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和大卫去挖洞》是一本有趣的儿童读物,讲述了两个好朋友山姆和大卫一起去挖洞的故事。他们克服了困难,共同努力完成了任务,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就能取得成功。让孩子学会珍惜友谊,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读后感(一)
非常简单的一本书,但却哲理满满的。
我的理解是这本书在侧面讲家的温馨,以一个大人的角度:
玩一天或者工作一天,累了就回家!挖到了不起的东西指的家是随时可以回去的港湾。
一个可以给你温暖、疗伤的地方,从头开始。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读后感(二)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绘本,山姆和大卫去挖洞,挖啊挖,总是和了不起的东西擦肩而过,真替他们着急。但是到最后,发生了非常不可思议的事,他们居然挖通了,这才是“了不起的东西”么?
刚开始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开头和最后“家”的细微差别,还是娃首先发现的,并对此兴奋不已。从大人的角度看,这是挖通了平行世界吧?给娃读的时候会走神想到自己跟各种机遇擦肩而过的情景,如果多坚持一下会不会“挖到了不起的东西”?但这样会不会错过最后真正了不起的东西呢?世界如此奇妙,各种际遇谁说得清楚呢?
这本书赏心悦目,语言简洁,读起来行云流水,属于百读不厌的绘本。如果娃今天没有挑出想听的书,这是我会主动挑出来给他读的绘本之一。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读后感(三)
DAY 16
3-米米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 2017-4-25
初看这边书时,就被书中的钻石吸引了,山姆和大卫总是和钻石擦肩而过,我们在遗憾的时候,孩子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本书随书赠送了一些钻石贴纸,孩子说,妈妈,我要把它们贴在他们挖洞的路上,这样就可以看到好多的钻石了。
孩子的想法和我们截然不同。
而小狗就像一个指引器,总是知道钻石在哪里,但是山姆和大卫却没有关注过小狗的提示,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
他们并非一定要挖到钻石,他们一开始说的是要挖到了不起的东西。
虽然最后他们都没有挖到钻石,但是他们会心的一笑,表示他们的确挖到了了不起的东西。
跟孩子一起看这本书,在孩子的带领下,看看孩子的本心,或许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读后感(四)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绘本,因为不同的人从中间读出不同的东西。它包含了许多的隐喻和象征,是思维训练的绝佳读本。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幅关于到处挖坑找水的漫画。和那个故事相比,这个故事中的大卫和山姆属于比较能坚持的,他们一直在挖。挖的结果有两种:你找到了那个东西,或者没有找到。当然他们没有找到。
或许孩子会说,如果他们一直向一个方向挖,就可以找到。其实也是很盲目的。谁能保证呢?
与现实关联想想:我们许多人往往会有一个目标,但在去往目标的路上摇摆不定,有时即便旁边有只像狗狗那样的劝解者,也未必理会。结果,没有达到目标。但真的就没有任何意义吗?其实也不是,即便没有找到心中的钻石,但在前往目标的路上,也还是有许多的收获。就像大卫和山姆回到家中,依然平静而快乐。人生的意义或许只在挖,那个钻石就是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钻石反倒不再重要了。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读后感(五)
目标意识真的重要吗?老大小的时候,一次我带她去楼下玩,她看有一个小朋友在那跑,就追着人家跑,一直跑,一直跑,跑了半个晚上我拉住她,问“你们在玩什么呀?”她说她也不知道,尽管盲目,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锻炼身体了,精力也消耗了,她也很开心,享受追逐的过程本身就挺好,这比拉回来要求写一篇字更有价值。我的学生常和我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这不也是在说:“体验感十分重要”吗?我经常拿这个段子调侃我的学生,我说你们每天这么拼命的往前跑,跟有一群恶狼屁股后面追着似的,你知道终点在哪吗?没有目标你整天瞎忙什么呀!适当的的休息和放松,体验体验生活,这也很重要。这两个事儿表面上不一样,其实是一回事,不信你品品?