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梁晓声的写作课》读后感摘抄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梁晓声的写作课》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31 13:25:36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梁晓声的写作课》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7-31 13:25:36   小编: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梁晓声的写作课》是一篇指导小学生如何提升作文写作能力的文章。文章通过梁晓声老师的教导,强调了写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篇文章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梁晓声的写作课读后感篇一

很实在的一本书,推荐家长和学生阅读。

梁晓声老师因为自身具备高超的写作技艺,也当过老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写出来的书,就像是手把手教你,从审题开始,到选材,到把脑中的想法变成文字,把这个过程展现给读者看,很有学习的意义。我也准备给自己孩子试一试。

前3章是一些意义性、底层逻辑的讲解。略微沉闷,要耐着性子读下去,才可以渐入佳境。或者也可以直接从第4章开始读,那是真正开始教写作文。

第5章,教一个学生写“雨”的作文,有指导的全过程。值得阅读和模仿。

第9章,用电影视角读诗,其中有一部分“剪辑诗词脚本”特别牛!令我拍案叫绝!

第11章,讲到开头怎么写,用一篇文章,举了好几个开头的例子,对小学生写作文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我们老师和家长讲作文,经常是居高临下地指导,但是缺少示范和实操,所以说服力不够,自然觉得效果不佳。

但是梁晓声老师,因为自身具备高超的写作技艺,也当过老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写出来的书,就像是手把手教你,从审题开始,到选材,到把脑中的想法变成文字,把这个过程展现给读者看,很有学习的意义。我也准备给自己孩子试一试。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梁晓声的写作课读后感篇二

七月读书笔记:《梁晓声的写作课: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说起梁晓声,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起2022年大火的电视剧《人世间》,很多人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部剧的作者就是梁晓声。作为中国影视编剧、作家,梁晓声在2019年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从《人世间》到《梁晓声的写作课: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两本书的跨度太大,以至于很难想象这两本书是出自一人之手。

来源:微信读书

严格来说,《梁晓声的写作课: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不是一本写作指导书,更像一个70岁高龄老人的闲谈录。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内容结构上来说,这本书没有给出如何写好作文的条条框框。从第一章认识作文的重要性起,很大部分都在让读者了解写作是如何动用大脑的感性思维。

从语言表达上来说,不够凝练精简,话了不少家常。比如一些辅导孩子写作的对话,有必要精简省略的。对于想要快速获取写作方法的功利性读者而言,大抵不太想要花时间听一些多余的闲谈絮叨。

说一本书的好或者不好并非全盘否定,站在父母的角度,我想谈谈这本书给我的感受。

01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好

要让孩子爱上写作,一定要选择符合他们年纪的主题。比如,让孩子写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比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要来得更好。因为“意义”是大人头脑中产生的,是理性思维的产物,而“有意思”更接近小学生参与某件事最初的感受。

02

父母切忌口授笔录

父母在辅导孩子作文的时候,切忌进行口授笔录,因为这会扼杀孩子的作文表达能力。也就是遇到孩子不会写的作文题目时,父母千万不要在一旁说,孩子就照着父母说的写。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些方向性的引导,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直观感受,记录真情实感。

03

训练日常写作思维

作文是一个全方位的思维过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思考、表达能力。比如在参观博物馆回来,可以让孩子聊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展览品。因为文字只有在表达给自己留下较深印象的那些感受时,才更容易鲜活、生动起来。

04

警惕“正确思想”

“正确思想”不是必须的,小学生写作文,应以真性情为前提。

什么是“正确思想”?梁老师在书中举了一个五年级小学的作文例子。

有一天,他们放学回家,途经的一条街道堵车了,因为一辆自行车横在了路中央。他的同学走上前去,将自行车挪开了。他在文中写道:堵塞的情况很快就缓解了。那时,他愉快地笑了。

照理说,这篇作文可以就此结束。但是,紧接着,他在结尾还加了一段: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的个子虽然比我矮,但那一刻,他在我眼里变得高大起来。

