的严寒与孤独,同时也展现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和人情味。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济南城市的美丽与独特之处,让人不仅感受到了冬天的冷酷,更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和人情味。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一)

长大了,人人都会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那个土生土长的小城,在远方用某些东西怀念家乡。有的人是背着一本记载着家乡历史的书,书里记载着小城的底蕴和回不去的故乡,孤单寂寞的时候,就拿它读一读,读到只言片语与家相关时会泪目;有的人是将故乡压在箱底,泛白的红和岁月的痕迹越发明显,但想家的时候总要拿出来,夏天晒一晒冬天穿一穿。不管是什么方式怀念家乡,总是满怀对家乡的眷恋。

提到怀恋家乡,读过非常多名家用他们独有的方式纪念家乡,记忆深刻的有余光中、莫言和老舍。老舍是从小学课本上就开始读他的作品,一篇《济南的冬天》,不仅饱含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眷恋与惦念,更是满怀着老舍先生对故土的热爱与赞美。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是一座富有“温情”的小城,冬日里也是阳光和煦,小草微动。但文字读来终觉浅,无法深刻、形象的体会到老舍先生笔下的绝美济南山河,于是我找来了绘本版的《济南的冬天》来品读。绘本版是济南的画家杨鹁先生根据老舍先生的原著而绘画的作品,他用画笔将老舍先生笔下被“阳光朗照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一一绘在纸上,城外远山空灵而又柔和,将济南的冬日全景展现给读者。

相对于老舍的文字版《济南的冬天》,这本绘本更适合小朋友。从绘画上就可以形象、生动的展现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你会看到全在蓝天下的济南是什么样子的;那个有阳光、有山有水很舒适的济南是什么样子的。即便是远山与近水、人家,也都被杨鹁先生用画笔记录在纸上,那句“纸上读来终觉浅”早已被化解。那一幅幅画,一点点色彩,都是最佳的解释。也让我这个从来没有到过济南的人,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下,杨鹁先生的绘本上,体会到一丝一缕关于济南的幻想。

也许,现在的济南,在飞速发展,但不可否认,老一辈的记忆中的济南,真的就是书里的那样,是阳光明媚灿烂的济南。正如杨鹁所说:“把老舍先生的、我的、孩子的,这三只眼睛看到的景致,逐渐融合成画面,便成了你所看到的这本书。她寄托了我对生我养我的这座老城的一种爱与眷恋”。

而我读完后却觉得,这不仅仅寄托着杨鹁先生对于济南这座老陈的爱与眷恋,更是浓缩着老三代人对于老济南的不同惦念与怀念,也许时间在飞逝,老城的发展也在变,但是对于老城的记忆,是不会变的,因为那是刻在每一代人的骨子里。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二)

我在夏天读济南的冬天,蓝水晶包裹着的济南景色,扫去我夏日的烦闷。

对于一个福建人来说,夏天不来几场台风便觉得是奇迹,而对于老舍来说冬天不刮大风便是奇迹,但是这一切在济南都不一样了,因为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更没有台风,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是暖和的,是慈善的,为了顾及济南那些秀气的小山,济南只下小雪,水不结冰反冒热气,河水与蓝天清亮的犹如蓝水晶,蓝水晶里包裹着的是济南的景色。

这是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带我们所认识的济南,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济南这个地方,作为入选中学课本的文章,那时候济南的冬天我们只能靠着老舍的文字去展开幻想,但依旧是无比美好,向往的一个地方。

而魔法象今年出版的绘本版的《济南的冬天》更是结合了绘者杨鹁本人,孩子以及老舍先生的眼睛所看见的济南的景致,融合成的一本国内原创绘本画作。这本绘本也寄托了作者对生养自己的老城——济南的一种爱与眷恋。

老舍在散文里写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说下小雪了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单看文字你否已经觉得很美了,而在配合上绘者画的图,天边的黄色日落,银装素裹的山和树木,那一抹斜阳照亮了老舍口中秀气的小山,此时的老舍将小山拟人成了小姑娘,秀气的小姑娘受不了大雪,所以慈善的济南只能下小雪,这一幕竟让我爱不释手。

如果说文字版《济南的冬天》是让我们跟随老舍的笔去展开自我的想象,那么绘本版的《济南的冬天》则满足了我们对济南的冬天的想象,尤其适合年幼的儿童,绘者通过文字的引领将老舍笔下的济南一一还原,水粉描绘出的济南的房屋,树木,小山,河流,济南的人们,还有济南的小雪,而院子晾着的碎花被子,走街串巷的商贩,人们身上穿的棉袄,街边唱戏的画面,更是将读者带回到老舍时期的济南,这是一场文字与空间的融合,它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济南,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济南的景色,济南的冬天是何样的。

《济南的冬天》绘本的好处在于,绘者通过绘本所绘制的场景,在文字和图象双重结合下,加强了孩子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家长或者老师可以借由绘本来带孩子走进绘本中的场景,针对场景里的画面,延伸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点,顺便引导孩子去解读老舍对济南的怀念,绘者对家乡的爱和眷念,从而让孩子明白家乡的的含义,为什么过年大家奔波千万里都要回老家,为什么离开家乡的人最后都想要落叶归根啦!

不论是绘本,还是文字版的《济南的冬天》,都是老舍和绘者杨鹁对于济南这个老城的怀念。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三)

假如真的可以时空穿越,带着我们今天的记忆,回到当年老舍的济南,在大明湖畔,在趵突泉边,在五龙潭旁,在济南那温润的天和宽厚的人群中……嘈杂的人语依然透着山东方言里的快捷爽朗,清脆的黄包车车铃声里行走的,是那年那月忙忙碌碌的人们。济南城里过往的日子,想来是清淡,闲适的,这座城里的人们,在这温暖响晴天气的包裹下,一直葆有着那一份恬淡与平和,时光快进80年,在今天满是汽车和电动车拥堵的街道上,我们还能找回老舍先生当年的那座济南城吗?

