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1000字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1 17:55:30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5-11 17:55:30   小编: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探讨了技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指出,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它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创新。通过对古代和现代技术的比较,文章认为技术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不断适应人类需求的变化。最后,文章提醒我们要正确对待技术的发展,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篇一)

千年世界技术发展史

这本《世界文明中的技术》是由两位英国学者阿诺德·佩西和白馥兰合著而成的。书中讲述的是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推动人类进步的技术成就。书中的跨度非常大,时间跨度从公元700年到现在跨越一千多年,地域跨度则包含整个世界。这本书是以全球的视角写作,格局打得非常开。在世界文明这样的背景下,讲述科技发展的历史,再加上很多手绘的地图以及插图等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下的技术。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1700年也就是工业运动之前,世界的技术进步是非常缓慢的。当时限于认知,再加上战争的动乱,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只能简单辅助人们更好生活一点罢了。当战争过后,经济逐渐恢复人口有所增长,就要有技术革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就比如说纺织机的发明以及农田水利灌溉等等。这些技术仍然依赖的是人力以及自然之力,进行的简单的效率提升。然而,粮食产量最终不足以应付膨胀的人口,再加上天灾人祸,往往就会爆发战争,人口大量消减。而战争的到来,又让关于战争武器的研发抬头,比如说火药、枪械等等。等到战争结束,这些战争技术再投入到民用,如此进一步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就是在这样战争与和平不断循环的过程中进行着迭代,我们现在熟知的每一条历史,掌握的每一项技术,都是经过数十位甚至数百位智慧的精华,甚至是延续数百年上千年累积的结果。而到了工业运动之后,技术呈井喷式发展,从蒸气动力、电与磁,到原力之力、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甚至是AI、元宇宙等,方才造就今日之科技盛世。

书中有两项我要重点提一下。第一点,中国技术在世界文明当中占据的重要作用。在书中几乎每一章都提到过中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算放之世界范围,靠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与智慧,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一直领跑于世界。尽管在清朝末年到建国之前,这百年时间受到列强的侵略,但最终新中国还是成立了。直到如今,我们后来居上,多个领域的技术又重新站到了世界前列。对于中国的地位,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给予了正向而又客观的评价。这也得益于两位作者都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阿诺德·佩西1937年出生于中国云南,受父辈“天下一家”理念的影响,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颇有了解。而白馥兰更是现代国际汉学界、社会人类学界和科技史学界的顶尖学者。正是这样的身份,两位作者对中国研究之深入,也才能在书中形成这样客观的描述。

第二点,关于非洲在世界文明当中的重要作用。非洲的技术鲜少为人所记录,似乎非洲只配得上“落后”“贫困”“原始”这些词,与“技术”是不搭的。但历史学家们却在用证据驳斥着这种误解。非洲在世界文明史上的技术这一块,也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本书中,作者也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解非洲的技术,而并非只关注亚欧美完全忽视非洲,这样的治学态度才是严谨的,是值得称赞的。

但这本书也有其不足之处,就因为涵盖的跨度很大,很多方面只能泛泛而谈,无法深入。这其中有很多细节是值得去挖掘的,但是限于这本书的主题与定位,就没办法面面俱到了。如果想要了解某一细节,还需要自己另外寻找相关资料。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篇二)

世界文明的产生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世界文明的传播离不开掌握技术的人的交流和创新,本书的名字叫《世界文明中的技术》,主题是技术,背景定位在世界文明中,我们同处在一个星球中,人类的文明离不开全球的有志之士的努力,我们经常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也包括了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这样才是我们不断发展,建设更美好未来的新姿态。

世界文明的开端其实从上万年前都已经开始,但是我们这本书却并不打算从头说起,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讲述了从公元一千年开始,横跨千年的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看书名,主题是“技术”,但是重点关注了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史,对技术本书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介绍,让大家知道这些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那些作用,有对世界文明的推动作用,也有发展到一定程度让我们感到担忧的地方,还有这些技术是如何发展传播的,又有那些重要的结点和事件,这才是这本书关注的重点。如果大家试图掌握书中的这些众多技术,显然是不可能的。

