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1位文学大家为生活写的情书集合,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动人。每一封情书都是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表达,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通过这些情书,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到明朗处去生活(史铁生、迟子建、刘亮程、李娟等21位文学大家写给生活的情书)》读后感(一)
--
在去年看车车、乌鸦和小泡的圣诞树书单里,有一本叫圣诞故事集,我一直好奇那是怎样的书。
--
北方的冬天气温骤降,这本书的到来真是时候。如果读过之后能共鸣,或许明朗之处就在我们心里。
--
这本书是不是就是中国读者的冬天的暖气/暖风故事集,冷冷的空气也无法打败热热的内心。无惧阴霾,无惧艰辛,明朗之处自在心中。
--
我想读读圣诞故事集,以免我类比出错。
《到明朗处去生活(史铁生、迟子建、刘亮程、李娟等21位文学大家写给生活的情书)》读后感(二)
--
北方的冬天气温骤降,这本书的到来真是时候。如果读过之后能共鸣,或许明朗之处就在我们心里。
--
《到明朗处去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来自博集天卷的好书,闭眼入手,没毛病。书中收录的篇目,大多出自极有故事的或是处在那些艰苦岁月的名家。对于我们而言,那样的颠簸岁月难以共情同理,然而,即便在普通寻常的日子里,普通的我们也一样要记得闪闪发光。
--
第一篇,先读读冯先生。20年前,他记录了一只小珍珠鸟带给他的明朗之处。名作家的笔,就像名画家的笔,寥寥数笔,生动鲜活。
--
第二篇,来读读刘亮程先生。哈哈哈,有时候,我也会想,小宠物们的口音是不是本地口音。
什么时候我们的劝诫和批评能如鸟鸣般动听?
--
太喜欢肖复兴老师的这一篇了。
吃饺子这样的日常,在那些岁月里,变成了生活的珍贵回忆。
那些苦日子里,有了饺子的回忆,想必也是明朗而甜美的。
“馅,可以让饺子分成价值的高低,但作为饺子这一整体形象,却是过年时不分贵贱的最为民主化的象征。”读到这里,我想起鲁迅先生说的:“油多肉满,想必非常可口”。说出来有些可笑,儿时的我并不爱吃饺子,对鲁迅先生的话,颇为震惊。
“那一天,小小的超市里挤满了人,大多是中国人,来买五花肉、大白菜和韭菜的。尽管大家素不相识,但望着各自小推车中的这老三样,彼此心照不官,他乡遇故知一般,都像老板一样会心地笑着”。读这一段时,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头皮发麻。幸福麻了。
--
《到明朗处去生活(史铁生、迟子建、刘亮程、李娟等21位文学大家写给生活的情书)》读后感(三)
十年前,两个好朋友去北京找我一起游玩。在后海逛烟袋斜街时,我送她们一人一条暖暖的围巾并请路人帮忙为我们拍照留念。 前些天,其中一个好朋友发出照片并提议来个十年后的故地重游。于是,我们的行囊里不约而同的装进了当年的那条围巾…… 或许一天,你在烟袋斜街上看到三个系着不流行的围巾还美美的找人帮忙拍照的三个妇人,你一定会从她们的笑容里,读出岁月沉积出的厚重的友情。 书名:《到明朗处去生活》 作者:史铁生等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现代和当代的百年间,21位文学家的36篇散文佳作:有李娟《澡堂》里哈萨克族老人求助帮忙展平她的衬裙;有迟子建《暮色中的炊烟》里北极村姥姥家的邻居俄罗斯老太太的孤独终老;有肖复兴《饺子帖》里父亲和母亲那顿年夜饭滋味别具的饺子;有陆蠡《囚绿记》里顺着窗户破洞“邀请”入室的常春藤,还有沈丛文《小船上的信》、萧红《祖父的园子》、老舍的《内蒙风光》、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季羡林的《听雨》、汪曾祺《故乡的实物》等等,每一篇都是对生活的热爱,每一篇都是写给生活的情书。 一个人就这样被风吹老了。风逐渐穿过人的身体,吹走了黑发留下白头,吹干了皮肤留下皱纹,最后吹松了血肉,留下一把老骨头。这时候风又为人指明了另一个去处。 ——《风吹一生》徐则臣 父亲打开院门,举灯过去,看见三天前我们卖给沙沟沿张天家的那只黑母羊站在门外,眼角流着泪。 ——《共同的家》刘亮程 颠簸的日子闪亮地过!人生应当被热爱的人和事填满,做一个温暖的人。
本书有精美主题彩画,还有一枚手绘主题书签,让阅读时间温馨而明朗。