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所谓的“正确思想”对于我们80后的父母太过熟悉了。从开始学写作文,老师就不断强调,在最后一段一定要重新点题,将事件进行升华。但是,现在想想,这样写真的好吗?很多的“正确思想”都成了假大空的套话,这样千篇一律的作文只会让审者疲劳。

05

电影分镜头下的古诗词

梁老师推荐通过电影分镜头的拍摄方式去背诵古诗词,更多是源于他作为一个剧作家的本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实属有些难度。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看电影还仅仅是停留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

当然,我们倒也不用真如拍电影那般严谨,可以在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意思以后,通过在脑海中构建画面的方式来背诵古诗词。

说到古诗词,看似背了几百上千首,但是真正到用的时候一句都掏不出来,因为我们记忆中的古诗词都是零散的。

我认为可以做一个主题分类。比如同样是写故乡的,李白用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或者同样是写下雨的,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06

课外阅读

关于课外阅读,梁老师虽然没有书单推荐,但他的选书方法可以说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时候,都是咱们家长看到别人的推荐,便兴致勃勃地给自家孩子买进,最后还是不喜欢就闲置了。

将生字、生词的数量作为判断读物是否适合自己的标准之一,我认为是非常可行的。

具体怎么判断呢?

如果所读的书每三千字中居然有七八个不认识的字、十来个不明其意的词,那么就暂不必读它了。可能这本书更加适合高年级的时候再来读。

如果一本书读了三五千字,预备在旁边的纸上还没记下一个生字或生词,那么这样的书读不读也无所谓。因为它可能就是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出版的课外读本。

除了选书的方法,梁老师还提到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那就是阅读的时候,在小本上将书名或文章题目及作者简介记下来,还要记下自己读书的日期,最后给出三言两语的,或者两三个字的印象记录,如喜欢、特别喜欢、很没意思等等。

等到更高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想一想:为什么这一类书或文章格外吸引我?为什么这一类情感格外打动我?让孩子对看过的书做评价,自己去选书。觉得好的书或文章好在哪里?觉得不好的书或文章又不好在哪里?

针对梁老师说的阅读习惯,我认为设置标签或者关键词检索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雨”、“声音”等等,方便下次写相关文章时快速获取素材。

写好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观察,还要学会多总结,多思考。

学习最怕“用心”二字。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梁晓声的写作课读后感篇三

读与写这两件事,如歌与舞——歌而纵情,不禁舞之;读而有思,不由不写。

写作文、写好作文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后天的训练可以使这种能力得到提升。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对感性思维脑区功能的激发,所以小学生要借助作文活跃自己的感性脑区,别让自己成了感性脑区僵化的“半脑人”。

小学生能不能、善不善于写好作文,先天因素最多只占十之二三,十之七八的因素是由后天训练所决定的,即引导方法正确与否、对待此事认真程度如何以及作文写作过程中积累经验多寡。

对于小学生,有三部分脑区的发育应该是在成长时期齐头并进的,那就是:主导记忆的脑区、主导计算与推理的脑区(这部分脑区通常也被叫作“理性思维”脑区)、主导形象储存与运用这种储存进行各种方式表达的脑区(这部分脑区通常也被叫作“感性思维”脑区)。

这三部分脑区的功能。而这三部分脑区的功能对每一个人都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哪一部分脑区在学生时期,特别是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时期,没有受到很好的激发和提升,那么那一部分脑区就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

使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主导感性思维的脑区受到不断激发并越来越活跃、功能也不断提升的课程,是作文。

作文是激发和提升感性思维脑区功能最全面、最具有综合元素的一门课程。即使升入大学也还是这样。

目前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被强化,感性思维能力被忽视了。

只要在适宜的年龄开始练习释放“表达欲望”,小学生就会发现作文是如此的“有意思”,而不仅仅是“有意义”。

作文的过程就是让我们享受个人化的“表达愉快”的过程。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全没有表达欲望的小学生。每一个小学生内心里都有表达的欲望,正如每一只雏鹰都有飞翔的欲望,每一只小百灵或小黄鹂都有叫出好听声音的欲望。只不过有些小学生的表达欲望萌生得早一些,而有些小学生的表达欲望萌生得迟一些。

