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江年》读后感锦集

《江年》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3 13:20:13
《江年》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4-23 13:20:13   小编:

《江年》是一篇令人动容的文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和回忆的江边故事。在江水的陪伴下,作者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并感叹岁月的流转。这篇文章让人不禁沉思,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与短暂。

江年读后感篇一

文笔问题几乎每本个书评都提到了,仅仅是文笔差到也还能接受,病句写得让人怀疑自己有阅读障碍。堆砌的定语比郭敬明还要烦人。几个男性形象都挺爽文套路的,但作者又没有能力展开来细写家族和权力的争斗。实在是懒得看完了,太浪费时间。翻了一下作者的上一部作品还是刷分的,短评清一色五星好评,评分只有6.9。这种书也只有荐书团能送出去了。

江年读后感篇二

很高兴,又中了豆瓣鉴书团的书,拿到手,厚实的一本。

中间夹杂着假期,终于在断断续续中看完了。

书有点厚,手拿着着实有点累,中间不知道是翻的太用力了还是什么,有点掉页……

另外,这本书太厚,体量有点过载啊,看着着实累……

一直没有去过哈尔滨旅行,看完不太记得故事了,也不太记得人物了,但是,想亲自去哈尔滨走一走。

最后,这本书已贡献给鱼塘了。

江年读后感篇三

故事本身还是感人的,一群人年少时的梦,一座城市早年的记忆。只是又有多少人在垂暮之年有机会去重温年少时的梦呢?

闯关东的传奇变成了背景传说,堆叠着成了人物的前传,我还一直等着鹿作为家族的传承在后面章节的呼应。可惜没有。最后打动人的还是年少时期的爱情故事,似乎成了现在的人们追忆祖辈的唯一光彩。往上几辈都不是哈尔滨当地人,而现如今的人也面临背井离乡,这真是令人唏嘘。整座城市也略显悲凉,唯有江水无际。

女性角色略显单薄,男性角色似乎略显浮夸炫耀。关于祖上的故事,过去的荣光也许只是我们后代的妄想。该如何去回忆过去?那似乎是个万恶的旧社会,但似乎又比当下的生活更鲜活。

江年读后感篇四

看了一部分,没有看完我就来评了

我其实不太想评价这本书,收到书我就看了几页,但是前期的叙述不太抓我,我一直不能进入到故事当中。直白的说就是索然,看下去也是零零碎碎的,很出戏。

这样的文学作品不想给予严厉的措辞表达可惜,但也难用赞美去美化它的不足。如果书中的人物以及情节能够简化就好了。不过,作者能够写出小说起码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值得庆幸的事情。感谢鉴书团能够给予我这个机会接触到这本书。

江年读后感篇五

看封面语,以为是三个家族围绕在哈尔滨发生的故事牵连。没想到,序里的“爱情不能解决所有,却是一切的种子。”贯穿了整本书?且后面每一段故事的发生,主角都要把这句全书主旨拿出来提一提,像极了为了不跑题而写的高中作文。但很可惜,每段爱情都没有写好,只有康石年轻时候的那一段经历外,其余都非常泛泛。出现了一个异性,爱了,然后睡了,然后牵挂很久了。每个异性都不会凭空出现,且都要发生感情。这是在写什么大男主恋爱爽文?

整本书就是一个混乱。医生出现,医生死了,医生情人的秘密。放在开头非常莫名其妙,以为是铺垫,没想到就没了。开头就写严世岱在哈尔滨的影响力,以及他如何爱这座城市。后面又在强调这件事。到底是作者的自我投射?还是写混乱了?既然写中国近代背景下的家族,社会政权变更,家族在其中的权衡周璇都没有好好写。就是情情爱爱。一点也没有觉得主角厉害在哪里。

唯一算得上比较好看的就是前面金鹿那段。然而只有这部分。从严世岱出现开始就是乱且随意。作者可能非常想写好这个故事,但笔力确实有限。

江年读后感篇六

读完之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三十个小时阅读时间,发现自己从没了解曾经生活二十多年的城市,发现自己从未实现三十多年的人生中—关于爱情的理解。我文笔不好,无法解释我的感觉,把网上看到的江年的一段书评抄下来吧,与大家分享: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唯美之音

