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草木有情且美读后感摘抄

草木有情且美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8 06:20:28
草木有情且美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8-18 06:20:28   小编:

《草木有情且美》这篇文章深刻阐述了草木的生命力和美丽之处。作者通过描绘花草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文章中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要珍惜草木、保护环境。阅读后让人深感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好。

《草木有情且美》读后感(篇一)

子梵梅在本书序言中写到,“《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和现象。”以意象美代入诗句,特别是将顽石、草木、砂砾等“无知物”赋予人性中可供观摩之处,实在是我国老祖先们的智慧使然,在这其中草木这等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柔韧感、滋润感最适合拿来拟人,又是千百年来的惯性和偏好,《诗经》是这样,《楚辞》也是这样,“ 芭蕉衬雨秋声动”是这样,“任尔东西南北风”又是这样。

独具南方人温婉平和气质的汪曾祺先生就曾在《草木春秋》里写满了菖蒲、野菜、粉墙下的新芽、梅雨天里的酒;而大师季羡林更是偏爱二月兰,“二月兰是不会变的,世事沧桑,于它如浮云。”

看吧,植物之于人,就像是另一个内心里的自己,意气风发也好,温润平和也罢,这个世界总会容得下你,就像草木们落得尘世里,那就随意芳华歇,闲谈春风,更无所谓冷暖了。

子梵梅是福建人,同样伴水生长,可相比于江南的温言细语,福建人的漂泊心更甚,绵长稍逊,但又自然显得大气一些,其实仔细想想一个人在江南的烟雨朦胧里充满诗意,容易做到,可在暴风骤雨易变的空气里还能保持平和,就很难了。

诗经、楚辞、唐诗,大时空的流转之下还是让子梵梅找到了一些共通之处,那是符合人性的东西,比如爱美之心、比如念旧情、比如言语半启半露。说是品味也好,说是癖好也好,她把这些有关草木的句子整合了起来就是一大善了,更不用提诗外又写诗,把自己的故事心情融在时空的另一处里,以求匹配通达,则就算做一个文人的自觉产物了。

品诗向来需要一点天赋和灵气,我自认肯定属于愚钝的那一方,不过有些美是藏在人之常情里的,见到就会欢喜。比如她提到“苓”,草药、味甘、药性和缓,落在《诗经》里就是“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你把苓字的甜味找到了,就自然能找到这句话里的深深爱慕,再等被子梵梅用去,又变成了苦涩甘甜中的一味生活调剂——我还是选择有病的理想,选择“甘苦”的“甘”,而不是“甘心”的“甘”。

再比如她说起“银杏”,那么一棵见证了岁月斑驳的老树哟,最得佛教徒喜欢,元稹写过“借骑银杏叶,横赐锦垂萄”,有着那么一点人与景平分了秋色的感觉。放在子梵梅那里呢,又成了“满地金黄的落叶翻腾,没有谁能赛过它的垂老。”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上面写着一份被誉为“最美结婚证书”的民国婚书,上面这样写道:“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此中便是截取自《诗经》,读来温暖逼真,是不是比现今我们常用的那套西式的庄严誓词来得更加美好。

子梵梅爱上了写诗,给予了花花草草们足够宽广的舞台,从隐秘处挖掘草木真性情,把藏在泥土里的芬芳铺洒在纸面上,又给读者足足留下类似清晨醒来后余梦的温存和向往。

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低声细语,最相思处也最深情。

《草木有情且美》读后感(篇二)

我的妈妈惯喜养花。搬到大房子后,有了一个面朝正南的长方形阳台,这个阳台除了作洗衣房外,还多了数个平米,便做了花房。不过她老人家手艺生疏,有心无力,各色花草是养一盆死一盆,能靠着营养液续命到堪堪开出一点小花骨朵,已经是皆大欢喜。

每回抵家探亲,去阳台上看看添了什么新面孔便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于是这样的对话便常常发生于我们母女之间:

“哎,姆妈,这是你新买的仙人掌?上次那些绿萝呢?”

“死了,扔掉了。”

搬进这房子快十年了,花盆没有添新,倒是盆中物一枯一荣,来来去去也无常。她老人家信了一辈子佛,被我取笑过后总会痛心疾首“再也不养了!”

