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精选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2 20:45:41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9-22 20:45:41   小编: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这篇文章探讨了巴黎作为现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作者通过对巴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的分析,揭示了巴黎如何在历史上成为一个独特且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文章强调了巴黎作为现代城市的典范,为读者展示了其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一篇

头一次看到有人能把高乃依翻译成“科尔内耶”,路易十四被译作“皇帝”,原作值4分,翻译值2分。哦,既然非要写满140个字才能发,那就再说几个吧,在这本书里玛丽德美第奇成了“摄政女王”,Gazette de France成了《法国小报》,英国的断头国王查理一世的妻子成了“英国女王哈丽雅特—玛丽”。相比之下,palais royale译成“皇宫”都已经不能算错了。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二篇

巴黎,是我极其喜欢的一座城市,对巴黎的记忆如同眼前的春天,无限美好,只是这美好记忆停留在九年前。 一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肌里,不仅要有引领时尚的建筑、宽敞的大道、精致的广场和花园、二十四小时的不夜城,还要有围绕时尚而产生的制造业、商业、金融、市政服务、浪漫气致。I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巴黎,首创了这些软硬件:超前的城市建设规划(新桥、岛)和市政建设(林荫大道、公共交通、夜间照明)、优越的治安条件、传播的便捷(邮政、广告纸票、时尚推手) 、社会资本和新产业(金融、奢侈品贸易)以及新兴阶层与王室、平民的融合…… 虽然这些与现代化城市标签相关的创新,是那些布尔乔亚而非平民所为,但他们专业而且出乎意外地接受承继,更可贵的所营造的一切又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既契合王室贵族的架子,又普罗大众的日常,形成了积淀,转化为内质,成为流淌的血液。 巴黎,既是现代城市的发明,也从某个视角阐释了法兰西文化的形成。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三篇

作者以一个新的角度展示了巴黎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作为读者,通过本书能够看到现代城市中依然存在诸多18世纪巴黎的影子,让我们感叹于巴黎作为现代城市的开端所具有的悠久历史。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具有现代城市基础的建筑,诸如新桥、孚日广场、圣路易岛、林荫大道以及带来光和速度的邮递、公交、街头照明等系统,为这座现代城市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部分则是通过革命之城、时髦之都、财富之城、浪漫之城等定义,展现了一个现代城市形成的内在气质。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不断推动着巴黎这个城市“走出”法国,“走向”世界。

在本书中,我们能够意识到一个伟大的建筑,并不仅仅局限于实用性和美观性,更大意义在于推动一个城市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思想意识的发展,甚至可以带动产业和技术的革新。正是在这样一座城市中,才能够孕育出平等、自由、时尚、浪漫等气质,并由此迸发出一个城市的生机和活力。正是本书给了自己对于一个城市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当然,正如文中所说一个新的阶级和群体与巴黎重生相伴相生,这些金融家、开发商也正是在战争、建设中攫取了巨额财富,推动了巴黎的大跨越式进步和发展。同时这些财富也是榨取了底层人民的资源,书中仅是略有提及,在这方面却也是有失偏颇。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四篇

巴黎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让无数人为之着迷。喜欢浪漫的,希冀在巴黎可以来上一场浪漫的邂逅;喜欢文雅的,这里将变身成为一座伟大的艺术殿堂;喜欢奢侈品的,这里又将成为购物者的天堂。不论是谁,似乎都可以在巴黎找到自己心仪的,那么巴黎缘何成为巴黎呢?让我们跟随着若昂德让的絮絮低语,一起在《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中找寻答案吧! 若昂德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其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法国历史与文化,对于她的著作《纽约时报》有一句极为中肯的评价,那就是“读懂她的书不需要太多背景知识,可是读完之后,你就成了一个法国通”。是的,这在她的《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一书中也得到了极好的印证,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极为详尽了介绍了几百年前关于巴黎这座城市兴起与发展中的各项发明,显然的是这些发明与当时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政治、经济、人文等都息息相关,这无疑是一个极庞大的论题,但是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并不会因为论题的庞大与各种的引经据典而头疼烦躁,若昂德让用一种极为巧妙的方式将复杂的历史变迁简单明了的讲述了出来,然后我们即将明白的便是巴黎缘何成为巴黎。 巴黎是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伟大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巴黎城市建造者们的努力,不论当时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是在事实上他们造就了这座伟大的城市。就像是若昂德让在本书中提到的与巴黎有关的第一个创新发明新桥的诞生。新桥的建造是亨利四世在位时的一项重要工程,重要到不论是建造者亨利四世还是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座桥究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新桥本身的创新虽然也有着很多的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却不在此,新桥之后,巴黎恍若新生,这是第一个真正的惠及所有人的都市生活的公共工程,新桥之后,不论是贵族还是贫民,都在一张桥上走过,如作者在文中所说,新桥是社会平衡器,桥上人皆平等。这在16世纪的法国,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也无怪乎作者将新桥放在了本书的第一章,称它为走向现代的起点了。又比如路易十四时期的林荫大道。巴黎曾经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路易十四做到了。路易十四时期,巴黎再一次迎来了大改造的时期,这一次巴黎人用他们的林荫大道、公园与宽敞的街道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让巴黎再一次走在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前列。最让人惊叹不已的莫过于林荫大道了、林荫大道环绕整个巴黎,取代了专门用来防御的城墙,在当时,在以后,这条林荫大道都成为巴黎最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这为巴黎成为一座伟大的步行城市,成为法国乃至于整个欧洲最适合欣赏与展示高级时尚的地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巴黎是一座神奇的城市,更神奇的是他历年的建造者与规划者,当年他们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成为这座城市最让人动心的文化与人文积淀。 在若昂德让的《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我们见证了巴黎是如何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发展到今天世界最著名城市之一的过程。城市设计、规划与建设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不断的积累着它的底蕴,最终厚积而薄发,展现出了自己最耀眼的那一面。而巴黎的崛起与成功似乎也可以成为我们今天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个参照。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可能并不是更多地高楼大厦,而是一点点的人文关怀。。。。。。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五篇

花都巴黎,浪漫之地。从卢浮宫到塞纳河,从埃菲尔铁塔到香舍丽榭大街,从《红磨坊》到《戏梦巴黎》,连张雨绮在《美人鱼》里也会说,“追我的人从这里排到了法国”,法国巴黎始终是和爱情与浪漫最近的城市,如此美好令人神往,从过去到现在……

《巴黎:现代城市发明》这本书就生动描述了17世纪巴黎的面貌,讲述了巴黎之所以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变成作者形容的“宇宙之都”的原因。书中主要选取了巴黎早期的一些黑白画作和一些彩色油画,穿插在各个章节里,更形象深入的带读者了解到现代城市巴黎是如何诞生的。