我们知道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我们凌空俯视中国的各个城市,济南这座城市当是加了一层柔光在上面的。它不是北方冰城的冷白耀眼,不是东南蓉城的热辣蒸腾,不是繁华魔都的流光溢彩,在这里,许是天气的缘故,总是那么温润安静。当然,老舍笔下的这座济南城,文字概括是极精确的,但是,当我亲身行走在这座城市,一边映照文字,一边又有了别样的感悟。

乘车时,跟济南的司机攀谈,这位司机也是奋斗中的中年人,努力攀爬的人生,孩子升学的压力和济南的房价是逃避不开的话题,但是言语中并没有唉声叹气,在解决,在努力,在奋斗,一切都是可控的。

十月底的济南,气候温热,绿荫被留在车后,十分好的季节。济南的路不甚窄,但车开得却不快,礼让行人的汽车更是让我这个外地人诧异,这座城市,原先只是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山水,如今真的来了,才发现,它的温和有礼展现在每一个角落。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城市都差不多,水泥路面红绿灯,高低建筑大商场,连锁酒店肯德基,哪里不一样呢?人。你看济南街头上骑电动车的人们,那么多,那么密集,这是我所不曾见过的。但是他们小心,他们走得轻而缓,在你身边停一停,让一让,也不会斥责你走路不看道是不是眼拙。

还有哪里不一样?文化和历史。我们祖国泱泱千年,哪个城市没有历史?济南的历史如何?以短短几日的游历,努力在记忆里探寻老舍先生笔下的文字的感悟,也在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这座城市。在城市里寻找它自己的特色,心中感慨,有文化的城市,面貌果然不一样。

来到大明湖畔,柳树像被梳子梳过一样披散下来,整齐得不像话。朋友告诉我,这是北寒之地少见的垂柳。大明湖里的荷花已经剩下了残枝败叶,但是总觉得湖畔的那些古老的建筑在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它们只是站在那里,就能让人心潮起伏。

看济南的深巷,是我和同事在深夜里走入芙蓉街之后。吃,并不是我在意的,芙蓉街再向里走,才真正看到了济南的老时光,那些当年普通人所居住的老宅,除了一些现代的牌匾装饰,没有任何的改变,我不禁在想,在很多年前没有灯光照耀的时代里,这条巷子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这深巷小街,就像北京的小胡同,记录下城市的历史。这历史太触动人心了,所以总会有人把那些历史,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永远保存下来,交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他们所见的济南,在很多年前的模样。

我们都知道《济南的冬天》出自老舍先生之手。老舍先生把济南写入了全国人民的心里,他所生活的济南城,断然不是今天的模样,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济南的冬天》同名绘本,在今天,又一次引起了我过往旅行回忆,而绘本本身是献给孩子的,这等于是把济南的冬天更早地带入孩子的世界里,当他们长大后,再次和这篇文章相遇,想必会有不同的感悟。

本书中采用了水墨画的风格,在氤氲的色彩中,绘画出古老的济南城里的平房,树木、古迹、山水、城墙、大街小巷、人们生活的日常。

书中所绘的场景,常常让我想起我的童年,在晋北山村里,北方特有的院落村居,大院里晾晒的被褥,行走在大街上的小摊贩……

冬天里落在树上的麻雀,在大日头出来的时候,叽叽喳喳地觅食,和地上低头行走劳作的人们也没什么两样,在那样“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的天气里,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有山有水的地方人们富有创造力,更何况是这样美好的冬天。济南的冬天寒气并不凌冽,所以人们出来走一走,逛一逛,看到唱小曲儿的停下来看一看,这才是生活真正的乐趣啊。

当年十二月份去济南,东北已经是萧索一片,然而济南还有草和树绿得让人安心。这得益于那将济南环抱的小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济南的山给人们的,大概就是永远不会在北风中瑟缩的安心吧。

有时候想,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山水,才让这里的人们有了这般的大气和平和,因为大自然会善待他们,因为他们的内心里,永远不会有失去的焦虑和惶恐。

作为一个见过大雪的人来说,济南的雪是小了一点。但是温柔的地方自然雪也是温柔的。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老舍先生对济南的雪的回忆吧:“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上面所描述的景象,上学的时候读来,只能在脑海里想象。所想所念,都是千人千面。但是在这本《济南的冬天》绘本里,绘画作者杨鹁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当年的济南,落雪的济南,有山有水的济南。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济南的印象,都是文字先入。毕竟,老舍先生的这一篇文章,被收入了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如今,这篇文章随着绘画在孩子们刚刚长大的时候,走进了他们的视野,在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们的对于世界的认识方式,更加直观而且多样。

绘本版的《济南的冬天》让我认识了一个文字之外的济南,再与自己曾经见过的济南相互照应,不仅仅勾起了昔日的回忆,也让我能够在给孩子讲述这段过往的时候,有了更多的佐证。希望有一天,孩子能够带着本书的记忆,自己去重走一遍温润的济南城,在这座蕴满文化气息的城市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四)

早上起来和老妈说,我梦到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回到小时候的家乡了。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厚重的乡愁。

除了童年时遥远又美好的记忆之外,西安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

很多人曾问我,为什么成年后,会选择留在西安这个城市。

一来呢,我大学是在这里上的,相对熟悉;

二来呢,就是我觉得西安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虽然最近疫情严重,但我相信,在全国上下共同的努力和重视之下,我们很快会解封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对某座城市的感觉和喜欢都不尽相同。

就像对于老舍来说,济南就是他从心底里热爱着的一座城市,也是被他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地方。

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就结合着老舍的文字和绘本画面一起去看看吧!