小学生写作文,以发乎真性情的表达为好。

写自己愿意写的事,才能写出好作文。

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表达能力。

小学生作文应以“愉快地写作”为前提。

一名小学生的作文写得好不好,并不取决于他“天生”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启发得如何、指导得如何,家长们平日影响得怎样、促进得怎样,以及哪些方法是可取的、哪些方法是不可取的。

学生感性脑区的功能是否得到了必要的训练,发挥得正常不正常,不是仅凭学校里的几堂作文课就能决定的,日常进行的功能训练和提升也很重要。有的父母在与孩子闲处时,经常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忆共同经历的往事的细节,指着某自然现象引起他们的注意。我觉得这样的家长,肯定是重视并善于训练和提升孩子感性脑区功能的。

家长与孩子共同回忆往事、观察自然,有助于小学生感性脑区功能的提升。

写景作文对技巧的要求高于叙事作文。

只要愿意写、写得多,写什么不重要。

小学生多读优秀的课外书才能丰富词汇量,感受文字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和思想上的提升,而这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作文水平。

好作文离不开丰富的词汇。

作文没有诀窍;如果一定要说有,唯阅读而已。课外阅读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绝对必要的。

输出要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上,多读优秀的课外书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小学生应每周保证三千字到五千字的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因为目前而言,高品质的文字仍集中在书籍中。而写好作文,最终将通过用好文字来实现。

一切成人们写亲情、友情、故乡情的散文,都在你们可读的范围。一切关于天文知识、地理知识、生物知识的文章或书,只要文字活泼、趣味性强,不论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你们读读都是大有裨益的。

情感类散文和科普类图书都是不错的课外读物。

我尤其建议你们多读些描写动物、植物的文章和图书,图文并茂的更好,那些能同时写出人类与动植物相依相存的关系的,则好上加好。

我没提小说。这是因为,古今中外好的短篇,思想内涵往往较隐晦,以你们的年龄不易理解,也许还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而中长篇往往又太长,且多多少少都有儿童不宜的成分。我不愿你们过早地从书籍中接触那些成分,同时考虑到时间对你们很宝贵,所以我不提这些书。

孩子们特别想读、特别爱读的一些漫画书、故事书,大人们也应该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高兴地读吧!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把生字、生词记下来,过后再查字典或词典。

作文要用一个个、一行行文字写出来。好作文当然要用好的文字写出来。组成一篇好作文的好文字,当然好在用字恰当、词汇丰富、由字和词组成的某些句子生动优美。

阅读时随笔记下几个字、词,记下一些优美的或有格言意味的句子。读读平日记录下来的好句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生词可以先记下来,过后再查字典或词典。

我们的大脑也有一种特殊的功能,那就是,对于新接受的知识,更“乐于”寻找机会予以应用,这叫大脑的“实践冲动”。新鲜的字、词如同形状与色彩各异的积木,积累多了才能搭建出满意的“建筑”。

那么,再面对一道文题时,与那些从不翻阅课外书的同学相比,你们大脑中的反应可就大不一样了。他们头脑中出现的仅仅是课堂上学到的一些字、词,而想靠那些有限的字、词写出一篇好作文,是难以如愿的。所以,他们写起来很吃力,好比想要仅靠为数不多的积木拼搭出美观的建筑模型一样不切实际。而如果你们拥有的“积木”比较够用,形状和色彩也比较丰富,按照我在前边所讲的筛选方法确定了基本内容以后,写起作文来便会从容不迫、颇有自信,甚至会写得相当愉快。

汉语言词汇,特别是那些四字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陈述意味的,一类是具有形容意味的。