下面这个绘本我太喜欢最后那个反转了——“哇,真了不起!然后他们就走进屋子喝巧克力牛奶,吃动物饼干去了。”尽管他们成功的错过了所有的的宝贝,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后,我想用《悉达多》中的一段话结尾——“一个人探索的时候”,悉达多说,“很容易眼睛只盯住他所寻找的事物,结果就什么也找不到,什么也不能吸收,因为他总是想着要找的东西,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便受到这个目标的约束。探索意味着有一个目标,发现却意味着目光自由,胸怀坦然,没有目标。可敬的人呀,也许你事实上是个探索者,因为你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可是却看不见某些眼前的事物。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读后感(六)
书中文版译者彭懿说,作为一个成年人,读这本书时,看到那块巨钻擦肩而过,特别遗憾。他认为这个故事是许多人人生的写照与缩影。诚然,就像公车不会为你慢下脚步,人生充斥着错过。有时不是你不够努力,也许只是不够幸运,找错了方向。一旦设定了目标,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刻?纵使方向错了,你是不是还能坦然面对付出的努力,做到不后悔?也许,是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钻石在什么方位?我还能坚持多久?对于每个人来说,成功或失败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像书里那两个小人一样,即使空手而归也有怡然自得的心境。
书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小狗”。作者细心地铺陈,它闻到钻石的位置,不停地在提醒主人。只是声音太过微弱,压不过主人的决断。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听听周围的声音,而非一意孤行,关上耳朵就像关上了心,错过沿路的风景不说,很多时候还会错过成功的关键。
故事结尾,两个孩子睡着了,小狗窜下去找骨头。地层破了,人和狗都往下掉,越掉越深,一直掉到了地面上。狗找到了想要的骨头,孩子们回家了。图画中细微的线索——最后两个男孩的衣服没有沾上泥土、房子和一开始相比有些微不同之处——暗示了事情没那么简单,作者似乎开启了一个新的谜题:这一切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只不过一场梦?整场挖掘的意义是什么?
凯迪克评奖委员会在本书获奖理由一栏里这样写道:在这本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图画书中,读者会发掘到意外的宝藏,不禁开始思考“了不起的东西”的真正意义。
和大卫、山姆一样,这本书的两名作者乔恩·克拉森和麦克·巴内特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乔恩·克拉森在2014年就凭借绘本《这不是我的帽子》横扫凯迪克大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这本《山姆和大卫去挖洞》,两人真的找了块空地挖了洞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读后感(七)
每次的绘本心理文章我都是先上传公众号,转发给家长们看看,再上传豆瓣,和需要的朋友们分享。但是呢,绘本有太多的图片和文字,复制起来很不方便,耗费大量的时间。这次,学会了截个长屏发出来,感觉太好了。只是,当我想发的瞬间,豆瓣出现了,“不满140字不可发送 ”提醒。我就想着,140字也还好,那么写啥好呢,想着写着,就写了这些,应该有140了吧,哈哈哈。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读后感(八)
看到这个绘本,孩子眼前一亮——挖宝石啦! 两个年轻人带着一条小狗,努力地挖宝石,不停地尝试着各种路线,辛苦劳累之后还是没有挖到宝石,与四颗越来越大的宝石擦肩而过。 身边的小狗就像先知一样,每每都盯着错过的宝石,可还是没能引起主人的注意,最后狗狗自己发现了最爱的骨头,循着味道一直挖,终于在这次寻宝旅程中叼着骨头回到原点。 绘本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挖宝石的两个年轻人努力吗?我觉得很努力,他们最后蓬头垢面,弹尽粮绝,可依然还在继续挖掘。 孩子的角度会认为,这两个年轻人不努力,可能在他们的视角里,明明离宝石那么近还没有挖到,就是不努力。 既然他们那么努力,为什么没有挖到宝石呢?他们在挖宝过程中,也进行了各种尝试,可也正是这种改变,让他们错过了很多既定路线中的大宝石。 为什么他们不跟着狗狗来挖呢?他们确实看不到宝石,狗狗同样也看不到宝石,但是狗狗有灵敏的嗅觉,可以辨别宝石的方向,而这两个年轻人从刚开始就忽略了狗狗的作用。 