书的封面是一家三口在雪中游玩大明湖的画面,爸爸面部表情有些严肃,怀里的小人儿穿着红色的棉袄,系着黄色的小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

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小女孩兴奋地张开自己的小手,向天空的方向欢快地飞舞着,妈妈在一旁,开心地笑着,一只手还做扶的手势,生怕小女孩太过开心,一不小心掉落下来,这大概就是妈妈的本能反应吧。

翻开绘本,在熟悉的文字里,想象着济南的冬天,再结合绘画,真是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景观。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对比也是人的天性,相比的北平来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两个排比句式,向我们呈现出了济南冬天的模样:没风,还响晴。

这样的冬天,晒着暖暖的阳光,还没有风,真是想想就惬意。

它不似很多热带的地方,大太阳又辣又毒,直叫人汗流浃背,想想就有些害怕。

在这种北国的冬天里,不但没风还能有温睛的天气,对于任何人来说,可都算是一种享受,济南也真算得上是一个宝地。

可若仅是如此,虽然舒适惬意,似乎也有些单调了,别急别急,老舍的描绘又来了。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果然很理想。

也不知道是我们想象出了画面,还是画面跟随着我们的想象,绘本中出现了一个背着双手的人物,在暖暖的冬日阳光中欣赏着风景的人。

他时而穿过拱桥,时而驻足在海边欣赏着海景,时而看着远方,不知道思绪飘到了哪里。

岸边有人在清洗着自己的船只,也有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不光有水,还有山。

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老舍说: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在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像是一幅充满了温情与美好享受的风景画一般,让人充满了想象与期待。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五)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而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在我上学的时候,时隔多年以绘本的形式再次读到这篇文章,仍然感慨万千。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而《济南的冬天》是他游学归来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职,邂逅了济南冬天的美,写下这篇经典的文章,而这次魔法象携手济南画家杨鹁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用画作表现出来,青蓝色调的天空和远山、银装素裹的济南城、居住其间的人们热气腾腾地生活,好像你随时翻开这本书,济南冬天就能真实的再现与我们眼中。

老舍先生的这篇《济南的冬天》,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等,语言简洁生动,画面感极强,像在文章的第一段:

这段中,老舍先生就使用了多重对比,与北平比风,与伦敦比日光,与热带比晴天,通过三重对比,得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从1930年7月到1934年9月,老舍先生在济南住了4年,他曾说:“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所以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中,我们读到是他对济南的热爱,对济南是赞不绝口的,身在南方的我,一到冬天就非常羡慕生活在济南的人。

而《济南的冬天》绘画作者是杨鹁,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对济南有着炙热的故土情怀,他对济南的热爱藏在绘本的每一帧图里。就像杨鹁自己说的:“把老舍先生的、我的、孩子的,这三只眼睛看到的景致,逐渐融合成画面,便成了你所看到的这本书。她寄托了我对生我养我的这座老城的一种爱与眷恋”。

老舍先生说:“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杨鹁先生便用水墨画的绘画风格为我们展现了济南的冬天。

我们生活在一座城市久了,好像城市里的一切都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很少真正去花时间,换一个角度去看看这座城市。

绘本也是打开亲子交流的一个窗口,《济南的冬天》让我们和可以孩子一起,告诉她,父母小时候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什么故事,当时的想法,现在,更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发现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的魅力。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六)

不知道我的同行们怎么想,我觉得名家散文,其实是很难讲好的类别。虽然是易读的短篇,确实精华的凝结,想要讲得恰到好处又留下一些个人感悟的空间,并不容易。

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读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读过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

以前,我也讲过《济南的冬天》,但是从网络上找来一些济南的风景图片,对着这些现代济南的图片,确实也很难跟学生传递出这个不一般的冬天,始终离老舍先生所看到的这个冬天有距离,因而也不能完全地理解这篇散文好在哪里,又精彩在哪里。

所以,当我得知魔法象出了一本以《济南的冬天》为脚本的绘本的时候,我心想,我一定要买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济南的冬天

著者:老舍

绘者:杨鹁

01

三种体温

绘本,其实有一点点像一个分镜头剧本,而这本绘本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一个分镜头剧本。

绘本开头,把《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自然段划分成了三个画面,从北平,到伦敦,到热带,让我们感受三种不同的体感温度。

北平的冬天,大风呼呼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伦敦的冬天,看不见日光,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热带的地方,日光毒辣,济南的冬天,则是温晴的。

读老舍先生的文字,感受在对比中,凸显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细细观察画家在画中展现的济南人间烟火,又让这个济南的冬天多了几分生气。

01

“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慈善的,是人们的着落和依靠,但是文中并没有写到济南的人们的生活如何。

这次魔法象请来的画家杨鹁恰好就是济南人,他说:“把老舍先生的、我的、孩子的,这三只眼睛看到的景致,逐渐融合成画面,便成了你们所看到的这本书。她寄托了我对生我养我的这座老城的一种爱与眷恋”。

通过他的画作,我们看到了赶集的人们,做游戏的孩子,郊游的家庭,为我们补齐了一幅济南市民风俗画。

01

蓝水晶

读过《济南的冬天》的人,应该都对其中的一段话有印象: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读书时,我也爱幻想这块蓝水晶到底是什么样的,也好奇画家会如何画这一块蓝水晶。读到最后,发现画家没有给我们画出自上而下的济南,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园林中的窗户,让我们看到这块蓝水晶的边边角角,想象这块蓝水晶的澄澈与空灵。

听说,这个名家散文的系列绘本还会做下去,我想,对于文学爱好者和希望跟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亲子共读的家长来说,绝对是值得入手的选择。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七)

济南,在山东省中部偏西,是文化名城济南。济南市南傍泰山,北跨黄河,因泉水众多,素来具有“泉城”之称;因有济南有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字幼安,这二安,而获得“文学之国”的称谓。身为一个山东人,对济南的第一印象竟然是在书里,在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里,那时候读初中的我第一次知道省会济南冬天是什么样子的。济南并不是老舍先生的故乡,但是从他的文章里,我读到了他对济南这个城市的喜欢,济南,被先生成为第二故乡的城市。

魔法象出的《济南的冬天》,把济南的韵味用文字和图画展现出来,让孩子们认识济南,也引导孩子去观察自己生活的城市,发现生活城市中的美好。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文学家、京派文学领袖、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一生勤勉写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绘者:杨鹁,1960年生于山东济南,儿时在少年宫学画。现为济南师范学校美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艺教委会员、东方现代艺术馆高级美术师、济南市美协副秘书长、济南市青年美协主席。

插画于绘本的重要性就像锅盖对于锅的重要性,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能和文字相得益彰共同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就更为重要了。曾经获得多次凯迪克大奖的绘本作家芭芭拉库尼也曾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绘本中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她说“绘本就像是一串项链,文字是线,图画是珠子,没有线,珠子无法连接,没有珠子,线就不美丽”。所以一本绘本的插画同文字一样重要。