凛洌时空与雄奇山河的浪漫绝响

事关所有爱情秘密的孤独之书。

让我们见证历史一刻,哈尔滨的百年城史与不朽之爱在璀璨华语中盛开夺目之花。

让我们坐上文学之舟,重临《红与黑》的爱恨绝境,又见《罪与罚》的字字入魂,再度领略二百年前《巴黎圣母院》似乎后无来者的城市美学。

让我们进入人心深处的精神秘境,拨开误解与欺骗的重重迷雾,撩动遗忘与痛苦的层层面纱,用忏悔和真我祈求命运的谅解与宽恕…

与《江年》,一定能抵达…

江年读后感篇七

还算是一本还可以看看的爱情小说,总的来说可能东北读者或者严格说哈尔滨的读者可能更有共鸣感吧,作为同是北方人,作者这种叙事还是挺直接的,虽然总感觉加了不少定语有点累赘的感觉吧,故事来说还挺新鲜,的确透着很多小说开篇提到的哈尔滨地域色彩,一种迷雾式的肃穆感,跨越百年的长度足见作者在故事设定上还是很下功夫,在后记中也提到,作者对爱情小说是有种兑现承诺一样的味道,但是总体读过之后,还是觉得写悬疑类小说可能更拿手一点,跟我理想中的爱情故事不太一样。几个人物太有神话色彩了,每当沉浸在男女爱情段落时,仿佛又总在渲染悬疑味道,透着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读这本小说,很难说是一口气手不释卷的读完,有些段落是精彩,但也架不住长篇的疲惫。断断续续的读着,放假还是可以看看的。

江年读后感篇八

累了

懒得Check自己是 写啥不通过了

整体来说东北文学害行

Tag我概括为历史 爱情 回忆 世代

“这是江水、城市、流年三者穿越时空的眷恋与对峙之后,终于达成有如江轮汽笛般渡己渡人的死生契阔:

“繁华有尽头,风月无际波。”

小说中的江水、城市、岁月与穿梭其间的人物变动不居,来来往往,生成了有关人生和世界的总体景象。

“一切就像无情利刃划过崭新冰面。”

就酱~

江年读后感篇九

先说优点:整本书体量很大,可读性很强,人物脉络众多,时间线很长,书如其名——《江年》,江水流年,松花江意象为主点,以几代家族的兴衰离合为线索,侧面展现哈尔滨的时代风情和历史变迁,可以看出作者努力将其塑造成具有时代性和史诗性的作品,但因此整本书对于作者的写作功底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阅读下来觉得整体的构思是好的,但是支离破碎的细节和很多地方的语言过于繁缛,让人觉得欠缺精炼成熟,读完并没有被打动。 再说个人最不喜欢的地方吧。那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充满野心追求成功事业顺风顺水的男性(如生来家境优渥呼风唤雨外表完美“充满谋略”的严世岱、虽然出身底层但是一路有贵人相助爬到社会顶层的康石)不同(甚至可以说康石的轻松“上位”是离不开各个鱼水之欢的女性的帮助p232.239),书中的女性都依附于爱情(或者说男权)而存在(也可能是时代限制但是读完没有一个很喜欢的女性形象)。首先是女主那钰,美貌惊人却没有追求者在反复的往来信件中爱上了对方,只有在初期为想象中的爱情抗争后很快接受顺从结婚生子,而在结尾老年又重新爱上康石(真的觉得很突兀,大可不必)。而后面严世岱出轨画家卢婷阁、康石爱上比自己小二十岁的杂技演员,后者都是圣洁美好“完美”年轻“菀菀类卿”的女性,她们都同样符号化和那钰一样美丽而没有灵魂,依附于男性为推动情节而服务。相比之下我更希望看到一个更加丰满圆形的女性形象而不是作为她者的存在。这些人物会让我觉得真不真实充满了作者的自我想象和意淫。 总之,虽然并没有被打动到,但是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可以阅读体验的作品。

江年读后感篇十

先说优点:整本书体量很大,可读性很强,人物脉络众多,时间线很长,书如其名——《江年》,江水流年,松花江意象为主点,以几代家族的兴衰离合为线索,侧面展现哈尔滨的时代风情和历史变迁,可以看出作者努力将其塑造成具有时代性和史诗性的作品,但因此整本书对于作者的写作功底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阅读下来觉得整体的构思是好的,但是支离破碎的细节和很多地方的语言过于繁缛,让人觉得欠缺精炼成熟,读完并没有被打动。 再说个人最不喜欢的地方吧。那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充满野心追求成功事业顺风顺水的男性(如生来家境优渥呼风唤雨外表完美“充满谋略”的严世岱、虽然出身底层但是一路有贵人相助爬到社会顶层的康石)不同(甚至可以说康石的轻松“上位”是离不开各个鱼水之欢的女性的帮助p232.239),书中的女性都依附于爱情(或者说男权)而存在(也可能是时代限制但是读完没有一个很喜欢的女性形象)。首先是女主那钰,美貌惊人却没有追求者在反复的往来信件中爱上了对方,只有在初期为想象中的爱情抗争后很快接受顺从结婚生子,而在结尾老年又重新爱上康石(真的觉得很突兀,大可不必)。而后面严世岱出轨画家卢婷阁、康石爱上比自己小二十岁的杂技演员,后者都是圣洁美好“完美”年轻“菀菀类卿”的女性,她们都同样符号化和那钰一样美丽而没有灵魂,依附于男性为推动情节而服务。相比之下我更希望看到一个更加丰满圆形的女性形象而不是作为她者的存在。这些人物会让我觉得真不真实充满了作者的自我想象和意淫。 总之,虽然并没有被打动到,但是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可以阅读体验的作品。