本书的两位作者也非常了不起,两位大师都是英国人,阿诺德.佩西是物理学家、农业工程师、历史学家、技术哲学家,白馥兰是现代国际汉学界、社会人类学界和科技史学界的顶尖学者,两位的交集是都对各项技术的研究都造诣颇深,也发表过多部享誉世界的著作,两位的合作也让这部著作愈加伟大,保证了这本书的质量和权威性,也让我们对世界文明技术发展的历史有个基本的梳理和多角度的理解,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以更高的高度去理解处在世界文明中的技术。

我们知道,西方文明处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开始却是从亚洲开始,比如当时的水利工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新城,印度洋贸易,还有佛教和技术等等,都对后来的文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基础作用。当然书中也讲述了农业、火器、印刷、电力和铁路等各项重大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中的火器和印刷,就是来源于我国的四大发明,火器的发展,把历史从冷兵器时代代入了热兵器时代,印刷术的发展对知识文明的传播更是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当前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纸质印刷术还依然是当今文明资料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这些重要的技术是如何交流传播的,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之一,本书围绕了三个关键的概念技术对话、环境制约、工业革命展开论述。是技术对话让那些关键技术迅速传播,但是技术的传播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技术发展和环境制约如何平衡是我们以后关注的重点。当然书中也论述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比如蒸汽机的产生和后来产生的作用,等都有详细的论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科技进步最重要的飞跃。书的最后也讲述了关于光伏、半导体、通信等新型技术的发展,这何尝不是未来新的工业革命呢,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这本书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全球视角的写作格局让我们耳目一新,其中也包括了数十幅手绘图,还有一些原版地图等资料,详细记录了技术发展历程和技术革新,让我们对世界文明的未来更有信心。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并不是简单的科技史,作者将科技融入在了文化和文明之中,将其与历史、政治等领域的演变关联讲述,这样一来使得科技历史变得更加立体、丰满。 在世界科技历史的发展中,古代中国无疑是一颗闪亮的明星。公元700-1100年是亚洲技术时代,中国唐朝和宋朝科技崛起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人口的增长,对于效率的需求,也是因为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 当时许多阿拉伯国家来到中国,中国也引进了现在越南地区的稻米。中国瓷器和印度棉花甚至到达了印度尼西亚岛屿和非洲港口。印度佛教西汉时期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备受重视,同时促进了中国的炼丹术、印刷术、桥梁建造、佛像建造。 但是作为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科技发展却在16/17世纪逐渐放缓。其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印刷术。当时日本已经开始印刷关于航海和数学的作品,而中国的科技书籍很少。对此作者写到:中国儒家统治阶层对数学和物理现象兴趣索然,因为他们宁愿通过良好的组织能力来解决现实问题,把机械和生产留给手工业者去琢磨。 当时的西方正累积、孕育巨大优势,这要归功于他们把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概念化,而中国人的创新是在经验和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分析性思考。然而对于科技发展来说,重要的不是某时某个发现或发明,而是一系列处理技术信息和整合技术理念的新方法,即基于测量、数据表格、分类手段来进行分析…… 这样的落后令人唏嘘。18/19世纪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展开,被殖民国家被去工业化,中国、印度等国家只能给西方提供原材料,而列强们向这些地方提供制成品,进而造成殖民地制造业被摧毁。这种情况对中国的科技发展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 这本书中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刻思考,首先科技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国家文明与科技缠绕前行;再者无论对于哪个领域的知识,如果想要获得长足的进步,一定要有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思考。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篇四)