插画是否能表达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对插画作家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济南本土画家杨鹁生于济南长于济南,对济南也是非常的了解,用水墨画的艺术手法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生动地表现出来,济南的山、济南的景、济南的街、济南的树,一幅幅,一帖帖,让孩子们结合插画,在绘本中感受济南这个城市的意境,也让绘本整体拥有了文字美,画面美,意境也美。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关于城市风景的散文,文字优美、动人,把城市的季节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写出来,老舍先生一反往常的写作风格,而是以一种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他所爱的城市。

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老舍先生用了“响晴”“温晴”“含笑”“花衣”“摇篮”这些美妙的词语,还有一些优美的语言:“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只读文章就会让我们感受济南冬天的安适与美好。

给孩子读这样的散文,也给孩子一种优美语言的环境。让孩子可以接触到真实、优美、生动的中国话,进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语言和预感,为以后阅读写作打下基础。从儿童发展理论上来讲,给孩子阅读散文也是很有必要的,散文简短、语句优美、其丰富性能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激活儿童语言的潜能,同时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今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很多人原地过年,在异乡过年。也许是在公司宿舍,也许是在出租屋里过年。有一句话是“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也许你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只要是心在的地方,就是家。也正是这样的时机,和孩子一起看看所在的城市的一些美好,好好的感受一下生活的城市。

最《济南的冬天》是把老舍先生的,我的,孩子的眼睛所看到的景致融合成了一本书,表达了作者对这座老城的热爱。借着这本书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发现自己生活城市的美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八)

魔法象最近的两本绘本,简直绘满了80后的记忆。(另一本:《腊月歌》)

说到这本《济南的冬天》,好多人脑海里涌起的都是“响晴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其“洗脑”程度只有朱自清先生的“婷婷的舞女的裙”“春来了、春来了”……相媲美。

我们很多人,当年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也谈不上多喜欢,也未必能欣赏到多少文学的美,但是就是,这么多年忘不了。

所谓经典的魅力,就是你并不是有意识记忆,但是无意识记忆在自己大脑里打下了烙印,说到底,还是好的,要不然,人这么聪明的大脑,去芜存菁也是它的工作机制。

这篇散文首发于1931年4月,当年“响晴”为什么记忆如此深刻?也有一些历史渊源。当是时,先生刚从伦敦讲学归来,他在伦敦呆了六年,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啊,我们熟悉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地道的京味扑面而来,所以,先生那一个排比,给人留下极深印象:

当年,我记得我有过疑惑,老舍先生为啥去济南呢?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工作需要呗——老舍先生去山东执教,后来,他把济南看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济南的冬天》里,那些风景、人情的描摹,足以见其情。

在他的文章里,济南的冬天真是美啊,无风、响晴,小雪、小山、绿藻……那是属于上世纪30年代的济南了。

到我长大之后去到山东,济南虽然还是那个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但是这风景,却是再也没有了。随着人口的剧增,时代的发展,全球气候的变暖,那些属于那个时代的美好风景记忆连同老舍先生的感情,都被封存在这篇美文中了。

我在翻看这本《济南的冬天》,真的有些许感动呢。

那个我小时候理解和头脑中构建的“济南的冬天”,在杨鹁先生笔下复活了,跃然纸上,然后,这记忆,也可以分享给我们的孩子了。

本来,他们很可能是没有共情到这些的机会了。

民国时代,在1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的眼里,估计是遥远的就像我们小学时想到的明清,那个时候的风土人情,即便是文字中读到,可能也很难想象,也有可能,他们这代人,有他们的理解和想象。

杨鹁先生生于1960年,他对过去的济南肯定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济南人来画济南的冬天,故乡人知故乡事,他小时候的济南,与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时间上也比较接近,他的父辈是见过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的,我想,这应该是最接近文字的绘本了。

但是我想,等她上了小学,开始学习系统的语文后,再重新回头看这本绘本,感悟会不同。

以前,作为一个学生,不会觉得名家文笔有多美,甚至也不是很理解这种学习的必要,现在做了小朋友的家长,才能体会,好文章就是好文章啊,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就是一篇妥妥的写作范文,不但要读,能背才好呀,背会之后能活学活用简直是再好不过了呀。我本人是老舍先生的深粉儿,最喜的是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中那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词用的,出神入化,也曾经沉迷老舍先生的武侠小说,最爱的是他的话剧,也是语文课本的必选。

到了我们做家长的年龄,才能体会到我们的课本里,有多少的经典待挖掘啊。孩子们是幸福的,从小就可以接触到这样的经典,哪怕他们现在还不能领会经典的真谛。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九)

有人说,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完整的。一场雪落下,到处银装素裹,西安变成了长安,北京变成了北平,而济南,则变成了老舍先生笔下的那个济南。

雪后的济南城,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济南的春天》这篇散文中,老舍先生写道:“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看吧,充斥于字里行间的,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这就是济南的冬天,这就是老舍先生的济南!

老舍先生与泉城济南的结缘,还要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说起。那时,刚从英国归来的老舍先生,在位于“泉城”济南的齐鲁大学找到了一份教职工作。

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又在英伦游学多年,可谓见多识广。来到济南后,他欣喜地发现,济南的冬天既不同于北平,更不同于英伦,相比这两个地方,济南真算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他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中写道: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从老舍先生来到济南那一刻开始,他就以济南的山水风貌和城市日常生活为基底,创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济南的文章,而《济南的冬天》作为其中最知名的一篇散文,更是长年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占据着一席之地。

不过,这篇课文美则美矣,但光读文字,仍不能让那些没去过济南的孩子,对济南冬日之美产生直观而深刻的印象。于是,土生土长的济南画家杨鹁先生,循着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游历的踪迹,展开画面创作,把自己对故乡的浓厚情感,融入到对画面的摹写中。

在由魔法象出品的《济南的春天》这册绘本中,杨鹁先生用清淡恬静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同时也是他本人孩提时候生活过的济南,这些济南印象叠加在一起,就成了这样一册温和、宁静、清雅的图画书——《济南的冬天》。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群山怀抱的济南温和平静,城市生活被湖水、泉水滋养,虽平淡却有味道。在杨鹁先生的画中,济南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尽皆透露出生活的日常暖意。

可以说,这册绘本中的济南城,不仅仅是山之城、泉之城,在北方冬日暖阳的照耀之下,它更是一座令人熨帖的心灵之城。就像老舍先生所写的那样: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是啊,济南城最大的魔力,不正是这能慰藉人心的烟火气吗?不然的话,为何老舍生前,“常常怀念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济南度过的那几年”呢?