本书通过当时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和成果,展现了巴黎的历史和魅力。巴黎的创新标志、当年堪比埃菲尔铁塔的存在的新桥,成为巴黎的象征和最热门的景点;提供举办公共庆典和巴黎市名休闲空间的孚日广场,丰富了城市功能;塞纳河上的人工岛:圣路易岛,上面华丽的建筑和豪华的宫邸,代表了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巴黎;林荫大道、公园和街道这些公共场所的敞开,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光速发展市政服务,彻底改变了都市生活的定义;奢侈品贸易的红火,让美丽的城市迅速推广开美丽的产品;新晋金融家的暴富,提高了消费的层次,财富的诱惑无处不在;巴尔扎克曾声称的“巴黎的爱情不同于任何一种爱情”,巴黎的浪漫不用再提。

昔日废墟,今日神话,经过各种战役洗礼的巴黎几经波折,还是确定了法国的中心地位,17世纪开始,亨利四世启动了他野心勃勃的公共工程项目,这座饱受战争劫难的城市彻底改头换面,开始了辉煌之旅。领导者推陈出新的规划奠定了基础,而戏剧家、小说家、巴黎史学家、画家、时尚家、设计师……的尽情挥写描画,也让巴黎比任何地方或任何人都更优雅、更具魅力。那时的巴黎引领了世界的潮流,富有创造力的居民不停堆高现代城市的上限。第一次诞生了商业步行街,第一次绘制成口袋地图,第一次出现法式精品店,第一次有人潮汹涌的观景桥,城市的设计构造更为合理,革命性的公共设施和交通工具,不停地吸引外乡人的涌入。人群的不断聚集,使得巴黎人比其他欧洲人更有活力和精力,不分昼夜的忙碌,这些都让这座城市不停的发展前进,这也是大多数城市崛起的方式。

浪漫之地、建筑之都、科技之都、文化之都、和奢侈品之都,这些名头现在还可以在巴黎的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且毫无违和感。几百年来,城市新的诞生、旧的消亡,而巴黎仍然在带给世界无数可能性,带给游客别样的初体验。想象中就是这个样子,而最真实的情况,必须得亲自去看看!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六篇

花都巴黎,浪漫之地。从卢浮宫到塞纳河,从埃菲尔铁塔到香舍丽榭大街,从《红磨坊》到《戏梦巴黎》,连张雨绮在《美人鱼》里也会说,“追我的人从这里排到了法国”,法国巴黎始终是和爱情与浪漫最近的城市,如此美好令人神往,从过去到现在……

《巴黎:现代城市发明》这本书就生动描述了17世纪巴黎的面貌,讲述了巴黎之所以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变成作者形容的“宇宙之都”的原因。书中主要选取了巴黎早期的一些黑白画作和一些彩色油画,穿插在各个章节里,更形象深入的带读者了解到现代城市巴黎是如何诞生的。

本书通过当时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和成果,展现了巴黎的历史和魅力。巴黎的创新标志、当年堪比埃菲尔铁塔的存在的新桥,成为巴黎的象征和最热门的景点;提供举办公共庆典和巴黎市名休闲空间的孚日广场,丰富了城市功能;塞纳河上的人工岛:圣路易岛,上面华丽的建筑和豪华的宫邸,代表了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巴黎;林荫大道、公园和街道这些公共场所的敞开,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光速发展市政服务,彻底改变了都市生活的定义;奢侈品贸易的红火,让美丽的城市迅速推广开美丽的产品;新晋金融家的暴富,提高了消费的层次,财富的诱惑无处不在;巴尔扎克曾声称的“巴黎的爱情不同于任何一种爱情”,巴黎的浪漫不用再提。

昔日废墟,今日神话,经过各种战役洗礼的巴黎几经波折,还是确定了法国的中心地位,17世纪开始,亨利四世启动了他野心勃勃的公共工程项目,这座饱受战争劫难的城市彻底改头换面,开始了辉煌之旅。领导者推陈出新的规划奠定了基础,而戏剧家、小说家、巴黎史学家、画家、时尚家、设计师……的尽情挥写描画,也让巴黎比任何地方或任何人都更优雅、更具魅力。那时的巴黎引领了世界的潮流,富有创造力的居民不停堆高现代城市的上限。第一次诞生了商业步行街,第一次绘制成口袋地图,第一次出现法式精品店,第一次有人潮汹涌的观景桥,城市的设计构造更为合理,革命性的公共设施和交通工具,不停地吸引外乡人的涌入。人群的不断聚集,使得巴黎人比其他欧洲人更有活力和精力,不分昼夜的忙碌,这些都让这座城市不停的发展前进,这也是大多数城市崛起的方式。

浪漫之地、建筑之都、科技之都、文化之都、和奢侈品之都,这些名头现在还可以在巴黎的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且毫无违和感。几百年来,城市新的诞生、旧的消亡,而巴黎仍然在带给世界无数可能性,带给游客别样的初体验。想象中就是这个样子,而最真实的情况,必须得亲自去看看!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七篇

到底是什么令巴黎从众多中世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座现代意义上的伟大城市?是什么成就了巴黎?

古斯塔夫·福楼拜笔下的艾玛·包法利认为是“名声”成就了巴黎;西格蒙德·佛洛伊德认为对于能看到梦的力量的人来说,巴黎是最终的幻想;还有人提名说是巴黎圣母院成就了巴黎,还有人认为是销往全世界的奢侈品。这个问题或许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只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冲着巴黎的生活品质前往定居,巴黎也渐渐成为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

国际大都市,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顶给城市戴上的皇冠,是一个城市有幸被视为伟大的城市的极高搭配。特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力的国际一流都市。而巴黎在“影响力”塑造这块最为突出,多年的历史沉淀,巴黎城市市政规划师将城市规划提炼成一种思想,甚至一种品格。巴黎激发了城市规划师的潜能,正如若昂•德让在本书中介绍的巴黎城市建设的各项发明,包括桥梁上的观景平台、林荫大道等首次出现的现代基础设施,还有城市照明、公共交通、时尚购物等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他们的发明令这座现代城市落地生根;巴黎也给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令他们遐想现代城市的无数种可能性。

伦敦,巴黎,上海,北京,墨尔本;纽约,本小透明待过的现代都市也不算少,巴黎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复古摩登和现代潮流融合的最好的都市。对于巴黎最深的体会是“现代”+“浪漫”。

这本书中还写到,早在17世纪巴黎就已经拥有了世界最早的现代街道,最早的现代桥梁,以及最早的城市广场,因而,从17世纪开始,巴黎就已经具备了“现代”都市的雏形。17世纪末,欧洲精英们只钟情于法国裁缝,法国鞋匠,法国珠宝匠以及法国调香师制作的法式精品,而这些高收入,高利润产业贡献的收入排欧洲第一。百货店,公共车马,咖啡文化以及璀璨街灯在19世纪的林荫大道得以发展,最终构建了巴黎的“浪漫”。

巴黎曾经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全新的城市理念,近几百年来,新的城市诞生,旧的城市消亡,许多地方孕育出文化和金融首都,现今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为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五大城市,进入2000后年,我国内地也新增了类似北京,上海,深圳这些更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快速成长,当然不可否认巴黎自带的摩登复古美在上述都市中仍旧独树一帜。