我们很早就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yaO,活字印刷术。 那么宏观去看,角度移到世界这个点上,技术对社会文明的影响是什么呢?由此对全世界引起的变动又是什么呢? 由列奥纳多.达.芬奇奖章获得者阿诺德.佩西,和同样获此殊荣的白馥兰共同合著的《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这本书就是技术革新之后效率的提升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书不是很厚,时间跨度却很大,从公元1000年起直到现如今的21世纪,主要围绕三个关键词: 技术对话:新的技术诞生,在改革中进化,或许蕞初发明这项技术的国家,并没有改进这项技术的国家更炉火纯青,这是一种双向对话,发明者,改进者,使用收益者。作者这种创作方式很新颖,让我乐在其中。 环境制约:新能源的崛起,是因为人类终于开始重视决定挽救环境生态问题,地球资源始终会有枯竭的那天,限制能源成为了发展的制约因素,能否找到平替呢?使用平替对环境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工业革命:当慈禧还在盖园子的时候,国外已经工业革命发展的热火朝天,到如今的一系列工业革命,在技术和效率上越来越成熟,那蕞基础的能源基础有改变吗?要知道如果不在蕞基础的能源上做出改变,那么一切工业革命将毫无意义。 书中还贴心插入手绘图和原版地图,更清晰直观的了解工具工作的原理,历史地图更多的是见证了技术的发展过程。 内容没有很容易去理解,多多少少要花费些时间去理解,科学文明在进步,当务之急是如何维护好千疮百孔的环境。 如果资源枯竭,所有文明也将毁于一旦。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篇五)

之前看锦衣之下的时候,看到今夏手里的火铳,我还愣了一下,这玩意看上去太有现代感了。出现在古装剧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违和感,然后去查了下才发现,原来火铳这种我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型射击火器是发明于中国元代,由南宋突火枪演变而来。在明朝时期发展优化。而锦衣之下就是明朝时期,使用火铳合情合理。

而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不仅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先后传入西方,为世界兵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我们还有哪些技术传播到了国外,又引进学习了哪些技术呢?

《世界文明的技术》一书,概述了千年来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这场四海一家,跨越千年的对话和交流,展示了千年来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堪称现代版“天工开物”。

本书围绕技术对话,环境制约,工业革命三个关键概念展开,着重介绍了农业,火器,印刷,电力以及铁路等技术的变化。每个时代都有其标志性的技术,这些技术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兴替,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随着时代进步,技术又迎来了新的问题,例如环境。正如书中所言:如果在这些方向上没有取得比目前更大的进展,那么严重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和工业造成广泛的破坏,技术史也将走向一个不同的终点。

这是一本全面的,精彩的历史巨作,各个读者群体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也能引发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之一的白馥兰,是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成员,科技史学界的顶尖学者。她深受李约瑟学术思想的影响,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另一位作者阿诺德·佩西出生于云南,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颇有了解。二人对中国的了解使得此书中关于中国的内容更加公正全面,让读者对中国历史文明的认识有所增加。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篇六)

到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很多人可能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经典的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同样,本书并不把科学技术视为西方的独特产物,亦不将非洲、亚洲、美洲作为边缘文化。而是把四海一家,将千年历史呈现为一场持续不断的、全球化的对话与交流。以一种全球化的交融视角,呼应李约瑟难题。

-

本书时间线跨越千年,围绕三个关键概念展开:

【技术对话】不同民族和社群面对陌生技术的反应。

【环境制约】自然环境对技术的限制及机遇。

【工业革命】源于新技术引进的经济发展,或是基于社会变动及与之相随的生产组织变动。

其中,技术对话更强调的是一种“接收➕反馈”的形式,并不只是单纯的吸收。当技术传入一地后,会被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从而引发了创新。由此,技术革新也像历史的车轮一样滚滚向前。

本书重点介绍了农业、火器、印刷、电力和铁路等影响重大的技术变革。

-

本书初版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于1990年出版。时隔30年重编再版,这30年,正是进入21世纪前后高速发展的30年,科学技术又有了进一步飞升。

本书在原书基础上扩充修订,新增了第十二章《迈入21世纪》的内容。增加了关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数字化等现代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作者也提出了新时代发展面临环境问题的挑战——至今为止(2020年),工业革命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业文明以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基础,即便其他能源已得到开发。

此外,碳处理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是相当大的技术挑战,需要全世界极大的热情与资源来应对。

全篇的最后一段,作者写道:「严重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和工业造成广泛的破坏,技术史也将走向一个不同的终点。」为全书画上了一个省略号…

-

科技的发展仍在继续…

科技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不自然”为人类带来了发展与便利,同时也使自然遭受了破坏。碳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并非经济价值,而是社会责任,对于全世界人民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国家对“双碳”问题的重视尽显大国担当。古老的东方大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错失了工业发展的契机,又在现代迎头赶上,在当代重新站在全世界科技发展与全人类社会担当的前沿。

可以相信,在本书结尾所述的关键结点,这艘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大船,会带着我们驶向更美好的明天。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篇七)

你对世界文明技术了解多少?

