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摘抄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8 14:10:20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0-08 14:10:20   小编:

小说《为何爱会伤人》通过描写主人公因为爱情而受伤的心路历程,深刻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伤害性。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引发读者对爱情的思考和反思。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告诉读者爱情并非完美,也会带来伤害和痛苦。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一)

说实话我一点都没看懂 默读法不适合后 我开始大声朗读这本书 结果这样读了半本 这书也不薄啊 我还是不知所云 这书名为为何爱会伤人 你倒是告诉我啊! 一个答案也没有 唯一的主线就是妈妈是孩子的轮回 三岁前妈妈与孩子的关系决定了孩子一生心理底色 呜呜 我想哭 我孩子过了三岁四岁半了 难倒底色已定 我不服 !作者作为心理咨询师 扒了自己无数个来访者的案例,只讲案例,不管别人的隐私,这样好么!只讲案例罢了,又不具体分析透彻,一笔带过,整本书就是这么个结构,看的人想吐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二)

之前没有太接触过这一类型的书,也没有可以让我参考比较的例子。自己感觉读前半部分的时候很多观点真的有让我好好的思考自己的一些经历,尤其是自己选择的一些经历。不过阅读时确实会时不时的感觉到一些不适,尤其是后半部分,有一些从男性的眼中窥视到女性的感觉。

尽管也能感觉到作者在努力表达自己的中立和理性,但是在对母亲和女性在关系中的一些说明还是有男性本位的感觉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没有指责的意思,不过把阅读中一些不适感转化为想去了解男性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还是比较能支撑我继续读下去)反正读书嘛,也不需要我去赞同他的所有观点,有能得到一些我现在能理解的让我能思考的观点就好了。

还有就是,需要自省,要自己把自己从痛苦中解救出来,而不是依靠一段关系,或者一直责备一段关系。不过也从一些姐妹的经历中看到不能只是自己过度反省,总之希望早日震荡稳定吧。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三)

关于《为何爱会伤人》的读后感 今年有计划读的第八本书是偶像武志红老师的《为何爱会伤人》。该书以童年经历为出发点,分析了若干种恋爱表现。于开篇就提出恋爱,实际是童年生活的再现,在于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重温童年的美好”,指出恋人常与当事人的异性父母有相似或貌似相反的地方。而“修正童年的错误”则点出了感情中矛盾的来源。认清这两点便可以恰当地自省自己,是否将内心的“改造梦想”强加于他人身上了。要警惕“自以为是”“道德绑架式”的付出。不要把这样的“理想自我”或“理想父母”投射于他人身上。更应分清何为自己的意愿,何为他人的意愿。 自己的生命画卷应由自己上色,不应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 其他想法:这一年理应保持每周2到3本的阅读量,下一本我希望自己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今天读这本书时,深切地感受到了心理学的思维模式,除了分不清“自我”“本我”“超我”和“意识”“潜意识”之余,感觉自己的注意力和缜密深入的分析能力有所下降。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一个有较高自省能力,有理性思维的人。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四)

37《为何爱会伤人》6.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任何事情形成都有选择道理。存在即合理。所有看着无私利他的背后最终都是为了利己。某人看着温顺服从,乃是以此控制对方。某人看着乐于奉献,最终想着索取。某人看着高尚正直,为了掩饰内心的卑鄙想法。 每个A面背后都有一个-A面。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分。A的数值越大,-A也越强。如果利己之私得不到回报,发泄,-A会怎么样呢? 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男人出走了。有个孝子拿刀砍了母亲。清官背后原来是巨贪…… 如何修炼?中庸之道。 把A值变小,趋于平衡。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就好。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五)

1.恋爱的本质是童年与亲人相处的轮回重现。所谓“看对了眼”,是指回忆起童年相处的美好,或者想修正童年相处的不美好。 2.恋爱开始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和“幻想的完美情人”打交道。面前的人是“完美情人”的投射,怎么看怎么好。时间久了,原来对方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爱伤人一次。 3.沟通从来不容易,恋爱意味着天天沟通。沟通双方内心都有自己的需求,不满足不行,满足错了不行,不但不满足反而要改造对方顺应自己需求更不行。偏偏你就喜欢把“汝之蜜糖,彼之砒霜”送给对方,还抱怨爱得那么用力却那么惨。爱伤人两次。 4.童年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埋下了心理创伤。在恋爱中爆发出来,爱伤人三次。 5.解决方法如下:第一,接受。对方就是眼前这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实实在在的人,不是什么完美的人。接受ta,理解ta,学习ta的优点。 6.第二,满足对方真正的心理需求。从对方的角度把对方的想法复述一遍。平时记录下对方的喜好需求。 7.第三,坚韧。有能力解决问题,这叫能力。能接受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叫坚韧。接受事实真相,接受童年不完美,接受父母不完美,接受世界不围绕自己一个人转。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六)