写到这里,还真的挺想再去巴黎晃一晃,悠闲地塞纳河边走一走,去卢浮宫看看展览,巴黎圣母院广场大草坪上发呆晒太阳,在皇家广场看街头艺术家的免费表演,或者干脆就坐在公寓窗口看车水马龙,品评熙熙攘攘的俊男靓女们的法式穿搭,如果能悠闲地约上闺蜜在街边吃个下午茶那真是太棒了,因为面包坊传出的的面包可颂也非常的香,法式小面包娇软香浓,时间充足的话,就再去一趟18区的表白墙,这次,我要把我倾慕的人的名字写在上面。

巴黎,真是一座充满记忆和魔力的城市。

书封

关键词:巴黎;城市规划;现代都市;dream city;国际大都市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八篇

很意外的一本书。原以为现代巴黎的起点是第二帝国,而这本书狠狠地鞭笞了我的无知。本书从亨利四世写起。这位波旁王朝的开辟者,曾经死里逃生,经历了巴黎城内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之后,依然愿意在城内进行统治。这座城市与君主的关系真是微妙。可无论君主是否居住在城内,他都无法忽视巴黎居民的力量。

亨利四世恐怕并不是第一个改造巴黎城的君主,却是在作者看来,第一位具备现代性眼光的改造者。他与其继承者路易十二的杰作新桥、孚日广场以及圣路易岛,都创立了现代道路和公共空间的先河。而当作者讲到投石党问题是,却时不时的回顾新桥与孚日广场的现代性对于民众抗争的推动作用。而现代媒体的应用,是投石党这一章节的额外收获。

路易十四虽然把他的心思放在了凡尔赛,但是以作者的观点来看,这位君主显著改善了巴黎的市政水平。路易十四拆除了城墙,改建了林荫大道,杜乐丽花园得到了扩建。除此之外,巴黎拥有了全欧洲第一个邮政系统、第一个公共交通系统以及第一个照明系统。市政建设的投入提升了城市治安,它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最典型的例子是照明系统:它延长了商业的持续时间,人们再也不用雇佣火炬人出行了。除此之外,路易十四引领时尚,将巴黎打造出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奢侈品产业巨头。而地产的开发以及贸易的发展,使得巴黎的金融业随之崛起,社会阶层不再固化,称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商人和金融家的影响力迅速赶超了传统贵族。

除此之外,作者还特意提到了市政建设对于打破阶层之间的界限的作用。比如新桥、公园和林荫大道这些开放的公共空间,各个阶层得以互相融合。而对于上层的奢侈时尚品的模仿,同样消除了各个阶层在外表上的差异。

本书从亨利四世一直写到了路易十四便戛然而止,总觉得意犹未尽。在这一时期,巴黎的现代化是连贯的。而在此之后,两次革命和不幸的普法战争,中断了巴黎现代化的进程。直至第二帝国的诞生,现代城市终于经历了从发明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幸好,我们还有另一本《光之城:巴黎重建与现代大都会的诞生》与之相衔接,刚好,这本书从第二帝国写起。

光之城

7.9

[英] 鲁伯特·克里斯琴 / 2020 / 北京燕山出版社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九篇

提起巴黎,总会让我想起那句“别人种麦子,我种玫瑰,我饿死,但是浪漫不死。”浪漫和爱情是巴黎的标签,人们普遍认为这座城市的存在在冷冰冰的城市中注入了少有的理想情怀。世人皆知巴黎的美,却没人知道这座城市从何时开始变得如此与众不同,城市的建设者又是怀着怎样的初衷进行设计的。

《巴黎 现代城市的发明》详细地介绍了巴黎这座城市从最初建立到如今浪漫之都的成长过程,全书采取有趣的“以画讲城”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百年间巴黎建筑及风土人情,黑白图片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现代城市层出不穷,但巴黎始终是时尚浪漫的中心

纵然巴黎以浪漫闻名,但它却不是被上苍偏爱的结果,它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战争与混乱,也遭遇过大火的焚烧、权势斗争的迫害,但是有幸的是,每一次的灾难都会给巴黎带来一次涅槃重生的机会,在废墟之中总能看到文明的光辉,这也许要得益于巴黎这座城市的第一任建设者——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是第一个以现代眼光建设城市的君主,当他接管整个巴黎的政权时,就宣布:“将尽毕生之力,打造一座绮丽辉煌的都城,使巴黎自成一个世界,成为一个奇迹。”亨利四世不是一个空想家,反而是极具效率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自己对城市的规划,他请来了从建筑师到工程师各行的专家,研究城市的布局,为巴黎城市建设带来了最领先的科技。

正是因为第一任君主的正确规划,以至于在后来的几次维修中,巴黎这座城市都始终保留着现代感。这座城市创造了很多城市建设的先例,比如新桥的建设是第一次一座城市被一项新型的都市工程所定义;大量图像和文字信息记录巴黎城市改造,这些图像是最早一批表现城市变化的作品;女性地位也比欧洲的国家要高很多,巴黎女性更加独立自信,也格外具有魅力。

巴黎的城市规划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专家们研究的结果,也有君主、贵族微服私访的功劳。很君主也喜欢在处理政务之余,换上便服走进城市中间,享受出行之乐,一次次的出行也能让统治者发现城市需要改进的地方。微服可不是电视剧中国的换身衣服,而是有着特殊的装扮,比如带着面具,或者身穿斗笠。而这种掩藏自己身份的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微服不局限于皇室贵族,可以应用于任何不想被揭穿身份的人。这座城市极具观赏性,同时也充分尊重人们的隐私。

《巴黎 现代城市发明》是一本能够快速了解巴黎城市发展的书籍,也能从侧面展现巴黎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图片及地图,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这座城市最初设计者的初衷与理念,这座城市在最开始的设计就已经赢了大多数城市。

当其他城市还以居住为主要设计方向时,巴黎已经开始考虑居住体验;当其他城市开始考虑城市交通时,巴黎已经在建设自己的城市文化及城市地标;当其他城市开始有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意识时,巴黎已经成为了时尚浪漫之都。巴黎这座城市的魅力并不是一代人的努力。

写在最后:看完全书确实对巴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依旧热爱自己所居住的中华土地,纵然巴黎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城市,但是东方的古典之美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韵味,巴黎很好,但是故乡才是心安处。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十篇

这种由不同阶层组成的人群既是一种景观,也是民众自豪感的来源。——《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

提到巴黎,你会想到什么作品?是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还是经典影视《午夜巴黎》?这座浪漫之城为诗人带来了灵感,给游客带来了奇观。不过,除了浪漫,真正的巴黎还充满着“混乱和躁动”:

17世纪,一座伟大的桥诞生了,这座桥是巴黎的第五座桥——新桥。

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在新桥上随意走动。在那个时候,桥下的人们聚集着,晒着日光浴;桥上还有临时舞台、各式各样的海报和招牌……作为一座“社会平衡器”,新桥让不同阶层的人们汇聚在了一起,“各个阶层的人每天都会在这里密切接触”,不过,正因如此,新桥后来被视为“骚乱的摇篮”……