如果你只知道我国有四大发明、欧洲有蒸汽技术,那你就out了。

冶炼、水利、种植、运输,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优良的文明技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关于科学技术的书。

这本书就是《世界文明中的技术》,作者是白馥兰,是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

这本书讲的是,1000余年世界各地的技术发展历史。经过考察,农业火器,印刷,电力,铁路等多种行业的变革完成了这本融四海知识为一家关于技术的展示盛宴。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呈现的趋势并不平衡,有的地方先进,有的地方却异常的薄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作者说人口增长往往是推动技术革新的关键,尤其是固定面积的土地上,产出了更多的食物和必xu品。

就从古代中国看起,在公元700年左右,我国的人口增长比较快,为了满足温饱问题,国人就努力思考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吃饱饭、穿得暖。

所以那个时候耕种模式,农具以及灌溉方法都先进于某些发达国家。

为了能够更好的更快的提升耕种效果,到了宋朝,冶铁业也非常发达。

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快速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丝绸之路的使用,带动了我国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

为什么这本书具有可读性?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结构分明,脉络清楚。

全书按时间走向的顺序写成,按技术使用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国各种技术的特征。

亚洲注重的冶炼、水利、纺车、食物。

西方某国家则把我国的技术发扬光大,比如1450年后,我国的小型手qiang传到了土耳其。这种技术被其看好,大规模的武器也从此产生了。

此外,作为先进技术,铁路、电力、半导体乃至代表绿色的农业技术也为更多的国家所重视。

如果你想具体了解更多先进技术,我们就一起阅读这本书吧。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读后感(篇八)

书名:《世界文明中的技术》 作者: [英]阿诺德·佩西 白馥兰 著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CATHY爱阅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的生活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行各业的技术让人着迷,几乎所有技术的发明都离不开创新,同时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换代。正是人类之间的交流交往促进了技术对话,从而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编著了一部关于科学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它是世界上di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其中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各行各业的技术知识:农业、手工业,火药、纺织业、制陶业、造纸业等生产技术。对后世影响颇深。 那么,如果我们想了解更多关于技术的历史知识,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有没有一本书能够包罗万象,从更为宏大的角度讲述出跨越千年的世界技术发展史呢? 答案是有的。今天分享的这本《世界文明中的技术》正是这样一本书,它主要围绕着“技术对话、环境制约、工业革命”三个关键概念展开。将人类整体纳为一家,高屋建瓴,将各种技术的起源、发展、转移、衰落的过程讲解的非常详细,让我们得以一窥人类世界中技术历史的全貌。涵盖内容之广,让人惊叹! 它的作者阿诺德·佩西是英国物理学家、农业工程师、历史学家和技术哲学家。另一位作者白馥兰是当代国际汉学界、社会人类学界、科技史学界的重要学者。两位作者都是重量级人物。 全书共分为12章,以时间为轴,以技术为点,以地域为面。从公元1000年开始,以处于当时世界技术鼎盛时期的亚洲中国开篇,讲述冶金、农业、工程和农业发明如何在波斯一带及欧洲传播、转移、发展。而后讲到纺织、印刷、火药、造船、铁路、汽车、电力、计算机等技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展的历史,不一而足。一直讲到21世纪的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包括能源发展、航空航天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书中读到几个有意思的技术与大家分享: 1,巴格达文化中的阿拉伯数字的使用,促进了计算、测量和其他实用艺术的发展,我们至今仍在使用。 2,据说,1600年,中国每年印刷的书籍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多,这离不开印刷术的发展。 如果你面对事物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思考,喜欢探究事物背后的原理,相信你一定对技术感兴趣。那么,今天这本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

8.3

[英]阿诺德·佩西 [英]白馥兰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