在恋爱里,我是一个常常自省的人。我意思如果恋爱进展不顺利的话。我就会疯狂自省,然后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问题。然而面对一个总觉得自己没错,别人错了的伴侣的时候,多数时候我是迷茫自卑的。自卑的想得到他的肯定,想打败他以前的女朋友,想成为他心里最好最好的。所以我自省方向是——如何让自己更加忍让。因为如果我觉得我是对的,我争论,往往被说极端或者无理取闹。反正不管怎样,我都是道歉的一方。后来我放弃了反抗,我选择逃避和忍让。因为这比抗争容易多了,忍受一时的气愤绝望,换来后面几天的安宁祥和。为什么我都是输家?因为他时常对我使用冷暴力,我最害怕的冷暴力。不到一天我就会奔溃道歉。这简直是对我最大的折磨。所以我自省导向发生了改变,我没有自省整个恋情对我的影响,因为我投入太多,我不愿意放弃。所以我自省我自己是不是太矫情,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太多要求太高。所以我一直忍耐,一直绝望,一直觉得无路可走。而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的视野被遮住了其他路,我只看到这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别反抗,撑住。我想撑到我忍无可忍的一天,没想到这一天这么长,我低估了自己的忍耐能力,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因为我这个决定而精疲力尽。武志红老师这本书,简直让我打开了黑匣子。让我看到我被遮住的眼睛,甚至明白我为何会做这样的选择。当我明白,当我了解,当我分析好我的感情。我发现,我的选择多么错误和悲观。我像一直被蒙在鼓里,然后我开了一双天眼一样。我明白了为何他这样打击我,说我的不是。我明白了我为何失眠。我明白了为何我选择面对这种生活都顺从。我明白了以前我彻夜不眠时图想清楚这些问题的时候,却得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是多么愚蠢。我永远记得一句话:如果你不是内在模式很好的人,尽量远离那些内在模式很差的人,除非他会自省。了解他的以前的恋情,就了解了这个人。

我天真的认为,我和人家不一样。我比她优秀,会沟通,所以我一定能跟她不一样。我高估了自己,也美化了他。我该自省的是,从那个时候,我就应该发现,他自私且从不自省。我从后面的相处中发现,我根本不喜欢这样一个人,我无法接受他的缺点(他的缺点是我在意的),他的优点我也不以为然……但是因为我想不通,我付出了时间感情,所以我不想离开,我觉得这是爱,其实不是,是我对我的错误判断买单而已。这本书很好的让我走出一段让我整个人变得很差的恋情,让我想通很多想不通的事。让我的眼睛放宽,甚至多了一只心灵的眼睛看破迷局。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更加学会如何爱一个人。可是说,让刚踏出入社会,事业爱情都迷惑的时候,给我一个指路的灯。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七)

人只能理解ta所理解的世界。当下正处在一个对爱情无感的阶段,记录一下在这本书中学习到的内容。

《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作者分了4个part,主要讲述男女相处之间的矛盾。

part1 爱情是一种轮回

我们会爱上的人是因为ta唤醒了我们童年与父母的关系模式,这是一种潜意识的选择,因为追求自己所习惯的情绪或情感是一种致命的诱惑。有些人感情上的不幸其实是ta的自我选择,所以要尽可能地远离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的人,除非这个人有自省的能力。我们要懂得尊重自己的感觉,把救赎的希望放在自己而非他人身上,幸福在于内心的和谐。

Part2 难以避免的爱情战争

我们看见的总是自己的世界,潜意识会阻碍你我如实地看待问题。很多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为了控制并折磨对方。如果在两性关系中,你选择彻底被控制,结局通常也是被抛弃。有问题的手段意味着目的也本身就有问题。

在家庭中,感受比事实重要,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除了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要聆听对方的感受,相信对方的感受。交流感受才是亲密关系进行绝大多数沟通的目的。而揣测、评价、出主意会让配偶距离被理解越来越远。我们要学会调整甚至放弃自己原本持有的那一套逻辑,形成一套更新的、更灵活的、更适合现状的生存逻辑,同时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Part3 任何选择都有道理

“一个人只有在关系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但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该有的风采,对自己负责,尊重自己的感受。真正的亲密,是两个人真我与真我的相遇。如果童年受到伤害,请记得接受父母的真实形象然后放下。接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珍惜当下是最好的选择。

Part4 走向真爱

生命早期的创伤是非常难以平复的,但通过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是再错误不过的事情。走向真爱,我们必须要审视自己的内心,认识并破解自己不幸中所深藏着的信念,尊重客观,试着为自己争取,通过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达到真正的独立。

整本书读下来,我最钟爱的还是书中引用的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试图借情爱找到生命的意义,而逃避了生命本来的意义。” 每个人的人生必然会在同一个地方以同一个姿势摔倒,不要害怕,正视自己,然后努力拯救自己。人只有足够爱当下的自己,才有能力和空隙去支持去爱他人。愿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支撑。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八)

俗话说,能伤害你的人一定是和你亲近的人。这句话不无道理。越是你在乎的人,越能轻而易举地伤到你。

在爱情里,我们受到的伤深刻而痛苦。也常常会自问:他到底爱不爱我?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为何一开始美好而单纯的感情,在确立关系后就变得不一样了,他就好像变了个人呢? 为何关系越亲密就越伤人?我们到底对爱有什么误解吗?