1966年8月24日,当老舍先生在太平湖畔踯躅之际,我相信,他心中所想的,一定是济南的大明湖吧。

北京的湖水无论冬夏,都冷如坚冰,寒如人心,而大明湖的水和人,却是暖洋洋的呀。不信你看,就算是数九寒天,那水中的绿萍上,仿佛还冒着点热气呢。

老舍先生原本打算等抗战胜利后,继续回济南工作和生活,当年他在那里教书时,这座有山有水的城市,给他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自己“春天想住杭州,夏天想住济南,秋天住在北平,冬天住重庆或昆明”。

老舍甚至畅想过,自己一旦有了钱,就在这几个城市里,各盖一座中式三合院,他连宅名都想好了,就叫“不会草堂”——“不会”者,不再天天开会也!

只可惜,斯人已去,空留斯文。一本《济南的冬天》,写尽一座城、画尽一座城、爱尽一座城……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十)

绘本《济南的冬天》,是选用老舍先生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同名散文,由画家杨鹁绘画创作,魔法象童书出版的一本绘本。

画家杨鹁是济南人,他在腰封上写下这句话:“把老舍先生的、我的、孩子的,这三只眼睛看到的景致,逐渐融合成画面,便成了你所看到的这本书。她寄托了我对生我养我的这座老城的一种爱与眷恋。”

我对于课文改编的绘本,总抱着一种排斥之心,通常这样的绘本,总是作者名气大,也不大方便去改文本,图画常常成为文本的附庸,没什么看头。

但是遇到喜欢的就可以例外,比如老舍先生的,作为老舍的粉丝,不管画得怎么样的,我都想看看。老舍的作品做成绘本的,就我知道的,有《北京的春节》《马裤先生》,可惜都没有让我看出太多图文互动的内容。

老舍如果活在现在这个年代,肯定妥妥地可以成为网红——

据说他曾经领着小学生们到公园里,向花鞠躬,告诉学生们:“花儿、植物都应该受到尊重,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它们。”

写自己的育儿生活,读起来也是超级带感——

“小女三岁,专会等我不在屋中,在我的稿子上画圈拉杠,且美其名曰“小济会写字”!把人要气没了脉,她到底还是有理!再不然,我刚想起一句好的,在脑中盘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亚,假若能写出来的话。”

插图的作者杨鹁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画家,我尝试搜索他的介绍,无意间搜到了一段这样的文字:

“真是老了吗?常会独自坐在画案旁,替这堆水墨颜料和盘盘碟碟去想:你整日涂涂抹抹勾勾点点把我们弄得乌七八糟,浑身脏乱不堪的样子。你到底是要弄出些啥玩意嘛?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可我也干不了别的呀,也就只有涂涂抹抹的时候才觉着,这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唉!你就多包涵吧!”

和老舍先生的育儿手记放在一起读,有一种烟火生活中的别样趣味。这样两个有趣的灵魂,隔着时空进行共鸣对话,产生了这部自然有灵动的作品。

冬天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大自然的季节,只想躲在家里哪也不想过去。

风一吹,脖子都不由自主地往回缩,哪里顾得上去观察那么多呢!

在老舍先生的眼里,却看到了济南的阳光,把济南的阳光和伦敦的、热带的做了对比。

济南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除了是一座城,还有着人一样的性格——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他还想象济南旁白的山像是把济南放进了一个摇篮里,画家在这个部分的创作也很奇妙,并没有直接画出摇篮,甚至没有照着文本直接画出包围的感觉,而是截取了城墙上的一角,在城墙上,可以看到延绵不断的山,有小鸟悠闲地飞过,三三两两的行人在城墙上走着,呈现的是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画家也没有直接画一个笑脸,而是画了热情地打招呼、买冰糖葫芦、吃烤地瓜这样的场景。热气腾腾的生活里,都会不自觉地笑起来吧!而在一轮明月之下,一位中年男子在低头沉思,是在回味过往,还是在期盼未来呢?画家给了读者自己想象的空间。

“最妙地是下点小雪呀。”作为南方人,我并不能体会小雪之妙到底妙在什么地方,只是通过绘本,看到伏案工作的男子,站起身推开窗,也是觉得疲劳尽消。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妥妥的“治愈系”绘本。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克制地表达,柔柔的,淡淡的,在这个讲究注意力黄金三秒的年代,显得有点佛系。

但恰恰是这种不用力过猛的创作,让我感受到,人,是最美的风景。

绘本中呈现出来的生活,是有条不紊,丰富多姿的。

扉页上中年男子旁白放着行李箱,告诉我们他来到了济南,他在学校教书,和学生鞠躬问候;他自己一个人登高远望,看着济南的山;他伏案工作,在小雪落下的时候推开窗;他牵着孩子的手,带着看着观鸟赏树。

这是平凡普通的百姓生活,又是能把自己从世俗里稍微抽离一些,去观赏身边万物的生活。

孩子们在一起游戏、嬉闹,大人们勤劳工作,各有所职。

正式因为这些人情温度,让绘本里的济南的冬天,没有一点萧杀,反而带着一点柔情,一点可爱,一点温暖。

我不愿意用”小学语文需要学习四季风景描写“这样的刚需命题,来介绍这本书,我只愿意把它放进书架,在感到疲倦的夜晚,轻轻翻阅。或者是在觉得平平无奇的春天、夏天、秋天里,翻看书本,让自己抵达这个妙趣横生的冬季。