四字词之于文章的作用犹如砖瓦之于大厦。

“雾里看花”“语重心长”“促膝长谈”“娓娓道来”“谆谆教诲”“豆蔻年华”“如运诸掌”“蛇口蜂针”“城狐社鼠”“雨丝风片”……这样一些词,不但加强了描写的生动性,而且深化了词语的喻义,能引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

形容词属于修饰词的范围。“修”就是使字、词在文句中处于恰到好处的位置,“饰”就是使文章具有美感。而恰到好处,自然也就具有美感了。典故基本也可以归在形容意味的词的范围,它们所具有的比喻性更加明显,如“削足适履”“邯郸学步”“杞人忧天”“杯弓蛇影”“此地无银”“掩耳盗铃”等等。中国具有形容意味的词真是太多了,简直可以用“形容词的海洋”来形容。

尽管写作者拥有形容词的多少与文章写得好不好有重要关系,但我并不主张小学生为了写好作文而硬记大量的形容词。

中国唐代的诗人中有一位叫岑参的,他写了一首很著名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对于雪与严寒的形容特别精彩:“北风卷地白草折”“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风掣红旗冻不翻”。

中国古诗词的形容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他对雪也用到了比喻,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一句,成为传世名句。而“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典型的白描手法,即将眼中所见情形,像绘画那样用文字“画”出来。读这样的诗句,即使人在暖室,是不是也会觉得周身发冷呢?我最欣赏的是“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此句中,“掣”字用得极佳。以大力拉、拽曰“掣”,用在这里形容军营中红旗的状态——即使是狂风吹,红旗也早已冻硬,不能招展了。

中国古代诗词中,精彩的形容举不胜举。

从前上私塾的小孩,五六岁就开始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中领略字、词的形容之美了。

如何在作文中巧用形容:

一是白描式形容。白描是一种画风,以线条运用的精准为长,是工笔画的基本功。写作者尽量收敛主观的情绪色彩,接近风光或事物最真实的样子。王维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这样;杜甫那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是这样。“窗含”二字形容得尤其巧妙。

二是情感式形容。这一种形容,由于投入了一定程度或强烈的主观情绪,带有明显的夸张色彩。夸张自然是为了渲染,而渲染是作者为了使读者和自己一样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比如岑参那句“风掣红旗冻不翻”,显然是夸张到极致;李白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是。而杜甫那两句“尘埃不见咸阳桥”“哭声直上干云霄”,情感投入的强烈不言而喻。

小学生可以根据作文需要灵活运用形容词。

在作文练习时多运用联想,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

如果你们已经升入四年级了,那么我建议你们渐渐告别漫画类图书,开始向具有一定文学品质的图书靠拢。注意,我很委婉地说的是“渐渐”。

要随年龄增长从浅阅读过渡到深阅读。

漫画类图书以画为主,字是很少的,那些字一般局限于小学一二年级的认读范围。此类书即使读得足够多,对你们提高字、词的认知和应用也毫无帮助。

如果所读的书每三千字中居然有七八个不认识的字、十来个不明其意的词,那么就暂不必读它了。生字、生词的数量是读物是否适合自己的标准之一。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和能力迅速提高的一个转折点。有的同学经历了这一转折,大脑功能的活力似乎产生了一次飞跃。而另一些同学,大脑功能的潜力仍停留在一二年级时的状态。这与读不读课外书、读什么样的课外书、怎样读有直接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已经有好多首唐诗了。

不管你们在读一本什么书,或刊物中的哪篇文章,我希望你们能做到:在小本上将书名或文章题目及作者简介记下来;还要记下自己读书的日期;最后给出三言两语的,甚至两三个字的印象记录,如喜欢、特别喜欢、很没意思等等。就这么简单,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同学都能做到

小学生的心灵像某些枝叶特别敏感的植物,对美好的情愫最容易产生敏感的反应。你们的身体需要物质的营养,你们的头脑需要知识的营养,你们的心灵需要情愫的营养。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三种营养缺一不可。