武志红的这本著作《为何爱会伤人》中解释了这些问题。但很多读者对这本书的评论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观点很值得思考和学习。

作者在书中写到:

童年的感觉是人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深刻而久远。

而异性父母在童年时对我们的影响,足以大到我们对伴侣的选择。

如果小时候童年生活幸福,异性父母给自己留下的是快乐的回忆,那么在以后的爱情里,这样的人很可能会选择和自己异性父母相像的人,重温童年美好的回忆。

而另一种情况是弥补自己童年时所受的苦。

比如,很多人小时候经历了父母的情感不合,父亲不负责任不顾家,而且脾气暴躁。那么女儿在成年后,很大程度上不会选择父亲这样的人。

问过我的很多朋友,关于在选择伴侣这个问题上,她们都表示:以后绝对不找像自己爸爸那样的,而是找一个温柔负责任的。面对自己童年的不幸,她们想要在爱情里获得拯救。

爱情之所以伟大,也在于它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是我们自愿的。也因为它能够给予,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的人,以温暖和鼓励。

当亲密关系确立后,我们总会对伴侣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甚至会觉得,伴侣如果不能满足我们就是不够爱。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男人与女人正在感情的升温期。有一次男人给她打电话,她没接而是直接挂了。

后来女人打回来跟他说,自己那个时候正在开会,不方便接,只好这样。

男人则说,如果换了是他,他会先接电话,说明原因,而不是直接挂电话。

面对同一件事,男人认为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好的,他不认同女人的做法。

在这件事上,他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女人身上。这样的人,会特别关注恋人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待自己。如果对方没有如自己所愿,长此以往,会让彼此心累失望。

其实,我们对伴侣的要求,也是自己的欲望和诉求的体现。我们总是用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评价伴侣,其实,我们应该想到,伴侣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与我们不同的人。

当亲密关系发生冲突时,不妨试着自省:我有没有尊重对方,有没有太过自我。

或许我们将太多对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伴侣身上,希望他来拯救我们,带给我们幸福。

但是,爱情不是神话。幸福也不在于从其他人身上寻找。幸福在于找到自己,然后遇到一个合得来的人,一起走下去。

高晓松曾说:“什么是好的感情?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纯良的自己、诚恳的自己、磊落的自己。”

一段好的爱情,应该是它帮助你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将自我的幸福寄托于他人。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九)

01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唯美的语言,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情诗,美得足以拨动心弦。这世间,大多数的女子最逃不过的一劫便是男人的语言。倘若是普通的女子恐怕早已拜倒在这情诗之下了,而林徽因却没有。因为她看得通透,她清楚地知道徐志摩爱的不过是浪漫诗人幻想下的林徽因,而不是真实的自己。打个比方,就像林徽因蒙着一层薄纱,纱外看起来美极了,像个仙女。掀开这层纱,可能是满脸麻子。而徐志摩爱的是纱外的那个人,并不是纱里有麻子的人。

这其实不是徐志摩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这样。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看透那层纱,或者对方伪装得太好,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把这层纱蒙在了对方的头上。现代心理学咨询师武志红在《为何爱会伤人》的书里提到,爱上一个人,是因为我们想要在恋爱里重温童年的温暖,弥补童年的缺失。也就是说,我们其实爱上了一个和父母类似或者自己理想化的父母的人。然后把自己制作的完美的父母之纱,戴在了疑似父母的人身上。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天生就喜欢重复。一百年前的一个心理学家,在研究孩子成长时,发现这样一件事情,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当孩子们在经历了开心或者难过的事情之后,会不自觉地在日后重复类似的事情和行为,为了体验这种情感。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换句话说,小时候如果缺乏信任,长大也缺乏信任,小时候充满敌意,长大也一样。尤其在小时候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中,我们会学习到长大后恋爱关系的处理法则。

02

那么,我们来看看徐志摩与母亲的关系。徐志摩的家庭是经商世家,家大业大,他的童年生活非常优渥。可以说是富二代和官二代的结合体。他的爸爸很重视教育,从三岁的时候就对徐志摩开启了启蒙教育。与父亲严厉的形象形成反差的便是他的母亲。

徐志摩母亲不是大字不识的人,她略微懂点文墨,而且性情平和。在一个有奶娘的时代,能够坚持亲喂,说明徐志摩的母亲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像旧时的女人那般迂腐。徐志摩的诗歌里,曾这样写到母亲,“着你的臂膀,贴近你的胸膛和你一床睡着”。即便在现代社会,很多孩子也未必得到这样的爱。因为我们现在的产假只有6个月。徐志摩的妈妈让他充分体会到了爱与自由,从而在他心中,便形成了一个完美妈妈的形象。而这个完美妈妈就在影响着他未来的择偶标准。他会在恋爱时,重温童年的温暖。

当看到林徽因这样的才女,与母亲的性情有几分相似时,徐志摩欣喜若狂,他觉得这就是爱与自由、充满才情的完美女神。他将心中制作好的完美女人的纱戴在林徽因身上,然后便不可自拔地坠入爱河。他爱着和妈妈一样的人,从那里他能得到所有童年的爱。

但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这也许只是一个人和一个影子的爱。更具体地说,是一个人爱着一个影子罢了。事实上,林徽因并没有爱过徐志摩,林徽因的后代,曾公开表示过,他们之间只是友谊。

03

生活中的我们也经常遭遇这样的爱情挫折,问题往往不是爱上谁与不爱谁,而是我们自己执拗在自己的幻想里不能自拔,这幻想就是那头上的薄纱。更不幸的是,当这种幻想被带进婚姻里时,幻想会随着现实而破灭。所以,家庭矛盾升级,开始吵架,甚至最后离婚。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爱上的不是纱外人呢?