江年读后感篇十一

多数小说的开始其实都云里雾里,支持读者读下去,要么是惊心动魄的细节,要么是凝练的语言,这本书呢,开始的语言其实比较不够生活化吧,因为大概不会有人告白的时候直接以对话的形式说“他终于鼓足勇气伸手扶住半开启的铁门,因为激动头部颤颤地,充满自豪地说:‘你知道,很久以前就知道,梁小姐,我期待爱情,我中了爱情的毒,上了爱情的当,患了爱情的瘾。你知道,你一定知道’”。不过往后看一段,语言正常了些。

《江年》描写了四代人一百年的富贵兴衰、国仇家恨,由每个人的反映出整个城市发展的脉络。作者大概是想表达人是复杂的动物,绝不能凭日常种种举动来定义,所以塑造了康石这个人,他有情有义,大段描写了专一的精神恋爱和对应分开的欲望,可是如果不是日常举动,又怎么去看清一个人呢?“甘二爷好不容易才从石头因激动而语无伦次的冗长讲述中知道了原委,他又从石头眼神里的迫切和渴望中,看出石头所遭受的苦痛不但没有丝毫消磨小伙的斗志反而让他越挫越勇,他断定这就是爱情。”石头的这些举动,怎么判断出爱情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会认为他疯了……还有一些描写,比方写梁珂妈妈的美貌,描写的比较夸张;“集安城外古高丽国王锥子形的高高王陵随处可见”,还是写高句丽比较好吧;还有“他盯着火车上宣传日满友善的宣传画,半天嘟囔出一句话:‘一鲸落,万物生。一念山河在,一念百草生。’”这句话好像和年代不大相符。

除去这些整体还是可以。除了大篇幅写康石、严世岱、梁珂的生活和纠葛,还写了康翠的隐忍和忠贞、李谋知的等候和守口如瓶、梁寿年的狠辣和果断、任繁的坚持与放纵,康又纶的梦想与选择、康佩吉的智慧和赤子之心……有爱情的孤独,没有爱情的也孤独,有爱情的没有了爱人独守着自己的爱情,但是生活还是在过。在情谊之外,城市的第一辆电车,第一个想飞的冲动,在时代的洪流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要么被卷着走,要么尽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想表达的比较多,故事也都叙述完整,看完开始的一段,过了四分之一会比较好读。以我的观点来说,一开始没有选择的人,何必在最后互相搀扶前行呢?

江年读后感篇十二

哈尔滨如今已成为一座网红城市,尤其是冬季,其美丽的雪景与冰景让这座城市化身为童话王国中的冰雪之城。而这座城市还承载着漫长的历史和厚重的民族记忆,这本身就值得浓墨重彩去书写。

刘轼聿的长篇小说《江年》则是写给这座城市一封深情款款的情书。这是一部有野心的小说,时间跨度长达百年,讲述了三个家族四代人之间的恩怨纠葛。而哈尔滨的历史也在虚构的故事中被真实地串联出来,如日俄战争、辛亥革命、哈尔滨建城、鼠疫大流行、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建立、抗日斗争、日本投降等。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也可以作为《江年》恰如其分的注脚。其实,好的小说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这部小说以其内容的庞博丈量着、也回视着哈尔滨的历史,不仅仅在于时间的跨度和人物的丰富上,更在于其通过本书传达出的从未变质的历史讯息和永不过时的文化思考。

一个作家所生活的土地,会润物细无声般滋润着他的创作,不仅在于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沃土会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和创作灵感,更在于这片土地的草木鱼虫、风土人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作家的写作习惯和叙事方式。

莫言在高密县的平原上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了无数个荒诞离奇的魔幻现实主义故事,刘亮程在僻远安静的西北边疆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绚烂的清晨与黄昏,陈忠实在陕北大地上留下了白家与鹿家的家族史诗,而贾平凹则在关中平原的书斋内,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秦岭世界。而刘轼聿则通过《江年》和《哈尔滨的冬天》等小说,为哈尔滨这座城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像。