“桥”红是非多,桥上的混乱之美也是一种浪漫啊。

同样是在17世纪,除了新桥以外,巴黎的另一处景观让各个阶层的人聚集在一起,那就是杜乐丽花园。外国游客、本地的平民和贵族都在此聚集,展现着不同的服饰,或低调、或时髦,令人眼花缭乱。当时的报纸《风流信使》刊登了这么一个故事:

由此可见,在杜乐丽花园里,谁能判断彼此的真实地位?服饰、言行举止都是不可靠的判断依据,各个阶层的人聚集在一起,混乱而浪漫。

除了杜乐丽花园,巴黎的林荫大道也告诉人们,这座“敞开之城”是多么的伟大。

17世纪的巴黎出现了许多公共空间,这时的巴黎,成为了浪漫之都。

17世纪有新桥,21世纪有爱桥,这浪漫是混乱的,是变化着的,令人心动不已,令人眼花缭乱。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十一篇

这个曾被拿破仑夸赞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曾经在红白玫瑰战争中饱受摧残、千疮百孔,最后在亨利四世雄心勃勃的改造计划下,巴黎又焕发了繁荣,成为现代欧洲史上第一座开放的城市。若昂·德让的《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带我们重新了解这个浪漫之都。

一、从新桥到埃菲尔铁塔

现在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为巴黎的象征,只要去旅游的人都会留下一张铁塔下的美照。而在没有铁塔建好之前,最能代表巴黎的是新桥。新桥的初衷是将塞纳河两岸连接起来,让右岸彻底融入到巴黎的版图里。它成为了塞纳河上的第一座单跨桥,也奠定了欧洲桥梁的新标准,成为了巴黎这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在经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建后,巴黎拥有了收藏无数艺术珍宝的卢浮宫,有庄重神圣的圣母院,有雄伟壮丽的凯旋门,有奢侈繁华的香榭丽舍大道,旧城和新城也在时代的光影了焕发着不一样的色彩。

当然在历史的尘埃里,新桥及巴黎其他的主干道代表着进步,但也意味着新的问题出现,新桥就曾是巴黎新闻的集散中心,还被认为是“骚乱的摇篮”,在这里还产生了“新桥歌曲”等新鲜事物。

新桥也成为了众多艺术作品里最受欢迎的景致,这条熙熙攘攘的街道悬在塞纳河上方,彰显着巴黎的繁华。直到1889年埃菲尔铁塔这个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建成,新桥的地标地位才慢慢被取代,而巴黎这个城市也迈向更加现代的发展轨迹。

二、造城永不停止

在若昂·德让的《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一书中,每个章节都是造城活动中的一个节点,新桥之后是孚日广场、圣路易岛、林荫大道等,再加上巴黎经历过的一个个历史事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座城市被赋予了不同的属性,革命之城、敞开之城、金融和新财富之城、浪漫之城等等。

虽然我还没有去过巴黎,但是从图片里、纪录片里、各种媒介里了解了巴黎,在巴黎人们以保护他们的古城旧貌为荣,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古建筑就是他们的法兰西之魂。反观我们,在这一点上确实惭愧。

若昂·德让在《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的第六章专门讲了“改变都市生活的市政服务”,这是城市管理工作好坏的基本体现。在投石党运动结束之后,巴黎人需要更快地传播和交通手段,于是发明了公共邮递业务和公共交通系统,有效解决了信息和人口流动的问题,这在当时全时间的城市建设中是领先的。

在巴黎的城市建设中,法国人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街道照明、邮递系统、升降电梯雏形、公共交通等等。书中说“技术往往是城市变革和发展的推动力,技术总能在城市的地图上留下印记。”当然,这些技术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会使人们有更高的追求和需要,“城市的商人和顾客能够安全、自由地流动,法国奢侈品产业才得以成功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阶层的融合”。

三、时髦和奢侈品

目前,世界上有名的奢侈品很多都是法国的,依然占据着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的榜首。“美丽的城市最适合推广美丽的物品”,时尚已经成为法国人甚至欧洲人争相追求的事物,随着出现的是时尚杂志,引领和指导人们穿衣打扮。

广告宣传、代言营销、旅游购物等新鲜模式应运而生,被商人们用来获取利润。直到今天,巴黎依旧是世界的时髦之都,依旧在交易着时尚。当然,有交易就有金融财富的流通,巴黎毫无疑问也成了金融和新财富的聚散之地。

四、结语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建成与发展,在变迁中书写着历史,也在人们的欲望和需求中变迁着。2019年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让法国人心痛,虽然现在已进行大规模的翻修工程,但历史的模样终将不能重现,只能成为回忆。

也许,这就是时间的魔力,自然的更新吧!巴黎,永远的浪漫。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十二篇

欧洲古典时代,最负盛名的城市当属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毁灭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四分五裂的欧洲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城市。巴黎虽然在987年就成为法兰西的首都,但之后它在百年战争和法国宗教战争中饱受战火摧残,破败不堪。进入17世纪,是波旁家族恢复了巴黎的活力。经过几代雄心勃勃的君主的改造,巴黎的面貌焕然一新,拥有了最早的现代街道、最早的现代桥梁、以及最早的城市广场,并诞生了全新的城市文化,巴黎成为了首座现代意义上的伟大城市,被称为“世界之都”。之后历经数百年,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撼动巴黎作为最伟大的现代城市的地位,这里依然是无数人心中的艺术之都、浪漫之都、时尚之都。若昂·德让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法国历史与文化专家,她的作品《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为我们讲述了巴黎如何从一座破败的中世纪城市脱胎换骨,走向现代的故事。

从17世纪开始,亨利四世和他的儿子路易十三、孙子路易十四这三代君主在100余年时间里大兴土木,对巴黎进行改造,新建了诸多工程,造就了一座繁华都市。

1594年,波旁家族的亨利四世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进入巴黎。这时的巴黎近乎废墟,到处是空地、平原以及沼泽,街头甚至有野狼出没。亨利四世决心改变这座城市的面貌,1601年,巴黎市政府收到通知,说“陛下已经宣布,将尽毕生之力,打造一座绮丽辉煌的都城,使巴黎自成一个世界,成为一个奇迹”。绝对君主的意志得到了有效贯彻。亨利四世在位时期,建造了新桥和皇家广场。其中新桥体现了当时先进的工程技术,并具有许多创新设计,譬如位于桥中央的亨利四世雕像以及人行步道。皇家广场——亦即今天的“孚日广场”则是巴黎最早的公共空间,这既是举行公共庆典的场所,也是市民休闲的空间,是具有革命性的设计。1610年,亨利四世突然遇刺,这使得他对巴黎的许多宏大规划被暂时搁置,但到他离世时,巴黎已经彻底告别了1590年的惨状。

路易十三没有父亲那般宏大的规划,但也完成了包括圣路易岛在内由其父规划的几大工程,将大片荒地改造成了巴黎最典雅的社区。1643年,不满五岁的路易十四登基,其母奥地利的安妮摄政,实权则由枢机主教马扎然掌握。1648年,投石党运动爆发,王室离开巴黎,法国再次陷入内战,城市建设戛然而止。当时的一本小册子写道:“战争期间,我不再是巴黎,我只是地狱。”这场内战直到1653年才完全平息。