恋爱也好,婚姻也罢,其实我们不是去寻找一个对的人,而是寻找内在和谐的自己。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让男女朋友分别写出10个形容词,描述自己性格特点及其对立面。结果,男人女人的性格互为对立面。这即是他们相爱的起点,也是他们冲突的原点。也就是说,他们都想找个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结果一起久了又受不了对方的不一样。所以,人其实没变,变的不过是自己的感受。

那么,问题的主导人也就是自己,也就是说,当我们爱情出了问题,要先找到真实的自己。去挖掘自己的内心,爱一个人是爱对方的某个特质吗?如果是,回到童年的异性父母那里寻找答案。当爱人与父母之间可以匹配得上,你就要思考自己爱的到底是这个人还是童年的父母。就像徐志摩,如果林徽因与他的母亲有很大关联,那么就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爱的是父母还是那个人,其实,有时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爱对方。然后,当我们把父母的纱扔掉,看到了真实的那个人。此时的二人,如若不爱,没有遗憾,如若爱,必然深爱。

爱,有时真的说不清楚,但能说得清的是,最好的爱情就是两个真实的人相爱。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十)

英国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说过:“恋爱是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终结。”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会遇见那个和自己共度余生的人,和他/她不期而遇,继而有了一段不解的缘分,一段美妙的爱情。

爱情的存在让我们单调的生活有了别样的精彩,更重要的是,在爱情里,我们能够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恋爱关系就像是一场轮回,我们与恋人的关系中的种种都可以追溯到我们童年时期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相处模式。

在这个过程,我们会经历恋爱中的三个阶段,最后通过重新认识并修炼自己的内心,在爱情里与恋人修成正果。我们需要经历哪三个阶段,又如何通过重新认识并修炼自己走向真爱呢?《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为何爱会伤人》的作者武志红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心理学专家,他的十几本著作讲了关于家庭、关于夫妻、关于爱情的各个方面。书中内容不仅有理有据,还有很多生动的案例,读起来不会很难理解,反而生动有趣。

武志红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作家,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武志红的另外一部作品《为何家会伤人》也很值得一读,之前我写过《为何家会伤人》的书评(点击书名,即可查看!)。其他畅销著作还有《每一种孤独都有人陪伴》、《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梦知道答案》等。

我很喜欢武志红写的《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其中一个原因是,读《为何爱会伤人》就像是在检视自己的爱情。我们先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两种恋爱模式,一种是一个人不断的找寻同一类型的恋人,比如:一个姑娘找了一个又一个渣男,最后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另外一种就是我们所不齿的三角关系,一个人同时拥有两种类型的恋人。不管是哪种,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一段不好的恋情不是自己找不到对的人,事实是我们自己就不是一个好的恋人。

武志红认为,恋爱关系就像是一种轮回,是对童年时期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关系模式的重现。这里所说的“轮回”包括两层含义:

1、重温童年的美好,或修正童年的错误。

2、修炼我们的内心。

在童年时期,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父母。长大之后,我们和另外一个人建立了亲密关系,不管是否愿意,我们都会有意识无意识的重现童年与父母的关系。如果我们有一个很美好的童年,就会倾向于找一个同样能带给自己快乐和美好的伴侣。

如果我们在童年经历了父母的抛弃或亲眼目睹了家暴的全过程等不幸的童年,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想要找一个人重温童年的不幸,同时改造对方,纠正童年时的错误关系。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一段有瑕疵的恋爱关系,本质上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出现了问题。所以不要试图将亲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归咎到对方身上,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是否是一位合格的恋人。

上面说的都是不正常的亲密关系类型,如果想要拥有一段完美的恋爱关系,我们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呢?

第一阶段,是恋爱初期,两人如胶似漆,恨不得将对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和对方合二为一。因为爱屋及乌,缺点也变成了优点。这是恋爱关系中的“幻想阶段”。

第二个阶段,经历过多巴胺高度分泌期之后,彼此之间开始看到对方的不足,各种嫌弃对方,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会看上这么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更要命的是自己或对方开始进行“改造”计划,继而各种矛盾开始出现。如果这个阶段过度不好,即使对方是自己的真爱也会擦肩而过。这是“幻想”破灭,开始看到真实的恋人阶段。

第三个阶段,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彼此独立却又不可分割的关系。接受了真实的恋人与真实的自己友好相处,由此产生的爱才是真实、踏实的爱。经历到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爱情是另一种重生。

《为何爱会伤人》就是通过以上三个阶段来解释,恋爱关系为什么会是一种轮回?为什么会是童年时期我们与父母及其他亲人关系模式的重现?童年时期的关系模式是如何对我们产生影响?最后,我们如何做才能够真正的走向真爱?

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再到最后的携手共度余生,整个过程都不会很容易。在恋爱期间,我们认识自己,认识恋人,将恋爱三阶段稳妥的度过,并且在这个过程修炼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好恋人,做一个“正确”的爱人,实际上最大的获益者也只会是自己。

拥有幸福圆满的婚姻生活,恋爱期就要打好基础,不再将童年时期的经历再次轮回到一段新的亲密关系当中,于人于己都是最好的礼物。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注定会让这段爱情刻骨铭心。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讲过:“没有一场深刻的恋爱,人生等于虚度。”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十一)

自上回迷茫时去刷跟躁郁症有点关系的电视剧《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失望透顶后,这回在与无助的亲密关系面前我选择了从书上去找答案。这本《为何爱会伤人》是一位知友在推荐的,看这名字就很吸引我这个被“亲妈”“爱”得高一躁郁症发作,被几乎一生彼此没有性,也没有爱的养父母“爱”得离家出走,被养父与养母家的亲戚“爱”得几乎不再来往。养父母都去世以后,我的人际关系也越发简单,无非是老公与儿子。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老公在我抑郁发作时让我不称心,我真的会痛苦得想死。

