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我们结束》描绘了一个充满荒诞和黑色幽默的世界,揭示了人类的贪婪、无知和愚蠢。小说中的人物各具特色,既有可爱的,也有可恶的,他们在一个废弃的游乐园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这部小说让人深思,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
《以我们结束》读后感(篇一)
看Queen S的新片前补课。
都读到百来页了,下面的剧情按言情小说的套路会走向阿特拉斯是莱尔家多年前就被认为已死去的哥哥,并且兄弟俩都爱莉莉得死去活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设定你们北美晋江就落后国内很多年啊。
跪求上床结果认识快一年了就睡了两次素的,你们老美的爱情拉力赛真割裂。对不起上述我语言把握不好,其实表达的是褒义,并且非常喜欢莉莉十五岁时候以给艾伦为由所记下的书信形式日记,太喜欢,太纯粹了。
对不起科琳,收回前面我的恶意揣测,你写的不是玛丽苏。你写得太好了,科琳。挺到第二部分绝对是件正确的事儿。
艾丽莎和莉莉妈妈知道莉莉所受莱尔以爱为名的暴力之后做出的回应都好暖心哦,尤其是莉莉跟妈说长大以后我想成为你的时候。生小艾米那段写得太牛逼了我的天呐,结局收在那里其实挺完美,却偏偏来了段落入俗套的尾声。阿特拉斯被塑造得深情得太超现实了,不过说真的,我要打算去补《海底总动员》了,托你们的福。
1/3页《以我们结束》读后感(篇二)
人类喜欢暴力,这个是已经经过无数历史证明的了,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将人类暴力的减少,部分归因于小说的流行以及同感的发展。这本书可能也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的作用吧。
但暴力的起源确是我更感兴趣的部分,为什么作者将书中女主角的父亲以及男主角塑造成无可救药的暴力倾向者,他们的暴力来源于哪里?如果能将这一部分说的更明白一些,我想故事的结局也许会更让人容易接受一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在原生家庭论的起源,认为家庭会对人长大以后的行为和思想造成莫大的影响。书中施暴的几个人,并没有特别的受到影响,反而是几个善良的人都是受害者,这就有点意思了。
如果一个社会环境中充满了暴力,那么长大后使用暴力的概率应该是会增加的,但书中写的确是相反,并且把暴力归结为幼年时的一次悲惨事件的影响,而且是心理学无法解决的一个影响,其实是有点不太科学的。
所以我宁愿看到作者把男主角的暴力归结于基因和遗传,而不是一次巨大的心灵创伤,因为别人的心灵创伤都造就了善良的心灵,而这个却成为巨大的暴力根源。
这本书故事只能说讲的一般,但是对于阻止和预防家庭暴力也许会有不小的作用,希望我这个愿望能够实现吧。
2/3页《以我们结束》读后感(篇三)
科林·胡佛的小说《以我们结束》是一部情感丰富且发人深省的作品,探讨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暴力、爱与自我解放等深刻主题。这本书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塑造,揭示了在爱与痛苦之间挣扎的复杂性,以及一个女人如何在极端情况下重新定义自己。
小说的主角莉莉·布鲁姆是一个勇敢、坚韧的女性,她从小便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母亲常年忍受父亲的暴力行为。这种童年的阴影深深地影响了她的成年生活和对爱情的理解。莉莉的经历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童年经历如何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决定其未来的生活轨迹。
莉莉在波士顿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并遇见了魅力四射的医生瑞尔·金凯德。瑞尔的出现点燃了莉莉心中对爱情的希望,他的温柔、体贴和成功吸引了她。然而,在他们的关系中,瑞尔逐渐展现出控制欲和暴力倾向。莉莉陷入了爱与痛苦的双重困境,她一方面深爱着瑞尔,另一方面却无法忽视他暴力的本性。这种矛盾让她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对父母关系的回忆。
胡佛在小说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莉莉的内心斗争。她对瑞尔的爱是真实的,但她也逐渐意识到,这段感情正在将她拉回到她母亲曾经忍受的痛苦境地。莉莉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但也是自我认知和解放的过程。她最终选择了离开瑞尔,结束这段充满暴力的关系,这一决定不仅是对自我尊严的捍卫,也是对未来的重新定义。
小说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莉莉的初恋阿特拉斯·科里根,他的出现为莉莉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对比。阿特拉斯曾是莉莉童年时期的避风港,他的善良和温暖与瑞尔的暴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莉莉最脆弱的时候,阿特拉斯再次出现,给了她勇气去面对现实并做出改变。阿特拉斯代表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基于尊重和关爱的健康关系。
《以我们结束》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勇气、自我认知和解放的故事。胡佛通过莉莉的经历,揭示了在面对不健康的关系时,勇敢地说“不”是多么重要。这个故事提醒读者,爱不是忍受痛苦的理由,真正的爱应该是尊重、理解和关怀。
此外,小说也深刻探讨了家庭暴力的影响以及社会对受害者的误解。莉莉的母亲长期忍受丈夫的暴力,而莉莉自己也差点陷入同样的困境。这反映了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以及受害者在离开施暴者时面临的巨大困难。胡佛通过莉莉的故事,呼吁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和理解,强调了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科林·胡佛的《以我们结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不仅触及了读者的情感,也引发了对现实问题的深思。莉莉·布鲁姆的故事是无数女性经历的缩影,她们在痛苦与爱之间挣扎,最终通过勇气和决心找到了通向自由的道路。胡佛通过这部作品,向读者传递了希望的信息:无论多么困难,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和自我解放。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