狗狗为何不大叫来引起注意呢?我想狗狗也看不到宝石,甚至说它也没有见到过宝石,在挖掘的过程中,狗狗也只是很怀疑那个附近特殊的味道,毕竟不是特训出来的警犬。 最后的结局:狗狗挖骨头的时候,筋疲力尽的两个年轻人跟着掉了下去,神奇地回到了原来出发的地方,然后坦然地说,那回去喝点可可奶吃点动物饼干吧,狗狗叼着它的战利品——骨头望着他们俩。 孩子意想不到的创意 孩子拿着书中后一页的半个宝石,折过来和前面一页对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宝石,妈妈都没有想到,感觉真的很神奇,这样还真是意外惊喜。 对齐后,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上下都被挖空了,那宝石不就掉下来了吗?这个问题涉及到平面和空间的转换,二维到三维的拓展。虽然妈妈立刻给解释了原因,孩子“哦”的一声其实也不代表他真的明白了。稍后可以用立体模型或者立体画的方式来增进孩子的空间感。这也是绘本共读中留给妈妈的作业。 给大人的启示: 1. 人生 终将到达终点,终点也是起点。 2. 追寻人生的目标,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不确定会收获什么,那还需要坚持下去吗? 3. 生命总会给我们启示,只是在那个时间,那个年龄,我们往往会视而不见,盲目地走着自己的人生,缺乏一点点思考。 4.“那就这样吧。”即使一无所获,我们会不会对自己,对朋友都坦然地说一句这样的话。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读后感(九)
蔡康永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要坚持,要不怕吃苦,他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有些人发誓要学好英语,买了英语书,报了网上的英语学习课程,还兴冲冲地在朋友圈打卡。可是不到一个月,书也不翻了,课程也不听了,打卡也停下来了。反反复复几个月、几年过去了,英语还是不好。
坚持,是成功的基础,但坚持却是很多人都缺乏的一种品质。趋易避难、浅尝辄止是现代人的通病。人们将一万小时定律挂在嘴边,说要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需要花一万个小时去学习。知易行难,这一万个小时,是要踏踏实实地分解到每一天的,只有坚持完成这一万个小时,才能得到时间馈赠的礼物。
那我们的孩子们呢?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帮助他们养成“坚持”的品质呢?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这本小小的童书,将不坚持会失去这个道理用最直观的图画展示给了孩子。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要找到一个“了不起的东西”。他们挖了很久很久,还是没有找到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于是大卫提议换一个方向挖。使用上帝视角的读者可以看到,那个了不起的大钻石已经近在咫尺了,只要他们再往下挖一铲子,就能发现。
但是,山姆和大卫已经换方向了。
换方向也没关系,还有一颗更大的钻石在等着他们。但是,当他们快要挖到更大钻石的时候,他们俩又决定分头挖,一人选一个方向,再次完美地错过了大钻石。
机会还是有的,而且机会更大,他们马上要遇到的是一颗硕大无比的钻石,钻石占据了三分之二页的画面,但也仅仅只是展示了其中一部分。
但是,他们再次放弃,又决定重新向下挖。巨大的钻石与薄薄的土层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他们只要再努力一下,再深挖一下,就找到钻石了。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和他们同行的一只狗。这只狗从一开始就准确知道了钻石的方位,从狗狗的眼睛就能看出来。在第一次和钻石擦肩而过时,狗狗还试图用自己的小脚刨出了一个浅浅的坑。
一次次地错过之后,狗狗闻到了地下有它最喜欢的骨头。在山姆和大卫休息时,狗狗拼命向下挖,它没有轻易地转方向,最终吃到了骨头。
信号是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声音,而噪音则是干扰人们走出正确一步的声音。
在这本童书中,小狗给出的是信号,它通过嗅觉获得了钻石的准确位置,但是因为它不会说话,山姆和大卫忽略掉了信号。
这其实和我们现实中碰到问题时的情景很相似,信号远远弱于噪音。你的孩子喜欢弹钢琴,但是不断有人告诉你,中国几十万琴童,只不过出了一个郎朗,一个李云迪而已。还有人会说,久练钢琴对视力不好,练钢琴的孩子太孤独,不合群。在噪音的包围之下,孩子只不过刚刚开始练钢琴,作为家长的你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那我们应当怎样分辨噪音和信号呢?