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而解脱;要么努力搞好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跟我的躁郁症和谐相处。作者武志红说,“最好有孩子这个“爱的结晶”,否则夫妻关系便是不平衡的,难以经得起考验。”没错就是我们的孩子成为了我认真考虑离婚与死亡这两件人生重大之事的拦路虎。作为孩子的亲生母亲我实在没法做出离婚的决定而使得孩子不能更便捷地跟父亲在一起,我更加很难下定决心让他成为一个从此没有亲生母亲的孩子像我一样更容易患心理疾病。

我老公不理解自己又没有做什么没有原则的事情,为何要离婚呢?我要离婚是因为我无法容忍我所希望的在我不开心的时候老公要哄我而非保持沉默这个事怎么那么难,为何教了他七年多,他还是学不会,尽管我的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他做不到就犹如我抑郁发病时无法下床一样,但是我还是不那么相信,也理解不了,直到我看了这本书前半部分的内容后好像有些认可了。“不管一个人多么爱你,他仍然不能如你所愿——自动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的“好”。甚至,即便知道了你的渴望,他仍然不能甚至不愿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因为,一旦这么做,他作为一个人的独立存在就不存在了,他就沦为一个工具,一个满足你的梦想的工具。”

此书在序言部分就摆出作者对于童年与恋爱之联系的理解。“恋爱关系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现。也就是说,对于所有人而言,恋爱都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轮回,是为了……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修炼你的心。” “我们长大了,离开了家,但我们仍然一直待在一个虚幻的家中,并继续沉浸在从家中行程的逻辑里。

通过阅读我感觉我的丈夫就是文中所说的“玩依赖游戏的男人,在家中,依赖可令父母对他更好,所以他会一直觉得依赖时的自己是’好我’,等他依赖时,别人就会亲近他。然而,当女友因厌倦他的依赖而表现出对他的疏远时,他会变得更加依赖。他这样做,是因为他潜意识上认为,他越依赖,别人会越亲近他。这种潜意识阻碍他如实地看待问题。”

而我则是文中所说“支配欲太强的女人,会给男人洗脑。并且,先成功后,这样的女人会更失望,因为尽管她们是女强人,但仍然会和多数女子一样,渴望男人能让她们依靠。所以,当看到自己的丈夫已没什么独立能力和独立精神后,她们会非常痛恨这一点,整日斥责他们。”

针对亲密关系这样的情况文章呼吁我们要“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实现相互理解的唯一途径。并要永远记住,感受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记得上回我不想活的时候就跟我老公绕着河的一侧反复走来走去,我们从一开始的沉默慢慢地话匣子打开了,一聊就聊了好几天,当我跟心理咨询师分享这部分的时候,咨询师提醒我要记住并且复制这样的时光,在沟通中感受彼此的感受,实现相互理解。

我很喜欢作者将感情分为三个阶段,对应来看,我跟我老公已走过1+1=1,进入1+1=0并期待早日到达1+1=2的新篇章。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十二)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阿Sam(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27915748/

为何爱会伤人?

由于面向的是大众读者,作者擅用短平快的写作手法,举的例子不极端不足以直击人心,所使用的精神分析学方法也用得简单呆板,俄狄浦斯情结和潜意识治疗的临床经验谈得都浅尝辄止。真正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及其拥趸,或是新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要比书里谈到的多元、丰富、深刻得多。

书中使用了大量归因法,聚焦原生家庭对个人自我体系建立的决定性作用,这在很多极端例子的治疗上(比如书中多举案例)显然是成立的。然而正如弗洛伊德把一切归结为力比多因而使得整个精神分析学理论陷入僵局一样,本书中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个人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时代被严重忽视——单独地看,作者似乎并不肯定青少年在接受学校教育、融入同龄人群体、接触社会生活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在以上这些过程中,父母的监管人职责无论在物理距离上还是心理距离上都暂时松懈,青少年得以实践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和同学、朋友、老师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在外部世界的反馈中或确证并固定该模式,或进行自我纠偏以完善自我认识,或误入歧途与家庭渐行渐远。这个阶段对人的世界观及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之大,有时足以冲破原生家庭的固定模式。

与此同时,书中凡举例,十有八九都是痴男怨女,他们饱受伤害变得情志失调,“他对我好一点,我就觉得自己在天堂,他对我坏一点,我就觉得在地狱”。爱当然会使得理智短暂失效,但是人的自我认识,尤其是现代年轻人的自我认识,更大程度上来自于现代教育。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很大,但知识也会给我们以力量,为爱苦恼并不意味着知识无效。陷入困境的人会去找心理咨询师请求帮忙,因为他们在自己筑立的迷宫里暂时迷路了,他们需要一些专业的提示和帮助。但是真正的治疗师会明白,钥匙在这些人自己手上。坚强的内心,深刻的情感,坦然的诚意,都需要有益的知识的帮助,才能带领人们找到那扇门。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也会受伤,我认为他们更容易被爱所伤,但也更容易释放伤害,因为他们手上握有很多的工具,这些工具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那把钥匙。这是本书另一缺憾。

但这仍是一本在很多点上都令人陷入沉思的书。“本书启发了我感受比所谓的事实更加重要,要解决眼前困难,关键在于把注意力的焦点从外部转移到自己的内部来,问题不在于死盯着对方一定要在我的爱的确证书上盖上专属印鉴,而在于我如何改变自己的内心。