阅读兴趣应多样化,要多从不同角度看待一本书。

思想的深度决定语言的深度。

凡耐人寻味的语言,不论是从口中说出来的还是笔下写出来的,肯定都是较睿智的语言。而较睿智的语言,几乎都是具有一定思想力的语言,起码是具有一定思想性的语言。

好字、好词、好句与美好的情愫都需要积累。

你应该像吸铁石一样,将一概读物中好的字、词、句,丁零当啷地“吸”到自己头脑中去。你的眼睛应该像长了钩子似的,对一概读物中的好字、好词、好句都不放过。

小学生可以阅读“大部头”,也可以读由这些“大部头”改编的“小人书”。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像水仙花。水仙花只需要水就可以生长得挺好,知识的传授对于他们也应该像浇水那么单纯。如果加土,不但多此一举,反而会弄巧成拙。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像盆景,只浇水不给土,盆景植物的生长是不稳定的。这里的“土壤”体现为复合性的知识,小学生不同脑区的功能,需要以复合性的知识来进行较全面的启蒙。而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我认为如同幼树,不应再视为花了——虽然我绝不反对五六年级的你们也还是“祖国的花朵”这一美好的比喻。

叙事之“事”离不开生活。世上大部分事都是因人而起的,叙事文虽然强调的是“事”,但其实是写“人”的作文。文中的主要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者。叙事文本质是写“人”的。

比之于写实,虚构是更高级的脑区活动。

大部分小学生作文的开篇都是平铺直叙式的。其实,小学生作文的开篇,也可以而且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一篇作文的平铺直叙的开篇,就好比将一根黄瓜或一张饼切成几段或几块,之后又按照原来的样子组合在一起了。其效果是,使人一目了然,立马看出那是一根黄瓜或一张饼什么的。而若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重新组合,那么就没有哪一段是不可以摆在最前边作为开篇的。

小学生作文中的“小故事”,也是可以直接从中段开篇的,这叫“切入式倒叙”。既可以从中段“切入”,当然就可以从内容的任何一段情节“切入”。只不过,倒叙一结束,能与下段呼应和衔接得顺畅、自然、周到为好。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从心底里爱上写作文,将所掌握的“知”转化为“识”。也只有将平日积累的知识,变成作文中必要的细节,作文才能脱离平庸,才能更出色。

丰富的感悟是编织作文的经纬线。

爱上写作文,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提升作文水平是渐进的过程。

任何事情,完全没兴趣,神仙也无奈。只要有了爱好之心,就有了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那想象的能力,是可以训练或者自我培养的;那写实的功力,是可以渐次提高的;那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是可以先成为一种自我要求,进而成为本能的。

所谓“识”,我想无非就是“认识”。

认识和想象一样,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活动。所知越多,所识越广。

人在被动的,甚而极不愿意的情况之下,也是可以“晓得”一些事情,“晓得”许多事情的。

学知识的过程即是掌握并运用所得到的信息的过程。

“识”是只能在主动的情况下才便于进行的思维。

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未必。

我在生活中见过不少不仅熟读而且熟背唐诗的人,然而他们并不会作诗。偶作,也不佳。缘何?诗不仅仅是“知”的精神产物,它肯定是“知”和“识”相结合的精神产物。

学习知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知识往往是通过细节进入作文中的。

细节比一般性的情节更生动。

情节是天使,细节是魔鬼

在文学中,细节既证明作家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又证明作家“活用”自身观察力的智慧。

请重视细节,细节能使你脱离平庸。专业作家、编剧的创作如此,小学生作文的写作亦是如此。

生活积累如同往银行存钱,不断“零存”才能用时“整取”。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间接积累生活,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积累生活。通过关注生活中的“他者”,同学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阔心胸,进而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积累生活,零存整取

小学生从二年级起,便要练习“看图作文”了。

小学低年级作文以提高字、词使用能力为重点。

从三年级开始就结束“看图作文”的阶段了,要开始自己从生活中取材来作文了。

阅读是一种间接积累生活的方式。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