(作者:李丽琼,潮汕小城文字工作者。喜欢以字为犁,梳理研究、开垦心田。喜欢以童谣为桥,连接孩子的心灵世界。喜欢以绘本为舟,寻觅鲜活生活的养分。个人微信公众号:布蕉绿字谣研习(ID:zhetengbu)。)

(沟通、合作、约稿请联系微信liliqiong007)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十一)

我平时稍有些阅读的爱好,为人父之后,自然免不了给孩子选择适合他阅读的书籍这个过程。相信很多家长也一样,早早就给孩子们备好了在各个阶段的阅读书单。

若要说起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散文,老舍是其中一位不可忽略的名家,而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尤为突出。

济南的冬天(图片源于网络)

这篇文章用温情的意象描绘出济南的冬日美景,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文中抓住“温晴”这一文眼进行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文字间不仅毫无寒意,反而令我们读起来感到冬日里的阵阵“暖意”。

许多家长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凭借着自己的阅读经历和经典作品本身积累下来的口碑,我们在给孩子选择经典名篇进行阅读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但面对市面上玲琅满目的版本,该如何选择?却着实令人犯了难。

这本魔法象版的《济南的冬天》以老舍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配上出生于济南的画家杨鹁精心绘制的插画,用“以色赋形”的烘托手法,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七年级课文中,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从作品背景、写作手法、修辞运用、思想内容等方面对文章有了自己一定的解析能力。面向更低年龄段的孩子,魔法象这本绘本选用了孩子们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对经典作品进行了不同的诠释。

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或许还不能体会优美的字句中蕴含的修辞手法,但是他们能根据他们自身的观察,从那一幅幅精美的彩图中体会到平日里不易想象得到的画面,将画面与文字的描述进行串联。

全书将《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拆分成数个小段,每一段文字都配以一幅生动形象冬日的场景图,帮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填充他们对文字描写的想象,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能力。在文字的渲染和彩图的映衬之下,济南的冬天和济南城里的人们生活的各种场景得以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孩子眼中的冬天往往是令他们兴奋而好奇的,他们总是在寻找冰天雪地里蕴藏着的快乐,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我的孩子仅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能无障碍阅读那些文字,但我们更多的是品读情景交融的优美文字,孩子则更容易被彩图画面所吸引。看到画中雪地上的小朋友,他会说“小朋友在雪地里玩踩影子游戏”,也会问“为什么他们不堆雪人?”

与孩子共读这本书时,他常与我产生如下对话:

“爸爸,这是不是一个作家啊?”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看,他的桌子上有笔,还有好几本书,看起来像个作家。”

“好大的太阳,这是夕阳吧?”

“你看看文字里是怎么写的。”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那你觉得这里说的是朝阳还是夕阳呢?”

“是夕阳。”

“为什么这么觉得呢?”

“上面说‘快日落的时候’,日落的时候是夕阳,朝阳是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的。”

整个过程中,孩子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东西啊?他们在做什么?”从与他共读过程我也发现更多与孩子不同的观察角度,启发我多体会孩子的惯用思路,更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

散文这一文体本身阅读起来就相对轻松,加上《济南的冬天》篇幅不大。以往我们读这篇散文时,大都是连篇阅读,花费的时间并不太多,许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可以全文背诵。可是说起对这篇文章的意会,相信又有不少人觉得“不能言传”,也不知该如何更有效地对孩子讲述了。

若不是因孩子的契机,有多少人会有机会重温这篇经典呢?

若不是亲子陪读,又有多少人会少了几分与孩子拉近距离的机会?

我们在不同情形下阅读一篇经典文章,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其实读儿童绘本也有类似的感受,读绘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和一种悟。

老舍所写的是温晴的冬天,也蕴藏着一个美好的春天。选择给孩子阅读这样的经典篇章,对于家长们来说也是心中对“春天”的一种向往。因为孩子的未来就是大人们心中另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文学里的经典勾起了大人们的美好记忆,也承载着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

这是一场文学熏陶,也是一次美育教育。家长们的行为和审美会潜移默化的影子孩子,让孩子以更美的方式领略文字中的美感、图画上的美景,也会启发孩子立于善于发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引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十二)

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感到陌生。

回想童年,早晨的教室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必定会有关这篇诗情画意的散文。

而今,当我再次读起这篇文章,是和6岁的儿子坐在床头,睡前的共读时刻。拿着书,尚未打开,我便对孩子说:“上学时,妈妈也读过这篇文章”。儿子饶有兴致地问:“那你还记得内容吗?”我尴尬地回答到:“除了名字,差不多都不记得了”。

是的,无论多美好的记忆,也会在时光流逝中被模糊。

那么,有没有一种让大脑更易理解,让记忆更久远的方法呢?

国际演讲人莱恩.梅恩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图像表达,能更深层次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将内容“登记造册”。

正如这本绘本版的《济南的冬天》,通过绘者杨鹁描绘的图画与老舍的文字交织,让城、山、水、雪不仅在文字里展现美丽,读者亦可以通过图画,直观地领略文学意境。

奥地利社会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曾在其著作里提到:“我们如将一件事用图像来表达,会被去将一个抽象的概念丰富千万倍。”

如此说来,绘本版的《济南的冬天》便是贴合了鲁道夫的观点。绘者结合老舍先生的视角,用图画将冬天的景象丰富立体地表达出来。

相比纯文字版本,绘本版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理解,不管是孩子自己翻阅,还是父母与孩子坐下来共同赏析,都会收获一次不同凡响的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

打开封面和封底,把它们连起来看,是一张完整的图画,这可是不能忽略的重要部分。

雪花飞舞的冬天,光秃秃的柳树旁,老舍一家三口在大明湖留下的全家福合影。绘者通过一幅合影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信息。

前环衬部分纷纷扬扬的雪花,进一步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打开扉页,左上角的欧式建筑,右下角收拾整齐的老舍先生,仿佛在回望过去,又好似在等待和期盼归途。

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看似独立的两幅图,其实是交织的人生过往,也是过去与未来的交替。

欧式建筑象征着老舍先生远离故土7年的异国生活时光,是他在伦敦执教、生活的缩影;整装待发的老舍先生,则是绘者讲述老舍先生在1930年前后从英国伦敦来到山东的故事。

老舍先生归国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他曾把山东看作“第二故乡”。因此,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眼里:

“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有温晴天气的宝地”。

随着文字的节奏,再看看图画。一个老城接于眼前,有山有水,蓝天下那暖和而安适的城市跃然纸上。

俯角,引导读者的视角与作者的视角合二为一,一起走进这座城,一览这个温暖城市的街道、建筑及结构。

近景,把我们的视线置于城市某个角落,生活在济南宝地的人们,读书、听曲儿,绽放的笑颜间进一步地诠释“安适的济南”。

远景,济南躺在一个被小山围成圈儿的小摇篮里,像沉睡的小宝贝在妈妈的怀里舒适地睡着。一幅跨页图画,连绵起伏的山峦像妈妈的臂弯,保护着这座城,还有城里的人。

也许这就是“安适”的根本,人们的依靠。如果仅读到文字“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还不够酣畅,不妨看看这幅用推移手法展现的图画,绘者用同一平面表现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人的共同的特点—“安适”。

远景、近景交替,通过一个个镜头语言的切换与文字共舞,给读者呈现出一部城市的纪录片。

接着,那些肉眼可见的美景: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的场景;“穿上带水纹花衣”的大山;“羞红了脸”的薄雪;还有蓝汪汪的“空灵的蓝水晶”

倘若单单将这些文字读给孩子听,也许他们很难想象出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绘本版的《济南与冬天》用图画和文字共鸣,一段段文字如跳动的音符,一幅幅图画辅以将内容徐徐道来。

那城、那山、那水、那雪呈现与纸上,就是最打动人的图景化表达。

当和孩子读起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亲子陪伴,还有父母重走自己的童年。

无论于孩子,还是于自己,通过美妙的文字和图画,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十三)

当远离山东多年后的现在,看到朋友圈有人发雪景图,询问得知是济南下雪的时候,很是怀念。每次都会想到那篇曾经在语文课上学到的那篇散文——《济南的冬天》。

遥记得读书时学这篇文章,并没有太多感慨。可能是因为老家离济南不远,对于文中济南冬天的感受并没有那么强烈。只是觉得寻常得很。

但是,在跟孩子一起看了绘本版《济南的冬天》时,却深深地被触动到了。勾起了多年前的记忆,也感受到了老舍文字里透露出来的对于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好似与一个经典文学大家来了一次愉快旅行。

一、优美亲切的文字里,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济南的冬天》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老舍的散文。从课本上,我们了解到那个与冬天里的“枯燥”“寒冷”“萧瑟”等的印象完全不同。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美丽多彩、充满温情可爱的。

尤其是当看到文字里叙述出来的“水墨画”,真的用有山有水的水墨画描绘出来的时候,对于这篇经典作品的理解,又变得立体起来。

《济南的冬天》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老舍的散文。从课本上,我们了解到那个与冬天里的“枯燥”“寒冷”“萧瑟”等的印象完全不同。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美丽多彩、充满温情可爱的。

这篇散文一共八百来字,就已经把济南冬天的特点别致地描绘了出来。比如其中讲到济南的山时,没有特意地写山有多壮观,而是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光朗照下的山的温暖可爱,把积雪覆盖下的山写得美丽多彩,把城外的连山写得如一张大意境的水墨画。让人感觉亲近又熟悉,温暖又有趣。

二、文字与图画的结合,让经典作品变得立体了起来

在魔法象新出版的《济南的冬天》这本绘本中,济南本土画家杨鹁 [bó] 结合老舍的经典文字,配上了合适的图画,更是添加了一些有趣又合理的景致和人物,让文字不再孤单,让读者更是可以身临其境地里感受诗意的文字和梦幻的场景。

在书籍的腰封上,有来自杨鹁 的一段话,摘录过来分享给大家。

“把老舍先生的、我的、孩子的,这三只眼睛看到的景致,逐渐融合成画面,便成了你所看到的这本书。她寄托了我对生我养我的这座老城的一种爱与眷恋。”

画家杨鹁把济南这座有山有水有故事的老城的美、热气腾腾的生活都画了出来。

要是被语文老师发现这本书,肯定会省过很多做讲义的时间吧。毕竟,经典文学作品《济南的冬天》,已经通过图画完全地绘画出来了。

三、从书中联结到了我对于故土的眷恋和回忆的留恋

作为一个山东人,济南的邻居,对于济南的感情和回忆很多。看到书中那些追逐打闹的孩子、糖葫芦、冒着香气和热气的烤地瓜,顿感熟悉。

尤其是看到那大树底下,穿着厚厚的棉衣拿着画板在写生的学生。这好似窥见了我的曾经的画面,让我热泪盈眶。有对同学的想念,有对那时学画画时候的怀念,也有对再也回不去的青春的眷恋。

那时,全班同学都带着厚厚的被子和衣物,拿着各种画材,乘坐上学校包的大巴车,去往济南学习画画。画室里很冷,而每个同学脸上的笑容总能融化冰雪。在冷到要结冰的水桶里,一遍遍地洗着画笔。

在买午饭时,听着老板娘问着:“老师儿,带走带吃?”,开始不习惯觉得很有意思,明明就是说“同学,在这里吃还是打包带走啊?”,他们不,济南人就是要客气又尊重地把学生也喊作老师。用几个字的方言就表达一长句话。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的亲切熟悉,又变成了后来的依依不舍。

那个冬天里,雪总是会来,一下雪就变得寒冷和泥泞。但是如同老舍的文字下,那美丽的雪景,就算是滑倒,也有笑作一团的欢乐。就算是脚陷在雪地里,也是要继续打着乒乓球,哈出的热气升腾着,展现着年轻的活力。

晚上下课后,那诱人的爆米花香味,总会引着同学们再次聚集。周末的时候,跟同学一起去爬山。积雪皑皑的雪山,我们感觉特别地兴奋和幸福。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就是老舍文字里那个样子。那时,还会看到雪地里兔子的脚印,偶尔露出的石头,树干上被风固定住的雪块。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美好的样子。