江年读后感篇十三

一本体量很大的、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小说,书到手很厚重,以冰城哈尔滨为背景,主要描述了建国前几个名流之间的爱情故事。 作者信誓旦旦要描述出真正的浩大的爱情,阅读过程中作为读者的我,屡次感受到了困惑,并对作者如何定义爱情产生了巨大的不解。 讨论情节之前先讲一下文笔,恕难恭维,动辄几十个字一句话,也没有长难句的复杂结构,而是热衷于堆砌若干个空虚无意义没有信息量的定语形容词,完全,影响,表意,除了让读者的理解过程更费力之外不知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此外,感觉有点拿腔作调,甫一开头故意铺陈复杂的人称让还没认识主角的读者更加迷乱,不叫主角名字“梁某某做了什么”而是“老人坐在长椅”,让主角无法立在故事中而是给了读者一个强势的旁观视角,很出戏,很有隔阂感。 再次,作者身为哈尔滨人,描写上个世纪哈尔滨的故事,不论故事主体是什么,我预想的氛围基调应该都是带着一点陈旧的沉重,新旧文化冲击的混乱,繁荣和落后并存、家国主权旁落的耻辱,但是我读到的,像是双城记、像是百年孤独、像是悲惨世界,唯独不像被日本人占领被冠以满洲之称的哈尔滨!作者痴迷于构建主角尊荣富贵呼风唤雨的身份,而哈尔滨只是他表演的一个舞台,时代的震颤撼动不了他的从容与智慧,这种世代相传的崇高地位险些以为是什么国外的公侯世家,加之字里行间对日本文化和风土的留恋赞美,作者简介里特特提到的“游历多国”得到的就是这一点崇洋吗? 如果说到内容的话,讲讲情节,作者似乎没有能力来构建一个家族的兴旺和崛起、在商场政界的纵横捭阖、在各势力间的小心斡旋,于是以上内容,全靠一笔带过的陈述,没有任何细节,看了又仿佛没看。只需写“他凭靠自己的政界人脉悄悄搞定此事”便不用再费心思考到底怎么才能使情节流畅合理,书竟有如此写的? 最后讲讲“爱情”,本书虽诞生在21世纪但其对女性的审视和轻蔑绝对甚于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时期,女人在爱情中贡献的就是美貌和主动的肉体,连睡姿的优美也要着重描写成骄傲的优势,要对各人种女人评头论足判定谁坐着好看谁走着好看。男人产生爱情主要靠睡,或者自我感动。他写的爱情主要靠嘴,靠自己的嘴或者人物的嘴,每页必提及爱情这两字,几十岁的老头老太人生末尾的交谈也爱情来爱情去,在我的认知里没有碳基生物这么说话的,尬得我抠出了主角住的豪华住宅。主角爹不管妻儿风流半生就因为要和妻子合葬,就是爱情了。他塑造的痴心感天的爱情典范,见色起意苦苦纠缠未果,翻身变成了油腻有钱人在街上拉着女人随便睡爱好是收集流莺,和若干个女性有了重要来往也称之为爱情,老了折腾不动了又回去找自己的暗恋对象表演最伟大的爱情。我愿称作者为爱情教父,因为他说什么是爱情什么就是。 出于对活动的尊重和对要求条件的遵守我完成了阅读,在后五分之一的体验感觉比前面有所提升,有在真正讲一些情节。否则的话我会在三十页之前就将其束之高阁,它值得。

江年读后感篇十四

正好在研究哈尔滨城建史,偶然看到这本书,就买来读了。林林总总够长的,读了一周的时间。照理说,搞研究不应该摸鱼读小说,可还是读完了。说心里话,我觉得很好看,有很多感慨。但不是关于城建史的,反而是个人感受。

额外提一句,作者对于哈尔滨的历史极为熟稔,算是专业水平了。很多历史事件我们研究者都觉得无从着力,他在作品里轻松带过,无声无息规避了很多东西,反而能把故事置入其中,让我会心一笑。

对作者了解不多,没有光环,所以正好能客观的谈谈感受。

1、小说的语言问题。作者的文笔非常好,很多句子都是超长的难句,其实给阅读者带来了一定障碍。读多了,反而发现一种奇怪的韵律感,并且体会出了其中的深意。如果我没记错,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好像见到过。真心希望作者能够坚持下去,这样的句子确实是金句,很享受。不过,对于习惯快阅读的人来说,有些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2、气质问题。这本小说的气质非常西化,作者的审美也是西化的,这使得风格非常统一。哈尔滨的建成其实是欧式的规划方式,在建国以前也大多时间处于西方文化的左右之下,这就让我觉得西化的气氛反而有一种迷离的美感。