亲政后的路易十四四处征战,扩张法国领土,在一次次胜利后,巴黎不再地处边陲,而是成为“王国的中心”。这位国王宣称法国军力如此强大,巴黎不需要再被围在层层防御中,下令拆除了巴黎所有城墙,巴黎于是成为了一座敞开的城市。他的大臣科尔贝尔向他进言,要实现宏伟大业,需要令人称奇的军事胜利,以及让巴黎成为新时代罗马的“伟大公共建筑”。路易十四欣然接受了,在改造自己的都城时,他心中无疑想到了罗马,并希望以宏大的工程记录自己的伟业。他亲笔签名的文件中写道:“古罗马人相信,只有为帝国征服更多领土者才有资格改造罗马”,而现在他极大扩张了领土,自然配得上为“他的首都增加一条美丽的新环形道”,并希望“巴黎公共工程规模之大,外形之美,今日的各国人民,未来的子子孙孙,皆可领略法兰西之宏伟,太阳王之英明。”路易十四由此对巴黎展开了一系列规划改造,建设了环城大道、林荫大道、大众花园等诸多公共工程,他甚至亲自关注这些工程的细枝末节,以致有人说路易十四美化巴黎的功劳胜过任何一位法国国王。在他统治时期,巴黎出现了一片片新街区、新建筑、新设施,这一时期巴勒和布隆德尔绘制的新巴黎地图很好地记录了巴黎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时刻。

这一时期,许多前所未闻的市政服务也投入了使用。公共邮递、公共马车组成的交通体系,以及街道照明等革命性技术出现了。夜间的巴黎街道不再是昏暗的犯罪温床,而是亮如白昼,正应了“路灯是最好的警察”那句话,路面犯罪率降低了,而城市居民到了晚上也能够自由地参加社交活动,于是带来了夜生活,这是当时别处绝无可能的体验。伴随着路易十四的宏大构想逐步落实,一个全新的巴黎出现在世人眼前,巴黎已成为欧洲最现代的首都,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全新的城市理念,成为了无数人的向往。

伴随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巴黎的现代形象也逐渐成型。巴黎是时髦之都。法国时尚产业日夜不停生产出新的款式,艺术家、商人、顾客共同营造了购物消费方式,巴黎因此诞生了许多高级商业,成为奢侈品产业的中心,并带来了最早的时尚广告、时尚杂志和时尚潮流的概念。巴黎本身就成为了“时髦”的代名词。巴黎还是金融和新财富之城。新贵云集,其中很多是金融家,巴黎成为欧洲消费炫耀的首都。奢华的宅邸、精美的商店和行人华丽的服饰无不显示着财富,金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巴黎还是浪漫之城。到处可见迷人的巴黎女性,她们更加美丽,更具吸引力,也比别处的女性更老练世故。“风流女人”“交际花”“致命女性”这些法语名词也应运而生。巴黎由此孕育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至今巴黎仍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之一。阅读这本建城史,看着书中插图里记录了旧时巴黎的绘画和地图,我们得以领略在建筑上和观念上,巴黎何以成为巴黎。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十三篇

如果伦敦是个谜,那么巴黎就是答案。

这句话写在这本《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的腰封上,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这句Gilbert Keith Chesterton的“名言”被人民日报同时用来推介《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和《伦敦传》这两本书。译林用这两本来打开自己的“城市故事”系列丛书,很花心思很惊艳,一如既往地选题绝佳,一如既往地翻译拗口。

非文学性书籍或许不该苛责其可读性,而且这本书其实比专业的城市论著有趣的多。

大多数学者估计都不敢起这样的名字——“现代城市的发明”,好大的口气,能讲清楚吗?

但或许,一来,本书的作者的确有底气,若昂·德让(Joan DeJean)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法国历史和文化的专家,她对于巴黎的理解之深让她能直接以巴黎为题写作;而二来,这本书的确角度别致。它聚焦于17-18世纪的巴黎,也就是涵盖了启蒙运动时期。

我们现在对巴黎之美往往言必称奥斯曼改造(1853年),而我们细想也就会知道奥斯曼并非是完美的规划者,他的确是如今巴黎城市空间的重要影响之一。而这本书向我们展现的是奥斯曼改造之前,巴黎所经过的城市改造、建设乃至民间运动。

我们才发现许多我们对于现代城市的理解,并不是天然的。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潮的脉络,是有其发展的来源的。而巴黎,在现代性萌芽之初就有这样内生的力量,并且凝聚在了其城市发展中,所以。称它为“现代城市的发明”毫不为过。

巴黎的几乎每一次城市改造都会为了改善城市景观,创造美丽的城市。

“美丽——是伟大的”这件事本身不会被认为是现代性,但将城市生活变得“美”,城市景观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值得让大家来观赏,就具有了现代性。

马泰·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认为:“现代性……失去了仅仅基于一种超验目标之伟大而无限求索的英雄式乐观主义。”

把这句话简化、落地地来看,我们现在对于城市“美好”的体验,这种经验性的、个性的、流动的、非永恒的、接地气的、为人(而非为神)的美,是来自于现代性的属性。

而书中描绘的几件巴黎的城市改造就是开启了现代城市审美的价值观。

第一章提到了新桥(Pont-Neuf),称之为“走向现代的起点”。新桥是当时少有的开敞设计的桥(可以对比佛罗伦萨的维奇奥桥和伦敦塔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在桥上看风景,这又意味着人们尊重、享受这城市的风景。人们享受城市——这一人造之物之美,而且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美景不是向神的献祭、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为众人所爱的体验。

第二章谈的孚日广场、第三章将的圣路易岛、以及第五章的林荫道、公园,都有着类似的道理。

这种对城市的美的新的认知、新的价值,才塑造了现代城市的样貌。

巴黎的广场很多,不过作者挑选了孚日广场来仔细讲述。一方面是它建设过程的财政、经营机制颇有可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是一开始就被设计成敞开的,为人们而敞开的。

这和为了宗教、为了纪念、权力所设置的广场不同,孚日广场周围是商住开发,很符合现在流行的混合功能开放式院落街区的概念。

它周围最早设计了商店、更多的是一些作坊,广场是开放的,这意味着,这个广场就是给人用的。

当然,之后的孚日广场经过了诸多浮沉,书中的详情我不便赘述,但孚日广场逐渐有了固定的“标签”,它很时髦、很特别。它被赋予了一种意义。

我们还不能说公共空间能够有助于形成公民意识,但公共空间能帮人们塑造个体边界。

这是现代城市才尊重机制,因为我们有了更高密度的人口、更理性的思维、更少的崇拜、更复杂的人群(阶级)。公共空间的使用,不仅要践行互相的不干扰,更是在共享交流、展示自我、看别人展示自我、完善这个空间使用方法,原子化的个体以集群的形式自发地赋予了空间意义。

所以作者的第五章就是“敞开之城”,在里面详细讲述了巴黎的林荫大道、公园和街道,再一次的,巴黎展示了它如何践行了现代城市之美的理解,以及先行试水了“开敞”为现代城市带来的意义。