四、引导孩子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给孩子讲这本绘本的时候,他们听着入迷。对于从没有见过雪的孩子来说,那是陌生又神秘的世界。而对于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我们可能很少用心地去观察它,它的四季变化,风土人情,一切只因为太过熟悉,而无法跳出来欣赏它的美。等我们有了一定阅历,或者离开了熟悉的地方,才会发现,老舍写得就是自己的心情啊。

就如《济南的冬天》开头里,老舍写到,在北平住惯了觉得没有风声的济南是奇迹,从伦敦回来便觉得济南冬天充满日光的响晴是怪事,有温晴的天气,济南就算个宝地。不止济南,还有众多我们生活过或者生活着的城市,都有它自身独一无二的景致和文化特色。老舍带领我们了解的济南的冬天,还有济南的春天、秋天、夏天,还有很多很多的城市,它们都有着自身的美。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感受。

通过这本书绘本的学习,除了让我这样的怀念跟济南有关的回忆以外,对于孩子们也是个引导。启发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和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慢慢去营造和感受自己对于故乡的热爱,到对于生活的热爱。

这样一本绘本,除了帮助我们学习经典的文学作品,了解其中的写作知识,也可以学习着更加认识生活,重新发现自己生活着的城市,去发现生活里实实在在的美。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十四)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创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那个世界局势混乱、国内形势一片阴霾的境况下,完全写实的散文手法描绘出老济南城的冬天情景,确实很不容易,也很难得。

老舍在1930年来到山东,此文是在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的时候写的,从全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对于山东,对于济南,尤其是对于冬天的济南的喜爱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济南的山、水、老城区都充满了古老以及大自然的韵味,令人赞叹不已。

众所周知,散文的意境是非常独特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尤其是描写景致、风光、城区感受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全在其中,如果要用画来表达的话就更加难上加难了。所以,在看到国内著名画家杨鹁根据散文全新绘制的童书绘本《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感觉画面真的太传神了。

老舍刚从雾都伦敦归来,在冬天的伦敦从来都不会见到日光,但是在冬天的济南却是响晴的,两相对比之下,自然是济南的自然风光比较让人心情畅快,这种显而易见的反差突出了济南作为北方城市的特色。

如果只是单单拥有阳光,也算不了出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让我想起一句著名的歌词:好山,好水,好地方!

济南属于山区,居住在济南的人看到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那些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在这里,文章特别说明了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让济南的人们彻底放心。

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风光画以及城市风景画,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老济南的冬天的唯美光景。散文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的一些虚拟、情景化的描写,在画家精妙的笔触下,让我们看到了实景图,水墨山水画和油画相结合的画技、画面让我们很轻松的感受到了济南的山水、城区和风土人情。

跟随着画家的绘本镜头,我们得以穿越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让我们看到了古老的济南,狭窄的城区,山坡上的小村庄,泛着绿光的水面上摇荡的小船,路边的摊贩,玩耍的幼童,以及站在山间,隔着围栏探望那远方祖国广阔的大好河山的人们。

散文中有很大的篇幅描写了济南的雪景。“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映入眼帘的漫山遍野的雪景,山上的松树,山坡的积雪,一道儿白,一道儿黄,仿佛给山门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的济南已经是国内二线大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抹去了老济南的原始人文风情。今天,我们通过这本精美的绘本,重温了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中的自然韵味,文学作品必然有着特定的意境,但高超的画技可以将这些意境跃然纸上,让我们可以一同感受当年的那些过去的美好。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十五)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举世闻名的《骆驼祥子》、《茶馆》等,都是写的是北京的人和事,但他却偏偏更爱济南,这个被他成为“第二故乡”城市。

其实,67年间的老舍足迹踏遍国内国外,辗转过诸多城市。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济南他停留时间并不长,但这里他一生对这里念念不忘,多次对夫人说“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确实很美,而且不乏名胜: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风光秀丽的大明湖、峰峦起伏的千佛山……但是,在老舍的笔下,济南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给他的整体感觉。

可以说,这个城市就在老舍先生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这篇《济南的冬天》就是我们现在都能看到的那个“果”。

济南的山、济南的水、济南的风、济南的阳光,在老舍心里,都是温情脉脉又爽朗明亮。

看着这些生动的文字,总是不自觉地脑补各种济南的画面,现在,济南的本土画家杨鹁老师,“把老舍先生的、我的、孩子的,这三只眼睛看到的景致,逐渐融合成画面,便成了这本书。”

碰上文字和画面双重奏的济南,我们不妨来一起欣赏吧!

1、风和阳光——慈善温柔

2、山——可靠的温暖的摇篮

3、雪——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寒冷的冬夜,总是盼着下点雪,反正已经这么冷了,来点小雪多好!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么有趣有味的冬雪,您也喜欢的吧?

4、水——空灵的蓝水晶

品读老舍先生的文字,感受得到字里行间流动的爱;

欣赏杨鹁老师的画作,体会得到一笔一画喷涌的爱。

这两股爱交汇在一起,让济南成为一个幸福的城市。

然而,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就只有济南配得上这样的爱吗?

不,不是的,生养我们的故乡,都有值得爱的地方。每一个城市,都有它可爱的一面。可惜,我们常常向往“诗和远方”,却容易忽略身边的美。

有一句话说,家乡,是小时候想逃离,长大想回去,却回不去的地方。

是啊,我们可能真的回不去故乡了,今年响应提倡就地过年,不如和孩子一起,重新去发现我们生活的城市!

从今天起,抽空带着孩子多去亲近自然,多拥抱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感受它的风和阳光,抚摸它的清水,踏遍它的青山,看完这个绘本,和孩子一起走出家门,看一看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城市的点滴,好吗?

吾心安处即吾乡,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现在我们一起居住的地方,就是ta的故乡。

对身边的人和景,多一份好奇多一份热爱,或许,长大以后的ta,就是新时代的“老舍先生”、“杨鹁老师”?哈哈,开个玩笑,以后的事说不准,现在能给孩子给自己留下好的体验,以后有一份好的回忆,开心就好!

茫茫人海,浩如繁星的书海,很高兴能与您在这里相遇!~

我是爱读书爱分享的@书海共勉,书海漫漫,期待与您一起畅游!欢迎关注、评论,我们一起书海共勉~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