爱的第一个陷阱就是:“我以我的好的方式对你,你也必须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这种爱给对方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压力)!正是如此,从一开始我就急于找爱的证明,来让自己的期望落地。但我找到了什么呢?我是那么缺乏信心,而爱意又来得那么汹涌。看起来我是在推进两人关系,实际上我在寻找不爱的证明,当然,遍地都是:“你看,每次都回复哈哈哈哈,他一定在敷衍我。”“我不找他他就不会主动来问我,他一定不喜欢我。”“他从来没有表现出对我生活的一丝兴趣,一个男生如果对女生有感觉,他不会这样。”“他拒绝和我见面,一定是把我当成了备胎。”找到越多的不完美,就越陷入绝境:对方不爱我,我该怎么办?凡此种种,不能自己。错把决定权交给对方,同时也把责任推卸给了对方。我当时完全不晓得,经营感情,不仅是双方共同向前迈进,更要紧的是,它是一种能力。 所谓尊重自己的感受,实际上是要认真地去看:每一次美好的感受,它本身就是一个爱的证明。比如在当对方那么契合地回应我时,我心里涌动的悸动,不正是因为我第一次确认了自己的感情吗?比如每一次对方给我的鼓励,以及它们在我身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是爱的话它们是什么呢?而我爱某人,和某人没有关系。对他来说,我的表白可能是良药,也可能是困扰。试想另一个人冲到我面前表白,又强烈要求我接受,我会怎么做呢?恐怕要报警把他抓起来吧! 书中引用了斯考特·派克的一句名言:“你应当及时地修正你的心灵地图。”它提示了我,因为陷入神魂颠倒的爱,我看不到我和对方之间有什么区别,也看不到对方和我的想象有什么区别。明明是我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对方身上,执着在自己的爱的方式上,而没有看到他的真实存在,也没有尊重他的逻辑,怎么能反过来责问:你怎么不回应我呢? 他不是我情感缺失的答案,我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更不能把自己成长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我本人,应该为我的所有言行负起全部责任。

在这个意义上讲,本书观点和方法虽然不可盲信,但对于迷途中的你和我,也不失为一本有益读物。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十三)

爱应该是一个人一生的课题。人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生物,离不开关系。人的角色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都在变化,当你看清了自己所处的时空,理清自己该如何去扮演好自己在这个时空的角色,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和忧愁。相信能得到爱和能去爱人,不要只做其中一样,人要试着去平衡才能平静。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武志红为了弄清楚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用心理研究的方法来研究人。《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是他对爱的解释,在中国的环境下的人的相处模式,到底什么是爱,为何爱会伤人,他在书中用他的理论和观察咨询人的临床经验为我们一一解释。

爱是一场修炼,武志红在这本书的序中提到“从轮回到孵化器”,“轮回”是我们继承了父母或者说是我们成长环境中关于如何爱人模式,“孵化器”则是我们在以我们熟悉的方式遇到一个爱的人后如何去修炼的过程。孵化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执着于过去,而是要学着去成长,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让1+1=2。

本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按照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个人为什么会钟情某个人。 第二部分以案例和理论结合的形式讲述爱情中两个人先相处模式。 第三部分则围绕案例来说明每个人爱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第四部分从男女各自的对爱情的态度出发,最后诠释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爱不是束缚和为所欲为,爱是敞开你的心。

爱可能是源于你的熟悉或缺失

在武志红的书中解释看上一个人,可能是源于父母的恋人模型。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我们熟悉的状态,从这个状态出发,我们会去寻找相似的恋人或者寻找一个截然不同的恋人也就是缺失的那部分。在这个寻觅的过程,对方总是在你熟悉或缺失的某个方面吸引你。当你靠近时,发现并不是全都是如你一开始看见的一般,于是就会有冲突。人在某一刻表现出来的状态和对方所看到的那一瞬间其实又是很不同,每个人的大脑编译的东西大都只在乎自己关注的点。所以相爱容易相处难,也是这个道理,当相处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对方更多的面,有些会让你不舒服,没有好好处理,就会成为双方之间的地雷。

理解和尊重才能体会到爱,好好沟通才能互相理解和尊重

在相处中,爱不是让对方应该怎么做会好,而是给对方提建议或许这么做会好。当你不知道对方的想法的时候,应该尝试去沟通,以达到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不是从自己的见解出发,去揣测对方的想法。独自揣测和埋怨其实是最累的,有问题就应该平静地和对方对话,而不是带着情绪激怒对方,或者逃避问题找别的事情来做挡箭牌。

爱不是给对方所有想要的

爱一个人想必不是为一个人做任何事情,而是帮助对方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学会独立。因为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每时每刻陪你走过一生。我们总会离开的时候,总会有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不再是婴儿无法照顾自己。当你给对方所有想要的,也就扼杀了对方的独立能力,当你不在的时候,他就会陷入无助发现自己的无能从而埋怨你对他的好。当我们都是先是独立完整的人的时候,我们才能1+1=2。

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

说了这么多爱,其实爱情不过是人生很小的一部分而已。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也不要轻视它,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合适地对待是这本书想要教会我们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试图借情爱找到生命的意义,而逃避了生命本来的意义。”布雷尔点醒我们生命要对抗的不是你那身边的亲密的人,而是时间啊!所以不要为了别人去做选择,请尊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做到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口口声声说为了对方,将对自己负责的任务赖在别人的头上。打开自己的心,勇敢地选择,并为此负责才是远离痛苦,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的第一步。

爱,也许大部分是指和爱人之间。但我们不只有爱人,我们还有其他亲人,我们之间也有爱。尤其是,如何去爱,这些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要去不断反思和亲密的爱人的关系也要去思考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书中大量的案例,能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会有各自难题。每个人都是特殊却又有一定共性的。也许你能在书中的某个案例看到自己的身影,读书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代入自己去反思自身。你是哪一种爱人的模式,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在作者案例中也许也会有你的身影在呢?