不过她不知道的是,当佛教自西域诞生之初,草木植物并不在六道轮回之中,亦不在普渡众生之列,它们与墙壁瓦石并无不同——无情,亦无“我”,。

这与我们所习的文学常识相悖。我们中国人,太习惯以草木自喻本心了。梅兰竹菊“四君子”,“岁寒三友”,这是每个人学生时代都知道的常识。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草木的芬芳一直萦绕在书卷间。草木不仅有灵有性,更承载着诗人的品格。

若要追溯这份钟情草木的传统,大概要算到《诗经》。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先民们对草木敬仰着、追求着,又以草木花卉果实来象征吟咏世间的种种一切。

到了屈原时代,依《诗经》取兴,将草木与人文品格之间的象征体系打造得更为紧密,直至成为了后世流芳的“香草美人”理想人格。这样精神世界的追求与高洁人格的锤炼,成为了中国文人“草木之链”的内在逻辑,生生不息,坚韧流长。

中学读《离骚》,尚不懂屈子一生浮沉遭遇,但见他“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身披香草——这样一个高大而又有点“疯癫”的形象在文学史中朝我们走来。学生们哄堂大笑,年幼且高傲的我们,尚看不到这草木之中寄寓着一个老人怎样无奈又自洁的心。

离了“朗读并背诵全文”,我的古代文学修养越来越淡薄,却也可以不假思索地吟出几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说姑娘漂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会见佳人前的咏叹;“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又是说男女之间的定情了...不过,虽尚未滑到五谷不分的边缘,但“眼见草木而不识草木”这件事,却是切实存在的。

去云南旅行时,请的藏族向导为我们一一介绍峡谷内所长之物,习性、特征、用途、传说,无一不足,听得我钦佩之心顿起。然而对他来说,这不过是寻常之事,反取笑我,“你们汉人真是可爱,认识些花花草草有什么了不起。”

了不起,很了不起。我真想告诉他,能耐下性子来认识花草、逐一发现它们生命可爱之处的人,一定也会很有耐心地爱这个世界。

初见子梵梅这本《草木有情且美》,只觉得装帧精美,彩印精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但吃够了市面上那些“假借诗歌之名,但行鸡汤之事”的苦,购买前我还是仔仔细细地翻看了样书。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本书的文体有点杂糅。每篇以一种植物为题,左页写“本草拾遗”,引两句经典,聊作发散,三言两句,不过数行就将这一植物的今世前生、中外趣闻娓娓道来,可视作为此物小传。到了右页,植物彩印摄影特写跃然纸上,目光下移,竟是有关此物的一首现代小诗。

我不读现代诗,这本书却也看得津津有味,思绪随着作者博古通今,被科普了许多草木之于古代文学的意象,又有一些更辛秘的角度让人回味,正如作者之野心,“从更加隐秘甚至荒诞的角度,去挖掘和彰显草木的性情。”

便说[薇]这一章,开篇即让我惊讶无比:薇,即小豌豆或豌豆苗——我原以为这是种蔷薇科的花。薇如少女,古代诗歌里“采薇”的意象便摇曳着妙龄女子的身姿。然而作者在小诗里笔锋一转,

“一个女人的故事/这般轻巧是有罪的/第二年她再生一子,已经懂得留意命运/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没有人收留这个十四岁小妇人/她只好与紫云英聊伴一生/人们改叫她野豌豆

这不仅是诗歌了,拟人化之,更像是对“薇”的一笔判词,三言两语,说尽一部歌楼秘史,红罗软帐一掀,少女旖旎与迟暮的原罪在暗中腐朽。与茨威格“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异曲同工。

又说[桑]一篇,亦是极妙。《卫风·氓》里说,女子用情,犹如斑鸠食过量桑葚而醉,容易伤了自己的身体。情深不寿一词,至此我才真正找到原由。

“桑啊/爱一个人谈何容易/你不要结太多桑葚”,然而少女如何听得,浪漫甜润与苦涩不安总是交织在一起——就如同少女怀春时眼见的爱情。虽有前人拳拳教诲,仍不免一朝飞蛾扑火。

孔子曾如此评价《诗经》,“《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读《诗经》可以直抒胸臆、观察社会、结交挚友、借古讽今,侍奉父母和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由此可见,“识鸟兽草木之名”这件事,就算在光芒四射、名士辈出的春秋战国,也是颇了不得的。

换作在春秋时代,《诗经》便是当时的畅销书,孔夫子这番话,那也算是畅销书的推介语了。

时移世易,让我们坐定下来翻两页《诗经》,读两句《楚辞》,着实为难,但中国人亲草木之心却从未远去。又因草木有本心,有品格,与男女之缠绕、帝王之缠绕、时代之缠绕,更是生出了许多故事——因此,闲时翻翻这本《草木有情且美》,也算是“兴、观、群、怨,事父母,识草木”了,不失为一种修身养心、与古人同心通情的雅事。