书的第二章孚日广场和第三章圣路易岛,都详细讲述了这两处“楼盘”的开放经过。无一例外地是国王必须仰仗于资本家的投资来建设新的城市住区。更有趣味的是,圣路易岛还催生了一级土地开发(拿地者马里昂)和二级土地开发(地王勒拉古思)的过程,在拿地者和地王共同完成了一期开发之后,圣路易岛房价地价飞涨,带来一波房产投资热。

现代性和资本主义是分不开的,这个新玩意对日后世界的影响有目共睹。这两个例子展示的资本家与国王之间,以城市建设为媒介完成的资金流转,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城市的另一个要素。

城市由资本驱动当然不是对的,它从来不是也从来都不该是,但资产阶级作为新阶级介入城市事务确是扭转传统城市意义的一步。

细细品味书中的巴黎,我们会惊讶的发现,还有很多如今我们可以理解的城市的要素,是可以追溯到现代性这样本源的概念,追溯到18世纪的巴黎。

信息是如何影响城市的?第四章革命之城,讲述了巴黎的报纸、海报、传单如何影响了投石党运动,从而影响了城市人、影响了城市的组织形式。(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来奥斯曼改造的原因——为了减少街头革命)

路灯、公共交通——第六章讲述了光和速度,是现代城市的决定性要素。

财富、时尚、浪漫——这些都是巴黎的名字。那是因为,资本,艺术,以及开放的氛围,使得巴黎能够成为当时的金融重地,敞开的城市空间成为了时尚最佳的展示平台,巴黎成为了人们竞相到访的美妙城市。

至今如此。

我的历史很差,法国历史更是我最头痛的,因为期间反复颇多(法兰西第几共和国来着?)。这可能也是我读这本书嫌累的原因。

但读完之后,我开始猜测现代性的矛盾性或许内生在法国的土壤中。

比如,卡林内斯库将现代性分为:1、资产阶级的现代性,科技、时间、理性、自由、功利所代表的现代思潮;2、文化现代性,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公开排斥、强烈的否定激情。二者对立与交织能够形成很多现代事件的往复。

这本书虽然写的很美,但它绝不是一味称赞巴黎是最棒的城市,现代最好的城市,毕竟我们从来无法定论现代城市是一个好的样子。对我而言,这本书很好地揭示了内生性的文化张力,如何深远地影响了城市,以及我们如今的生活,有多少也是深刻交织在宏观的演化中的。

同样发布在公众号 蟹柳先生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十四篇

在未读《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之前,我对巴黎的印象只停留在她是一个座享誉世界的时尚之都、浪漫之都和艺术之都的印象层面上,虽然对它很是神往,但也只是出于对一个充满异国情调与文艺氛围的城市的向往,却未曾真正去探究过巴黎这座城市之所以成为时尚之都、艺术之都、浪漫之都、乃至可以称作“塞纳河畔的明珠”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若是你的情况和我很是类似,那我觉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若昂·德让的《巴黎:现代城市的文明》这本书很适合你我。若昂·德让是法国历史与文化专家,著有《时尚的精髓》等十本专著,《纽约时报》给予她高度评价:“读懂她的书不需要太多背景知识,可是读完之后,你就成了一个法国通。”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这本书呈现了17世纪巴黎的城市风貌,不仅告诉我们当今巴黎最闻名遐迩的建筑及历史文化遗迹,比如孚日广场、“魅力之岛”——圣路易岛、卢浮宫何以建成,还讲述了巴黎的林荫大道、公园和街道这样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何以建成和完善的,另外还阐述了巴黎何以成为时髦之都、金融和新财富之城及浪漫之都的缘由。

雄心勃勃的君主与其恢宏的城市改造计划

“最新的研究显示,一旦城市获得名声,无论这种名声是喧闹或者宁静,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动摇。”根据17世纪的相关出版物,我们发现当时的巴黎已经成为追求新鲜感和最前沿事物的,如艺术、建筑、商业、时尚或饮食的第一选择,而这背后离不开历届统治者(尤以亨利四世和其儿子路易十三为最)、从建筑师到工程师的各行业专家的协同努力。

孚日广场

亨利四世对巴黎的规划宏大而又先进,他在任期间直接创造了“法国两大奇迹”的成就:一为新桥,它改变了日后欧洲城市和河流的关系;二是今天的“孚日广场”,它引领了都市空间的变革。而其儿子路易十三则把过去大片的“贫瘠之地”改造成今天的巴黎最典雅的社区——圣路易岛。

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君主、坚决支持改造的市政当局同心协力,将巴黎打造成现代史上第一个不通过村庄自然发展扩张成城市的首都,而且其外观由直线、直角和斜向辐散的大道组成,这一外观布局影响了其后许多地区的城市规划布局。路易十四则下令将巴黎的城市壁垒改造为绿色步行道,也是最早的林荫大道,这就使得巴黎成为现代欧洲史上第一座开放的城市,“也是围墙城市迈向现代景观城市的关键一步”。

不容忽视的改变出身与社会结构的金钱力量

最初亨利四世接手巴黎的时候,这座城市的金融体系也千疮百孔、脆弱不堪。皇室之所以能打造那些深刻改变城市历史的建筑工程,不仅来源于皇室的支持、巴黎市政厅的资金,却也离不开金融家和地产开发商对利益的孜孜以求。

圣路易岛

17世纪时期,“土地投资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是这繁华背后的驱动”。巴黎作为世界一大金融中心,创造了引人瞩目的新财富、新阶层。土地投机商,许多都来自平民阶层,却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成为一时新贵,取代“old money”成为吸引世人眼光的“new money”。他们用新获得庞大财富买下豪华马车、媲美或超越名门望族的庄园等原专属于贵族的财产。他们住在孚日广场、圣路易岛、旺多姆广场等巴黎的核心地段,用这些直接而显目的事实告诉世人,金钱可以改变根本的社会结构,在巴黎这座因变革而发展的城市里,只要拥有足够的财富,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种角色。

巴黎的林荫大道、各种广场、时尚店铺,让原本毫无机会接触的不同阶层的人有了发生联系的机会,城市的体验更加多元化,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样。由此可见,金钱或者说资本,在巴黎成为现代化都市、成为金融和新财富之城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技术与高品质生活的文化帝国

17世纪的巴黎在现代技术方面,实现了三个(世界或欧洲)第一:第一个公共邮政系统,第一个公共交通系统,以及第一个街道照明系统,吸引了各地游客的来访和参观,为巴黎成为文化帝国埋下了伏笔。

这些公共工程的完成和落实,进一步改变了巴黎民众的生活品质,逐渐使巴黎成为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吸引了众多外国人前来巴黎居住和生活。歌剧和剧院不论,路易十四在多个学院广推舞蹈,因此巴黎成为了新型现代舞蹈的发源地,引来众多艺术家和文化机构的入驻,使得巴黎成为文化帝国,逐渐辐射和影响了众多国家和地区。