从今天开始打开自己的心去感受吧。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十四)

爱情or婚姻如闯三关,你会在哪一关?

多年前,一位前辈曾说:“公交车上如何坐位置,最易看出两人的关系。热恋期的小情侣,会商量选两个并排的座位一起坐下,若空位是隔开的,他们会挤到一个座位,或者宁可两人一起站着,也不分开坐;结婚几年的夫妻,各找各的位置,而且尽量不与对方坐一起;再年长些的夫妻,也是各找各的位置,有并排的就坐一起,没有并排的,就顺其自然的坐开来。”这不是刚好对应了武志红老师说的爱情的三个阶段吗?

看过《为何爱会伤人》,更好的理解了整个爱情的底层逻辑。《为何爱会伤人》是著名心理学家、百万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的著作。这本书详细解读了爱情的轮回、爱情的战争、爱情的选择及如何走向真爱。

我对爱情的三个阶段印象比较深刻。武志红老师提出,一段完整的感情会有三个阶段。我们一般人的爱情都会经历迷恋、幻想破灭、接受真实三个时期。那么,你的爱情或者婚姻,正处在哪个时期呢?

在爱情的初期,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想象,去幻想自己心目中的男神、女神,渴望与他或她白头到老、相守一生。一旦遇到符合心目中理想对象的女子或男子,心中的迷恋就会被强烈的激发出来。

徐志摩之所以痴迷林徽因,是因为他把林徽因比作爱、自由和美的化身,是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女神。

但是,如果你把对方当作了想象中的理想异性,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他,而你并不是对方想象中的理想异性,这时就会出现单相思。

如果对方是你想象中的理想异性,而恰好你也是对方想象中的理想异性,这便是一见钟情,完美的爱情就发生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两个人陷入了热恋,你侬我侬。

热恋的甜蜜,往往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么长久。

与想象相悖

小维和丈夫是一见钟情,丈夫诚实、待人彬彬有礼,做事踏实、有学问,正是她想要的类型。丈夫眼中的小维热情开朗、美丽善良。婚后几年,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小维觉得自己整天忙的不可开交,身体上也比较虚弱,丈夫不知道体恤,跟之前一样像个孩子;丈夫认为,自己上班很劳累,一回到家还要面对妻子的埋怨和愤怒。

双方都觉得自己以前看错了人,对方完全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这就是迷恋的破灭。

正确先生和正确小姐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M是一个特别愿意付出的人,她的初恋女友F有才气、性格古怪,又极其自私,但M对她情有独钟,F对他也很有感觉。恋爱初期,两人都非常投入,随着关系的深入,M内心的不满越来越强烈。他发现,女友非常享受他的付出,但她自己从来不付出,而且她的要求越来越多,无论他为她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

恋爱一年后,M身心俱疲,向F提出了分手。M发誓,他再也不会和F这样的人谈恋爱,他要找一个和他一样愿意付出的人。

后来他找到了女友L,她比他更善解人意,更愿意付出。但婚后发现,这是一场更可怕的噩梦,他发现,妻子L的兄弟姐妹中有多名像F一样只索取不付出的人,不管他对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都心安理得。

他后面又跟L离婚了。索取者不是他的正确小姐,付出者也不是,他要找一个索取与付出平衡的女子。

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一般理解为婚恋到第七年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结婚七年,今年离婚;恋爱七年,今年分手。七年之痒,是有一定道理的。

可为什么是七年呢?作者认为,我们至少有两次童年,一次是六岁前,一次是爱情。

第一次童年,我们没有选择权,有什么样的父母,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命运,我们只能被动接受。但我们希望自主,改变父母,童年经历越痛苦就越希望改变父母。六岁时,人格基本定型,学会接受事实,并一定程度上放弃改造父母的愿望。但,改造梦想并未消失,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第二次童年,是恋爱和婚姻,也可能是六年。在婚恋中,我们有了一些自主权,改造父母、纠正童年错误的意识又被唤醒,只不过,我们把它投射到了恋人身上,到了第六年,再次发现,恋人也是改变不了的,只能放弃改造的梦想。

月凉与男友相爱了七年,前不久刚分手。其实她在第一年就发现男友是花心的,但她相信,只要对他好,男友就会慢慢改变。事实上,男友花心的事还是一再发生,但她到第六年才出现破灭感,才开始成熟,看到真相。

七年之痒,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是痒,是撕心裂肺的痛。

这就是爱情的第二个阶段,看到了真实的对方。在这个阶段,双方要么继续相杀,要么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迷恋破灭后,小维和丈夫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想象,去接受身边这个真实的人。

“接受了那个真实的人,以自己的真实存在,与对方的真实存在而生出的爱,才是最踏实、最真切的爱。”

世上不存在正确小姐或正确先生,我们的幸福也不取决于找一个什么样的妻子或丈夫,只有改变自己。像M先生,他不能继续做纯粹的付出者,也不能继续做纯粹的索取者,他得学会平衡,可以自由选择做付出者或索取者。明白这一点后,再勇敢跳入爱情的漩涡吧。

激情总会褪去,真正的爱情,是找个相守一生的人,结伴而行,彼此默契,相互安慰,在无尽的岁月里,一起看细水长流。

一段完整的爱情一般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当然,也许会存在像故事里说的那样,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他们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你的爱情或婚姻正处在哪个阶段呢?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十五)

你是否正在为了自己不幸的感情经历而郁郁寡欢?