作者在这本书里为一百种草木做了小传,写了小诗,着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草木无言,只静默生长。然而每个披星戴月的农人,却总能收获木质兰心,一身香气。她在自序的末尾说道,“谢谢你啊,来这个园子里散步。”十分恳切而谦卑。作为读者,又怎能不感谢她辛勤耕耘之苦?愿每一个寄情草木整理人生的人,都可以“但使愿无为”。

《草木有情且美》读后感(篇三)

某日聚会中,友人跟我分享她看《浮生六记》的一个小故事。

作者沈复先生在书中说,夏季有客人来,她的夫人会提前把一包茶叶放在荷花里,茶包在一晚上的香气浸润下,第二天泡起茶来格外清香怡人。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好的与植物花香有关的故事。我听完友人的讲述后,十分感动。这种在大自然中获得美、传递美的方式,真是太迷人了。

后来,想到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作家。她每周都会去买些花花草草放在家里,平常也会以打理植物来放松身心。受到这些美的影响,我也时常效仿她们看花买花,也学着种植小树小草,平淡的生活,因为有它们的陪伴,多了一些生机和活力。

我对于草木花叶的了解,也只停留在看看闻闻的表面程度。直到读到了子梵梅的《草木有情且美》,才算是推开了花草世界的一扇窗。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是以诗经开端。提到诗经,老少妇孺皆可吟诵几句。不过,却有鲜有人知道,共计三百零五首诗中,有一百多首就跟植物花草有关。可见,大自然在我们先辈人的生活中,是多么地重要。

在《草木有情且美》中,子梵梅共写植物一百多种。其中《诗经》植物四十七种,《楚辞》植物十种,唐诗植物二十五种,其它植物二十八种。可以说是一本诗与草本的完美展示书。

每一种植物介绍的篇幅都不长,大概都在一千字左右。一旁会附上图片以及相对应的诗句。非常清晰直观的让我们看到它的样子、由来和相关的故事。重要的是,这样的书,读起来会特别地放松和愉悦。因为它不用按顺序一页页地看,也不用知道什么前因后果。随手翻开一页,就会看到一种植物的故事在你面前,马上可以读起来。

阅读中同样愉悦的感受,是作者的描叙方式。在每一样的植特介绍中,几乎读不到作者的影子。也就是说,作者把自己完全抽离出去了,她让这些植物成为百分百的主角呈现在我们面前。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甚至爱上它们。

我是从自己最熟悉的桃开始读起的。

《诗经-周南-桃夭》写到的桃,是这样几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在读桃篇时,我才知道夸父追日也跟桃有关。相传他在逐日渴死前,将手中的仗化为一片桃林,是为了让后世追日的人能吃到甘甜的桃子。再后来,我们又知道了世外桃源这样的故事。当然,在桃身上不光是赞美。也有负面意思,比如说“烂桃花”等等。

我对桃的亲切,是源自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外婆家在山坡上种有一片桃林,每当初春桃花开放时节,便是我和表兄弟姐妹们相聚玩乐的好时光。那时那景,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待到果实成熟时,外公就会挑着两箩筐的桃子,翻山越岭送到我家来。

接着就读到了扶桑。

《楚辞-离骚》有记: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扶桑是我最常见的植物之一。我常年有散步的习惯,由于住的附近没有公园,只得在马路两旁边的人行道人走走。好在人行道的绿化做的特别好,扶桑就是其中的一个功臣。

除了为绿化做贡献外,它还长时间地开花,颜色火红,有时候一簇簇摇曳在路边,让散步时的心情大好。子梵梅在书中说,扶桑代表中国先民的宇宙观,它也被视为宇宙树,通往天庭的“天梯”。在三星堆墓葬就出土过象征扶桑神树的青铜器,表示墓主的灵魂缘扶桑木可以升天。

在书中重温了桃、扶桑、桅子花、合欢树、银杏、柳、荷花……也遇见了从来没有见过的女贞、接骨木、断肠草、忍冬、覆盆子、穿心莲……

温故知新,遇新而又欢喜。在这本书中,文字和图片的结合下,阅读中总是散发着清幽幽的香气,由眼鼻而流入心肺。这本书,可以当作诗篇欣赏来读,更可以当作认识植物科普来看。

虽然它并不能一下子让我们获得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它能提醒我们,大自然的美好一直近在眼前。它也能帮助我们,在这些花花草草的对话中,激活哪些沉睡的细胞,滋润每一根疲惫的筋骨,舒缓眉头的褶皱。

要找到一种方式,让我们活得又丰盛、又美丽。

可以读诗、写字,也可以是看花、看草。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