3、结构问题。故事的情节是非常完整的,考虑到一百多年的四代人,这种结构和情节完全贴合在一起,完整度和饱满度让人称赞,可读性非常好。这在东北的文学故事里是非常罕见的了。东北的故事总让人觉得没有这片土地那么大气。

4、主旨问题。我看网上很多评论,基本都纠结于这一点。其实,爱情根本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作者也不能。他只是死死扣住了爱情中最核心的一点,一生一世,在进行阐述。其实世上所有同类型的作品,都是见仁见智。

5、女性问题。这可能是作者在这本书里非常敏感的问题,我阅读过程中就感觉他会触怒一些人。作为一个男性,我觉得梁珂的塑造非常成功,还有他的表姐,另外就是开咖啡馆的俄国女人。但是,很多女性可能不会这么看。

6、不言说的问题。作者这一点非常牛,这也是我写这个书评的主要原因。我看到网上说审查用了一年多,换了好几个编辑。其实,我总觉得能出版就已经非常开明了。当然作者老练的处理其实也起了飞虫重要的问题。

7、感动问题。我有一些场景感动了,感觉到了作者的深意,不过,我同时觉得,这本小说似乎很多人都能看完,但是真明白其中深意的人不多。是有很大门槛的。

8、大缺点。就是作者似乎对于男性的塑造过于自信,同样也影响到了他对女性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似乎同时忽略了女性的独立性,也影响了本书的艺术价值。这些问题,看来还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反正就先说这么多。

江年读后感篇十五

为了方便捋清人物关系

定居哈尔滨17年,我逐渐爱上这遥远北国的春夏秋冬、风物人情。所以,但凡与它相关的文学作品,我都努力找来读,迟子建的《伪满洲国》和《白雪乌鸦》,贾行家的《尘土》和《潦草》,王阿成的《哈尔滨人》都位列其中。

·

看到“一座城、三个家族、四代人;哈尔滨在岁月中变换,松花江在追忆中永生,城中人在江年中不朽......”,我便开始期待阅读刘轼聿的《江年》。我渴望借助不同文学作品,帮助我深入了解哈尔滨。多一层了解,就像我新生了一条根系,促使我越来越坚固地驻留这里。

·

如果,把《江年》比做一幅画,那么刘轼聿赋予了哈尔滨丰满、复杂、极具故事性的内涵。当然,语言不够精炼、辞藻过于刻意、给读者留白太少是这幅画的硬伤。

·

《江年》的丰满在于,它虽是以哈尔滨兴衰为历史背景的故事,但在语言风格方面,刘轼聿避开了东北特色,使用了看似中规中矩的大众化语言,像哈尔滨这座城市一样包容,受众宽泛。但同时,能感受到辞藻堆砌带来了略差的阅读体验。

·

《江年》的复杂在于,它书写了四代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沉浮。20多个角色,在哈尔滨不同历史阶段,登场、互动、推近故事进展。他们之间的故事,打破了线性逻辑和时间顺序,作者必然付出了足够耐心,也确有扎实的逻辑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地完成这类创作。但,作者表达意图过于明显,压缩了读者思考空间。

·

《江年》的故事性在于,刘轼聿抛开道德与现实,追随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步伐,探索爱情之广与深。开篇序文,他给两位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安排了任务,让他们言辞犀利地质问对方:爱情到底是一场风月还是一次征服?

·

爱情的答案是什么,一千个人心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由《江年》可以体会到,刘轼聿对家乡哈尔滨的深深爱意。《江年》的时间轴横跨了哈尔滨开埠一百多年大部分历史。秦家岗、付家甸、新城大街、中国大街、尼古拉大教堂、石头道街、花园街、松花江、太阳岛……这些或隐没于昨日,或仍活跃在今天的名词,重新构建了每个时期哈尔滨的经典样子,成为主人公们追问爱情本质的舞台。

·

沈从文写边城、汪曾祺写昆明、张爱玲写上海、萧红写呼兰、莫言写高密、余华写海盐……我终于看到有人心怀热爱写哈尔滨,写下伤痕累累、也写下热爱与美好。

·

虽然《江年》不算完美作品,“心之向,履之往”,我万分期待看到更多刘轼聿写哈尔滨的作品,虽然我已经悄悄在看《哈尔滨的冬天》。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