林荫大道

此外,因为巴黎拥有世界最早的现代街道、现代桥梁以及城市广场,因此它具备了步行城市的雏形,人们将街头散步这一活动和巴黎这座城市紧紧绑在了一起。而到了17世纪末,你在巴黎的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行人,甚至还能遇到之前从未亲自步行探索城市的贵族。巴黎的众多道路都铺设了大卵石,这些油亮亮的大卵石赋予了巴黎的现代化都市外貌,从本质上改变了巴黎街道的情调,令外国游客惊叹不已,成为另一道引人注目的独特风光。

另外,还有一种全新而令外国人无法抵抗的体验,也与巴黎的不行文化密不可分,那就是巴黎上层社会人士在巴黎城市公共场合中所展示的时髦而优雅的衣着打扮。同时,数以千计的奢侈品的展示,以及摆设讲究、精心搭配的法式精品店所呈现的奢侈品文化引人“疯狂”。这些展示和呈现,也是巴黎是一座时尚之都的另类诠释和展现。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句“一旦城市获得名声······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动摇”,巴黎拥有了建筑之都、科技之都、文化之都和奢侈品之都的名声之后,行走在巴黎街道中的巴黎人和游客对这座被公认为是欧洲文化中心的城市,有了对自己的城市更高的期待。于是,巴黎便成为一座梦想之城,一座总能兑现世人期望的梦幻之城,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最初、最美好的范本。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读后感第十五篇

“巴黎之后便成为一座梦想的工厂,一座能够激励幻想的城市,一座总是能够兑现它所带来的期望的城市。巴黎因此成为现代最具代表性、最商业化的城市。”

文章发布者:曾梦龙

书籍摘录:

引言 “宇宙之都”(节选)

一座城市何以伟大?

17 世纪以前,欧洲最负盛名的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著称。游客怀着敬仰之心来到罗马,瞻仰古迹和老教堂。他们没有追求新奇和刺激,而是寻找艺术的灵感,沉迷艺术的世界。到了 17 世纪,一种新的都市空间和生活模式诞生,并为后世的所有城市效仿。正如现代城市的定义所言,设计一座现代的城市,是以它别样的风采吸引游客的目光。在那时,居住建筑和史无前例的城市设施取代了过去宏伟的宫殿和教堂。无论对巴黎的居民还是前来的游客,城市体验都得到了重塑。现代的城市面向未来,而非过去:速度和变化成为城市的代名词。

很快,许多欧洲人便发现,只有一座城市配得上现代之名。这座城市就是巴黎。

到了 17 世纪末期,一种新的出版物诞生。这是一类专为徒步探索城市的游客设计的袖珍游客指南和地图,也是当代旅行指南的鼻祖。这类出版物起初向欧洲人介绍巴黎。在这类书的作者看来,巴黎这个地方如此具有革新精神,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去观察和理解。到了 1684 年,热尔曼·布里斯(Germain Brice)的作品《巴黎的奇趣景点新指南》成为 18 世纪 50 年代之前所有城市旅行指南中最畅销的一本,很快就被翻译成英文版的《巴黎新指南》。

布里斯的书逐一介绍了巴黎的街道以及街区。正如他在“前言”里解释的,“走一趟路,人们能看到许许多多美丽的事物”。布里斯是巴黎本地人,也是资深的专业导游。从他作品的内容结构可以看出,他已经认识到,旅游的群体已不再限于一小群坐着私家马车逐个游览古迹的人,这类人极少留意乏善可陈的城市景观。到了 17 世纪 80 年代,一种新的城市基础设施让步行变得更加便捷,而沿途也随处可见美景,城市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布里斯在 1698 年版的指南中也附送了一种全新的便携赠品。书里有一张折叠的地图,为徒步的游客提供信息。随着巴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法国的制图学迎来一个黄金时代。由于 17 世纪的城市景观一直发生着变化,从未停步,新的地图不断产生。无论是地形图、鸟瞰图,还是特写,每一位地图画师都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巴黎的故事。

第一幅地图在 1692 年由尼古拉斯·德费尔(Nicolas de Fer)设计,针对的群体是逐渐增加的外国游客。当时一份期刊形容该地图尤其适用于“对巴黎一无所知”的游客,今日的游客地图仍然沿用德费尔的结构。地图的左侧用字母顺序列出城市的街道,右侧则是景点,既包括教堂和宫殿,也包括桥梁和路堤。地图是方形的,横向用 1 到 14 标号,纵向用字母 A 到 L ,均用脚步的距离为单位,“能让每个人一目了然两点之间的距离”。德费尔事实上给徒步游客提供了地图和旅行指南的综合体。到了 1694 年,他出版了一种小格式的地图(9英寸×12英寸),可直接放入口袋。这种版本的地图如此详细,使得探索当时刚纳入巴黎版图的香榭丽舍大街一带变得十分方便。德费尔的创新拥有怎样的意义,布里斯再明白不过了。因此,布里斯后来决定再次发行 1698 年版的旅行指南,并且附带了一幅折叠式地图和一张以字母排序的街道列表。

在此之前,关于巴黎的著作也并非罕见,比如雅克·德布罗伊尔在 1612 年出版的巴黎古迹著作。不过,这类作品(比如安德烈亚·帕拉迪奥出版于 1554 年的作品,主要介绍古罗马古迹和中世纪朝圣教堂)主要涉及市政建筑和宗教古迹,它们的目标读者是那些用历史丈量城市的游客。约翰·斯托在 1598 年出版的《伦敦概况》,以及托马斯·德洛纳在 1681 年出版的《伦敦现状》,都带有古文物研究的倾向。其中现代伦敦的形象则主要是作为商业中心和金融枢纽。相较之下,关于巴黎的旅游指南,表现的则是一座这样的城市,它充满创新的活力,吸引多样文化,激发着能够革新都市生活的思想。

最近的研究显示,一旦城市获得名声,无论这种名声是喧闹或者宁静,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动摇。而这些最初的巴黎旅游指南也能很好地解释,巴黎的城市意象何以矗立于世界伟大城市之林。

为何现代的游客选择到城市旅游?布里斯和德费尔对此看法近似。在布里斯看来,游客不再乐意去考究历史的细节,反而更喜欢带上一本指南,这类书记载了“现代居住建筑的最新趋势,而不是公墓里的(拉丁文)墓志铭译文”。因此,布里斯也像德费尔那样,在书中描绘了那些在 17 世纪对巴黎城市体验最为关键的建筑,其中既有私家住宅,也有新型的公共设施,譬如大街。

城市用什么吸引游客?布里斯的旅行指南、德费尔的地图,以及其他在 17 世纪 90 年代诞生的新型出版物对这个问题作了全新的解答。让我们以尼古拉·德布勒尼(Nicolas de Blégny)在 17 世纪 90 年代的作品为例,这也是最早的内行人城市指南。在他的《巴黎城区各地》以及《有用之书》中,德布勒尼放入了前人从未重视的信息,比如如何找到最好的布里干酪,或者高黄油成分的奶油蛋卷;比如宫廷贵族的御用裁缝的姓名,以及“人生大事”的承办人的住址,还有各类奢侈品的购买地。