首先当然是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轻易被他人左右了方向。你想让孩子练钢琴,是为了什么?陶冶情操、培养孩子的音乐和艺术细胞?让孩子在升学上有特长加持?还是为了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有事可干?明确了目的再去找各种不同的人的建议,准确抓住信号。
其次就是多听乐观者、成功者的意见。人们常说,悲观者总是正确,而乐观者总是成功。这是因为悲观者在预见到可能遇到的问题时,连试都不想试,就会提出放弃。而乐观者总是想着克服困难试一试,试着试着,就取得了成功。所以在听取意见时,我们应当多听那些有成功经验的人的意见。
山姆和大卫总是在临门一脚的时候选择放弃、换方向。站在他们的立场,努力了这么久,仍然没有任何进步,那就换个方向试试。
这个问题是很多家庭的写照,尤其是家中有学特长的孩子。家长们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一开始孩子往往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非要去学某一个特长,比如打鼓、游泳等。家长们觉得既然孩子感兴趣,那就让孩子试一试,说不定有天赋呢?
可是任何专业性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反复、枯燥的过程,仅仅靠蜻蜓点水的学习,肯定是无法体会其中的奥妙的。而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又是相辅相成的,孩子有兴趣、肯练习,掌握知识或者动作就快,就更有成就感,这样一来,他们的兴趣就会更高。反之,他们每次都不会,缺少了正面反馈,成就感低,就想放弃。很多孩子学着学着,感觉到难了,就坚持不下去了,哭着闹着跟父母说不想学了。
前期的金钱和时间都投入进去了,大部分家长会觉得怒不可遏,但孩子消极怠工,家长们也无可奈何。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到底是要让孩子含泪坚持,还是遵从孩子的意愿忍痛放弃。
关于这个问题,网红妈妈钱儿妈在她的书《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这本书中提出过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那就是至少要坚持到孩子入门,才决定要不要继续。
什么是入门呢?就是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特长的初级水平,把基本技能全部熟练掌握。入门以后,父母再来和孩子讨论要不要继续学下去。比如学游泳,孩子学两个星期,还不会蛙泳,就选择放弃,那是肯定不行的。要让孩子选择是否继续,那就要熟练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几种泳姿要学会,能够顺利游上五百米。
要了解什么是入门,最好是向老师询问,达到什么水平算入门,再以此作为第一个里程碑。
年少孩子的坚持更多的是要依靠父母。父母们要做的是想办法让孩子先坚持,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而不是在他们提出放弃之后,怒骂他们浪费钱,或者大吼:“当初要学的也是你,现在不学的也是你!”
这本书还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方向错了,仍然有可能获得成功。事实上,山姆和大卫在转向后遇到的钻石比之前的钻石还要更大。所以父母们不必过度纠结一开始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没有什么选择是一定正确的,而坚持,总能够铸就成功。
但是,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童话书的美好就在于,它不会让孩子陷入对生活的无望的境地,生活总还是美好的。
这本书的最后,山姆和大卫从洞里一直掉啊,一直掉啊,又掉回到了地上。
猛然一看,似乎还是他们刚出发的地方。但如果仔细观察他们出发时的照片,就会发现,已经是一个新地方了。最重要的区别是,出发是一棵苹果树,现在变成了一棵梨树。
故事的最后,作者或许是想告诉孩子们:就算你的坚持没有获得回报,但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你仍然可以走入一片新的天地。那些不坚持、不努力的人,并没有就此走上人生的绝境,他们仍然过着普通的生活,就像故事的最后,山姆和大卫去喝巧克力牛奶、吃动物饼干去了。
虽然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是,获得钻石的生活一定比喝牛奶、吃饼干的生活更好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个开放式的结尾,不仅给了孩子安慰,也给了父母安慰,或许,成为平凡的人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