你是否很疑惑自己为何总是在感情里受到伤害?

你是否很想和自己的爱人能长久幸福,却不知该怎么办?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被困在感情问题中?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地去爱了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为什么爱会伤人?因为你不会爱。

什么是正确的爱情?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爱会伤人》中提到:“爱情的正确与否,关键不在于找到正确的人,而在于你能否将自己的心修炼成正确的”。

我们总会说:“你就是我想要的那个人/你就是对的人”,其实这句话是我们内心需求的一种外部投射,是我们将对方想象成了自己想要的那个人,而非对方就是我们所谓正确的人。

因此我们的内心是否能够真正明白如何对待感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人都不懂得自己的内心,不明白自己为何这般“迷恋”一个人。

武志红老师强调,迷恋源自爱的缺失。我们对一个人越迷恋,就越证明我们想从这个人身上获取我们曾经缺失过的东西。

那么我们就要去思考一件事情,我们曾经经历过什么?

促使我们建立恋爱关系的原因

这里所说的“曾经”其实就是我们的童年,我们小时候的那些经历,我们第一次建立深度情感关系的时间,就是童年时与父母或其他重要亲人之间的相处。

长大后我们建立恋爱关系就是再一次建立深度情感关系,我们已经建立过一次这样的关系,潜意识就会让你根据“经验”,按照第一次的经历去重新建立这种深度情感关系。

所以说,恋爱关系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现。

我有个朋友Z,她和爱人的相处模式就是典型的“母子关系”,她喜欢去掌控生活中的一切,更多的时候是她在照顾她的爱人,她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她依然过得不开心,甚至跟我吐槽,觉得她爱人就像个“sha比”。

有时候在Z抱怨的时候,我会给她一些建议,但是她总是否决掉我的想法,或者说根本就不想听,没有任何想去做实质性改变的行动。

这不禁让我想到《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里提到的,当你看到一个坠入深渊的人时,不要以为,他只是一个受害者,相反,他可能正在享受着这个深渊,甚至,这个深渊,还是他自己制造的。

Z的原生家庭里,爸爸由于身体上的病,在家庭关系里近乎是缺失的,毫无话语权,她的妈妈负担起了整个家,所以她的家庭里一直都是以妈妈为主导。

因为家庭条件比较艰难,Z从小就有独立的意识,会自己努力挣钱、攒钱补贴家用,因为家里还有个妹妹,她还要负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

细细品味一下Z的原生家庭,如今的她仿佛就是妈的翻版,她觉得自己能够照顾好别人,也倾向于让自己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占据主导地位。

而Z的爸爸,一直以来处于一个被照顾的对象,Z的爱人在她眼里也是一个被照顾的对象,所以Z的这段情感其实就是在重复小时候与爸爸的相处模式。

她习惯了女人要去照顾男人,所以她找了一个需要她照顾的对象,这种被称为现实异性,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异性父母,而另一个概念就是理想异性,这就是来源于我们对于异性父母相处模式下的缺失与幻想。

在Z的眼里,爸爸就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对象,而因为爸爸在家庭中几乎没有话语权,就仿佛爸爸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与想法一样,这一点就形成了Z对她爱人的迷恋。

Z的爱人是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虽然生活中处于被照顾的角色,但在事业与其他事情上,Z的爱人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模式的,即使有时候Z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重视自己的话语权)而难以去理解与认可她爱人的想法。

所以Z的爱人具备着她所迷恋的爸爸缺失的主见,也让她在这段关系中重温与爸爸的相处模式,如果你现在有爱人的话,请你思考一下你和爱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也受到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

武志红老师说,建立恋爱关系其实就是在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我们经历过童年时期的亲密关系,就会想在长大后建立的亲密关系中试图去调整与改变,比如小时候觉得自己很没安全感,长大后就会想着这一次我要找一个可以给我安全感的对象。

但是即使你找到了一个看似能给你安全感的对象,你也会因为童年的记忆,潜意识地去重现当初没有安全感的感觉或状态。

你会下意识地去找到对方让你没有安全感的细节,来证明这段关系也是不存在安全感的,现实中很多人就是这个样子,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对象作没掉。

人生就是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会去重复童年的经历呢?一切情绪都是具有感染力的,不管是幸福快乐,还是悲伤痛苦。

于是,童年习惯了快乐的人,以后不断重复快乐;

童年习惯了忧郁的人,以后不断重复忧郁;

童年习惯了痛苦的人,以后不断重复痛苦。

我的朋友T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她的爸爸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而她今年刚结婚,老公和她爸爸一样地宠她。

比起Z,T明显幸福指数更高,而这和她们不同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我们的内心经常感受到爱,就会驱使我们去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会找到一段相对和谐的爱的关系。

如果你看到这里,请你认真想一想你的童年:

你和你异性父母(爸爸/妈妈)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是否对你现在的亲密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你是否不满足于童年时期的相处模式?主要是哪点?

是否在现有的亲密关系中得到弥补?

看了《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我思考了下身边的朋友以及自己的亲密关系,几乎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原生家庭以及异性父母的影响,而意识到这种影响,就是我们改变现有亲密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

只有你明白了自己的内心如何看待这段亲密关系,你才会将对方从第一段亲密关系的影响中脱离出来,此时你会明白你是你,他是他,你们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个体。

这个时候你才能去了解真实的他,而不至于让他一直活在自己的想象中,而你也要去放下自己对于童年时期亲密关系的执念,不管是重温美好还是修补错误,这都是你与父母的关系,而不是你与爱人的关系。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