这些出版物都提到了 17 世纪诞生的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一座伟大的城市不只是各种建筑的集合,也不仅仅是一座遍地古迹的都城。一座城市之所以值得一游,是因为时下的辉煌和当代的建筑,是因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丰富的娱乐活动带来的勃勃生机。游客若想瞻仰古迹,仍会选择罗马,但是追求新鲜感和最前沿事物的,如艺术、建筑、商业、时尚或饮食,则会前去巴黎寻找新的体验。他们用全新的游览方式,手里拿着布里斯的指南走在街道上。比如,英国医生马丁·利斯特(Martin Lister)曾于 1698 年在巴黎这样做,路易·利热(Louis Liger)在他 1714 年出版的指南里也曾建议读者作此尝试。游客停留在教堂的时间少了,在咖啡店和公共花园的时间多了;他们在公墓的时间少了,逛商店的时间多了。他们不仅要游览教堂,也想要吃得舒心,穿得称心。

巴黎并非向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 16 世纪下半叶的数十载,法国饱受天主教徒和清教徒战争的摧残。对首都在该世纪末的惨状,研究巴黎变迁的历史学家米歇尔·费利比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1597 年的巴黎失去光彩,破旧不堪,百废待兴。”事实上, 17 世纪初期的巴黎街道,还能见到野狼出没。

在 1597 年和 1700 年之间,这座历经灾难的城市得以重建,面目一新。统治者首次请来了从建筑师到工程师的各行业专家,研究城市的布局。他们采纳了专家们关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建议。这种协同努力产生了革命性的公共工程,加上容纳这些公共工程融入的环境,带给巴黎科技领先的美名,令其城市规划和现代建筑在欧洲引领潮流。

也只有在这些突破性的工程推向更广的受众后,这些项目才得以激励他人以及后世。城市规划刚开始重塑巴黎,甚至连这些公共工程的砂浆尚未晾干,第二次改造便开始了。一座城市顷刻成为传奇,为历史上首次。

整个 17 世纪,每经历重大的规划,巴黎都能从中获益。这种规划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即“品牌再造”。在无数出版物和绘画中,作家和画家们记录了这座城市从废墟到都市的奇迹转变,并且将其刻画成一处旅游胜地,一个大千世界的缩影。戏剧家、小说家、巴黎史学家、指南书作者、画家、制图师和版画家笔下的巴黎,无论是城市自身还是居民,都笼罩在特别的光环下,比任何地方或任何人都更加优雅,更具魅力。一个将持续数个世纪的神话自此诞生。

随后产生的种种巴黎愿景也同时反映了城市现状,以及构想者对都市生活的幻想。许多愿景实则是某种意义上的宣传,其所言并非完全属实,却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那就是城市的自我感知。当时产生的关于巴黎的文献丰富而繁多,从中即可得知,这座城市如何代言自己。这些书籍和图像也创造了一种新的城市。它们让巴黎人引以为傲,并且产生了社区凝聚力。它们还教会了人们如何使用革命性的公共工程和设施,比如如何漫游公共花园,如何使用街灯,如何搭乘公共交通到达城市的远处。这一系列的作品呈现了巴黎作为现代化重镇的最初构想。

今天,有一个人常被视作一手打造了巴黎现代化景观以及其诸多标志性特征,此人就是乔治—欧仁·奥斯曼(George Eugéne Haussmann)男爵。有些人把巴黎进入现代化的全部功劳都记在奥斯曼身上,而这些人通常会说, 19 世纪中叶的巴黎,还未摆脱中世纪城市的模样。

诚然, 19 世纪中叶,在奥斯曼理念的指导下,巴黎在重塑的进程中用林荫大道取代了一些中世纪的街道,奥斯曼基于直线和几何学精度的设计也确实重塑了城市的部分区域。虽然,大兴土木的这两个时期,第二次才真正将巴黎塑造成我们今天所知的巴黎。但是,那些把奥斯曼视作唯一功臣的人没有看到,这个和奥斯曼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城市愿景,其实在两个世纪前便已成为巴黎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奥斯曼是在沿袭 17 世纪重塑巴黎的人留下的模板。

在奥斯曼启动工程之前,巴黎在 17 、 18 世纪之间增加的大量工程已不再是中世纪的风格。这些地区的现代特征已经十分明显,出现了早期的林荫大道、横平竖直的大街,以及专门为了连接城市与外围、方便穿越巴黎的街道。比如,当奥斯曼铲平西岱岛上的大部分建筑时,他放过了邻近的圣路易岛。早在 17 世纪,圣路易岛上便已出现街道网格规划和居民楼,并且完全达到了 19 世纪的标准。

同样的,百货店、公共马车、咖啡文化以及璀璨街灯等在 19 世纪的林荫大道得到发展的现象,这些被视为巴黎特色体验的事物,也早在 17 世纪最后十年,在巴黎第一批环城林荫大道建成后不久,便已进入巴黎人和游客的视野。那时,数十年的规划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快于任何一个时期。巴黎已经成为克劳德·莫奈在 1859 年形容的,一处“令人眩晕”的地方,一阵诱惑的“旋风”,“让我彻底忘记基本的义务”。

仅仅在一个世纪里,巴黎被重塑成一个“宏伟”的地方,同时也因为街灯、林荫大道、橱窗、塞纳河的浪漫,以及快节奏的步行生活而成为新的“世界奇迹”。与此同时,一种更为隐蔽的概念也诞生了:“巴黎”成为为数不多的代表真正的神秘的词语,拥有独特的氛围,笼罩在魅力的光辉之下。

1734 年,普鲁士贵族卡尔·路德维奇·冯·波尔尼兹成为第一位指出“巴黎”这个词汇最新含义的人。他说,“描述巴黎可谓多此一举”,“多数人即使从未去过,也知道那是怎样一个地方”。

一百多年后,古斯塔夫·福楼拜笔下的艾玛·包法利,更好地验证了这一点。这位文学主人公如此相信梦想:“巴黎是怎样的?无法衡量的名声!她低声重复着‘巴黎’,只是因为重复让她自得其乐;这个声音就像教堂的钟声回荡在她耳边;就像眼前的一束光芒。”

1900 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到,早在踏足巴黎之前,他就被巴黎的魅力深深吸引。他说:“巴黎许多年来都是我的向往,踏在这座城市的路面上,带给我的幸福感让我觉得,我的其他欲望也会得到满足。”对这个让现代世界看到梦的力量的人来说,“巴黎”是最终的幻想。

巴黎之后便成为一座梦想的工厂,一座能够激励幻想的城市,一座总是能够兑现它所带来的期望的城市。

巴黎因此成为现代最具代表性、最商业化的城市。“我们离不开巴黎”,因为巴黎就在我们左右,柔光下的桥梁、咖啡厅、林荫大道和石板路、巨大的建筑,还有经典的石灰岩建筑表面。我们常在杂志、电视或者电脑屏幕上看到巴黎的浪漫,这种浪漫被用来推销美食和高级时装,甚至浪漫的爱情本身(从订婚戒指到婚后的蜜月旅行)。

本书为你展开巴黎的创造过程,既有建筑上的,也有概念上的。本书讲述的,正是巴黎何以成为巴黎的建城史。

转载自http://www.qdaily.com/articles/43616.html?share_from=app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